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11:05: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心理素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在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重慶市理工類高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
1.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
近年來,重慶市高校針對大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普遍開設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大學生心理衛生、心理咨詢輔導以及情緒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而且在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增進學生自我認識、加強學生情緒管理、改善學生人際交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建立心理咨詢機構
為了能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適應環境,培養大學生適應能力,重慶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詢類的組織機構,成為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3.創辦心理熱線與廣播節目
高校通過創辦心理熱線與廣播節目,向全校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由專職心理學教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心理問題,使許多內向、自卑、不善于面對面表達的學生從中受益。
4.興辦心理素質教育網站
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便利、隱秘以及快捷的優勢,通過興辦符合大學生普遍性心理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開展師生網上咨詢和互動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5.成立心理素質教育的社團組織
為了使心理素質教育得到全面推廣,許多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等社團組織,通過心理沙龍、心理情景劇比賽、心語講座、放映心理學電影以及進行團體心理咨詢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有針對性的活動,向大學生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學生應對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良性發展。
6.實現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的轉化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以及服務工作,許多高校運用心理學專業軟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建檔,并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以期系統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新時期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也從單一的課程教育模式轉化為具有“點、線、面”全面教育特點的“?!骸唷比壭睦斫】到逃Y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對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我國高校的現代心理學教育發展比較晚,且過程曲折,改革開放以后,心理學在我國才開始進入初步發展時期。當前,許多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學生心理疾病的咨詢與治療上,對學生心理素質提高以及學生心理問題預防不夠重視,存在深入研究不夠、投入經費不足、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等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2.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不規范,教學質量不高,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目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已經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并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效果還是有限。一些高校只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沒有統一科學的課程評估標準,任課教師缺少學科背景和專業能力,課程教學效果較差,課程建設和管理缺位,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3.心理咨詢機構建設不完善,心理咨詢老師專業化程度低
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涉及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知識,是一項專業性特別強的工作。盡管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機構,但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絕大多數由輔導員兼任,專業化程度低,具有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人員少,這極大地影響了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順利進行。
4.應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缺乏有效性,輕事前預防,重事后檢討
當前,我國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存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是大學生因為情感、升學、工作等壓力,自殺及心理犯罪事件頻發。目前多數高校僅僅以開展心理素質課程學習、開設心理咨詢中心等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但卻無法做出實效性檢驗、無法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輕視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從而使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1.教育觀念落后
第一,社會教育。長期以來,社會發展在需要高知識、高技術人才的同時,忽視了人才的心理素質培養。社會在選擇人才的時候,重視重點院?;蛘咧攸c學科的畢業生,認為學習好的學生能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導致很多學生重視社會需求,忽視自己的心理需求。第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大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重要標準,學校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人力和財力都有重大投入,獎勵措施無不從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考察,很少以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劣為考察標準,“重文化,輕心理”的現象較普遍。第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從遵循“學而優則仕”到“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成功人士作為孩子的學習對象,特別是有些專制的家長除了讓孩子學習應有的文化知識外,摒棄了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在心理素質教育上,很多家庭教育無法起到有效的正面作用。第四,個人教育。用人單位大都以學生的知識能力來招聘人才,為了贏取學校和家庭的贊譽,為了畢業能找到好工作,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得不十分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發展,以至于部分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壓力過大而導致心理問題頻發。
2.體制機制不健全
第一,教育管理體制。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一般被納入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由學生工作處統一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及管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種教育管理體制以省時省力適應大學生的需要。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學生心理狀況的巨大變化,這種突出管理職能的體制無法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整體有效推進,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第二,人才培養機制。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都會或多或少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但差異性明顯、實效性缺乏。文科類高校多,理工類院校少;本科教育多,研究生教育少;重課程開設,輕實踐培訓;重教學計劃完成,輕教育效果評估。第三,考核機制。高校在進行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只重視課程教育以及課外咨詢,想通過課程學習等達到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卻缺乏有效的后期考核,這里不僅指課程結束后的課程考試,而且還包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考核。
3.保障條件缺乏
