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3 14:5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留守兒童心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以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為被試,考察人格類型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之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艾森克人格測驗和scL一9O對蕪湖一所中學160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不同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無顯著差異。
一、引言
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并需要其他親人照顧,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加人到經濟建設的隊伍中,這必然導致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因此,有關這一群體的教育與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的大多數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幾率高于非留守兒童,并且,在學習成績、社會交往等方面與非留守兒童有顯著差異。桑標、范方的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由于其家庭環境的改變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點:一是樂群性低,比較冷淡;二是情緒不穩定,易心煩意亂,自控能力不強;三是自卑拘謹,冷漠寡言;四是比較圓滑世故,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壓抑,憂慮不安;六是沖動任性,自制力差;七是緊張焦慮,心神不安[Ci]。黃艷蘋和李玲的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總的心理健康狀況比曾留守和非留守兒童均差,主要表現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方面[z]。盧利亞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很高,具有輕度及其以上心理問題的3100,他們的SCL-90的得分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表現突出的是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和恐懼[3]。目前,大多數有關留守兒童的研究都表明,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優,但對于人格對其心理健康究竟有何影響,不同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如何,等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加以思考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艾森克的人格理論為基礎,探討不同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希望能通過人格教育來改變留守兒童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方法
(一)被試
采用整群取樣法,在蕪湖市某初中進行取樣,其中留守兒童80名,男生48名、女生32名。選取非留守兒童80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生36名、女生44名。被試年齡在13一15歲。
(二)程序與工具
采用量表測驗法對留守兒童及對照組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用SPSS11.0進行數據處理。
人格因素用“艾森克人格問卷少年版(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簡稱EPQ)"實測,該量表是Eysenck于1975年制定的,它是一種自陳量表,包括4個量表:E—內外向;N—神經持質,又稱情緒性;P—精神質,又稱倔強、講求實際;L謊造或自身隱蔽。經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計算,前3個量表代表人格結構的3種維度,它們是彼此獨立的,L則是效度量表,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質,也表現社會性樸實、幼稚的水平,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中國的艾森克測驗由陳仲庚等于1981年修訂。
心理健康水平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最原始的版本是由Derogaitis,L.R.在他編制的Hopkins癥狀清單(HSCL1973)的基礎上,于1975年編制而成的。本測驗共90個自我評定項目。測驗的九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此量表使用簡便,測查角度全面。它對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適用于測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如何。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統計
數據錄人完成后,用SPSS11.0進行方差分析、事后檢驗等。
三、結果
(一)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以及人格類型
根據癥狀自評量表以及艾森克人格問卷的測量結果,將SCL-90中10個因子分呈陽性的被試及EPQ中典型精神質和典型神經質的被試人數統計如下(見表1)a
(二)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比較按留守兒童以及非留守兒童分類,對其心理健康十個因素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
研究發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之間的十個因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
(三)留守兒童的氣質類型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對留守兒童的氣質類型(由艾森克人格問卷區分)以及心理健康之間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的氣質類型與其心理健康的十個因素均不存在統計學顯著差異。
(四)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人格類型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對留守兒童的人格類型(精神質、內外向以及神經質)以及心理健康之間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的精神質、內外向與其心理健康的十個因素均不存在統計學顯著差異;神經質人格類型中,焦慮因子對其人格類型產生顯著差異(F=3.45,P=0.029)。
四、討論
本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在SCL-90的十個因子上,留守兒童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和偏執幾個因子差異尤為顯著。在對留守兒童的人格類型和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分析時,發現其人格類型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顯著,即人格類型不能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產生以上結果的原因有:一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影響了家庭功能的完整性,父親或母親角色的缺失,影響了留守兒童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導致家庭環境的改變,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及行為問題。另外,有些留守兒童被寄養在親屬或祖父母家里,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留守兒童人格類型和心理健康的關系不顯著,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并需要其他親人照顧,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從該概念中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是指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本研究的被試年齡在13-15歲,在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人格還在繼續發展之中,這種不穩定的因素無法來預測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另外,人格包括性格和氣質兩個部分,以往的研究已表明,氣質沒有好、壞之分。因此,在本研究中沒有發現氣質類型和人格類型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該研究結果也說明了,任何氣質類型和人格類型的人群都有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的可能,因此,教師要全面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日常表現,應根據不同兒童的人格類型來因材施教。
五、結論
一、構建德育網絡,強化德育意識
學校工作,德育為先。德育管理是一個整體系統,繼續建立完善德育管理網絡,由王雙桂校長總負責,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建立健全各級各項規章制度。密切家校聯系,每學期堅持召開家長會,并成功召開了2次基于騰訊QQ的網絡家長會,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開展。
二、加強德育理論研究,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我校以重慶市2012年度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科研課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關愛研究》為載體,建立以班主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德育工作隊伍。每年開展一次德育工作表彰暨經驗交流會,研討班主任工作和學科德育滲透,不斷總結經驗,使德育更有成效。2014年9月舉辦新班主任培訓會,讓新人盡快地進入育人角色。我們聘請了萬州區教育督導室正處級督學馬永健到校做了師德專題講座。同時,趙艷華等老師撰寫的德育論文獲萬州區德育專委會三等獎兩篇。
三、認真開展德育活動,探尋德育工作新方法
1.堅持一個主題,持之以恒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認真貫徹落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長期開展以“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為主題的行為規范系列訓練活動,例如,“抽屜文化”“書包文化”“我有一雙小小手”“干干凈凈、安安靜靜”“課前常規三個一”等,重點培養學生行為養成的文明習慣。
2.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德育專題教育活動
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圍繞每月的教育主題開展教育專題活動。如,每年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家鄉、清明烈士墓祭掃、慶六一文藝節目演出、校園歌手大賽、春秋季運動會、迎新年元旦音樂會等活動。
3.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德育的核心輻射作用,把德育融合到各學科之中。同時每位教師更要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從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凈化學生的心靈,樹立學生的榮辱觀及道德觀。
4.搞好校園和班級文化環境建設
教學樓走廊懸掛多幅萬州區教育系統書法愛好者的作品,熏陶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走進校園,隨處可見警示標語與溫馨話語,保持育人無處不在。教室規范張貼物、規范墻上“三表”,創意設置張貼班級名片,形成班級個性張揚、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育人環境。
