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4 05:3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沖壓模具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模具設計實訓總結
實訓周小結一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典型模具設計與加工的實訓了,我們將要進行六周的實訓,我們被分為兩組,兩組分別在加工操作和設計兩塊。從現在開始,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進行與模具相處的課程了。
第一周,我們沒有去進行相應的課程,而是由陳教授先進行一周的理論課。由于我們之前只有接觸到塑料模,而當我們出去工作的時候,如果不是在大型企業,而在中小企業,我們是不可能只做塑料模的,我們必須還要接觸到沖壓模。陳教授這周主要就是講了沖壓模的基礎知識與要點。
沖壓模與塑料模的區別很大,塑料模是以塑料的注入成型,而沖壓模主要是以外力來造成模具的成型,所以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沖壓模有許多成型方法。有沖壓模,彎曲模等等。
這周我們主要是接觸理論知識,以便下到車間時,對一些沖壓模的一些簡單的認識。
實訓周小結二這周開始,我們就要到校企合作的模具廠實訓了,我們這一小組被分配鉗工組,鉗工組可能是下面三個小組中最臟最累的小組了。因為鉗工是為了對一些零件進行簡單的手動加工,例如打孔,絞孔,去毛刺,倒角等,這些看似不難的事,做起來卻非常的要求有耐心,有耐心,有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這樣你才有可能把模具做好。
我們被分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對一些工件進行“拋光”,給你一張砂紙,就是把工件上的干膠水弄掉,還要把表面砂的光滑一些。這些聽上去簡單,其實當你真正用一張砂紙去的時候,才發現膠水不是容易去掉的,表面也不是那么容易光滑的。
我們在鉗工組的時候工作最多的就是去毛刺,在去毛刺的時候要把銼刀斜著對這邊去去毛刺,這樣邊會顯得整齊許多。絞孔的時候要注意,在絞的時候要看著方向是否傾斜,如果有點歪的話就要改正過來,不然可能孔就被你弄歪了,在裝螺釘的時候就不好裝了,這點很重要。
這一周,從簡單做起,模具就是一個細心活,不能著急,不能粗心。
實訓周小結三這周開始我們就要到加工中心那去實訓了。從鉗工組到加工中心確實轉變很大,因為這邊不要你去對工件進行什么小加工了,而是用精密機床來對工件進行加工,剛開始我們聽到了介紹,這里的精密機床都非常的貴,有五軸的加工機床,有精密電火花機床,還有慢走絲的機床,這些以前只聽說過,卻沒有看見過,這次確實收獲不小。
我們首先去看了慢走絲機床,機床的設備確實很精密,由于對尺寸的嚴格要求,所以走過一遍的絲都變成了廢絲,這些主要是對一些定位等尺寸非常重要的去加工。
五軸機床是這里面最貴的機床了,操作也是一條龍的,除了裝工作以外,其他基本都是由機床來負責了。
還有精密電火花機床,這里的機床和普通的電火花機床有許多區別,操作比普通的復雜一些,加工的也更精密。
雖然說我們這一周沒有對這些精密的機床進行操作和加工工件,因為企業里面在加工,但是這些也不是我們這些剛接觸到的能操作的,只有慢慢的去學習。
實訓周小結四這一周我們分配到了電火花,線切割小組。
這一周我們還是進行機床加工工件的實訓,這周的機床不比上周的機床貴,但是這周的機床我們可能利用企業工作的空余時間來進行工件的加工,我們首先接觸的是電火花機床,這是一種普通的電火花機床,用它來加工工件的時候主要要注意最開始的裝工件和電極的定位,如果這一步做的好,下面就非常簡單,在電極定位的時候最主要的要自己非常的細心與耐心,因為你可能會出現許多的重新定位,所以必須要求你有耐心,做好這一步,你加工的時候也就不難了。
關鍵詞:模具;教學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實訓教學模式,推行模塊化教學
在模具實訓教學中推行四個教學模塊,堅持“教、學、做”合一,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講練結合、實踐先行、趣味伴行、模塊化教學方式組織實施。根據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于就業崗位需求,基于工作過程將模具實訓教學以四個教學模塊的形式開展教學,模具實訓教學模塊內容如下:
1、專業技能教學模塊:
1)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模具鉗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礎。
2)拓展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車床的、銑床、磨床、焊接等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拓展就業途徑。
3)數控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數控編程與操作、數控仿真技能、CAD/CAM軟件應用教學,了解先進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學模塊:
1)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測繪實訓教學,將測量技術、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模具材料熱處理、沖壓工藝與模具結構、塑料工藝與模具結構等多門理論課程融會貫通,使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課程。
2)模具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教學,了解模具使用設備沖床、注塑機等,掌握模具安裝、調試、維修方法。
3、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
通過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4、技能鑒定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技能鑒定實訓教學。
二、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制定優化的實訓教學計劃
改變以往在2-3學期以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為主的模式,學生實訓了很長時間還不知道模具專業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優化模具實訓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的實施。
1、第一學期在以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為主的基礎上,增加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2、第二學期在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和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拓展實訓教學模塊和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了解專業內容,鞏固專業思想。
三、模塊化教學在實訓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的情況,現將部分實訓教學模塊在實際教學中做法總結如下:
1、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教學目的:一是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裝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過測繪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繪制測繪零件草圖,繪制零件正規圖,標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術要求等。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分階段逐步實施,在第二學期引入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時,因部分專業課還未開設,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欠缺,那么這一階段以模具拆卸教學為重點,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拆裝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實訓模塊
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目的:通過模具制造實訓使學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藝、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裝配,鞏固專業思想。模具制造實訓模塊內容包含沖壓模具制造實訓教學和塑料模具制造實訓教學。
1)在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實施中,采取個人獨立完成到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遵循漸進、有簡到難的教學順序;講練結合、實踐先行的教學手段。
