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4 21:0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語文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從《弟子規》中悟教與學的方法
在《弟子規》總敘里有一句話是:“有余力,則學文”。這就是說古人是從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基本德行的修習開始的。也就是說古人是從先修身,再修學的。這與我們現今推行的以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如今重學《弟子規》是有很深厚的現實意義的。
在《弟子規》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智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就《弟子規》中的《余力學文》中有關我們教與學的方法進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這句話是說:我們在讀書時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讀書方法。然而,我們很多的學生在讀書時往往會心不在焉,結果造成收效甚微。于是,每當我要求學生讀課文時,都要讓學生先誦讀“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自覺地自我調節到最佳的讀書狀態。從而大大地提高我們的讀書效果。
二、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小學生讀書往往會剛把課文讀了一兩遍就自以為全會了。于是,在老師講課時就會心不在焉,甚至就會把書放在課桌上,而眼睛卻在看后面未學的課文內容。因為他以為自己早就知道課文的內容了,學不學、聽不聽無所謂。以前,我總會在課堂上當眾批評他一頓,使他下次再也不敢這樣??墒牵@個學生不這樣做了,另一個同學還會濤聲依舊,治標不治本。為了更有效地制止這種不良習慣的蔓延。每當再出現這種現象時,我就會讓學生誦讀“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通過幾次集體誦讀,慢慢地學生不再看其它的課文了,讀書、聽講都專心了。
三、寬為限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集,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每當遇到需要背誦的課文時,我都會很發愁。因為班里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無法背誦下來。如果再增加一課時,時間往往又不允許。以至于造成“緊為限,寬用功”的后果。學了《弟子規》以后,我將背誦的任務進行了分解,每天利用學生站隊前、吃飯后、等候排隊的點滴時間讓學生背誦一兩遍,經過幾天,甚至一周的時間不斷反復背誦,學生就差不多背下來了,而且學生背得輕松、愉悅,效果又好。這樣就真的做到了:“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了。
四、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用也很廣泛。也就是我們在課堂中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學會的質疑問難的能力。比如:在語文教學中,第一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同時,鼓勵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中,我哪些地方不懂,或者哪個詞,哪個字不知道什么意思,都要標出來,打上“?”。對于不懂的字詞要鼓勵學生查字詞典解決;對于段落中的疑問,要通過多讀或聯系上下文來解決,對于實在不明白的疑難,要留到第二課時解決。第二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同學們帶者自己的疑問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討論探究,直到徹底解決疑難。此外,對于平時遇到的難題也可以向自己的同學、老師詢問解答,以求達到“知確義”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葉老以精辟的語言闡明了口語訓練的重要性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目前,農村小學學生的口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表達能力一般都比較差,高年級學生當眾說話還是畏畏縮縮,不夠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學語文教學“
重文輕語”,再加上方言影響所致。所以農村小學教學應加強普通話口語訓練。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嘗試,得出:農村小學生的說話訓練須經過“想說———敢說———會說”這三個過程,說話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一、創造各種機會使學生想說一個人不發言并不等于不會說話,首先要看他想說不想說
大家知道,一個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動的時候,話“匣子”才能打開。為此,我經常運用靈活多樣的辦法來讓學生開口。如在班級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講講你聽到的、看到的事情,講講廣播里聽到或電視里看到的
新聞及家中或街頭巷尾碰到的新鮮事等等。這時學生的興趣就來了,他們爭先恐后,侃侃而談。在講語文課時,我更注意學生的說話訓練,不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圖描繪的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講講插圖表達的意思。如講《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第五、六段時,我讓學生借助圖展開想像,理解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相互祝福的場面,抓住“潑呀、灑呀”、“說啊、跳呀”等詞語,讓學生連起來說說。又如《雷鋒》一課插圖,我畫了天空降下的雨簾、河邊被風吹彎的蘆葦及被河水漫
過的小橋,畫了雷鋒卷著褲管正在一個一個地背小同學過橋等簡圖,先讓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說明圖意,再引導學生用較復雜的句子具體說明圖意。有的說:“下雨天,雷鋒卷起褲管把小同學背過橋?!庇械恼f:“天下著大雨,刮著大風,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橋。”我又根據插圖按“天,風,雨,河水,雷鋒?!钡臄⑹鲰樞?,讓學生看插圖,完整地敘述圖意。這樣逐步增加難度,學生學習情緒十分飽滿??傊貌鍒D和簡筆畫既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說話的意愿。
二、消除顧慮使
學生敢說有些學生開始有一肚子的話,但因為缺乏勇氣,最終還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是自尊心和上進心強,因此對小學生的表揚鼓勵應多于批評指責,就可以更好地激發其學習動機。初練口語表達時,學生往往語無倫次。但無論學生會說或不會說,我都多予鼓勵,并耐心地引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踴躍發言、無所顧慮地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習慣,課堂便日趨活躍。
三、加強訓練使學生會說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需要邊聽、邊想、邊說,逐步才能做到耳靈、腦活、嘴快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拼音教學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內容較為單一的教學內容,在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多是剛剛結束了幼兒園的生活,升入小學的,在年齡上偏小,對于形象直觀的事物較為敏感,而直接教給他們要“死記硬背”的漢語拼音會讓他們產生排斥心理,另外加之小學生對于學習還缺乏自制力。因此,對于拼音教學我們應該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拼音學習的效果。下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幾點自身在拼音教學中采取的策略方法,以供參考。
一、拼音教學聯系生活實踐,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鼻榫跋嗌?,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i---衣服、醫生、一年級;yi-阿姨、一個;yi-椅子、己經、以后;viyi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ai-喜愛一我喜愛畫畫”?!拔蚁矏厶咦闱颉薄纱丝梢?,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二、利用文本,拓展發散思維