第一,專業支撐。與文科類高校特別是師范類高校利用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優勢相比,許多理工類院校缺乏與心理素質教育有關的學科條件支撐,僅僅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等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較文科類院校,氛圍明顯欠缺、成效不如人意。第二,相關培訓學習。理工類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缺乏相關實踐培訓,不僅受教育學生缺少實際的心理訓練,教師也沒有定期開展心理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比專業課教師的培訓機會要少得多,在應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上往往失去了先機。第三,心理素質教育整體薄弱。目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其他素質教育缺乏有機聯系和相互支持,難以發揮素質教育的整體效果。心理素質教育只是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業壓力不得不把文化知識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把心理素質教育劃入邊緣教育范圍。缺乏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有系統、有意識、有針對性的研究,應對學生心理問題采取臨時補救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最終影響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三、對策建議
1.切實發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作用,提高對心理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必須緊扣素質教育目標,明晰心理素質培養內涵,切實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教育規劃中來。必須重視體制機制建設,加大經費、人員、設施等基礎建設的投入,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管理和服務中,推動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建立健全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教學制度,加強教學基本條件和基本環節建設
首先,必須把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列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加強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使大學生能系統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其次,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心理咨詢必須是有相關學科背景和相關認證資格的教師來承擔,并定期進行專業化、系統化培訓,加大政策傾斜和經費投入。再次,要進一步促進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規范化并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和完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的考核評估機制。最后,要積極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加強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戀愛、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心理問題的研究,加強對獨生子女、理工科、邊遠農村以及單親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干預,切實幫助廣大學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促使他們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
3.積極拓展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促進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不能單靠咨詢輔導,也不能單靠課程教學,應當積極探索、拓展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實現素質教育整體發展。特別要通過心理素質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現人才的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而心理素質教育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基礎。
4.完善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確保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的有效預防和指導
【關鍵詞】體育舞蹈 大學生心理素質 舞動治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228-02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社會飛速的發展,價值觀變得多元化,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急劇變遷,大學生的身心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種種壓力。為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如何有效地進行心理素質的提升這一課題,人們從不同的途徑做了各種有益的探索。而從藝術教育的角度來說,當提到體育舞蹈,人們便直接聯想到休閑娛樂健身等余暇之事,在教育上也因此多以提升教育被列入附加課程。但隨著近年來,教育部各種藝術課程標準的出臺,人們對于藝術教育功能的認識逐漸加深,體育舞蹈也在逐漸發揮其藝術教育的功能。
從另一個方面看,有關體育舞蹈教育方面的已有研究,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挖掘其藝術教育潛能的需要。我國高校中有關體育舞蹈的訓練,極少關注學生的自我感知及其它心理方面的成長。而課堂表現形式也往往相對固定。因此本文將參考舞動治療理論,論證體育舞蹈訓練對于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功能。
二、體育舞蹈訓練對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研究
1、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又稱為國際標準舞,其中包含倫巴舞、恰恰舞、牛仔舞、桑巴舞、斗牛舞、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維也納華爾茲十個舞種并主要通過競賽的形式在世界范圍內大力推廣傳播。將舞蹈、音樂、體育完美融合的體育舞蹈,不僅是一項休閑體育項目,還是一門舞蹈專業,更是一種藝術教育手段,且具有很強的社交性、參與性及觀賞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陸續開設體育舞蹈專業,以及在必修課或選修課中都加入了體育舞蹈內容的訓練,因而,體育舞蹈專業已經廣泛普及到大學生群體。
2、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作為一個廣泛而普遍的概念,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筆者將研究范圍縮小,在心理素質方面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心理健康狀況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除了生理健康外,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狀況即為培養自信、自愛、自尊、自律、自強、自立的人格以及如何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調整以達到正確的自我接納;維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達到較好健康的心理狀態。
(2)人際交往
人在社會活動過程中必定會產生相互作用的交流,如意見、知識、經驗、情緒、需要等訊息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這個過程可以將其概述,稱為人際交往。其中自我接納與接納他人的能力,很大程度的決定了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3)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即個體根據自己所設定的標準對自己的生活質量、生活狀態、情感體驗的整體評價。主觀幸福感是一個人是否真正感受的到快樂的重要因素,也是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參數。
三、體育舞蹈訓練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影響
當今社會,大學校園中的學生已多為“95后”,20歲左右的他們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首先,他們剛經歷過重壓下的高考,離開家長及原有的生活圈子進入到陌生的環境中。他們在面對生活環境、人際環境、文化環境等諸多的變化,培養個性,塑造性格,建立新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同時,會滋生許多心理問題,如分離焦慮,抑郁情緒等。再加上大學生活較高中相比,較為課業安排較為輕松,因此考驗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積極健康的度過大學時期,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作用。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產品的生活化。學習、社交的方式和渠道以及未來社會定義人才的標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當今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外界交流,也是正處于轉型中的大學生所要面臨的巨大的考驗。因此將體育舞蹈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討體育舞蹈訓練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作用,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方式,也是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種創新手段。
四、體育舞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首先,體育舞蹈是一種由社交舞發展而來的一種競技舞蹈,也是一項中等運動強度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對焦慮、抑郁等情緒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還能避免因過度緊張帶來的疲勞和過度松弛帶來的懶惰。且中等運動量的體育舞蹈活動的健心效應更加顯著。
