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15:5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糖藝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啟發式 食品專業 校內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81-01
食品科學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不但是食品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校內實訓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食品專業校內實訓主要是為了提高和加深學生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全面培養和造就食品科學專業知識基礎扎實、知識系統全面、實踐能力強、能勝任或從事食品專業技術應用的專業人才。
1 啟發式教學法在食品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1.1 制定實訓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的制定體現教師啟發式引導教學與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關系,理論知識探索與實踐操作優化結合的教學體系,樹立專業基礎課為實訓教學服務的新觀念。教學大綱模塊化,教學內容相對靈活,圍繞“自主設計”主線,通過幾個設計環節,實現階段性培養目標和最終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1.2 實訓教材編寫與選定
校內實訓教材的編寫依據啟發式教學思想和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注重學用結合,項目結合實際生產應用,突出真實性和適用性,著重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材編寫也應融入食品行業先進技術和新工藝,保證教材的實踐性和先進性,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造性思維。
1.3 實施方案
在實施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者,每個實訓項目均采用以下步驟:引入項目,教師全面準備,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各小組制定實訓方案。集中討論,各小組將實訓方案進行宣講,師生共同討論糾正。學生準備器材,配制試劑,進行實訓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討論實訓結果。總結啟發,根據整個實訓項目,教師集中點評,并對類似項目操作方法進行啟發引導。
1.4 建立啟發式教學法進行實訓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依據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檢測和監測,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自我潛能的提高。
2《職業導向模塊2實訓(果蔬)》課程教學案例
果蔬實訓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必修專業模塊實訓課程之一,在本科大三下半學期開設,學生在此之前已經系統學習過有關食品各項指標檢測、食品感官評定、果蔬加工、貯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等專業基礎知識。本實訓課程將以項目導向模式,內容主要包括果蔬品質鑒定、果蔬制品貯藏加工質量控制、果蔬制品加工、果蔬生產加工企業實地調查參觀四個部分。
2.1 實訓目標
(1)學會對不同種類新鮮果蔬、貯藏前后及果蔬及加工品的感官指標進行鑒定。(2)掌握果蔬貯藏保鮮過程中營養品質指標的測定方法。(3)進行果蔬加工中質量控制綜合實訓,掌握影響果蔬貯藏加工品質的因素及控制方法。(4)掌握果蔬罐頭、糖制、干制等加工工藝,以及學會對果蔬加工成品進行感官評定。(5)實地調查參觀果蔬加工企業,了解企業的生產加工條件、產品質量控制措施以及實施情況,并結合企業實際,學會建立HACCP計劃,GMP規范等質量控制體系。
2.2 實訓教學過程
(1)前期準備階段:該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分成小組,指導每個小組選定果蔬材料,采取小組協作模式,設計各個模塊方案,包括①果蔬感官品質鑒定指標及方法,②果蔬營養指標的測定方法;③果蔬護色、酶活性和酶促褐變抑制的測定方法;④果蔬罐頭、糖制的加工;⑤HACCP計劃,GMP規范等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教師引導學生對實訓方案深入討論,包括實訓方法可行性、實訓設備的使用等。
(2)學生實訓階段:該環節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助,學生根據每個模塊實訓任務,自行準備實驗材料、試劑、儀器設備,逐個完成,針對每個實訓項目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反思總結實訓過程,修正方案。使得學生在試劑配制、樣品處理、儀器使用和數據處理的技能與實際工作進行仿真訓練,鍛煉學生獨立完成實訓操作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與啟發階段:各小組針對所得數據結果,查閱國標,對誤差進行分析總結,并向指導教師匯報,教師集中點評,并就實訓方案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進行啟發式引導,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4)總結階段。該階段由各個小組根據前兩個階段的實訓過程,寫出實訓分析報告,最后由教師結合各組查閱文獻、前期準備、實訓操作、結論數據、團隊協作的表現給出成績評定,并給出點評意見。
3 討論
以項目模塊為導向的啟發式引導教學模式以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為核心,訓練學生自我探索、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是食品專業校內實訓教學改革的趨勢。
依托校內實驗實訓室,構建食品專業校內職業導向模塊實訓平臺,將過程考核體系融入其中,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積極開展創新能動思維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學生體會到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同時也對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起到督促作用。
參考文獻
[1]顧瑾,孫大躍.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1):172-174.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163-03
Abstract:Food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the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courses, we made some exploring research about the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from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widening the curriculum appraisal methods, which in ordering to cultur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是利用化學、生物學的知識,對食品的各種組分進入生物體后,在分子水平上發生的代謝反應進行研究,掌握代謝規律。本門課程研究內容涵蓋食品的化學組成、構成比例、理化性質、生物學功能、營養和安全性,還包括食品在加工、儲運及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和這些變化對食品品質、食品安全性產生的影響[1]。
