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7 11:0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基礎設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融資模式;項目融資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060-03
引言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與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自建國以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城市基礎設施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比例較低。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城市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在逐漸增多。從1986—1997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占GDP的比例為2.7 %~5.4%,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為10.3%~16.5%,投資比例達到了聯合國的推薦值,但低于同期世界銀行在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調查值。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互動的關系,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力度,也會帶動和刺激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以推進中國城市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資金是制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因素,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的收入分配逐漸向民生等問題傾斜,政府的財政赤字在不斷地增加,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地下降,國家預算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日漸減少,因此必須改變現在這種依靠政府投入的融資模式,開拓更多的融資模式,在資本市場上實現更大規模的融資,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一、城市基礎設施的基本概念
1.城市基礎設施的含義。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必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在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城市基礎設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城市基礎設施是指能源系統、給排水系統、交通系統、環保系統以及防災系統等工程性基礎設施;廣義的城市基礎設施除了上述的工程性基礎設施以外,還包括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金融保險以及社會福利等社會性基礎設施,中國通常所指的城市基礎設施單指狹義的工程性基礎設施。
2.城市基礎設施的特征。(1)社會性?;A設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設施,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的順利進行,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如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如果設計的不夠合理,建成后經常出現停水事故,必然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使得人們怨聲載道。(2)公益性。城市基礎設施對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即公益性。如環保系統中的污水處理設施,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污染的發生,也可以消除惡臭氣味的影響,這有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3)共享性。城市基礎設施是全社會共同享有的公共服務,即城市基礎設施的使用過程中具有排他性,人們在享有某一基礎設施服務的同時不能獨自占有,而剝奪他人享有該服務的權利。(4)投資規模大。城市基礎設施屬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范疇,它們的使用壽命比較長,一般是幾十年,投資規模相當巨大,往往是上千萬、上億元。如城市軌道交通,地鐵的造價相當昂貴,一般每公里的平均造價是5億元左右,如果軌道交通后期的維護得當,它的生命周期甚至可以達到一百年以上。(5)空間、地域和時間的不可挪用性,城市基礎設施對空間、地域和時間有著極強的依附性。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具有沉沒性,建成后不能挪作他用,基本沒有殘值?;A設施建成后必須按照設計的用途繼續下去,否則巨大額度的投資將無法收回。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必須具有超前性,即必須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面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中國現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現狀
中國現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主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性投資、國內貸款、市政債券、利用外資以及其他來源等。
類別 項目 單位 金額(元)
-----------------------------------------------------
非住宅 自來水廠建設費 t/d 830
非住宅 煤氣廠廠建設費 m3/t 600
非住宅 供熱廠建設費 mkcal/h(4.1868mkj/h) 350000
非住宅 污水處理廠建設費t/d 800
住宅 自來水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830
住宅 煤氣廠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600
住宅 供熱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350000
住宅 污水處理廠建設費(m2建設面積) 800
商品房住宅 自來水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12
商品房住宅 煤氣廠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29
商品房住宅 供熱廠建設費 (m2建設面積) 30
