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04:5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訓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學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體安排與部署,教務處組織開展了校企合作調研活動。本次調研以合作企業數量與規模,校企合作的方式與深度為內容,采用文獻調研、發放問卷、深入訪談三種調查方法,對我院所屬12個教學院部的校企合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我院校企合作基本現狀,找準了校企合作中的癥結,提出了初步解決思路與方案。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現狀
目前,我院擁有115家合作企業,其中,大型企業18家,中型企業53家,小型企業44家;一產企業2家,二產企業41家,三產企業72家;合作關系密切的有52家,合作關系一般的有 63家;與工科類專業合作的有67家,與文科類專業合作的有48家。
2007年以來,合作企業幫助學院建設實驗實習設備共投入970.5萬,主要來源于汽車與機電兩個學院的合作企業。其中,韓國現代集團捐贈的汽車價值約200萬元,日照方圓汽修廠與深圳大雷實業公司提供的實訓設備約700萬元,其它專業70.5萬元。
近三年來,合作企業共推薦技術人員150人到學院兼教任教,最多的是機電學院的合作企業裕鑫動力11人,其次是信息學院的合作企業聯想集團10人。學院與合作企業簽訂289人的訂單培養,主要是外國語學院與青蘋果數據有限公司簽訂100人,機電學院與日照鋼鐵50人,旅游與兩家合作企業55人。合作企業提供實習崗位1008個,主要集中在機電、建工、旅游等相關專業上,占實習崗位總數的19.7%。合作企業共接收畢業生就業298人,接收教師企業頂崗128人,學校為合作企業培訓員工893人,以上工作集中于建筑與財政兩個院部的專業。
目前,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專業數是37個,受益在校學生達4526人。以企業冠名的訂單班有4個,其中,旅游學院3個,信息工程學院1個;以企業冠名的實訓中心(基地)有5個, 其中,旅游學院2個,機電、汽車外國語學院各1個。2家企業在學院設立獎學金,分別是日照運總與銀座泉城。
二級學院主要是按專業大類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目前,共有108人,其中來自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專家或技術、管理人員73人;其主要職能集中在需求調研、職業能力分析、指導學生校內實訓、指導學生就業等方面。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有:工學交替 職場體驗—實境訓練—頂崗歷練、模擬訓練、頂崗實習、聘請一線專家授課指導實訓等。合作企業參與了18個專業的教學計劃修訂、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的工作。其中文科類專業7個,工科類專業11個。校企合作開發工學結合的課程23門,其中一體化課程16門;校企合作開發教材34 部,其中正式出版11部,自編講義10 部,實訓指導書13部。
多數學院的校內實訓基地主要用于為學生提供實訓,其次是展職業技能鑒定,僅有少數學院兼顧用于行業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宣傳合作企業形象上。
二、存在問題
(一)合作企業數量不足,專業發展不平衡
學院現有58個專業,合作企業僅有115家,且多是中小企業,每年接收的實習學生數量只有幾百人,提供的實習崗位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工科類專業明顯好于文科類專業,在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的37個專業中,工科類專業有21個;在合作企業全程參與專業教學過程的18個專業中,工科類專業11個。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樣,但深度不夠
綜觀二級學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大約為以下幾種:第一,“2+1”式,即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與生產實習,后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和進行畢業設計。如水產學院與日照水產集團的合作,機電與雙港集團的合作,都采用了這一模式,第二,“訂單”式,即院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這類培養目前以“冠名班”形式最常見,如銀座泉城班、聯想班、藍海班等。第三,“工學交替”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生產實踐與學校學習相互交替,這類多體現在建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專業上,如藝術學院玉馬服裝廠,食品學院與日照質檢所的合作。
然而學院在爭取企業資金與設備支持上,學院為企業提供的技術服務上仍然沒有突破。一是多數專業也是停留在企業加入建設職業院校的專業指導咨詢委員會,定期到合作企業參加交流活動,可能安排學生參觀等淺層合作關系上。突出表現在淺,沒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二是個別專業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開展比較深層次的合作,但是不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企業主動性不高,校企合作難以找到切入點
在訪談中,多數教師反映,中小企業很需要職業教育為其提供后備人力資源,但是又沒有能力參與深度的特別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業往往不愿參與合作。有些實習生知識、技能水平的職業道德都不滿足企業要求。突出表現在對工作沒有正確認識,一心想坐辦公室、吹空調、當主管,眼高手低。個別實習生有的不打招唿就離職。
(四)教師積極性不高,實習管理有漏洞
在12個教學院部調研中,有一半以上的院部認為,多數教師對校企合作認識不清,不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在指導學生實習上,也存在著走過場的現象。通過電話采訪,被調查企業反映個別院部對實習生疏于管理。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標考核落實不到位
學院出臺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管理辦法(暫行)》,在20xx年上半年,對全所專業進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狀態信息,沒有對表現突出院部進行表彰。
(六)校企合作平臺搭建不完備
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問題改進建議
近年來,高職院校發展勢頭強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高職院校培養社會所需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保持學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師資培訓作為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被寄以厚望,但在實際工作中培訓工作遭遇各種問題,培訓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一、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定位不明
培訓是什么?在學校管理者看說,它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很多時候它是一種福利;在教師看來,它是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的一種手段,更多時候它是一種義務。當某一個培訓項目校方認為是福利而教師認為是義務的時候,就會發生無人愿意申報參加培訓的情況。當前高職院校的培訓工作定位是尷尬的,有的時候可能是被追捧的搶手貨,有的時候可能是被強制清倉的添頭,經常失控。
(二)培訓投入不足
從投資的角度看,培訓無疑是一個投資收益不確定、成本回收周期長的高風險產品。所以培訓雖然被很多管理者當成解決問題的法寶,真正敢于投入、有計劃中長期大筆投入的院校很少。當然,由于培訓效果反應的滯后性,也有領導不愿意“為他人做嫁衣”,青睞競賽培訓、圍繞某一項目進行調研考察等短期回報的培訓項目,這種傾向導致了院校整體培訓投入不足。
(三)培訓管理不利
1.培訓計劃缺失。很多高職院校不做培訓計劃,因為“不知道上級單位會安排哪些培訓任務”。培訓計劃應該是學院對全院教師培訓時間、內容、對象、費用等的具體安排,應該既包括上級單位組織的要完成的培訓任務,也包括本院教育教學要求的理論和技能培訓、教育教學方法培訓、教師個人職業能力提升的相關培訓、教師職業素養相關培訓等多方面培訓項目。
2.培訓監控不利。沒有計劃的培訓談不上監控,列入培訓計劃的培訓也沒有實質監控。一些學歷提升項目、下企業頂崗項目、上級單位攤派任務的培訓項目,由于培訓時間長或者培訓內容枯燥,學員缺勤現象嚴重,學院最多打幾個電話詢問一下學員情況,沒有很好地進行過程監控。