高職高專食品專業的課程構成中,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屬于核心課。是食品專業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具有理論性強和學科交叉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學習過程中要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并且許多基礎知識點需要學生記憶,形成自我的潛在認知記憶后才能繼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妒称飞锘瘜W》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等知識基礎,而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高中階段的知識掌握并不牢固,有部分學生還是文科生,學生的基礎知識明顯不夠用。與此同時,學生剛開始接觸專業課,有陌生感,在尚未形成專業認知前理解專業知識有一定困難,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就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繼而失去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設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輔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生動體現,通過興趣引導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主動者,懂得利用網絡和學校圖書館資源探尋生活中的食品生物化學知識,才能真正提高《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就促使《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2]。
1 結合高職特色調整教學內容
由于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食品專業2009年才開始正式招生,而現有的出版教材大都沿用了傳統的課程內容,由食品基本組成成分的性質、化學結構、生物學功能和這些組分在體內的分解合成(即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以及色素和添加劑等構成全部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結構不能體現高職高專特色,對后續培養專業核心技能的理論指導作用不強。所以,作為食品類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的《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內容亟待調整。
為此,根據高職高專食品專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和以此為中心構建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結合我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學生和教師雙向反饋調查。調查發現,學生仍然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知識點,未能將知識活學活用,存在應付考試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改變這一現狀,通過大量查閱課程改革相關資料和廣泛了解其他高職高專同類型專業課程的教學情況[3-5],進行總結整理和認真分析,結合我校食品專業的特色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現狀,對本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針對性極強的如下調整:
1.1 食品的基本組成方面 對食物中普遍含有的幾種成分,如水分、糖類、蛋白質、脂類等要在保證原有課時數,對于其中涉及化學結構的內容要減少課時數的同時講授這部分知識時注意緊密貼近生活和后繼專業課程,突出食品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如水分知識點里很抽象的吸著等溫線,學生不好理解,但是借助食品加工中的食品干燥環節,吸著等溫線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意義立刻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都能得到提高。
1.2 食品中各種營養素的功能 食品中含有的各種營養素的功能這部分內容,涉及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生物學功能。其中生物學功能部分內容知識較分散,但是可以通過聯系生活舉例生動體現。如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專一性和高效性,可以用雙氧水分解為例,借助多媒體或者掛圖將生物催化劑和化學催化劑的作用條件及效率進行直觀對比,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幅度提高。而對于代謝部分內容,因為涉及大量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可以縮減課時,聯系食品加工工藝中涉及的代謝過程,只要學生能掌握如何從食品加工的產品出發,分析糖、脂肪、蛋白質在不同代謝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產物的原因即可。
1.3 食品安全 這部分主要包含食品在加工、貯藏中的品質變化等內容。增設這部分內容,不僅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還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激發他們更好地學習以后的專業課。
調整之后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實施,收效很好。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度大大提高,對學生將來從事食品檢驗、食品質量監管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知識儲備。
2 革新教學模式
《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組織和實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還是各類化學反應,要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并能將這些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關聯,恰是授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就要求必須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采用能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并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通過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被應用到《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對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
