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2 04:5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政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受到國外政治文化的沖擊。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國外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交流日益頻繁。當前,國內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貧富分化現象等各種不良影響使得高校學生看不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對社會主義提出懷疑,盲目崇拜國外的資本主義,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國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2高校學生的三觀受到沖擊,高校的三觀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外的政治文化不斷流傳到國內,與此而來的還有國外的一些不良風氣,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等,受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受到考驗,同時給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1.3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師隊伍受到沖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教育機構應運而生,其中也不缺乏國外的教育機構,這就造成了國內的人才流動性增加,人才競爭也逐漸趨向國際化,這就給國內的師資力量帶來影響。除此之外,國內的思政教育還缺乏針對性,實效性也相對比較低。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也不斷發生變化,所以一線教師們一定要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這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高校思政教學中參與式教學管理探究
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重點講述的參與式教學管理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參與式管理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擬定決策、實施計劃,這也需要兩者之間在教學工作者相互交流,進而達到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參與式教學管理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步:2.1選課制度。學生選課可以理解為學生間接參與教學管理的一種學習模式,在思政課程中,學生選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參與式教學管理的權利。2.2參與教學設計。學生參加教學設計的規劃更能夠實現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反映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2.3參與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對教師教學模式的考核,它也是教學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個環節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參與。學生參與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教師充分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而調整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由此來看,學生在教學管理中的參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高校教學,特別是高校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的政治領域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當前社會,國家的政治多極化的現象已經日益明顯。所以,在當前的形勢下,國內只有加強黨的建設工作,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才能屹立于世界東方。特別是在西方文化逐漸加強的現代社會,只有強化每一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確保國家在未來的社會能夠獲得長足發展。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所以高校的建設更應該注意強化員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筆者認為,加強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強化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黨的建設工作、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參與式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這一點,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參與式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結語
摘要: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要真正落到實處,應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方面著手,進行研究和探討。既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多角度思考,又要以學生為本,找出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監著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思政課的作用正不同程度地被學生們人為地弱化。學生普遍認為思政內容枯燥無趣,教師上課老生常談、照本宣科。并且對自身的學習與發展沒有太大幫助,只要及格不掛科就行。學生心理上的排斥與反感與日劇增。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校區規模不斷擴大,高職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專任思政課教師的增幅卻未能與之相適應?,F有的專職思政課教師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實施思政課教學的難度再不斷提高,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大。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適應形勢要求,增加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呢?筆者認為,應從教學實施環節的兩個方面著手。
一、從教師入手,建立一支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具有鉆研能力、掌握了現代教學手段的思政教師隊伍。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曾指出:“要認真抓好教師對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問題,真正讓懂馬列、信馬列、有理想信念的教師來教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可以視為是思政理論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標準。一個思政理論課任課教師,如果對自己講授的課程都缺少熱情,缺少起碼的業務素養,是不可能講好的。而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還應在教學的學科領域有相應的科研成果,想在新的形勢下活學活用,把理論問題講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積累較多的科學研究成果,這樣才能應對日益復雜的思想意識表態領域提出的挑戰,才能在更深的層次上為學生解惑答疑。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現代大學生也都易于接受網絡化的方式,針對這些特點,網絡將成為高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得力助手。網絡以其豐富的色、聲、圖、文以及動感、技巧、生動直觀、科學準確地傳送大量信息,能使理性教育有感性教育相結合,這有利于豐富思政工作的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促使學生思考,思政課教學工作就必須善于把握并借助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手段。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盡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多媒體教學的主體,把運用現代技術教育的能力作為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當在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還要掌握Authotwar、Powerpoint 等課件的制作軟件。以便制作出科學合理的課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備課電子系統,并形成自己的素材庫和課件庫。只有這樣,思政課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多媒體教學的主體。同時,要學會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發揮多媒體的最佳效益?!斑m時”就是指的運用多媒體時要選擇最有利于學生掌握教學要點,并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的時機。“適當”就是多媒體要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有利于學生消化教學內容之處?!斑m度”就是多媒體的運用既不能暄賓奪主地濫用,也不能因噎廢食全然不用。同時,還應讓思政教師明白,多媒體僅僅是教學輔助手段,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手段。
