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5:13: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無形資產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國內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
2.淺談金融危機與國際會計準則
3.國際會計的研究起點與線索
4.無形資產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
5.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及趨同研究
6.新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幾點異同的分析
7.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的最新進展及對我國的影響
8.國際會計租賃準則變革對我國航運企業的影響
9.國內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與股票價值相關性研究
10.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分析
11.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化研究
12.由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引發的思考
13.試論國際會計趨同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14.國際會計準則改革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對策
15.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在盈余管理方面的比較分析
16.我國固定資產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
17.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與等效
18.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總體構思
19.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研究
20.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
21.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22.新版企業合并國際會計準則的最新變化分析
23.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思考
24.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及啟迪
25.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26.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差異分析
27.國際會計準則在我國具體運用的研究
28.環境管理會計國際指南研究的最新進展
29.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重組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權的博弈
30.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會計準則差異分析
31.國際會計準則在我國具體運用的研究
32.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趨同建議
33.中國對于國際會計協調與趨同的基本態度和所面臨的問題
34.淺議美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
35.淺議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及趨同
36.國際會計教育準則在會計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37.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分析
38.國際會計準則全球化路徑博弈分析
39.金融危機和國際會計準則改進研究
40.國際會計的基本概念
41.我國在國際會計協調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2.中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會計大公司的差異及發展對策
43.國際會計界推行中小企業差別財務報告模式綜述
44.制度變遷視角下的中國-東盟國際會計趨同
45.從國際會計準則的變遷看我國會計體系的發展方向
46.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評介
47.國際會計準則變遷與后WTO時代中國會計的展望
48.論國際會計趨同的局限性
49.會計國際協調的衡量
50.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關于公允價值運用的比較
51.國際會計新準則:對生物資產與農產品的會計規范
52.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
53.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研究
54.衍生金融工具的國際會計準則研究
55.新舊資產減值準則及國際會計準則比較
56.論我國會計準則須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57.財務報表的組成及列報要求——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
58.淺議美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
59.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化與趨同所面臨問題的分析
60.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性分析
61.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探究
62.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分析
63.碳排放權交易國際會計準則問題研究及借鑒
64.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效力分析
65.論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與協同
66.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回顧與展望
67.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協調化分析
68.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變化對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69.我國生物資產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與分析
70.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及其對資產評估的要求
71.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差異分析——以商業銀行債券投資為例
72.美國對國際會計準則的態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兼談GAAP與IAS的沖突與趨同
73.新舊資產減值核算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對比
74.國際會計準則及其對銀行業的影響
75.演化博弈視角下的國際會計準則變遷路徑——基于歷史期間動態演化進程分析
76.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分析
77.淺議國際會計準則的變遷史
78.國際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收入確認的影響(英文)
79.國際會計準則——一種未來全球公認的會計模式
80.我國關聯方披露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研究
81.關于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從接軌到趨同的若干思考
82.中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對比研究
83.租賃會計國際準則的新變化及其影響分析
84.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比較研究
85.各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及其啟示
86.會計準則趨同背景下的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研究
87.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比較與分析
88.關于國際會計協調若干問題的思考
89.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的原因分析