其次,審美是個體個性和諧發展和精神文明的綜合標志,美的事物都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體育舞蹈中包含十個不同的小舞種,每個舞種的步伐規律、身體形態、音樂節奏都各有特色。無論是練習體育舞蹈或是觀賞,都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升對美的感知能力及加強對美的鑒賞能力從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1、體育舞蹈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作用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有多種舞蹈表現形式,不僅可以獨自完成練習即為獨舞;還可以男女舞伴雙人練習即為雙人舞;更加可以由同性別或男女混合組成三人舞及群舞練習和表演,這樣便可在無形之中建立起人與人的聯系。在群舞訓練中,通過動作的統一、隊形的變換、節奏的交替等方式,可以淡化當今大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增強團隊配合能力,培養合作觀念與集體意識。而在雙人舞練習中,男女舞伴均為握持或者環抱架型,需要相互感受對方身體的引導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雙人舞的動作。因此學會在自身尋找問題,是在雙人舞的練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大學生學會接納寬容他人一個很好方式。
2、體育舞蹈訓練促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提升的作用
首先,體育舞蹈的套路是由一定的特定動作組合編排完成的。因此接受舞蹈訓練時,必須要熟記一定數量的舞步順序。因此當通過反復練習后,練習者能夠跟著音樂自己完成一段舞蹈時,即可提升自信又可體驗到強烈的成就感。
其次,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種獨特的聽覺藝術會帶給人情感上的波動及情緒上的引導。體育舞蹈中的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每個舞種的音樂都有其特有的節奏型,再加之與各舞蹈風格的交相呼應,使得體育舞蹈的魅力其它藝術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即便不親身參與訓練,僅是觀賞便可獲得愉悅的情緒。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將體育舞蹈訓練用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在國內還是一種全新的嘗試,相關效果研究較少。
(2)本研究通過大量文獻研究,證明體育舞蹈訓練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無論在心理健康狀況、人際交往、主觀幸福感方面,都能帶來良性改善。
2、建議
(1)在高校的體育課程必修課、選修課及各類社團中開展體育舞蹈訓練,其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手段及評價標準不僅要形成套較為科學全面的課程體系,還應針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主要目的,充分考慮受訓者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態、現實需求等。
(2)使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著重關注接受在體育舞蹈訓練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雖體育舞蹈訓練本身屬于有氧運動。但因心理干預方面的教學理論及體系較為薄弱。因此將體育舞蹈訓練目前還不具備用于治療中重度的心理疾病。故本研究及后續研究將會以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著重關注在接受體育舞蹈訓練對于普通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方面。
參考文獻:
[1]顧麗 趙妍. 舞蹈治療對于舞者身心健康的意義初探.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1,(4):79 -81
[2]張雯. 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驗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5).
[3]李鳳梅. 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與成才關系研究[J].東南大學碩博學術論文,2007.
[4]熊文俊 王桂香 . 體育舞蹈對參加者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 湖北體育科技. 2009,28(5):549 -550.
[5]伏羲玉蘭.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年03期:43-48.
[6]郝琦.舞蹈治療:從身體到心靈.醫學與哲學,2005,26(3):61-62.
[7]李曉君.舞蹈心理醫療與心理康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04期:151-152.
[8]平心.舞蹈心理學―從藝術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 金霞,賈喜強.體育舞蹈對大學社交能力培養的探究[J].甘肅聯 大學學報,2010,(9):101-103.
[10]顧麗.舞蹈治療對于舞者身心健康的意義初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 4) : 79 -81.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和實踐,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總結經驗、提升水平、構建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是至關重要的。2010年,在多年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心理咨詢的基礎上,承擔了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經過三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多元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建設,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育與發展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探索并建立了適應大學生特點的“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心理輔導與咨詢、心理測評、心理活動為手段”的立體交叉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統、全面、有效地開展。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構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中應著力于“1+5”教學模式,即課堂講授+心理游戲+個案分析+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課堂討論+結課論文。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心理游戲,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趣味性;通過心理個案分析,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理解,提供切實可行的調節、治療方法;通過心理測試使大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在此基礎上,使自我認識從感性步入理性。通過心理訓練,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結課論文,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僅靠課堂教學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夠的,要想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將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起來,全方位、多渠道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1.進一步搞好大學生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
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將大學生中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篩查出來,并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形成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實現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時發現、早期干預和有效控制的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通過開展大規模的心理普查,有效地擴大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生中的影響,同時為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提供了有力支持。建立班級、學院、學校三級預警網絡,保證預警信息的暢通。對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啟用轉介機制,使學生的心理障礙得到及時的治療。
2.以專業心理網站為平臺,實現面談輔導與網絡咨詢緊密結合
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輔工作,為滿足學生調節心理困惑和自我成長的需要,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既展示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又在第一時間傳遞心理學的最新信息,為咨詢人員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多項心理交流平臺,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實現面談輔導與網絡咨詢的有機結合,以實時性、靈活性、隱蔽性的方式很好地彌補面談心理咨詢的薄弱和不足,全天候、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3.以團體心理訓練為突破口,實現咨詢和自助緊密結合
團體心理訓練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心理成長又受學生普遍歡迎的心理教育方式,它能成功實現心理咨詢與心理自助的有機結合。通過團體心理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自我成長和心理自助能力。對于在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學生又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不僅可以獲得團體成員的支持,還可以得到及時的專業心理輔導和幫助,使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時的疏導和解決,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自我成長和心理自助能力。
4.以心理協會成員和學生骨干為支點,實現專業指導與趣味活動緊密結合
