時間:2022-09-17 22:55: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檢驗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教育網”(**)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二、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茖W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1.課題的核心概念
“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以教促學”。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通過“導學、導疑、導練”三個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有效訓練與評價,進而創建緊張、有序、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
2.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能力發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堂著重于師生的有效教學行為,以此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下校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比較傳統,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學生只是接收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致使許多教學內容在課堂內無法完成,老師只得課內損失課外補,校內損失校外補,靠多布置課外作業來提高教學成績,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羈絆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能不能找到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或策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高效率的學習,使師生在課堂上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課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業,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這一問題已經是目前我們課堂教學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進一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的瓶頸,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將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而我們進行的“課堂三導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正是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課堂教學行為的問題,解決的是學生學習效率、能力培養的問題,它與新課改的精神、目標和任務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內容
探索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好奇心,發揮學生主動精神,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為此,我們確立了“課堂三導教學”的核心理念: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即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引導為本、學校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立足點,在課堂上通過靈活交替運用“導學、導疑、導練”三個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改革形式,既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途徑、方法,又能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并通過檢測暴露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經過教師的點撥解惑,落實學生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并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有效訓練與評價,從而達到人人達標的目標。
三、研究方法
為了使本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并靈活使用個案分析、調查研究、區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研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并推廣可行性經驗和做法,使課題目標得以真正的落實。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是:
1.通過理論與實踐培訓,進一步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在區級培訓的基礎上,邀請省、市專家來我區作報告、開示范課、與教師座談,強化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組織全員培訓
(1)利用期初小學校長會、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會,分別對學校領導進行培訓,確保認識到位,統一思想。
(2)組織我區全體實驗教師參加培訓,抓典型實驗學校,培養優秀實驗教師隊伍。
3.典型學校帶動
第一、確立典型實驗學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實驗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通過開放周、片際研討、共同體等活動傳遞給全區實驗教師,以此帶動、輻射、引領全區課題實驗研究。
(1)開展區域性課題專題教學研討活動,及時總結經驗,好的經驗和做法加以推廣,進一步促進課題實驗的穩步發展。
(2)組織全區性的教師競賽,促進教師自覺參加實驗。每年定期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堂三導教學”觀摩評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
(3)開展區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鄉共同體教學研討活動。以研帶培,以培促研,研培結合,促進了城鄉之間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
(4)編寫導學材料,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學教研室牽頭,組織一線優秀教師編寫四―六年級學生學習活動材料,并在網絡上,為實驗教師的上課提供方便,同時為課題實驗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課題的實驗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輔以實驗研究法、調查法、觀察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確保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師方面
1.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一切先進的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生發出來的;一切改革的困難都是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所以,要想推進課題實驗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是先導。課題實驗開始,我們把教師的培訓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組織實驗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有關“課堂三導教學”理論,還經常組織老師們積極參加了省內外的教學觀摩研討和培訓活動,聽取優質課、專題講座、優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師回來后要在本?;蛉珔^里上一節匯報課或開一場講座,把先進的理念傳播給老師們,推廣運用好的經驗和做法;還聘請省內外專家來我區講座、上示范課,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注重抓校本培訓,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專題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教學反思與論壇相結合。老師們認真研讀教育教學理論的有關知識、課程標準以及報刊雜志的有關文章,人人寫學習筆記、心得體會。達到在培訓研討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增強教師課題研究的教研意識。
2.開展研討,提高教研水平
課題實施的推進,研究是關鍵。面對課題實驗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抓住對“嘗試”、“有效”兩個詞的理解。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的研究?只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1)開展課題調研活動。每學期我們教研室都要組織教研員到課題實驗校進行調研,聽課、評課、交流,了解一線教師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為實驗教師指明課題研究的方向。
(2)舉辦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每個學期課題實驗校輪流開展一次課題專題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題研討課、評課交流、經驗介紹、講座、階段小結、論文匯編等。共舉辦了7次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有教學論文或階段小結等共匯編5冊,取得較好的成效。
(3)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實施課題實驗以來,曾舉辦了三次區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主要以開展“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等領域的內容進行教學專題研討。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三導”教學的“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核心理念,“先學”就是讓學生進行獨學、對學、群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運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評價機制,發揮團隊精神,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昂蠼獭本褪墙處熱槍W生的疑難之處進行點撥、指導,教師少講、精講,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才講。力求達到:“一節課我們關注的不在于教師講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關注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學習狀態;一節課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獲取了哪些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知識”的最高境界。