商品房住宅 污水處理廠建設費(m2建設面積) 10
說明:1.依據京政發[1986]131號《在規劃市區內征收城市基礎設施“四源”建設費的暫行規定》,京政發[1986]155號《關于在規劃市區內征收城市基礎設施“四源”建設費暫行規定的實施細則》,(88)京計基字第866號《關于開發公司繳納“四源”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
【關鍵詞】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經過改革開放將近30年,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狀況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極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但由于原有基礎較薄弱,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城市基礎設施仍明顯不足與滯后。未來20年,城市化必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內容,也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迅速發展的城市化,將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相關的改革趨勢。
二、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
1.與世界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差距較大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導致生產要素競爭優勢縮小,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一國或地區的競爭力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之后,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仍然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未來城市化必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內容,迅速發展的城市化,將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自然成為我國廣大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并且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信息化與網絡化本身已造就一批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如網絡、通訊、衛星傳送等。
2.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區域發展極不平衡
由于歷史、地理位置、環境、經濟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西部地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反過來又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惡性循環。而東部地區由于天然的地理優勢、優惠的國家政策,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城市基礎建設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8個百分點,比東部地區低10-1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約為全國平均值的70%一85%,東部地區則是全國平均值的110%-125%,中部地區則約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西部地區在經濟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存量不足(密度低、通達深度淺、等級低)、自我投資能力很差,同時對現有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較低。
三、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的趨勢分析
1.改革的原則和目標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改革的原則就是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堅持誰投資、誰擁有、誰收益、誰承擔風險,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實行政府宏觀指導協調、企業自主投資、銀行獨立審貸;積極培育多元投資主體、鼓勵公平競爭,政府依法保障各類投資者權益和公共利益。其核心是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市場化、投資決策程序規范化、項目管理專業化、政府調控法制化及中介服務社會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投融資體制,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持續、健康發展,減少財政負擔,提高服務效率,改善服務質量。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最終建立起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2.改革的主要內容
我國自20世紀末開始了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我國符合我國國情要求的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范圍和分工,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充分落實企業投資決策權,改革投資審批制度。經營性項目的投資,政府在嚴格控制規劃的前提下,充分放權,鼓勵和吸納廣泛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對于價格、收費機制沒有到位或帶有一定公益性的經營性項目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吸引社會投資者合作建設。
(2)開放經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市場,大力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本進入經營性基礎設施領域,為集中政府財力建設公益性項目以及政府退出經營性項目創造條件。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有合理回報和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
(3)規范和完善政府投資體制。改變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方式,實行投資、建設、運營相分離,逐步建立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科學規范、專業管理、社會化運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化政府投資決策的責任約束,以合同為紐帶,實現規范化、市場化的項目實施。引進代建制,積極創新投資和建設模式。