2)學生第一次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要求學生每一個人獨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學生掌握模具制造從零件的準備、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組合、模具裝配整個過程,鍛煉學生獨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續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采用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小組成員四人,推選小組組長一人全面負責模具制造的進程、任務分配、協調小組成員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進度,通過模具制造實訓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共同完成課題,增強班級觀念,團隊觀念。
其次模具制造過程組織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標準件使用多,如果組織管理安排不當,將可能造成零件丟失、標準件使用過多、鉆頭鉸刀絲錐等工具損壞嚴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對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圖紙加工,如果圖紙未規定公差則由教師制定公差,將零件的加工按課題要求對待,每加工好一個工件先由組長進行初檢,教師進行復檢,然后教師按小組分類統一管理工件,這樣教師可以掌握模具制造進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標準件使用等情況。在成績評定中采取以小組為評定對象,展開小組間競賽,綜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組合精度、模具裝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數量、標準件使用數量、工具損壞情況、團隊協作情況、模具制造總體用時等方面評定出小組得分,再由小組成員根據小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況評定出小組每一個成員的成績;以小組考核的方式評定成績,可以有效地調動小組每一個成員,鍛煉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觀念。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等職業 模具 教學改革 技能型人才
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我們研究了中職模具教學過程和該課程的特點,并重點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具體課程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提出要注重技能培養和應用,降低理論的深度,嘗試對模具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為適應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課程應突出模具制造工藝的綜合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由于模具制造工藝是專門針對模具零件的加工制造及模具的裝配,其工藝特點較為專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模具設計、模具結構知識,同時,還需要熟悉各種加工設備及方法。模具制造工藝的學習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否則學生就會覺得該課程的內容空洞、抽象,無法理解,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不符合中職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
1.改革原有的實訓教學模式,推行模塊化教學
在模具實訓教學中推行四個教學模塊,堅持"教、學、做"合一,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講練結合、實踐先行、趣味伴行、模塊化教學方式組織實施。根據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于就業崗位需求,基于工作過程將模具實訓教學以四個教學模塊的形式開展教學,模具實訓教學模塊內容如下:
1.1 專業技能教學模塊
1.1.1 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模具鉗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礎。
1.1.2 拓展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車床、銑床、磨床、焊接等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拓展就業途徑。
1.1.3 數控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數控編程與操作、數控仿真技能、CAD/CAM軟件應用教學,了解先進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
1.2 核心技能教學模塊
1.2.1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測繪實訓教學,將測量技術、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模具材料熱處理、沖壓工藝與模具結構、塑料工藝與模具結構等多門理論課程融會貫通,使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課程。
1.2.2 模具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教學,了解模具使用設備沖床、注塑機等,掌握模具安裝、調試、維修方法。
1.3 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
通過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1.4 技能鑒定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技能鑒定實訓教學。
2.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制定優化的實訓教學計劃
改變以往在2-3學期以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為主的模式,學生實訓了很長時間還不知道模具專業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優化模具實訓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的實施。
1、第一學期在以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為主的基礎上,增加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2、第二學期在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和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拓展實訓教學模塊和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了解專業內容,鞏固專業思想。
3.模塊化教學在實訓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的情況,現將部分實訓教學模塊在實際教學中做法總結如下:
3.1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教學目的:一是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裝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過測繪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繪制測繪零件草圖,繪制零件正規圖,標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術要求等。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分階段逐步實施,在第二學期引入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時,因部分專業課還未開設,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欠缺,那么這一階段以模具拆卸教學為重點,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拆裝工具的使用。
3.2 模具制造實訓模塊
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目的:通過模具制造實訓使學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藝、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裝配,鞏固專業思想。模具制造實訓模塊內容包含沖壓模具制造實訓教學和塑料模具制造實訓教學。