(4)開展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鄉共同體活動。每個學期開展或組織一到二次區小學數學林愛村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工作室成員的研討課、經驗總結、專題講座、評課交流等等;還組織開展了城鄉共同體教學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能圍繞“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研究的主題,組織課題實驗學校的優秀老師到農村及薄弱學校進行“送教送培”,充分發揮了名師工作室成員及課題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帶動輻射的作用,讓優秀的課堂教學成果在教師的心中生根、開花、結果,不僅促進了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促進了城鄉之間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
3.提升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通過課題的實驗研究,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嘗試中來,走促進自己專業成長之路,其綜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養鍛煉了一批中青年教師。一是教師合理設計教案的能力明顯提高。二是在刻苦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熱情明顯增強。課題實驗以來,全區教師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或優秀案例分析分別在CN、省級等刊物上發表;3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分別在市、區級刊物上發表。參加市級以上優質課評比20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1人次、省級13人次、市級6人次);參加區級優質課評比有40多人次分別獲一、二等獎。多位教師參加市教師技能大賽獲得好名次,還有老師被邀請承擔市級以上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由此可見,通過課題實驗的研究,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力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學生方面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多種,可以是教師指導,學生領悟;也可以是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不同的學習方式,代表著不同的教育理念。通過課題實驗,我們發現學生最大的變化是:教師在課堂中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學,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生的學習情感開始由“厭學”轉向“樂學”。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中品嘗成功之樂,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于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展示自己的個性。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在問卷中寫到:“我會通過自學課本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我們這樣學習感到學得很輕松。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整節課處于緊張的狀態,但我們還是學得很愉快!”還有的學生說:“我們很喜歡這樣的數學課堂,老師都是讓我們自己學,不懂的知識老師才講,我們真正學到了知識”等等,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增強。由于教師采用“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理念進行教學,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成果,老師利用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動經驗,掌握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
(2)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養成。通過課題的研究,實驗老師對學生經過精心的培訓、輔導,嚴格要求,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斷的養成。如:傾聽的習慣、勤思的習慣、敢說的習慣、善問的習慣等。
(3)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實驗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同時運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評價機制,讓學生通過“兵教兵”、“一幫一”等活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把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2.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通過三年多的課題實驗,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別是有些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大。如:某實驗教師從四年級跟班到了六年級,原來這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比較差的,到六年級畢業抽檢中學生的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還有一位實驗教師他所執教的班級有好幾位學生由原來的學困生轉化為中等生,中等生轉化為好生,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樂學、愛學數學。
(三)努力實踐,推進課題發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課題實驗開展以來,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學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教學,并根據導學材料進行個人的增加或刪減,在課堂中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探索、學會質疑、學會與人合作,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愛學、樂學數學。
課題實驗校先后承辦了多次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教研員與一線老師一起研究了無數的課例,通過“備課―公開研討課―聽課―評課―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經過比較分析,形成了“課堂三導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
1.導學目標
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將以往的“教學目標”變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改造成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讓學生一開始上課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本節課我們要學什么?使學生學習有了方向,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自學診斷
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課本的內容,邊自學邊完成診斷練習。學生對自學過程中碰到自己沒辦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可靈活采取以下四種形式:一是讓學生自我重點研讀;二是小組討論;三是向老師求教;四是引導學生通過“兵教兵”、“一幫一”的形式,解決在獨立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3.合作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自己搜集的信息,進行總結性精講點撥,解答疑問,對有些問題進行規范性界定,也可以讓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進行講評,教師補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預設的問題。
(2)學生在自學診斷練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3)生成的問題。
(4)教師重點講解和輔導,解決疑難問題。
4.展示交流
是“自學診斷”和“合作探究”的升華,主要是解決本節課知識的鞏固、檢測、提升的過程。通過組際展示,交流各小組在“自學診斷,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展示學習效果就是讓學生表現自我,感動同伴,學會傾聽,學會欣賞,進而在為自己為同伴自豪的同時增強學習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環節。即當堂訓練,鞏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練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請教小組的成員,或者老師重點輔導,讓好生幫助差生,并且要求他們做完練習后進行及時的批改或者讓學生上臺展示,進行集體的批改,這樣也可以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老師應采用一些評價的激勵機制,促使學生抓緊時間完成作業。
5.歸納總結
(1)全課總結,歸納、概括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2)滲透學習方法。即課堂總結體現兩個方面:一是概括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強化難點,總結規律,使學生對全課的內容和知識要點留下明確清晰的印象;二是總結提升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條理化,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驗探究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要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電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如教《米飯、淀粉和碘酒》一課,講到用碘酒檢驗淀粉,我讓每個同學把手洗干凈,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隨后讓各組同學用米飯粒在白色卡紙上擺出花樣圖案。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學們都驚叫起來:“飯粒變臟了,手指也變臟了。”飯粒和手指都變了色,白紙上呈現的是深藍色的花,這是怎么回事呢?此時此刻同學們都產生了好奇感,要研究的問題竟是如此奇妙,情緒怎能不高昂,精神怎能不振奮?