(4)加強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管理和服務。政府從以行政審批為主,逐步轉向備案、核準和審批相結合的宏觀管理模式。不斷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服務效率。
(5)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及經營體制的創新。改變基礎設施行業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改組、改造原由的經營機構,使之成為獨立核算的經營企業。建立和完善基礎設施融資多元化體系。充分利用一國際金融組織(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外國政府等機構)的貸款,這類資金具有貸款期限長(20年左右)、資金供應量大的特點。我國也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設施類股份公司己經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投資基礎設施的企業可以通過發行債券集中大規模建設資金。
3.改革的進程
隨著我國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也沿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不斷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大約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70一工作80年代。該階段的主要改革內容是國家開始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立基礎設施融資的穩定渠道。第二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基礎設施建設在改革中不斷發展,開始以拓展籌資渠道為主要特征的市場化進程;對向外商和國內經濟組織轉讓國有公路、橋梁、隧道、港口碼頭等城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等做出明確規定,吸收外資及國內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可操作依據。第三階段從2001年至今。以加入WTO為主要標志,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開始按照國際規則擴大開放程度,允許外資
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投資,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市場化進程加快。
四、結語
探討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概念、作用、性質與特征;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從投資建設與發展水平、行業管理體制兩個角度研究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我國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的原則和目標、主要內容以及改革進程的發展歷程的角度研究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鞠齊.基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2006,(6):44-46.
[2]李初升.對城市經營若干問題的認識[J].南開學報,2005,(2):22-25.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經驗
城市基礎設施就是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條件和基本服務的部門和行業,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一、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管理現狀
1.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管理成功經驗
我國現階段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有財政投融資、銀行信貸融資、債券融資、信托融資、股票融資、項目融資。國內已有許多地方對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模式進行了成功的探尋。
上海在2007年采用信托模式完成上海外環隧道項目建設,同年,第一次成功地將保險資金引入,完成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建設;深圳以BOT方式與香港合力電力有限公司興建了沙頭角B電廠項目;珠海在1996年8月成功地發行了資產抵押債券;合肥市將以前屬于不同的市政建設公司進行整合,完成了省會經濟圈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改革和創新。
2.現行城市基礎投融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在投融資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1)主要投資主體單一。在基礎設施的供給方面,投資主體仍以政府為主,沒有形成政府投和社會投資的合理分工。(2)政府投資工程缺乏科學的嚴格的管理機制。(3)城市基礎設施融資渠道狹窄,方式單一。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主要采取項目舉債、政府擔保的形式,缺乏企業化運作的載體,不利于擴大融資,難以形成借、用、還的良性循環。(4)在項目投資實施管理中,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5)法制環境仍有待完善。比如在對投融資體制改革上,對所有者、投資者、經營者的義務和權益,對資金來源、投入、使用、管理、收益、分配等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力量、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積極性。
二、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
國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國有化階段、私有化階段、市場化階段。以下以美國、日本和英國的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為例子。
1、美國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美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主要的的融資渠道是市政債券。它是依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擔保和償還,或用專門的稅收收入進行償還。美國的市政債券大體分為兩類:(1)一般責任債券。有地方政府負責發行,以發行者的一種或幾種方式的方式的稅收為支撐,其信用主要來源于發行者的稅收能力。(2)收益債券。收益債券是為建設某一基礎設施,比如醫院、大學、機場、收費公路、供水設施等公用設施所發行的債券。它償還的資金來源于這些基礎設施有償使用所帶來的收益。
