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23:36: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步行街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現代社會中,購物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內容。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商品市場發展充滿活力,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適應不同購物行為的商業場所中瀏覽、審視和選擇商品,以達到購買商品的目的。為適應這種發展形勢,達到振興商業的目的,商業步行街的建設在我國取得了空前發展,特別在中國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商業步行街的建設也突飛猛進。商業步行街作為一種城市公共空間,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以及容納著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在商業步行街建設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位置。
一、規劃設計優點:
(一)社會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會的場所,增進了人際交流和地域認同感,有利于培養市民一種維護、關心市容的自覺性;
(二)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城市社區經濟的更加繁榮;
(三)環境效益——減少空氣和視覺的污染,交通噪聲,并使建筑環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區可減少人車混行和汽車對環境所產生的壓力,減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擁擠狀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城市設計角度看來,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強有力地聯系現存的空間環境和行為格局,并有效地與城市未來的物質形態變化相聯系。
二、城市步行街(區)規劃設計原則
(一)良好的交通體系
步行街的成功與否,交通問題是關鍵。設計中應考慮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況、停車的難易(我國特別要考慮自行車的停放問題)、路面的寬窄、投資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資料表明,我國城市自行車出行率達60%~70%,故在規劃中須特別考慮停車場的設置,包括城市臨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層群為停車場地,以解決自行車停車用地緊張的矛盾。另外還應考慮自行車與公交換乘的停車場,在這種規劃下,遠期可考慮設置小車與中巴車專用道,使公交與自行車聯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導非瀏覽、非購物人流通過,作為它的輔助道路進貨,也作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車分流、以汽車道(僅考慮公交線路、專用車輛、必須的貨運等)為聯系路,與城市道路網相聯,以自行車步行道為內核,獨立形成網絡狀,加上必備的環境設計,可形成環境質量高,集購物、娛樂、文化、飲食一體化的城市新型商業步行街區。
(二)完整的空間環境意象
美國著名城市設計理論家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提出了構成城市意象的五個要素:道路、邊界、區域、結點和標志。實際上就是人們認識與把握城市環境秩序的空間圖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進行描述。從城市設計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區空間環境的綜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間環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質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間環境比建筑更宜體現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賴于空間環境特色。
①道路
作為城市商業環境中的道路,其作用體現為渠道(人、車的交通、疏散渠道)、紐帶(聯結商店、組成街道)、舞臺(人們在道路空間中展示生活、進行各種活動)。規劃中對道路與兩邊建筑物的高寬比以H/D=1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這樣的空間尺度關系既不失親切感,又不顯得過于狹窄,從視覺分析上是欣賞建筑立面的最佳視角,容易形成東主獨特的熱鬧氣氛的空間。
②區域
作為城市中心區,由于城市商業活動本身的“集聚效應”,公建布局相對較為集中,由于人們生理與心理因素的影響,步行街長度取600—800米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間距),加上購物的選擇性與連續性,銷售的集合性和互補性,最終形成集中成片的網絡化區域系統。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區域中有特點的空間形式,結合步行街的特點,規劃以一至二個廣場,可作為步行街的中心、,為其帶來特色與活動。
④標志
入口,對于步行商業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規劃中應充分考慮。在連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設置牌坊等作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進出,不許機動車輛進入,入口處設靈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設管理標志符號。由于它起著組織空間、引導空間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個沒有屋頂的內部空間,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間中的重要景觀,它是整個街道空間序列的開端。既可適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給人們以明顯的標志,還可突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三)豐富的空間形式
城市是人類文化的長期積淀,并以一定的物質空間形式表達其文化特征?,F代城市追求適居性的空間環境、追求界定鮮明、比例適宜的積極空間。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環境氣氛和空間特色,它是一種內在的構成要素,其表現力和感染力是豐富、深刻的。如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獨具的空間特色使美國第一個步行街建設獲得了成功。設計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動區為指導思想,把街道做成彎彎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統一設計的街道家具,創造了強烈動感和節奏感的街道空間,成了美國步行街中競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區建筑內外的界線可以是虛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種向內吸引的感覺,也體現了我國傳統空間特征中“虛”的意境,并不像蘆原義信作為“圖”、“底”空間理論引證的意大利傳統街道。
步行街區的布局形態可以是豐富多變的:
①線狀沿街道布局—店鋪沿街道兩側呈線狀布置,鱗次櫛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間呈現一定的不規則狀。如北京琉璃廠、天津古文化街,
②線面組合布置——大都有明顯的步行商業街,與路段上某些商業地塊聯系起來,形成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廟步行商業街;
③面狀成片布局——商業街區在城市主干道一側集中布置,形成網狀形態,如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等。根據我國的功能和環境要求,步行街可分為多種形式:封閉式、半封閉式、轉運式和步道拓寬式。
