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師教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01 07:55: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師教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撰寫意義 如何撰寫 經驗總結 案例型
一、論文撰寫的目的及意義
從教師來講是提高自身素質和適應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撰寫論文的過程,就是教學業務水平、理論研究水平和寫作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和升華的過程;就是從經驗型“教書匠”向研究型專家轉化的過程。要實現好這一轉化就必須走教育科研這條充滿挑戰和智慧的道路。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如果你想讓教師上課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從學校來講:這是增強競爭能力和發展后勁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師,可以創造名校。
從學生來講:學生是教育論文的直接受益者。我們教師所寫的教育論文,大多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總結,或者是對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從實踐中來,又運用到實踐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學生。
二、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方法
(一)經驗總結型教育論文的撰寫
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是中小學教師和領導最常寫的一種教育論文,它將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實踐中,獲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體會、認識或教訓,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使之成為條理化的理論性總結。
1.案例型教育論文的類型
案例型專業論文,其關鍵詞是案例,主要包括:課題實踐案例、教育敘事案例、說課案例、課例評析案例、教育教學片斷反思、課題活動心得體會、教改感悟、問題探討、教育現象引發的思考等。
2.案例型專業論文的格式與寫法
案例型專業論文的表現形式體現為多樣性,寫作格式也很靈活,經過羅列、歸納、整合,我們分類來看:
(1)課題實踐案例的寫作格式:可以參照調查報告或課題研究報告的寫作格式
進行。
(2)教育敘事案例=背景+事件敘述+反思評述。
(3)課例評析案例=課例+評析。
(4)教育教學片斷反思=片斷+反思(歸入3)。
(5)課題活動體會=活動+體會(舉例:《換一種方式來教育》)。
(6)教改感悟=一兩個鮮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總結。
(7)問題探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8)教育現象引發的思考=教育現象引發較深層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有普遍意義,反映本質問題的話題。
一
鐘祖榮1984年7月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入職北京教育學院,從事教育學、人才學、學習科學的教學與研究。早在大學時期,他就對教育專業產生濃厚興趣,而長期的教學和研究,經常到中小學與一線教師接觸的經歷,也使他對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熱切的關注。
“北京教育學院要成為校長教師培訓的人才高地、知識和創新基地,培訓要實現科學化、專業化、人文化、信息化”。從教師到校長培訓部門主管,再到分管學歷教育和教師教育培訓的副院長兼任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術評議委員會副主任,鐘祖榮恪守學院的辦學宗旨,他以一種樸素的、扎實的風格進行著不懈的追求。
緊跟國際教師教育標準化的趨勢,教育部正式啟動了“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教師教育機構資質標準”等的研究項目,著手構建教師教育標準體系。鐘祖榮很興奮,這與他在幾年前的思考和探索相一致,那時,在學院的支持下,鐘祖榮牽頭“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確定了“研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課題,這在全國具有前瞻性意義。
2009年,在鐘祖榮的帶領下,課題組以北京市教師專業發展情況為基本依據,開展優秀教師素質形成過程研究和教師成長階段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歷時一年半,完成了78萬字的優秀教師訪談分析報告,提出了優秀教師素質特征、教師發展六個階段理論。
鐘祖榮強調:我們的研究必須體現獨特性。他提出“力求在兩種形式之間互補,分為專業基礎和專業實踐兩大部分”“注重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分學科、分階段、重指導”的思路。百余人的團隊,一年多的再次研究,終于拿出了9本初稿。經過相關領域專家的多次論證審核,獲得了通過。據此,鐘祖榮和學院李晶教授一道起草標準研究制定說明,成稿過程中,他又一本一本審讀、一字一字推敲、一問一問溝通,終于在2012年推出了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9個學科領域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面世,受到上海、廣東等省市教師培訓機構特別是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廣泛好評。以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為首的評審專家們指出,該書在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師培訓指導方面,有著很強的應用意義。
二
如何使教育學院在首都乃至全國教師專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鐘祖榮認為,唯有加強研究、加強開發、創新驅動。因此,他對教育學院的重點學科建設、培訓的研究開發等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全情的投入。
2008年,他受命研制學院的重點學科建設規劃。針對校長教師培訓的需要,他從學院學科建設的特點出發,提出繼續教育的學科分為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兩個系列,從培訓、人才、實踐、基礎理論四個層面構成學院的重點學科結構布局,設計了20個重點學科,形成了以校長培訓學、教師培訓學、校長學、教師學、學科教育學、學校管理學等為重點的有特色的學科群。