2.1 實物演示法 實物演示法借助實物,直觀性強,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這個方法學生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具體化地掌握抽象知識,縮短認識過程。特別是當前的90后學生缺乏日常生活經驗,對身邊經常發生的食品生物化學現象不留意,而高職高專食品專業的《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又開設在大一的第二學期,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專業課程,專業知識缺乏,沒有積淀。這時若在教學過程中單獨采用案例教學,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有限,即便加上教師的說明,仍然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創新性地采用實物演示法后發現,該方法能夠很好地克服單獨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弊端,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如:在講授“糖的甜度”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了解甜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后,現場讓學生親口品嘗預先配好的標準甜度蔗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品嘗時教師要告知注意事項,并要求學生在品嘗后,評價2種糖溶液。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給出的評價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講授不同糖類甜度的性質。通過在授課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學生反饋信息顯示對甜度部分內容中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過程變得輕松且記憶深刻,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事實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物演示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也得到激發,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只要任課老師能巧妙地利用實物演示法的優勢,課堂教學就能充滿趣味性。
2.2 案例教學 《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程與食品加工、貯藏與保鮮和食品安全等專業內容前后聯系,理論性的基礎知識點很多。講授這門課程的高職高專教師都面臨如何借助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挑戰。針對教授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的問題,在講授過程中適時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很好地改善了學生的厭倦情緒,而且還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很好地關聯起來,促進教學與職業能力的“零距離”。
案例教學是借助對真實案例的引用、分析,針對生產實際中與理論知識相關的案例展開討論,指導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和過程[6]。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食品生物化學》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思路,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深入淺出”,從與學生最熟悉的食品入手,選擇與要講授的內容相關的典型食品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實質,提出疑問后由教師進行相關理論和知識點的講解,通過解答問題完成理論和實踐的對接,最終使學生掌握目標內容。如:代謝部分的“TCA循環”授課。因“TCA循環”是非常復雜,反應過程包括很多的酶促化學反應,學生理解起來即抽象又困難,而這一循環又是代謝部分的核心內容。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弱化對酶促化學反應過程的要求,以近些年流行的食醋保健和食醋減肥等案例的分析,使同學們了解食醋減肥的原因是飲醋可以促進體內“TCA循環”的順利進行,促進了代謝,才打到了減肥的目的。這樣學生就對“TCA循環”在代謝過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具體學習“TCA循環”就輕松許多。
案例教學能夠靈活地將生活案例與課程理論知識相關聯,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2.3 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以某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為目的,預先設計和組織好,啟發學生就某一中心議題先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分小組探討,形成小組共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最終理解并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法[7]。在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積極尋求解答問題的路徑,聽取小組內不同意見以完善自己的見解,努力通過語音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形成文字總結。這一系列的課下準備和課堂過程,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導的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職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需要授課教師了解高職高專學生特點,注意提出議題的難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根據學生學習程度有選擇地實施。