5.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
建立家長學校,定時召開家長會,班主任要經常家訪,與家長取得聯系,齊抓共管,促使學生健康成長。2013年秋,我校根據校情特點,創意建立了“郭村中心小學彩虹橋”家校QQ群,召開了兩次網絡家長會,讓學校活動、重大事件都能及時通過網絡與家長溝通,讓遠離家鄉的家長能時刻了解學校的動態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2014年6月創辦了《彩虹報》,印發800多份,與家長一同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
6.利用旗幟和利劍的力量,發揮正能量
我校于2013年12月11日邀請了原四川省勞動模范、我校優秀退休教師王濃云老師返校,對全校師生作了一次生動的優秀事跡報告,鼓勵大家要學習老一輩的奮斗精神和創業精神。5月29日,邀請了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女檢察官鄧夏、陳書敏為我校3~6年級學生作了《防范犯 學會保護自我》的法制專題講座,并給每個學生分發了兩份院精心制作的法制宣傳讀本。
四、以情為本,以愛為源,構建德育興校新平臺
從2009年起,我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就關注著農村留守兒童,一直重視著他們的學習生活、物質、心理健康。學校迎來一批又一批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團隊,與他們共同關注著留守兒童,促進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使一批批留守兒童在物質和心理上感受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也在他們的心里種下了愛心傳播的種子。
關鍵詞:留守兒童;預防犯罪;特殊群體
中圖分類號:G6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0-0045-02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1]。他們是社會在現階段發展的產物。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及原因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根據段成榮等學者的依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表0.95‰抽樣數據進行的推算,全國“留守兒童”數量應為2 290.45萬人,而農村留守兒童在其中占了87%,約有2000萬人[2] 。
第一,人身安全問題。留守兒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力、有效的監管,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也容易行為失控侵害自己的身體。第二,學習問題。調查顯示,教師普遍認為留守兒童學習問題嚴重,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有的孩子的成績變差了。第三,品行問題。留守學生行為上的問題主要有:不服管教、違反學校紀律,晚上偷偷外出上網,通宵不歸。甚至有些人去看不良錄像、賭博等。一些留守的“三無”(無上學、無打工、無人管)青少年品行問題更多,在一些地區“三無”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40%。第四,心理問題。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十分突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趨勢。一方面,一些留守兒童自尊心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好,對學習和生活樂觀向上;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郁,喜歡自我封閉,為人孤僻,不合群。
(二)形成留守兒童的原因
1.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鄉壁壘和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村的勞動力的大規模的流動存在矛盾。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根源在于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基于戶籍壁壘原因目前全國16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高達1 000多萬人。
2.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與消費的矛盾。沒有那對父母愿意與自己的子女相分離,然而迫于生活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忍痛割愛,只因為他們的打工收入與城市高額的消費水平無法一致,靠著微薄的收入,難以在城市維持一家人的消費,然而,將子女留在家里,可以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畢竟農村的消費水平要比城市的低得多;其次,大多農民工的工作環境不宜將小孩帶在身邊,大多數的農民工都服務與建筑行業或是工廠,他們的居住條件非常的簡陋,或則是集體的居住條件,而面對高額的房價,他們無法為子女在城市里找一個較好的安身之所,因此,經濟條件的制約也使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
二、留守兒童犯罪的原因
1.留守兒童的依戀關系遭到破壞。根據赫斯的理論,他認為依戀是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感情聯系。當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產生依戀時,就會作出某種決定或進行某種活動時,考慮他人或群體的意見與情感。這種感情聯系越強烈,個人在打算進行犯罪行為的時候,就越有可能考慮犯罪行為會對這種聯系造成的損害,因此,依戀在控制犯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谶@種理論,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在這方面是嚴重不足的。由于父母長期在外,使他們無法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即使在隔代的監護中,由于沒有直接的血緣聯系,并且缺少親人間的溝通和交流,更是不宜形成依戀關系,即使存在也是相仿薄弱的。正是由于留守兒童與父母或監護人之間無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戀關系,致使他們出現越軌行為或犯罪的紀律要大于有正常依戀關系的兒童。
2.缺乏對傳統價值觀的奉獻。赫斯認為,如果人們為了順應傳統的生活方式而花時間和精力,致力于傳統的生活、財產、教育、名譽等活動中,就不大可能進行犯罪。相反,如果缺乏對傳統價值觀的奉獻,則預示著個人具有從事犯罪等危險行為的條件,就會自然而然地用最簡單等其他活動來替代傳統的活動,個人就會成為犯罪人。
3.容易被卷入不良的社會活動。赫斯認為,較深的卷入傳統活動,會將個人從犯罪行為的潛在誘惑中隔離開來,使個人沒有時間和精力感知誘惑,考慮和進行犯罪活動,所以他認為,在社會關系的各個成分中,對傳統活動的卷入與少年犯罪的關系最為明顯。所以,由于留守兒童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他們的行為與傳統活動相分離,會極易卷入非傳統的活動當中,例如吸煙、飲酒等不良行為,而這種不良行為將會誘發他們更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犯罪。
4.對信念理解的偏差。赫斯認為,在社會或群體中存在著一種共同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觀念,生活在這種社會或群體中的人們通常都相信、遵循這些價值體系和道德觀念。如果缺乏這樣的信念或者使其受到削弱,個人就有可能進行越軌及犯罪行為。而留守兒童很容易偏離這樣的一種信念,在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由于自身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需要、動機和價值觀與時代相去甚遠。受他們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需要、動機以及價值觀與時代脫節明顯,容易導致他們的社會在農村,新的“讀書無用論”抬頭,一些孩子認為,不用讀多少書也一樣能在城里賺錢,甚至比農村的“知識分子”們賺錢還要多,好像讀不讀書并不重要??傊?祖輩的認知結構、思想、生活習慣很多和現實有一定差距,兒童從祖輩獲得的“模式”很多和時代不合拍,不利于兒童社會化,容易導致兒童適應不良。
三、對留守兒童犯罪的預防
(一)從產生原因上進行預防
1.充分發揮家庭的職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家庭不僅是一個生產生活單位,而且是一個教育單位,執行著重要的社會化功能,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一個人的道德教育、生活態度、人際交往方式以及社會倫理規范的了解,首先是從家庭中長輩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獲得的。然而,在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中,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家庭環境,使家庭的職能無法正常發揮,正因此,家庭功能的失調或喪失,就成為留守兒童犯罪的一個因素。因此,要盡快恢復家庭的職能,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首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政府應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逐步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徹底打破維系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其次,加強看護人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意識。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以外的親人生活,而這些親人又缺乏對留守兒童心理的教育的意識,認為管吃、管住、管穿就已經是盡到了看護的責任,缺乏對這群兒童管教的責任感,政府應當加大宣傳,正確引導看護人對這群兒童的身心教育,給予他們比其他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使他們對這些親人形成一種家庭的依戀,彌補家庭感的缺失,以便充分發揮家庭的職能,發揮預防作用。
2.學校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防止被卷入不良的社會活動,樹立正確的信念
在農村,教育師資力量的不足,設施的落后,使得其教學職能大打折扣。但是,學校預防是農村留守兒童越軌,行為預防體系的中心,因為留守兒童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所以學校的預防也是至關重要。首先,學校應堅持素質教育理念,促進留守兒童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第二,加強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研究,堅持因材施教。作為特殊群體,學校領導和教師應當深入留守兒童中間,了解他們的需要,掌握他們的特點,開展特殊的教育和管理。第三,推行寄宿制,營造集體生活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心理氛圍,促使留守兒童在快樂中生活。第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留守兒童參與學校、班級活動。第五,提高學校教育主體的素質。當前中國農村中小學里,學校教育主體素質較差現象突出,特別是反映在對待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中。
(二)從司法角度的預防
1.法律的落實。切實貫徹《九年義務教育法》,使農村的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得到真正的保護,讓他們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他們能夠從教育當中,建立、健全人格,使以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加快對留守兒童的立法保護。留守兒童雖然是這一階段社會發展出現的必然結果,但是,由于社會主義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這一現象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而且將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因此,為了切實保護留守兒童的各項法律權利,針對他們的特點有必要出臺一部專門的法律予以保護。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G]//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論文匯編,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全國 婦聯,2005:4-5.