隨著歷史的發展,步行商業街的空間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綜合化發展。但在順應社會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應保留自身應有的傳統空間與風貌。可規劃設計適合當地文化脈胳特色的騎樓、過街樓、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內步行街等,以建構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步行購物系統,使城市空間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以提高其價值觀念和深層意義。
(四)獨特的景觀構成
步行街具有獨特的構成因素,這些因素也是滿足現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構成城市環境風貌和組成部分。步行街由兩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鋪磚、標志性景觀(如雕塑、噴泉)、建筑立面、展示柜臺、招牌廣告、游樂設施(空間足夠時設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郵筒、休息坐椅、綠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頭獻藝等活動空間,其設計繁雜程度決不亞于設施建筑,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城市環境的整體連續性、人性化、類型的選擇和細部。
三、結束語
總之,步行街作為市民接觸使用最頻繁的開放空間,城市中心區中的步行街在公共休閑空間中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居民不僅在此實現物質消費帶來的物質滿足,而且在公共空間和豐富的街道生活中實現了精神上的滿足。所以商業步行街的設計必須與時具進,與城市的人文環境相結合,不斷的滿足市場的人性需求。
參考文獻::
[1]顧馥保.商業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
[2]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商業區與步行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關鍵詞:商業街 防火 設計 探討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城市生活質量和環境要求更趨多樣化層次化,為了改善城市購物環境,拉動經濟發展,城市商業步行街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一大熱點。步行街建設的形式多樣,包括傳統步行街的改造和現代化商業步行街建設,還包括購物中心和室內步行街的建設等。在這股商業步行街建設熱中,防火分區劃分、安全疏散設計、防排煙設計等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如何劃分商業步行街連通空間的防火分區、有頂的商業步行街商鋪的疏散門到達室外地點的步行距離如何控制,室內商業步行街疏散樓梯在首層如何設置直通室外出口,商業步行街自然排煙口面積如何確定,凈空高度大于12米是否能夠采用自然排煙等。國內有關防火設計規范對商業步行街設計尚無的具體規定,如何避免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的盲目性,正確地處理和解決防火設計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難點,確保商業步行街設計的安全性,已經成為當前步行街防火設計的關鍵,不僅是理論研究的課題,也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筆者分析大型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出現的難點,研究應采取的防火措施,與同行商榷。
一、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的難點
現代的商業步行街以有頂棚的商業步行街為主,其主要特征為:商業建筑通過有頂棚的步行街連接組成一個步行街商業建筑形式,是供人們進行購物、飲食、娛樂、美容、休息、休閑等而設置的場所。有頂棚的商業步行街兩側的商鋪有進入街道的人口,顧客可以通過該街道在商鋪之間流動。步行街兩側商業建筑形式多樣,既有鱗次櫛比的小空間攤位,也有空大的超市等主力店,既有閉合的主體,也有開放或半開放的交往和景觀空間。因交通功能,步行街還可以設置外廊、天橋和梯道等。有的商業步行街不僅有頂棚,步行街出入口等處設置門窗,形成完全封閉的有室內商業步行街的商業綜合體,其防火設計難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有頂的商業步行街空間如果視為室內受限的空間形態,按照現行消防設計規范建筑物圍成的圍合空間應符合有關中庭的規定,建筑防火分區面積應按上、下層連通的面積疊加計算。如果利用防火卷簾或實體墻進行防火分區劃分,這無疑會極大地破壞建筑設計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分隔將導致商業街建筑防火分區面積過大,超過規范要求。
2、步行街人員到達室外安全地點的疏散距離往往超過了規范規定的安全疏散距離30m。
3、兩側商業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設置在步行街內,在首層無法直接對室外,必須借助商業步行街疏散。
二、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的研究
1、相關標準條文
國內消防設計規范對有頂的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還沒有具體的條文。JGJ48-88《商店建筑設計規范》(以下簡稱《商店規范》及重慶、江蘇地方標準中有一些相關的條文,具體規定如下:
(1)《商店規范》第2.2.3條,步行商業街的寬度,根據不同情況,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是改、擴建兩邊建筑與道路成為步行商業街的紅線寬度不宜小于10m;二是新建步行商業街可按街內有無設施和人行流量確定其寬度,并應留出不小于5m的寬度供消防車通行。
(2)《商店規范》第2.2.4、2.2.5條步行商業街長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間距不大于160m處,宜設橫穿該街區的消防車道;步行商業街上空如設有頂蓋時,凈高不宜小于5.50m,其構造應符合防火規范的規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3)《商店規范》第4.1.6條,大中型商業建筑中有屋蓋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間)及其兩邊建筑,各成防火分區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是當兩邊建筑高度小于24m則通廊或中庭的最狹處寬度不應小于6m,當建筑高度大于24m則該處寬度不應小于13m;二是通廊或中庭的屋蓋應采用非燃燒體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兩邊建筑物支承處應為防火構造;三是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風要求應符合第3.1.10條的規定。當為封閉中庭時應設自動排煙裝置;四是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設施應符合防火規范的規定。
2、商業步行街防火設計的看法
(1)區分商業步行街形式,防火設計要求分別對待
傳統的商業步行街建筑形式和現代有頂的商業步行街,甚至是室內封閉的商業步行街建筑形式不同,火災危險性也存在差異,防火設計要求應該區別對待。對于有頂的商業步行街既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內建筑中庭的防火設計要求,也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外空間要求。上述相關標準條文適用于不同的商業步行街形式。一是《商店規范》第2.2.3~5條,適用于傳統的街道式,沒有蓋頂的商業步行街。二是江蘇省地方標準,適用于有頂的商業步行街,但街道的出入口面敞開,屬于半敞開的空間,面向步行街一側宜為小型商業店鋪。三是商業步行街兩側建筑圍合區域中設置有屋蓋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間),其兩邊建筑各成防火分區時,需要滿足《商店規范》第4.1.6條的規定,但是不應適用于周圍完全封閉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間)。四是當步行街建筑的圍合區域完全封閉,形成室內商業步行街時,應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有關中庭的規定。
(2)盡量加寬步行街寬度,控制火災荷載,形成防火隔離帶,利于安全疏散