議題盡量選《食品生物化學》課程中一些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的關鍵知識點,如“水果放久了為什么會有酒味”、“酸奶是怎樣凝固的”等,指導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等資源查閱資料,并給出明確的資料整理要求。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整理的資料闡述觀點,并分小組展開討論。教師要注意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及時引導并能始終駕馭小組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討論,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而且思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的點評和小組總結都非常重要。教師一定要對討論中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觀點充分肯定,鼓勵學生今后更加注重獨立思考和創新性地學習。通過撰寫小組總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加深學習印象,而且文字形式的總結可以服務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并對學生將來書寫學術論文打下基礎。
3 拓寬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課地位,一直以來無法改變試卷筆試的考核方式。這一考核方式雖然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認知,但卻無法獲知學生是否具有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高職高專是要培養具有可操作職業技能的畢業生。顯然,試卷筆試的考核方式,無法達到高職課程的考核目的,也不能體現高職特色。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考核評價對教學的促進和檢查作用,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以考促學的目的,結合教學實際,在保障考核評價能科學合理地反映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同時,對《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了拓寬,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經過探索研究,拓寬之后的課程考核評價包含3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堂表現成績,占總成績的20%。構成要素是上課出勤、學習態度、平時回答問題和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各種總結報告的質量等。
第二部分是實訓成績,占總成績的20%。《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實訓教學時數有限,但是地位不容忽視,實訓環節是基礎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一個縮影。考核的構成要素有實訓的理論準備和物質準備、操作過程的嚴謹科學、實訓結果的準確性、實訓報告中是否有縝密的分析過程并能查閱資料注明與之相關的生產實踐等。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試的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試卷題目分2大類:一類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類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高職高專食品專業《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會對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本門課程教學內容之外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妒称飞锘瘜W》課程的教學改革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才能逐漸成熟,這個過程需要收集企業、同行、學生的的反饋信息,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走出一條適合高職高專食品專業《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之路,為培養高職高專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達平.食品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李佩艷.提高《食品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6,(20) :271-272 .
[3]陳海華.食品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14):266-267.
[4]孫芝楊,翟瑋瑋,魏福華. 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10):116-117.
[5]李佩艷,尹飛,劉建學,等.《食品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01):169-170.
[6]張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學高效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農業科技,2011,(01):27-28.
[關鍵詞]高職高專;藥物分析;教學探討。
《藥物分析》作為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強烈的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觀念及相應的知識技能,能夠勝任藥品研究、生產、供應和監督管理過程中的分析檢驗工作,并具有解決藥品質量問題的基本思路和能力[1],是一門研究藥品及其制劑的組成、理化性質、真偽鑒別、純度檢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等內容的學科。其主要運用化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和技術研究化學結構已經明確的合成藥物或天然藥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藥制劑和生化藥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大多難以把握藥物分析的特點和規律,無法提高學習水平,有的甚至難以入門。如何幫助他們消除這些障礙,全面提高藥物分析的學習水平和教學質量,是值得教師認真研討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藥物分析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進,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理論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面向基層的高級技術人才[2]。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此目的指導下筆者根據學生專業的特點、接受能力,選擇難易適中、先進實用的教學內容來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授課時以分析化學的各類方法為主線,在介紹各種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測定條件等知識的基礎上,選擇一些簡單的、學生較為熟悉的藥物供學生討論。