2.日本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日本在籌措城市基礎設施資金方面充分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負責基本的、核心的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的范圍跨越地方;地方政府負責同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基建項目;而官方機構和私營公司運作那些收取費用和能夠自給自足的項目。此外,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1)政府向基礎設施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并誘導民間資本投向基礎設施(2)政府限定最高利率,確?;A設施的投資收益(3)政府實行“租稅特別措施”,促進設施積累(4)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促進日本的基礎設施建設。
3.英國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經濟急劇衰退,財政危機凸顯。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減輕財政負擔,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行私人融資投資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由傳統模式向現行模式過渡。傳統模式是財政預算出資,私人工程公司負責建設,公共管理部門經營管理?,F行模式指的是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利用私人資本投融資功能,建立政府監管下私人資本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設計―建設―經營―移交”一體化管理模式,主要有自由競爭、補貼、購買服務3種方式。英國廣泛使用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是民間主動投資管理模式(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
三、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管理經驗借鑒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從國外公共基礎設施的發展來看,無論是自由放任型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計劃調節型市場經濟國家,都積極倡導民間資本進入公共基礎設施領域,且由政府壟斷逐步向國內外企業、個人和社會機構開放,有效地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融資渠道多樣化。為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資金需求,各國廣泛采用多種籌資渠道,包括財政資金、國外借款、民間私人投資和社會資金等。在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中,我國應改變單純依靠政府投資的模式,大量吸收各種資本:一是在預算資金籌措中,不僅要依靠稅收,還要通過收費等形式籌資;二是適度舉債,通過發行債券,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建立資金信托等形式,利用社會資金間接投資;三是擴大開放,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利用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貸款;四是允許各類私人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直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
(三)引入競爭、完善產權制度。將一些具有競爭性的小型國有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的附屬企業(尤其是具備了從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能力的企業)出售給私人部門,使其與政府分離,實現自負盈虧。
(四)轉變監管模式,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組織的作用??疾煳鞣絿一A設施投融資體制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非常重視發揮社會監督組織的作用。與此相比,我國在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方面很不成熟。
(五)加快完善投融資的立法工作。與國外相比,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相關法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欠缺,從而制約了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和發展。 國家應盡快制定《固定資產投資法》、《金融法》、《投資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與已經頒布的《商業銀行法》、《公司法》等,共同組成一部完整的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法規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融資 資產證券化
一、城市基礎設施證券化的社會需求
城市基礎設施的資產證券化(Securitization)就是將原始權益人(城市基礎設施的擁有者)不流通的存量資產或在建資產以其可預見的未來現金流構造和轉變成為可銷售和流通的金融產品的過程。資產支撐證券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已經有些實際應用,由于種種原因還未有大面積推廣,但現實經濟界卻存在巨大的潛在需求。
由于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周期長,占用資金規模巨大,出于資金流動性的考慮,無論財政資金還是銀行貸款資金都會急于尋求資金退出渠道,通過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回收部分資金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而對于籌建、在建項目來說,而且,城市基礎設施屬于國家重點支持項目,政府一般會為項目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可以相當程度地降低SPV的運作風險。在低風險、高收益的利益驅動下,SPV會積極參與到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運作中來。再次,從投資者方面來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中一般都具有政府公開或隱形支持的成分,因此以此為支撐的證券較之普通債券更為可靠,從風險收益配比的原則出發,該種證券預計應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中引入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具有可行性,并且預計會有一個較好的市場前景。