3.培訓政策不明。很大一部分教師不愿意參加學院組織的培訓,因為外出培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減少課時量就是減少個人收入。一方面沒有政策規定必須參加多少課時的培訓,一方面沒有相關政策明確外出培訓的補貼計算,面對基本無法預見效果的培訓項目,開展培訓工作的難度很大。
(四)培訓形式單一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培訓的形式主要有講座培訓、網絡培訓、觀摩研討、實踐培訓、考察學習等,而前三種形式實質還是專家講座的填鴨式培訓。講座在培訓中所占比例太大,學員對講師的要求過高,學員對培訓過程的參與度過低會降低培訓效率。
(五)效果評估草率
一般來說,學員結束一個培訓項目后,學院會要求其提交學習心得或考察報告作為該項目培訓成果性材料。對于下企業頂崗人員,可能會對頂崗前制定的預期目標進行簡單考核,多為答辯形式。這種培訓效果評估都是瞬間評估,過于草率,很難約束學員在培訓過程中主動提高學習質量。
二、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改進建議
(一)統一認識,明確培訓定位
關于培訓,需要組織內上下一致達成共識的是:培訓不是萬能的,高質量培訓是組織改進績效的一種便捷途徑,是個人提高職業競爭力的一種積累,是權利也是義務。培訓不應是少數人群的特權,全體教師都應平等享受參加培訓的機會;相比對績優者給予培訓機會的獎勵(除晉升培訓外),業績較差的人群更需要進行培訓提升。
(二)加大培訓投入,提高培訓資金使用效率
要改變高職院校培訓機會少、培訓項目單一、培訓對象過于集中的現狀,首先要加大對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當然,加大投入之前要進行整體規劃,結合組織和個人培訓需求,對各類培訓項目多加甄別,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培訓管理制度
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培訓管理制度加以規范。首先是培訓計劃,學校要在學院發展戰略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培訓需求,可以先給定培訓大范圍,由教學單位組織個人申報計劃,再統一審批擬定;次之是培訓相關政策的明確,各類培訓的申報、審批程序、補貼辦法、報銷程序都要有據可依;再次,是建立監督機制,發現無故缺勤或不配合教學的情況要按章嚴肅處理;最后,建立教師培訓檔案,對培訓內容、學時、效果進行記錄,與績效考核、職稱評聘掛鉤,發揮培訓對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作用。
(四)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加強培訓的針對性
1.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對培訓對象加以分類。剛上崗的年輕教師、校內專任實訓教師、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中、青年沒有企業經歷的專業課教師:加強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訓;對文科類專業教師:鼓勵參加相關專業技能水平證書取證培訓;對各專業骨干教師:選拔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進行國內訪學、進行專業建設項目考察;對全體專、兼任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對有特殊培訓需求的個人:個別申請個別處理。
2.增加實踐動手能力培訓比重,豐富培訓形式。強化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增加教師培訓的參與性,改變傳統聽報告、聽講座、聽評課的被動“灌輸式”培訓,強化校內實訓場所實踐操作訓練,延長下企業頂崗鍛煉時間,增多校企合作項目研發,促進教師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質量。
(五)建立健全培訓效果評估機制
因為培訓效果顯現的滯后性,培訓效果評估應該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培訓結束后的總結、匯報、培訓相關內容的實踐操作考核,第二階段評估可以在培訓結束后半年到一年時進行,主要根據培訓內容考核相關績效,如相關科研成果、學生評教、技能競賽成績等與培訓之前同期水平相比情況。根據兩階段培訓評估形成學院年度培訓效果分析報告,并據此擬定下一年度的培訓計劃、對培訓效果兩極的學員進行獎懲,相關培訓信息進入個人培訓檔案,結果記入業務檔案,并作為子項目進入個人績效考核體系。
一、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
海林市第四次黨代會、四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相繼召開后,市發改局高度重視會議精神傳達、落實,利用2月28日—3月2日三個半天的時間組織了全體機關干部進行學習,集中學習了《凝心聚力、真抓實干、開創加快海林振興崛起的新局面》、《政府工作報告》、《赴江浙滬招商學習考察報告》和市委《情況通報》等資料。為加深對市情的認識和市委、市政府決策的理解,還組織全局到開發區進行了實地參觀。在學習中,全體干部職工圍繞全會精神,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重點,積極討論、踴躍發言。通過學習,全局上下進一步深入、準確地理解馬里書記講話精神,領會了全會的精神實質,深刻認識到海林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差距,認識到“慢發展就是落后,小進步就是退步”,認識到我市正處于“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嚴竣形勢。更加體會到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和舉措符合實際,順應民意。經過學習討論,面對新挑戰、新形勢,全體干部表示要將全會精神同我局實際工作相結合起來,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轉變作風、盡職盡責,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緊迫感,以全新面貌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
二、認真查找不足、剖析存在問題
在討論過程中,對照全會工作要求,認真比差距、查不足、找問題。通過認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寬;二是職責意識不夠強;三是創新發展思路不夠多。針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全局進行了認真分析,切實提出有效辦法,扎實整改。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只要有利于海林發展、財政增收、人員就業的項目就要上、資金就要引,不能按部就班,按圖索驥,充分發揮全局的集體智慧,圍繞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緊迫感,牢固樹立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特事急事不過夜、項目備案不過天。三是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實施全員抓招商、全員抓項目,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兩項重點工作,組成對外招商和大項目籌辦專門隊伍,擔負起全市及本局承擔的工作任務。同時,按照責任分工各部要積極聯系各局與其開展同步招商、同步創意項目、同步爭取資金。
1實踐技能培養的基本方法
1.1明確理論教學目標
果樹栽培學是農林類高等院校經濟林、果樹栽培與管理、園藝學等專業的主干課程[1]。內容涉及面廣,包括總論和各論部分,前者主要講述果樹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許多共性的知識,后者則按樹種分述各種果樹栽培技術特點。果樹栽培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專業課程,其先開課程是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農業氣象學、土壤學、肥料學等。果樹栽培學的實踐操作技能是各專業基礎課的技能要求在專業課中的綜合反映[1]。
如果學生專業基礎課程掌握得不夠扎實,則對教師傳授的專業知識的理解通常停留在表象上,不夠深刻。甚至個別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突擊性學習,可能由于復習方向和短時記憶獲得較理想的成績,但考試過后卻發現專業功底極其薄弱,甚至經不起推敲。在此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只能是簡單的模仿。顯然這與高等農業教育本質大相徑庭。因此,努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培養必須要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才不會失去根本,才具有知識運用的延展性和伸縮性。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人才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任何一種教學改革,如果脫離大綱的要求,或脫離課本知識都不現實[2]。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過于冗長和枯燥,教師應該在大綱基礎上,結合生產實例靈活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啟發式教學,如課前演講、課堂提問、小考等多種形式,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知識。