并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全面提高藥品質量的主題,抓住藥品質量控制的鑒別、檢查、含量測定三方面的基本規律,緊扣各類藥物結構的特點與分析方法之間關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視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類型藥物分析中的異同點比較。此外筆者還結合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把藥典知識、藥品全面質量控制、藥品管理、藥品質量標準以及藥品檢驗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內容也作為講授的重要內容,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藥物及藥物質量管理有關的知識,在課堂和實訓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在具體地講授過程中,藥物分析教材中各類藥物基本上是以化學結構進行分類的,所以筆者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結構-性質-檢驗(即鑒別、檢查、含量測定)”這條主線,并結合藥物化學、分析化學等相關課程的知識,引導學生從剖析藥物結構入手,分析其相應的理化性質,介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教會學生怎樣學習這門課程。
2實訓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是高等醫藥院校最基本的教學形式之一,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3]。高職高專教育中,實訓課所占比例較大,這就要求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為拓寬學生知識面,筆者對藥物分析實驗內容進行改革。
首先,筆者設計一些基本技能實驗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儀器設備的訓練與應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例如通過對鹽酸普魯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類型的藥物原料或制劑的性狀觀測、真偽鑒別及純度檢查實驗,使學生能夠熟悉并掌握藥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狀觀測設備及性狀描述術語,了解并掌握藥品真偽鑒別的物理和化學方法,熟悉藥物純度檢查的常規項目及限量的計算,并能熟練規范地進行檢查操作。
其二,筆者還增加了綜合性實驗,主要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藥品質量控制,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實驗內容主要綜合藥物分析及其相關學科知識,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總結、分析。
如通過對牛黃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制劑的質量全檢驗實驗,學生能熟悉并掌握藥物分析檢驗工作的程序、項目和過程,為其獨立進行藥品質量的檢驗、藥品質量標準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積累技能。
另外,筆者根據藥物分析方法學的要求以及藥物分析在實際工作總的發展趨勢,安排的七次學生實驗涵蓋了旋光法、薄層色譜法、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常用藥物質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筆者的最大教學資源來使學生真正掌握實際工作中將會用到的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3教學方式。
藥物分析課程是一門理論緊密結合實踐,操作性、應用性強的學科,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難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注意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把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嚴格的技術動作、細微的結構等,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反復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另外,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筆者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具體生動的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中,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例如:結合目前假藥劣藥給人民群眾健康造成重大損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實例,近年來接二連三出現的嚴重藥品事故:廣西半宙制藥集團第三制藥廠生產的“梅花K黃柏膠囊”非法攙入過期的四環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未按批準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記錄不完整,從而導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現患者過敏性休克、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80多例,死亡9例;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強毒的工業溶劑二甘醇原料,導致多名患者腎衰竭等。假藥劣藥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給患者與家人帶來無盡的痛苦,最終生產廠家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案例教學法能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考核方式。
為避免“高分低能”現象,筆者對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進行改革。期末總評成績包括2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30%,根據學生實驗課表現及實驗報告、討論分析的情況作出綜合評定。二是期末考試成績,占70%。在理論課試卷設計上,著重主觀題的分量,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掌握情況和學生知識面。這樣,試卷不再是成績的最終結果,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保持,既保證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又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避免了平時不學習、考前突擊現象的發生。