[3]王道春.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芻議[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3):27-33.
[4]特拉維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討[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
【關鍵詞】 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社會支持;對照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1)002-0146-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prisoners'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mental health.Methods:Twenty left-behind children of prisoner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one prison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Twenty ordinary left-behind children who were selected from 406 primary and middle students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by maximum matching method.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the Mental Health Diagnosis.Results:The scores of anxiety to others and physical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risoners' behind children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10.23 vs.4.70,11.50 vs.5.50,Ps<0.05].As for the Prisoners' left-home Minor Children,support utilization w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predictor for mental health(β=-0.51,P=0.021).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s of the prisoners'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not as good as the ordinary left-behind children.To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ocial support may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s of the prisoners'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 prisoners;left-behind children;mental health;social support;controlled study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2):146-149.)
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他們不但面臨著家庭的不完整,生活生存的壓力,而且在心理上承受著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報道顯示[1-4],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具有更多的心理問題,如,自卑感強烈,過分敏感,人際交往存在問題等。但關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實證研究卻不多。白麗英等以福建善恩園中勞教人員未成年子女為研究對象,發現勞教人員的男性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征為偏內向、情緒不穩定、社會化水平低;女性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征為偏內向、情緒不穩定、倔強孤僻、社會化水平低[5]。薛雷在2009年以西安某兒童村中服刑人員孩子為研究對象,發現服刑家庭兒童青少年情緒問題突出、自信心不足;服刑家庭兒童青少年個性傾向內向,情緒過于敏感、易沖動,情緒穩定性差[6]。以上研究重點關注慈善機構中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點,未對留守家中,與母親或其他撫養人住在一起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狀況進行實證研究,也未探討該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其他影響因素(如社會支持)的關系。
社會支持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普遍的增益作用[7],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幫助個體應對應激,減少應激對個體的傷害,或者促使個體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心身健康起到緩沖器的作用[8]。但是也有的研究顯示社會支持與壓力、心身健康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是一種復雜的交互作用[9]。而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這一特殊群體面對特殊的壓力,他們的社會支持狀況如何,其與心理健康具有怎樣的關系,這也是本研究所關注的。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研究組:2009年5-7月在山東濰坊市及其下轄7個縣市區,根據山東濰坊監獄提供的有7~17歲子女的服刑人員名單(本研究考察父親服刑對孩子的長期和穩定影響,所以均選用已服刑3年以上)98戶,通過監獄現場發放(由母親帶回家,受試答完后寄回。共發放48份,回收13份)和郵寄(直接寄回受試家中,答完后寄回,共50份,回收7份)兩種方式共發放問卷98份,獲得監獄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有效問卷20份,其中農村小學學生7人(男3人,女4人),農村初中學生9人(男6人,女3人),城鎮初中學生4人(男3人,女1人);年齡7~17歲,平均(13±3)歲。與母親在一起生活17人,與祖父母等一起生活3人。
對照組:同年6月從本地區一所農村小學、初中隨機取樣四、五年級各1個班,共92人;初二2個班83人。另外隨機選取一所城鎮小學四、五年級2個班118人、初中二年級2個班113人。從中采用最大限度配對法(考慮城鎮和農村、年齡、性別等因素),選取父親或父母均在外務工的學生(留守時間在3年以上)20人為對照組,年齡10~15歲,平均(12±2)歲。其中17人的父親在外務工,他們更多與母親在一起;3人的父母均在外務工,他們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在一起。
1.2工具
1.2.1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 Health Diagnosis,MHT)[10]
共100個項目,包含8個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和1個效度量表。每項以“是”或“否”回答,分別計1、0分??偡譃?個內容量表得分累加,得分越高,說明該被試心理狀況越不好,每個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說明所測試方面的問題越嚴重。
1.2.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
原量表[11]共10項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根據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劉霞等[12]對量表中的一些條目進行了改動。改動后的量表共包括11 個條目,其中第1~5 題、9~11 題選擇1~4 項分別計1~4 分;第6 題從A、B、C、D 四項計總分,每項從無到全力支持分別計1~4分;第7、8 題如回答“無任何來源”計0分,回答“下列來源”者,有幾個來源就計幾分。修改后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4 [12]。
1.3統計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非參數秩和檢驗(2 related-test)、斯皮爾曼相關和逐步回歸分析。
2 結 果
2.1兩組受試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因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所以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結果顯示:研究組在MHT的對人焦慮、身體癥狀維度上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表1)。2.2 研究組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相關分析顯示,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支持利用度得分與MHT總分及學習焦慮、過敏傾向、恐怖傾向、軀體癥狀分量表分呈負相關,社會支持總分和主觀支持分與MHT的孤獨傾向分呈負相關(表2)。
進一步以MHT總分為因變量,以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分為預測變量,用逐步進入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進入回歸方程的只有支持利用度(R=0.51,R2=0.26,R=0.26,β=-0.51,P=0.021)?;貧w方程為:心理健康=-0.51×支持利用度。
3 討 論
3.1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留守服刑人員子女對人焦慮傾向高于一般留守兒童,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父親的服刑,使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對人際關系沒有信心。同樣,在軀體癥狀方面,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比一般留守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心跳異常、脈搏混亂、想嘔吐、食欲不振、肚子痛和失眠等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們通過軀體的癥狀來表達父親服刑帶來的壓力,避免直接面對父親服刑所產生的痛苦。國外關于服刑人員子女的研究也證實了他們具有更多的內化問題和外化問題[13-14]。
岳蕙蘭等[15]對留守兒童的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集中表現在恐怖傾向、身體癥狀和對人焦慮上,而本研究顯示,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在對人焦慮和身體癥狀維度上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相對于普通孩子,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對人焦慮和身體癥狀也是突出的心理問題。
在本研究中,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在總分與一般留守兒童沒有差異,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所關注的服刑人員子女是與自己親人(主要是母親)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與救助機構(如太陽村)的孩子相比要樂觀[5-6]。參照國外的模糊喪失理論(ambiguous loss theory)[16],兩組沒有呈現差異還可能是因為一般的留守兒童與留守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都經歷了家庭結構中父親或雙親的模糊喪失,雖然這種模糊喪失與一般意義上的喪失不同,但同樣會給個體帶來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又會對個體產生應激,從而最終表現出心理問題。
3.2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社會支持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留守服刑人員子女的社會支持總分及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方面與對照組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父母服刑這一因素沒有影響到孩子的社會支持??赡茉蚴?,雖然父親入獄,但有其他親屬的照料和關心,有周圍環境中老師、同學的幫助,所以無論現實的支持還是感受到的主觀支持,留守服刑人員子女并沒有缺少。
3.3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本文相關分析結果提示,社會支持有利于留守服刑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體現了社會支持對生活應激的緩沖器的作用[8]。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現,只有支持利用度進入回歸方程,解釋量為26%,說明支持利用度對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響。這與已有研究結果[17-19]一致。這說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如果善于傾訴困難并主動求助,社會給予的幫助能夠其利用,會有利用他們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與一般留守兒童相比沒有顯著差異,但在對人焦慮和軀體癥狀方面的心理問題較一般留守兒童突出。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獲得的社會支持與對照組相比沒有顯著差異,他們獲得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其心理健康,而提高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將更有利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但由于服刑人員留守未成年子女群體小、取樣難度大,加上對該群體的研究經驗有限,所以樣本例數少,限制了對該群體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阡陌.太陽村托起失落的愛.人民公安[J],2007,(5):34-36.