1.2精心安排實驗內容
實驗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和檢測。實驗內容設計、時間安排和考核方面都應精心設置。如果樹嫁接、花粉采集與人工輔助授粉、花芽形態分化觀察、果樹缺素癥的識別、果樹物候期觀察和樹種識別等具有時令性。因此,大綱編排在細節上要注意果樹物候期和所開設實驗內容是否吻合。通過上述一系列實驗使學生從感性層面上加強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可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僅要求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是不夠的,應結合組織現場考核,分別根據學生操作水平、現場回答教師提問情況綜合判定。同時,以一定的比例納入學期考試,這樣能激起學生對實驗課程的重視,并主動地參與實驗預習和準備。實驗前,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以克服實驗盲目性。實驗過程中,對于動手能力差的學生,不能讓他們只當旁觀者,而應鼓勵其動手操作,做好實驗記錄,并將實驗記錄作為評定學生實驗成績的一項重要依據[3]。
1.3實施參觀考察
參觀考察拉近了學生與生產的距離,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果樹栽培管理特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靈活掌握考察時間和內容。例如果園綜合管理水平評價、果實采后處理、果園立地條件評價等,應按物候期進程進行。根據參觀考察學時要求,應盡量安排貼近生產的實際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事先要讓學生明白參觀考察的目的意義,強調紀律性,確保出勤率。同時注意專業教師分組,避免走馬觀花??疾熘笠髮W生認真按時完成考察報告,并根據報告內容和寫作態度評定成績。
1.4豐富教學實習內容
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實習活動。將基地生產項目和科研項目作為學生學習的機會,使生產、教學、科研有效地結合起來[3]。項目的設立應根據教學大綱有關知識技能要求而定,必須仔細斟酌,整合內容,以專項實踐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設計任務模塊,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實訓任務,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完成任務中理解理論知識,同時將課本理論有效地運用到實踐當中[4]。項目內容可包括果樹修剪(冬剪和夏剪)、苗木繁育、果園土肥水管理、果實套袋等內容。通過實習,結合所學理論,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另外,可適當安排學生調查附近果園的管理情況、農貿市場果品銷售情況以及不同果實的價格、品質、貨架期等。通過觀察、咨詢,提高學生對果樹生產的認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對學生個人成績評定應注意跟蹤記錄整個過程,觀察學生參與情況、小組協作精神和個人實踐能力,采取過程評價和最后成果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并根據個人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定3個方面的成績來綜合評價。
1.5生產實習系統縝密
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生產觀念、提高操作技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條重要途徑[5]。根據實習條件,指導教師為學生確定研究方向,督促學生開展專業訓練和科學實驗,并完成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教師通過與學生有效的溝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興趣愛好,可有針對性的確定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畢業論文, 使學生的論文實用性更強,利用價值更高[6]。畢業論文內容可以是驗證性的,也可以是創新性的。學生進行生產實習時要嚴明實習紀律。實習生在實習單位應深入生產和技術推廣第一線,培養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學生通過實際考察和直接參與勞動,對果園管理、社會人際關系等有一個全面細致的認識。在實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其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2 實踐技能培養的實施技巧
2.1培養興趣
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旨在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在方式上要求靈活系統。興趣是學習的自覺動力,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巨大力量[7]。教師應尊重學生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探索,而不是以先為人師的姿態蔑視學生的求知欲望。并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鼓勵支持學生敢于求真、勇于發問、善于思考,養成優良學風。
2.2有效組織教學
在實踐技能培養過程中,教師的基本職能在于有效地組織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總論部分可以設計模塊教學法,如生長發育規律、苗木繁育、生長調節劑應用、整形修剪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平臺,如多媒體課件、教學錄像和幻燈片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各論部分應根據樹種特點突出栽培管理個性和生產上常見問題,并有效系統地組織教學,減少教學內容的隨意性。按照教學目標和既定培養方案,加強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講授果樹學科技發展前沿及其手段和方法。此外,教師應該以其淵博的知識、靈活多變的執教方式和人格魅力引導和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熱愛和興趣,避免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
2.3合理考核
在學生成績考核方面,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課考核制度。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考核時應該強調綜合性。如在嫁接操作中有的學生操作雖然規范,但不知所以然。有的學生操作粗糙,卻深諳其中道理,甚至能夠創新性思維。因此,在考核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學習態度和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核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分層次按不同標準進行考核。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側重于考核技能和學習態度,適度降低理論知識的考核標準;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均衡考查這3個方面。這種考核方法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每一位學生的學業成績,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會得到認可,從而使其樹立學好專業課的信心,增強求知愿望,有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7-8]。
3參考文獻
[1] 廖顯輝,向長武.《果樹栽培學》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的體會[J].實習實訓,2003(4):46-47.
[2] 張猛,,劉仁道,等.“課前演講”在《果樹栽培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4(5):92-94.
[3] 阿依先木,庫熱什.提高果樹栽培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19(6):83-84.
[4] 卜慶雁,趙鐵良,衣冠東.“項目教學法”在果樹栽培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8(1):41-43.
[5] 陳佰鴻,王嘉長,趙長增.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6,31(3):308-311.