抓住難點熱點,集中團隊智慧,深度思考,敢于創新,這是鐘祖榮的研究和實踐的特點。2008年,鐘祖榮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開展了對教師培訓模式研究。他借鑒有關理論,提出了教師培訓評估的五層次模型,即即時反應、學習效果、工作表現、組織績效、社會效益,教師培訓的評估及質量保障進一步深化,起到了質的促進作用。2011年,鐘祖榮提出的教師發展分為“適應期、熟練期、成熟期、骨干期、專家期”的“五階段”理論以及分崗位、分學科、分學段、分層次的培訓體系建議得到采納,有關觀點寫進北京市教委《關于“十二五”時期中小學部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2012年,鐘祖榮承擔北京市教委委托的課改項目《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系統對策研究》,他在研究方法上進行了改進,通過大量數據,建立了負擔數據模型,其對于學生過重負擔來自哪里的解釋是獨一無二的,據此提出了“系統減負”以及基于對“負擔”進行差異性分析的“差異減負”等觀點。目前課題成果正在北京市4所小學進行實驗研究。
十余年間,由鐘祖榮主持的部委、省市級科研項目達10多項。其中7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最為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科研項目對基礎教育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產生了廣泛影響,如“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系統對策研究”“特級教師的現狀、評選及管理完善的研究”“教育家成長規律研究”“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研究”“中小學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等。
三
民盟中央從2007年開始農村教育燭光行動。2008年,民盟中央通過鐘祖榮的溝通協調,委托北京教育學院對中西部10個省份的50位培訓者和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優質的培訓教育資源得到更大范圍的輻射。同年,作為民盟中央“燭光行動”專家顧問組成員,他受邀在民盟中央“民盟燭光教育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鐘祖榮還多次隨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等到甘肅定西、江西新余、湖北恩施等偏僻農村,圍繞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及教師培養機構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撰寫的報告轉化為全國政協的提案。
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也是落實北京市和通州區教委“十五”繼續教育工作意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的培訓,教師培訓工作抓出成績、抓出實效,進一步推動了我區教師教育工作跨入新的發展時期。下面將2004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4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4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4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4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4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4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 教學研究 教學科研 教育科研
當前,新課程改革、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教育活動的復雜性都要求中小學教師進行科研活動。但是,到底什么是科研?有哪些類型?這是廣大中小學教師有效開展科研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
一、直接服務于教學的研究――教學研究
談到科研,一些中小學教師常抱怨:“我們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搞研究?”“我們平時主要時間都花在教學上了,根本沒有時間寫論文,做課題?!薄谝徊糠种行W教師看來,科研似乎等同于寫論文,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其實,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經常進行著著一種最基本的研究,即教學研究。
所謂教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教學現象、教學事實所反映的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探索和認識教學規律,并運用教學規律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認識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未知領域進行研究的過程。[1]
通俗地講,由于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教育者在運用基本教學理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教育問題,為了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一步完善,教育者采用一定方法收集教學現象信息,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描述、分析、預測,提出解決策略,最終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研究者需要跟其他的教育者合作交流,但中心都圍繞著教學問題。
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分析,教學研究可概括為四類:一是研究教學目標,二是研究教學內容,三是研究教學的實施過程,四是研究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從教學要素的角度來看,教學研究可以分為:對教師本人的研究,對學習者的研究,對教學信息的研究,對教學媒體的研究和對教學環境的研究。不管是哪種研究,最終的結果都是服務于教學,與此同時促進教師的個人發展。
二、科學性指導下的研究――教學科研
(一)教學科研的內涵
教學科研即教學科學研究,是針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致力于探尋問題的原因、解決途徑以及普遍性規律而進行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探索活動。[2]它強調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的規律,其研究的結果一般可以推廣,常以論文、專著形式反映出來。科研對理論的深度和研究的規范性要求較高。
對于教學研究與教學科研的認識,存在著一些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教學研究與教學科研不同,并從兩者的范疇、直接目的、思維路線、操作過程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作了區分,認為教研是必需的、通俗的,科研是高尚的、正規的。[3]而有的學者認為兩者沒有區別,只是中小學教師的“教研”實踐將教研的原有概念泛化了。我認為教學研究與教學科研本質相同,因為它們都是以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探索和認識教學規律,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都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只不過教學科研相對于教學研究更加強調“科學性”。