[2]周濤.談服刑人員子女的社會保護[J].遼寧警專學報,2005,(4):67-69.
[3]郭欣.淺談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社會保護問題[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6,18(4):89-92.
[4]古峻杰,趙晚星.“法律孤兒”溫暖的家[J].人權,2007,(1):38-42.
[5]白麗英,劉新玲,黃孔漢.善恩園小學勞教人員未成年子女人格狀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09,15(1):1-2.
[6]薛雷.服刑家庭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干預對策研究[D].中國期刊網,2009年優秀碩士論文,2009.
[7]肖水源.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1(4):67-69.
[8]王楨,陳雪峰,時勘.大學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4):378-380.
[9]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27(5):1175-1177.
[10]宋專茂.心理健康測量[M].2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173-174.
[11]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27 -131.
[12]劉霞,范興華,申繼亮.初中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23(3):98-102.
[13]Fritsch TA,Burkhead JD. Behavioral reactions of children to parental absence due to imprisonment[J].Fam Relations,1981,30:83-88.
[14]Bocknek EL,Sanderson J,Preston AB.Ambiguous Los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in School-Age Children of Prisoners[J].J Child Fam Stud,2009,18:323-333.
[15]岳慧蘭,傅小悌,張 斌,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0):4-6.
[16]Boss P. Ambiguous Loss Theory:Challenges fo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J].Fam Relations,2007,56(4):105-111.
[17]張蘭君.貧困大學生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4):285-287.
[18]張雯,齊光輝,鄭日昌.師范大學生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2):176-178.
為客觀公正地開展評選活動,本屆評選活動特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的部分學科帶頭人組成評選委員會,采用雙盲方式評選。現將結果公告如下(獲獎證書隨即寄出)。
第七屆(2013年)評選活動將自2013年3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13年6月10日。第七屆評選活動結果擬于2013年6月30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研究生組
一等獎
陜西師范大學
王妮妮 《兒童圖畫書自主閱讀眼動特征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
李春會 《一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與其教育觀念差異的敘事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郭夢之 《社會故事提升自閉癥幼兒生活技能的個案研究——以
進餐活動為例》
王 玲 《莫扎特音樂對兒童表情識別影響及其腦機制研究》
二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李 寅 《幼兒園課程編制中不同參與者立場與觀點的比較研
究——以黑龍江省幼兒園課程編制過程為例》
張云亮 《國家扶貧縣農村幼兒教師精神生活狀況考察》
上海師范大學
武琬霄 《以主題性音樂游戲為媒介促進小班幼兒情緒理解能力
的實踐研究》
王厚菊 《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及其同伴關系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劉曉暉 《當代美國馬薩諸塞州幼兒教師評價改革研究》
代 敏 《20世紀60年代以來瑞典學前教育改革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李聰穎 《北京幼兒園實施項目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劉 琴 《中外民辦幼兒教育機構分類準入制度的比較研究》
劉小飛 《5~6歲兒童心理旋轉能力的干預研究》
呂雪嬌 《中班兒童數字估計能力發展特點及干預研究》
張冬瑞 《幼兒園教師運用非正式評價的現狀及改進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王軍利 《3~5歲幼兒表情標簽與識別能力及情緒表達規則認知
的發展研究》
曹高慧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況——基于CLASS
系統的研究視角》
張孟勰 《基于動態系統理論的幼兒用筷動作發展研究》
谷 禹 《兒童視覺空間表象重建的眼動研究》
南通大學
王 娟 《3~6歲流動兒童同伴交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孟 巖 《幼兒教師緘默游戲觀對游戲指導行為的影響研究》
王 穎 《幼兒園對話教學研究》
三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沈 嬌 《上海市幼兒園教師美術領域教學知識現狀研究》
梁小靜 《幼兒園教師專業自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宋寅喆 《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
張培娣 《幼兒園課程統一化抑或多元化:基于教師態度與行
為的視角——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
上海師范大學
王 蕾 《圖畫書與美術: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
袁軍榮 《幼兒在園心理壓力研究——以上海市區某幼兒園為例》
云南師范大學
王艷梅 《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研究——以昆明市三所民辦
園為例》
首都師范大學
張 丹 《教育戲劇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應用研究——以生命
教育之“人與自己”為主題》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 懿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反饋言語行為研究》
朱君莉 《兩種音樂教學法在促進幼兒音樂節奏感與學習品質上
的教學實驗研究》
王 英 《幼兒教師實施“尊重”品格教育的個案研究》
宣兆霞 《鄉鎮中心幼兒園民間游戲物理環境創設的個案研究——
以湖州市A幼兒園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李 歡 《少子化時代中美家長育兒態度對比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陳曼麗 《幼兒園教學用書評價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兒園
數學活動〉為例》
鼓勵獎
上海師范大學 秦英娟
福建師范大學 林 娜 季奎奎 郭玲玲
首都師范大學 鄭曉博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四川師范大學
劉佳麗 《多重視角下農村幼兒園教育問題的研究》
馬 波 《西部農村幼兒教育要“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嗎——以
X縣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
湯成麟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模型的構建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虹宏 《幼兒園實習教師的生活體驗研究——以浙江某幼師學
院八名實習教師為例》
費青青 《城市學前流動兒童生活狀況的研究》
張家虹 《大班幼兒加減法策略運用特點研究》
趙哲悅 《教師對大班幼兒閱讀能力認識的抽樣調查和分析——
以諸暨市區幼兒園大班教師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為例》
蔣丹丹 《學前兒童數感發展的眼動研究》
周 波 《全實踐背景下“三方”互動機制的調查研究》
為客觀公正地開展評選活動,本屆評選活動特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等院校的部分學科帶頭人組成評選委員會,采用雙盲方式評選?,F將結果公告如下(獲獎證書隨即寄出)。
第十一屆(2017年)評選活動將自2017年4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17年6月10日。第十一屆評選活動結果擬于2017年6月30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研究生組
一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段青如 《四種水平的幼兒園教師學習與發展狀況調查――基于
K-Means聚類分析》
南京師范大學
臧蓓蕾 《3~5歲兒童心理數線的發展》
李慶霞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分享環節研究》
楊恩慧 《游戲在我國學前教育法規中演變的研究》
康佳麗 《親子班活動中親師幼互動個案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朱萌萌 《學習故事評價方案在幼兒園的運用現狀研究》
王孟怡 《幼兒分享行為與動機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馬妮蘿 《近十年英國幼兒教師職前教育政策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樊豐藝 《2014版美國國家核心藝術標準PK-2年級階段的分析
及啟示》
二等獎
北京師范大學
鈕亞磊 《大班幼兒認識和使用地圖能力及培養策略的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
李 娜 《幼兒園節日活動中幼兒社會教育的現狀研究》
魏 聰 《我是一個行動者――幼兒園日常生活的體驗與構建研究》
方晨瑤 《張雪門行為課程的發展及其現實意義》
陜西師范大學
翁楚倩 《自主表達語境下的學前兒童句法特征研究》
沈陽師范大學
