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6 09:2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教學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在教師職業道德方面。
有時不是自己的教學任務也主動幫助他完成。生活方面,同事之間也能夠做到和諧相處。不管是同科組還是同年級同學校的同事都能夠互相幫助。業務方面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有時同事碰到要經濟方面的幫助也都能夠盡自己所有幫助他好事多多,不勝枚舉。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倫理習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來維系的用以維持社會的安定和秩序,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學生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專業人員。唐?韓愈《師說》中“師者。調節個人與他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有著一定的示范作用。
上課的語言修煉、生活中的師生往來、同事的相互關心,本人在工作生活中處處以師德的修養來要求自己。都能夠盡自己所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工作、生活氛圍。年有一位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由于家庭生活的艱辛,多少次想退學回家去打工,解到這一情況后,聯系到學生家長,和他一家人共同商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經過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明,加上我對該學生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大幫助,使該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順利的考上了大學,同時申請助學貸款上了大學。
而且在下課后、生活中也要為人師表。經常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作為一個教師不但是課堂上的老師。下課后一起聊天,共同談生活、談人生、談世界,一起在運動場蹦跑…
第二,在教育教學工作能力方面。
本人勝任、熟悉中學六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長期不斷地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深入研究,熟悉掌握高考大綱,寫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論文總結,很多在有名的期刊發表。
上課時本人能夠根據教材特點,結合當時的社會面貌、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進行授課。高中一年級的經濟學知識,運用生活中的形勢變化情況,巧妙的融合在教材中,讓學生通俗易懂,真正了解商品、經濟、價值規律的常識,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讓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體制、股票市場等。高中二年級的哲學常識抽象、費解,本人能夠把教材的問題融入在每一個小故事中,同時插入有一定笑話、幽默的例子,使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觀點。對高三枯燥無味的政治常識,本人能夠結合當前各國的政治制度生動講解,對一些的知識點,我把每一個要點以故事的形式串以來,使學生很輕松的把握了課本知識。
第三,在工作考勤方面。本人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養成以校為家、惜時如今,堅守本職的工作作風,我的辦公桌以及家里的房間都貼有不斷更新的時間表、課程表,從不因私人的事情耽誤學校的正常工作,每天嚴格按照學校規定的上班時間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也從不因自己的身體的小毛病以及家里的事情隨便請假,每年每學期都得到學校的全勤獎勵,同時每節課上課前也都能夠準時在預備鈴響之前站在教室門口,能夠保證一節課的完整性,也從不曠缺過學生一節課。做班主任時更是起早貪黑,從早到晚按時到位在每一個教學、休息環節體班級象家庭一樣的溫暖!
第四,在工作成績方面。任職以來,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很大成績。每年每學期樂意接受學校的工作安排,任教過不同層次的班級,學生們都非常喜歡我的上課方式,畢業以后都能夠獲得學生、家長們的良好口碑,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
在每學年的期考、段考以及高考會考中,本人的教學成績一直居于市里同類學校的前茅!特別在至年度的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居第一,當年被評為玉林市先進工作者.同時年本人參加高考評卷也因為我按時、守時、高效率而被評為高考優秀評卷員,年在廣西教科所負責舉行全區的思想政治優質課比賽中,本人負責指導參賽老師講課,又獲得了優秀指導教師的榮譽稱號,年被評為陸川縣教育教學先進工作者,年所任的班級課題《愛——鑄就夢想的翅膀》參加中央教科所的比賽獲得了三等獎!
一、經驗總結與交流
由于工作性質的特點,總結與交流教學經驗的論文主要是介紹教師嘗試的某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技巧(包括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的過程和結果,或針對某個問題嘗試采用的解決辦法。這類論文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嘗試某種新的方法?基于什么問題或狀況提出的想法?