[6] 武濤,杜亞琳.淺談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3):196-197.
1.1創業教育認識存在偏差
目前,我國各方面主體因各種原因對創業教育的認識與國家的主導方針存在一定的偏差或缺失,導致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情況不理想,實際操作呈現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高校領導和教師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沒有從本質上將創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進行區分,對社會缺乏創業教育宣傳,不能把正確的創業觀傳輸給學生,結果導致高校對創業教育缺乏政策導向和經費支持,也致使社會對創業教育不重視、不配合,阻礙了我國創業教育發展。另外,從大學生自身角度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本質認識不夠,只認為可以通過創業賺錢,而沒有將創業視為一種切實的謀生手段,所以就會忽視積累和培養創業知識、能力、技巧、方法、環境等。從國家層面看,十以來,各級政府都越來越關心創新創業,也對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媒體宣傳力度也不斷增大,進而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高校創業教育經費、場地等制約。但因各高校對創業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同,導致對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也不盡相同,有的高校還停留在表面上,有的高校雖然對創業教育意識較深,但不夠全面,無論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等都沒有達到預期高度,創業實際活動與生活缺少緊密聯系,繼而導致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1.2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欠合理
合理的課程體系是構建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前,關于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至今仍沒有形成共識,也沒有構建出統一的、系統的課程體系。其主要原因為:首先,從專業建設整體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仍沒有與創業教育課程形成有機融合。因高校領導和教師創業教育認識的欠缺,導致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雖然有些高校教學計劃中已增加了創業相關課程,但還沒有與專業教學體系相融合,表現出學科教育與創業教育相互隔離的現狀,進而使得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脫鉤。其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仍沒有實現學科化、體系化。盡管大部分高校在國家大環境下都開設了“創業理論與實務”、“創業市場調查”、“小企業管理”等相關課程,但這些課程間相互脫節,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學科體系,進而有機銜接力度不夠。再次,各高校創業教育整體目標不明確。創業教育教學內容校際差異較大,所使用教材沒有體現實用性、操作性,只是將一些與創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案例進行簡單堆砌,片面強調理論學習,忽視培養實踐動手能力,進而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1.3創業教育手段欠科學
很多高校認為創業教育就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幾門創業課程即可,且這些課程基本由從事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及就業指導工作但沒有創業經歷的教師授課,故授課內容理論性太強,很少有能切實體現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創業實踐課程。換個角度講,只有通過創業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創業技巧、創業流程等。由此可知,創業教育要關注創業實踐的落實,才能判斷創業成功與否。從目前我國高校創業實踐的現狀看,各高校都采取措施,想方設法舉行如開辦虛擬公司、建立科技園區、創設創業實訓基地等在內的創業實踐活動,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整體而言,這一類型的創業行為還非常少,且某些活動舉辦表面上似乎很紅火,實際上這些創業實踐活動因資金、政策、場地等原因,處境相對較為尷尬,活動缺乏長期延續的機制,導致高校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和真正創業意義上的指導,還有待可行方案的細化和落實。
1.4創業教育文化缺失
當前,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相關的鼓勵政策,但整個社會對創業普遍持懷疑、否定等偏見態度。學生家長層面,普遍希望子女大學畢業后能進入體面的公司從事體面的工作,不希望、也不鼓勵子女進行開小店、擺地攤等創業行為,這種誤解和低認同度對學校的創業教育負面作用顯著,很多學生由此就對創業教育、創業實踐興趣下降,從而使得國家和高校的創業教育目標大打折扣。整個社會環境層面,雖然國家通過不同渠道表達了對創業的支持和鼓勵,但整個社會的創業文化氛圍還較欠缺,且在創業政策層面也沒有真正落實,進而導致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不高、意識淡薄、觀念落后等,這些情況對當今高校的創業教育也有抑制作用。除此以外,我國創業歷程較短,很多關于創業的政策、法規、制度等還不完善,政府的宣傳和鼓勵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不健全,教育與培訓脫節,社會對創業曲解,創業氛圍薄弱,各種社會媒體也沒有系統的有效宣傳,進而創業教育發展受到了各種阻礙和限制,進入發展的瓶頸階段。
2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優化
2.1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課題組成員于《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上發表了題為“論高校創業教育的系統構建”一文,論文從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組織體系、評價體系等五個方面構建了相應的創業教育系統框架圖,如圖1。
2.2優化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策略和措施
課題組構建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后,在渤海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針對當代大學生創業意愿與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對省內外近千名大學生進行實地調研,發現11個影響當代大學生創業意愿與創業行為的維度中,創業教育、創業能力、創業意愿、制度環境、稟賦等5個維度對創業行為的影響度較大。由此可知,創業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創業行為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敦促我們進一步探索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不斷優化和完善前期構建的創業教育體系,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基礎。
2.2.1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策略和措施
科學、合理、有效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創業教育實施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有必要對目前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將創業課程融入專業學習,可以對目前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具體措施如下:
(1)構建創業類通識課程體系平臺
