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1 09:1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識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科學化”就是教規律,授“漁”。如果識字教學只停留在“認識這個字”而不曉得其“ 所以然”,不曉得“與其他字的區別和聯系”,更不曉得“運用的方法和特點”,那么這個識字教學僅是“授魚”而已!魚就是魚,積之再多、習之再快也是魚。隨文識字之所以少慢差費,之所以不足取就在于把識字當作“學課文的附屬品”,而不是當作語文知識學習的“主角”之一!因此,大多數教師會忽視識字教育的真正內容,不可能正確處理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只知“授魚”不知“授漁”。最終,由于識字的基礎性關鍵地位和功能的缺失,也就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以至于失去了整個語文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們把學習課文當作語文課程的內容,而忽視了語文教育教學本體知識的傳授。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勢必造成“秀才識字認半邊”的局面!
為此,我在設計識字教材學習基本字時就在識字的同時融入漢字基礎知識,課文如:“日生星,立占站;足包跑,車專轉。”五分鐘讀熟,十分鐘識12個基礎字。但教與學并未止于認識這12個字,與此同時讓孩子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與其相關的基礎知識,即:漢字可以由部件字組構為合體的形聲字,而形聲字是不可以隨意讀半邊的!形聲字有四種基本讀法而不是一種!接著下一課則是“金失鐵,水先洗;言果課,手是提”,同樣是在認識12個字的同時學習到漢字最高頻的、功能各異的四個簡化部首!這是漢字的規律性內容,是通用的、理據性基礎知識。
新課改十六年,語文教育沒有成功地用事實否定“科學、序化”的語文教育體系的高效,卻證明了脫離系統地學習以“語文知識技能為綱”的語文教學是多么乏效!讓“名家名篇”為綱,“文學主題、人文主題單元設計”為綱退出歷史舞臺吧!
語文教育者一方面要懂得一個常識:對于基礎教育范疇中的語文課程,要以系統的語文知識技能為綱,設計教材、教學語文;其內涵并不是專業性地學習語文知識理論本身,重要的是語文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這個應用性學習是不可能脫離思想和文化的內涵而抽象存在的,也就是說,天下不存在未康墓ぞ咝雜鏤目緯探萄В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思想和文化”總是寓于其中的。但是,另一方面語文教育者還需要懂得一個常識:文學乃是作家與語文的“私生子”,人文僅僅是語文基礎上的“衍生物”,而不是語文的本體!語文教育要教人“知理”、“會用”語言文字,就必須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獲得保障,這不是“文學的或人文的主題設計”運用滲透或可取代的。否則,學了語文講不好漢語,讀讓人聽不懂的文本,甚至只能用英文寫博士論文,要它何用?如此這般,豈可作為中國語言學家誤導“漢語難學、難寫、難用”的理據?!
眾所周知,在語文實踐中,識字寫字是基礎。歷來的語文教學大綱都很重視識字教學,也都把它列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但由于前些年大綱文字表述的變化以及“識字教學不是目的,學會讀寫才是目的”的導向影響,使得為數不少的低年級教師誤以為識字教學不重要了,“直奔讀寫”才是目的,而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閱讀理解上,識字也只是在讀中識字,一略而過,致使許多學生到中高年級出現了識字寫字囫圇吞棗,閱讀寫作扔不掉“拼音”這一拐棍,甚至讀書作文錯字連篇的現象。為及時糾正這一偏頗,九九年,借鑒“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成果和龍口市的“環境識字”經驗,我們在低年級開展了以“自能識字,主動發展”為課題的實驗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級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準確把握低年級教學的側重點,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一條適合本地區實際的識字教學途徑,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盡快達到自能識字,自能讀寫,主動發展。
二、課題實驗目標
實驗班學生到二年級結束時具備相當水平的自能識字能力,能夠借助漢語拼音、查字典或根據漢字構字特點及構字規律獨立識字,熟練認識2500乃至3000個常用漢字,實現獨立、基本無障礙閱讀,并能正確運用其中的2000字左右,書寫工整,力求美觀。能比較流暢地簡單記寫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行文中基本克服錯別字現象和拼音音節代漢字現象。
三、理論依據
我們的試驗綜合借鑒了“注•提”實驗成果和“環境識字”經驗。“注·提”試驗歷經十幾年的研究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龍口市“環境識字”研究在調動學生識字熱情,培養學生字能識字能力方面也獨樹一幟。借鑒兩項研究成果,結合本地區教師和學生實際,九九年上半年,我們確立了“自能識字,主動發展”的實踐課題,旨在樹立大語文關,走課內與課外、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之路,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有效提高識字效率,以識字寫字為契機,為學生全面打下聽說讀寫的堅實基礎。
四、實驗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扎實深入的開展,我們首先明確了實驗的目的要求,并組織課題組教師加強學習,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學習先進的識字教學經驗,同時研究制定了實施策略,決定此項研究分兩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第一年,研究重點放在一年級。因為一年級時識字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首先加強了漢語拼音教學,想方設法使學生盡快掌握漢語拼音這一識字工具,并結合拼音音節教學提前識字。這樣在拼音一學完,學生就已認識了大量漢字。在后面的教學中,則注重加強識字方法、寫字的指導,一年下來,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于是在第二步,結合新大綱的頒布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總結不足,我們又從新的一年級起,設立了兩個試驗班,展開了新一輪的研究,并確立了兩年期的奮斗目標。
兩個試驗班的教師都是有一定能力、有一定經驗,又富有開拓精神的年輕教師。在試驗中,我們采取了“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策略,即其中一個班主要著力于課堂教學研究,主攻方向為優化課堂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過程,提高課堂識字效率,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自能識字、創新識字能力;另一試驗班則主要在拓展識字渠道、激發識字興趣上下功夫,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在生活中、在社會大環境中識字用字,發展讀寫。同時兩個班又兼容并蓄,優勢互補,堅持兩條腿走路,以期共同達成試驗目標。
(一)優化閱讀教學結構,重視識字教學,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前面我們曾經提到,近年來,由于某些偏頗,使得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也往往本著“識字教學不是目的,學會讀寫才是目的”的原則,把大量的課堂時間花在了帶領學生閱讀理解上,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確有效的識字方法,識字不夠扎實,更別說高效識字了。在試驗中,我們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學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初讀環節,嚴把讀音關
以往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起始環節——初讀環節,往往只給學生極短的時間識記生字,在公開課或參賽課上,表現尤為突出。實踐證明,學生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有效識記生字。生字讀音障礙未掃除,又怎能正確理解內容呢?而且對于生字,學生往往先入為主,有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生字,如果一開始得不到及時訂正,一旦給學生留下錯誤的印象,以后糾正起來就很困難。為糾正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扎扎實實的把好識字的第一關——讀音關,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通??砂才胚@樣幾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自由讀課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對于較難的課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范讀引路,而把自讀作為第二步);2、把生字連詞用卡片、投影、電腦等手段單獨突現出來,檢查訂正。這一環節又可分兩步:帶拼音讀,去拼音讀。檢查讀的形式也要多種多樣:如自讀、“乘火車”讀、指名讀、領讀、同位間互讀、齊讀等等。3、指名讀課文或同位、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檢查字音,及時發現問題,糾錯改錯。這樣一環緊扣一環,對容易出現問題的讀音如輕聲音節、多音字及其它易讀錯的音節,及時強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目的就是:面向全體,踏踏實實走好識記生字的第一步——讀準字音。