二、從學生入手,學生是思政課教學的中心,思政課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增加針對性,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教學的實效性。
(一)尊重大學生的人格。
學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還有高度的社會需求,青年學生雖然在教育活動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嚴是不可輕視的。他們與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在追求個性化的當代青年中,個人的尊嚴越來越得到強化,叛逆思想越來越突出,處處以“家長”、“教師”的姿態來教訓學生只會起到事半功倍甚至相反的作用。所以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學生。
(二)建立科學的教學機制。
建立科學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機制,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參加課堂教學,如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辨論、情景模擬等。也可以讓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與實踐,參加校內外的志愿者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體會、比較,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這樣才能使思政課教學不流于形式,從而真正地保證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三)思政課的教學應從基礎抓起。
思政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是否正確,生活方式是否積極健康。日常行為的傾向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質的體現。而人生價值的大小、生活質量的高低和奉獻精神的程度則表現了量的差異性。恰當引入教育典型,發揮最大教育功效面對社會的竟爭和壓力,部分高職學生的起點較低,教師特別應加強對這一類特殊學生群體的教育、激勵和引導。畢竟每一個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及時推介有價值的思政教育,借助典型人物的個性品質、個人修養、職業操守、業務能力和理性精神以及他們個人成長和創業的先進事跡的極強說服力和重度感染力,對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內在的、連續的、持久的影響。這種方式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容易受到高職學生的歡迎。因此,一方面,教師要準確把握主流媒體推出思政典型人物的機會,學習與推廣其先進事跡,將相關典型的思政教育作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及時發掘學生身邊具體可感的思政教育典型人物,學習與推廣已畢業的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先進個人的先進事跡,甚至可以邀請他們親自參與教學,現身說法,用他們鮮活的事例教育學生時刻對照自我,鼓勵學生銳意進取,激勵學生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引導學生實現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才能保證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不可否認,課堂講授仍是今天高職思政課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也要認識到,面對新的形勢與新的挑戰,高職思政課教學僅僅依靠專任教師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實際出發,抓細節、抓創新,細化教育環節,深入潛隱層面。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現在的高職思政課教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雄,高校德育工作隱性化的實踐與思考,中國高教研究。
成教學生經歷了從學校到社會,再以從業者和學生的雙重身份出現在校園中的身份變換過程,這樣的經歷使他們的眼界得以拓展,對社會、人生進行了一番觀察、思考和理解,他們的思想有成熟的一面;同時,社會上的一切思想、道德、作風、生活方式等都已給他們深刻的影響,尤其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展開,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涌入我國,直接作用于他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成教學生比一般在校大學生更容易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東西。
成教學生學習行為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功利性。鑒于成教學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他們的學習往往以某種實際需要的滿足為牽引,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輕視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注重處理工作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輕視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成教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既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難度,也凸顯了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必要性。
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對策思考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是一個系統工程,結合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1.改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錯誤觀念是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前提。要提高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效,必須改變輕視甚或漠視思想政治教育、把成人教育簡單看做是專業知識、技能教育的錯誤觀念。需要改變觀念的不僅僅是成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包括參與成人教育的其他人員;還需要通過適當的教育途徑,改變成教學生輕視、漠視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質的觀念。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沒有成教學生觀念的轉變為前提,所有的努力都將淪為空談。
2.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是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必要手段。由于成人教育集中面授時間短,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多,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難以避免滿堂灌以及空洞的理論說教。要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需用選擇適合成教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由于成教學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較為豐富的社會閱歷,因而他們更愿意接受討論式、交流式的教學方法。要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僅僅依靠幾次集中面授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技術發展、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為課堂教學延伸提供了平臺和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網站、公用電子信箱,及時把教學案例、講義、課件及其他相關資料放在網絡平臺上,便于成教學生查閱;可以在網上為成教學生答疑釋惑,解決學生的學習、思想等問題;還可以通過QQ等聊天工具組建網上班級,為成教學生暢所欲言,討論學習、生活提供平臺,以期提高成教學生群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改革考核方式是增強成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傳統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至于成教學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變化以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無從體現。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考試評價體系改革的探索者和嘗試者,改變以往陳舊、呆板、機械、單一的考核方式,要向多元化、多視角、全方位綜合考核評價體系轉換。要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引入考核評價體系,搭建起成教學生的班主任、各個任課教師、成教學生所在單位聯手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平臺;要把開卷與閉卷、平時操行與卷面成績、課內學習與課外表現、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出勤率與學習效果、論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網絡溝通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考核評價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真正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