二、科學引領,親歷實驗探究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充裕的探究時間,科學地調控課堂,讓實驗教學活而不亂。在探究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去發現各種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的不同,獲取豐富的表象;引領實驗分析,教師要想辦法引領全體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討論和制訂實驗方案,并在合作反復實驗的過程中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鼓勵制作和創新,教學中如果能鼓勵學生把制作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我提供給學生2個小燈泡、2個小燈座、導線、電池、電池盒等材料后,就讓學生自主操作,學生就進入緊張的實驗操作。由于學生有了前面點亮燈泡和畫簡單線路圖的基礎,就設計了許多方案,拿起材料這樣試試,那樣試試。結果,不一會兒,學生就把兩盞小燈泡點亮。經過交流方知道,學生都是用串聯或者并聯中的一種辦法。聽到有別的辦法也能把小燈泡點亮,學生仍躍躍欲試,于是留時間讓學生繼續實驗探索??梢妼W生積極運用舊知識,潛心探索,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學生“親自下河知深淺”記憶深刻。
又如《滑輪》的教學,由于實驗過程比較煩瑣,就安排學生合作實驗。教師鼓勵學生一同商討設計實驗方案,嘗試組裝不同的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不同方案的提物體中,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不省力,什么情況下省力,省多少。學生既分工又合作,緊張地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整理、邏輯分析等科學研究。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增強協作交流能力,形成了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三、理性辨析,克服認知負面遷移
在知識體系中,學生是在舊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已有的知識技能將會對他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認知遷移。當個體已有知識技能對新知識的認識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掌握即“正遷移”;當已有知識技能干擾著個體對新知識技能的掌握,它對個體新知識產生不利的影響即“負遷移”。在實驗教學中,要克服負遷移應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辨析、類比;注重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驗,形成準確的概念并重視知識的鞏固。如學生一見到“鯨”,就只注意它生活在水中,外形和“魚”表面特征相似,加上鯨有“魚”字旁,誤認為是魚類。這種非本質的感知阻礙了學生對鯨是哺乳動物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揭示鯨的本質特征,強調鯨是用肺呼吸、胎生的哺乳動物,而魚是用鰓呼吸、卵生的。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確“鯨”和“魚”之間的本質區別。從而深刻理解哺乳動物和魚類的不同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引導學生將概念和日常用語易混、矛盾之處加以辨析,以此幫助學生擺脫“負遷移”。
又如學習《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一課,學生因受生活中這個“電”的認識的影響,有的不敢進行做靜電實驗,怕會被擊到;有的拿小燈泡在靜電中實驗,看能否產生亮光,這根本是誤解了靜電。老師可以親自梳頭實驗,讓學生明白這個電是不會擊人的。而且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之中。通常物體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不顯示帶電。而要想使電荷形成電流,讓小燈泡亮起來,那就需要動力和電路。再引導學生做各種摩擦起電的實驗,從而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靜電不同于電流??朔J知負遷移。
四、解放思想,拓寬實驗探究空間
小學科學課的許多內容是學生身邊常見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顫娍蓯鄣镍B獸蟲魚;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河流、空氣污染的考察;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的觀測等等都是科學課的教學知識。這么廣闊的學習對象,這么豐富的材料要把它們盡數搬到課堂上來教學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師生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能只囿于課堂,應向課外延伸,乃至走向大自然。讓科學真正成為探索大自然常識的學科。如教學《莖的作用》一課,先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不同植物莖的一些變化。請學生選好一棵植物,把植物的莖環切一小段皮后,過了一段時間,跟蹤觀察,切口上部的樹皮逐漸膨大。當學生產生強烈疑問時,老師再給予講解,使學生明白葉制造養料是通過樹皮輸送的道理。這樣將課堂搬到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自然中,學生通過課外的親自觀察實驗,進一步理解了課內所學到的知識,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使學生在探究中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師;學生;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6426(2013)03-021-03
一、課題的提出
(一)背景
縱觀現在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多的互動環節是圍繞著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講解開展,往往缺少語言的真正運用和掌握程度的反饋,因此,在課堂上,語言內化和使用的能力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和培養。要真正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英語的學習成為語言的學習?!罢Z言學習過程就是語言使用的過程?!绷硗猓M管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更多地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語言,但這種短暫的運用仍然與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導致了英語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較低。因此,要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二)現實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而這兩者地位和作用的體現,都要以課堂為主要載體。因此,只有做到三者兼顧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1.學生方面:小學英語課普遍從三年級起始。學生在一、二年級養成了一些數學和語文的學習習慣,注重讀寫的模式已漸漸根深蒂固。如此前提下,學生在三年級一接觸到“聽說領先,讀寫跟進”的英語課模式時,習慣定勢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必定產生負面影響。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培養聽和說的習慣,通過師與生、生與生有效的聽說交流,來促進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