2、指導誦讀,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如前所述,以往的閱讀教學,這一環節往往占用學生過多的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上。于是乎有不少教師操作時唯恐分析不細,或把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或提出過高要求,分析來分析去,以致學生興味索然,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盡快步入讀寫的初衷也未能很好實現。新大綱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下列要求: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詞句的意思;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閱讀淺顯的兒童讀物,能大致了解內容;以及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如大綱明文規定每學年要背誦30篇以上優秀詩文,二年級課外閱讀不少于5萬字)。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詞句和內容,大綱只要求“了解”,而且是在語言環境中了解。這要求可以說十分寬泛,目的就是要我們將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以及語言的積累上,使學生從小打下堅實的讀寫基礎。
的確,低年級的課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讀音掌握了,學生讀文的障礙掃清了,只需在指導誦讀的過程中,把生字、生詞置于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將鞏固字音、了解字義詞義、指導誦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教學要求也就達成了。諸如《人有兩件寶》一類的課文,可謂通俗易懂。在讀音障礙掃清后,就完全可由學生自己對生字生詞以及句子、課文內容質疑問難,以達成“了解”要求。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點,簡單的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有難度的教師可結合具體語境或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解決。對于學生理解上稍有難度的課文,教師可設大問題導讀。這樣就能有效的壓縮閱讀理解的時間,而將充裕的時間放在指導學生誦讀和識字寫字上。
3、教給方法,記憶字形
如何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字形,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有關資料表明,兒童對漢字的記憶成績,聽寫總是落后于讀音和釋義,字形的遺忘率最高。因此,怎樣使學生巧記漢字,早已成為識字教學中引發探討的問題之一。閱讀教學中,在課文熟讀成誦后,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對字形的記憶上和書寫上。
(1)教給識記方法
根據漢字的組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們在教學中嘗試綜合運用了“數筆畫法”和“字理識字教學法”。如“山”字,既可教學生數筆畫記憶,又可告訴學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為“”,表示群山的形狀;再比如“魚”字,除讓學生數筆畫記憶,我們還板示了其字形的發展演變過程,講清字理,幫助學生形象記憶。又如“采”字,我們引導學生這樣記憶:“采”由“”和“”兩部分構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樹,“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樹上采摘果實。
以上方法主要適應于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象形、會意、指示字。而漢字多為形聲字,對于形聲字,我們重點指導學生采用“大部件組合識字法”和“字理教學法”中“根據形聲字音義結合的特點識字”的方法。如教學“江、河、湖、洋”這一組字,我們除指導學生憑部件組合記憶,同時引導學生發現這組字的規律:意思都與水有關,所以都是三點水旁;字的讀音和右半部分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我們還順勢告訴學生,對于大多形聲字,我們都可以根據它的意義記憶它的偏旁,根據它的聲旁推斷它的讀音或記憶字形。
對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已失去其原來形體特征的字,我們則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換筆畫”等方法。如“動”由“云、力”組成,“澆”可把“燒”字換偏旁然后再根據其形旁意義記憶,“爾”是“你”字去掉“”旁,“尋”字下半部分換成“火”即成“靈”字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廣泛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形象記憶字形,如“猜字謎”、“編故事”、“編順口溜”、“編兒歌”等。
(2)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大綱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我們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識記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收效甚夥。
(3)激發識字興趣
新大綱十分重視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極易受影響,注意的持續性也不強。在掌握生字讀音、熟讀乃至背過課文后,再指導記憶字形,若只采取單一的形式,往往很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要想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十分注意字形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動形象的識字方法的指導外,課堂上我們常常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創設有趣的識字情境,來鼓勵學生識記和鞏固識字成果。如有時我們把生字卡做成果實狀,把它們掛在“果樹”上,用“摘蘋果”的游戲吸引學生,積極記憶字形;有時我們在黑板上順手簡筆繪一“百花園”,把生字卡做成鮮花形,做“采花”游戲,調動學生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記憶字形。在學生記住字形后,還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學生找正確讀音,或要求學生找正確部件,或要求學生找出正確的組詞,把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來強化記憶效果。
(4)加強指導,把好寫字關
大綱要求,低年級寫字要達到“正確、端正、整潔”,力求美觀。在學生對生字準確記憶的基礎上,如何指導把字寫“正確、端正、整潔”,乃至美觀,也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識字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課堂上,我們注重加強指導示范,加強練習與評改,收效也很大。
在指導示范時,我們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并加強示范引路。如“大”字“撇”和“捺”易寫歪,“末”和“未”易搞混,“竹”字的兩部分有區別,字的部件大小寬窄組合特點等,都需教師特別強調,范寫引路。對易寫錯的字,則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加以強調,譬如用醒目色彩凸現易錯部分。而對于一般的字,我們則鼓勵學生自己觀察練寫,針對個別出現的問題個別指導。這樣有重點地進行寫字指導,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避免了學生課下進行大量重復機械的練習,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我們還從學生剛學習在田字格中寫字時起,就注意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生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指導學生把字寫得勻稱、美觀。
我們還注意學生寫字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并要求學生寫字時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寫好字的興趣,我們還很重視寫字的評改環節。除當堂進行作業評改,我們經常組織開展寫字競賽、評展活動,學生練習寫字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還象模象樣的練起了書法。
(二)樹立大語文觀,在生活中創設識字氛圍,拓展識字渠道
課堂上提高效率,指導學生扎實的識好字、寫好字,并不等于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因為人對事物的感知,都要經歷反復識記的過程,才能牢固記憶。學生識字也是如此。如果課堂上學過的字不在課外強化認識、應用,經過一段時間,很容易被遺忘。但為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我們采用了學生易接受的形式,經常讓所學生字同學生見面,使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提高識字和正確運用字詞的能力。
1、在學校和班級中創設一定的識字氛圍,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校園內的標語、宣傳欄、黑板報或自己的學習用品、書刊雜志,從中尋找熟字朋友;課間時常和學生一起做“生字開花”游戲;語文活動、課外活動經常開展“組詞接龍”游戲;還有在班級的板報上專設“漢字百花園”專欄等等,濃厚的識字氛圍縈繞學生的學校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識字熱情,鞏固了識字成果。
2、鼓勵在家庭中,在社會生活中識字