具體操作過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某種方法;
方法運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學效果發生的變化;
建議和啟事:如果其他教師使用這種新方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撰寫經驗總結與交流類論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切忌泛泛而談。稍不注意,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容易出現泛泛而談的現象。這種論文并不介紹具體的某種經驗,而是空泛地介紹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二,切忌空口說白話。雖然是總結經驗,但論文還要講究論證的說服力。經驗總結類論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統的數據來驗證某個結論,但也不能空口說白話。比如,如果論文認為采用某種方法之后教學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適當提供一些具體的材料加以證明。
第三,切忌老生常談。學術期刊審稿時最忌諱老生常談的文章,而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又最容易出現老生常談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
(1)有的教師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見的情況或已經反復介紹過的經驗當作新的經驗來交流。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中小學教師正在朝著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開始積極嘗試撰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以便及時與同行交流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學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沒有接受專門的學術論文寫作訓練,而現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導,所以不少教師在論文寫作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擔任兩家面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期刊的審稿和編輯工作。在審稿和編輯過程中,我一方面對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積極投稿的熱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為稿件的質量問題感到憂慮。很多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的論文被無情地退稿。有的教師認為目前學術期刊對稿件太挑剔,有的則認為投稿要靠特殊關系。其實,就我所知,目前外語類學術期刊都有稿件難求的問題。稿件難求并不是說沒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優質稿件難尋。
我個人認為,培養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教師繼續教育機構以及各級教研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廣大教師提高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水平。同時,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員和編輯人員也應該經常與作者群體進行溝通、交流。為此,我愿意結合自己在審稿和編輯工作中的體會,與中小學英語教師談談論文寫作的一些具體問題。本文所談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和認識。
一、論文類型及寫作要求
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論文時,經常為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師在翻閱別人寫的論文之后,還是覺得無所適從,因為各種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并沒有統一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其實,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文的類型。下面我們談談常見論文類型及其寫作要求。
(一)經驗總結與交流
由于工作性質的特點,中小學英語教師寫得最多的還是總結和交流教學經驗的論文。有人認為總結經驗不算學術論文。其實這是對學術論文的狹隘理解。中小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及時總結成功教學經驗,并從中提煉一些有借鑒意義的教學理念,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總結與交流教學經驗的論文主要是介紹教師嘗試的某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技巧(包括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的過程和結果,或針對某個問題嘗試采用的解決辦法。這類論文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嘗試某種新的方法?基于什么問題或狀況提出的想法?
* 具體操作過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某種方法;
* 方法運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學效果發生的變化;
* 建議和啟事:如果其他教師使用這種新方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撰寫經驗總結與交流類論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切忌老生常談。學術期刊審稿時最忌諱老生常談的文章,而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又最容易出現老生常談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師為了寫
文章而寫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見的情況或已經反復介紹過的經驗當作新的經驗來交流。其次,有些年輕教師的確從自己的教學中有所心得和體會,但這些心得和體會已經反復總結和交流過。
為了避免老生常談的現象,我們建議教師真正做到有感而發,要使自己的經驗讓別人讀起來覺得有新意。另外,平時要多閱讀相關學術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第二,切忌泛泛而談。稍不注意,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容易出現泛泛而談的現象。這種論文并不介紹具體的某種經驗,而是空泛地介紹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說白話。雖然是總結經驗,但論文還要講究論證的說服力。雖然經驗總結類論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統的數據來驗證某個結論,但也不能空口說白話。比如,如果論文認為采用某種方法之后教學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適當提供一些具體的材料加以證明。