(二)教學科研的科學性分析
科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等現象規律性的認識,它以系統的有組織的知識形態反映出來??茖W被看作是有組織的有系統的且可以驗證的正確的知識,同時也被看作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指經由科學的邏輯方法所獲得的知識。[4]
“科學性”表明了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形式,應該是一種系統、有計劃、有目的和充滿自我反思的探究,而不是零散的隨意的基于經驗的思考。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參加研究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具備科研的意識,端正科研態度,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科學研究當成是教師職業必不可少的部分,讓研究和教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形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同時教研還必須具備基本的理論(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研究方法等)和科學精神,要遵守一定的科研規范,要實事求是,要正規。所以它又有別于一般的工作總結、經驗匯報等。
三、層層深入的研究――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學研究,對于其內涵,一種說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采用科學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驟去認識教育現象,探索教育規律的一種研究活動”。另一種說法是“指的是運用教育理論、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教學及其管理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從而揭示教育想象和客觀規律的創造性實踐活動”。[5]
根據研究的性質和層次,我們可以把教育科研分成三大類,可以用三個W來表示,即“What―How―Why”。
What層次: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是對各種教育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在解釋和論證別人的理論和觀點。這類研究包括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等。
在教育科研活動中,可以對揭示性問題進行各種調查;可以對實際問題進行說明;也可以對某些現狀提出看法。What型研究的任務主要是描述和解釋教育事實,揭示教育規律,回答“教育是什么”的問題。
How層次:比What層次更高一層,不單是在論證別人的觀點,更需要撥開迷霧,把分散、不全面的觀點進行整合,揭示和建立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形成整體的系統的觀點的研究。它所研究對象不是單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種情況,而是某些現象或某一事物的諸多方面。How研究成果往往是對某個教育規律的認識,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查或實驗的基礎上對某一教育問題的比較全面系統的介紹。其任務是提供教育價值取向和規范取向,回答“教育應該是什么”的問題。
Why層次:就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更深入一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是一種“形而上”的在抽象意義層面上的思維,是一種智慧的應用,是形成獨立見解、取得創新性發現的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它是用一定的教育信息,探索新知識,研究出具有創新性的成果和產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學的實際價值或理論意義的研究。其成果可以是一種新觀念、新設想、新理論,可以是一項新方法、新技能、新成就,也可以是其它表現形式的成果。
四、教學研究、教學科研、教育科研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三者的聯系
教學研究、教學科研和教育科研從本質上說是一致的,研究對于學生來說,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教師本人來說,都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提高教師的工作質量和效益,提高科學育人的水平,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因此三者有密切的聯系。
從研究的層次來看,教學研究是基礎,而教學科研和教育科研是它的完善和發展。教學研究的成果是科研的重要素材,如果沒有平時教研活動中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很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相脫節,那教育科研的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而教研成果是生動而具體的個別經驗,要將其提升至可以普遍推廣的理論,就必須上升到科研的階段,通過教育科研對其進行深加工。
從研究的范疇來看,教學研究和教學科研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科研包含教研和教科研。從范圍上看,教育的范圍大于教學,教學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種類型。
從三者的作用來看,教研給教育科研提供條件,豐富教育科研內容,教育科研促進教研,指導教研工作。由于教學研究側重于應用方面,又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可以為教育科研提供豐富的素材。因此,它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來源。同時,只有通過科研實踐活動,才會對教育實踐中的事物、現象理解得更深。
圖1 教學研究、教學科研和教育科研三者的關系
(二)教學研究與教育科研的區別
由于教學研究與教學科研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兩者只是科學性方面的差異,因此在介紹三者區別的時候重點把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進行分析和比較。教學研究與教育科研的區別如表2所示。
表2 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的區別
1.研究目的不同
教師的教學研究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對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從而改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中小學教師的教研主要是以教書育人為主要目的;而教育科研是一種對已有規律不斷檢驗的活動,它的目的在于構建科學知識體系、探究教學理論和教育規律,從而為教師的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它是一種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活動。