二、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運作
1、參與方法
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是一項專業分工細致非常復雜的融資技術,它的發行涉及參與方很多,主要包括:發起人、服務人、發行人、投資銀行、信用增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和受托管理人。
2、運行
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運行是個許多參與主體相互聯系的融資過程,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其基本運作程序如下:第一,發起人確定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目標,進行資產整合構造資產池,一般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較大一個項目就可作為一個資產池,尋找特設載體SPV,發起人向其出售城市基礎設施資產(實際為該項資產未來現金流)。第二,SPV獲取該項資產使其與原始發起人其他資產隔離,達到風險隔離的目的,SPV再利用信用增級手段對該項資產進行信用增級,進行證券發行評級,設計證券發行、安排證券銷售,向發起人支付購買價格。第三,發起人實施資產管理,累積現金流。受托人負責監督管理現金流按期對投資人還本付息。第四,投資人購買ABS獲取本息或出售使ABS進入二級市場流通。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產品,由于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原始資產的發起人、發行機構、中介機構、以及各類投資人等相關主體,因此必將對社會的各個層面影響巨大。從對資產證券化的要求來看,首先,證券化的資產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宜進行證券化的資產最關鍵或者說最基本的條件是該資產能夠帶來可預測的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否則,投資者難以得到預期的收益,則購買的動機就會不強。其次,由于資產證券化應用起來非常復雜,因此應該具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市場條件,不僅需要相對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強烈的投資需求,而且還需要一個完備的法律環境及制度環境。再次,對資產證券化操作的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要求具備較高的素質。由于資產證券化涉及諸如擔保、評級、定價、稅收、會計制度等問題,因此對資產證券化方案設計、運營和處理,需要相當的技巧。
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三個核心工作分別是構造資產池、風險隔離和信用增級。構造資產池:資產的原始權益人在分析自身融資需求的基礎上,根據需求確定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目標,然后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根據資產重組進行組合,形成能夠證券化的資產。風險隔離:所謂的“風險隔離”,即這些賣出去的證券化資產,由于所有權不再屬于資產持有者所有,同時也不屬于為實現這些資產證券化而參與的中介機構,包括為受托資產證券化處理的信托機構、保管這些資產所帶來的現金流的銀行、托管這些資產支持證券的證券登記托管機構等等,因此即使這些機構破產,也不影響其資產的收益,從而把這類風險與證券化的資產收益分離開來以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信用增級: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并降低發行成本,SPV必須對整個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交易進行信用增級,以提高所發行證券的信用級別。通過信用增級,可以縮小發行人限制與投資者需求之間的差異,使證券的信用質量和現金流的時間性與確定性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要,同時滿足發行人在會計、監管和融資目標方面的需求。
3、運作工具
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向投資者提供的證券產品在期限、利息、償付方式等方面的組合方式很多,按照對現金流的重組與否來分,常見的運作工具有轉遞證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和擔保抵押債券(Collateral Mortgage Obligations,CMO)。
(1)轉遞證券。轉遞證券的設計思路是對具有相同和相似期限及利息的貸款項目重新組合成為一個資產池,再將這個資產池出售,這樣這些貸款產生的現金流就可以被構造成好像是一筆貸款產生的。發起人繼續服務貸款,將收取的本金和利息扣除服務費后“轉遞”給投資者。但轉遞證券存在借款人在到期之前提前償還貸款的可能,這造成了轉遞證券現金流的不確定性。
(2)擔保抵押債券。與轉遞證券不同,CMO不僅改變了債務債券人的關系,而且改變了債務債券的結構。CMO通過創造不同等級或不同形式的債券,從而分級分期限償付本息,更加靈活和多樣化更能適應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比較常見的一種CMO是將債券分為四類:A類、B類、C類、Z類。其中A類是期限最短的債券,B類、C類的期限依次較長,Z類債券是一種應計利息累計債券,在其他債券都被償付以后才能獲得利息。具體來講,當CMO的受托人獲得本金時,這些款項被用于支付A類債券的償還,這時的B類、C類債券只能收到應得的利息,對于Z類債券來講,利息是應計未付的,并加到本金之中。當全部A類債券被償付后,所有獲得償還的本金就被用于償還B類債券。當B類債券被全部償清,獲得的全部償還本金就被用于支付C類債券。最后當A類、B類和C類債券都被償付清以后,擔保品所產生的現金流才被用于支付Z類債券。
三、風險分析
資產證券化業務涉及發起機構、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機構、貸款服務機構、信用增級機構、資產支持證券投資機構等眾多市場主體,而且同一主體可能兼任多個角色,交易結構復雜,風險隱蔽性強。一般來說,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風險主要包括法律風險、稅收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資產質量風險等。
法律風險:目前如設立特設機構、風險隔離措施等具體做法與我國的《公司法》、《破產法》、《擔保法》、《信托法》、《商業銀行法》、《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有關內容相違背,(譬如,資產證券化試點關于債權轉移只要“公告”即可,但《合同法》、《民法通則》則要求通知債務人)。
稅收風險:資產證券化必須有稅收優惠,否則參與各方就因多重環節重復征稅造成操作成本過大不能做。但在當前的試點階段,關于資產證券化的稅收問題尚未有明確說法。而從穩健性考慮,至少應由國家稅務總局出臺正式通知。
經營管理風險:發起人通常保留對原有資產的服務,有時甚至還兼證券的承銷人和保管人,但這種集各種功能于一體的做法,可能會導致管理風險的加大。另外,承銷商和托管人的破產等也將影響履約的順利進行。
財產風險:資產支持證券需一定的資產作為抵押,但由于市場變動、意外事故等原因,可能會導致用于抵押的資產的價值下降,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權益。