(二)現狀調查與分析
很多教育教學的決策依賴于現狀調查與分析的結果。因此,現狀調查與分析類的論文也是中學教師和教研員經常撰寫的論文類型之一。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進行調查;
* 調查設計:包括調查的對象、時間、地點、采樣方法、調查工具、數據分析方法與工具等;
* 調查結果:包括數據統計的結果;
* 分析與討論:對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
撰寫現狀調查與分析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樣本的數量要適當。很多教師經常問一個問題:究竟需要多大的樣本?其實,關于樣本的大小并沒有統一的規定。樣本的數量取決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樣的比例。假如某中學有30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某些情況。如果對所有教師進行調查當然會得到可靠的數據。但如果條件有限,只能隨機調查其中的15名教師,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數據。當然,有些統計方法對樣本的數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適當的數據統計方法。調查的結果如果不采用統計方法進行系統的統計和分析,就沒有多大價值。但是,大多數中小學英語教師對統計方法并不熟悉。我們建議大家看一看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如劉潤清編著的《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韓寶成編著的《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文秋芳編著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詳細信息見本文的參考書目)。另外,大家還可以請數學學科的教師提供幫助。
(三)理論學習與探究
有些中小學英語教師并不滿足于總結經驗,而是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就一些教學理論、課程理論等問題進行探討,如對某些理論本身或其實際價值提出質疑,或提出改進意見。這類論文對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是很有意義的。撰寫這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正確理解所探討的理論,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師對某個理論并沒有完全理解,就對其進行批評或質疑。無論是批評還是質疑,都要講究證據。如果沒有一手的數據,也要有嚴謹的邏輯推理。
第二,不要試圖對某個理論進行全面的討論。如果所寫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長,我們建議教師針對某個理論的某一點展開具體的討論,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對所探討的理論全盤否定。
第三,要盡可能結合教學實踐。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的論文一般不會投給那些學術性或理論性較強的期刊,而是投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或側重實踐的期刊。這類期刊在審稿時都要考慮論文是否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
(四)實證研究
隨著中小學英語教師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撰寫實證性論文。所謂實證性論文,就是在實驗室或自然教學環境中設計某種實驗來檢驗某種假設,一般情況下要有實驗對象。這類論文學術性較強,寫作要求較高。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和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
2.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系的現有研究。重點介紹以下內容:關于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研究設計: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實驗過程、數據收集工具、數據分析工具等。
4.數據分析與報告:報告研究結果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要采用數據統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考察數據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基本數據(如平均數、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勢呈現數據。圖表要清楚、準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說明;要充分利用數據,認真研究數據所反映的某種現象,從中有所發現。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把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的比較。
5.結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常見語言表達和行文格式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問題
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應該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要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正文中盡量減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現象。我本人在審稿過程發現語言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句子結構不完整,句子缺主語的現象最為突出。(2)詞語搭配不當,如“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導”應為“要求”。(3)語言的口語化現象突出,如“想在一個單一的任務型活動設計中體現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整體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學生能夠學會質疑,體現學習的主體性,這是好事”。(4)重要信息與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顛倒,如“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高考,這是教師們普遍的看法”。
(二)準確性問題