所謂探究性教學模式,就是指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即通過以“自主、探索、合作”為基礎的學習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漸提高,國家對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優化,為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發展方針,要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到現代課程教育中,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其主體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探究性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具體如下:
(一)開放性。探究性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得課堂變的生動有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突破,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獨到看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封閉的局面,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開放性特征。
(二)互動性。探究性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使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互動型特征。探究性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互動即是師生間的互動,也是學生間的互動,教師課前準備好要討論的問題,課堂上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或者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再由其他同學提出新的看法。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意義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二十一世紀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旨在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民發展,探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性教育強調對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其發展意識和責任感。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新課程改革,新課改下的思政教育以發展學生為主要目標,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到其中,能使學生在思政課堂上養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改變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弊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人格個性的良好發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具有完備政治素養的重要手段,新課改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正確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進行培養。高校思政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實現我國高校社會主義性質的首要任務,高校思政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絕不能停留在講解和背誦的階段,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要在思政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在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豐厚的精神養料,使其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關注社會發展,學生掌握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捕捉加工生活信息,理解、掌握并運用相關知識和生活技能,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這對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探究性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要點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性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旨在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和豐富,將社會常識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能有效的將學、疑、思、問四個學習要素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校思政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給予其自主探究的權利,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發揮自主性。
(二)為學生創造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機會。著名詩人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說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必須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只有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才能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內化品德。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要注重對學生體驗學習和生活機會的創造,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得學生掌握社會問題本質特征的能力。實踐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高校思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三)在教學中引入實物形象探究法。探究性教學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注意將實物形象探究法引入到教學中,在思政課堂上通過實物信刺激學生的大腦,采用類比法、聯想法、實證法等對思政知識進行講解,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思政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思想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20)44-0126-02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課程思政從提出到寫進教育部文件,逐漸成為高校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的重要理念和創新實踐。成人高校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投入到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當中。會計專業擔任著培養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為各個企業和員工向國家申報納稅的工作,為國家提供各個企業財經數據的工作,因此,加大會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經濟法基礎課程簡介
經濟法基礎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是會計初級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會計專業設置該課程可以達到課程融通功能,即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既能獲得一門課程的學分,獲得會計專科文憑,又可以通過該課程學習,參加全國會計初級職業資格考試,獲得初級會計證書,雙證融通,畢業后順利走向會計工作崗位。該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包括:模塊一:會計法律制度;模塊二:支付結算法律制度;模塊三:稅收實體法律制度;模塊四:稅收征管法律制度;模塊五: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等相關內容。本課程教學目標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能自覺遵守各種會計法規、稅務法規、勞動合同法規、社會保險法規,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能掌握支付結算中各個單據的辨別和填寫;樹立依法納稅及時繳納社會保險的良好意識,為國家及時獲得財政收入作貢獻。
二、經濟法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一)有助于突破會計專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困境