資產質量風險:由于資產支持證券的期限都相對較長,因而證券定級后,評級機構還要進行跟蹤監督,并根據資產信用質量的變化對己評出的資產證券級別進行升降調整。隨著評級的變化,浮動利率的證券可能會隨著評級的變化而變化,而固定利率的證券持有人就會遭受損失。
四、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發展的對策
經濟環境方面對策:完善和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債券發行制度,對債券品種進行創新,促進具有參考意義的基準利率市場的形成,對于我國利用ABS為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將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針對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一些城市基礎設施領域也要允許外資和非民營經濟參與競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生產效率。同時中國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和質量在這幾年有迅猛發展,特別是集中在保險業和證券投資業的社會資本越來越多。在強化監管的前提下,應該放開不必要的準入約束,擴大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范圍,允許保險基金、證券投資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投資資產支持證券,擴大對證券化資產的需求。順應拓寬融資渠道現實要求,修訂有關分業管理的規定,同時也要注意到解決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的問題應該循序漸進,應該允許保險業投資于收益較為有保證的城市基礎設施證券化融資項目中來,對于商業銀行的投資限制也應該逐步放松。
對于投資者:應利用媒體等途徑宣傳ABS的基本知識,大力提高投資者的素質,并引導投資者進行理性投資,以逐步改善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外部環境。
服務機構方面對策:針對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尚顯不足的缺陷,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完善我國的資產評估和資信評級工作:首先,盡快統一資產評估管理尺度,建立一個以評估基本準則為綱、若干應用準則為目的的資產評估體系,規范資產評估機構的行為;其次,借鑒國外資信評級機構的經驗,對當前的證券評級行業進行改革,著重培養幾家具有社會獨立性、在國內具有權威性、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資信評級機構。
針對目前的形式下信托機構的信用監管體系尚不健全,業務能力差別很大的狀況。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信托機構進行分類管理、分級授權。根據信托機構的信用、資金、員工素質及以往的業績記錄給予不同的資金運作限度,實際額度超過限額時需申報批準。完善信托機構的監督機制和行業自律機制,盡快成立行業自律協會輔助監督機構工作,引導信托行業有序的發展。
法律規章制度方面對策: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法律風險的真正解決有賴于資產證券化的專門立法,其與《合同法》、《民法通則》應是“特殊法與普通法”的關系,如此不僅能防范潛在訴訟風險,還能明確監管部門的協調問題,另外,修改《公司法》、《破產法》、《信托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內容,促進信托業和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小鋒: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一、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經濟性分析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投資行為。從微觀、從具體項目上必須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做一簡要的經濟分析,按一般傳統的觀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純公益性項目。投資無回報.服務無償提供,投資需求量巨大,維護成本高。此類基礎設施項目如生態、環保、防洪排澇、城市道路等。
2、低收費項目。投資無法收回,有少量產出,服務有一定收益。但未必能夠補償日常經營費用和維修費用,更無法盈利。如灌溉、調水、供水等項目。
3、一般收費項目。營業收入補償經營費用有余,但只能部分地實現收回投資,因此很難靠自身積累來完成更新情況的投資,如城市供水、供氣、地鐵等項目。
4、經營性項目。不僅能夠全部收回投資,而且能夠產生資本積累的項目,如特定的鐵路線,特定的收費公路及橋梁、獨立電廠、電站等。
上述這些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雖然蘊藏著包括前面綜述的社會效益.也會創造出較高的間接的經濟效益.但一般均存在一次性投資量大的維護費用高,直接效益和近期效益較差等問題。由此,在國家和地方財力不足,投融資體制和經營機制不活的前提下,就形成了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依賴國家和政府?;A設施的建設欠帳太多的現象。并且在投融資體制上較長時間形成了除了國家撥款就只有向銀行舉債或小型項目如城市道路建設等向企業攤派等與市場規則相悖的不正?,F象,以至出現有多少錢只能做多大的糕。修修補補、推倒重來等巨大浪費現象時有發生。使有限的財力和資金未能發揮應有的效益
二、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我國的投融資體制雖然已有改革.但評價不宜過高。“自籌資金25—30%”、“項目法人責任制”有效,但十分有限。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出資人的權益問題,這涉及產權制度,以及銀行分業經營等。至關中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從理論政策上都有待進一步深化,甚至需要國家的立法來加以解決。
南京長江二橋這個昔日眾人看好的項目。建設銀行是通過積極營銷爭取到主承辦行,為何會產生如此結果?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建設銀行的信貸政策……這些諸方面的因素。是否可以從長江二橋這個項目中引申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為:
1、基礎設施建設的多方博弈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值得重視?;A設施建設多是一些公益或服務性產品.一般來講社會效益遠遠高于當期的經濟效益(遠期效益自當別論),但在當前大經濟環境中,的確是一個經濟熱點。長江二橋這樣的撥款加貸款項目從調研到立項到建設是多方博弈的結果。一方面項目的業主通過上項目,可帶動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改善當地投資環境和經濟環境。緩解現有交通緊張的矛盾。做為一個好項目可以得到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花國家的錢,辦地方的事,對地方政府來講是多方面體現功利的。因而這類項目只要有了動議,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上的,包括壓低概算、高估預期收益等;另一方面與項目建設相關其他部門(主要指參與可研的有關部門)也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對項目褒之有加。因此。項目的評價與決策因參與部門的作用而容易失真.