2.教師方面:教師應逐漸培養學生重視聽說的語言學習習慣,并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各種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包括呈現新知的有效性、語言操練的有效性、交流運用的有效性和鞏固拓展的有效性,以及評價方式的有效性。從這些方面綜合促進整個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3.課堂方面:應根據不同課型采取適當的教學形式。課堂各環節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在流暢的教學流程中自然而然地展開,各環節之間銜接緊湊,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機械跟讀、背誦的模式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較真實的場景中運用英語做事情、進行交流的形式。教師將課堂創設為最接近學生生活經驗的真實有效的場景,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的交流運用,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理論依據
課堂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形成跨文化意識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場所。有效的英語課堂應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語言的學習、操練和運用越是有效,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高。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了教師教的有效性、學生學的有效性和課堂整體的有效性三個方面。我們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初步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包括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有效的教學結果。
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有效的教學活動以及有效的英語課堂,綜合提高這三者的有效性,才能達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三、研究目標
通過對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促進小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效率,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技能,使教學相長,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使英語學習交際性的目標更為突出。
四、研究內容
(一)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包括英語學習興趣,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學習方法策略的形成,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最終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教師課堂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包括有效備課,有效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有效的課后反思,有效的教研活動。
(三)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包括課堂容量與密度,流暢的教學環節,真實有效的情境創設,活動的形式與參與面,活動目的是否有效地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活動中與活動后的有效評價。
五、研究對象
三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六、研究方法
(一)調查問卷法
編制學習情況調查表,對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程度進行問卷調查,通過統計調查表數據,了解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程度,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程度和課堂活動的有效性程度現狀。
(二)數據分析法
通過對調查表數據的綜合分析,發現問題,查找不足,發現影響課堂有效性提高的關鍵因素,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提出能夠促進英語課堂有效性逐步提高的方法與策略。
(三)案例對比法
三至六年級各選出一個實驗班,運用能促進課堂有效性提高的各種有效措施和方法進行教學,每學期對實驗班與同年級其他班的各項數據進行對比,了解課題實施各階段的實驗效果,繼續發現不足,肯定成績,調整措施。
七、研究的過程
(一)成立課題組,制定實驗計劃,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實驗意識
課題組教師認真在日常教學當中執行實驗計劃,有針對性地、有目標地開展課題實驗,在實踐中摸索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最佳途徑。課題組教師各自對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地反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仔細剖析。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素材,提高科研能力。
(二)課題組成員加強教研,交流得失,積累實驗材料
1.課題實驗與教研活動相結合
每學期初制定好教研活動計劃,突出課題研究,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由課題組長組織教師學習有關課題有效性的理論知識,了解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步驟,探討實驗專項議題。每周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把握教材的結構特點,深挖教材的內涵,有效地利用教材為教學服務。課題組成員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確定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通過分析對比典型案例,及時交流各實驗班在研究過程中的得失,交流實踐經驗,談論個人反思與困惑,群策群力,不斷尋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并隨時整理補充實驗素材。
2.課題實驗與聽課評課活動相結合
每學期按照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開展人人作課活動,每月定期開展課題研究課的聽課評課活動。課題組教師定期作公開課,通過聽課、說課、評課,增進教師間的合作、交流,發揮群體效應,促進每一位教師能力的不斷提高。并定期邀請市、區教研員參加課題研究課的聽評課活動,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提高科學引領,促進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效的開展。
(三)專家引領,深化實驗,感悟有效策略
1.有效講座,更新理念
課題組的教師們通過多種渠道,觀看和聆聽了省、市教育專家的評課與講座。教育專家們科學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心中。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擴大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拓寬了教師解決問題的渠道,從而深化了課題的研究。
2.優化課堂,提高實效
