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18:30: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美能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強審美教育,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分辨善惡和美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潮不斷涌入,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相對不足,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他們在人生中很容易誤入歧途。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摒棄丑惡事物的觀念,樹立接受美好事物,提高對事物的辨別力。
(2)提高審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美術教育中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對生活和藝術具有獨特的理解和認知,啟發學生個體想象力和創造力。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其實都是藝術家審美創造的結晶,是作者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認識,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活躍人們的思想,啟發人們去思考,在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2幼師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
對幼師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在全面構建國民素質教育體系的今天,審美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幼師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日趨多元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挖掘審美教育的因素,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確立審美教育的原則方法,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和社會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把審美教育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不斷提高教育審美能力的實效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深化美術教學評價標準改革,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由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青少年認知事物的能力與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評價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決不能以“像不像”“美不美”為準則來評價其作品成功與否;學校在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時,決不能一成不變,一套教學評價標準用上幾年不變,要依據學生實際和市場需求,不斷深化美術教學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標準應該是,作品能否真實反映學生的真實感受,是否有學生獨特和新穎的表現。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創作,通過作品表現自己的思想,轉變過去那種一成不變的美術教學評價標準,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2)走進大自然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自然美既是藝術美的直接表現對象,又是啟迪藝術家進行藝術想象和藝術創造的沃壤。因此,幼師美術教育者在教學中要樹立“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一理念,在教學中要持之以恒的貫徹。學生進行美術創作不能拘泥于教材和理論的束縛,更不能足不出戶搞創作,要走進自然、感受生活、激發靈感,促使人在心理上升華為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愉悅感,方能創造出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的藝術作品,才能啟迪人生。當學生走進自然,在觀賞自然山水風光的時候,既可以享受到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又可以激發學生對人生美、對社會美的遐想。在這情景交融之中,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激發、調動起來,個人的心靈完全處于一種非功利的審美狀態,可以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捕捉到自然美的規律,形成對自然美的直覺。
(3)注重對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簡單地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就可以實現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學校要把審美能力培養貫穿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尤其是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古今中外留下來大量精美的藝術作品,其完美的形象、高超的藝術手段和表現形式,能讓人欣賞到藝術表現手法的多元化,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在欣賞藝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的方法,學會主動捕捉強烈的第一感覺,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對美的感受,進而提高審美能力。其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進行比較與評價,把學生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引向深入。學生在欣賞作品時不能只是感覺作品“很美”“很漂亮”,要培養學生懂得鑒賞美的標準,要知道一幅作品美在哪里?學生只有學會對作品進行比較和評議,通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積極開展美術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科學的美術教育離不開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美術實踐教學。美術實踐包括美術創作、美術鑒賞和其他與美術相關的人生活動。美術創作的過程,正是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辨別美丑,乃至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青年大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梢酝ㄟ^舉辦美術作品欣賞、寫生、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感受生活、感受藝術作品,產生藝術和創作的靈感。學校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審美能力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根據課文的特點,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F以《桂林山水》為例,談談我的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欣賞桂林山水形象美。