1)在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實施中,采取個人獨立完成到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遵循漸進、由簡到難的教學順序;講練結合、實踐先行的教學手段。〖HJ1.0mm〗
2)學生第一次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要求學生每一個人獨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學生掌握模具制造從零件的準備、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組合、模具裝配整個過程,鍛煉學生獨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續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采用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小組成員四人,推選小組組長一人全面負責模具制造的進程、任務分配、協調小組成員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進度,通過模具制造實訓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共同完成課題,增強班級觀念,團隊觀念。
其次模具制造過程組織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標準件使用多,如果組織管理安排不當,將可能造成零件丟失、標準件使用過多、鉆頭鉸刀絲錐等工具損壞嚴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對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圖紙加工,如果圖紙未規定公差則由教師制定公差,將零件的加工按課題要求對待,每加工好一個工件先由組長進行初檢,教師進行復檢,然后教師按小組分類統一管理工件,這樣教師可以掌握模具制造進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標準件使用等情況。在成績評定中采取以小組為評定對象,展開小組間競賽,綜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組合精度、模具裝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數量、標準件使用數量、工具損壞情況、團隊協作情況、模具制造總體用時等方面評定出小組得分,再由小組成員根據小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況評定出小組每一個成員的成績;以小組考核的方式評定成績,可以有效地調動小組每一個成員,鍛煉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觀念。
總而言之,結合中職教育的目標和對學生的要求,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將會更加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備一定理論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將會受到社會歡迎。《模具制造工藝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還能了解相關加工工藝及設備,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工藝過程,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創新學習加工工藝的能力,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會實際操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能型人才。
〖HT5”H〗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
國內外實踐證明,“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施過程中,兩個很關鍵的問題制約了該模式向縱深發展。第一個問題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尚不規范,勞動力供過于求、政企體制問題等因素導致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很多校外實訓基地實際上僅能進行參觀式的實習,導致工學結合程度不夠深入。第二個問題是指導實習的教師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甚至認為把課備好、上好就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學院領導的事情,與他們關系不大。在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仍然忽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能把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以江蘇省重點建設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研究對象,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互動和長期合作,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提出“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構建雙元化教學主體,設計“工學結合、校企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某種標準構造模式和運行方式。教學主體的雙元化體制構建就是學校和企業要密切結合,在改變學校辦學思想定位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上互動;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產品業務推廣上互動;在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與改善企業人才結構上互動。學校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專家、能工巧匠參與專業指導委員會工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而學校的老師到企業開展相關的理論咨詢和技術服務,參與技術開發、生產管理;企業學校協作攻關,開展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等。加強雙方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形成“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辦學方針,切實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從分析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和崗位能力入手,與企業一道科學界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精密機械、電子、輕工、模具等企業,培養在生產第一線,能從事模具設計、制造和維修,模具設備的調試與管理及相關產品的營銷等工作。主要就業崗位如下:模具鉗工、模具制造工、模具(機械)制造工藝員、助理模具設計師;次就業崗位如下:機械產品的售后服務、品質管理、產品檢測等。針對行業人才需求、職業資格要求和企業崗位要求共同設計出“工學結合、校企互動”的人才培養方案,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與考核,如圖1所示。通過創設校企結合的內外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作模式上比一般的工學結合模式有更為深刻的內涵。
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加大課程改革力度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是以通過對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分析所獲得的工作項目為單位設置課程,并組織課程內容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為落實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開發了《使用手工工具的簡單模具制作》、《模具拆裝與測繪》、《使用數控銑床的模具零件編程與加工》、《精密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精密塑料模具的設計制造》和《使用數控銑床的模具件編程與加工》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課程與生產性實訓有機結合,加大課程改革力度,項目課程教學主要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來展開。項目課程教學通過描述工作任務、教師演示,并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動手制作和師生總結與評價四個步驟,最終要達到能力要求。這比傳統課堂教學更直接、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以《AutoCAD項目化課程》教學——“五角星的繪制”為例,要求學生會設置點的樣式,會設置對象捕捉的設置與使用,會運用“取消”、“重做”、“刪除”、“重畫”等命令,并能正確理解他們的含義。其工作任務是能獨立、熟練地應用AutoCAD軟件繪制零件圖和一般復雜程度的裝配圖包括撰寫項目報告。通過親手操作使學生具備從事本職業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識、繪圖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嚴謹細致、探究務實的職業精神和技術意識。把職業資格證書的訓練內容納入項目課程及生產性實訓之中,通過技能訓練,經過學院和企業共同考核合格,由校企聯合頒發工作經歷證書,提高了其就業能力。學院通過推行項目課程改革,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和就業率達到了95%。