我們把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載體,通過公開研討課、匯報課、名師示范課、同課異構等有效方式,促進課題組成員的專業成長。評課研討中,專家引領實驗教師獨到、深刻地剖析課堂教學行為,由點到面以學定教,解決如何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引導等策略,提高教師備課、授課、評課、反思等業務能力。
八、研究成果
回顧實驗過程中走過的路,從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來看,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第一,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提高,他們更喜歡英語課,英語教師在他們眼中的地位已經與語數教師相同甚至有所超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培養和加強,學生學習能力整體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出現了一批批尖子生,大批學生在橋西區英語技能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美觀,在每年一次的英語書寫競賽中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令人賞心悅目,學校的展示欄中出現了眾多學生的英語作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實驗班的英語成績與非實驗班相比進步明顯,各次考試的班級平均分高出其他班級4到8分,三率均高出10%左右。
第二,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學習、課題實踐、信息反饋、調整教學與評價手段,自身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使我校英語教師隊伍的水平得到整體提升,掌握了科學的教學理念,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獨立操作。一位教師參加全國優質示范課評比中分獲一、二等獎,成長為省級骨干教師、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多位青年教師參加市、區級優質課評比、說課比賽獲一等獎,在全市送課下鄉活動中作示范課,成為橋西區英語骨干教師、區中心教研組成員。
課題組成員圍繞實驗課題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實踐,促進教師自身教學行為的轉變和專業成長,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兩次參加全國英語教師技能大賽獲一等獎,參加市英語教師技能大賽獲二等獎。課題研究過程中,實驗教師們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自覺的教學實踐,優化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地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驗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成長為一支好學上進、樂于探索的團隊,積累了一定的實驗教學經驗策略。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市級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三篇論文先后在國家級正式刊物發表,還有課題實驗過程中撰寫的眾多優秀論文已整理成冊――《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論文集》,并由我校教導處統一印發給全體教師傳閱,并邀請橋西區小學英語教師進行觀摩,受到大家的肯定與好評。四位教師的五份優秀教學案例獲市級一、二等獎。
第三,我校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教學模式。即:有效教學八要素:“目標―主線―分層―情境―活動―參與―能力―評價”。有效課堂八要素的形成,飽含了所有課題組教師在三年的課題實驗過程中的辛苦探索、無數次成功與失敗的經歷,無數次反思與分享的收獲,這八個要素逐漸成為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英語課關注的重點,成為構成每一節有效課堂的靈魂。這一有效的教學模式在2010年國培活動中在來張家口教育學校參培的全國各地骨干教師面前展示,獲得圓滿成功。課題主持人以“有效課堂八要素的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為全國骨干教師們做講座,并且受到教師們的廣泛好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形成,帶動著更多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即使新上崗的教師,也能快速入手,按照這樣的模式操作。
九、存在問題及今后繼續探索實踐的方向
在課堂研究的過程中,由于個人理論業務水平的局限性,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探索研究。
(一)學生層面
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卻不一定能保持長久。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活動、評價手段最初的有效程度將隨時間的推移降低,學生習慣成自然,沒有新鮮感,降低了興趣,興趣不能長久保持。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如何在將來不斷改進方式方法,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如何能使學生長期保持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學習良效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二)教師方面
骨干教師個人的素質提高了,團隊力量增強了,但仍有新教師和能力較薄弱教師需要不斷成長,教師發展的不均衡的問題仍很突出。教師很少有機會打開門學習一些其他省市和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缺乏學習培訓的機會。
在個人積極進步的同時,團隊的力量如何更有效地帶動起每一位成員的發展成為今后我們仍需努力的方向。如何開拓學習渠道,開發和利用有效的教師學習資源,請專家,觀摩好課,利用網絡都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三)課堂教學方面
我們在近三年的課題實驗過程中總結出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能否經得起長期的教學實踐的考驗成為結題后將面臨的更嚴峻的新課題。今天的有效教學八要素不代表永遠有效,當更多的不同特點的新教師、不同時代的新學生來臨,我們該如何改變和適應,如何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長期保持下去?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理論業務知識,學習新課標,重視學情,隨著時展不斷更新觀念,充實更加科學的教學理念,并繼續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模式,讓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不斷變化中求發展,在不同時期、不同教師、不同學情中探索不同模式。
三年來,課題組教師不斷地探索、反思、改進,不斷統一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使課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課題已接近尾聲,但針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不會結束,我們將繼續常抓不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Z].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
[2] 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7.
[3] 張小皖,沈龍明. 小學英語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 長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1.