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會,大力宣傳識字教學目標,動員家長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創設識字氛圍,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識字。比如說和孩子一起給家中的物品、擺設做標志牌,在指導認識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戲,把認識事物與識字相結合;看電視、書報時有意識的讓孩子讀一段,不認識的字及時記下并給予熱情指導和幫助,把識字和閱讀緊密結合;帶孩子走出家門,有意識的詢問孩子認識哪些字,不認識哪些字,并鼓勵學生記寫生字,主動記憶,把識字和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周圍事物有機結合……我們還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與幫助下,廣泛搜集字謎、自創字謎、自創自編識字順口溜,增強識字的趣味性,也在識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在讀寫實踐中識好字、寫好字、用好字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鼓勵學生加強應用,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認字、寫字、用字。課外閱讀中,我們常常比賽誰在書中認識的字最多,誰讀會的詞語最多,誰最先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甚至有感情;寫話練習中,我們要求盡可能的用漢字,盡量不用音節代替,還讓學生賽一賽看誰寫的話最多;我們還在學生中開展“爭當識字大王”和評選“識字先進小組”活動,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并在識字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我們鼓勵學生自辦簡單的手抄報或剪報,將繪畫和識字寫字以及讀寫實踐有機結合。另外還有“一日一字比美觀”活動、“一日一字教大家”、“一日一段小練筆”等活動。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將識字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書本滲透到社會生活,有效的提高了識字效率,為學生的讀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取得的成績
試驗迄今為止歷時近兩年,與其他班級相比,試驗班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學生的識字熱情空前高漲,在學習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識字認字;在生活中,同學們樂學好問,注重積累,閱讀水平也逐年提高。
2、試驗成果得到肯定。2001年4月,試驗教師出市級識字教學公開課;同年九月,試驗成果選入市教研室組織編寫的論文交流集。
3、自能識字,創新實踐,主動發展
在學習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學生不但能用上在課堂上所學的識字方法,而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在識字過程中,創新的火花時時迸現:學習“心”字,一位同學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加深記憶:“一個小茶碗,盛了三顆豆;兩顆撒出來,一顆在里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工”字,一名學生說,“工”就是“二”加“1”;有學生這樣記憶“哭”:下面的“大”是一個人,上面的兩個“口”象這個人的眼睛,口下的一點就是那個人“哭”掉下的眼淚;對如何記住“辦”字,一個學生這樣作答:“我這樣記住它:天上雷聲急,用‘力’擠出雨兩滴”。學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著實令人欣慰。還有的學生能夠用自己知道的字謎甚至自編字謎識記生字。學生還建立了自己的識字集錦本,隨時記下認識的每一個生字,并對其進行組詞造句,有的學生還為其配上了精美的圖畫。
學生不但能獨立閱讀拼音文字,而且能獨立閱讀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認識的自學生能主動請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現在為止,學生的閱讀量已遠遠超過大綱要求,古詩文背誦不少學生已超過了60首。
盡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并力求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系。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計劃報告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教師教學計劃報告一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現代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構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并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確實存在基礎普遍不夠扎實的問題,閱讀本事、分析鑒賞本事及對文章整體感知本事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并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本事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部分。前3個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在課外自主安排。
必修1“閱讀鑒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寫景抒情的詩歌散文名篇,也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文章。4個單元分別是:情感與意象(現代詩歌),提要鉤玄(古代敘事散文),品人與品文(記敘散文),博觀約取(新聞、報告文學)。“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從寫作資料的角度訓練記敘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口語交際”專題為《朗誦》。“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有:《優美的漢字》《奇妙的對聯》《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名著導讀”介紹了《論語》和《大衛科波菲爾》。
四、教育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優秀作品,感受其思想,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經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本事,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引導學生能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我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構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具體對象,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經過對語文知識、本事、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會整合,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資料和思想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閱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本事培養的不一樣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資料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異常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淀、文學的評鑒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本事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六、具體措施
(一)進取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資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資料、操作程序、教學方法。
(二)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忙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進取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于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并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資料外,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本事。進取開展周末閱讀活動,每周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現當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給給學生閱讀,,努力經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本事。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后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資料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我找資料,既到達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加強備課組合作交流,學和復xxx度、統一練習等。加強備課組內聽課評課活動。為完成教學目標,在團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應對新教材、新資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備課資料資源共享,備課方式各施所長。同時,經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促進,提高自我的教學本事,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識銜接,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齊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經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本事。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我才是學習的主人!