《桂林山水》語言優美簡練形象,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閱歷,很難通過抽象的語言文字去領會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據這一特點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我借助于多媒體,讓觀察栩栩如生的桂林山水風光,通過娓娓動聽的導語,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抓準觀察的重點,把學生帶進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近處的綠水、小舟,江底的沙石,水中的倒影;遠處千奇百怪的峰巒,山間的綠樹紅花,空中迷蒙的云霧。這樣使學生的情感逐步與作者的情懷產生共鳴,如身臨其境,感受到呈現于眼前的不是單純的山水畫面,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迷人境界,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和情操論文服務。
二、剖析重點段,領略祖國的語言美。
課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安排在兩個結構相同而又嚴謹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現在一個排比句中。這是引導學生掌握讀段學文之法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領略祖國語言生動優美、表情達意、準確細膩的好課例。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領悟作者遣詞用語的準確性。作者寫漓江水用了“靜、清、綠”三個詞。我適時品評:流動的漓江水為什么說“靜”呢?使學生意識到“感受”一詞重要。文中的三個“真”字,如把它換成“很、太”等詞又怎樣,讓學生領悟到“真”是“的確”的意思。然后我引導學生領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學桂林的水“真綠”時,我讓學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實物)再問,作者用“無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說明什么?使學生逐步領會作者遣詞用語的精妙——漓江水的“綠”用“翡翠”來比喻,漓江水“清”用“無瑕”來形容。教學山“奇、秀、險”這一特點時通過幻燈片、看實物,進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語準確。
三、指導朗讀,感受作者情感美。
《桂林山水》語言簡練,生動優美,抒發的感情純美。如何使這種感情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共鳴?這就要通過有感情朗讀去揣摩品味課文,使學生受到美 的熏陶。教學時,采用跟錄音輕讀,聽老師范讀、引讀,全班或小組齊讀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指名個別讀。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聽錄音,領會每個特點朗讀時的聲調和語氣論文服務。如……真靜……“一句用輕讀,給人以幽靜感覺。如……真綠……”一句用響亮志,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讀后,師生共議,反復朗讀,直至繪聲繪色,聲情并茂,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角色”。
四、誘導想象,體味自然動態美。
《桂林山水》所描述的優美意境是“山青、水秀、人怡”。意境之美,除朗讀感受外,更重要是聯想,想象,再現形象化的意境圖像,讓學生陶醉于迷人景色中,達到最高境界——人在畫中游。如教完本文后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師生遐想,游覽山水,伴隨優美的樂曲,觀賞長幅彩色連動山水幻燈圖。老師邊播放幻燈片,邊以滿懷贊美之情旁白:小船……慢慢行駛。……哇!這里的水真清啊!可愛的小魚快活地在水里游來游去……
“游覽”中,學生看、想、問,把觀察、復述、描繪、質疑熔為一爐,化靜為動,見影生情,創造了愉悅環境,既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時代的發展已把審美教育推向了前沿陣地,全面貫徹實施審美教育是時代的迫切要求。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應從素質教育入手,找到1種適合青少年特點、符合他們年齡段和身心發展的教育方式是10分必要的。舞蹈教育納入了我們的視野。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舞蹈在整個教育界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從中我們發現舞蹈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情感個性及素質修養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舞蹈藝術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以及其特有的興趣和美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研究舞蹈教育與審美教育的關系是提高舞蹈教育水平、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重要課題。論文從論述審美教育與舞蹈教育的特點入手,分析2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在舞蹈教學中如何處理好2者的關系。
關鍵詞:舞蹈教育;審美教育;關系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s already appreciate beauty the education to push to follow the battlefield before, carry through the implement to appreciate beauty urgent request of educate the that time generation completely.Training the right esthetic sense of teenager and appreciating beauty ability should commence from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method that finds out a kind of in keeping with teenagers characteristics and matches their age segment and the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is very necessary.Dance the education brought into our visual field.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ages of the society, the position that dances in the whole educational circles is more and more high, affect also more and more big.From medium we discover to dance the educations whole character for exaltation student, develop the students emotion character and characters accomplishment contain very big help, passing to dance the art abundant colorful manifestation and its special interest and pleasant impressions,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of the overall exaltation student.