大學生心理協會成員和學生骨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的一股強大力量,他們不僅能在學生中很好地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還是學生心理動態變化的一線“觀察員”,密切關注和及時通報學生中的心理信息,將有利于形成一個上下聯動的有機整體。因此,要定期對各班心理委員和心理協會成員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培訓,使他們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掌握心理咨詢技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積極開展如校園心理劇大賽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寓于活動之中,吸引廣大學生積極關注和熱情參與,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
5.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
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學及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各項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班主任、兩課教師和黨政工團干部要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確意識,能夠基本掌握有關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方法,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能將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區分開,及時主動地與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合作,給予及時的輔導和幫助。學校醫療保健機構與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相結合,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共青團、學生會和其他學生社團還可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臧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論文摘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學知識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同時,建設健康的校園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圍,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當代社會瞬息萬變,大學生要應對現實以及未來的挑戰,需要實現自身全面發展,需要心理的健康與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們就能夠學習正確認識自己、接納和管理自己,就能夠努力認識了解周圍環境并與之保持適應,就能夠積極地應對危機并增強能力與勇氣,就能夠做出成熟的、負責任的決定并付諸行動,就能夠有愿望通過探索去追尋積極的人生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大學生承受的壓力較大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來就業帶來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以及對于自身經濟貧困等狀況的不正確的看法而產生的心理壓力等,讓大學生處于迷茫困惑中成為主要壓力源,其中,學業困難、經濟貧困、心理困擾尤為突出。
2.大學生承載著過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來自于學生家庭,家庭的過高期望和進人大學之后的現實常常會有強烈反差;二是來自于社會,社會對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現實中優秀人才需求的緊迫性,使得原本滿懷壯志的學子在面對社會的完滿期望前感覺壓抑;三是來自于學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強烈愿望和大學生活現實中的種種不盡如人意會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
社會轉型過程中大學生的過度承載與心理素質形成強烈反差,極易在熟悉的生活發生改變、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變故等情形之下產生心理問題。
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分析
1.將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系中,詳細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從制度上保證工作落到實處;通過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常設機構,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和體系。
2.確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發展,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撐。
配備專職心理咨詢與輔導教師,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合適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高校學生輔導員應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隊伍,學生輔導員應該逐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并在上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的專業培訓,掌握基本的與學生溝通、疏導學生心理問題以及能夠有效地影響學生認知和行為狀態的心理輔導理論與方法。
3.面向全體,全員參與。
健康的心理是人發展的中樞樞紐,是為人一生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專家和一部分老師遠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研討我們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建構學生健康的心理。 轉貼于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實施教師個體心理行為的教育管理
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所表現出的各種心理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形成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師個體心理行為,雖有紀律與制度的約束,但這種約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學校管理必須將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轉變為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心理動機,進而形成有利于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目標的教師個體心理行為。
作為學校管理者,在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同時,還要建立能促進教師成長的評價機制,滿足教師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師了解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這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表現出的各種個體心理行為就能和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和潛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師個體心理行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制度
學生管理制度是對學生行為的一種約束,這種約束本身帶有強制性,但這種強制性要體現以人為本,要體現人性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們在制定各種學生管理制度時,要遵循學校組織下學生個體心理行為的規律,不要以破壞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為代價來尋求維持、就范、整齊、劃一的狀態。在制度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生心理的個體差異??傊?,學校的各種學生管理制度要服從于學生心理成長的生態環境,將顯性的制度約束轉變為隱性的學生心理行為。
3.整體規劃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利用學生自身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各種課外心理咨詢活動,包括由學生自己主導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和個體心理咨詢等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于這類活動的管理,須有整體規劃,指定專人負責,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關原則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參加。
4、科學布局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園內寫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類標語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黑板報以及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校內刊物等。這是一種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它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對學生的心靈有一種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發揮它的獨特作用,和學生的心理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相互生輝。
高等教育是以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自我國政府提出“以人為本”指導思想之后,國內很多高校紛紛結合自身辦學特色,推出“以生為本”辦學理念。從本源上來看,“以生為本”是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延伸,是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構建的具體表現,也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耙陨鸀楸尽被緝群褪且褜W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放在教育的首位,從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根本教育目的。大學校園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從另一層含義來看就是為學生成長提供服務的機構,一個學校的辦學效果最根本的體現方式就是學生質量以及學生個人發展狀況,所以我們不能單獨的去看某幾個或者某部分學生的成長,“以生為本”更多關心的是整體發展、未來發展?!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起”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改革的方向,是解決當前大學生面臨各種問題的指導方針,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成長變化,關愛學生情緒波動,處理學生生活問題等等,都是“以生為本”理念的主要內容。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涵