(六)注重基礎知識和積累和閱讀本事的提高相結合,注重鑒賞水平和表達本事的提高,講練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利用好早讀、早自習和課間時間。作業精選精批,及時校對講解。認真組織好單元考、模塊考試、期末考試的復習工作。
(七)進取參加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安排組織的各項教學教研活動,發揮學科組和備課組的團體優勢,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強化教學教研意識,進取承擔課題研究及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撰寫學科教學論文,提高教學教研本事。加強與外界交流,及時了解教學、高考的最新信息。
(八)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及教研活動。2015年1月上旬組織舉辦高一學生“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觀看鋼筆字規范書寫視頻,強化學生規范書寫的意識。引導和指導學生成立語文學習相關的興趣小組及社團。
教師教學計劃報告二
新的學期,新任務,為了使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能更上一層,盡心盡力地搞好本職工作,特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概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從幼兒園進入了小學的大門,一下子比較難以適應小學生活。尤其是不少學生還保留了許多從幼兒園帶來的不良習氣,如課間紀律差,上課比較自由,還未懂得小學學習的一些常規要求。同時,由于他們來自各個不一樣的幼兒園,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抓好常規教育,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雖說都上過幼兒園,理解過必須的教育教學,但有的不夠規范,異常是拼音和寫字方面,需要進行糾正和輔導。此外,此刻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個性強又怕困難。我們應當加以正確引導,多加鍛煉,幫忙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接軌新課程學習。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忙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資料上有必須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資料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本事。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資料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漢語拼音。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資料。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進取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我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所以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所以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所以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
1、幫忙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簡便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8、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并力求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系。
9、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景之下,使他們能夠盡早閱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學生的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構成的初步的識字本事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我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進取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齊玩識字、組詞的游戲或一同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10、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板書示范,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課中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寫字的質量。
11、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要提早布置準備工作。在教學時,重視情境的創設,經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在交際過程當中,進取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為學生供給能夠模仿的對象,同時關注交流的狀態,對交際的過程予以調控,構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還要善于發現學生交流過程當中富有創意、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還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對于前者,要給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際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后者,則在適當的時機予以糾正,一般不打斷學生,以免打斷交際進程,影響他們的情緒和交際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口語交際本事的培養,除了經過專門設計的口語交際課,在很大的程度上還要依靠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經過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此外,還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口語交際本事。
教師教學計劃報告三
一、指導思想:
以__市教研室、學校和教導處教學計劃為依據;繼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新課程理念、課程綱要指導教研教學,反思和總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構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堂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景,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的質量觀,為進一步提高我校英語教學質量而扎實開展教學。
二、教學目標:
1.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確保完成學校提出的各項指標。
2.繼續以課改為中心,抓實英語學科教學常規。
3.與信息技術整合,運用白板技術輔助教學。
4.加強理論學習,推動教學改革。
5.進取開展反思型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本事。
三、教學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綱要》等精神,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關心并參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研究;要認識到英語教學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將這些正確的思想理念轉化為進取可行的教學實踐活動。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進取開展教學改革實踐,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探討小學英語教學,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認真做好理論筆記,對學習心得、體會能及時小結,能聯系實際進取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案例,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將教學、學習、研究融為一體。
2.明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進取態度,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必須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初步構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本事,為終身發展服務。
(二)落實常規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開展以“實施有效教學”和“常規資料”為主題的校本教研。以落實課標、用好教材為基礎,以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為重點,讓教師立足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反思。
1.有效地組織好教研組常規教學,抓實業務學習、建立“個人初備——團體研究——個性發揮”的團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等教學,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用團體的智慧來促進自我的教學。在各年級的備課中,做到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2.規范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嚴格按照我組制定的“英語作業批改要求”。在作業布置中由單一性作業向綜合性作業轉變。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樹立“全局觀”,不是教幾年級就只管這個年級,而是要進取參與到新教材的學習與探討中,做到年級之間知識的整合與鏈接。