很多教師在論文中提到某種教材、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時,往往不提供準確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說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綱”、“新課標”。在學術論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學大綱時,要使用完整的名稱,必要時提供出版時間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時可以使用簡稱,但必須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稱后面注明簡稱形式,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標準》)”。
(三)小標題的使用問題
合理使用小標題可以使文章結構顯得清晰、明了,從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但是,我在審稿中經常發現不用小標題和濫用小標題的現象。有時連續幾個段落沒有小標題,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標題。與此相反的情況是濫用小標題,有時一個小標題下面只有一兩句話。另外,小標題與正文內容不吻合、小標題層次不清楚的現象也比較突出。
無論什么樣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標題,而且要使小標題層次清楚。同一層次的小標題要么統一使用名詞短語,要么統一使用動詞短語,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級小標題應單獨占一行,而且小標題不宜過長。標題的層次標號要規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要想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必須讓教師掌握教育科研及課題研究的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通過我校教師科研素質前測調查情況,發現多數教師的科研素質處于中下等水平。為此,我校每學年都舉行科研知識培訓學習活動??蒲兄R培訓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是科研主任培訓科研骨干教師,第二層次是科研骨干教師培訓全校普通教師。為檢查培訓效果,提高培訓質量,每次培訓學習后,都進行嚴格的科研知識測試,合格者發合格證,不合格的下期繼續培訓。無論哪個層次的培訓,都做到培訓方案與培訓內容相結合,統一集中培訓與分散自主學習相結合,記好學習筆記與寫好學習心得相結合,常規檢查與訓后測試相結合,檢查測試相結合,培訓效果顯著。通過科研知識培訓與科研知識測試相結合的途徑,全校教師深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有關知識,特別是掌握課題研究及經驗論文撰寫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科研素質,為科研型教師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課題研究與專題研討相結合是培養科研型教師的重要內容
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篩選研究課題的能力。在推進新課程、落實新理念、執行新課標過程中,科研型教師必須善于從遇到的實際問題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并把其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題。我們覺得開展教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正是選擇有研究價值課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把課題研究和專題研討活動結合起來,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近年來,我校以“在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重點,以“在新形勢下如何搞好本學科的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總專題,組織專題研討活動。每次專題研究活動,都以教研組為單位,統一時間,進行分組專題研討,在學??倢n}下,結合本學科分專題進行。要求各教研組長在搜集本學科教改中急需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研討材料,在組內交流互動,各抒己見,探討最優化的解決方案。課題研究與專題研討相結合是培養科研型教師的重要內容,通過這一途徑提高了教師的科研選題立項能力。
三、校本科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是培養科研型教師的有效形式
要想深入扎實地推進新課改,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我們加強對教師的校本培訓,按照“邊實踐、邊研究、邊提高”的思想,將校本科研與校本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研訓一體化,建立多維立體的校本培訓模式,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培養科研型教師隊伍的有效途徑。因此,多年來,我校集中開展了以案例分析為中心的校本培訓活動。首先由教導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搜集典型案例,然后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教師集體討論分析這些案例,找出案例的解決方法及給我們的啟示,拓寬教師教育教學新思路。最后,教師個人從所給案例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案例,加以詳細剖析,要求字數不少于1000字,剖析案例時要理論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收獲,有的可以形成經驗總結或論文。通過案例分析活動,不僅訓練了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教師踐行新理念、執行新課標的能力,同時教師也積累了一定教育教學經驗和課題研究素材,培養了良好的科研習慣。
四、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相結合是培養科研型教師的重要途徑
科研型教師的培養離不開校本教研這一途徑,本著科研課題進課堂,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的思路,把科研和教研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科研與教研互相促進的作用。近年來,我校以課題為依托,主要通過開展“同課異構”課題實驗課形式來促進兩者的有效結合。首先同學年同學科教師根據立項課題,確定“同課異構”的課題,然后同學科教師全員出課,互相聽課。最后讓各位教師根據課題研究目標、新理念及新課標,遵循理論聯系實際、教研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去評課。要求評課者對執教者講課的優點與不足進行評析,總結收獲,學習經驗,吸取教訓;然后要求各位教師對本組教師的授課情況做出整體評價,重點談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字數不少于1500字。這樣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教師之間互相評課、互相學習,不僅提高了各位教師落實新理念、執行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師科學客觀的評課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經驗反思與論文交流相結合是培養科研型教師的關鍵所在