Key words: Dance the education; Appreciate beauty the education; relation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Ⅱ
導論……………………………………………………………………………1
1、審美教育……………………………………………………………………1
1. 審美教育的涵義、內容、作用………………………………………1
(1)家庭教育………………………………………………………2
(2)學校教育………………………………………………………2
(3)社會美育………………………………………………………2
2. 審美與教育的關系……………………………………………………3
2、舞蹈教育…………………………………………………………………3
1. 舞蹈與舞蹈教育的概念………………………………………………3
2. 舞蹈教育的作用………………………………………………………3
3、怎樣處理把握舞蹈教育與審美教育的關系……………………………4
1. 舞蹈美育課程的設置…………………………………………………6
2. 在舞蹈教育中注入人文素質教育……………………………………7
(1)人文素質教育的概念……………………………………………7
(2)賞識教育的含義、作用…………………………………………7
(3)在舞蹈教育中運用賞識教育……………………………………8
結論……………………………………………………………………………9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
綜觀當前的教育形勢,舉國上下正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焦點.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視,教育界高舉“德育領先”旗幟;智育在傳統教學中有著深厚的根基,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體育本著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動有聲有勢;勞動教育或許與生活實踐比較密切,也相應受到越來載多的人的關注;然而,美育?……美育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此外,我們在談論人文精神的時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之最高層面上,在討論藝術美的理論中,也常常談到“真、善、美”三位一體的問題.懷特海曾經指出,數學是真、善、美的辯證統一.一個正確的數學理論,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真;數學理論不管離現實多遠,最后總能找到它的實際用途,體現其為人類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數學的善;數學理論本身的奇特、微妙、簡潔有力以及建立這些理論時人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數學的美.而這些觀點在數學過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嗎?沒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視,確是深感遺憾.值得高興的是,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已提出了數學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別是“數學與文化”這一單元體現了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美學方面,這種功能是鼓舞人們對數學的追求化為一種對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或許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加強美育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1.數學美的表現.
美,作為現實事物和現象,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藝術作品等屬性總和,具有勻稱性、比例性、和諧,色彩變幻.鮮明性和新穎性,作為精神產品的數學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們知道,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和諧、比例、整體和對稱,我們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結構的嚴謹、關系的和諧以及形式的簡潔.
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數學內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等;從數學的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從狹義美學意義上看,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
經通過對數學美表現的研究,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數學中含有美的因素,數學發展受美育思想的影響,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
2.數學美的功能.
審美教育的范圍正日益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人們不僅通過音樂,藝術,而且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數學美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數學美能夠培養人們創造、發明數學的激情;數學美能啟發人們探求真理的思路;數學美感有檢驗真理的作用;寓美于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美感能達到以美啟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數學美之教育途徑.
在科學美層次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和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征,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探索科學規律獲得的愉悅,科學思維方法的美妙等諸多方面.科學美的發掘,可以通過種種渠道進行,包括視覺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訝美”,證明技巧運用中的“機智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的“實用美”,撰寫小論文時的感受到的“創造美”.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他們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綜觀當前的教育形勢,舉國上下正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焦點。教育界高舉“德育領先”旗幟;智育在傳統教學中有著深厚的根基,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體育本著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動有聲有勢;勞動教育或許與生活實踐比較密切,也相應受到越來載多的人的關注;然而,美育?……美育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此外,我們在談論人文精神的時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之最高層面上。