4.防止分化現象,進取探索轉化學困生的策略是我們要面臨的一大課題。部分學生學習時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這些薄弱群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做好輔差教學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堅持以學生為本,盡可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其次,改善課堂教學。本學期繼續推進課堂教學的探索:(1)確立課堂教學思路: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本事,經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模擬或真實交際中理解、模仿和運用語言;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動活潑地進行英語教學。(2)采用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在活動中學、練、用,強調用語言做事,每個活動的展開要有情景,有語言,有過程,有結果。任務型的活動能夠適當滲透其中。(3)課堂教學中采用團體、個人、小組等多種活動形式,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進取情感體驗。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提升教師水平
1.教研組長要做好對本組教師教學常規的指導、督查教學,帶領本組教師扎扎實實地進行教研,切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經過聽課、評課,學習、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提高教研組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組的管理本事,以促進英語教研組建設。進一步加強指導綜合學科教研活動。教研重點要進一步轉移到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上,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充分地發展。
2.注重發揮“幫帶”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組織青年教師學習常規,并加強檢查督促,經過說課、聽課、評課、團體備課、教材分析等活動,讓新教師過好課標關和教材關,盡快明確備課、上課的基本規范,適應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3.以各項團隊活動為平臺,增強我們英語教研組的凝聚力、戰斗力、研究本事和團隊精神。
(四)拓寬發展渠道,促進學科建設
1.繼續提高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我們英語教師要正確應對此刻的英語教學實際,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早自習和課外輔導時間。一些家長對英語教學要求還不甚了解,我們要多與家長聯系,經過《告家長書》或家長會等一些渠道與家長交流、溝通,發揮家長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引導和督促作用。
2.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重點是六年級)。如果中、小學對英語教學互不了解,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脫節或重復,使學生造成畏懼或厭倦的心理,以致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中小學之間有必要加強聯系,增進了解,互相借鑒。
摘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對外漢字領域,關于對外漢字研究的論文也越來越多,有從教的角度研究的論文,比如,教學內容、方法、步驟等;也有從學的角度研究的論文,如,學習的策略、過程、效果等。
關鍵詞:對外漢字,教學方法,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H0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07-0041-02
目前,關于對外漢字研究的論文越來越多,本文從《漢語學習》、《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三本權威期刊上收集到相關文章70篇(1990年――2009年),不僅有漢字偏誤分析、正字法,還有教材設計等,本文就主要對其中關于對外漢字教學方法,學習策略、過程及調查研究與教學關系的文章進行評述,主要從教和學兩個角度來討論。
一、對外漢字教學的方法
(一)利用語素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郝美玲、張偉(2006)強調語素意識對漢字學習的作用很大,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語素意識,比如,比較不同詞語中的同形語素,他們的意義是否一致等。這樣有利于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
(二)利用字族或系統性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陳曦(2001)首先討論漢字教學的字量與具體字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討論漢字的教學方法,指出不同的字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而學習漢字的形、音、義三個部分,也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重點介紹了字族理論識字法。指出許多漢字都具有同音、近音,同形、近形,同義、近義等特點,把在形、音、義三方面具有傳承或緊密聯系的這一群字叫字族,利用字族教學,可明理據并掌握漢字。
萬業馨(2007)指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漢字體系,比如,對漢字讀音的認知,不要獨立地講解形聲字,而應將聲旁系連的一組字都展現出來,從中體會聲旁的表音功能。
(三)利用部件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張旺熹(1990)分析了漢字的特點及留學生的漢字錯誤,提出漢字部件結構的教學方法,指出掌握好118個基本部件和4類19種結構類型,就可以為漢字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的部件教學方法,如利用六書理論、漢字相生關系、形近部件辨析。結構教學方法,如分析漢字結構等。另外還有萬業馨(1999)、(2001),梁彥民(2004)等。
(四)利用偏旁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萬業馨(2000)指出利用聲旁進行對外漢字教學,要具體分析聲旁字及相應形聲字的語音關系,常用程度。對較常用的,字形較簡單的聲旁先教,對常用程度不如形聲字的聲旁字,可先教整字,再分析歸納。還有,張熙昌(2007)等。
(五)利用文化、字理解釋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張德鑫(1999)從文化學的角度探討文字教學,不管是雅文化還是俗文化,只要不違背漢字的特點與理據,能較快地幫助學生記憶漢字,并打開了解漢語與文化的大門,就可以借鑒。
李香平(2006)指出“新說文解字”是在漢字教學中采用的一種對字理的解釋方法,他不同于傳統的文字學的字理解釋,而從漢字教學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憶漢字。另一方面,為避免流俗文字學解釋的隨意性,應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與規范,使之成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
(六)根據不同母語背景進行對外漢字教學
徐子亮(2003)指出不同母語背景的留學生在漢字學習上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相比之下,有漢字背景的外國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較明顯,利用漢字記憶詞語;而無漢字背景的學生則聽說的發展快于讀寫,漢字的書寫、記憶困難。針對不同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比如,對有漢字背景的學生要加強聽說的訓練,指出學生母語的漢字詞與漢語字、詞的區別與聯系,避免負遷移,而對無漢字背景的學生則應加強漢字的書寫訓練。
還有黃卓明(2000),全香蘭(2003),崔永華(2008)等。
(七)其他教學方法
江新(2007)將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分成兩組,對他們分別采用“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和“認寫同步”的教學方法,結果發現采用“認寫分流”方法的小組,不論在認字還是寫字上都有較好的效果。還有吳世雄(1998),李方杰(1998),王靜(2001),朱志平(2002),劉社會(1990)等。
二、關于對外漢字的學習策略、教與學的過程
馬明艷(2007)從零起點的非漢字圈留學生的個案研究入手,研究了該生的各項學習策略及他們的發展情況,如字形、記憶、應用、復習、歸納策略。結合之前的研究結果,得出該生漢字學習效果明顯的關鍵原因是應用了高效的學習策略。所以,在教學上,適當地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提高漢字學習效果。
江新、趙果(2001)制定了一個關于漢字的學習策略量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據此調查留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鼓勵學生采用多種策略,引導他們制訂計劃,讓他們多利用形聲字的形符和音符來掌握漢字。
程朝暉(1997)指出國外學習者學習漢字的過程會經歷混沌、清晰和模糊三個階段。而從教的角度來說,不贊成先教聽說,再教漢字,結合國外漢語課程設置的情況,指出,老師在完成拼音、基本的筆畫與部件教學后,學生就跟隨課文同步學習漢字。
還有王碧霞等(1994),余又蘭(1999),柳燕梅、江新(2003),郝美玲等(2005),柳燕梅(2009)等。
三、調查研究與教學的關系
萬業馨(2004)強調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的密切關系,用已有研究成果指導教學,通過教學實踐促進研究。文章具體通過總結聲符和字形、字順的研究成果,對教學提出建議,更詳細地說明了漢字研究與教學的能動關系。
還有劉又辛(1993),石定果(1997),石定果、萬業馨(1998),李如龍(2009)等等。
參考文獻:
(1)黃卓明,從“圖式”理論角度談留學生的漢字學習問題[J].漢語學習,2000,(3).
(2)陳曦.關于漢字教學法研究的思考與探索――兼論利用漢字“字族理論”進行漢字教學[J].漢語學習,2001,(3).
(3)徐子亮,漢字背景與漢語認知[J].漢語學習,2003,(6).
(4)郝美玲張偉,語素意識在留學生漢字學習中的作用l J1,漢語學習,2006,(1).