通識課程即是各專業的平臺課程,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要求通識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各章節要有機融合有關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這類課程雖然分散,但涉及面廣泛,這樣可以引導大學生從低年級就開始關注創業,激發他們的創業興趣,進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業品格和素質有基礎性引導作用。首先,針對公共選修課,為了更好地服務全體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公共選修課中我們建議增設了創業教育模塊,且要求學生必須修滿相應的學分,開設了《創業理論與實務》等創業類基礎課程。另外還可以根據地方特色和創業經營需要,增設一些創業類特色課程,如《蘇南模式與蘇商精神》、《商業音樂管理》等創業類選修課程。同時,實踐中,我們不斷地改革公共選修課的授課方式和技巧,建議采取“集體備課”、“一課多師”、“專題講授”等,也可以圍繞某一特定創業主題推出每周一次的企業家系列講座,授課形式為2/3時間由創業指導師講授,1/3時間為創業指導師與學生互動時間。其次,針對公共必修課。我們要求必須融入創業教育元素。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相關章節適當增加當代蘇商、滬商及大學生成功創業者的故事,進而在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上與創業教育實現契合和對接;《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課程的相關章節授課過程中增加民營經濟發展史、非公經濟發展歷程等的介紹,進而讓學生意識到創業的利益,從而有信心進行創業。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觀考察民營經濟發展教育基地、新農村建設教育基地,讓學生在考察過程中與企業家、大學生村官、農民工等社會人士開展對話交談,并要求學生考察后能運用教材相關原理進行分析評述,撰寫考察報告,在課堂上交流考察心得體會。
(2)創新和優化專業類創業課程體系平臺
不同的專業,因特點各異而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我們在實踐中嘗試基于各個專業大類的教學平臺,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征,不同程度地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融入創業教育,以此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業精神。學校鼓勵專業課教師針對創業群體,面向全校開設創業教育專業任選課,并要求教師講解專業內容時結合實際的創業案例,不斷地滲透創業內容;注重從應用角度對相關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進行增減,尤其是加大專業實驗實訓、課程專用周、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有助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企業、理解創業,并能夠強化創業氛圍,依托學校的實驗實訓室,加強“學業、就業、創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改革,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或者成立實體經營公司,將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懂管理、善創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傊瑒摌I教育課程體系涵蓋創業理論、創業實務和創業實踐等三大課程模塊。創業理論模塊、實務模塊、實踐模塊課時占總課時的65%以上。
2.2.2構建創業課程的教學方法體系的策略
若要不斷地提升創業教育的水平,就要求授課教師要有高水平的授課能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實踐為主導進行創業教學設計。創業課程的授課方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創業項目導向制。通過大力宣講,鼓勵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專業優勢,進行創業項目的調研、考察、論證及實際落實等,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業積極性,體現了其專業價值。如將《創業市場營銷》課的教學從課堂內搬到課堂外,由班級學生組建不同的團隊,指導教師布置不同的創業任務,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圍繞創業目標分別進行營銷方案設計、產品定位等,在體驗中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創業項目中的營銷任務。
(2)穿插角色扮演法。首先建立一個模擬公司,授課中對參與教學的試點班學生進行模擬公司各職能劃分,這樣團隊成員就能夠各司其職,充分激發其學習潛能。在角色扮演法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依托校內外如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工作室及企業現場等各種實訓基地,分專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實習,重點學習其創業營銷戰略。
2.2.3優化創業教育師資體系的策略
若要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就需要從事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能夠實現多元化,我們建議各高??梢猿浞掷眯F蠛献鞯臋C會,聘請一些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技術骨干、管理精英等來到校園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訓,這些人因為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其課堂講解勢必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創業教育和創業行為;另一方面,校內創業師資,我們建議推薦那些具有企業工程技術經驗、企業工作經歷較長的技術技能型教師擔任,這樣既可充分發揮教師的專長,也能讓教師和學生相互促進。專業教師支持創業教育并不是內源性的,故需要高校各部門支持,建議學校建立一些激勵機制,鼓勵擅長創業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創業活動,極大地激發專業教師參與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創業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要有別于其他理論或實踐課程,考核形式重過程,課程考核貫穿全過程。以創業營銷課程為例,學生帶著了解營銷案例的目的到營銷做得特別好的相關企業實習,然后每人上交一份營銷的創業案例,采用答辯形式考查學生創業實戰能力。最后的畢業考核,將根據課程考核結果、企業調查實習報告、創業工作室實踐、創業比賽參與情況及最后的創業計劃書等,通過答辯的方式綜合評定最后的成績等級。
2.2.4優化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高專旅游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若干問題分析與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旅游產業進一步快速增長,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作保障。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功底和語言交際能力,掌握旅游知識和技能,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實用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此,許多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都開設了旅游英語專業。但因其產生的時間不長,缺乏相關理論及實踐的支撐,加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仍采用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與實踐相脫節,導致其自身特色的缺失,培養出的學生與市場實際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于2007年11月,以“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模式研究”為課題開始了研究,并對全國7所高職高專相關專業師生以及4家旅游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和研究,基本了解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相關研究和實踐探索,并就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對策進行了初步探討。
1語言交際能力的內涵
“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最早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于1972年在其發表的《論交際能力》一文中提出的。它是對傳統的喬姆斯基(Chomsky)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學說的進一步拓展。他認為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即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是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能力、心理因素、社會文化知識、語篇理解和語言應用等方面在內的一種綜合判斷能力。