由于低年級的新生拼音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的感性知識,以形象思維為先導來組織課堂教學,借用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發準音,記清形。在教學中,色彩鮮艷的插圖,形象活潑的卡通人物,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例如,第一課拼音“a, o,e”的整幅圖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畫面上大公雞在喔喔啼,小姑娘在河邊練唱,鵝在水中的倒影,學生一開始就被吸引了。我想讓學生自己看,說圖上的事物,用圖片來引出中一韻母a, o,e。在學習中一韻母a的音形學習中,可以借助小女孩的頭連同小辮子構成圖形表示"a”的形;小女孩在看病,發出“a, a, a”的聲。又如在教授“g, k, h”時,教材插圖中有兩個小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就是“h”的形。喝水的“喝”就是“h”的音。我讓學生觀察這一畫面的時候,學生特別激動,特別感興趣,很快記住了“h"的樣子。
三、活化教學課堂
由于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地備課,設計好教學方案,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不妨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例如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讓無聲的靜態知識轉化為有聲有色的動態知識,擺脫在教學中的枯燥感,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同時,教師可以創造一定的包含知識學習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練習拼音字母的運用;設定一定的情境,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喚起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由于小學生比較愛動,而且非常喜歡登臺表演,因此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做游戲,比如讓學生代表某個拼音字母,設定情景進行表演。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這樣比單純的死記硬背要更輕松、印象更深刻。
四、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激發學習積極性
如讓同來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著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游戲,同來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并且參與面)’、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不過,游戲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以免學生上課只顧于玩,而忘了自己應該記住的知識。拼音教學結束后,我覺得有一部分學生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實,所以,今后我還要繼續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玩中學知識,開心的牢記每一個知識。
五、利用游戲結合拼音教學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欲望;創新能力;引入創新
1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過這樣的論斷“: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感到自淺談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币虼私處熢诳偨Y評價時,要突出做好學生有創新表現的總結評價,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對“創新”的實現者要恰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用鼓勵性的語言,或熱烈的掌聲,或贊許的目光,使學生充分品嘗獲得成功的快樂。同時,還要根據“創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對那些與創新無緣的學生,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在教學中要從他們錯誤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維中尋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以保護這些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尊心,產生進取、創新的動力。
2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首先,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對創新的“趣”。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主體對閱讀要有興趣。興趣產生了,自然會有閱讀的激情(沖動),以激情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導語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導語是一節課的起點,精彩的導語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因而,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識水平、教材特點等,巧設導語,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學生對枯燥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帶著學習興趣進入到求知探索過程。其次,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創新的“奇”。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亞里斯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通過目標激勵、語言情感激勵等,以“情”制勝。通過啟發性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使學生因問題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積極地去探究、創新。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突破思維定勢,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 讓學生去閱讀、探討、思考。這樣在領悟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哪怕是有悖于文章內容的看法。這樣讓學生在無形中參與創新,進行創新。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新”。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把整個世界作為孩子的教科書”的意識,而摒棄“把教科書作為孩子的世界”的觀念。教學中嚴格按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要求,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延伸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需要反復嘗試,深入探究。小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通過其內因的作用,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初步養成樂于學習的習慣和創新的精神,這樣在運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練和模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但是以往的練習只是對知識點的單純的操練、識記,學生的練習只是課堂知識的重現,使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復現、鞏固階段,不能做出對知識點的進一步深入理解和領悟。因此,我們要精心篩選和設計練習內容,并注意適度的深化才能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創造、創新的目的。
4在教學中引入創新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綱,惟權威是命,惟標準是遵,使課堂教學變為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模仿、操練和獲得標準答案為目的。課堂教學沉悶、枯燥、單調。教和學都是為了考試,忽視學生個體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機械化。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讓學習成為學生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教學過程成為“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再是獲得結果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強調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多義性,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是不知道結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感觸創新,形成創新意識。 這樣放飛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既強調語文的基礎知識又延伸學生的生活知識。