懷特海曾經指出,數學是真、善、美的辯證統一。一個正確的數學理論,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真;數學理論不管離現實多遠,最后總能找到它的實際用途,體現其為人類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數學的善;數學理論本身的奇特、微妙、簡潔有力以及建立這些理論時人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數學的美。
而這些觀點在數學過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嗎?沒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視,確是深感遺憾。值得高興的是,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已提出了數學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別是“數學與文化”這一單元體現了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美學方面,這種功能是鼓舞人們對數學的追求化為一種對完善的追求。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數學美的表現。
美,作為現實事物和現象,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藝術作品等屬性總和,具有勻稱性、比例性、和諧,色彩變幻。鮮明性和新穎性,作為精神產品的數學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們知道,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和諧、比例、整體和對稱,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結構的嚴謹、關系的和諧以及形式的簡潔。
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從數學內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等;
從數學的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
從狹義美學意義上看: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
經通過對數學美表現的研究,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數學中含有美的因素,數學發展受美育思想的影響,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p>
(二)數學美的功能。
審美教育的范圍正日益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人們不僅通過音樂,藝術,而且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數學美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數學美能夠培養人們創造、發明數學的激情。
2、數學美能啟發人們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數學美感有檢驗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數學美感能達到以美啟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數學美之教育途徑。
在科學美層次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和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征,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探索科學規律獲得的愉悅,科學思維方法的美妙等諸多方面??茖W美的發掘,可以通過種種渠道進行,包括視覺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訝美”,證明技巧運用中的“機智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的“實用美”,撰寫小論文時的感受到的“創造美”。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他們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作為必要的審美示范,引導學生感知,欣賞數學美。另一方面,“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只有將美知識應用于實踐,審能教育才有意義,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數學美之教育途徑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應用美。其具體探究途徑如下:
1、展示隱含的美。
2、挖掘數學美。
美育教人如何做人,啟發學生求知、愛美、揚善、發展。美術教學中的各類藝術作品鑒賞,可以形象地教育和激勵學生,可以鼓舞人、激勵人,弘揚美德。為廣大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是美術德育功能和本質所決定的。人類的勞動過程創造了精神文明,文化與藝術的發展,同樣,藝術發展也起到了德育及美育的作用。如在中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像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曲》、潘鶴的《艱苦歲月》、《小八路》等藝術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能激起學生思想感情上的種種反映。他們通過學習感到興奮、崇敬、自豪,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先烈的敬重,愛國主義自然而然在美育中滲透。教師要讓廣大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與追求美的理想結合起來,達到完成教學大綱中的美術教育與德育的社會歷史使命。
二、美術教育中的智育功能
自然世界是通過多學科及藝術形象再現在人們的意識中,美術教學中的智育功能是由美術學科藝術性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智育[第一論文dylw.net]是在掌握知識過程中形成思想方向和創造方向形成的。教學過程的目的是發展智力,因而,美術教育過程中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想象與社會積極聯系起來。經常處在美的陶冶之中和在單調的環境里成長的孩子,其智力及思維發展明顯不同,前者更多地表現出對外界事物的探索興趣和愉快的情感,這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智育能力的發展是極有力。美術教育是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別的學科所不能代替的。
三、美術教育中的美育與審美功能
美學即審美之學,將“審美”實施于教育中。美育即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提高品德素養,將教學中的藝術欣賞轉化為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人類的審美觀受時代地理位置、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同。古代人認為美的現代人不一定認為美,外國人認為美的中國人不一定認為美,出現這些差異,是人類社會的自然現象。然而,人類也有共同點,即共同的基礎語言形式美,共同的美感享受,共同的和諧發展。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在美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審美觀念呢?