三、圍繞“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編寫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材
教材編寫要根據工作崗位,結合典型工作任務,圍繞“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以“工學結合、項目引導、‘教學做思’一體化”為編寫原則,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盡量采用圖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達形式,切忌長篇大論、文字冗長繁雜。應著力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學校自編教材,開展配套的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目前該專業完成了《機械零件與結構的分析與選用》、《使用通用機床的零件加工與工藝分析》、《使用特種加工機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數控銑床的零件編程與加工》、《精密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精密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具有本院特色的企業崗位培訓自編教材,實踐一條獨具特色的“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之路,對形成自己特色的實踐環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創建雙證認證制度,實行考核方式與教學方法雙改革
雙證認證制度就是要求畢業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與勞動對接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的必然要求。應將職業認證納入教學計劃,學校建立職業資格鑒定站(所),為職業資格認證積極創造條件。
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學方法??己朔绞綉詬徫恍枨笞鳛橘|量考核標準,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實際教學中,要強化過程考核,可以嘗試用職業資格考試取代傳統的考試;上崗達標測試取論考試;完成規定項目取代課程的考試。教學方法的改革應推行項目管理教學法、行為引導法、激勵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仿真模擬教學法等,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五、注重兼職教師機制,建設“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關鍵,是要有一支能夠“工學結合”的教師隊伍。因為不論是專業調整整合、課程體系及內容的設計并實施,還是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都要靠這樣的教師隊伍去操作完成。所謂“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就不僅僅要注重提高校內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比例,更為重要的是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始終保持著最緊密的聯系,始終與前沿的技術與工藝保持著最迅速的對接和應用。我們在學院的定編、教學人員的聘任、兼職教師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傾斜,促使師資隊伍建設形成“雙師”結構的團隊優勢。
六、密切校企關系,為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專業實訓基地
為了加快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步伐,本院同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1.2億元在校內建成了年產值達5000萬元的富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學生在校期間深入該企業進行為期8周的生產性實訓。經過多年建設,還形成以電子精密零件的模具設計與制造過程為主線,以工作過程項目化課程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電子精密模具實訓基地,如圖2所示。該生產性實訓基地擁有先進的生產型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四軸加工中心、數控線切割、數控電火花成型機、注塑成型機、三坐標測量機等設備,多次承接市下崗再就業人員培訓工作和技能競賽工作,同時為其他兄弟高職院校提供了多項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發揮了基地應有的輻射作用。目前本院各主干專業結合自身特點分別與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先后與富士康、夏普電子、三星電子、飛利浦電子、百得科技、中興科技、西子奧的斯等183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設立了三星電子班、西子奧的斯電梯班、聯通3G班等多個企業定向班。打造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已經基本滿足學生的生產性實訓教學需要。
關鍵詞:工作過程;課程設計;模具;教學做合一
作者簡介:于泓(1965-),男,江蘇南京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艷莉(1981-),女,陜西韓城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江蘇 句容 2124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立項課題“校企合作開發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課題編號:JSNZJ2011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160-02
近年來,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高職教育大力推行基于行動體系的課程改革,即通過分析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得到所需的職業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從而制訂“突出職業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以模具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為依據,以模具設計制造工作過程為導向,突出職業能力,按照行業企業調研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課程轉化的過程設計課程。本文以“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為例,旨在通過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模擬企業實際工作場景,將模具開發生產任務進行歸納,轉換為適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并綜合利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教、學、做”于一體,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模具基礎理論、必須技能完成模具設計的工作任務,滿足模具職業崗位的需要。
一、課程開發
1.課程定位與目標
通過對模具行業相關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確定畢業生就業指向單位有模具廠、沖壓生產企業、塑料成型生產企業,就業崗位有模具制造崗位、模具加工工藝員等崗位,這些崗位要求學生具備識圖制圖、模具安裝與調試、沖壓模具設計等職業能力。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本課程進行定位,確定了課程的目標、作用以及課程的銜接。“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從事塑料成型工藝設計、塑料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裝配調試與維修的知識技能。課程內容前后銜接緊密,前導課程有“機械制圖”、“工程材料”、“機械設計”等,后續銜接課程有“模具CAD/CAM”、“模具表面材料”。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任務。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正確、高效地運用各種基礎知識解決問題。