進行經濟法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和效果,由于該課程屬于考證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課堂中結合最新的稅法和會計法規進行教學,將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將學科、學術等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能夠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進而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轉型,盡力發揮經濟法基礎課程的育人作用。
(二)有助于帶動在職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成人高校中,部分學員已經成人,成家立業,但由于工作繁忙、家務繁忙、工作壓力大,對社會現象有了一些不正確理解,甚至出現負面情緒。所以在成人高校課程中,加入課程思政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生,教師在財務會計核算技能教學的同時應結合經濟法基礎課程的特點選取合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很有必要。
(三)經濟法基礎課程有助于帶動會計專業其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萬事開頭難,會計專業要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必然需要有一門課程帶頭進行教學改革。選擇經濟法基礎課程,首先作為專業基礎課,在第一學期就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在第一個學期就為學生扣好扣子,走正方向,為后續學期開展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經濟法基礎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學,也為其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打開了思路。
三、經濟法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思路
(一)教學大綱、教學方案以及設計課程教案等相關教學資源應充分融入課程思政
在制訂經濟法基礎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等教學資源時,建立以黨員教師為主的課程設計小組,教研組老師集體商量,并請有關專家學者進行指導,研究如何將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融入各個章節。首先教師要明確課程思政主要工作,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引導會計專業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自覺遵守各種財經法律制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約束能力。其次,結合每個模塊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合理設計教學大綱、制訂教學計劃、撰寫教學方案、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增強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二)打破傳統的章節教學,進行模塊式教學
要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必須要改變傳統按照章節進行教學的方法,會計專業教研組老師經過商量,將經濟法基礎的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按照樹立依法治國、遵守職業道德、熟悉操作技能、正確計算稅額、依法依規納稅、足額及時繳納社保等方面,重新設計后的課程包括四個模塊:模塊一:會計法律制度,主要講解會計法律制度、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設置,會計職業道德;模塊二:支付結算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銀行結算賬戶、票據、銀行卡、網上支付、結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模塊三:稅收實體法律制度,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印花稅等相關稅的法規與計算;模塊四:稅收征管法律制度,主要講解稅務管理、稅款征收與稅務檢查、稅務行政復議和稅收法律責任;模塊五: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等相關內容。
(三)打破傳統滿堂灌教學方法,進行案例式討論式教學
經濟法基礎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結合案例教學,將思政內容恰當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將會計專業課的知識點、技能點,與價值引導、思想引領、政治方向和思政教育的知識點進行深層次融合,可以結合案例,但要結合課程思政最新要求進行重新編排,也可以結合最新的稅法和社會保險改革編寫新的案例。
(四)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服務技能
在模塊二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的教學中,針對結算法律中的支票、匯票、本票等票據結算,教師采取復印企業實際票據的方法,結合設計教學案例和數據,讓學生上課填寫票據,學生互相檢查;讓學生組成小組,模擬實際工作中出納、會計、財務經理崗位進行票據傳遞的練習,通過不斷練習,提高學生的技能。
采用實訓教學法舉例,實訓教學案例:在講解支票章節,讓學生練習支票的填寫。先給出實訓案例公司采購材料,開出轉賬支票,打破傳統教學中給學生具體采購材料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的方法,給出學生實際工作的發票和空白支票。
(五)熟悉稅法計算,依法依規足額納稅和社會保險
在模塊三稅收實體法律制度,以及在模塊五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等相關內容教學中,通過舉例讓學生不斷練習各種稅的計算過程,模擬納稅申報過程,特別是今年社會保險也納入稅務局進行統一征收。讓學生遵守法規,及時足額繳納稅款和社會保險款項,為國家獲得充足的財政收入和社會保險款,保證社會穩定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塊內容的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工作技能,樹立起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
計算案例舉例,以個人所得稅為例,針對個人所得稅法規,舉例如下:2020年1月陳某當月工資18000元,2019年度年終獎30000元。個人承擔的“三費一金”2500元,專項附加扣除預扣:子女教育1000元,贍養老人2000元。無其他免稅收入。陳某年終獎選擇享受過渡政策。
1.30000/12=2500(元),稅率為3%。代扣代繳年終獎個人所得稅=30000×3%=900(元)
2.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8000-5000-2500-3000=7500(元)
3.累計預繳預扣稅額=7500×3%=225(元)
4.企業應于2020年2月15日前申報應代扣代繳和預繳預扣稅款。
【關鍵詞】中學;思政教學;立體育人;應用
立體育人模式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行需要高效整合育人資源,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學的思想價值觀引導下,圍繞當前社會發展、國家穩定等核心,展現教育,加強實踐,并結合當前時政,讓學生們獲得收益。下面我們對實施途徑略作探究。
一、創新管理辦法,全方位育人
立體育人模式的實施,需要準確把握當前學生思想動態、生活狀況與學習狀況,加強溝通與交流,同時把握時代思想脈搏,這樣才能夠找好入手著力點。結合當前不少中學的實踐情況來看,“班主任崗位責任制”、“干部聯系點制度”以及“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學生教育管理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創新管理辦法,首先要成立具有核心領導能力的工作小組,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展開思想教育工作。針對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盡量制定完善、具體的管理辦法,確定做到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實施特辦,形成約束力、向心力與凝聚力。思想教育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尤其是在學生還較為抗拒的情況下,所以在教師中間選拔一些政治思想先進、專業能力強、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是必須,尤其是是一些青年教師,與學生溝通效果好,可重點選拔任用,在學生中間也可進行選擇,通過這些人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們推薦一些好的思想交流論壇,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學生之間思想覺悟各有差異,以中學教育情況和教育規律來看,中學生的思想教育要有針對性的分別展開。對于初入中學的學生心態積極,躍躍欲試,對于他們可以鼓勵、關心等手段為主,幫助他們轉變心態,適應中學生活,并且在初期養成熱愛生活、積極上進的思想情懷,加強培養。加強根據學生不斷增強思想自主意識的特征,需要對學生主體性予以重視,通過與學生思維相符的教育方法,從灌輸至引導,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隱性教育可以通過媒體宣傳與活動等來影響學生的思維,顯性教育能夠向學生輸送主流價值取向與道德規范,然而這種教育極易讓學生產生抵制情緒。
三、營造和諧氛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當代中學生中間組織參加拓展訓練、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中學生在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經磨練、長才干、作貢獻,并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開展有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素質教育活動、籃球聯賽等文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相互了解,增強集體榮譽感。因為個體行為與思想極易受群體影響,而且群體行為對個體有著很強的引導與示范作用。因此,在進行思政工作時,需要將思政對象置于群體中,使受教育者得以感染。一個具有正能量的群體觀念與氛圍,對班風的強化具有激勵與約束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自豪感,以此達到熏陶人、教育人及塑造人的最終目的。