學校的“青藍工程”為我們年輕教師的成長搭起了橋梁,我有幸與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結為師徒,使我在教學上有了引路人。兩位老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學理論,還有工作中那份認真的態度,常常讓我在感動之余,獲得了很多學習、工作的動力。在老師的帶教下,我制定了學習計劃如下:
一、教育、教學:教師擔負著為祖國托起明天太陽的重任,作為新教師的我,要向其他教師學習,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準,各方面都有所發展,并且要學習怎么樣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示,激發孩子潛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在常規教學工作外,我要積極地向她們學習,從中吸取一些教學經驗,認真聽兩位老師的課,做好學習筆記,同時還多接觸其他語文老師,聽他們如何上課。在每周的教研活動中認真學習研討相關教學等方面的內容,并積極參加學校所組織的其他教學活動。
在備課方面,做到先周備課,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對待每一個備課環節,因為課前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教案有完整的教學環節。有問題及時向師傅或其他教師請教,同時注重用活教材,多設計一些活動和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知、鞏固舊知。
在講課方面,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做到有效教學,注意教學環節的緊密聯系。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方式,幽默詼諧的課堂語言,簡單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同時,要注意體態語與表情語的使用,用自己的情緒來感染學生,并且投入到課堂當中,與學生在交流中學習。
在作業批改方面,做到每次留下的作業都要認真及時批改,全批全改,及時復批。
在師生關系方面,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同時也要尊重理解學生,寬容和關心學生。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才能更加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師德修養:孩子有著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還有那鉆石般的童真。教師應該用無限熱情,無限希望,無限的愛去愛護他們,在有經驗的兩位老師的支持和帶領下,我將用各種方式、方法來了解學生。與他們同喜同憂,同玩同樂,處處與同學們打成一片,理智施愛,用愛心譜寫一曲優美的旋律,讓愛心的種子撒滿他們成長的道路。
⒈ 注重體會和領悟,聯系經驗引新知
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決定了他們對很多未知能力水平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活動平臺,這種活動平臺僅僅是思維活動的中介平臺。學生進行活動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能夠在進一步脫離實物控制的抽象關系中提煉出核心的知識內容,獲得教學活動經驗。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運動活動是否是邏輯活動、能否獲得充足的活動經驗時,要考察學生能力是否運用抽象的數字、字母、示意圖和符號等工具,對具體操作的對象進行邏輯化的處理,探究過程中活動之間的各種聯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意對以往經驗的運用,通過經驗合作教學使學生在聯系已有動作技術與舊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動作與新技能?;@球教學中,教師就要運用經驗合作教學法,使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運動經驗,對比以往的技能經驗,很快就能得出新的動作技巧,引導學生通過平常生活鍛煉的經驗和對項目技巧的感知經驗來學習,利用生活經驗中形成的感知理解教師的新動作技巧,使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中感受新動作技巧的理解與感悟。
⒉ 經驗合作為平臺,激活理解和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經驗中得出新動作技能的要點,然后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進行總結,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課堂知識和理解新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再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通過對比,使學生初步知道跳與跑的技能,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觀察,交流合作經驗,分享鍛煉中帶來的喜悅與煩惱,體驗堅持運動帶來的快樂,了解運動時自我保護的安全注意事項,從而獲得新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這就要有效地探索,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下運用已有的體育經驗來成功地處理新動作和新技巧的體育活動。經驗合作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地從已有的認知圖式中提取出經驗,激活相關的知識經驗,而不是教師直接提供探究的思路和操作的方法。體育經驗合作教學能夠及時地激活學生已有的體育生活經驗,為學生有效的探索指引方向。因此,體育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對以往的體育運動經歷的活動進行演示、交流、反思和總結,體會“問題求解的實質是運用轉化經驗”的思想,實現操作活動的知識化,明確下一步探究體育運動技巧的方向,鞏固課堂傳授的體育生活經驗。
⒊ 促進經驗積累,讓技能自然形成
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多借鑒資料以及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按照規定備選教案,在上課前充分準備,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設計教育案例,做到課上有的放矢,隨時與教材、學生的“精氣神”結合起來,要“順應”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堂上,要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合作交流、總結經驗,尤其對新動作技巧進行總結,以便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經驗體系。此時,教師應以引導為主、總結為輔,多進行啟發式總結,使學生自己探索合作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經驗知識體系,讓學生成為經驗總結的主動者。
在體育課堂中經驗合作教學要把握好師生面臨的知識技能與經驗的聯系和利用度,使學生在利用經驗掌握新技術動作時,要有新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我們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學習確實取得實效。