(2)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計算和設計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塑件的要求,正確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性能,并根據要求進行模具設計時的工藝計算,完成典型模具的設計任務。
(3)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在模具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調查研究與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等。
2.課程教學資源
(1)《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教材是依據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編寫而成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齊衛東主編,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對高職高專學生模具制造工藝能力差、理論和實際脫節的弱點,在教學過程中弱化理論部分,強調實用,突出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易學、樂學,教師易教、樂教。
(2)為了滿足學生實訓和課程設計的要求還提供了一些補充教材與課程設計指導書,推薦了一些與模具設計相關的學習網站,這些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模具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便于對模具學習感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
(3)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已建成一批與模具設計相關的實訓室以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如表1所示。根據課程的教學需要,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還加強與周邊高校、企業的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并且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表1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訓室
序號 實訓室名稱 實訓項目
1 模具鉗工 鉗工操作、鉗工研配
2 數控加工實訓中心 模具制造、數控加工
3 電加工實訓室 模具加工、電加工
4 CAD/CAM中心 模具CAD、模具CAM實訓
5 模具拆裝實訓室 模具拆裝、模具結構分析
3.課程設計
(1)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模擬企業實際工作場景,轉換為適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并綜合利用案例教學再轉換成學習任務,最后由教師設計成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案例。
(2)整個學習任務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分為四個梯度,共90學時。第一梯度為塑料基礎理論及成型工藝,12學時;第二梯度為模具拆裝綜合實訓,24學時;第三梯度為模具總體結構設計,36學時;第四梯度為塑料模具課程設計,18學時。本課程的重難點是注射模具結構設計部分(見圖1)。
(3)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梯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第一梯度采用講授法和啟發式。模具綜合實訓采用現場演示法、小組討論法,如拆裝實訓,教師現場演示、學生拆裝練習,最后通過小組討論、匯報總結來掌握模具的典型結構;模具結構設計部分主要是針對典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最后階段的課程設計采用教師下達設計任務,學生小組討論、協作討論完成設計。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滿足了課程的教學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程借助多媒體、實物模型、現場教學和網絡資源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塑料的成型工藝過程借助現場教學;模具結構部分采用實物模型輔助教學,使學生能夠直觀認識模具,熟悉模具結構。
(4)本課程從學情出發,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一是學情分析。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模具專業大二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結構圖復雜,讀圖基礎弱;工藝復雜,不熟悉基本工藝;計算參數眾多,機械式記憶。二是采取措施。多媒體及實物模型展示;現場注塑教學;小組協作完成課程設計。三是學習方法。從學中做,提高讀圖能力;從做中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5)課程的考核分平時考核、基礎理論考核、單元實訓考核三個部分,其中單元實訓考核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學生參與平時成績的自評與互評,整個課程的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主體多元化,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考核
成績構成 平時 基礎理論 單元實訓
分數 30 40 30
考核方式 考勤、回答問題、
平時表現 筆試 拆裝與測繪
模具設計
考核主體 教師15分
學生自評互評15分 教師40分 教師12分
學生代表6分
企業專家12分
總分 100
二、課程實踐
本節課采用現場教學的方法,除基本的準備工作外,教學過程分為案例引入、講解示范、分組訓練、總結歸納、教師點評和知識拓展等六個環節,如表3所示。
三、體會與思考
第一,本課程的設計是從企業工作內容中提取工作任務,再轉換成學習內容,最后由教師編寫成適于學生學習的典型模具案例作為情境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室與實訓現場相融合,或在實訓車間布置教學,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模具相應的知識與能力。第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與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積極運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拓展課程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第三,“教學做”合一教學過程。以崗位工作內容為導向,模擬企業工作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并綜合利用案例分析、現場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集“教、學、做”于一體,引導學生勤思考,勤動手,勇于創新,不斷提高教學成效。第四,建立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貫穿整個工作任務,課程評價由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單元設計實訓三部分組成,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整個課程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和評價,課程評價體現了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實踐證明,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與實踐中,教師從工作崗位中提取工作任務,再轉換為適于學生學習和操作的教學案例,學生從“學中做,做中學”,實踐能力顯著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俊秋,陳少艾.高職院?!端芰夏>咴O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實踐[J].模具工業,2012,38(3):72.
[2]劉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8,(16).
[3]羅柳容,邱同保.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要注重方法能力的培養[J].職教論壇,2009,(10):56.