總之,藥物分析課的教學探討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觀念的轉變,又涉及教學管理體制的變革;既涉及更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又涉及平衡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筆者希望通過與同仁們的不斷探討,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文英。藥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學科,是在學習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1]。根據中藥學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應緊密結合中醫藥理論、中藥的臨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學成分的化學結構、性質與藥理作用等進行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掌握中藥中主要類型化學成分的結構、特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學好其他后續相關課程、從事中藥現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藥等奠定必要的基礎。
由于中藥化學以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為主線,學生本身對化學類課程存在畏懼心理,對化學性質等變化較難理解和運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學習中藥化學課程的困難,同樣也給中藥化學課程的講授增加了相當的難度。鑒于中藥化學學科的自身特點,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科性質,結合同行的改革經驗,對如何提高中藥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體會進行了初步探討。
1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重視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
課堂教學模式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中藥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貫穿“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理念,改變“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思想,變“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大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以大綱為核心教學目標,又發揮教材的學習載體作用;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消極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積極地位[2]。
目前的教學模式包括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教學模式[3]。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作為主動的施教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诮嬛髁x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僅作為指導者;而雙主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前兩者的優點,更適合中藥化學教學的需要。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群體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才能實現中藥化學理論、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意義建構。中藥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新技術和新理論不斷出現,教師作為授課的主體,要多與學生交流,實現教學相長。中藥化學知識點較多,內容繁雜,常會有混淆的情況,尤其是涉及“糖和苷類化合物、萜類和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等內容,所以要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課程的疑問,做到重點突出,兼顧全面,從而進行因材施教。
如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項目,可以選定典型中藥中的有效成分,設計成分制備(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教師給每組學生指定一味中藥,并確定擬提取的某種成分,指導學生查找資料、設計工藝流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在講完各類成分的結構和性質后,進行提取方法的講解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性質提出該類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方法、說明原理、使用溶劑、成分提出形式、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時注意事項等,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起學生的重視,也讓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在中藥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藥化學與具體實驗技能關系密切,課程的專業性與實踐性很強。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掌握提取中藥有效成分的操作要點。多媒體可以以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例如在講解各章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的知識時,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輔助教學活動。如果將書本上的結構式或流程圖直接置于多媒體幻燈中,學生對具體過程不了解,導致學生對著強心苷、皂苷等稍微復雜一點的結構式無從下手,在實驗過程只能機械地按照書本內容依葫蘆畫瓢。因此,多媒體授課需要結合教學特點,揚長避短,可以設計一些提取車間的視頻等,或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裝置的流程設計,鞏固所學知識。
中藥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實驗能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很好地理解和運用。要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實驗中運用與創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思考能力以及實驗設計能力,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中藥化學生產設備與實驗設備相關性差,學生進入工廠實地參觀、實訓的機會不多,有些提取工藝復雜,或者有些新技術不易講解清楚,單靠文字描述無法理解,因此在課堂上利用圖片、模型、幻燈片或視頻等展示設備、生產工藝流程,配上文字說明,加之教師的講解,將抽象的對象具體化、間斷的過程連續化、靜止的圖畫動態化。如講解制藥設備與提取分離工藝,往往難以使用教學語言表達清晰,而應用多媒體演示提取分離工藝過程或制藥設備的內部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難以實地、實體操作和無法示范的教學內容,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引入學科前沿科研成果,增加學生的學科興趣