四、互聯網在中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
將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開展看作經常性工作,使學生養成一種正確網絡觀念。因為網絡具有隱蔽的失范行為,若無法及時性處理則會導致一定負面效應。因此,對于那些嚴重危害學生的網絡行為一定要及時處理。通過行政、技術以及法律等手段,對網絡中所傳播的有害信息進行嚴防。通過校園網來服務于學生生活與學習,不斷拓展學校思政空間與工作。建設好知識性、思想性以及服務型為一體的網頁與網站,使學生對其加以關注。建立一個專門化的網監機構,將那些負面網絡信息過濾掉,降低學生與不良網站相接觸的機會。同時學校思政工作人員一定要充分利用論壇、網站、博客、聊天室以及各種即時通訊等網絡手段,鼓勵與組織學生參加現代化網絡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掃毒”、“環?!奔啊皰唿S”等,在學生積極參與下,加強學生網上道德與法制觀念,提高學生防護能力與判別是非能力。
五、總結
當代中學生作為新一代的社會繼承人,無論是從時代對他們全面素質需求出發還是社會對未來人才的篩選標準來看,實施立體育人模式無疑是當前中學自主教育寶貴探索經驗,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不斷打破藩籬走出屬于自己特色教育道路的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管理功能實現的工作模式及策略[J].求實,2013(8):126-127
思政教學是培養大學生思想品質的基礎工作,心理健康是學生思想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既有區別,又相統一。怎樣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政工作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系
過去,學校思政教育只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素質教育。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性質的問題,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應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政教育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思政教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是解決政治方向、思想傾向和道德價值觀念的問題,是解決人的社會傾向問題;而心理素質教育則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系,發展潛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家庭和社會。第二,在思政教育中,我們是把學生當做社會關系中的一個社會角色來要求;在心理素質教育中,我們是把學生當做人際關系中的一個具體的人來要求。二者也是有聯系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心理素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思政教育而沒有心理素質教育,則學生的發展不完全。第二,只有思政教育而沒有心理素質教育,思政教育本身也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發展,有兩層具體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喚醒自然歷史進程賦予人的各種素質潛能,使之獲得最充分的發展。第二層含義則是指人的對象性關系的全面形成和個人的社會關系的高度和諧。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對研究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和思政工作具有指導作用。要認真研究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提。當前,研究大學生有兩個視角,一是分年級把握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二是在同一學齡層次上分類研究把握不同群體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與此同時,還要確立個性教育思想,將大學生看做是一個完整的人、豐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關注學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觀念等意識層面上的問題,也要注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思維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情感、意志、興趣、需要、信念等個性素質以及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不僅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方向,而且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個性才能發展的獨特領域,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比較充分和全面的發展。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著力解決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需要、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三、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實施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新途徑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思政知識模式,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其中,將提高心理素質作為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當針對高校傳統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的特征,強化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夠為健全高校學生人格提供堅實的基礎。以傳統文化作為基點,能夠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在思政教育中健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擴展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2.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指導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指導學生參加實踐鍛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實踐能夠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培養正確的觀念。在社會實踐中,學生可以鍛煉獨立決策和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還能夠建立足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肯定和否定的情緒體驗中適應不良情緒的影響,在體驗中完成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過程。社會實踐還能培養大學生的交際能力,訓練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客觀分析別人的評價,同時進行自身的社會比較,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并將其并入心理建設的自我完善中。
3.轉變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模式
高校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模式應以培養發展型為主要的教育模式、以治療型為輔助,改變以往的治療型為主的心理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中使大學生完成自我教育,能夠正確地評價并肯定自我。激發自我意識是內化健康心理素質的關鍵。大學生自我統一程度與心理困擾程度呈負相關,即自我統合程度愈高,心理困惑愈少,反之亦然。
4.根據學生實際開設課程輔導
采用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整體的心理輔導互動活動,將課堂教學作為依托指導學生掌握心理調整方法和健康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并培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將課堂教育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
5.利用新手段開展心理咨詢
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網上心理咨詢服務系統,比如以網絡開展心理咨詢接待、預約信箱、聊天室等多種方式。依托校園網絡在大學內部覆蓋面廣的現實優勢,以多種途徑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從而深入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動態,消除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隱患。
6.健全心理訓練制度
心理訓練的內容可包括生活適應訓練、人際交往技巧訓練、領導組織才能拓展訓練、時間管理訓練、成功心理訓練、就業前心理訓練、挫折自助訓練、勤儉自立訓練等。這樣的心理訓練既推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又能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體驗、感悟、調適心理偏差,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