摘要: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如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實用型人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通過對模具專業的調研與實踐,改革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對模具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模具專業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實踐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模具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對模具的精度、技術含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這必然對從事模具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分析,企業現有模具技術人才中,44.4%為高職或大專學歷,也就是說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模具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然而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差,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因此,要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
但是傳統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加上職校學生普遍文化知識水平比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為能改變這種現狀,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對此,學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確定課程體系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選必須改變現有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根據對多家企業的實地調研,按照“教、學、做合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分析職業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以服務衡陽市和湖南省經濟發展為宗旨,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行業技術標準和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確定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在行業專家和企業的參與指導下,確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崗位群,通過崗位任務描述,總結出適合學校學生就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把行動領域轉化為可以進行教學實施的學習領域,從而構建完整的合適的專業課程體系。
經過探索討論,該專業課程體系由素質提升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定向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素質拓展課程五部分構成,專業平臺課程、專業定向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主要體現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
二、完善教學內容
新生入學不重視基礎課的學習,導致學習專業課時感覺枯燥乏味,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果。為改變這種現象,學生剛進入學校,就安排專業老師給他們講解模具的基本知識,讓學生對模具這個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告訴學生模具專業將要學習的內容,需要掌握的知識,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系統的安排;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畢業后能做什么工作等等,使學生對自己以后的職業有一定的期望。然后老師帶著學生到企業參觀,讓學生現場了解模具,對模具有宏觀上的認知;通過相關技術人員的講解,知道模具設計、制造、生產和裝配的整個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
該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模具制造加工、模具制造工藝編制、模具質檢員、模具繪圖員、模具裝配調試與維修和模具項目生產組織與管理等工作。要使學生畢業后能勝任這些方面的工作,我們的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應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經過學院專家和專業教師的討論,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對專業課程進行重新審核和制定,專業基礎課程有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模具材料及表面處理、公差配合與測量、工程力學等;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主要有模具制造工藝學、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模具制造技術、模具 CAD/CAM(理實一體)、模具拆裝與測繪、模具制造實訓、模具安裝調試與維修等。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求任課老師不能按照以前的內容進行教學,每門課要突出模具知識,拿筆者講授的公差配合與測量教學為例,以前在講授配合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例子是軸與軸套的配合,而現在講述時結合模具主要零件的配合以及裝配方面的知識,比如沖壓過程中凸模、凸凹模與凹模的配合,導柱導套的配合公差;在講授尺寸、形位公差時也是采用簡單的模具來授課,讓學生知道這門課程和模具之間的聯系,以后在從事專業方面的工作會用得上,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課程的學習目的。
三、改變教學方法
筆者在參加了省里組織的模具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后,結合教學經驗,在教學設計中,教學情境的設置按照工作過程中的行動導向與知識的關系來選擇、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始終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進行整合,突出工作過程在學習領域中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背景和職業氛圍中獲得職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使理論和實踐最大程度地融合,專業課基本上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或在模具實訓中心、實驗室等實習實訓場地進行教學,可以邊講邊練,以實踐鞏固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專業基礎課在講授時按照工作過程驅動、實訓實施原則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專業核心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安排教學,以項目驅動促進教學。學校有校辦工廠,為強化實訓與生產的結合,學生的相關實訓是安排在校辦工廠進行的,使學生在實訓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工作的氣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要點和技能的掌握。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各課程的教學評價方法也相應的有所改變,主要采用的評價方法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結、綜合評價;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設計、決策、實施和評價,促進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創造性學習,強調過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實踐證明,學院的模具專業改革,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確定課程體系,完善工作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并且采用項目驅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所教授課程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簡單地教授理論知識,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最后解決問題。采用該種教學模式,學生能自覺實踐、主動探索、勇于創新,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使學生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課程的學習之外,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職業技能鑒定訓練,使學生在前期學習過程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得以應用,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經過考核考試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為就業增添一份把握。
四、小結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作為一個制造類專業,如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實用型人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高等職業教育模具專業的建設與改革既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對專門人才的動態需求,也是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們將繼續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日增.高等職業教育模具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業,2010(8).
[2]周蘭菊.復合型模具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8).
[3]王仁志,溫夠萍,蔣景春.模具專業對接職業崗位就業的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1).