為阻止步行街兩側店鋪或步行街內發生的火災沿著步行街蔓延,確保人員疏散時步行街不垮塌,對步行街的寬度、高度、橫通道、材料的燃燒性能及構件的耐火極限做嚴格的規定十分必要的。加寬的步行街可以提高空間的可識別性,可以成為暢通的安全疏散通道。商業步行街兩側建筑各成防火分區時,建筑之間最狹處寬度不小于國家規范規定的間距的要求,且不小于8米。步行街無固定的火災荷載,不用于人員通行以外的其他用途,使步行街能夠真正起到防火隔離帶的作用,使得步行街成為疏散的準安全區域,這樣步行街兩側店鋪通至步行街內的出口可作為安全出口設計,但步行街由于不是疏散最終的安全地帶,所以該店鋪的安全出口到步行街露天出口之間的步行距離不能太長,要控制在60m以內。
經營使用中,步行街各種形式的商業促銷活動和臨時攤位,大大增加了火災荷載,步行街的安全凈距離也能以保證??梢圆扇∫韵麓胧阂皇侨绻叫薪謨蓚壬啼伿情_敞的攤位,有可燃物堆放,步行街寬度應增加,應滿足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防火間距要求;二是設置外廊、天橋等的步行街,當兩邊建筑高度小于24m則外廊或天橋之間的最狹處寬度不應小于6m,當建筑高度大于24m則該處寬度不應小于13m;三是步行街兩側建筑防火間距應按防火安全凈距離確定,有外廊時,防火間距應從其外廊部分外緣算起。四是步行街外廊及天橋,空間寬度不宜過大,避免為臨時攤位等的設置提供條件,五是裝修時,可以在面向步行街的商鋪門前設置“警戒線”,限制商業活動的區域和商品的擺放。六是商業建筑及步行街道內不要經營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面向步行街一側不得設置明火作業的飲食攤點等。
關鍵詞:步行街(區)設計優點設計原則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喚,一年一度的希望。從1972年到現在,人類已迎來了第24個環境日。盡管到這一天各國有識之士都要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憂心忡忡地大聲疾呼,但地球環境狀況卻仍然處在不斷惡化之中,人類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擠推懸崖。君不見:廠礦區濃煙騰空,街道上臭氣熏天,馬路邊噪音刺耳;南極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個美國陸地面積的速度擴大,受臭氧空洞的影響,太陽紫外線輻射長驅直入,人類皮膚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空氣質量嚴重惡化,全球有1.25億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就有150~2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開的“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通過了《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與會員國一致承諾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未來的長期共同的發展戰略。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編制了《中國21世紀議程》,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確立為“建立可持續發展經濟體系、社會體系和保持之與相適應的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和環境基礎”。
當代任何一個有人類群體意識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認真地考慮目前日趨嚴峻的城市環境問題。任何社會、任何國家在改革的總體戰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間質量和生活環境的問題。現代城市規劃、設計正是作為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戰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現代城市設計比較偏重形體藝術和人的知覺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態及其組合,土地使用、開敞空間、步行街(區)、使用活動、交通與停車、保護與改造、標志等。其中開敞空間(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間(不包括那些隸屬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風景、硬質景觀(如道路等)、公園、娛樂空間等。步行街則是城市開敞空間一個分支。歐洲大陸的荷蘭、德國、丹麥等國家最早發展了“無車輛交通區”,如德國埃森市的林貝克大街1922年封閉交通,1930年建成林蔭步行街,它是現代步行街的最早雛形。
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脈和傳統。我國的城市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結構形態——中心結構和大量的街道組成的城市網格。這種結構形態為今天的城市帶來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國是世界上自行車的第一大王國,僅北京就有726萬輛,其保有量達80%~90%,而作為現代文明標志的汽車則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遞增,這迫使我們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統,以適應國情,改善我們所處的環境。
實際上,步行街是現代人對日漸稀少的生機勃勃的街道生活現象的一種反撥。輪回——來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一個方面,“把街道還給行人”,“把人性尊嚴的空間還給市民”已成為世界范圍的呼聲。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城市規劃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我們城市的存在不是為了汽車通行的方便,而是為了人的安全與文明”,他反對將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愛的城市是有生活氣息(Iively)城市,具有鄰里中心,便于人們步行,人們可以在路旁咖啡館及有林蔭的街道上面對面地相遇;他推薦新澤西州的汽車與步行街分離的社區規劃。源于30年代,大規模實踐于60年代的復興,更新城市中心區成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標絕不僅僅限于復興城市中心區的經濟,而且在于恢復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會價值。芒福德認為:“城市最好的經濟模式是關心人和陶冶人”,“社會的重建必須從‘人的再生’開始”。許多步行街(區)的建成還證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極大地改善了環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環境規劃的一部分,而且還是繁榮城市商業活動和有機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廟步行商業街等都證明了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設的成功與否還關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個城市的生活狀態,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慕尼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戰后經濟迅速起飛,人口劇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該市為此確立了“促進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規劃設計目標。1965年,由津森教授帶領的小組在對全市交通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鑒定”,并建議將東西向的紐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為步行街,即所謂的“津森十字”,1968年議會通過該方案并付諸實施,1972年全城以節日氣氛慶賀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應極佳,其成功經驗有四:一是選址好,它與城市門戶火車站直接相聯系,通暢便捷;二是綜合解決了舊城交通問題;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間布局富有變化,設計精細,很好地利用和組織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筑文化遺產。