近年來,中藥提取分離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學科發展日新月異;中藥前處理技術、中藥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因此在教學內容組織上,以教材內容為主體,結合出現的提取分離新技術、新方法,新藥報批及生產設備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本學院的科研新成果,及時充實中藥化學教學內容。在教學素材的積累和教學內容組織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備課水平和講課能力。
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中藥化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工藝性,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應用技術實踐性。要想教好本門課僅靠書本理論是不夠的,還必須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通過科研實踐積累的經驗和實驗數據更好地補充和豐富中藥化學的教學內容。將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實例補充到本科的教學中去,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教學質量,這充分說明了教學科研相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
4注重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藥化學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的起始。因而,在中藥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明確中藥化學這門課程的重要地位,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較為古板,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開課前老師應布置一些話題,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后開展討論。例如將“揮發油與油脂究竟是不是同一類化合物(性質相同,分離方法也相同)”等設置為討論話題,讓學生回答,可以引導他們從藥效、藥物成分等方面對此進行充分了解。課堂上除重點講述化學性質的相關知識外,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形成互動,從而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在講授了一些章節的課程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選擇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嘗試,鼓勵他們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制作課件、自己講解??梢赃x擇教材中內容較為簡單、條理較為明晰的部分(相應授課時間大致控制在15到20分鐘),由學生選定代表上臺講解,并進行一定的比賽。在準備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或者用自己所查到的文獻來補充教材。在講解后請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提問,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來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做點評,并對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補充。這種嘗試在教學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創作課件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也對新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預習。經他們修改或制作的課件,不僅更富有創意,而且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生在制作課件、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課本的知識和所學章節的背景。讓他們走上講臺,講解書中部分內容,不失為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良好模式。
5循序漸進地開展中藥化學雙語教學,擴大學生知識視野
目前一些高校開設的雙語課程,或是教師拿著外文教材,全盤中文講解,感覺像英語翻譯課;或是從頭到尾全盤英語授課。這對于本身就比較復雜需要理解的中藥化學課程而言,有著相當的難度。因此,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英語的使用尺度,是最需把握的關鍵。把握不好,不僅達不到營造英語表達氛圍的目的,反而連基本要求都無法實現。
一、師范生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陶行知找了個很有趣的形象來比喻“這學變先生的學生”。你猜是誰?就是那保唐僧上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但經過先生的指引,仔細推敲,還真是見到了孫猴子的影子。為什么呢?《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有這幾件德行:第一,他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雖為美猴王,但總是憂慮將來要去閻王那里報到,于是他存心要“學一個不老長生,躲過閻君之難”;第二,他抱著目的去訪師。為了要“躲過輪回,不生不滅”,他飄洋求師,飄到南瞻部洲,又渡西洋大海,才到西牛賀洲,總算遇到菩提祖師;第三,他抱著目的求學。孫悟空就是沖著“長生不老”去拜師的,所以他不是糊涂地學藝,且終于學有所成。
(一)師范生應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師范生的目標和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為國盡責,勇挑重擔,培養兒童、青年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陶行知特別看重師范生,認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的,就是這個道理。陶行知對有人為省幾文錢進師范,有人不得已進師范很不以為然,因為這些人后來雖然勉強做了老師,但心不在學生身上,隨時待機“跳槽”。近年來,相當多的學生在報考師范院校之前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對教師職業在現代生活中的性質、地位有正確的認識,又由于自身受師長的熏陶,使自己甘愿繼師長之后挑起教書育人的重擔。加之教育事業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日漸濃厚,教師的地位不斷改善,于是報考師范者逐年增多。師范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應該表現在明確的目的性和職業理想上,如此方能像孫悟空一樣,不辭千辛萬苦,堅忍不拔,一往無前。否則,一旦在現實中碰了壁,就免不了打退堂鼓,裹足不前。