心理健康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實踐活動,更是一種持續、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與大學生成長成才息息相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計劃性、目的性,實踐性,階段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通過開展心理訓練、心理知識講座、情景角色扮演、心理課程教學、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咨詢等形式的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心理成長與潛能開發,健全人格,解決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問題,增強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國范圍內各大高等院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負面影響因素逐漸增多且有向大學校園蔓延趨勢的前提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說遇見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時代要求,又是學生個人素質提高的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覺摒棄享樂主義、自我主義、攀比心理等,讓他們知道什么才是一個大學生在大學校園里所應該做的事情。高等教育不只是要傳授學生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高尚情懷和正確觀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從表面上看屬于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但對于當前的大學生教育而言,兩者需要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當代大學生教育工作中。
3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雖然多年來我國教育部門都在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從整體上看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還比較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但在很多細節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3.1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校特別是一些理工科院校普遍都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項輔工作,大多數都流于形式,片面的認為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各種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質量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一門生存或者說就業技能。而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或者常識,更多的應該是由家庭進行教育,由家長進行監督和批評。很多情況下都是“不出問題時,高高掛起;一出問題,就召開會議緊急研究”。殊不知,一個人生活習慣一旦養成,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上幾次課,聽幾次講座就能夠形成轉變,就能夠重新樹立三觀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高度的心理健康意識是需要在平時生活中經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夠培養出來的。
3.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主要內容設計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多項內容,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首先要明確一點是我們想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到哪些東西,具備哪些基本素質。以往有些高校主要是以心理健康基礎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難以起到好的效果?,F階段我們必須要將其與“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相結合,從把握學生心理變化的角度出發,全面了解學生所需、學生所求,來逐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但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還不夠具體,導向性不夠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演化成了心理健康講座。而且在教育教學形式上依然采取傳統灌輸式方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枯燥無味,無法有效調動大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
3.3大學“以生為本”教育氛圍不夠濃厚生活環境對于一個人性格和思維方式的形成非常重要,想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學校園環境是關鍵。高?!耙陨鸀楸尽苯逃諊鸂I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是否能夠獲得期望的效果。但是這種環境的營造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它不僅僅是學校一方的事情,還需要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的共同參與。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的塑造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干擾。
3.3.1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我們要“尊師重教”、“師道尊嚴”,受這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學校內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被定制為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高校在管理工作上并未足夠重視“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其指導思想就是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和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制約,類似于學生應該享有的權益基本沒有過多關注。從現階段發生在高校內的一系列不和諧事件來看,學校的這種做法并沒有起到什么效果,反而表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實質上這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導致學校在學生教育教學模式上出現嚴重錯誤,就像是彈簧,壓力越大其反彈力也就越大。
3.3.2全員育人工作體系不夠完善“以生為本”是教育過程中的一條方向清晰、目標明確的發展主線,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學習主體、實踐主體、發展主體,需要一套科學、規范、合理、人性化的全員育人工作體系,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要求。而從現階段的高校育人模式來看,存在著教職工全員育人意識不強,教學和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類崗位工作育人功能統籌協調不夠的問題,沒有形成互相協作、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即教學崗位教師的“教”和非教學崗位工作人員的“管”相脫離,沒有將全員育人的工作落到實處。另外,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的全員育人工作需要有規范、科學的制度來保障,更需要從組織管理、人力財務方面來提供保障。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做得還是遠遠不夠的。
3.3.3師德建設有待加強《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每一位教師達到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孟子說:“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孟子·盡心上》),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學生。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高校教師受到了越來越多不良思想的影響,一部分高校教師在價值取向上有偏失,更多的是考慮個人得失,沒有將“學生至上,甘為人梯”的服務意識提到一定高度。在依然主要以科研成果、學歷學位、論文數量和所刊登期刊的等級等硬性指標來考核教師績效的情況下,許多高校教師也無形中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向,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只管單純的教書、不管育人,不會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學生身上,更不用說以學生為本,尊重和信任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
3.3.4施教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是一個復雜而又多變的有機統一體,它需要很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夠起到實際效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的塑造對于大學生心理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目前我國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學校并不太重視該方面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4“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4.1構建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努力營造更加和諧的校園氛圍