在規劃中設立步行街區,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單一的街道發展為網狀,互相溝通的步行街區,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購物、娛樂、休息、歷史保護為一體。由于它外部空間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創造富有生氣的商業氣氛,又可減少在鬧市區對汽車的依賴。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為步行商業街,不但繁榮了商業活動,而且保護古譙周圍的街景特色??傊叫薪值囊巹澰O置,有以下四個:
一、規劃設計優點:
(一)社會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會的場所,增進了人際交流和地域認同感,有利于培養市民一種維護、關心市容的自覺性;
(二)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城市社區經濟的更加繁榮;
(三)環境效益——減少空氣和視覺的污染,交通噪聲,并使建筑環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區可減少人車混行和汽車對環境所產生的壓力,減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擁擠狀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城市設計角度看來,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強有力地聯系現存的空間環境和行為格局,并有效地與城市未來的物質形態變化相聯系。
二、城市步行街(區)規劃設計原則
簡*格黑在《建筑之間的城市生活》一書中把城市生活分為三類: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帶有強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購物、上下班;
②選擇活動——戶外條件允許時人們樂于進行的活動,如散步、觀光、戶外休息鍛煉;
③社交活動——公共場所的交往活動,如談天、打招呼等。后兩類活動是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們受環境質量的影響尤為明顯。
(一)良好的交通體系
步行街的成功與否,交通問題是關鍵。設計中應考慮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況、停車的難易(我國特別要考慮自行車的停放問題)、路面的寬窄、投資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資料表明,我國城市自行車出行率達60%~70%,故在規劃中須特別考慮停車場的設置,包括城市臨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層群為停車場地,以解決自行車停車用地緊張的矛盾。另外還應考慮自行車與公交換乘的停車場,在這種規劃下,遠期可考慮設置小車與中巴車專用道,使公交與自行車聯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導非瀏覽、非購物人流通過,作為它的輔助道路進貨,也作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車分流、以汽車道(僅考慮公交線路、專用車輛、必須的貨運等)為聯系路,與城市道路網相聯,以自行車步行道為內核,獨立形成網絡狀,加上必備的環境設計,可形成環境質量高,集購物、娛樂、文化、飲食一體化的城市新型商業步行街區。
(二)完整的空間環境意象
美國著名城市設計理論家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提出了構成城市意象的五個要素:道路、邊界、區域、結點和標志。實際上就是人們認識與把握城市環境秩序的空間圖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進行描述。從城市設計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區空間環境的綜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間環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質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間環境比建筑更宜體現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賴于空間環境特色。
①道路
作為城市商業環境中的道路,其作用體現為渠道(人、車的交通、疏散渠道)、紐帶(聯結商店、組成街道)、舞臺(人們在道路空間中展示生活、進行各種活動)。規劃中對道路與兩邊建筑物的高寬比以H/D=1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這樣的空間尺度關系既不失親切感,又不顯得過于狹窄,從視覺分析上是欣賞建筑立面的最佳視角,容易形成東主獨特的熱鬧氣氛的空間。
②區域
作為城市中心區,由于城市商業活動本身的“集聚效應”,公建布局相對較為集中,由于人們生理與心理因素的影響,步行街長度取600—800米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間距),加上購物的選擇性與連續性,銷售的集合性和互補性,最終形成集中成片的網絡化區域系統。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區域中有特點的空間形式,結合步行街的特點,規劃以一至二個廣場,可作為步行街的中心、,為其帶來特色與活動。
④標志
入口,對于步行商業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規劃中應充分考慮。在連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設置牌坊等作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進出,不許機動車輛進入,入口處設靈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設管理標志符號。由于它起著組織空間、引導空間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個沒有屋頂的內部空間,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間中的重要景觀,它是整個街道空間序列的開端。既可適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給人們以明顯的標志,還可突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三)豐富的空間形式
城市是人類文化的長期積淀,并以一定的物質空間形式表達其文化特征?,F代城市追求適居性的空間環境、追求界定鮮明、比例適宜的積極空間。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環境氣氛和空間特色,它是一種內在的構成要素,其表現力和感染力是豐富、深刻的。如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獨具的空間特色使美國第一個步行街建設獲得了成功。設計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動區為指導思想,把街道做成彎彎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統一設計的街道家具,創造了強烈動感和節奏感的街道空間,成了美國步行街中競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區建筑內外的界線可以是虛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種向內吸引的感覺,也體現了我國傳統空間特征中“虛”的意境,并不像蘆原義信作為“圖”、“底”空間理論引證的意大利傳統街道。
步行街區的布局形態可以是豐富多變的:
①線狀沿街道布局—店鋪沿街道兩側呈線狀布置,鱗次櫛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間呈現一定的不規則狀。如北京琉璃廠、天津古文化街,
②線面組合布置——大都有明顯的步行商業街,與路段上某些商業地塊聯系起來,形成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廟步行商業街;
③面狀成片布局——商業街區在城市主干道一側集中布置,形成網狀形態,如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等。根據我國的功能和環境要求,步行街可分為多種形式:封閉式、半封閉式、轉運式和步道拓寬式。