由此給后續參與部門的評價帶來了難度。項目的建設關鍵在投資的來源,作為提供資金的各方由于利益主體不同.對投資的回收和回報要求也就有差異。項目業主(尤其是政府身份出現的)在整個決策過程中關注的是項目本身(這是目前基本建設領域的通病),對項目建成后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缺少考核監督,特別是缺少法律的約束。而相對地,為項目提供配套資金的包括非政府的投資者和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則主要關心項目投資的回報和貸款本息的如期收回,因而對項目的評價則相對較為謹慎。但因受項目總評價信息失真的影響.加之在整個項目決策中處于被動地位.有的甚至迫于行政干預或過多地考慮眼前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間接效益而附和項目主體的評估(這種現象較為普遍)。加之,地方財政對歸還貸款本息的承諾(盡管從法律上屬無效擔保),以及以項目經營權做抵押等保證,評價項目的預期效益和投資回收期的預測也會出現高估的現象。因而在這種多重信息不對稱的體系下。信貸資金投放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是較難得到保證的。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多方博弈,出資方最易陷入投入的風險之中。
2、基礎設施建設中“項目資本金制度”以及“項目法人責任制”是否能夠落實值得關注。資本金的建立比例和真實到位的重要性,現實的不足(超概算、資本金不真實、貸款到位抽逃資本金1或根本就不到位,致使項目難以實現預期效益.使其他的出資方陷入困境。另外項目的超概算事實上使國家要求建立的資本金制度難以落實。
當前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大手筆。在具體項目上由于利益驅動。也容易誘發地方財政的擴張,而當前各級政府重視“政績”,更使地方財政擴張如火如荼。有些地區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上項目。在投融資體制尚未根本改革的情況下?;A設施建設項目有盲點。就是政府的投融資最易產生項目壞帳現象。而地方政府就是產生若干個項目還不起貸款本息,也不影響產生下一個壞帳項目現行扭曲的“項目法人責任制”可以把投資失敗或項目還不起貸款本息的責任從決策人身上轉嫁到執行者身上。因為?;A設施建設往往由政府確立的國有企業經營與管理,而這些企業往往是以基建能力見長,項目失敗最后則以這些企業做為“替罪羊”。決策人與執行者在項目法人責任制問題上是分離的。一個人貪污、受賄不論金額大小,有法律約束和制裁??梢岳K之以法;但決策失誤,造成巨額損失,則并不影響其下一次繼續做出錯誤決策?!绊椖糠ㄈ素熑沃啤弊畲蟮谋撞≡谟跊]有法律的約束,是一個空泛的“商標簽”。在這種情況下,做為國有商業銀行項目的出資人面對國有企業往往形成無奈的境地。國有商業銀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處理不當就會形成新一輪的大量不良資產.而且國家也很難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變現。
3、項目建成后的非市場化運作使項目難以實現預期效益。政府干預經營
包括定價等經營收益的多方分流(地方與主管部門的分成,尚未收回投資即實施收入的分利,不符合投資經營規則)使得有限的收益無法用于投資的補償這與國家計委、中國投資咨詢公司的多次大樣本后評估的結論有相似之處,即絕大多數已建成和在建項目無法償還貸款本息。更談不上盈利性的前景。有不少人認為南京長江二橋的價格政策有問題.理由是長江二橋的過橋費過高.高于南京長江大橋過橋費一倍。但筆者認為價格問題是表象.實質問題是當前我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被行政條塊肢解得七零八落。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二個大橋不同業主的利益。要通過協調解決。南京長江大橋隸屬省交通部門,而二橋隸屬南京市交通部門。二橋又在長江大橋下游十一公里處.就是同等價格.未必能分流多少車輛.況且擬建中的南京長江三橋又在籌備之中(當然三橋項目也有上的理由)。今后的經濟效益問題.會不會產生一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規模大大超前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降低邊際效益.出現大規模的閑置和浪費,造成新一輪的信貸資金的風險。
三、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制度的創新
城市設施薄弱是影響我國城市化發展的瓶頸之一,不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都有極旺盛的需求。中國目前在技術、裝備、人力上具備進行大規?;A設施建設的手段和條件。另我國現在具有20o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8萬多億人民幣的居民儲蓄,具備了大規?;A設施建設的財力。但缺乏的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安排,或是較好的制度設計。
1、城市負債應當正確理解。恰當的把握。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同志在與艾德加·斯諾的著名談話中曾說過:“我們要學習美國,把權利和財富分散到各個州的辦法”.極有見地。美國各級政府及個人有數萬億美元的債務。但由于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較完備的基礎設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資金流入國和投資吸納地.美國發行的各類債券層出不窮,并不影響它的繁榮。我國,債券市場就顯得單薄。國家發行國庫券,從全國各地吸納了巨額的可貴的資金。包括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的資金,用于國家認定的一些項目。而不少項目所在地本身已經相當富庶了.有失公允。如果按照我們的設想,當地政府根據需要,當地發行“市政建設債券”。解決一時之不足,對緩和我國地區經濟不平衡。是否較為合理。
關鍵詞:基礎設施;綠色理念;評價體系
Abstract: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environment pressure highligh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city infra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ity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rough to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based on green concept, from six subsystems, four dimens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city infrastructure evaluation index, assum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and policy to provide the basis.