2.研究對象不同
教研是一種實踐運用研究,是運用教育理論、教育規律來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它的研究范圍比較窄,主要針對在具體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包括教學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個別的微觀的問題。而教育科研研究的范圍較教研更廣泛。一切教育現象、教育過程,以及有關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心理現象都是教育科研的對象??蒲羞€包括對未知領域的教育理論、教育規律的一種探索驗證。
3.研究過程不同
中小學教師的教研其實是一個“從做中研究”的過程,不同于寫論文、做課題,它一般的操作過程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實踐反思。反思是教師教研一種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教研的關鍵環節,反思的意識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師教研的高度。教研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說課、集體備課、集體研討、教材培訓、優質課評比等)來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教研不要求具有嚴格的連續過程。研究的時間較短,一般以一個月、一個學期或一學年為段。
而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的研究活動。一般的操作過程為:選擇課題―查閱資料―進行研究設計―實施研究―撰寫報告―研究總結。它的研究周期一般比較長,有些課題從開題到結題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4.研究成果不同
教育研究的成果主要為新的教育理念、科學知識,其主要形式有論文、專著、課題報告、操作方案等。由于研究程度和方法不一樣,教研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為教學問題的解決,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以及學生的進步,等等。
5.研究成果的推廣性不同
教育科研是對教育規律的揭示和教育理論的創新,側重于理論性研究。因此,它的研究成果可在大范圍內推廣應用。而教學研究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指導下,對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局部、微觀的研究,從而解決教學問題,為教學實踐服務。因此,它的研究成果推廣性比較小,往往只適應于某個學科、某個地區或某個單位。
6.研究的科學性不同
由于是科學研究,教育科研要求有嚴格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靠性。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進行研究活動。而教學研究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它常以個別的現象和經驗為基礎,教師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對教學現象的揭示缺乏深度。
五、結語
中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但只知道教學而不懂得研究的教師永遠只是個“教書匠”,研究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通過教學來發現問題,促進研究的開展和深入,通過科研的深入研究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到相輔相成。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了解研究、學會研究,正確處理好三種研究之間的關系,讓教學研究、教學科研和教育科研有機的結合,以教育科研帶動教學研究,以教學研究帶動教學,從而推動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國龍.教研論[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26-27。
[2]中學物理教師教學科研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吳義昌.科研.教研與中小學教師[J].當代教育論壇.
1、由教授講授的新課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講授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此模塊內容,讓全體學員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師,上好每一節課
下面,我將本階段的具體學習作以下簡要小結:
一、認識的提高
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是教育長足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育主管部門探索的永恒主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系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是我們教師在思想和業務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參加教師繼續教育中,特別重視自己師德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作為教師的核心素質來提高。在培訓中,真正做到師德建設和業務培訓兩手抓、兩手硬,通過培訓,切實提高自己的師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在培訓過程中,感觸最深的部分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培訓。第一個關鍵節點,框架問題修改是研修重點和關鍵,可以說不完成框架問題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會受到影響。為了不使框架問題修改影響其他,我在學習時對問題修改時間段做了特別處理.首先時間保證;其次,我采取“穩扎穩打”,讓作品修改內容化整為零,為了加強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學員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討,使框架問題的修改在下一模塊學習開始之前及時完成。
對此,能夠完成,我對線面的學習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體收獲
關鍵詞: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
引言
從籠統意義上來說,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強調教師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如何系統且科學探究教育規律、教育方法及存在問題的能力[1];從具體層面講,教育科研能力具體包括教師展開教育科研時所表現出的課題選擇、研究實施、信息整合、方案設計、活動組織、成果展示及運行等方方面面能力[1]。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僅可促進其自身成長,更可推動整個專業化的教學發展。換言之,青年教師能力培養是國家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推動國家基礎教育教學中產生深遠影響。