隨著歷史的發展,步行商業街的空間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綜合化發展。但在順應社會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應保留自身應有的傳統空間與風貌??梢巹澰O計適合當地文化脈胳特色的騎樓、過街樓、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內步行街等,以建構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步行購物系統,使城市空間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以提高其價值觀念和深層意義。
(四)獨特的景觀構成
步行街具有獨特的構成因素,這些因素也是滿足現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構成城市環境風貌和組成部分。步行街由兩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鋪磚、標志性景觀(如雕塑、噴泉)、建筑立面、展示柜臺、招牌廣告、游樂設施(空間足夠時設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郵筒、休息坐椅、綠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頭獻藝等活動空間,其設計繁雜程度決不亞于設施建筑,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城市環境的整體連續性、人性化、類型的選擇和細部。
關鍵詞:地域文化;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
現代意義上的商業步行街不只是為了滿足商業需求的目的,它已成為現代城市中一種特有的景觀,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設和展現文化與歷史的舞臺。在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中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彰顯景觀作品獨特的內在個性,這樣的設計才會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也才能使商業步行街的景觀有機地融入到整個區域文化之中,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商業步行街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地域文化與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的關系
地域文化是商業步行街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創作源泉之一。地域文化在景觀藝術設計中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可以充分地表現歷史文脈,再現地方文化、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F代景觀設計不再是單純地以美化人類環境為目的,而是融合了藝術、技術、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復雜統一體。景觀的創作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審美情趣與生活習慣等。設計師只有在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理解、消化應用到自己的設計創作中,并結合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將景觀創作表現得更有生機和活力。對于商業步行街景觀藝術設計而言,地域文化并不單單指向場景和物體本身,其本質指向主要是物體背后的東西,即景物固有的內涵、傳遞的信息和所帶來的意義。文化是人類遠古經由歷史歲月流淌過來的,對個人和社會起著巨大的作用。通過景物再現當時的歷史情形,便于我們去研究那段歷史,這就是它所帶來的文化意義。景觀是文化的物體和載體,文化是景觀進化和演變的內涵。
2融入地域文化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分析
西安大唐不夜城于2006年開建,總投資達50億元人民幣,歷時3年,2009年9月28日對外開放。它北起大雁塔南廣場,南至唐城墻遺址公園,東起慈恩東路,西至慈恩西路,建成了一條南北長1500m、東西寬480m,目前亞洲最大、街景最長的商業步行街。在總體空間形態上,利用城市道路、廣場、內部車系統和步行系統等外部空間,有機地將不同商業形態聯系起來,形成具有唐文化、休閑文化、園林文化的空間形態和城市景觀。其精致的設計、濃郁的唐代建筑風貌、優美典雅的水系綠景、宏偉的雕塑景觀,華麗的夜景,都足以堪稱西安的一張世界名片。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設施、綠植設施、水景設施、景觀小品設施、照明設施等,大唐不夜城景觀設計將這幾方面同歷史文化氛圍有機地結合起來,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融入大唐不夜城的景觀之中。
2.1入口空間
入口空間是商業步行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道路、街區等一起組成城市的空間體系,對塑造城市景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的北入口,運用明顯的時代特征,來反映場所的特有性質,即濃郁的唐韻氛圍。高低起伏的月牙形地形和水波紋的地面鋪裝,如同巨浪般向前涌動,象征大唐文化傳承如滔滔江水奔騰不息,讓人進入起點就預示著一個好的開局。
2.2綠植與水景
在植物的選材上,根據西安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結合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等造景的需要,合理選擇各類植物,強調生態性與觀賞性,并根據景區不同的功能,將植物分為自然式疏林草地、行道樹和觀賞花灌木等多種類型,在生態化的基礎上,通過景觀元素的組合,達到生態化、景觀化和實用化的三位一體。行道樹選擇的是國槐;常綠喬木選擇冬青、側柏等;地被植物選擇鋪地柏、蔥蘭等;藤木和草本植物選擇紫藤、迎春、麥冬等。沿步行街景觀大道一路南下,沿途小噴泉嘩嘩淌著流水,一首首唐詩刻在石頭上,石頭溶于雕塑里,雕塑坐落于噴泉流水中,水流又依偎在燈火輝煌的夜色下,其景煞是和諧迷人。開元廣場的噴泉設計別具一格,采用旱噴泉設計,有28個噴口,面積約1000m2,分4排排列。這組噴泉裝有噴射冷霧系統,與噴泉一起形成水霧效果,使美麗的大唐不夜城在夜晚更加炫麗誘人。
2.3主題群雕塑
大唐不夜城的景觀步行街上排列著9組主題群雕塑,展現了大唐帝國在政治、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的至尊地位并彰顯大國氣象。貞觀紀念碑是大唐不夜城的地標性雕塑,由李世民騎馬像及周圍的附屬雕塑組成。其創作既采用了大唐時期的雕塑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紀念碑的雕塑手法。碑體由暖黃色花崗巖雕琢而成,李世民及其坐騎由青銅鑄成,色差對比明顯,歷史厚重感強烈,整組雕塑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和恢弘的氣勢反映了大唐帝國的繁榮盛況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開元盛世群雕再現了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之景。還有體現盛唐時代文化璀璨的、處于巔峰領域的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醫藥家、天文學家等的雕塑,以及體現大唐盛世崇尚宗教的玄奘廣場等等。每一組群雕都凸顯一個主題或一個典故,雕塑群相對獨立,又有機結合,雄偉壯觀,栩栩如生,氣勢恢宏,令人驚嘆,令人駐足。
2.4照明設計
大唐不夜城的燈光設計構思源于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彩陶工藝,以造型生動逼真、色彩艷麗而著稱,且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夜晚的大唐不夜城是一片燈光與色彩交織的海洋。街道兩旁霓虹流轉,立體式的燈柱散發出迷人、柔和的光芒。燈光璀璨,音樂、光電、流水、噴泉交相呼應。步行街上兩排高高的街燈華麗復古,燈桿頂部帶有燈光和花紋的扇形標牌向三面分開,呈現出飽滿又不張揚的弧度,造型匠心獨具。開元廣場上設立了8根LED燈蟠龍柱,東西兩側各有4柱,與8數相合,意為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當LED燈柱在夜色中點亮,8根蟠龍柱上面的屏幕幻化出艷麗多彩的光芒,它將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與現代先進科技手段相融合,傳承中華民族的驚魂,它是西安特有的城市地標。