1.培養學生正確欣賞中外藝術作品,讓學生從傳統文明與現代優秀文化藝術珍品中汲取美的內容??蓮纳鐣?、大眾美到藝術風格美、形式結構美、內部情感意蘊的鑒賞中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欣賞幻燈片、圖片,閱讀中外藝術理論常識,廣泛采取感受與理性分析相結合,再借助想象、聯想,通過理性參與分析作品內容感情意蘊,從而產生審美愉悅,達到情感共鳴。
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新課標如此關注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這是由審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一方面學生作為完整的有機生命個體,審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種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實現學生的完滿人性,審美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審美有助于學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課標的一個最偉大之處,便是自始至終貫穿著人本理念。特別是當前學生的審美意識被應試的功利意識所屏蔽,呈潛在狀態;學生審美感知力和審美想象力的遲鈍和貧弱,審美能力還待提高,審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強詩歌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詩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文學審美活動有一個規律:即閱讀是作家——作品——讀者雙向交流的一個動態過程,文學作品自身的藝術價值越高,就越能釋放更多的審美信息,對讀者形成的審美心理張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讀者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一種包括感知、想象、聯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內的、對作品進行完形、對意味進行充分體驗的能力。審美能力與審美心理張力成正比,審美心理引起的張力越大,審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如同人的身體一樣,各心理因素如果能經常得到一定強度的實踐鍛煉就會增強素質和有所發展,反之就會衰老,會遲鈍或萎縮一樣,學生要切實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就必須接受一定強度的審美實踐活動,詩歌閱讀便是這樣的一種審美實踐活動,它為學生審美實踐的有效鍛煉提供了一個絕好機會。教師雖然也可以采用藝術方式請學生欣賞圖像文本提高審美能力,但是這些直觀性、淺白性、受控性很強的表現形式留給學生的感知、想象、理解、創造的空間明顯要小得多,主體審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要小得多。當電視屏幕直觀而又固定化地呈現于人們的面前之時,一種規定性的現實存在替代了無數個心靈的創造,審美能力的提高因而受限。盡管表面看來,聲、光、色、樂樣樣都有,似乎具有很豐富的審美信息,但它給予人的精神自由度是有限的、狹小的。詩歌以其淺白性、直觀性、受控性特點成為一種最高的藝術,而詩歌教學這一以最高藝術為教學內容的詩歌教學,無疑是切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路徑。
(二)詩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審美意識與一般意識有很大的差別,它是人類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思想觀念,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需要。審美需要的客觀性,但是審美需要并不總是浮現于人的意識上層,很多時候人們關注的是實用、科學、倫理的領域,忽略了審美活動。詩歌幾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夠強烈地喚起學生的審美需要,它所展現的美恰恰是通過學生的審美實踐付出一定的審美勞動得來的,所以會讓學生刻骨銘心,甚至終身難忘,從而使學生“嗜美上癮”,其審美意識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強化。詩歌教學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詩是一種高雅的文學藝術,它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教精致。詩歌教學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愛上詩歌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學生的審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級走向高級、由麻木遲鈍引向敏銳豐富、由悅耳悅目的低級層次走向悅心悅意、悅志悅神的高級層次。所以,要養成和培養純正、高雅的審美趣味,詩歌教學是最好的途徑,詩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二、詩歌教學能培育學生的詩性智慧
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教學建議中又強調: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的同時,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詩性智慧作為一種具有整合性的精神能力,在人類的各個歷史階段因被賦予不同的內涵而使之顯現出不同的風格和風貌,但是一直以來貫穿始終的想象性、創造性卻亙古未變。詩性智慧是一種以想象為形式的創造性思維,他的形式是想象,其結果是創造。想象力具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因為想象是建立在感知與記憶基礎上的一種表象運動,它不是物體的復現,而是對物體進行重組與再造。想象在其本質上也是對于世界的思維,但它主要是用形象來思維。在想象運行的過程中,由于頭腦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會生發出許多新的變化,這直接帶來思維的創新。
(一)從詩歌的本體特征看詩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詩性智慧
詩歌離不開想象,情感性、音樂性、想象性是詩歌的三大本體特征。想象是詩歌的本體,必不可少。詩從根本上說,是生活的反映,但絕非是生活的如實描寫,而是一種想象的描寫,雪萊說過:“詩使它所觸及的一切都變形?!边@指的就是詩歌的想象。要是有一首詩歌把生活表現得過于實在,太像生活的實際,這種照搬現實、缺乏想象的作品是稱不上詩歌的,比如說“這個少女很美麗”就不是詩,“少女如花”這一帶有想象性的言語便具備了詩歌的質素。因此,詩歌的創作離不開浮想聯翩,離不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那些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總是“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創作出激情澎湃、瑰麗多姿、光焰萬丈的詩篇。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蜀道難》、郭沫若的《鳳凰涅磐》、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名篇都充滿了優美、奇異、豐富的想象。