語言交際能力則是指交際者運用語言手段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標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語音能力、聽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中英口筆譯能力等。通過進一步分析,語言交際能力應該是以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為基礎,以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為主要形式,加上與該語言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而構成的綜合際能力。它既包括語言知識又包括語言技能,既包括口語也包括書面語,既包括語言能力、語篇能力、認知能力、文化水平、文體知識、非語言交際知識、情感因素等,又涉及到語音、修辭、社會、文化、文體、語用、教育、心理、認知等諸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見,語言交際能力不能簡單地理解成一個人的口頭交際能力,應該理解成是包括聽、說、讀、寫諸方面因素在內的一種綜合能力。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本課題中主要指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則是該專業學生從事涉外旅游服務工作所具備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它是衡量其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培養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是該專業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應該是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教學的核心任務和主要目標。
2主要問題分析及對策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英語語言基礎、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勝任涉外旅行社和賓館飯店的導游、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調整、改革和建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根據對全國7所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師生及4家旅游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對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體系中存在的若干主要問題作簡要分析,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2.1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
2.1.1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程設置上理論性課程偏多,實踐性課程不足;知識性課程偏多,技能性課程偏少;基礎性課程偏重,專業性課程偏輕;單一性課程較多,綜合性課程不足。教材體系總體上仍存在針對性不強,職業性不突出,實用性不夠,形式比較單一,內容較為陳舊的問題。
主要原因分析:首先是對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和任務認識不清,導致課程設置基本上仍沿襲本科院校的模式,差異不大;其次是受傳統辦學理念的影響,課程設置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重基礎,輕專業,重單一,輕綜合的現象。教材體系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的編寫者對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方向不夠清楚,對旅游業的行業特點認識不足,對職業規范了解不夠,從業經驗缺乏,以及對涉外旅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的了解和認識不夠而造成的。
2.1.2對策建議
(1)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課程,編寫和選用教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旅游、服務與管理第一線設置課程,將企業和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作為確定旅游英語專業主體框架的依據。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實踐性、技能性、專業性、綜合性的原則。教材編寫和選用上要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及學生的語基礎,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具體地說,針對高職學生總體上英語基礎較差,學制較短,就業崗位層次不高的特點,教材編寫應體現語言知識低起點、教學數量少而精、教學內容專業化的原則。
(2)以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為主線,在課程體系中及教材編寫和選用時融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體現地方特色,體現旅游行業的職業性。針對資格證書,開設旅游漢語類課程和英語類課程。開設與飯店管理和涉外旅游密切相關的現代信息技術課程,如“飯店住宿管理”軟件、“旅游資源選擇與對比”軟件等??筛鶕鞯鼐蜆I需求和師資條件,適當開設多語種課程,如日語或韓語課程,幫助學生拓展就業方向,提升就業空間。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獨立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適合旅游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要求高職旅游英語人才培養針對該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需要調整教學計劃,適當增加實踐性課程,選用實踐性突出的教材,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求職的需要。實踐性教學課程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三個方面。
2.2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2.2.1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知識,輕技能;重書面,輕口語;重基礎,輕專業;重傳授,輕訓練;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手段落后。具體表現為:課堂教學重點仍然是英語語言知識(基礎語音、語法規則和詞匯),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嚴重不足;書面語(閱讀、寫作等)教學耗時過多,口語(聽、說)教學不足;基礎英語教學抓的很緊,而專業英語教學明顯不夠;課堂上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技能訓練活動不夠。由于教學設備設施等條件限制,大部分教學僅在教室進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不廣泛或效率很低。
主要原因分析: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師對語言教學的認識有偏差,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二是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不適當,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三是教師本人的旅游專業知識和英語專業技能(尤其是聽說技能)不足;另外還有教學設備設施、學制、學生語言基礎等客觀條件限制等原因。
2.2.2對策建議
(1)充分重視英語語言技能的傳授和訓練。端正對語言教學本質的認識,將學習語言知識作為基礎,培養語言技能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由此,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充分重視英語聽說能力,尤其是旅游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從第二學期到第四學期每學期都應開設聽力課和口語課。聽力課和口語課應分開設置,口語課程由外教擔任,聽力課程由中國教師擔任,中外教師相輔相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或電教設備,設計出逼真的模擬旅游,飯店交際背景,提供聽說操練的配套練習,提高口語操練的質量。