關鍵字:教育理念 教學環節 學習動機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任和教學目標,可最終的檢驗效果卻是學生本身,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自由科學的思維方法、積極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寓教于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主觀能動性,教學相長,推動學員創造力的開發與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直接發生途徑。
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不會自然產生的,實際中也需要老師做大量的工作去激發,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習動機的培養
1.更新教育理念,在提高教學質量中培養學生學習動機
轉變教育觀念,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開放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觀念,培養學員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確立學員的主體地位,啟迪學員發現問題,并運用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探索未知的世界。
2.抓住教學環節直接途徑,輔助間接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教學環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途徑,主要有理論教學、實驗教學、階段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等,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因為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有利于培養新學習需要。所以教師應耐心有效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價值,形成掌握更多知識、探究更深問題的愿望。
在輔導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從間接途徑考慮,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3.深化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動機
實踐教學是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真正檢驗途徑,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舞臺。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求證學習結論,不斷碰到新問題、新挑戰,這反而不斷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在進一步研究、論證中,開闊思路,培養起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利用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作為引起學習行為的動力機制,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完成的重要條件,并由此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效果的好壞又反作用于學習動機。所以,教師把握好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有機地隱藏于情境之中,往往會激發學習動機,從而引起學生迫不及待的求知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興奮中心,使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心理準備。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程度,應把不同難度的問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鍛煉的機會。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這是因為,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添學習動機,從而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如果濫用外部獎勵,不僅不能促進學習,而且可能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獎勵,促使學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換,只對任務本身產生興趣。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心理學家對成就歸因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歸因對以后的學習行為會產生影響。當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應根據每個學生過去一貫的成績,從有利于今后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哪怕此時的歸因并不一定真實??傊?,無論對優生還是差生,教師都應指導他們歸因于主觀努力的方面,爭取以后更大的成功。
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旦被激發出來,學習的興趣自然也就產生了,這樣,既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又能充分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冬梅.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學術論壇[J],2007(23),184-185.
關鍵詞 同課異構課堂 教學活動 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1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教師終身學習、完善教學方式
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具有強烈的生成性特征,其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形式都是圍繞教師與教材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為主線開展。
2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課堂是教學研究最前沿的陣地,是檢驗教育理論的實驗室,以課例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棵樹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由于教學環境的差異,同一教學內容,由于執教者、學生等因素,往往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一位名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如何理解新課程、把握新教材、實施新教法,心中常感困惑,僅靠個人孤軍奮戰冥思苦想,顯然不可取。通過多渠道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一系列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專題講座、賽課總結、電子教案、課件等本土特色的集體備課成果。一系列教學論文、教學案例相繼誕生。通過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延緩了物理教學兩級分化的產生,為減負提質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過開展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教學多媒體,充實完善了實驗室的實驗設施,為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提供了硬件保證。
3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切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和組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名教育教學的有心人。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特點,采取不同教育方法,關注全體,關注差異,教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他們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成敗在于課堂,細節決定教學成敗,每一個課時,教師要會抓住“八個抓八個不能”即:(1)抓聽講集中,不能過于松散無束;(2)抓討論合作的效果,不能流于教學形式;(3)抓發言與質量,不能上課堂死氣沉沉;(4)抓作業書寫規范與作業按時完成,不能輕易放縱學生;(5)抓自學指導與訓練,不能讓學生連讀書都不會;(6)抓教學難點與重點,不能使教學走過程;(7)抓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不能過張或過馳;(8)抓暫差生輔導與補差,結合學生自身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鞍藗€抓八個不能”都應該過細過實,切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激勵學生大膽的實踐,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和實驗室資源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帶來的快樂。