李 放 《低結構活動促進4~6歲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實驗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王 娟 《兒童心理狀態術語輸入方式對其心理理論的影響》
焦歡歡 《教育戲劇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實踐研究》
劉冬貴 《促進大班幼兒分享認知的教育實驗研究》
于淑鳳 《在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的實踐研究》
于帥琦 《幼兒園教師職業承諾與職業倦怠的關系:收入的調節作用》
張 沙 《北京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
李 哲 《在幼兒園開展啞劇教育活動的行動研究》
王先妹 《幼兒園課程改革成效研究――基于“關注為本采納模
式”的分析》
馮 M 《幼兒園繪本教學中熟手――新手教師師幼互動特征的
比較研究》
冀軼驍 《區域活動分享環節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胡紅花 《追求卓越:一名幼兒園園長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
楊 眉 《新西蘭〈編席子:學前課程〉研究》
三等獎
華南師范大學
史九欠 《幼兒園中班師幼互動質量與大班幼兒詞匯理解能力關
系的追蹤研究》
李延方 《幼兒園師幼互動質量與4~5歲幼兒社會技能關系的追
蹤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
包 麗 《留守兒童心目中的家庭關系――基于家庭動力繪畫測
驗的結果分析》
步 寧 《串珠材料在幼兒園中運用的研究》
程 程 《幼兒園種植園地活動的實施現狀研究――以南京市四
所幼兒園為例》
南通大學
王 娜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親子溝通的研究》
陜西師范大學
張麗莎 《3~6歲漢語兒童句法意識發展特點及其對早期閱讀的影響》
上海師范大學
高竹青 《社會情緒教育對大班幼兒外化問題行為中影響的實證
研究》
殷菁彤 《社會情緒教育在中班幼兒內化問題行為中的干預研究》
李 娟 《圖畫書不同教學關注點及其效果的比較研究》
于 真 《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需求分析及社區指導方案建構
――以入戶指導為例》
沈陽師范大學
茹晨輝 《基于幼兒教師準入標準的幼兒教師專業品性指標體系研究》
商 妮 《教育戲劇活動促進大班幼兒情緒調節發展的教育現場
實驗研究》
時康潔 《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結構和水平的研究》
王梓楊 《“雙向銜接”視角下兒童入學準備現狀的研究》
呂冰霞 《家園關系中親師矛盾的特點及成因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馬英連 《幼兒園區域游戲教師指導態度和行為的特點及一致性
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武 威 《美國〈2010年NAEYC初級和高級早期兒童教師專業
準備標準〉研究》
蔣 倩 《昆明市Y幼兒園蒙臺梭利X混齡班幼兒助人行為的個
案研究》
孔禮美 《普惠性幼兒園過程性教育質量個案研究――以麗江市
A園為例》
童 歡 《發展適宜性教育視角下貴州省K縣農村幼兒園區域活
動研究》
謝 英 《幼兒園中班繪本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昆明市Y
幼兒園為例》
張春艷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幼兒園敘事教學的實踐探索》
宋文婷 《幼兒園區角活動中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以C幼兒園
中一班為例》
唐東琴 《昆明市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狀況的研究――
以中(六)班為例》
李俊麗 《5~6兒童“社會性發展”入學準備的家庭環境現狀調查
研究――以玉溪市A幼兒園為例》
趙 丹 《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研究――以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縣為例》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廣西師范大學
潘炳如 《當前幼兒園園長領導力的實證研究――以廣西幼兒園
園長為例》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薛長鳳 《農村學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調查研究――以江
蘇省濱??h八灘鎮東進村學前留守兒童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於金滟 《3~5歲幼兒延遲滿足策略的研究》
張 婷 《某街道園的發展變化――基于對一位街道園園長教育生
活的研究》
張博楠 《幼兒家長對“起跑線”認識的研究》
陳 潔 《幼兒語言發展水平與班級地位的相關性研究》
南通大學
孫 琪 《學前情境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研究:基于三
所幼兒園實驗研究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寧波大學
全佳敏 《大班幼兒圖畫敘事的推理能力研究》
紹興文理學院
楊 爽 《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交往行為的觀察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楊夢倩 《結構質量對幼兒園班級管理質量影響機制的研究》
吳鎂云 《北京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評價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莉莉 《中班幼兒家庭表露特征及其與社會退縮的關系》
馮廖寧 《親子閱讀中母親在不同類型圖畫書上的語用研究》
郭 俊 《撫養者敏感性對幼兒親子依戀發展的影響研究》
王 超 《自閉癥兒童挑戰的調查研究》
趙 蔚 《6~8周歲自閉癥兒童回聲式語言語意分析研究》
金t程 《幼兒手指數數發展的眼動研究》
高佳怡 《親子關系與兒童情緒觀點采擇能力的相關研究》
胡 琦 《大班數學區活動中幼兒游戲性表現特點特點研究》
陸 露 《4~6歲兒童執行功能對算術策略的影響》
倪 莉 《幼兒對象形甲骨文、簡體字和簡筆畫認知加工模式的
ERP比較研究》
張甜甜 《學習故事對一線幼兒園教師回應策略引領作用研究
――以X幼兒園新西蘭學習故事園本教研班為例》
中華女子學院
顧穎歡 《自主閱讀狀態下4~5歲幼兒無字圖畫書敘事能力的發
展特點研究》
鄭詩涵 《早期閱讀對學前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的影響研究》
二等獎
常熟理工學院
嚴曉艷 《幼兒園中班教師獎勵行為的調查研究――以常熟市
Y幼兒園為例》
杭州師范大學
葛莎莎 《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對學前師范生指導現狀的調查與
分析――以杭州某高校為例》
陳心怡 《圍裙劇場融入幼兒園主題教學之探究――以繪本“蛀
牙蟲家族大搬家”為例》
河南大學
馬鈺雯 《波蘭融合幼兒園幼兒的交友研究》
湖州師范學院
胡回回 《大班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章佳琪 《父親參與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
孫夢婷 《基于角色游戲的同伴交往中幼兒語用傾向的發展研究》
王珊紅 《幼兒園規則性游戲活動中教師指導研究――以寧波市
某公辦幼兒園為例》
王樂萍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研究》
奚倩穎 《湖州市0~3歲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現狀研究》
嘉興學院
曹妍慧 《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積木搭建活動的調查研究》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唐 寧 《學前教育大學生專業認同――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呂 佳 《死亡主題圖畫書閱讀對5~6歲幼兒死亡態度的影響研究》
姜佳佳 《3~6歲兒童對“家”的認知研究》
李小文 《我從幼師學到了什么――職前教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
價值的個案研究》
杜佳坤 《學前本科生通識性知識調查研究――以N市為例》
南通大學
陳芳婷 《心理語言學視角下親子閱讀現狀調查與分析》
內蒙古師范大學
徐 磊 《E市農村地區父親參與家園共育的現狀調查研究――以A
的相關研究》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徐文靜 《幼兒園家園合作中家長被動合作現狀調查與研究――
以南京市主城區幼兒園為例》
宋 佳 《角色游戲中教師介入行為的現狀研究――以南京市S
園為例》
黃岡師范學院
王元h 《幼兒園午睡質量提升的行動研究――以H市A園中班
幼兒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朱曉雪 《幼兒成長檔案評價研究》
劉珊雪霏《家園聯系冊及家園聯合進行形成性評價調查研究》
胡迎節 《4~6歲幼兒對朋友理解的研究》
南通大學
程沭歡 《我喜歡的好老師――來自5~6歲兒童的圖像語言》
蔣異秋 《美術情境教育與學前兒童創造力發展》
周 寧 《語言情境教育與學前兒童創造力發展》
毛碧琪 《民間藝術情境教育與學前兒童創造力發展》
岑茜燕 《幼兒參加興趣班現象與對策研究》
王懿晴 《4~6歲兒童體質發展狀況研究》
內蒙古師范大學
白 娟 《幼兒玩電子游戲的調查研究――以某市為例》
石婧菲 《新建幼兒園幼兒性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以
B市K幼兒園為例》
張臣媛 《幼兒園表演區中蒙古族服飾文化的應用――以H市S
區蒙古族幼兒園為例》
趙媛媛 《內蒙古地區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現狀調查報
告――以N大學2012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為例》
孫笑然 《家長參與幼兒園親子作業現狀的調查研究――以H市
T幼兒園為例》
田立圓 《農村家庭早期教養資源現狀調查――以T市K縣為例》
寧波大學
林 潔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提問的調查研究――以寧
波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大丙班為例》
劉佳佳 《座位安排對集體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影響研究》
王瑜銀 《科學益智類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有效性的探究――以
大數據理念為支撐的個案研究》
應青青 《中大班幼兒想象畫作品特征研究》
沈陽師范大學
龐國秀 《幼兒園與早教機構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比較》
楊 璐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適應狀況調查研究》