(5)全香蘭,針對韓國人的漢語教學――“文字代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J].漢語學習,2003,(3).
(6)江新.“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漢字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l J1,世界漢語教學,2007,(2).
(7)馬明艷,初級階段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個案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8)張旺熹.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談對外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0,(2).
(9)萬業馨.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4,(2). (10)萬業馨.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認識漢字符號體系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07,(1).
(11)張德鑫,關于漢字文化研究與漢字教學的幾點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1999,(1).
(12)柳燕梅,漢字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9,(2).
(13)程朝暉.漢字的學與教[J],世界漢語教學,1997,(3).
(14)萬業馨.略論形聲字聲旁與對外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0,(1).
(15)柳燕梅江新.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回憶默寫法與重復抄寫法的比較[J].世界漢語教學,2003,(1).
(16)余又蘭,談第二語言的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9,(1).
(17)李香平.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新說文解字”評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2).
(18)崔永華.從母語兒童識字看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2).
(19)王碧霞等.從留學生識記漢字的心理過程探討基礎階段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3).
(20)江新、趙果.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4).
(21)石定果、萬業馨,關于對外漢字教學的調查報告[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1).
(22)梁彥民.漢字部件區別特征與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4).
(23)李芳杰.字詞直通字詞同步――關于基礎漢語階段字詞問題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1).
(24)萬業馨.文字學視野中的部件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
(25)劉社會.談談漢字教學的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2).
(26)劉又辛.談談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3).
(27)郝美玲、舒華.聲旁語音信息在留學生漢字學習中的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4).
(28)吳世雄.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4).
(29)張熙昌.論形聲字聲旁在漢字教學中的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2).
(30)李如龍.論漢語和漢字的關系及相關的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4).
(31)王靜.記憶原理對漢字聽寫訓練的啟示[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
(32)萬業馨.漢字字符分工與部件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4).
(33)石定果.漢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1).
【關鍵詞】高效課堂 學生主體 實踐探究
借著廣安市推出的“自學互幫導學法”的東風,我們希望小學全校師生盡數投入到了這場教改的洪流中。構建著眼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進入研究階段已經近一年了,我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集體備課、示范課引領、合格課申講、教師相互聽課評課反思、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再現了雙河小學課堂改革百花爭艷的盛況,老師同學們都對“高效課堂”有了一定的認識,切實感受到了“高效課堂”實效性,現小結如下:
1.小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校老師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班的小組學習形式,或按興趣分組,或優差搭配。很多班級都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學習小組,學生自己給小組命名,做好分工,實踐、探索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學校根據教師申請配制足額小黑板。通過學習小組,提高了監管力度。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師對幾十個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上不免會出現漏洞,或者有檢查不到的地方,特別是在平時學生記作業、改錯題、背誦上,有很多同學鉆空子,不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進行分組后,組長就相當于小老師,能夠隨時監督組員學習,哪項任務不完成都能被查出來,這樣使不學習的學生沒有空子可鉆,作業也都能完成了。 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平時上課時每個班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不主動學習或開小差,或玩東西,小組合作學習以后,上課每做完一道題,就會有組長進行檢查,不會的組長就得給他講,大家還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師統計出來,很沒有面子,這樣不學習的學生也會跟著學,而且進步很大,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總的來說,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各小組組內互幫互助,小組之間相互比賽,形成了你追我敢的學習風氣,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集體備課,集中了老師的智慧
2010年秋,學校舉行了集體備課導學案評比活動,各年級、各教研組定出課題,全體教師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然后撰寫教案,再集中討論,形成共案;2011年春,學校讓集體備課進一步深化,分年級分學科分段備課,教師們分工合作,創造性地使用集體備課本,在導學案的修改欄里寫出自己的修改意見,課后在反思欄里寫好教學反思。通過集體備課,老師們認真鉆研教材,互相交流,積極討論,在爭議中成長,有了收獲,然后帶到課堂去,自已再進行加工,這樣每一堂課都是老師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增強了課堂的實效性。
3.相互聽課,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學校鼓勵教師們相互聽課,積極主動去聽學校、片區、市級教賽課,學校教師的示范課和合格課,每學期不少于20節。在聽課后,寫好課例評析,并積極參與評課。通過教師間相互聽課,增進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特別是通過聽課,了解了學生在各個學科課堂上的不同表現,分析原因,找出改進方法,以便更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
4.專題講座,提升了教師的理論
學校每月舉辦一次課改專題講座,間周一政治學習時都會交流兩篇教師的優秀論文,老師們的講座交流異彩紛呈,王小寧老師的《讀文品句 思文悟理 析文得法》讓我們知道語文教學要多讀多悟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真正的語文課,童貞蓮老師的《自學互幫中語文課要更具“語文味”》;龍麗娟老師的《關注知識起點 演繹導學精彩》,江小春老師的《語文教學中的“導學”例談》、姜曉琴老師的《“自學互幫導學法”導學策略探索》讓老師們知道如何在課堂中導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蘇春蓮老師的《剖析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王以芳老師的《精彩開課 色彩紛呈》、楊華老師的《簡簡單單學詩詞 輕輕松松悟詩情》、王小麗老師的《讓學生在互幫中快樂學習》、吉紅玲老師的《有效的數學課堂“行動”更要“心動”》、王碧清老師的《適時提問 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陳華英老師的《怎樣增強“自學互幫”學習的實效》、吳麗萍老師的《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姚志剛老師的《以學定教 簡單高效》則從理論角度對在各學科、課堂的不同時段不同方面詮釋了如何才能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如果才能建立扎實有效的課堂,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5.以課促改,師生共同成長