4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教研組合作教師文化的建立
合作教師文化基于教師之間的開放、互信與支持,實驗學校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教學實踐活動,同學科教師一起集體備課,互相啟發,備課組內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就同一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事之間互幫互助,大家都打開自己的心扉,相互之間沒有猜忌,沒有保留。經驗豐富的教師樂意把自己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供其他教師觀摩和分享,同時也為新手教師表達和檢驗自己的思想提供發展空間和機會,通過這樣多次的嘗試為自然合作的教師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同課異構教研組活動的主要流程。
教研組活動流程:五步程序:調研設計實踐研討共享。
5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材教法,拓展課堂教學模式
同課異構中的“異構”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通過不同的教師或者是同一個教師用不同的設計上同一節課這樣的手段來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更好地把握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了解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情景、發現平時教學中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方式等,來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而這些問題通過獨自的思考很難得到透徹的理解并獲得解決,但拿出來大家一起研討,很快就可以明確,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的幾種模式。
(1)研討模式:提供課堂實例大家研討總結共享
(2)回播模式:觀摩“同課異構”課回班上課再集中時間研討;
(3)遞進模式:課例研討再課例再研討;
(4)引領模式:名師上課教師上課研討交流;
(5)結對模式:學科骨干提供課例學科教師提供課例對比研討,這種方式多用于校本教研;
(6)競賽模式:教師上課教師現場打分評比網上曬課研討。競賽式就是根據同一主題內容。
6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發展
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學有賴于教學者對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學現場進行有效的教學決策。教師每天在課堂上做出無數的教學決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據當時復雜的現實情況來判斷如何做最好,沒有所謂的“正確的”或“單一的”最佳教學絕對適用于所有的課堂,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為教師這樣的決策提供了討論和學習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效與無效的教學活動,合理與不合理的教學情景等,這對教師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還為教師間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臺。不論是課前對課程標準的討論還是課后對教學設計與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得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教師之間的深入討論互相取長補短、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等對教師的成長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7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在付出努力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困惑和疑難,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以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
(1)教研組成員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研究水平不均衡,個別教師有畏難意識,認識不到位,存在著個體差異,因而,教學成績也不均衡。
(2)實施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資料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分類和歸檔,教師的課例、反思;學生的作品評價等整理不夠。完善、收集、整理資料工作有待提高。
(3)教師在結合同課異構課堂教學進行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與時間有機結合的過程中,理論水平以及動筆歸納總結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要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收獲進行記錄,撰寫成經驗性文字。
(4)立足課堂教學,結合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推進日?;芯亢秃罄m研究。
(5)把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總結的初步成果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優質課、優秀案例、優秀課件、優秀論文的評比活動,教師在常態課的教研中討論與思維相互碰撞,促使他們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開展同課異構課堂教學,使教師在無功利追求,無心理壓力的自然狀態中進行教學設計,大膽的嘗試與探索。
(6)對實驗學校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完善,在總結中提升,在校內甚至校外推廣,讓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備課:分項過關。
備課即在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內容包括課標研讀、文本解讀、學情了解、目標設定、重點確立、難點挖掘、過程設計、方法選擇、課時安排、課件準備、板書設計等,最終落實到教案編寫。課堂如同戰場,教案如同作戰計劃,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既體現出師范生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也體現出他們的專業綜合能力,難度較大,可以采取分項過關的方式??梢韵冗^文本解讀關,然后練習目標設計,初步掌握目標確定的方法,能夠運用比較規范的語言表述教學目標。如:“學生(行為主體)在課堂討論中(行為情境),至少能夠比較(行為動詞)兩種(行為標準)課文所用修辭手法(行為對象)的異同?!敝筮M行教學過程設計的訓練,在對程翔的“起領—教讀—自讀—總結”四步單元教學過程模式、鐘德贛的“中學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以及潘鳳湘的“八步教讀法”、魏書生的“六步法”、錢夢龍的“導讀法”、余映潮的“板塊式”等單篇課文教學過程設計及依據了解的基礎上模仿總體教學過程設計,再根據課堂教學過程所需技能分項訓練,如導入、提問、講解、結課、板書等。這樣一步一步逐項訓練,最后對整個教學設計進行修正,相對會減輕備課的難度,而且比較扎實。
(二)說課:開口論辯。
說課是既要說出課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說出為何要這樣上,既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又考察其理論素養,是進行教學研究、培訓師資的重要活動形式,可放在課前,也可放在課后。課前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可起到對課堂教學矯正的作用,增強上課的理性;課后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及課堂教學實效,可起到檢驗教學設計的作用,反思意味濃厚。說課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升理論素養,撰寫好說課稿。說課稿一般要涉及五個方面: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其核心應是說出教師本人對教材的獨特理解及教學設計的思想、思路,力求達到既具備科學性,又具備理論性、可操作性。二是多開口練習。稿子過關后讀熟,直至脫稿,把握好說課的時間,提高說課的邏輯性與藝術性,力求語言表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字正腔圓,悅耳動聽。三是在論辯中提升說課水平。一般訓練把說課僅僅作為了一種形式,師范生說課完畢后輔導教師點評一下說課就結束,忽視了說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與同行及專家交流。所以說課訓練除了讓師范生準備好說課稿,自己多開口練習外,應有重要的一環,即提問與答辯。教師與其他師范生在說課結束后可模仿專家與同行,針對教材內容、目標設置、教學思路、方法選擇、重難點突破等提問,使說課者在與專家及同行的對話交流中進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學設計,提升說課水平。