石家莊學院
梁晶晶 《人類發展生態學視野下學前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專業
能力情況的調查研究――以S高校為例》
首都師范大學
白 鴿 《北京市公辦性質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感現狀及對策分
析――以海淀區3所公辦性質幼兒園為例》
楊 靜 《幼兒園教師對區域活動的認知與實施現狀的個案研究》
陳媛媛 《幼兒園圖書區創設與使用的個案研究》
喬雅迪 《北京市幼兒園中班早期閱讀指導策略調查研究》
劉t瑋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現狀研究》
葉新蕊 《專家型與新手型幼兒園教師提問的比較研究――以數
學集體教育活動為例》
張美玲 《北京市幼兒教師職業壓力源的研究》
張曉飛 《陳鶴琴的幼兒園教師教育思想研究――以江西省立幼
稚師范學校為例》
趙 悅 《不同同伴關系類型中班幼兒的告狀策略研究》
趙曉婷 《4~5歲幼兒角度大小感知的干預研究》
四川師范大學
朱 銳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專業情意調查研究》
韓志輝 《園長眼中的卓越幼兒教師》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兒師范學院
郝哲含 《美國早期兒童學習標準中自我發展的內容分析》
梁吉利 《幼兒園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態度研究――以杭州市
西湖區三所幼兒園為例》
石欣怡 《3~6歲幼兒對布絨玩具色彩偏好的調查研究》
朱艷艷 《基于情緒體驗的交互式敘事兒童體感游戲設計研究》
曹榮靜 《美國早期兒童學習標準中人際交往領域的內容分析》
韓雨薩 《妹妹來了――二孩家庭的個案研究》
俞秋云 《小班同交往方式性別差異的觀察研究》
張乃銘 《不同氣質類型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為研究》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葉常宇 《對幼兒教師實施個別化教育的調查研究》
周雅雯 《家庭中幼兒早期閱讀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尹 枚 《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意向與對策研
究――以勝利學院為例》
王紅彬 《東營區幼兒數字媒介使用情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中華女子學院
聶 穎 《幼兒園初任男教師職業適應狀況研究》
程 思 《大班幼兒攻擊及教育策略研究》
高 珊 《父親參與家園合作的現狀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某
一級一類幼兒園為例》
田青云 《兒童探索館中異齡同伴交往特點的研究》
烏哲麗坤《5~6歲幼兒助人行為的研究――以龍崗路幼兒園為例》
趙欣秀 《區域活動中3~4歲幼兒攻擊行為與教師策略研究》
陳君玲 《不同教齡幼兒教師入學準備觀念的調查研究――以上
海市公立幼兒園為例》
張F倩 《幼兒園過渡環節中音樂教育的現狀研究》
孫 歌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幼兒科學探究行為的研究――以老
牛兒童探索館繽紛水世界探索區為例》
??粕M
一等獎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任 玲 《幼兒偏食行為的原因探究及解決對策――以通遼市××
幼兒園中班為例》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郭明婕 《中班幼兒告狀行為分析與教育策略》
童 琳 《中班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研究》
曾雅君 《大班幼兒繪畫中色彩情感表現的實踐研究》
李 倩 《實習老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調查與研究策略》
陳虹靈 《兒童畫對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幫助》
顧舒婷 《小班幼兒家園進餐問題的比較研究及解決策略》
洪莉琦 《大班幼兒創造性游戲中同伴交往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周思祺 《大班幼兒一日生活的個性化發揮和管理的研究》
林梅妹 《中班幼兒爭搶玩具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李 姍 《“窺視”童心讀懂幼兒行為的背后》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叢伊美 《母愛似水―滋潤心靈,溫暖人生――從〈媽媽咪呀〉談
家庭教育》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
王 媛 《淺談大班幼兒在自由情境中的自語現象》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張 《幼兒戀物行為的個案研究》
張康帥 《農村幼兒教師的發展需求及對策研究》
姜妍妍 《淺談3~6歲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現狀和應對策略》
張 瑩 《父親教養方式對幼兒自信心影響的相關研究》
宋淑珍 《論幼兒教育對兒童生活的背離與回歸》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毛瑋佳 《學前期幼兒參與課外興趣班的調查研究》
朱靖奕 《上海市現代祖孫關系的調查研究》
二等獎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高曉璐 《自由游戲中大班男童玩具選擇的影響因素觀察》
歐雪艷 《幼兒合作討論的價值與引導策略研究》
潘友玲 《大班幼兒游戲活動指導的敘事研究 》
葉星瑩 《中班幼兒自主游戲中不良行為的觀察研究》
關江洪 《關于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調查與研究》
林凱璇 《低結構材料在美工區中對幼兒能力的影響》
林雨菲 《大班晨間談話環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高影敏 《區域活動里中班幼兒規則意識的現狀調查與原因分析》
劉 玉 《幼兒園餐后活動的組織策略研究》
王莉莉 《小班幼兒在集中活動中注意力分散問題的觀察研究》
張玫瑤 《幼兒園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研究》
陳小妹 《動畫片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
黃建芳 《淺析數字化繪本對幼兒閱讀時的幾點建議》
林雅婷 《新西蘭學習故事及其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何夢婷 《大班幼兒值日生活動中數學能力的表現觀察研究》
張鈴芳 《幼兒“游離”行為分析和指導方法》
賴碧珍 《中班幼兒攻擊的個案研究》
林夢婷 《小班語言區材料投放問題及策略研究》
譚晨璐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及其指導策略》
譚文潔 《大班幼兒游戲中合作行為現狀及策略》
陳美紅 《幼兒攻擊家庭成因分析及矯正對策研究》
何秋嬌 《小班幼兒情緒調控類型與教育策略》
呂秋萍 《大班木工坊材料投放與使用的觀察研究》
謝莉權 《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許 匆 《小班幼兒負面情緒的觀察研究》
洪文文 《小班幼兒音樂游戲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
黃云蔚 《中班幼兒值日生任務意識現狀與策略研究》
賴艷春 《中班幼兒的進餐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劉晶翠 《用融合教育開啟特殊兒童的心靈之窗――以兩個案為例》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
劉子成 《幼兒園區域活動常見問題淺析》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牛 莉 《幼兒教師對大班幼兒動手能力的指導研究――以幼兒
園科學教育活動為例》
王 蕊 《幼兒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表揚行為策略的研究》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陳鈺茜 《3~6歲幼兒性教育的調查研究》
王兆錦 《教師應對3~6歲幼兒告狀行為情況的調查分析》
陳明倩 《情境教學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錢 雪 《農村幼兒園歌唱活動的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
夏艷秋 《幼兒園班級物質環境創設中幼兒參與度的研究》
魏夢霞 《幼兒一日活動隨機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顏 夢 《幼兒游戲活動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仇禎杰 《幼兒“人來瘋”現象的個案研究》
黃 葳 《家庭中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三等獎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林 瑾 《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的親社會行為及培養策略》
黃藝 《父母婚姻質量對幼兒依戀關系和攻擊行為的影響》
李麒閣 《中班幼兒與同伴的沖突行為及相應干預策略的研究》
林云艷 《大班幼兒繪畫過程中的情緒體驗研究》
劉珍珍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廢物利用的現狀研究》
潘靜虹 《大班幼兒同伴沖突的原因及應對策略研究》
吳靜凌 《部隊特色滲透于園所環境創設的探索研究》
星 《中班幼兒區域活動中合作行為的觀察研究》
詹 銀 《大班幼兒歌唱興趣缺乏的成因及其培養策略探討》
鄭婷婷 《幼兒音樂興趣培養的生活化策略實踐研究》
朱文鳳 《小班幼兒情緒認知能力發展情況與影響因素分析》
陳幼嬌 《不同家庭背景下小班幼兒數學發展水平差異的比較研究》
劉煦芳 《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
陸婷婷 《小班幼兒午休不良行為的解決策略研究》
吳昕容 《培養幼兒科學學習興趣的方法與途徑研究》
葉舒妍 《小班幼兒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策略研究》
黃雨徽 《中班幼兒自然角中探索能力的觀察研究》
林 洋 《初探大班幼兒角色扮演中的師幼互動》
沈 薇 《中班幼兒故事創編能力培養的敘事研究》
湯婷婷 《如何有效提高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
許巧敏 《幼兒行為問題成因及對策的個案研究》
陳悅琳 《自閉癥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方 h 《培養幼兒美術興趣的方法與途徑》
林塵鈺 《關于提高幼兒舞蹈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分析》
陸倩宇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幼兒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