⒋ 防止經驗教條,提供替代性經驗
體育課堂中經驗合作教學的運用就是為了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還有為學生提供最為接近他們現實體育生活的原型情境生活課堂,適當補充因現實情境缺失或者因實際運動技能有難度而不能獲得的直接經驗價值的取代性經驗,完善學生的運動生活經驗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利用課件形象、直觀地演示動作技能的動態變化過程,使學生在觀察課件演示的動態過程中獲得生動的觀察經驗等替代經驗,進而得出結論,驗證想象的結果,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獲得情感、視覺的體驗。
關鍵詞:教學經驗 《標準》 教師培訓
學校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改革,課堂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教師專業成長。這是當今學校教育改革的邏輯?!督處熃逃n程標準的(試行)》的制定與實施無疑對教師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2011年 10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 (試行)》(以下稱《標準》)。標準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理念,將教師教育課程分為三大目標領域: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確立了三級教師教育的六大學習領域,包括職前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培養和職后教師培訓,以及課程設置實施建議等內容。標準中的亮點之一就是從關注“邏輯的實踐”轉向關注“實踐的邏輯”,從教育理念的“實踐取向”,到課程目標的“教育實踐與體驗”以及課程設置實施建議中的“實踐關注”都關注教師的“實踐邏輯”,教師經驗作為教師實踐的一部分得到了《標準》的關注。本文試圖從教師教學經驗的視角去分析《標準》對反思與改善教師培訓的啟示。
一、教師教學經驗對教師教育的意義
《標準》中談到,尊重和吸納學習者自身的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在職教師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梢娊處熃虒W經驗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最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教師教育,特別是在職教師的培訓,教師培訓成為教師生活中的一大主題,為什么要進行教師培訓?筆者認為,教師培訓的是為了幫助教師獲得有效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實踐能力,成為從屬教育活動的專業人員。但其目的不限于此。我們認為教師培訓的長遠目的是在與通過提高與培養教師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而認識教育教學經驗的存在、意義、提升是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教學經驗應成為教師培訓的起點,以此切入,教師培訓才可能取得實際效果。
二、從教師教學經驗的視角反思教師培訓的問題
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教師培訓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教師培訓。對教師培訓的高度關注會使教師綜合素質有所提高。但是客觀上,相對大量的投入,教師培訓的產出,并不令人滿意。教師培訓的低效固然有許多復雜的原因,比如教師教育體制的不完善,教師的工學矛盾等,但是對教師經驗的長期“擱置”,不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經驗,不尊重成人學習的規律是影響其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教師教學經驗的角度反思和審視當前教師培訓,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忽視教師已有教學經驗的存在
教師的教學經驗是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師實踐的橋梁,而當前的教師培訓忽視教師已有的教學經驗是造成教育理論很難轉化為教師實踐行動的動力。教師已有的教育認識在教師接受新的教學理論時作為認識的“前結構”已經“先驗地”、“歷史地”存在著。實際上已有的關于教師教學的認識你的“視界”與作為文本的新的理論的“視界”之間的融合入過程,而這種融合過程形成的“第三視界”,才可能使教師對新的教育理論的理解。建構主義認為,已有的認知結構決定同化的深度與順應的廣度。但是,我們的教師培訓一直以培訓者為中心,教師已有的經驗是一個被懸置的概念,沒有考慮到教師已有的教學經驗在了解教師經驗中的重要作用,更沒有對其進行利用。諾爾斯認為,“學習者的經驗非常重要,這些經驗不論是在學校里在工作中還是私人生活中積累的,學習者的自我認同源于他們自己的經驗。 他們通過自己累計的獨特的經驗體系來定義自己是誰。 如果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習者的經驗,這拋棄的就不僅僅是學習者的經驗, 學習者會感自己被遺棄了。”可見,教師教育者對教師教學經驗的忽視,也是對教師本身的不尊重。
(二)漠視教師教學經驗的個體性與實踐性
現代工業規?;a的特征也被附加到了教師培訓之中,教師培訓往往也以規模求效益。 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教師共同聆聽專家講座,是教師培訓中常見的場景這種培訓中只有教師的整體而沒有不同的個體,教師的個體差異被湮沒。 然 而,教師是個體性勞動特征鮮明的職業,在教育實踐中,每個教師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都會生成自己特別的教學體驗,也會有各自所疑惑的問題,這些都是教師參與培訓的重要基礎忽視了這些基礎的培訓,無法和教師的個體需要聯系,因此,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降低也就不難理解了。iv我們說,教師培訓 ,不僅是培訓教師,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培訓。
(三)無視理論內化的真正標準
教師從培訓者那里學到的教學理論與教師已經形成的教學經驗進行融合,形成淺層顯性教學經驗,這是教師個人經驗形成的初始階段,這個躍遷在新入職的教師中非常明顯。傳統的教學觀認為一定的教學理論就能產生一定的教學行為,早期經典的教師模式就是這種觀點下的產物:教師在職培訓教師知識與信念改變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的改變學生學習結果的改變。但是由于第一次視角融合,存在于教師的意識層面,有時候隨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例如一些教師通過修習一些課程,聽專家的報告,個人就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他的經驗時產生一種愿意嘗試的念頭和觀點,但不能形成真正的經驗,“聽聽感動,想想激動,回去一動不動”就是這種描述。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階段還是一種“以我觀之”的認識。任何外在的經驗要轉變為內在的認識,都必須經歷主體的親身經歷,教師把零散的教學經驗經付諸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同時他們會結合教學實際,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頭腦中設想的做法,從而使零散的教學經驗逼近融合和系統化,從而實現融合的教學經驗,這是教學經驗形成的關鍵環節。但是實現這一轉化的過程,需要得到學校、社會、專家等各方的支持。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處于“以物觀之”,即對事物的認識還只是在事物本身,教師對教學的認識還沒有超越現象本身,深入本質。因此融合的教學經驗,還需要通過反思、批判使教師的教學經驗結構化、系統化。這個階段教師對教學的認識進入了“以道觀之”的層次,即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教學現象,而是有一定教學理論貫穿起來的相互聯系的整體。只有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經驗才能通過表達、分享、傳播轉化為群體的教學經驗。