4.1.1組建校園專兼結合心理輔導隊伍學生身心健康是關乎到其個人未來發展,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應該積極組建校園專兼結合心理輔導隊伍,號召學工系統每一個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為學生在學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必修和選修課程,從根本上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必要幫助。心理輔導隊伍的構建一定要注意有針對性,畢竟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變化,具體必修和選修課程要根據每一個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及該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來設置,能夠讓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和傾訴方式。學校要注重對校園專兼結合心理輔導隊伍的培訓,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心理輔導專家講授心理輔導技術,派遣教師外出學習等方式,全面提高隊伍整體心理教育水平。
4.1.2全面宣傳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大力開展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校園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充分利用校園媒體,通過報紙、校園心理健康網站、校園廣播等形式向學校師生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并通過直接“面對面”的形式來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輔導,逐步形成校園內互幫互助的環境。其次是多組織專題講座,全方位、有針對性的為學生心理需求服務。校園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不定期的針對學校中某個階段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統計,積極捕捉學生心理變化,了解他們當前最關心和最矛盾的具體問題,然后再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性的組織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方面講座。再次是指導組織并鼓勵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學校要指導組織并鼓勵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從根本上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學生群體中,掌握更多學生心理變化動向第一手資料。“以生為本”并不是說要對學生所有事物均進行管理,學校要在尊重其個性的前提下去充分調動學生認識和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積極性,通過外部作用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4.2切實調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理念理念是教育的關鍵,理念決定著教育最終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工作的基本素質之一,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培養任務之一。當代的大學生必須樹立一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學校必須要對大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
4.2.1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觀念高等教育中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倡導正確看待生活中所遇見的問題,從學生時代開始在其心理上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保證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成為一名具有較高心理素質的公民。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應該明確并適時更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培養大學生自我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任何一種教育方式其最高目標就是讓受教育者養成良好習慣,進而全面提升個人整體素質。
4.2.2注重大學生夢想教育夢想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最本質的靈魂,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極大影響。作為高等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學校應該重點關注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F階段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從教學內容上來看,該課程主要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并沒有起到意識引導方面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人對周圍環境的認同態度,使其對自身所生活的環境這一客觀存在具備一定的心理接受程度。所以,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對大學生夢想的培養和引導,逐步的讓學生形成切合實際且有價值的夢想作為最高教學目標。
4.3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4.3.1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內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來看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教材也是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所以,教學教材必須要與時俱進,能夠集中體現當前大學生心理特征?,F階段很多高校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據,該教材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進行內容上的改進。雖然說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與國家發展形勢保持同步,但是不同社會背景下對國家當前實際情況的解讀方式也會存在一定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不論是在心理素質還是思維方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且社會上存在的負面因素也與以往不同,所以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應該增加更多的時代特點,增加一些趣味性和案例,以滿足現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需要。
4.3.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同屬于一個社會意識形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兩者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滲透。道德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是其做人做事的所遵循的基本準則,但受其主觀意識決定;而心理素質是每一個大學生踏入社會之前都必須要注重培養的。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要特別注重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這是因為從很多實際例子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
4.4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能力素質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性格成長的重要指導者和引路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對于大學生素質成長比家長更為關鍵。所以教師能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影響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F階段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基本都是由思政教育專業教師組成,在心理健康理論基礎上缺乏更為深入的研究。因此學校應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進行更為全面更為專業的心理健康理論基礎培訓,不斷提高該隊伍整體教育教學素質。師資隊伍能力素質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才能夠得到根本保證。二是專業教師必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主動發揮育人作用,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引導學生,用高尚的師德修養和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吸引學生、感召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三是各級各類管理和后勤人員要承擔起育人職責,以人性化的管理與較高的服務標準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最優良的環境和條件;要積極、主動地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交朋友,要善于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術,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使學生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指導;要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條件和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使學生能在學校體會到“家”的感覺。