饒巧仙 《實習新教師組織中班歌唱活動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李夢婕 《淺談大班幼兒繪本的選擇及閱讀指導》
馬行東 《幼兒肢體動作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與提升策略》
沈麗娜 《中班師幼互動現狀調查及解決策略》
葉莉莉 《中班幼兒識譜能力謅議》
張 妍 《中班幼兒打擊樂常規的現狀與培養研究》
董玉婷 《大班幼兒生活日記繪畫的觀察與分析》
劉嵐嵐 《美術區域材料投放對幼兒的影響》
葉冰妃 《小班娃娃家區域游戲的趣味性創設策略》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王 蕓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析》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孫 鑫 《新媒體介質條件下,幼師生學習區域理論效果的現狀
分析和對策研究》
蘇 瑤 《學前自閉癥兒童課堂適應性的干預研究》
郭金平 《黑龍江省早期教育機構師資現狀的調查研究》
馬 越 《〈最強大腦〉對早期教育的啟示》
孫美姍 《提高幼專生職業能力的途徑和有效策略――以H???/p>
學校為例》
韓冬梅 《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選擇適宜的動畫片――以〈熊出
沒〉談動畫片的等級制度》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
蒯孝添 《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所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李媛媛 《中班幼兒歌唱活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涼城縣岱
海鎮第二幼兒園為例》
成美娟 《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吳 珂 《在幼兒園開展花球啦啦操的實踐研究》
吳曉凡 《淺談小班幼兒角色游戲與主題活動的有效結合》
許正杰 《為孩子打開閱讀之門――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指導的
實踐研究》
蔣玲娟 《關于幼兒園體操教育的現狀及解決策略》
李楠馨 《幼兒游戲缺失現象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李墨梓 《淺談民間游戲在鄉鎮幼兒園的開發和利用》
劉易帆 《幼兒園男教師生存狀態的若干個案調查》
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時小學未來師資培訓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結構的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師范生職業水平的高低。應重構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使未來小學師資能力結構得以改善,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教師培養的質量。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師范生培養教學計劃的整體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師范生專業化發展的基礎。為了加強高師院校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1992年,原國家教委師范司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1994年又頒布了《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對師范生應具備的教師職業(專業)技能作了系統而又明確的規定,是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依據。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內容。兩份文件的頒發,有利于全國高師院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范生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對培養合格師資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我國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小學教師的培養在學歷層次上的提高,更意味著小學教師培養的專業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洞缶V》中的關于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鎮教師編制飽和,鄉村教師緊缺的實際情況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有必要對現有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進行重新地建構,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從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根本性變革,特別是以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達標為牽引,著力提高師范生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一、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原則
本著繼承、更新與發展的態度,我們對原《大綱》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進行了重新審視,設計并實施符合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要求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在重構中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可持續性原則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小學階段課程設置以綜合課程為主,教學內容呈綜合化。同時筆者在兩個縣六所鄉鎮小學調研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增多,村完小一級學校有住宿生,很多學校都缺少音樂、美術及體育類專業教師,需要語文、數學等教師從能教授小學一門課程向多學科教學發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綱》基礎上拓展師范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校本課程的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藝體活動技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訓練等內容。只有這樣,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生才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與農村教育實際,構建自己應有的技能結構,增強就業和創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整體優化原則
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體現。要完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就迫切需要構建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相協調的課程體系。教師的專業化是憑借“實踐性知識”加以保障的,因此,整體優化原則就要求教育理論基礎課程、實踐技能課程、微型課程等各類課程進行整體優化設計,凸顯教師教育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如我院小學教育(語文教育方向)專業,重視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2008,2009級的實踐教學分別占總學分比例為35.7% ,43. 1%;注重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并認真修訂教學計劃,力求音樂基礎、課件制作、學科教學論等課程的開設,體現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逐步深化過程。低年級側重解決基本技能與技能特長問題,高年級側重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技能與教育研究技能問題。讓師范生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初步掌握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三)個性化原則
《大綱》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適性。作為師范生,除了具備從事小學教育專業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體專業方向的師范生還應具備進行小學某一學科教學所需的專業技能,以實現同一專業不同專業方向的個性特征。如語文教育方向對普通話、朗讀、文本細讀技能;數學教育方向專業對速算、繪圖技能;英語教育方向對英語歌曲教唱、英語游戲組織技能等都有專業的特殊要求?;炯寄芎蛯I技能兩者應互補互促。教師要根據專業、年級和個體的差異,有重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培養訓練。
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體系
根據原《大綱》的要求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專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細化為六大類17個項目(見表1)。
三、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實施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長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構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中應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養訓練問題,二是技能考核問題。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經驗,和調研獲取的資料,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與思考。