一、制度制訂行政化
病例1:不少學校教科研制度的制訂以校長的意愿為主、以學校行政領導集體商討通過。教科研制度是越來越多、越來越細,這種從上而下制訂的教科研制度多數教師不太認可,執行的效果并不好,有些甚至成為教科研工作開展的絆腳石。
診斷:學校教科研工作的主力軍是一線教師,以校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制訂更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參與,要扭轉制度建設憑領導的個人意見的片面經驗化缺陷,避免制度建設的匆忙實施,要在反復征求全體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成熟以后再實施。
矯正:以“民主”作為制度建設的基石
我們學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善,包括教科研骨干教師培訓制度、教科研理論學習制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教學科研一體化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推廣管理和獎勵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出臺都采用自下而上的辦法,目的在于激發全體教師的教科研工作激情,充分給教師放權,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群策群力,在討論稿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和補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全體教師對本校的教科研制度一致認可,執行力較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制度落實形式化
病例2:不少學校都有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但大都是掛在墻上應付檢查用的,在實際工作中卻是一紙空文,真正嚴格按制度管理的很少,執行的效果很差,嚴重影響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和課題研究的質量。
診斷:現在不少學校把課題研究當作“面子工程”,追求課題的級別和數量,在教科研工作管理上不到位,不作為,對于教師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行為采取放縱的態度,只要教師能通過結題就行,不管質量如何,造成這樣尷尬的局面有不少難言之隱,都是功利主義惹的禍。
矯正:嚴格執行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為了規范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我們制訂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學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長室——教科室——課題組”的科研三級管理機構,具體工作由教科室負責落實,教科室成員由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學校教科室主任要制訂出學校教科研三年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教科室各成員的職責和分工,對學校所有的立項課題進行規范管理,在各課題組中開展七個方面的工作:1.制訂好課題申報方案。2.課題立項后及時組織開題論證活動。3.要求課題組定期舉行理論學習活動。4.參加每月一次的學校教科研工作例會,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5.填寫“課題研究工作記錄表”,及時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上交階段性成果。6.上好課題研究課。7.寫好論文和結題報告。我們嚴把“七關”,要求課題負責人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不斷探索,及時總結,使課題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們建立了檢查通報機制,把有效監督作為校本教科研制度建設的有力保障。教科室主任要準確掌握每個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每月向分管領導匯報工作,對于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課題負責人作批評教育,及時終止該課題的研究經費支持,維護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的權威性。
三、課題研究“假、大、空”
病例3:多數學校對課題申報和結題的管理都比較重視,忽視研究過程的管理與指導,缺乏研究中的專業引領;多數教師重課題立項,忽視開題論證;多數教師重課題結題工作,忽視課題過程研究,缺乏對研究過程資料的積累,缺乏對研究資料的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提煉。
診斷:現在做課題研究的老師多數是為了評職稱,在研究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假、大、空”和“科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象,浮于表面,沒有實效性。很少有人能長期堅持去研究自己身邊的教育或教學的某一真問題。有些課題組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研究工作,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研究資料,由于研究者不會撰寫研究報告,缺乏對教育實踐經驗的提煉能力,不能較好地陳述研究過程和結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對結論的陳述,最后造成課題無法結題或勉強結題。
矯正:建立教學科研一體化制度
為了有效避免“科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象,我們制訂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學教學科研一體化工作制度》,要求各學科教研組長和組內其他教師一起針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在學期初就先確定好本學期的教研主題,圍繞教研主題定一個相關的小課題進行研究,課題的選題必須來源于自己的教學工作之中,從自己身邊的教學小問題人手,從小題目開始,在研究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后,再逐漸過渡到小題大做,積極走“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相長”的道路,教學科研一體化,教學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學,相得益彰,克服單純地為科研而科研和低層次的教研傾向,努力促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我們學校各年級的教研組都要有研究課題,教研工作與課題研究工作相結合,如我校的市規劃課題“利用成果袋高效突破小學起始年級的識字量”的負責人就是一年級語文教研組長,帶領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開展有關識字教學方面的研究;市規劃課題“第二學段數學活動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在五年級數學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有關數學活動有效教學方面的研究。
四、科研成果推廣少
病例4:多數學校比較重視教師論文獲獎與課題結題,忽視教科研成果的培育,對于獲獎的優秀課題很少有學校組織過成果推廣活動。
診斷:學校層面的教科研成果推廣這項工作比較難以開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校領導對于推廣教科研成果的意義認識沒有到位,在思想上對于成果推廣工作不夠重視,沒有為一線教師創設平臺;二是中小學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大多是“田野”式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解決的問題往往是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缺少理論指導,缺少共性和普遍性,所得出的結論往往經不起第二次實驗驗證,不像大學教授、專業科研人員的研究那樣規范、專業,采用實驗法來進行研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級進行多次實驗推廣。
矯正:建立科研成果推廣管理和獎勵制度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廣管理和獎勵制度是開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課題成果推廣工作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順利實施。學校應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科學合理的教科研成果的推廣管理和獎勵制度,激發教師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熱情,進一步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我們制汀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學教科研成果推廣管理和獎勵制度》,由學校教科室具體負責組織課題成果推廣活動,在每年課題申報、研究中期和結題后做好課題“三關”管理和指導工作,經常組織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好課題成果推廣活動。獎勵制度以“精神獎勵”為主、淡化“金錢獎勵”、追求“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指導思想,對參加課題成果推廣活動和教科研論文獲獎的教師進行獎勵,并載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作為教師考核、評先進、評職稱的條件之一。