(三)講課:自講合作。
自講即按照教案設計,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復演練,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發現疏漏,及時修改。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為下一步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打下基礎。試講中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為小組活動及班內交流,在個人講熟之后把全班師范生編為小組,在小組內試講,進一步發現問題,使教案更加科學,教學更加有效。還可結合年輕人精力旺盛、爭勝好強的特點,在組內展開比賽,以賽促講。小組試講之后,組內選拔代表進行班內交流。講課要求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讓學生掌握重點,透徹理解重點,能夠結合運用,轉化為能力最好。因為師范生的試講沒有真實的教學對象,缺乏真實的體驗,講課易出現兩個問題:其一是忽視學生的學,以個人講解為主。講課中要培養師范生一種教學生學,引導學生喜愛、理解、欣賞、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而不是當知識的“掮客”。其二是貪多,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結果每個問題都是走馬觀花,要引導師范生學會一節課著重解決一兩個問題。這些都要在師范生自講與合作學習的反復練習中加以解決。
(四)評課:先寫后評。
評課實際屬于教學研究范疇,評課訓練不僅使師范生具備評課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導引教學的作用。從以往師范生的評課來看,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過多關注外在的東西,如教師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等,對教學內容是否適切、教學方法是否靈活、課堂結構安排是否合理、學生接受是否難易等涉及較少。還有的要么全評優點,看不到問題;要么全評缺點,一概否定,抹殺授課者的創造,嚴重打擊授課者的自信。作為師范生的能力弱項,不妨先練習寫較詳細的評課稿,慢慢明確評課的原則、內容、方法后,再寫較簡略的評課稿,直至最后列出要點評課甚至打好腹稿脫稿評課。評課稿主要包括評課的內容與思路。評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效果、教師素質等方面。評課思路可以有兩個:一是按照上述內容逐項點評;二是抓住一項或幾項內容點評,先說優點,再提出問題,最后提出建議。評課稿必須有理有據,不能只有論點。評課可培養師范生的反思意識,自我反思有利于師范生專業發展,因此在他評前應該先自評,進行自我剖析。
二、專業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文教學能力的高低,除了與師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理論高度相關外,其自身具備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聽說讀寫能力本身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區別于其他專業師范生的重要標志,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底氣、看家本領,可稱為專業核心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始于小學一年級,直至大學四年級,本文著重探討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課學習中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師范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聽:課例講座。
教師要對學生的答問做出反應,具備良好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對語文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對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而對話的基礎是理解與尊重,其表現則是傾聽能力?,F在的大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善于自我表現,對別人缺乏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可借助師范生課堂試講、見習、聽講座等機會,對其進行聽的能力的培養。一是善于傾聽,在別人講課解說時盡量不交頭接耳、嘀嘀咕咕地說,有問題記下來,可在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環節進行表達。二是聽課、聽講座要專心聽,記錄要點。三是邊聽邊思,記錄自己的感想、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師范生聽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二)說:備課講課。
說課就是說備課,是面對同行專家介紹說明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設計依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培訓師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說的能力的良機。說課前要求其撰寫好說課稿,自己課下反復練習,直至脫稿,然后小組內說課,借助微格訓練,調出錄像反復查看比對,查漏補缺,提升說課的邏輯性、藝術性,從而提升說的能力。講課中的講授技能訓練、課堂引導及課例觀看后的反思評課,也是提升說話能力的機會,可組織師范生辯論研討,一方面增加了開口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加深了對教學的理解。比如針對案例發表自己觀點的即席講演,考察了師范生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特別是訓練了師范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三)讀:教育名著。
讀書,應該是語文教師的一種生活狀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閱讀能力培養的主要憑借是教材及語文教育名著。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文學名著讀的較多,語文教育名著閱讀量較少,對語文教材的閱讀也比較忽視,不明白語文教材閱讀與一般閱讀不同,一是不管喜歡與否都應細讀,二是閱讀中不僅有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還有教師與作者、教師與編者、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從而把語文教材閱讀簡單化。針對上述情況,可在課程開設之初,向學生開列語文教育名著書單,推薦語文教育名著,如《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導讀的藝術》、《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思想錄•中學語文卷》等,以及語文教育報刊雜志《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國教育報》、《語文報》等,要求做好筆記,在合適的時機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進行交流。語文教材的閱讀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如朗讀、誦讀、細讀、讀書報告會等。
(四)寫:教學論文。
研究,也是教師的生存狀態,是未來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師需要對教育教學進行創新,如果認為其只是技能的疊加,則教學活動就會很快陷入滿足,繼而無趣,行而不遠,體驗不到職業的幸福感、愉悅感。目前,語文教育科研的訓練欠缺,畢業后能夠寫出教研論文者寥寥。只有認真從事教學研究的教師,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學的規律,更好地運用技能傳授知識。要學會在調查中了解,在實踐中反思,在研討中提升教學科研能力。要結合教材分析、教案設計、說課稿撰寫、評課稿撰寫、讀書筆記、調查等常規訓練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把探討的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并在寫作中創新。寫作是思維的利器,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由之路,教師只有寫,才會寫,如果能夠把其中優秀的文章修改發表,對師范生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一方面在寫作中提高了寫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體驗到了問題解決的喜悅,增加了對原有問題的認知與解決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