(一)加強課程滲透,堅持課內指導與課外自練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相關內容應具體滲透在學科教學法等相關課程中,成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應注意發揮案例教學的示范作用,并對師范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養訓練。如教師口語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應考慮做到簡約性,切實提高學生口語訓練的實效性。用于講授學時為30%,用于實踐訓練的學時為70 %,督促師范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技能訓練活動,保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有計劃、有教材、有指導地訓練。同時,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強化教師自身的引領示范作用,讓每節課都成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示范課,讓教師以良好的教師職業技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開展常規訓練活動,目標引領與任務驅動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在教學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指導任務盡管已滲透到相關的具體課程教學中,但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學生的社團活動及學生自覺的訓練,難以達到師范生在校期間的理想水平。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能訓練,需要學校或各院系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師范生技能訓練進行統一規范和安排。一是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表1),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下發給每位學生,讓師范生一人學就能夠了解到各年段訓練內容與考核要求,并讓其成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成為自主訓練、自主學習的動力;二是將琴房、舞蹈室、書畫技能室在課余、休息日開放,同時制定《早自習、晚自修師范生基本技能訓練安排》,如主要包括:“開展晨讀課”—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晨讀練習?!懊咳找粚憽薄獙W生每日都寫粉筆字或鋼筆字,每個學生一塊小黑板,每日寫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體課件制作或簡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練習唱歌。保證學生有時間、有場地、按要求進行訓練。輔導員要按計劃組織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練活動”,并經常檢查督促。其余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科專業技能的訓練。從人學開始,四年不斷線,確保每個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競賽長效機制,以賽促教,以賽促練詳
根據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鮮明的實踐性特點,除了開展常規訓練活動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舉辦“未來教師杯”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練??刹捎冒嗉墳閱挝怀踬惡驮合禌Q賽的參賽體系,圍繞各個競賽項目,通過教學設計、課件制作、上課、說課、粉筆字展示等多種方式,以及舞蹈比賽、美術書法比賽等方式,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展示和匯報舞臺,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熱情。各教研室還可根據專業特點,定期舉辦師范生學科競賽或教研活動。如文科教研室組織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朗誦比賽等;理科教研室組織課件制作競賽等活動。多年的實踐證明,教師職業技能競賽不僅促進了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而且在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造就復合型人才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努力發揮校園文化在師范生職業技能形成中的滲透功能
與專業文化素質教育一樣,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同樣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氛圍。一是應科學設計和正確引導校園文化活動。圍繞教師職業技能成立學生社團組織,活躍校園文化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社團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激發他們參與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二是定期請小學優秀班主任、特級教師、杰出校友來校開展“說課、評課”等專題講座或開設微型課程,傳經送寶,為師范生搭建理論和實踐溝通的橋梁,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確立師范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的觀念,在校園網或各院系網站上開辟“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網站。把有關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課件、講義及優秀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新課程的案例研究等優質教育資源掛到網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教學手段,讓他們網上學習優秀教學設計或觀看視頻課程,以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自我訓練、自我培養的需要。積極創設、營造培養學生從教技能的實踐環境,使練就從教技能成為高師院校校園文化的主流。
(五)在實習支教活動中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
舒爾曼認為,“教學實習是經過認真設計的教學范例,而且都伴隨著嚴格管理的、為學生提供容易進人實踐的教學階段,以確保學生學會所需的技能,并表現出恰當的工作表現、方法和價值觀?!苯虒W實習是促使師范生專業化的關鍵環節,在一個教師的專業準備階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實習支教是師范生掌握教師職業技能的良好平臺,”頂崗實習支教與以往的常規實習相比,時間為一個學期,具有全職性質,將實習生作為全職教師進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實習時間的延長,實習生上課課時、做班主任工作的時間大大增加,而且實習內容豐富,更加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借助這一平臺,重點做好三項工作,已達到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目的。實習支教之前,力求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重點對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強化培訓,將師范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上課模擬教學,培訓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模擬教學同學的教態表情、課堂語言、板書等逐一點評,促使他們反思、修改、反復訓練中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實習支教過程中,一是要求師范生參加所在實習學校的教研組學習、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這是師范生快速成長的途徑;二是實習后階段,上教學匯報課并進行課后反思。通過教學的展示與反思,促使師范生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或進行一些帶有探索性的嘗試;三是在實習學校搜集原始材料、開展問卷調查、進行教育研究,或在實踐教學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選擇并確定畢業論文選題。實習支教結束后,一是引導師范生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學論文或調研報告,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研究技能;二是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經驗交流。針對師范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拾遺補I},有針對性地補充理論和實踐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盡可能完美地進人到未來的工作領域。如我院教師教育學院在實習生回校后,針對部分師范生教學技能欠缺等問題,仍然堅持開設《小學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和《小學數學教學技能訓練》課程進行強化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學考核評價機制,規范評價考核
為了使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這一工作抓出實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確規范的評價標準。目前,“除了普通話在語委的統一指導與考核下執行嚴格的標準以外,其它訓練項目劃分不夠具體,考核的質量標準也不夠健全”。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培訓“三級考核’,機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師技能教研室總體負責。各項考核標準由相應責任課程教師負責制定,教研室匯總,編輯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以下稱《手冊》)。該手冊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項目、考核內容與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績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