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體育用品行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6 13:27: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用品行業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廣東??;體育用品;結構優化升級
一、引言
廣東省作為全國的體育強省,多年來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和改革都處于全國的領先位置。在2010年廣州“第16屆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國際大型賽事效應的推動下,廣東體育產業快速增長,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新的增長點。
而作為廣東省體育產業的核心行業,體育用品產業是全國體育用品的一個重要基地,產值占據了行業的絕大部分份額。因此,深入分析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對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給予對策建議,有利于我國其他省市地區借鑒參考。
二、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現狀
1.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和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成功發展了地區工業制造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省體育用品企業起步早、發展快、數量多、產品種類較齊全,逐步孕育出一定數量的規模較大、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一些國際著名品牌在我省都設立了生產、加工廠,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體育用品生產廠家落戶廣東省,造就了如康威、好家庭、蘭獅、閃電、金雀、英發等多個知名體育用品品牌,其中好家庭、康威、金雀等三個商標被評為廣東省知名商標。
跨入21世紀,北京成功申奧后所帶動的新一輪體育發展浪潮,給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帶來了新機遇,產業總產出、增加值呈穩步上漲趨勢。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大學生運動會的成功舉辦,更為廣東省體育產業在國內繼續領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本地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優越的環境。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加大,創造增加值日益提高,產業發展進入蓬勃發展期。
2.產值規模
截至2011年,廣東省體育用品業(包括體育用品、服裝、鞋帽)的總產出(含制造業及銷售業)為1519.58億元,占廣東省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的84.51%;創造增加值447.42億元,占比82.59%;從業人數為46.50萬人,占比74.62%。其中,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及相關體育產品的制造占比最大,達65%,而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及相關體育用品的銷售則占18%。從事體育用品產業的制造和銷售的就業人數和比例總體有所減少,但總產出、增加值在體育及相關產業中所占的比例則有較明顯的增幅。
圖1 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2011年廣東省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工作報告。
3.地區分布
截止2011年,珠三角地區的體育用品產業總產出仍占全省總量的絕大比例,總產出418.53億元,比例達73.86%。發展進度最顯著當屬粵北地區(清遠、韶關),總產出為126.68億元,占全省總量的22.36%,實現了質的飛躍。粵東地區、粵西地區的總產出雖有一定增幅,但在全省總量所占比例增幅不大,對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的貢獻仍不大(圖2)。
圖2 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地區分布
數據來源:2011年廣東省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工作報告。
4.產品結構
根據2011年調查報告顯示,運動服裝制造總產出最大,達622.77億元,其次為運動鞋、體育器材及配件制造、運動箱包(袋)制造、運動防護用具制造,分別為193.65億元、102.23億元、88.31億元、44.23億元(如圖3)。
5.企業分布
從圖4可以看出,廣東體育用品企業主要落戶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占比達87%;粵東、粵西、粵北等地區的體育用品企業占比例較少,分別占比8%、4%和1%。
圖4 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企業分布
數據來源:2011年廣東省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工作報告。
6.就業人數
根據2011年調查報告,廣東省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及相關體育用品的制造就業人數最多,達36.32萬人,占行業58.28%,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及相關體育用品的銷售就業人數為10.18萬人,占比16.34%。絕大部分體育用品企業職工人數在500人以下,100人以下的占了41.24%,而1000人以上的僅占7.22%。由此說明,在廣東省體育用品行業中,企業規模較小,與全國總體情況相符,小型企業數量較多,大、中型企業數量較少。
三、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的存在問題
自2011年底開始,一大批體育用品制造工廠大面積關閉、外遷,公司倒閉。廣東體育用品行業遭遇了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用品制造業總量較大,但企業規模和品牌不夠強
目前,廣東省體育用品制造企業仍然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大多只做來料加工,利潤較低,自主品牌不夠突出,缺乏資產規模大、多元化的體育產業集團,尚無一家體育類國內A股市場上市公司。根據2011年的調研報告,全省2423家體育用品制造企業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183人,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的企業僅有57家,規模與福建等體育產業發達的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區域分布過于集中,導致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
由于體育用品的消費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影響,企業選擇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地區作為總部或工廠所在地,一是經濟中心城市營商環境較好;二是原材料及產品進出容易,物流配送成本相對較低;三是距離目標市場較近,信息溝通方便。這也使得產業內區域分布過于集中,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
3.產業結構不合理
當前,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內結構不合理,主要以貼牌代工生產模式為主的運動服裝、運動鞋制造產量過大,這部分制造產出增加值低、利潤空間小,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而技術含量需求較高一些的體育器材及配件、運動防護用具等則由于研發不足等原因,總產出較低。
4.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廣東省體育用品制造產值超億元企業達109家,但多為代工制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不夠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數量較少,對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5.缺乏高新技術人才
由于體育用品產業制造多為代工制造,從業人員需求人數多、收入低、素質較低。同時,由于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缺乏吸納高新技術人才的意識,從而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低下,缺乏競爭力。
四、對策建議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廣東省體育用品產業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進一步的發展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孕育著重大機遇。因此,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我們應借助后亞運時期廣東省產業升級的良好時機,繼續發展我省體育用品產業,實現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政府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各級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適當實行項目傾斜政策,鼓勵科技含量較高、有利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項目。合理調整體育用品產業結構和布局,使優體育用品產業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
2.借助后亞運時期廣東省產業升級的良好時機,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我省體育用品生產的品牌企業,支持企業創著名商標,推動企業的資本運作、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產品質量等方面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力爭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影響的體育知名品牌。
3.加快粵北、粵西、粵東地區的發展步伐,改善體育用品產業地區發展布局,同時穩定市場,多層次、多渠道擴大消費群體。加強宣傳促銷,重視開發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消費市場,多層次、多渠道擴大消費群體,保證我省體育用品產業穩步協調地發展。
4.加強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努力提高體育用品產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引進高新技術人才,促進體育用品企業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同時鼓勵自主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加益.浙江、廣東體育用品產業集群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5:22-52.
[2]許建平.廣東體育用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研究[M].中南大學,2006.
[3]王德平,陳建華,任寶蓮.閔、浙、粵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能力的評價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9(29).8: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