關鍵詞:項目教學課程;做中學,做中教;以產促教,以產帶教。
【中圖分類號】TG76-4;G642.4
引言
隨著模具工業的不斷高速發展,社會對模具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劃(2010―2020年)》“職業教育”部分所提出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求,為了培養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中職模具專業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
優化模具專業傳統教學模式,以“做中學、做中教”為培養中職學生的教學理念,以市
場和企業需求的適時變化為契機,創建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培養出更多既有一定動手能力又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的應用型、實用型技術人才,是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所賦予我們的重任。
一、創建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的重要性
(一) 模具專業課程的特點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相關課程,例如:冷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模具 CAD /CAM、數控加工機床等都是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而傳統的教學一般都是采用灌輸式方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能有機結合,使課堂上理論教學難懂、抽象,學生們似懂非懂,學習興趣下降,真正進行模具設計與制造時學生又覺得無從下手,從而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特點,創建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 項目式教學法的內涵與優勢
所謂項目式教學法是指師生以團隊合作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即教師將授課內容寓于項目中,輔助和引導學生實施和完成項目,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知識,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項目式教學法優勢主要表現在:教學過程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教學場所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訓為中心,教學主體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項目式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純的被動接受型向主動求知型轉變,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進入企業后,能在較短的見習期內適應崗位需求,快速融入企業所需崗位,使學生在走出校園,就能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
二、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的教學環節
項目式教學包括以下五個環節,即: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價、成
果歸檔。
1、確定項目任務。一般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綜合學過的專業課程,結合生產的實際實施一個產品生產的綜合項目教學,提出一個或多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最終確定項目任務。
2、制定計劃。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學生圍繞項目任務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經過教師確認后,明_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
3、實施計劃。學生根據各自在小組的分工,按制定計劃有步驟的實施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一般采取“做中學、做中教”的方式,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4、檢查評價。一般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綜合評分方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并給出建議和措施。
5、成果歸檔。對各小組完成的成果進行展示,歸檔。
三、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傳統的模具專業教學中,《塑料模具課程設計》、《模具 CAD /CAM 實訓》和《模具制造技術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其課程設計題目是彼此獨立的,是在相關課程教學完成后分別集中進行。設計題目綜合了各自課程的主要內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很必要的,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還不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高素質模具人才的需求。
創建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是將學過的《模具繪圖》、《塑料模具課程設計》、《模具 CAD /CAM 實訓》和《模具制造技術課程設計》等課程結合起來,通過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使學生完成塑件設計、模具設計、模具零部件繪圖、加工生產、產品檢驗等生產流程,讓學生得到整體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下面以2013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加工《小夾子注塑模具》為例,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說明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在實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
本項目適用于中職模具專業二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學生需要掌握全科專業課程,此項目教學可以把全部專業學科融匯到一起,通過實訓教學,以“做中學、做中教”為載體,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模具專業相關課程,讓學生了解完整一套模具的加工流程,完成《小夾子注塑模具》的加工。
(一)實施過程
將學生 7―8 人分為一組,各小組確定一個項目負責人,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保證每個學生的工作任務既有共同的部分( 重要的知識點要求每個學生都得完成),又有不同的部分,如:模具設計中的工藝計算每個學生都必須獨立完成,且要求每個學生完成模具中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和編程模擬。
為了確保項目能順利實施,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班級的整體情況調整、控制好項目的進度,合理分布項目式課程的學時。在項目實施中,學生始終處于“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狀態,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確定了項目任務后,便要圍繞該項目制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先由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工作計劃包括產品圖紙的繪制、模具圖的設計、工件的加工方案及實施過程、CAM編程、模具的裝配、檢測和裝機調試等內容。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先要確定學生各自在小組的分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
產品的造型和模具的設計,經過學生們討論達成共識,確定產品的尺寸和模具的結構形式。交教師確定后,由學生通過學過的電腦軟件將產品結構圖和模具結構圖設計繪制出來。《小夾子注塑模具》總裝圖如圖一所示。
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的模具繪圖、注射模結構設計和AutoCAD、Pro/E 和 Solidworks 等方面的知識,以檢驗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生產過程的綜合能力。
模具設計完成后,可按照其結構拆畫各零件圖(零件圖略),對所使用的標準零件可列出清單進行采購。
在模具的加工制作過程中,針對具體的零件結構,學生可從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對材料