三、以教師的教學經驗為出發點―改善教師培訓的契機
《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課程實施到實施建議,對教師培訓中漠視、忽視、無視教師教學經驗提供了反思和改善的契機。
(一)更新理念
《標準》中多次提到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并給予關注,在“基本理念”中談到的“實踐取向”理念,“認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可見,中小學教師也是培訓的重要資源。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非常重視教師個人成長對教師教與學的理論建構的深層影響,強調教師自身是最好的專業成長資源。由于廣大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學習習慣,教師的培訓不能從“零”開始。對中小學教師自身資源的開發,是培訓的重要方面,是經驗分享、實踐反思的過程。傳統的教師培訓沒有充分開發利用中小學的經驗,從而對教師培訓的實效產生不良影響。中小學教師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有豐富的經驗和當局者的感受。有效的教師培訓應該讓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的全程充分介入。培訓方案的制定與完善要有中小學教師的積極參與,過程中尊重受訓者。
(二)調整內容
《標準》在設計上,在有關教師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中,幼兒園、小學,中學都談到三個目標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而在教育實踐與體驗中分別談到三點:具有觀摩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看),具有參與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行),具有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悟)。在職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框架建議,在職教師教育課程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經驗與優勢,進一步深化和發展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目標,引導教師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把課程看作是經驗是很有說服力的,它的包容量很大,幾乎兼顧了了學習的過程與結果,顧及了預期和非預期的經驗。經驗本為的課程觀明確了學習者與課程的關系,突出了學習者在課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迫使人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如果沒有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者個人的經驗過程,學習就不能是真正有意義的。
(三)改革方式
《標準》在提升教師自身經驗中提到了一下具體的方法,如教師專業發展專題研究、教育經驗研究、反思性教學、教育行動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敘事等。這些提升教師自身經驗的方式,為教師經驗總結、提升、分享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價值。在具體的教師培訓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重視教師的教學經驗:
1.在培訓前重視教師已有的經驗,進行培訓需求調查
作為培訓結構在培訓之前應該對所有學員進行培訓需求調查,并對培訓需求進行分析,如果脫離了其生活和工作的豐富實踐,就不可能喚醒和煥發教師的已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是教師智慧的源頭和寶藏。承認教師經驗的重要性,并鼓勵教師在經驗中學習,承認經驗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倡導教師不要僅僅做專家知識的消費者,還要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在知識生產中,教師的主體性逐漸凸現出來,行動空間不斷增大。
2.在培訓中分享與表達:日志與總結
富蘭曾把教育改革的思路分為三種方式:自外而內的,內生的和自內而外。所謂自內而外的就是讓學校忠實地執行由外部教育機構所設計的改革理念和方案。內生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的更新過程。自內而外的方式認為校外日新一直在變化,教師的發展要跟上學校和社會的變化。我們現在的有關教師培訓正從自外而內向內生和自內而外轉換。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后寫一些自己的教學反思,使其經驗在豐富的情境中逐漸浮現出來,層層推進出來,行動和行動的結果頁在完整的故事中表達出來,這樣來說敘事是教師呈現和深入地理解經驗的最佳方式,敘事是書寫與思考經驗的最佳方式。在教師培訓過程中,西北師范大學要求每一個學員每天寫學員日志,并進行展示和分享,同時在培訓結束后每一個學員提交學員總結,這些都是促進教師經驗提升和專業發展的重要策略。
3.在培訓后,跟進式服務。
跟進服務機制概念的本源來于“人的成長是逐漸的”,也就是經驗的連續性,切記不可“畢其功于一役”,從某種意義而言,跟進服務更能加強培訓管理者和參與者的責任意識,更能促進研修教學內容內化為個體的一種能力,培訓是遞進性、服務機制的功效在于促進、提高、激勵、增進。它即能使計劃制定者的層次水平上升,也行使接受培訓者生成一種良好的個人研修習慣,如果沒有跟進服務,將有很多的培訓內容缺失,直接導致培訓效果的弱化,也將影響到研修課題的開展。氣力出了,錢也花掉了,但卻有遺憾,誰還會去做呢。但是這也是我國目前培訓的最大問題。
參考文獻:
[1]計琳.為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鐘啟泉解讀新出臺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J].上海教育,2013(7)
[2]張海鐘等.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歷史回顧與新頒課程標準解讀[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
[3]房 慧 張九洲.成人教育中經驗學習的方法探析[J]. 繼續教育研究,2011(3).
[4]董吉賀 王俏華等. 職后培訓中教師所處困境解析[J]. 教育發展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