Keywords: infrastructure; Green ideas; Evalu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城市基礎設施對促進城市經濟增長、維護生態平衡和提高城市競爭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表現出規劃不合理、投資不均衡、建設滯后、運營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及環境破壞等問題[ , , ]。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學者提出了綠色基礎設施(GI: gree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綠色基礎設施不僅是獨立于傳統灰色基礎設施的具有內部連接性的自然區域及開放空間的網絡[ ]。還包括以生態化手段來改造或代替道路工程、排水系統、能源系統以及廢物處理等問題(Moffatt, 2001)。
對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評價可以為項目決策、政策建議提供依據,有利于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已有很多學者從對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評價做了大量的研究。申立銀等[ ]構建了基礎設施項目可持續性評價的指標體系;韓傳峰等[ ]建立了基礎設施系統可持續評價物元模型。2001年美國馬里蘭州推行的綠圖計劃,是近代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代表,并已經形成獨特的評價體系[ ]。Rosa Arce和Natalia Gullon將戰略環境評價法(SEA)運用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性評價中構建了評價體系[ ]?;诰G色理念的城市基礎設施是對傳統灰色基礎設施從生態角度考慮,更多的關注經濟及社會效益外的生態效益。因此,有必要對基于綠色理念的基礎設施構建評價體系,從而評價創建綠色城市的基礎設施綠色化程度,以及為決策和政策研究提供依據。
2 指標體系構建
2.1 評價指標的選擇
基礎設施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在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方面,多倫多大學應用科學與技術系研究認為,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應當包括基礎設施的技術更新,有關能源和資源利用,防止環境退化的基礎設施的保護和建設等方面[ ]。因此,基于綠色理念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建立評價體系,首先需要對系統進行分層分析。根據世界銀行1994年對基礎設施的分類,將基礎設施系統分為城市能源子系統,城市供排水子系統,城市交通子系統,城市通訊子系統,城市環境子系統,城市防災子系統[ ]。
基礎設施的所表現出來的在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資源、節約能源、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的特性,就是綠色理念在基礎設施中的重要體現?!都幽么蟪鞘芯G色基礎設施導則》闡述了綠色基礎設施應具有的特征,包括Distributed(分布式的小規模的,分布于城市的各種基礎設施);Clustered(集群式的,分布式網絡節點所組成的層級結構)和Interconnected(相互連接的,地區之間的各種物質流、信息流的連接)等。這些特征的集合本質的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各個側面,體現了基礎設施中的綠色理念 [ ]。基于綠色理念,結合綠色建筑(GB: Green Building)的定義[ ],從高效利用資源(能源、水、土地、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提供舒適的服務、改善自身效率四個維度對上述10項特征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影響這四個維度的指標。
(1)高效利用資源。分布式的(Distributed)基礎設施能充分利用當地現存優勢資源,設為 ;相互連接的(Interconnected)基礎設施使資源易于流動,從而容易得到充分利用,設為 ;反應靈敏的(Responsive)基礎設施能靈活的利用各種資源,設為 ;使用可再生、低負面影響的(Renewable, Low-impact)資源和能源,設為 ;適應現今使用要求的(Appropriate)資源能源不至于造成浪費,設為 ;在功能和適用條件上能轉變的(Adaptable)基礎設施使用周期長從而節約且高效利用了資源,設為 。
(2)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分布式的基礎設施較集中式的對環境的破壞更小且容易利用廢料,設為 ;一體化的(Integrated)基礎設施融多種功能于一體且在各個維度上與周圍環境融合,設為設為 ;反應靈敏的基礎設施其產出應有利于改善當地環境,設為設為 ;低負面影響的基礎設施表現為其過程和產出對環境的影響都較小,設為 。
(3)提供舒適的服務。相互連接的基礎設施便于提供完善服務,設為 ;以服務為導向的(Service Orientation)能夠提供有效的服務,設為 ;與要求相適應的基礎設施能夠提供適當的服務而不至于造成浪費,設為 ;多用途的(Multi-Purpose)基礎設施能滿足多種服務需求,設為 ;能轉變的基礎設施能滿足服務需求的變化,設為 。
(4)改善自身效率。集群式的(Clustered)基礎設施便于管理和改善,設為 ;相互連接的基礎設施易于發揮整合效應,提高自身效益,設為 ;一體化的基礎設施使其各組成部分都能發揮功效,設為 ;能轉變的基礎設施變更功能和適應條件時成本更低,設為 。
2.2 層級結構及權重
評價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體系的目標是基于綠色理念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由六個子系統影響城市基礎設施水平;這六個子系統都受到高效利用資源等四個維度的影響; 各項指標分別體現了這四個維度的水平?;诰G色理念的基礎設施評價體系層級結構如圖1所示。
為進一步完善這個評價體系,尋求各評價指標對目標的影響權重,通過專家評分法對各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從而構造成對比較矩陣。再通過計算單排序權向量及一致性檢驗,最后得出層次總排序權向量。經過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后,確定出四個維度各項指標的權重值如下。
= =
= =
= =
= =
3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