2.5地面鋪裝
大唐不夜城地面鋪裝以簡潔洗練為原則。步行街林蔭大道的鋪裝以深灰色的仿古透水磚為主,貞觀廣場以不同色彩的花崗石拼貼鋪裝來象征貞觀盛世的繁榮,開元廣場以中國白麻和芝麻灰構成廣場鋪裝的基調材質,中間鑲鋪彩色光纖玻璃使原本莊重的廣場氣氛活躍起來。步行街外側的觀光瀏覽車道以硬質石材方磚鋪地,來減緩機動車行駛速度,質感上、色彩上與步行街區域協調一致,增強了整個步行區域的空間效果。大唐不夜城商業步行街在設計過程中結合“挖掘歷史文化———形成設計元素———融入景觀創作”的景觀設計手法,將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文化、景觀與商業的完美結合,成為西安亮麗的風景線。
3結語
在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中我們要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思考,挖掘更深層次的地域文化內涵,把與文化、歷史、習俗等相關的元素融匯到景觀形象之中,從而賦予景觀深層次的文化含義,避免商業步行街景觀設計出現概念化、雷同化和表面化等問題,在提升商業步行街文化價值的同時,也為商貿空間帶來巨大的品牌效益,力求實現文化、景觀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海繼平,鄭君芝.論景觀設計對地域文化的理性表達[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10)
[2]李真.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5(3)
關鍵詞:植物造景;人性化設計;商業街休閑設施
中圖分類號:TU98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城市現代商業步行街是一種以步行為主、商業消費為目的的特殊街道空間,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要具有滿足生態性和人的審美需求的功能,因此其植物景觀構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v觀國內外的商業步行街,普遍存在綠化率不足、景觀效果單一、蔭蔽空間較少等不足之處,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當前對于植物景觀空間與商業步行空間的關系研究不足;只有在明確兩者關系的前提下,才能基于商業步行空間的特點來營造具有吸引力的植物景觀空間。
一、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的功能
商業步行街的植物景觀的功能因分類不同而不同,概括起來主要有一下幾種:
1.實用功能。商業步行街的植物造景選用多種多樣植物,包括高大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它們具有遮蔭、滯塵、降溫、降噪、增濕、凈化空氣等作用。尤其在炎熱的夏季,高大喬木那寬大的傘狀樹冠,把強烈的太陽輻射和熱能予與阻隔,在樹陰下,街上行人充分領略到植物對人類的人性體貼。由此可見,合理運用植物,可以調節、緩解和彌補現代城市建設給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
2.審美功能。商業步行街植物造景既是園林植物與人工藝術創造的結合,又是物境與人文的結合,融合了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要??茖W合理的植物造景對城市商業步行街具有自然和諧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可以柔化現代城市建筑冰冷單調生硬的直線條,給人以自然、寧靜、藝術的享受。
3.經濟功能。優美舒適的商業步行街植物造景,將使商業步行街更具吸引力,更加聚集人氣,增加客流量,提高商品銷售額,使商家獲得更為豐厚的商業利潤,從而使商業步行街更具商業價值,由此,將吸引更多的地產商、開發商、投資經營戶,以致金融、保險、證券、企業總部、外國領事機構等住入,進而促進城市的經濟繁榮。
二、現代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設計漸趨成熟,商業步行街將成為市民及外來游客休閑、娛樂、購物的重要目的地,同時也是展示城市新面貌的一扇窗口。但是當今商業步行街的植物景觀設計有很多局限,概括起來表現如下:
1.對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實用功能重視不夠。
商業步行街的規劃和設計師們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往往更注重的是植物的美化功能,而忽略其實用功能。這一理念又往往影響到對植物的種類選擇和植物造景設計上,使其設計難以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致使現在很多步行街的園林設計,看上去很美,但在夏季,整條街仍處于暴曬之中,未能很好起到綠色植物的遮蔭、調節溫度、濕度和凈化空氣的作用。
2.植物布局設計不合理。
一是硬質景觀與植物景觀的比例不合理。目前,一些商業步行街由于很注重商業氣氛的營造,往往造成硬質景觀設計過多,如水景、藝術小品等,使本來就狹小的空間,顯得更加擁擠不堪;二是植物比例較少、布局不合理、稍顯凌亂、亦沒有主題理念,體現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搭配和造景設計上。很多植物,尤其是喬木,被低矮灌木圍成的柵欄或磚石砌成的護欄大面積圈住,使游人難以親近到植物,享受樹陰的清涼。顯然,其設計缺乏真正的人性關懷。商業步行街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道路本來就狹窄,不宜將植物連片栽種,而圈圍太多的游人。其設計應以“點、線”為主,兼以少而小的“面”點綴。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間供游人活動,使人與植物更為親近,真正體現人和自然和諧發展。
3.植物配置不合理。
一些商業步行街的園林綠化設計中,喬木偏少,花草、灌木偏多,綠量不足,其生態調節作用降低。且在喬木的品種選擇上,更注重的是新、奇、貴,而缺乏對其實用功能甚至是否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考慮,致使栽種的一些樹木只有枯枝殘葉,長勢不良,未能體現其在原產地應有的風貌,更難實現其美化和實用功能。時下還流行栽種“光頭樹”,即花巨資從偏遠山區移植古樹。為了方便運輸,幾乎將其枝葉全部砍光,只留部分主干及次級枝干,以移栽古樹提高園林設計的品位和檔次。這種樹多數難成活,即使能成活,也難以恢復其在原生長地的雄姿,更難收到枝葉繁茂、綠樹成蔭的景觀效果。此外,植物種類單調,季相變化小。步行街不宜種植草坪,也不宜種植過多的灌木花草,因在相同單位面積上,栽種喬木獲得的綠量比栽種前兩種植物獲得的綠量多。喬木的制氧量、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能力均要比草坪強。因此,在人流集中、空間狹窄的城市商業步行街,適宜多栽喬木,向空中發展,立體綠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獲得最大的綠量,并給予人群舒適的景觀感受。
三、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設計的建議
面對當下中國掀起的商業步行街建設熱潮,本人對其植物景觀設計提出以下一些初淺的看法:
1.商業步行街植物配置建議。
城市商業步行街的植物配置應以高大喬木為主,灌木和草花為輔,當地樹種為主,適當配以外來優良樹種,注意不同葉色樹種搭配,這樣,既能增加綠量,遮蔭降溫,充分發揮其實用功能,又能豐富植物種類和色彩變化,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在樹種選擇時,應把握適地適樹原則,根據當地氣候、生態條件,歷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體現地方文脈。選擇易栽種成活,闊葉、綠量大、樹冠大、遮蔭效果好的樹種。
2.商業步行街植物設計建議。
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首先考慮實用功能,其次考慮美化功能。讓行人能與植物親密接觸,尤其是高大喬木。在植物造景上,既要區別于交通公路行道樹,整齊劃一,機械呆板,又應區別于公園的紛繁復雜,因商業步行街人流量大,空間面積有限。在設計上應突出“步行街”的特點。在高大喬木沿街方向植株間或街兩側,即靠近街邊商店門面處,可間或設計灌木草花臺,花臺的面積和長度不宜過大過長,應以不妨礙游人行走或進出商店為宜,亦可將花池花基與休閑坐凳相結合,做到功能與美觀兼具。
3.商業步行街休閑設施配置建議。