一、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積極意義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中提出,發展與科研是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創新技能及教育技術[2]。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及變更,傳統一成不變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手段都會被新型教學理念及模式顛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教學改革。而為了加快教學改革進程,必然少不了教育科研,只有深入探究教學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強化改革,才可從根本上轉化教師理念。簡而言之,基礎教學事業的深入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青年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至關重要。青年教師大多歷經早期適應、中期穩定、穩步發展及后期成熟4個階段,通過開展教育培訓,可予以青年教師科學的教育科研指導,強化青年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認知,激發教育科研熱情,并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以幫助青年教師更好更快地適應到教學工作中。此外,強化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可推動專業化向更深、更廣領域發展。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研究者,通過親自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反思、總結,可及時識別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及早采取措施進行優化完善,對推動專業化深度、廣度發展有積極意義。
二、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當前,國內強化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主要參考“F—D模型”[3],具體途徑如下:
1.提升教育科研意識,激發熱情及動力
青年教師是小學教學教育行為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隊伍的新鮮靈魂,更是整個教育領域中最具學習潛力的生力軍。然而,在教育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切忌采取強制式手段“趕鴨子上架”,而是通過科研成果展示、定期開展理論培訓等手段提升青年學生科研意識,認清“科研興學”、“科研興育”“科研興教”的現實價值,逐步形成科研意識。此外,學校方面應注重采取予以適當獎勵等手段激發其內驅力,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事業中,時刻保持科研熱情與動力。
2.堅持校本培訓為內核,強化理論教學
校本理論培訓是小學繼續教育培訓的有效途徑,具體培訓中應充分尊重學校發展方向及教師的實際情況。針對青年教師教育科研中常見的問題,學校方面可從青年教師科研社會不合理、選題難及方向不明確等弊端有針對性提出培訓策略,具體有:①強化科學指導。學校方面可建立幫扶機制,堅持以老教師骨干領頭、青年教師跟崗學習為出發點,由有經驗老教師引導青年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實踐,并在實踐中逐步掌握適合自身發展的研究手段。②注重理論知識儲備。學校方面可邀請資深的專家、教研人員或本校教師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科研教育專題講座,就如何強化科研、做好課題、撰寫論文等重點內容進行深入講解,以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認知及知識儲備。③重視實踐交流。學校校本培訓應積極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科研成果展示、經驗交流與分享,搭建互動合作、相互學習的開放式平臺;組建青年教師科研小組,借助團隊協作積極發揮集體力量,以實現個人突破、團隊互進發展的目標。
3.組織教育科研實踐,提升實踐水平及能力
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可分為能力形成、能力發展兩個階段,而介于兩者之間可穿插科研實踐操作。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科研實踐活動中,自主開展科研并撰寫出相關的課題結果,然后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最后通過教學成效檢驗該科研項目的價值。而科研發展需以??蒲惺覟椤邦I頭羊”、各科研項目組長前面“牽頭”,引領各科研小組深化開展教育科研,并組織青年教師參與論文編撰,以提升科研能力。將科研成果投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可有效檢驗該科研項目的時效性、教育價值及成效??傊?,應讓青年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教學,應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科研活動中,并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與教育水平。
結語
總之,強化小學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是教育教學的大勢所趨。為此,學校方面應積極開展校本培訓、組織教育科研實踐,提升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認知,發展其科研能力,以最終實現教育科研的培養目標。
作者:范秀玲
參考文獻
[1]呂林,唐敬.小學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特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10):56—57.
論文摘要:作為市一級的教研部門,網絡教研的組織應當以QQ為互動群組、以博客為個人空間、以UC為研培基地、以教育論壇為研修中心,形成以學科團隊為主體、以解決學科問題為主題、以多元統一為教研主線的四位一體的區域性網絡研修格局。
當紛繁的網絡走進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是方便、快捷和高效。這不能不讓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教育者深思,是否教育也正在悄然地走進網絡?行走在網絡中,我們能找到海量的教學資源,我們可以跨越地域界限真切地交流,我們還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記錄自己成長的足跡……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份不可抵擋的誘惑,我們似乎已經眺望到不再遙遠的輝煌。我們確定:網絡——必定給教育、教學、教研帶來新的生機!那么,作為市級教研部門,我們又該如何利用網絡優勢,有效地開展區域性網絡研修呢?