(3)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必須與旅游專業知識相結合。注重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與旅游專業知識有機結合。用英語來系統講解旅游專業相關知識,介紹最新國內外的旅游管理理念;引導學生把旅游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相結合;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以旅游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口語訓練可以圍繞介紹旅游景點、接待外賓、訂餐訂票等和旅游業相關的內容來進行,使學生了解在旅游業中的語言習慣、相關表達等,培養學生在這一特殊服務領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4)英語語言訓練必須和文化知識相結合。開設《中國歷史文化》、《英語國家概況》等課程。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從而使學生勝任將來的工作。用英語講述中國主要的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觀和地理地貌,使學生對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然后通過進行模擬導游訓練,讓學生自己能夠充當導游介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3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
2.3.1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的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設置不規范;實訓實習內容和方式比較落后,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和滿足提高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需要。
主要原因分析:一些院校受傳統的辦學方式影響,對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加上學院辦學經費緊張,對這方面投入不夠,導致實訓設施規劃不科學,設施不完善,設備質量低劣;實習基地建設力度不夠且分布不合理;實訓實習的內容單一,方式落后。
2.3.2對策建議
(1)學校領導必須提高對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大力加強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尤其是對硬件建設方面的投入。完善多媒體語言實驗室、自主學習室、模擬實訓室等實訓設施;對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建設進行科學規劃,起點要高,設置要盡量規范和配套,盡可能接近或達到國內旅游行業現行的基本設施要求。
(2)要采取多種形式與國內尤其是本地和畢業生就業集中地區的旅游企業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和穩定的實習基地。
(3)實訓內容與方式:有效的實訓內容應以聽說技能訓練為中心,包括英語語音語調實訓、英語聽說實訓、讀寫能力實訓、翻譯實訓、旅游英語專業能力實訓等。要采取多種有效而靈活的實訓方式,包括課堂實訓、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等。實訓課的內容和時間安排盡可能與相關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銜接。學生實習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采用校內與校外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長期與短期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效果和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為目的。
2.4師資隊伍建設
2.4.1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合格的專業師資隊伍數量不夠,兼職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不足,專業技能不強;專業實踐經驗較少,教學水平不高,尤其是實踐性教學能力較差。
主要原因分析:旅游英語專業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其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英語教師、專業旅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而且還要具備技術型人才的各種素質。與專業英語教師和專業旅游教師相比,高職旅游英語專業教師的智能儲備應更全面,相關知識面應更寬廣,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亦應更強大。而現有的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教師大部分來源于原有的英語專業教師或旅游專業教師,大部分人都缺少從業經歷,其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與教學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實踐性教學能力較差。由于學校與旅游企業和涉外旅游從業人員還沒有建立起密切合作、協作的關系,缺少優秀的兼職教師的現狀仍普遍存在,這對實踐性教學更是雪上加霜。
2.4.2對策建議
(1)專職教師應既懂英語又懂旅游,具備旅游+英語的復合教學能力。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行業從業經驗。建立相關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鼓勵現有教師學習進修。如選派英語教師參加各種旅游專業知識的培訓,并鼓勵他們考取導游證。安排實習指導教師時,采取1+1的方式,既每組實習指導教師都由一個旅游專業教師加一個英語專業教師組成,每月定期到實習單位蹲點、考察,寫出書面考察報告。組織學校教師到校企合作企業各部門進行實際操作,安排教師到協作企業考察、掛職進修。通過教師參與企業管理,指導企業經營,既可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又獲得了實習環境,提高教學的實踐性。
(2)兼職教師應是長期工作在旅游行業一線的從業人員。如資深的涉外導游,酒店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等。學校把他們請進來,聘為兼職教師,參與學校教學、科研等工作,把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教訓以案例的教學形式引入課堂。充分發揮這些人的專業特長和實際操作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及其對旅游行業前沿最新動態的了解與把握,在向學生教授一些操作技能性較強和實踐經驗較多的課程時,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形成學生的崗位意識和職業習慣。這樣,旅游專業教師隊伍才能逐漸成長為一支過硬的、名副其實"雙師型"師資隊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旅游產業和旅游英語專業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它將為提高旅游服務水平,鞏固國際旅游市場,建設一支高水準的行業隊伍起到推動作用。為此,我們應不斷完善旅游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實訓設施和實習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調整、改革和建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論-文-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姜希星,王鵬.高等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高職研究,2006(07)
[3楊群.構建高職旅游英語人才培養模式.中國旅游報[N],2006-2-24(6)
[4]謝先澤,鄭賢貴.旅游英語實踐能力培養之載體探析[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7(03)
[5]彭志韜.淺論旅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革新[J].科教文匯,2007(07)
一、總體感受
第一考察學習小組本次共考察參觀了3所院校,其中高職院1所、高職校2所,考察的內容主要有高職校的機構設置及職能劃分、系部管理模式、內部分配制度等,較之這三所院校的硬件設施、內部管理等,我校與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定差距外,而與徐州經貿高職校、徐州財經高職校差別不大。