(二)師范生要學到能實現理想的本領
與孫悟空相比照,師范生也要求能覓得實現他理想的老師,學到能實現他理想的本領。陶行知要求師范生不要求那“空口說白話,能教不能做”的老師,不要求那叫人做奴隸的老師;師范生學本領,不要學“上堂下課,高談闊論,好比一部留聲機”,而要學叫人做主人的真本領。假如孫悟空當初未找到菩提祖師,自然也就學不到真本領,他也就無法勝任保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工作。師范生亦然,因為小朋友就是他的“唐僧”。陶行知舉例說:“小孩子學著做人,一旦遇著惡魔、惡父母、壞朋友、假教員,個個都是吃人的妖怪,差不多也好比是唐僧的八十一難,若沒有孫悟空的心術和本領的師范生保駕,不死于病,必死于親;不死于親,必死于友;不死于友,必死于老師之手。還能望他成人,為民族人類謀幸福嗎?”除了死于病,其他如死于親、死于友、死于師,主要指精神上的墮落,即與“真人”背道而馳。只有孫悟空似的火眼金睛的新型師范生,才能引導學生擺脫這些消極影響,幫助他們在做“真人”的大道上不斷向前。
(三)學校需要解決師范生在校期間“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
師范生要變孫悟空,是需要很多條件支撐的。其中,傳授本領的老師是很重要的。沒有菩提祖師,孫悟空成不了孫悟空;沒有陶行知,曉莊師范生也變不了“孫悟空”。如今,師范生受教于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均頗高的高師教師,使他們能在短短的三四年間初步奠定現代教師的素質基礎。但現代師范院校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如專業、學科設置過窄,造成相當數量的師范畢業生知識面窄、動手和實踐能力差,只好以職后培訓來解決。師范教育是否應把中小學的全部教育生活納入自己的課程計劃呢?是否可以確立大批中小學為師范教育的實習實訓基地呢?能否選聘一些師德高。尚、學科造詣深厚、育人經驗豐富的中小學教師充實到師范院校現有師資隊伍呢?這類中小學教師的參教,可以將豐富的實踐經驗直接傳授給師范生,轉變成他們的實際本領,包括教學的、育人的、課外活動的,等等。
二、師范生的第二變一一變個小孩子
陶行知要求師范生的第二變,則是變個小孩子,就是要使自己具有小孩子的思想感情,情趣上、生活上都能與小孩子打成一片,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這是一個必要的、較高的要求,要做孩子的“先生”,必先做孩子的伙伴、朋友,心心相印,相互溝通,教人做“真人”的“力”和“光”才會運動和發射到孩子的心田中去。任何受孩子愛戴的老師,即使滿頭白發,但童心仍在,在孩子當中,他們能輕聲細語,舒眉展顏,娓娓道來,如一顆磁鐵,牢牢吸引住孩子們的心。
(一)重視兒童的情感
陶行知發現,兒童的情感盡管有自己的形式,但實質是與成年人相通的。他寫道:“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象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您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落選一樣的失意。他想讓你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慷慨、躊躇、悲哀、煩惱、恐怖、失意、傷心,完全是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你若小看了,或覺得無所謂,那么你的教育一一諸如批評、表揚、引導、疏通等,也就失去了依傍。
(二)研究兒童心理,掌握兒童教育規律,走進兒童心靈
師范生要研究兒童心理,理解它的實際內容,進一步化為自己的心理,從而更深地理解兒童的心理,贏得兒童的愛戴。陶行知認為:“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這話說得多么富有哲理。師生間性情、趣味以至心靈相通,就筑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你就很容易由此走向教育者的彼岸。陶行知肯定地說:“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他做《教師歌》反復呼喚:“來丨來丨來丨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讓教師們在與小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了解”小孩的脾性、心理,感到他們的可敬可愛,“解放”他,使小孩脫離舊的約束和壓制的“軌道”,“信仰”他,尊重他的人格,相信他有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能力,然后施以恰當的、正確的教育,此中也加速了教師自身“變”的進程。教師的偉大就在于他能“變”小孩,陶行知希望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完成這個“蛻變”的任務,把它看做畢業的“合格線”。
三、師范生的第三變一一變個準老師
陶行知稱師范生為“候補教師”,那么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便是“候補期”了。師范生是候補教師,其教師必具的素質及教育學生的本領必須在候補期內鍛就。陶行知要求師范生“開始就教兒童”就在有指導的真切環境下做先生,“他們不但要自己學習,并且要同時學習教人”,他們是“以教人者教己”。師范生究竟要學習哪些課程?陶行知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將學校融入社會,因此社會即學校;將教育融入生活,因此生活即教育。師范生要變成準老師,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心小學活動教學做”這門課程要占師范生全部課時的一半,這是師范生真正實踐的戰場。陶行知曾說:“中心小學是師范學校的母親”,這一認識很值得我們今天的“頂崗實習”思考和借鑒。
(一)師范生要堅持將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放在首位
陶行知在曉莊就善于以生動多樣的形式,比如寅會的唱歌與演講等,對師范生進行常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師范生始終與社會生活保持密切的聯系,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和飽滿的政治熱情,始終關注著祖國的命運,積極投身實際的斗爭生活。
因此,他們才能深刻地認識教師的職責和自身肩負的重擔,從而兢兢業業地從事艱苦的學習工作。通過做農事、交農民朋友及做鄉村社會工作,師范生與農民打成一片,不僅外表與農人一樣,打赤腳、穿草鞋、干農活,而且思想感情上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從而可以進一步利用教育去改造社會、改造鄉村。陶行知說:“我們倘想感化農人,必須自己先受農人感化。教師,只有與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達到為人民服務的目的。因此,師范生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注重社會實踐就顯得特別重要。
(二)將書本知識轉化成教書育人的實際本領
師范生讀書有明確的目的,是為“用”,是為長本領,而絕不是“為讀而讀”,將書上的文字藏在頭腦里,博取功名或嚇唬學生。陶行知說:“我們不排斥書本,但絕不允許書本做狄克推多,更不允許他與‘做’脫離關系,而成為所謂教學之神秘物書只是工具,和鋤頭一樣,都是為做事用的。師范生“用”書“學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使自己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本領,并能正確傳授給兒童,使兒童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而且樂讀書、讀書樂。這樣的教師,小朋友將是怎樣的鼓掌歡迎啊。
(三)永不畢業,終身學習,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