4.5落實“以生為本”教育管理模式,發揮學生的心理主動性人性關懷應該是“以生為本”教育管理理念中的重要之義,高校應當調整姿態,充分正視、充分研究、正確引導和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從學生的特點出來,在宿舍管理、校園管理、社團管理等方面進行改善以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對現代的大學生來說,開拓創新、團結合作、競爭拼搏是時代給他們的新要求,教育的環境都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學生因學校社團活力不足、勤工儉學崗位不夠、學校與社會脫節、管理制度落后等問題產生的諸多不滿情緒,學校應予以足夠的重視,調整心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問題。同時,學校應跳出“管”的模式,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平臺,鼓勵學生建立自主管理的社團,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中,讓學生在參與、組織、管理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激發潛能,提升心理素質。
5結語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素質教育
近年來,我國高校普遍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工作,大多數高校都相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廣東海洋大學也緊緊圍繞“三能”人才培養目標,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為契機,大力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符合高校學生實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的領導機制和工作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一再發文強調必須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對此我校高度重視,1998年6月,我校正式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長任組長的健康與心理衛生教育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健康與心理衛生教研室,開設了“健康與心理衛生教育”公共必修課,并開展了系列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實效。為切實加強該項工作,我校又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并在辦公場所、辦公設施、人員配備、經費投入上給予優先保證。2004年9月,學校專門發文強調必須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明確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工作的隊伍主要由三部分三個層面組成,一是由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專任教師所組成的專職隊伍;二是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學院副書記、輔導員和健康與心理衛生教研室的醫生及文法學院社科系的心理學專業課的教師組成的兼職隊伍;三是由大學生心理協會會員為主、學生骨干和心理信息員等組成的學生協作隊伍。2007年2月,學校發文成立了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學校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領導機構。經過積極籌備和相關業務培訓,2007年4月,我校農學院、文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心理輔導站正式掛牌,二級學院學生心理輔導站試點工作開始正式運行,并已于2008年在學校各學院全面鋪開。2007年12月選拔和培訓了一批學生心理信息員,初步形成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學生朋輩心理互助人員等三級網絡工作體系。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的隊伍建設
為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學校不斷選派專兼職教師參加省內外各種專業培訓和學習交流。如組織人員參加省教育廳委托省高校心理健康與咨詢專業委員會或省高校心理健康與咨詢專家指導委員會組織的思想政治骨干暨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訓班。2008年7月還組織了30多位輔導員參加了華夏心理網的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培訓班學習。
在加強對外交流的同時,我校堅持在每年8月對全體輔導員、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特別是當年新聘任的專職學工人員,舉辦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業務培訓班。在每年4月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中,通過邀請一些知名專家或教授以講座的形式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的業務知識和咨詢技能,學校先后邀請了香港城市大學、暨南大學、廣州醫學院等高校的知名專家來我校授課講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還經常不定期地召開專、兼職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談會,專門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問題,共同提高大家處理疑難問題和復雜個案的能力。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的常規工作
1,每年4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從2004年開始,我校每年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至今已舉辦五屆,具體內容包括發放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小冊子、專題講座、相關人員培訓、心理電影賞析、戶外心理測試及現場心理咨詢、心理征文、心理游戲、心理沙龍、心理劇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共開設心理講座20多場,有15000多人次的學生參與,印發宣傳資料1 0000多份;培訓學生心理輔導骨干1 800多人次。
2,每年1 O月開展新生心理普查與建檔工作。從2005級新生開始,我校每年均對當年入學的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并建立相關檔案,目前共有10500多名新生接受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了心理檔案。2007年4月對11723名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大規模的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并建立了相關電子檔案。新生心理普查每年l O月舉行一次,全校性普查每兩年舉行一次。
3,進一步規范和健全心理咨詢相關記錄。仿照綜合性醫院心理門診和住院部的詳細記錄病人病歷的做法,2007年1月開始啟用心理咨詢熱線電話記錄本、心理咨詢預約登記本、心理咨詢記錄本和心理咨詢登記本。堅持個體心理咨詢值班制度,2006年開始聘請相關院系心理學任課教師為兼職心理咨詢教師,加強個別心理咨詢工作力度。同時特別注重做好心理問題特殊學生的介入和轉化工作,加強相關院系的溝通與聯系,共同跟蹤和關注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
4,教學科研工作。從1998年起由校醫院的醫生面向大一新生開設了《健康與心理衛生》必修課程。從2002年開始,每學期均開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任選課,共30學時,1.5個學分,選修學生均表示收獲很大,反應良好。2007年,我們以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為契機,高度重視教學改革,修訂和完善了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計劃等教學基本文件,完成了校級精品課程申報網站建設,初步形成網絡教學平臺。2007年成功申報一項校級教改課題。每年均有數篇學術論文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等本專業領域的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2008年成功申報一項省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研究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模式的特色工作
1,兩度普查。每年10月份均對當年入學新生開展心理素質普查,每年一次;每隔一年的4月份對全校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普查,每兩年一次。
關鍵詞: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60-02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學者所進行的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保持在20%~30%的水平[1]。軍校學員具有軍人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參戰人員要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和精神負荷,面臨更強烈的心理壓力,要求具有高負荷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心理疲勞、干擾能力等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軍校學員良好的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病,維護軍校學員良好心理健康的任務刻不容緩。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不少院?;騻€人承接了一批國家級、省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同時出版和發表了一批軍校學員心理衛生方面的著作、教材和學術論文,開設“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校也越來越多。目前的科研、教學、實踐的總體水平在不斷提高,領域在逐步拓寬,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
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已有不少研究,而且國內有著作將國內、外學者對心理健康的標準進行了詳細地總結,如姚本先、方雙虎(2002)[2]、陳家麟(2002)[3]。在這兩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專家學者對心理健康標準的描述。例如,國外有馬斯洛和密特曼、斯柯特、科爾曼、阿卡夫、羅杰斯等;國內有黃堅厚、張春興、王極盛、鄭日昌、林崇德、吳增強、劉華山等。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陳家麟將心理健康標準總結如下:(1)智力發展正常;(2)情緒穩定樂觀;(3)意志品質健全;(4)行為協調適度;(5)人際關系和諧;(6)人格完整獨立。