設置美觀舒適的休閑座椅、干凈明亮的公共廁所、垃圾桶、統一管理、和諧協調的標識系統,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觀、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臺階設施方面還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特別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環境保護、防火防災、緊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時還應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鋪裝,使空間、建筑、景觀的設置布局渾然一體,并運用好導游圖、標志牌、時鐘、噴泉、雕塑、小品景觀、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設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理念。
四、結束語
城市是人類歷史慢慢積淀的文化成果,商業步行街是城市發展的重大影響之一,城市商業步行街空間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發生地,也是城市的精華所在。研究城市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的功能與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景觀,提高城市品味,創造優美的城市景觀和繁華的商業氛圍,創造更多吸引市民參與活動的場所。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速度持續加快,現代城市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的設計也隨之進入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步行街休閑植物景觀的色彩及視覺感受,應該冷靜的分析城市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力圖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以確保設計思想的準確表達,確保商業步行街植物景觀的優美個性,以人的直觀感受作為基礎,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徐默誦.現代商業步行街景觀研討[D].安徽:安徽農業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2007.06.01.
[2]盧文平,廖國勝.現代步行商業街系統化研究及理論對策框架初探[J].工業建筑,2004,34(5):54.
[3]凱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關鍵詞:禪茶;田園風情;傳承文脈;有機更新
中圖分類號:F5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4009602
1 引言
禪茶商業街改造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距杭州城區約42km。徑山鎮自古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內涵,其中陸羽泉和徑山寺禪茶文化最為著名。陸羽泉是唐朝時期陸羽隱居在此煮茶、品茶、著茶經的地方。徑山寺禪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舉行茶宴,禮佛參禪,并制定了獨特禮儀,到了宋朝,其影響覆蓋江南,被譽為“東南第一禪林茶宴。徑山茶宴在宋朝時期被到此學習佛法的日本僧人帶到日本,從而形成日本的茶道,徑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因此余杭區規劃的徑山旅游綜合體包含4大主題,其禪茶商業街步行街、禪茶探索區、茶山竹海度假區、娛樂休閑體驗區都是與禪、茶文化緊密相連。商業街的改造作為整個綜合體的一期工程是打響余杭西部旅游的第一步。
茶?禪商業步行街區作為一期工程,是作為雙溪綜合休閑游樂區中的配套,是集吃、住、、品茗、購物為一體的雅俗共賞的具有徑山特色的風情步行街。品牌定位為以茶人界流行說法“吃茶去”為品牌,以“茶”為品牌核心,以“禪茶”為品牌特色,以“茶?禪”為品牌延伸。
2 現狀分析
2.1 景觀現狀
商業街周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自然而富有野趣。有雙溪竹海漂流景區、陸羽泉、徑山寺等。但街道路幅較寬,除行道樹外無其他綠化,缺乏公共綠地以及休閑景觀公園,綠化層次單一、乏味,難以形成連續的景觀效果。
2.2 建筑現狀
建筑整治范圍內以農居為主,少量公建以及配套商鋪。房屋色彩無序無章法,風格混搭不鮮明,簡易農居房保溫節能效果差,并且存在部分老墻面、面磚剝落、屋面漏水等問題。沿街商業業態組織無序,連續性較弱,缺乏統一和諧的商業的商業氛圍過于衰敗冷清,難以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沿街廣告牌凌亂檔次較低,難以形成優質的商業街形象。
3 設計原則與理念
3.1 設計原則
(1)和而不同。均好性是每幢房屋改造的前提,江南黑白筆墨與自然山水中野趣的意境形態相結合。
(2)有機融合。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景觀,同時探求豐富的人文景觀,力求做到自然、人文景觀與商業街相互融合、相互襯托。
3.2 設計理念
中國禪茶文化精神概括為“正、清、雅、和”,包含深遠的佛法?!岸U茶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
根據周邊的人文自然環境,設計一條以茶為主題,禪為意境的具有田園風情的禪?茶商業步行街。
4 商業街改造設計
4.1 設計目標
提升業態,完善配套,傳承文脈,商業文化街區更新的實踐過程中始終貫徹“做細,做精,做深,做透”的指導方針,力爭將羽泉路打造成為浙江風景街區更新的一流典范。
4.2 景觀設計手法
把整條商業街分為“正、清、雅、和”,不同主題的4個區塊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游覽感受。
茗香溪為景觀主軸,總體走向保持在道路中軸線上,在局部環境空間較為寬敞的部分適當打開水面,使整條水系形成收放的關系,并且通過適當的曲折圍合出多個休閑品茗和親水嬉戲的空間。也適當打破道路空間的筆直。
茗香溪的水岸處理主要體現田園風,硬質的折線駁岸結合溪灘石并且一直延續到池底,凹凸的石塊使水的流動更為明顯。水生植物的配植是駁岸更為柔和水景更為野趣。
4.3 建筑改造手法
屋面處理包括清理廢物與垃圾,修繕破損屋面及瓦片,優質改色漆將殷洪紅瓦改成黑灰色;墻面處理包括保溫砂漿處理,疏理墻面管線pvc線槽加以固定,鑄鐵雨水管,仔細排查空鼓墻面,優質高檔涂料要求作舊質感,耐久性;裝飾物件處理包括傳統造型的排扇,花窗,空調等,花架二次造型并且考究設計,一處裝飾防腐木板,鋁塑板規格,尺度均滿足國家處裝飾規范;門窗處理包括玻璃更換為鋼化鍍膜玻璃,門窗建議采用高質量的鋁木復合窗外裝飾花格窗二次造型考究設計。
4.4 建筑與水的關系
建筑總體風格為江南水鄉茶文化鄉村風,通過適當增加一層、二層具有唐風的挑廊和門頭,使原有建筑形成局部的進退關系,因此景觀設計中的部分水系圍繞建筑形成公共圍合空間,景觀中的構筑小品茶亭、木質小橋、雙層挑檐牌坊等與建筑的材料語言形成呼應。
4.5 景觀區設計
4.5.1 “正”區塊-主入口廣場
考慮到周邊有雙溪漂流景區、陸羽公園和徑山寺景區,人流量較大,所以商業街的南端入口設計為廣場,為游客的集中和疏散提供場地空間。廣場中心設置陸羽雕塑,成為主要景觀觀賞點。為了充分體現商業的古樸韻味,在入口處設置了多片式牌坊,它的設計構思來源于粉墻黛瓦的馬頭墻。片墻的多重設計和木質雙層挑檐,使牌坊更為輕巧通透,打破原有牌坊的呆板和厚重,再現江南水鄉田園風貌。
4.5.2 “清”區塊-禪茶廣場
禪茶廣場是商業街中唯一自然條件最佳的區塊。因此設計開闊的茶地空間,一隴隴的茶樹和點綴在其間的古色古香的石燈體現了禪、茶的清與凈。茶地上茅草亭的設計為茶道、茶宴的表演提供了舞臺,吸引著游客停下腳步,在綠意盎然中觀賞舞者的精彩表演,細細品味深厚的文化內涵。茶地背后種植的翠竹遮擋了不遠處的農居建筑,好似把遠處云霧繚繞的群山的綠意延續到此,與茶園、草亭、一同營造清新、安逸的禪、茶意境。
4.5.3 “雅”區塊-茗雅廣場
通過對流經此地的水面做適當打開,在茗雅廣場形成較為寬敞的水面,從而使整條茗香溪富有變化。水邊設計的3組“竹”泉,仿竹節的設計構思來源于徑山的自然環境。間歇跳動的泉水為整條緩緩流動的溪水增添的靈動之感。在廣場地面設計詩詞地刻,詩詞都是以各朝代名人名家描繪徑山、徑山寺、徑山茶、徑山寺茶宴等等的詩詞佳作,使到此旅游的人們能從這些詩句中對徑山有了深入的認識,竹泉與詩詞共同映襯出徑山的人文特質。
4.5.4 “和”區塊―以茶為主的步行街
該區塊的兩側商業將以茶為主要經營內容,因此茗香溪的曲折設計,和迂回的廊亭形成多處開放、半開放的室外飲茶空間,為商業街營造熱鬧的環境氛圍。溪流兩側的水生植物的栽種,雕塑小品的設置使步行街更具田園氣質。游客累了,亦可以在此坐坐、喝杯上好的徑山茶,感受著清風拂面、和煦陽光和鳥語花香,真是無比的休閑、自在。
4.6 細節設計
4.6.1 游廊店招
概念性方案的基礎上,與業態,定位為“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則。店-logo設計放進去唐宋元素。將軍路以西民俗為主,游廊門頭,高低錯落風格多樣化。將軍路以東以文人雅士的清幽野趣為主,游廊門頭風格古樸,材料建議采用稻草卵石,竹子?!耙坏暌徽幸环桨浮钡脑瓌t。
4.6.2 燈光設計