(二)從詩歌的閱讀特征看詩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詩性智慧
欣賞詩歌的過程是一個展開想象的過程。詩歌是一個意象符號系統,意象是其基本構成單位,上至原始詩歌,下至當代詩歌,都離不開意象。詩歌中的意象是不可或缺的主導性成份,意象成分越多,詩味的成分也就越濃,有沒有意象是詩與非詩的根本區別。沒有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也就不成其詩。讀者閱讀詩歌,也就是閱讀這個意象符號系統。意象要閃現、組合,都必須依賴于讀者的想象。因為意象的存在形態是人腦中的一種情感表象,它不同于繪畫、雕刻、舞蹈、戲劇等藝術所塑造的形象,這些形象是外在的,直接呈現于人們的面前,作用于人們的感官,人們無需想象,只需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就可以直接獲得審美感受。詩歌中的意象,無論是人神鬼怪、飛禽走獸,還是鳥魚花香、湖光山色、人間仙境等等的呈現都必須借助于人們的想象才能在腦海中映現出來。通過想象,詩歌中的意象得以舒展和疊合,直至成為意境。所以,要欣賞到詩歌的內在意象、意境之美,必須借助于想象,對詩歌的意象進行閃現、組合、轉換與再創造,才能將文字符號轉化為立體畫面,把潛在的意象浮現出來,最終享受到詩歌的意象美、領略到詩歌的意蘊美。
(三)從詩歌的語言特征看詩歌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詩性智慧
詩歌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筛行允窃姼枵Z詞的一個基本特征??筛行哉Z詞是指表述人的感官經驗和感官感受的那一類語詞,是對人類五種感官所領受到的內容的描述,這些語詞以形象戰勝抽象的方式,強化語符本身的信息刺激,使之成為一種具有強烈喚起能力的媒介物,誘導讀者展開想象去把握可感性語詞所代表的感性世界。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這一可感性語詞就容易激發起讀者的想象,使讀者想到芳草萋萋、繁華似錦的一派喜人景象。又如宋祁的《玉樓春•春景》中的一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不僅讓人想象出杏花爭先恐后開放的情景,還讓人想到芳香撲鼻、蜂飛蝶舞之類??傊姼枧c想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詩歌教學可以通過詩歌閱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培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詩歌教學是培育學生詩性智慧的肥土沃壤。(論文)
三、詩歌教學能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新課標之所以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因為人文精神作為一種生命意識,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最深厚的精神動力資源;人文精神作為一種人文情懷,為人的發展營造了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背景;人文精神作為一種超越品格,為人的發展創設了一種高遠的人生理想境界。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生意識在精神沙漠的風暴影響下,拜金主義進一步深入人心。在強大的物欲刺激氛圍中,學生出現了所謂的“四無主義”現象,即無氣魄、無關心、無感動、無責任。這樣的精神面貌,迫切需要我們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導學生去關注和建構健康向上、充滿人情味的生活世界,培養人文精神。
(一)詩歌教學能夠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
詩歌教學離不開偉大的詩篇,而偉大的詩篇之后站立著的正是偉大的詩人。詩人從自然的天籟和靈魂的啟示中把傾聽到的聲音傳達給人們,用心血譜寫生命和靈魂的樂章。當我們年幼無知、或少壯有成的時候,我們從不感到生命正在一點點地走向末端。而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滄海一粟,正因如此,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生命的短暫,珍惜生命,詩歌向我們敲響生命的警鐘。當學生們閱讀“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夜苦短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和“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橫落兮雁南飛?!瓪g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漢武帝《秋風辭》)等詩句時,他們不能不深思:生命短暫,何不珍惜?詩歌還為我們提供活著的理由,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崇高的人生價值觀。李白的理由是“此行不為鱸魚,自愛名山入剡中”;杜甫的理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王維的理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劉禹錫的理由是“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柳宗元的理由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二)詩歌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
詩歌中的情感不同于普通情感,它是人文情懷的反映。首先,國身通一是詩歌史上貫穿始終的一條情感大動脈。詩人們將自己的整個身家性命與祖國、民族的命運緊緊地纏在一起,這也就是平常為人稱道的愛國情懷。詩人們所寫的詩篇往往是在國家民族存亡之秋、由奮起而抒發的一種激情,讀來感人淚下,催人奮進;其次,詩歌中還滲透著濃濃的家園情結。家園情結就是對故土、對親朋的深沉眷念和無限熱愛之情。通過詩歌教學可以讓學生們知道:世間除了金錢之外,還有一些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卻讓人動心的東西,那就是親情、友情、愛情;再次,山水情懷也是詩歌情感的一大內容。它體現的是一種對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熱烈歌頌和贊嘆之情。詩人們贊美吟誦自然,從自然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超脫。山水詩篇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詩歌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超越品格
詩歌內蘊著奮發向上、鍥而不舍、執著奮進、不竭奮進的人生態度和生命理念,詩歌是一種理想,它激勵著學生不斷進入超越之境,揚棄舊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狀態發展,逐漸抵達理想。它使人確信,人的前途和命運應該能夠而且應該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理想和信念一旦在耳邊鏗鏘作響,它往往令人回腸蕩氣、熱血沸騰,即使身處嚴酷的現實困境,也能升騰起生活的信心,奮起追求心中的目標。詩歌中包含的這種超越品格,使人不斷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志剛.略談新課程理念下的詩歌教學[J].學語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