一、“高效六步教學法”集體備課的做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課,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集體備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那么,如何落實集體備課呢?我校集體備課主要從七個“有”字上下工夫。
1.有領導
一是有一位副校長分管集體備課,定時安排、備課活動,定時檢查收集集體備課資料;二是每個備課小組安排一位領導蹲點,全程參與備課小組的活動。
2.有主題
我校集體備課的主題是“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各小組根據本科組學科特點及不同課型開展小課題研究,如英語單詞“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識字教學“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數學概念教學“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研究等。
3.有備課組長和主備人
備課組長由學校教導處指定,負責整個學期的備課工作,工作量納入量化考核;主備人由備課組長負責安排,輪流主備。
4.有時間保證
每周開展一次以上的集體備課,期初教導處排課時就對各組備課時間進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為語文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三下午為數學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四下午為英語科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五上午為綜合科組集體備課時間,輪到集體備課時間的科組教師不排課。這樣,集體備課才有時間保證。
5.有展示
主備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組成員及學校課題組領導和其他教師進行上課展示。
6.有反思
主備人根據上課及評課情況,對二次預案進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導學指南。
7.有流程
每月為一個集體備課周期,具體流程如下。第一周備課組長根據“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課題研究計劃定出研究主題,安排主備課人初備,形成預案。第二周主備人預案下發組員研討、修改、補充、刪減、矯正,主備人形成第二次備課預案。第三周主備人上課,集體評課,修改補充,主備人認真做好記錄。第四周主備人根據上課、評課研究記錄,對二次預案進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導學指南,填寫集體備課表,備課資料裝訂成冊上交教導處。
通過集體備課,以“高效六步教學法模式”教改實驗為主題,探討各科各種課型的“高效六步教學法”操作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學法”集體備課的成效
開展“高效六步教學法”集體備課,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學法”的精髓,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了科組建設,推進了課題的深入開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研究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
集體備課前,要自我鉆研。每一次集體備課都有一個中心發言人,作為一個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因此,在發言之前,教師都會走進教材、研讀課本,走進學生、研究學生,走進大綱、研究大綱,并翻閱大量的資料,需要時間幾個小時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準備。久而久之,集體備課讓每一位教師的業務水平、積極性都大大提高。
集體備課時,主備課人向科組成員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包括學情和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點難點的分析,并按照創設問題、自主探究、討論解疑、展示提升、總結回顧、當堂檢測這六個步驟來進行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同科組教師要依次發言,結合自己的經驗對主備課人的設計發表意見和建議,主備課人記錄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主備教師根據眾多意見和建議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備都是對教師的一次升華。
集體備課上課,更是教學實踐能力的檢驗與提高。通過上課,驗證教學預設是否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執教者會進一步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在上課反思中,課堂教學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再經過組員的評課、提建議,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會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使自己的專業不斷成長。
這種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引領教師理論提升與專業成長的過程,開展集體備課以來,我校教師成長很快。據不完全統計,我校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區、評優課、論文評比等教學競賽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獲市級獎58人次,省級獎60人次,國家級獎41人次。黃琪、張歡、吳幼丹等教師“先學后教六步法教學法”現場教學設計獲全國一等獎,李紅、彭瑜雅等教師的“先學后教六步法教學法”教學設計獲省一、二等獎。
2.促進了備課組建設
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為備課組成員搭建起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也增進了備課組成員的了解,在備課中發揮各自的優勢, 促進了備課組建設。
如我校二年級的備課組是由有教學經驗的劉棠老師和兩位年輕教師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組成的。雖然她們的年齡差了一大截,但她們的相處與合作似乎沒有年齡的隔膜。兩位年輕教師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尊重劉棠老師,體諒劉棠老師,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讓劉棠老師盡量少做。所以學校布置備課組內的一些瑣碎工作,她倆能夠應付得了、獨自承擔,根本不讓劉老師操心。而劉老師呢,盡可能在學識與經驗上給予她們幫助與支持。開學前楊柳老師和周麗文老師要上公開課,周麗文把主備好的課《坐井觀天》在組內進行討論,劉老師認為這樣的教學設計和課件有些膚淺,于是劉老師根據自己的想法并結合學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學設計和課件從頭到尾進行了指導,并把教學意圖和上課應該注意的細節一一對周老師交代清楚。上公開課的時候,劉老師知道周老師年輕,應付大場合的經驗欠缺,他特意坐在講臺旁,讓她有顆定心丸。上課時,周老師時不時瞄一下劉老師,劉老師總是給予她肯定和贊賞的目光。一節課下來,周老師表現得相當出色,聽課教師對《坐井觀天》的教學設計給予高度評價。周老師通過這節課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獲了成功的快樂,在教學設計能力上、駕馭課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劉老師發揮了余熱,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獲了快樂,兩位年輕教師主動承擔一些科組工作,在學識與經驗上得到劉老師的幫助與支持,備課組的凝聚力得到增強,促進了備課組的建設。
3.推進了課題的深入開展
“高效六步教學法”是針對全科提出來的,而實際上,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不同類型的課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好好把握學科特點以及同學科不同類型的課的特點來設計“六步法”的教學。為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通過集體備課,集中同科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克服一個一個難題。如英語單詞六步法教學模式、英語閱讀六步法教學模式、英語對話六步法教學模式等,當某一備課組研究出某一種六步法教學模式并得到領導和教師們的肯定時,他們收獲的不僅是成功的快樂,更是課題研究積極性的激發,從而推進了我校六步法課題的深入開展。如吳幼丹在《“六步教學法”高效課堂集體備課給我帶來的發展》一文中寫道:
集備前一周,我就對本課時的情感教育提煉感到很棘手,無論怎么提煉都很空洞,甚至牽強,我提出這個困惑后,其他教師也陷入思考中。許久,張老師靈機一動說:“既然本節課不能用常規的手段提煉情感教育內容,那么我們嘗試一下用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圖片內容作是非判斷,讓學生說看法,最后讓學生自己做總結,教師再出示情感教育的英文版。這樣,學生既能印象深刻,又能達到自己認知的教育目的,比起生搬硬套要好多了?!蔽沂艿絾l,說:“這個相關內容網上有一個教育視頻,可不可以嘗試看視頻,中間停止然后讓學生猜劇情最后總結,會不會更生動?”張老師拍手贊同,科組決定把兩種方法都試一試,作為一種微創新在以后的課堂上也可以借鑒。就這樣,大家投入熱烈的討論中,收獲著方法,也收獲著快樂。我第一次覺得集備,是付出的過程,更是收獲的過程,是智慧啟迪智慧的過程,更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