商業街燈光主色調為暖色,局部點綴冷光源,在對建筑、景石,植物、水景的光線投射能更好的來烘托商業氛圍,提高夜游品質。
(1)草坪燈。對漫步的人們提供安全的保障,其次是燈光勾勒出良好的夜景輪廓線,同時又是白天重要的裝飾小品。燈具的外形根據不同的環境場所而定,燈具選型,色彩應保持同一系列的整體風格。
(2)植物夜景燈光。植物景觀照明是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燈光照出植物的輪廓和部分草坪,為夜晚增添異樣的情趣。
(3)其他設置高桿路燈,草坪燈及其它裝飾燈具。道路燈沿道路每20m左右布置一個,草坪燈則應以較弱的光線,人性化布置,有效的組織和串接幾個景點,形成幾處夜景亮點。
(4)水下燈。能展現水光交織精彩演繹,給水景增添生動元素。
4.6.3 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以“竹”為設計主題,結合竹、金屬、玻璃、磚構成具有徑山特色,體現簡潔古樸的田園氣息。
4.6.4 鋪裝設計
商業街的整體鋪裝以暖色系的石材和青磚為主,在局部地方如,水岸邊設計木鋪裝,圍合小空間設計石材、卵石拼花。使鋪裝與商業街的江南水鄉、田園的總體風格相協調。
4.7 植物配置與選擇
該商業街的植物設計以竹類為基調樹種,結合大喬木,香樟、銀杏、三角楓等(原有行道樹香樟可用在成片種植區),點綴種植具有季相型的開花、色葉小喬木,如櫻花(早櫻和晚櫻)、梅花、紅楓、紫荊等。灌木以茶樹為基調,培植其他色葉開花灌木,如紅花繼木、六道木、地中海莢迷等。
水生植物設計則以將軍路為界南側“正、清、雅”區塊以蘆竹、蘆葦為主配植荷花、水蔥、旱傘草、茭白等打造野趣田園之感。北側”和“區塊以鳶尾、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開花植物為主,體現清新典雅之感。
關鍵詞:室內步行街亞安全區域防火設計
1室內步行街的基本情況
本室內步行街是由通過在兩棟已建成單體建筑之間加設保溫防雨雪頂棚形成的。其中,1#樓位于地塊西部,西臨為景江東路,北側為安陽路,主要功能包括藝術品市場,商鋪,電影城。2#樓位于地塊中部北側,北臨安陽路,主要功能為書城,商鋪。工程總用地面積為63000,1#樓總建筑面積32647.68,建筑高度23.90m(室外設計地面至屋面面層)。2#樓總建筑面積28576.55,建筑高度19.95m。目前,1#樓和2#樓已建成,如按單體建筑看,1#樓和2#樓滿足現行消防規范要求。
2室內步行街“關東古巷”的形成
因地處嚴寒的東北,為了方便百姓在冬季進行文化休閑體驗活動,在1#樓和2#樓之間室外長160m的室外步行街的15m上空加設了防風防雨防寒玻璃采光棚,形成了室內步行街,步行街兩側1#樓和2#樓均開設臨街商鋪,招商定性為關東風情特色一條街,街區面積2094.34。
3形成室內步行街后帶來的消防問題
室內步行街自身存在的問題:步行街中部區域疏散到安全區距離超長、步行街頂棚無自然通風、步行街裝修后個別處空間狹窄、步行街增設的商鋪使1#樓和2#樓間個別幾處間距小于6m、沿街商鋪裝修構件個別處低于B1級要求。另外,原設計的位于兩棟建筑之間的消防車道被封閉,消防車通行不便。
室內步行街是一種特殊的消防設計,目前現行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還沒有明確做出規定。從該工程實際出發,需要按照室內步行街的現狀重新變更消防設計,通過采取嚴格、有效的防火措施,確保場所的消防安全。因此,此工程面臨兩大防火設計問題:
問題一:室內步行街“關東風情古巷”作為“亞安全區域”的可行性。步行街正常使用時確保為不發生火災的亞安全區;再增加避難間和避難走道解決人員疏散超長問題。
問題二:原設計的位于兩棟建筑之間的消防車道被封閉,采取替代措施,為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提供便利。
4消防問題解決方案
4.1多方位采取保護措施,將室內步行街“關東風情古巷”作為“亞安全區域”。
4.1.1室內步行街兩側建筑的耐火等級均為二級。
整改后1#樓2#樓各主要建筑構件應符合二級耐火等級建筑要求。
4.1.2室內步行街的寬度不小于兩側建筑相應的防火間距。
4.1.2.1對步行街內商鋪的臨街墻面門窗改造,滿足規范規定的防火間距要求;對一些影響消防疏散效果的突出構件進行拆除、改造,在發生火災時,讓步行街內的人能更加快速安全的進行疏。
4.1.2.2步行街裝修中增設的商鋪和可燃裝飾及功能連廊等構件,影響1#樓和2#樓防火間距的,可在一側設置防火墻,防火墻上必需開設的門窗均為甲級防火窗或復合式防火卷簾。
4.1.3做好步行街與其他區域的防火分隔。
4.1.3.1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建筑圍護構件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h。本工程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墻體基層構造做法為:輕鋼龍骨兩面釘雙層石膏板,其構造、厚度(cm)為2X1.2+7.5(填巖棉)+2X1.2.耐火極限2.1h,燃燒性能:不燃燒體。墻體面層構造有:花崗巖、玻璃、條形仿古瓷磚、GRC構件外刷真石漆。部分外墻裝飾構件耐火極限低于1.00h的,局部拆除,更換為耐火極限大于1.00h的不燃燒體裝飾材料。
4.1.3.2本工程相鄰商鋪之間已采用耐火極限2h的墻體進行分隔,隔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設置寬度為1.0m,耐火極限2.0h的實體墻。
4.1.4步行街的頂棚及其承重結構達到相應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要求,步行街內不布置可燃物。
4.1.4.1本工程頂棚為鋼結構,承重構件為鋼梁,層面板為鋼化玻璃,均為不燃材料;作為承重結構的鋼梁采用鋼絲抹灰粉刷做保護層,厚度1,耐火極限0.5h。
4.1.4.2對步行街內部的裝修材料進行改造。由于本工程體現的是關東文化特色,部分裝修構件為木結構,未考慮材料的耐火時間和燃燒性能。不滿足的可燃裝修構件做阻燃處理,使其達到B1級要求;達不到要求必需拆除。拆除后改為鋼龍骨外掛GRC構件,再進行仿實木效果處理,恢復關東文化特色的原貌。即滿足景觀需求,又達到了防火要求。
4.1.5兩側商鋪可通過步行街和其他相對安全區域進行疏散,增設避難間縮短疏散距離。
4.1.5.1本工程疏散樓梯均靠外墻設置并可直通至步行街;商鋪的疏散門均可直通至步行街。通過步行街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或避難通道、避難間)的步行距離不大于37.5m。
4.1.5.2增加避難間,避難走道的設置。在疏散超過的中間部位設置大于10避難間,經過避難間再通過地下3m寬避難走道逃生。
4.1.5.3不考慮1#樓和2#樓同時著火,遇緊急情況還可以往
相對安全防火區疏散。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當一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符合規定的可利用設置在相鄰防火分區之間向疏散方向開啟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
4.1.5.4加強措施:南北入口大門及玻璃幕墻上門窗與火災報警系統相接聯動,火災發生時智能向外開啟。
4.1.6步行街頂棚設置自然排煙設施,并新增設機械排煙設施。
4.1.6.1步行街頂棚距地面高度15m.頂棚已設置自然排煙設施。自然排煙的加強措施:可選用智能化天窗,玻璃采光屋頂設通風開啟窗,與火災報警系統相接聯動。當發生火災時,屋頂玻璃采光窗智能開啟保證地面2m高范圍內沒有煙氣存留,保證疏散人員絕對安全。
4.1.6.2為了使步行街具有更安全的人員疏散條件,本次強化設計新增機械排煙設施。利用鋼梁作為擋煙垂壁;安裝高效耐熱自動排煙系統,整套排煙系統在280攝氏度時仍能持續工作30min;對排煙系統排風量按上限設計,發生火災時,保證地面2m范圍內沒有煙氣存留。
4.1.7步行街內沿兩側的商鋪外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本工程沿步行街兩側的商鋪每隔50m設置消火栓。本次強化設計局部增加消火栓設置,使沿街兩側的商鋪外,每隔30m即有消火栓系統。
4.1.8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并新增移動式自動智能水炮。
(1) 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 步行街外部設置自動掃描高空射水水炮。自動掃描射水
高空水炮針對現代大空間建筑的消防需要,運用多項高新技術,將計算機、紅外和紫外信號處理、通訊、機械傳動、系統控制等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高智能化的現代消防理念。其主要特點是:全天候主動火災監控,全方位的主動射水滅火。
4.2采取替代措施,為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提供便利。
步行街可以不通行消防車的加強措施:
4.2.1將1#、2#樓作為一體建筑,周圍形成環形消防通道,平時不設置停車位等,保證消防車道暢通;
4.2.2增加室外消火栓和水鶴的布點;沿環形消防車道附近增加水鶴,便于消防車及時補水。
4.2.3增設火災預警系統,使消防部門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