一、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一)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于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于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范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后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于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二)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對于標題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要明確。要能夠揭示論題范圍或論點,使人看了標題便知曉文章的大體輪廓、所論述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能似是而非,藏頭露尾,與讀者捉迷藏。二要簡煉。.論文的標題不宜過長,過長了容易使人產生煩瑣和累贅的感覺,得不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總體評價。標題也不能過于抽象、空洞,標題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詞匯,以免使讀者一見標題就如墮煙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標題的嘩眾取寵之意。三要新穎。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形式一樣,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到既不標新立異,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意:
1.準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于讀者閱讀,也有采用這種方式的。
三、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3、文字要簡煉。內容提要的寫作必須字斟句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表述,每項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
4.陳述要客觀。內容提要一般只寫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一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自有公論,大可不必自我宣揚。因而,實事求是也是寫作內容提要的基本原則。
5.語言要生動。提要既要寫得簡明扼要,又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體現文彩,以求喚起讀者閱讀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章節有專門詳細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五、參考文獻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論文 對話
對話式的教學,與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牽引式”、“灌輸式”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區別就在于:后者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授;前者強調的是知識的建構。打個比方,后者好像是一種工業生產的方式,是按照圖紙去生產一模一樣的機器。而前者則類似農業生產的方式,農民并不制造禾苗,只是為禾苗的生長提供條件,如按時播種,并適時灌溉、施肥、捉蟲等,從而促使禾苗茁壯成長。與此相適應,對話教學意味著師生關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溝通。由此看來,所謂對話教學,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對話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體現了“對話”的精神與原則。
應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這種對話式的教學呢?
1.關鍵在于調整好閱讀教學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傳統的閱讀教學,這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教師先通過鉆研文本,把文本的內容全弄明白了,諸如可以分成幾段,各段的段落大意該怎么概括,中心思想是什么,寫作特點是什么,等等。然后根據自己的鉆研所得寫成教案,在課堂上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貫徹自己的教案,將自己的鉆研所得灌輸給學生。文本學生是懂了,但不是讀懂的,而是聽懂的。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渠道不暢。(具體表現在學生讀書的時間甚少。過去我曾就此做過調查,平均起來每節課學生用于讀書的時間僅5~6分鐘。)教師用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不能稱為“對話”,只能算是“傳話”。
閱讀教學不是先生講學生聽,不是單方面的灌輸。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的作用。我們應當以這樣的理念來調整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我們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去讀書。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不是單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學生與文本“對話”。這是因為閱讀的過程就是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閱讀時,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生活體驗都被讀物的信息激活,與文本意義發生碰撞。有人將閱讀活動比喻成“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很有見地的?;趥€人生活經驗與相關知識積累而產生的對文本的理解是形形、各不相同的??梢宰寣W生各自表達自己的理解,進行平等的、無偏見的、無權威的交流。在此基礎上,可以對他人的觀點進行發問、評價,以促進學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小學生年齡小,其閱讀活動自然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與點撥。如何引導?怎樣點撥?關鍵是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呢?我以為教師好像一個“婚姻介紹人”,其任務是把文本介紹給學生,要促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話、交流感情。作為介紹人,應當留出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該避讓的就要避讓,不要過多地居間聒噪,喋喋不休。只有當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故障”,介紹人才出面幫助疏通。
具體地說,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組織與調控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即組織與調控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二是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三是隨機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化解閱讀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疑難。四是適時的示范與點撥。五是善于捕捉在師生互動中閃耀出的創造火花,適時組織合作性學習,通過心靈的碰撞,以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生成新的認識。六是即時的評價與激勵。
2.實施對話教學,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要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對話本身就體現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氛圍。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教師的眼里,每個學生的意見都是值得珍視的。當學生在對話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其心態才是開放的,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言堂”,學生只有隨聲附和的份兒,那就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實現平等、民主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