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級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個系部,各行政處室主要做好服務、協調、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職責明確、責權分明,整個學校嚴格按照制訂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運行。
我校于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贫壒芾砟J?,經過長期運行和不斷改進后,我校在??贫壒芾砩弦逊e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各處室、專業科的崗位職責明確,各項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齊全,各部門在黨總支、校長室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開展部門工作,確保了整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高速高效運行,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不斷再上新臺階。
由中職升格高職校后,學校在辦學理念、育人規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須發生質的變化;搬遷新校區后,學校的辦學規模急速擴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學校的實際,為此,對學校的機構設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已成為我們全體學習成員的共識。
二、具體建議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崗位職責、考核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這是一項政策性、原則性較強,工作量較大,工作過程繁雜的系統工程。學校于今年已組織人員多次到外地的高職院??疾鞂W習,對校內機構設置、崗位職數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組織一班人馬,結合學校實際對現有管理手冊修訂完善,明確各系部的崗位職責,健全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學校搬遷新校區后,就可立即向高職校系部管理模式過渡,在以后運行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根據學校實際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對職能處室和系部負責人配備要精干。實行系部二級管理,學校要給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權利,包括人、財、物;但各系部不得單獨設立帳戶,所有收入必須交入學校大帳,統一支出。系部負責人的權限相對大了,而相應承擔的責任也應加大,必須全面負責系部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負責人的能力要強,工作方法要靈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識、服從意識更要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服務、協調、監督作用要進一步發揮。這樣,在校長室的領導下,職能處室與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推動學校工作快速發展。
3.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進入新校區后,在校學生人數、班級數急劇增加,有可能會出現一位老師擔任1個及以上班級班主任的情況,而對班主任的考核必須強化,獎懲力度要加大。此外,還可借鑒其他高職校的模式,即從校外聘用大學生擔任輔導員,每人負責2~3個班級學生的管理工作。
4.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堅持“優質優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實行個人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實績掛鉤,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獎勤罰懶,重實績、重貢獻,合理拉開差距,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教育提質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重之中,教育提質的第一要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月,教育局組織我縣各校校長,帶著學習取經的目的對山東聊城市茌平縣杜朗口、昌樂二中、湖南岳陽市君山區許市中學、隆回縣幾所學校進行了為期7天的參觀學習。這些學校的校容校貌,校園文化建設;教學改革的成就,課堂教學模式、課改給他們學校帶來的生命活力使我充分認識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縱觀幾所學校的先進管理、新課改理念、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和鮮活的校園文化建設,無一例外都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教育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服務質量。是實現課堂轉型、打造優質課堂的課改典型。
我的幾點感受:
一、課堂模式的改變
他們幾所學校的共同特點就是由傳統的課堂說教模式成功的轉變為全開放式課堂。尤以杜郎口中學為典型,首先是學生學習態度轉變。每一堂課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自主地位,學生要能在課堂中發疑、發問、發思、發悟、發明、發現最終才能發展。
在他們幾所學校。教師里沒有整整齊齊的課桌,沒有講臺,學生分割成幾塊,黑板多了,教師不在講臺上滔滔不絕了,問題交給了學生。學生討論、探究,教師質疑、推進。這一轉變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習慣。而養成了主動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課堂內容由“純知識型”向“能力、情感、價值觀”轉變。杜朗口中學的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的、自由的狀態,教師是導而不牽,牽而不禁。因此,凸顯了亮點課堂亮點:解放學生。學生也由此獲得了三個權利:A.張揚個性的權利(說、唱、笑、演出);B.展示能力的權力(師生不干涉);C.展現成果的權利。這種教學方式是把實踐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空間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的快樂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事。
三、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
杜郎口中學在幾年的不斷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堂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三三六”教學模式指的是:
(1)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2)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并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全心全意說、談、演、寫,體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3)課堂展示的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的環節: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展現提升: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習對任務的掌握情況。
四、校園文化建設
我們參觀的己所學校,都體現了環境育人。他們校園的甬道、樓房的各處都有醒目的標語牌,除了關于素質教育的詮釋、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的解讀、前瞻的教育理念的濃縮。還有建文化長廊,上面有師生的課外創作、教師的教育反思、學生的剪紙繪畫作品,還有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
在教學樓道的墻壁上和教室的空白處都有學生在各科學習中的感悟和點滴的體會,以手抄報的方式展示出來。有些非常精彩,有些還很稚嫩,但都凝聚了師生的心血,給校園增色不少,在辦公樓、教學樓、學生公寓樓的樓道中張貼了許多的“名人名言”噴繪掛圖。漫步其中,仿佛走進了知識的海洋,自覺不自覺的受到了熏陶和感染。讓你真正會感到“每一面墻壁會說話,每一棵樹木能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