盡管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標準上研究者還沒有達成完全一致的共識,但綜觀上述觀點可發現,軍校學員的心理健康要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自我意識水平、情緒調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良好的個性品質、環境適應能力等。這些探討,對于我們了解和把握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標準,對軍校學員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識別或診斷并進行干預矯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
軍校學員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青年期,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而心理的發育介于成熟與不成熟之間。從軍校學員心理發展與生理發育不協調的角度來看,必然導致很多矛盾沖突的出現,由此會給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
目前,國內關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不勝枚舉。從研究內容上來看,發現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學習、人際交往、擇業、情緒情感、人格特點、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識、外界環境及休閑活動、心理輔導及治療、一般心理健康測量。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較晚,比較注重一般心理健康測量。但是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日益關注,黨和政府相關政策的頒布,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僅數量上有所增長,研究領域也由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測量發展為更專業、更系統、更深入的研究。焦慮、抑郁、壓力、應激、認知方式、心理障礙、學習、人際交往、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等問題一直都受到廣泛關注 [2,4~14]。
三、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理論探討。這些探討強調通過改善和營造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以及提高軍校學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來解決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許多研究認為,認真開展軍校新學員心理健康普查,做到有問題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和治療,針對軍校學員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不同年級、不同專業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及專題講座;建立和完善軍校心理咨詢機構,建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檔案,重視軍校校園文化建設,啟發軍校學員辯證地看待分析所面臨的問題或挫折,是解決軍校學員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方法與途徑。二是干預研究。這些干預研究方法主要有:心理測量法、臨床癥狀診斷法、心理咨詢、訪談法等,其中又以心理測量法和問卷調查法居多,而真正通過測量評價后,針對軍校學員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性的研究和維護性研究還很少,這是今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要努力的一個方向[15~17]。
四、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從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之初就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眾多學者在研究中嘗試不同模式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各種教育理念、心理學說、人文科學觀點為支撐,以本校實驗為依托的軍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方法、途徑、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地浮出臺面。梅清海等在全軍50多所院校心理教育實驗的基礎上,概括出“兩滲透”、“三全式”、“四貼近”、“五位一體模式”[18]。
“兩滲透”教育模式旨在發揮軍校課程教學優勢,提高心理教育效果:將心理教育滲透于政治理論課教學,增強軍校心理教育的“高度”效應;將心理教育滲透于專業課教學,擴大軍校心理教育的“廣度”效應。
“三全式”教育模式旨在構建一個從入學到畢業、從教師到學生、從校內到校外的全程貫穿、全面展開、全員參與、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心理教育體系:把提高軍校大學生心理素質作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軍校心理教育管理機制,形成軍校管理人員、教學人員、醫護人員、學生相互結合的教育合力,把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心理咨詢、日常管理統一起來,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幫助學生維護心理健康,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實現全面發展。
“四貼近”教育模式旨在以影響軍校學員重要心理因素為突破口,強化教育效果:(1)貼近時代,建立以網絡為載體的軍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平臺。這個心理教育平臺應該具有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和攻防兼備的教育職能;(2)貼近社會現實,切準軍校學員的心理脈搏;(3)貼近軍校大學生心理實際,注重解決心理問題。通過多渠道普及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認識青年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增強心理上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修養、自我保健、自我調節的意識和能力,掌握心理訓練的原理和正確方法,了解常見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模式,為培養其良好心理品質打下理論知識基礎;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檔案,準確掌握和及時報告學生的心理情勢;對于一些有心理困擾、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要積極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以解除心理痛苦;積極預防心理疾病;(4)貼近軍校培訓目標,著眼培養高素質人才。培養以認知品質、情緒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性格品質等為主要內容的良好心理結構;培養以戰斗力為標準的心理能力。
“五位一體”教育模式旨在確立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和穩定的人生價值觀、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認知結構、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質等軍校學員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1)心理教育與德育相結合,在德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強化軍校學員思想品德教育效果;(2)心理教育與智育相結合,在智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提升軍校學員智力發展水平;(3)心理教育與軍事技能教育相結合,在軍事技能教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推動軍校學員軍事技能的學習;(4)在體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促進軍校大學生提高身心素質 [19]。
參考文獻:
[1]張金彥,王建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1-347.
[2]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7-25.
[3]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4-25.
[4]劉婷.當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0,(1):63.
[5]林維麗.軍校學員心理應激應對方式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張凡.軍校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李俊麗,梅清海,叢建波,邵秀巧.軍校大學生個性、應對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4):282.
[8]張靜,王筱枚.軍校大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5):425.
[9]錢永才,龔淵文.軍校大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2):33.
[10]白雪亮.軍校學員郁悶心理分析與防范[J].中國青年研究,2007,(8):69.
[11]王京京,于宏.軍校大學生抑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7):50.
[12]曹守蓮,石沙泉.軍校大學生的創造性人格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8,(3):307.
[13]王海民,劉學敏,吳振峰.410名軍校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雜志,2005,(2):701.
[14]王浩,苗丹民,朱霞.軍事擇業大學生與軍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對比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2):801.
[15]張茂運.對軍校學員人生格言的調查及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3,(2):63l.
[16]顏憲軍.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研究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實踐與探索,2005,(6):267.
[17]韓向前,湯家彥,解亞寧,榮.軍校獨生子女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1,(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