進行粗加工著手準備,其過程即可合作完成,也可單獨完成。
在加工各零件前,學生們要先熟悉相關設備的操作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要熟練掌握數控銑床、電火花、線切割及臺@等設備的使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設備來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對不會操作的設備,可通過教師的集中指導和培訓,使學生掌握獨自操作設備的方法后,再來完成零件的加工。
在加工完零件后還要對零件的結構尺寸進行綜合檢查評估,以檢驗加工過程所完成的質量狀況,最后對模具進行裝配和調試,加工完成后的模具如圖二所示。
試模前,先把加工好的模具裝配于注塑機上。試模時,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試模過程是制造塑件的最后一個工藝過程,這一過程主要使學生熟悉注射工藝過程以及模具調試的各種相關知識。
(二)小夾子注塑模具專業技術上難點分析
小夾子注塑模具的結構由注塑機的類型和塑件的結構特點所決定,模具由動模和定模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塑機的移動板上,而定模則安裝在注塑機的固定板上。注塑時,動模與定模閉合后構成澆注系統及模腔,當模具分開后,塑件或啤件留在動模一邊,再由設置在動模內的脫模機構頂出塑件。
注塑模推出機構有導向機構,成型零部件,型腔,澆注系統,加熱與冷卻裝置,排氣系統,支承與緊固零件。小夾子注塑模具最突出的重點和難點是結構組成。以下是具體分析:
1、模腔
模具中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空腔部分,模腔的形狀與塑件的形狀必須一致,模腔一般由型腔、型芯組成。
2、成型零部件
構成塑料模具模腔的零件統稱為成型零部件,通常包括型芯(成型塑件內部形狀)、型腔(成型塑件外部形狀)。
3、澆注系統
將塑料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稱為澆注系統,澆注系統分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穴四個部分,是由澆口套、拉料桿和定模板上的流道組成。
4、導向機構
為確保動模與定模合模時準確對中而設置的導向零件。通常有導向柱、導向孔或在動模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
5、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將塑件從模具中推出的裝置。有的注射模具的推出裝置為避免在頂出過程中推出板歪斜,還設有導向零件,使推板保持水平運動。由推桿、推板、推桿固定板、復位桿、主流道拉料桿、支承釘、推板導柱及推板導套組成。
6、冷卻與加熱裝置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而設置的冷卻或加熱系統。冷卻系統一般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道,加熱則在模具內部或周圍安裝加熱元件,如電加熱元件。
7、排氣系統
在注射成型過程中,為了將型腔內的氣體排除模外而開設的排氣系統。一般由分型面間隙、型芯、型腔間隙或排氣槽排氣。
8、支承零部件(結構零部件)
用來安裝固定或支承成型零部件及前述的各部分機構的零部件。支承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可以構成注射模具的基本骨架。
(三) 檢查評價 完成項目任務后,要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先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再由小組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項目的工作成績進行檢查評分。教師評分一是以能力為標準,注重過程性評價。二是實行以實踐為主,筆試為輔的考核方式。采取筆試、動手實做、產品制作、綜合分析報告和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等方式,完成學生評價。綜合三級評定情況來確定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過程中,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處理的方法以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幫助學生增強信心。
(四) 成果展示歸檔 對每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對相關的成果、文件資料進行歸檔。
四、項目式教學課程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項目式教學法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也是學員。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教師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而且從學生的認知和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從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要求教師教學方法要形象化、多樣化,要體現“做中學、做中教”,切忌概念化、抽象化。
五、項目式教學課程對教學實習基地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
教學實習基地是為學生提供參加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的場所。實習基地建設如何直接關系到實習的教學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更新設備,并從實戰角度出發,將企業實際生產項目引進校園,使項目式教學涉及的項目與企業生產保持零距離,從而保證學生走出校園,就能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快速融入企業所需崗位。
六、構建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
為了和企業接軌,加強對人才質量的培養,在學生、學校評價的基礎上,可以邀請企業參與教學評價。一是企業參與人才質量評價方案和標準的制定,引入企業對員工的評價標準;二是學校教學過程中,邀請企業外聘專家、兼職教師從專業技能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三是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過程中,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師傅)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態度和實習效果進行評價。
同時還可以采取社會評價,邀請行業專家參與人才質量評價方案和標準的制定,引入職業資格鑒定考核標準等。
結束語
通過創建模具專業項目式教學課程實踐,我深深體會到項目式教學對培養中職模具專業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當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對教育提出了種種要求,職業教育體系中眾多不符合要求的教W環節、模式都需要改革,好多課題還要做深入的研究??傊?,我們必須改變當前“以學校理論主導的線性系統的學習模式,逐漸形成學校實踐主導的環形系統的學習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導的協同系統的學習模式”,加大實訓教學,通過“做中學、做中教”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世友; 周光宇; 唐海波 《模具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探討與實踐》 中國職業
教育 2015(12期)
(2)王仁志; 何幸保; 李邦彥 《項目教學法在模具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模具制造
2014(4期)
(3)郎麗香; 田夢; 孔智《模具專業綜合實訓項目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遼寧高職學報
2011(4期)
(4)傅建鋼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模具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職教通訊
2014(10期)
(5)陶勇《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應用》 教育教學論壇
2010(10期)
[6] 王相,凌華. 項目化教學法在模具教學中的應用[J]. 廣西輕工業. 2011(01)
[7] 金彩善. 項目教學法在《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3)
[8] 張紅兵. 基于工程項目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08(02)
[9] 鄧萬國. 奧地利職業教育項目教學法在模具專業培訓中的應用[J]. 模具制造. 2008(06)
[10] 黃曉燕. 項目教學在模具專業中的運用[J].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 2008(01)
[11] 韓森和. 論高職模具專業模具設計能力的培養[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