一、首先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要網絡做什么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而我們要的是網絡所能帶給我們的真實價值,我們要網絡為教學研究服務,為教師成長服務。這也就決定了在“網絡教研”的范疇里,我們選擇了“網絡”作為“教研”的一個載體、一種工具。通過網絡將教研的內容、方法、過程以及效果,更廣泛地傳遞于一線教師與專業研究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之間,使平時很難實現的不同層面上的溝通成為現實,作為一種“轉換器”加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幫助教師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二、接著要尋找一種方案:我們如何應用網絡
網絡所囊括的媒介、軟件異常豐富,我們要更好地應用網絡開展教研,就要對各種網絡工具進行選擇,既要考慮到應用效果上的恰如其分,也要考慮到技術操作上的簡單易行,不能讓應用網絡成為開展教研的負擔?;谶@樣的思考,我們選擇了大家非常熟悉的騰訊QQ、BBS教育論壇、Blog教師博客,以及多數人了解的新浪UC視頻課堂,構建“四位一體”的網絡研修模式。
1.以QQ為互動群組
以QQ為互動群組,在平日教學中做即時性的交流,也就是誰有問題、誰有反思、誰有困惑、誰有經驗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到群組里,與群友共同商討、共同交流、共同分享。甚至“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在線集體備課,其基本方式是:由一名備課的發起教師在群里提前做好集體備課的通知,在約定的時間由備課的參與者在群里集體備課。主要討論一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重點、難點的突破”。[1]
2.以博客為個人空間
以博客為個人空間,撰寫教師個人日志,寫教學反思、工作日記、學習心得、問題思考和經驗論文等,其他教師可以隨時瀏覽、評論,真正實現跨時空的教師間的交流。
3.以UC為研培基地
以UC為研培基地,將群組與博客中發現的問題、爭論的熱點以及課堂教學中的焦點等進行整理,組織集中研討或集中培訓,在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拿具體的課例到大廳里播放視頻文件,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提升理念、提高新課程的實施能力。
4.以教育論壇為研修中心
以教育論壇為研修中心,以上三種形式的交流最終服務于論壇,在論壇中分學科、定主題、分階段進行堅持性研究,留下教師成長的足跡,留下問題解決的策略,留下學科教學的經驗,讓網絡研修一路走好。
在確定了上述四種網絡工具后,我們相應地開展了各個層面的技術培訓,送指導下縣、送課到鄉、送技術到個人,使廣大教師能夠運用好四種媒介,各揚其長,互補其短,為教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務掃清技術障礙,同時也明確使用思想,為有效開展網絡研修走好第一步。
三、最后是明確一個主題:何為有效網絡研修
1.主體——學科團隊
市里建立一張由6個小網共100人組成的大網。市、縣二級教研員,每個中心校以上學校一校一個網絡教研骨干,每個縣就是一個小網,每個學校的每名骨干就是網上的一個點。對這個點(骨干)進行培養,市、縣達成培訓思路的共識:培養一人,帶動一科,激活一片。以金字塔的形式,層層遞進、蔓延開去。
2.主題——學科問題
網絡教研是一種多主體參與的活動,而多主體的交叉點就是學科教學,只有圍繞學科教學的難點、疑點、盲點開展網絡教研活動,才能讓網絡教研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們以學科為單位,確定研修主題,研制研修計劃,解決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在幫助教師學習、反思、研究、對照、實踐、提升的過程中,實現區域教師專業化成長。數學學科按內容領域確定第一年的研究主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統計與概率怎么教?”語文學科從教學板塊入手,研究不同類型的“閱讀課怎么上?”科學學科則從教學策略的角度研究探究性學習,綜合實踐學科研究基本教學模式,英語學科則把主題定位在教師的教學技能上,還有幼兒領域的幼小銜接的主題??傊M麖V大教師能對號入座,結合自己學科的需要來參與網絡研修。
3.主線——多元統一
我們的整體思想是“以團隊為主體,以因特網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在實踐中,我們堅持“多元統一”的主線,四位網絡工具的一體化;市、縣、校三級團隊的一體化;天、地、人三網的一體化。
以數學學科為例:
QQ群中交流,圍繞“統計與概率”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收集研討話題:什么是統計觀念?在論壇中發帖,開展延時討論,通過大家的觀點,查找問題的根源,在UC里聘請專家講座,與名師對話,進行教材分析以及實踐對照,將新體會、新認識形成自己的經驗性網絡日志,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最后在精彩博文中提煉、總結,積累學科教學經驗提升學科認識。
通過一個階段的網上學習與互動,每位網絡成員以團隊的方式,自下而上逐層匯報,在本校與同伴交流,匯報到縣進修學校,再由縣進修學校統一組織,匯報到市教育學院,最后分縣區開展實踐嘗試,把理念落實到課堂上,各縣區參與評價、學習,互通有無,共同提高。
最后由一位網絡教研員輻射一所學校,由一所學校促動一個縣區,由一個縣區帶動全市,從天網聯動地網,以人網激活整體,三網結合,網網互動,通力合作,形成課程改革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使我們的工作形成一個從封閉走向多元開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