90.國際會計準則的最新發展對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
91.關于我國會計國際協調的認識與思考
92.國際會計準則改革新動向
93.會計國際化與國際會計準則
94.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進程與現狀
95.論國際會計準則關于會計報告的新發展
96.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的環境因素
97.合并會計報表:特殊目的實體——國際會計準則的視角
98.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目前,對商譽本質的共同認識是“超額盈利能力”。但“超額盈利能力”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而會計確認的對象必須是可視化的。不妨比較一下,對會計上“一般盈利能力”的確認是通過各種可視化的資產(負債)項目實現的。對抽象的能力進行確認顯然是暫時的,因為形成“一般盈利能力”和“超額盈利能力”的原因是很復雜的。由此,我們提出研究商譽的另一種思路:把商譽作可視化或者歸因化處理,也就是對會計的確認項目進行補充、修訂,而不是籠統地提出一個“超額盈利能力”概念。這樣,商譽無論是自創還是外購,其確認問題可以一并得到解決。
對于形成“超額盈利能力”的原因,目前有三種觀點:一是創新,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能夠把生產因素和生產條件有效地組合起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二是承擔風險,即如果某一行業風險大,則其經營者要求更高的利潤率以補償其可能的損失;三是壟斷,主要是指經濟上的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是一種權力占有或資源獨具。這三個不同的原因所導致的結果是一樣的,即向顧客提供了獨特的產品和服務。由此結果可以推知,形成“超額盈利能力”的原因是獨特性和唯一性,畢竟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的只是少數企業。而能力的載體是企業資產,所以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的企業必定擁有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資產要素,并且企業擁有的創造“一般盈利能力”的資產要素沒有缺損。這意味著創造“一般盈利能力”的資產能夠同創造“超額盈利能力”的資產明顯區分開。這也是我們的研究能夠進行下去的前提條件。
下面,我們列舉幾個例子具體分析一下,或許能夠發現新的問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20世紀60年布的第10號會計論文研究集將商譽的構成內容總結為十五個方面:⑴優秀的管理隊伍;⑵出眾的銷售經理或組織;⑶競爭對手管理上的弱點;⑷有效的廣告;⑸秘密制造工藝;⑹良好的勞資關系;⑺卓越的信用等級;⑻高瞻遠矚的人員培訓計劃;⑼通過慈善捐款或委派員工參與公益活動而建立的社會威望;⑽競爭對手經營的不景氣;⑾與另一家公司的良好關系;⑿戰略性的地理位置;⒀才能或資源的發現;⒁有利的稅收條件;⒂與政府的良好關系。
1977年,美國會計學者Falk和Gordon采用問卷方式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將商譽的構成內容分為四類十七項:A類因素,增加短期現金流量因素:⑴生產的經濟性;⑵籌集更多的資金;⑶現金準備;⑷較低的資金成本;⑸降低存貨的持有成本;⑹避免交易成本;⑺稅收優惠。B類因素,穩定性因素:⑻保證供應;⑼減少波動;⑽與政府的良好關系。C類因素,人力因素:⑾管理才能;⑿良好的勞資關系;⒀優良的員工培訓計劃;⒁完善的組織結構;⒂良好的公眾關系。D類因素,排他因素:⒃接觸和使用某些工藝或技術;⒄商標。
首先,上述分類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研究要求,因為它包括一些企業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競爭對手管理上的弱點”、“競爭對手經營的不景氣”這兩項不為企業所擁有和控制,不符合資產的定義,因此應排除在外。進一步講,所謂的“超額盈利能力”是企業自身的能力,強調的是“企業自身”,就會計確認而言,強調的是揭示“內因”。當然,這并不是忽視“外因”,畢竟利潤的獲取和價值的創造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處理內、外部因素的關系上,我們看到的趨勢是,不僅將資產價值置于所創造利潤的絕對值評價體系,還加上了由于外部因素導致的相對值評價,例如各項減值準備的計提。我們認為,“超額盈利能力”實質上是一個相對值,并不像其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那樣是個具有穩定性的絕對值。而且,由于競爭對手的模仿和技術進步,“超額盈利能力”極易喪失,所以更應該強調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不是把外部因素納入“超額盈利能力”的范疇。
其次,上述分類只是在描述現象和行為,而沒有揭示原因,難以用會計語言進行歸納(確認與計量)。我們應該對其進行分析或者整合,使之符合會計確認和計量的要求。例如,對于“與政府的良好關系”,可以將其歸因于企業某高層人士的交際能力,即人力資本范疇。由此,我們得出了解決商譽確認問題的兩個途徑:修正一些項目的定義,如無形資產;增加一些確認要素,如人力資本、企業文化。
會計理論論文2100字(一):探究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論文
摘要:如今,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經濟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企業為了加強對財務部門的管理,創新了管理模式。其中財務會計作為提高企業財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就要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學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會計理論;會計實務;關系
會計工作是企業在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更是財務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雖然我國當前會計體系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部分人員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所以在實際的會計管理工作中,會計理論與實際不能進行最大程度的融合?;诖耍疚膶嬂碚撆c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以及會計理論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
企業要想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加強對財務部門的管理,就要認識會計理論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這樣才能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理解。所以,這就要求相關的會計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深厚的知識,還要具有堅實的應用能力,清楚會計實務在處理過程中的問題。
由于會計理論是會計實務實施的依據,所以會計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要具備基礎的會計理論知識,這樣才能體現出會計實務的價值。在具體的會計實務中,要想有效地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處理,會計人員就要分析會計理論中的基本內容,認識到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此外,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創新會計理論,服務會計實務,創新性思維,從而不斷提高會計理論的實用性,進一步促進企業在社會中的創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來看,我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差,沒有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不能清楚的認識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根據統計發現,我國國有單位會計人員約7300萬人,大專以上的僅有20%,會計師以上專業資格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僅占9%,這些人員的專業技能較低,嚴重影響了會計事業的促進,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企業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合會計理論的基本內容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為完善我國經濟體系提供了保障。
二、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融合措施
(一)結合時展,創新會計理論內容
在會計工作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產權會對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帶了一定的影響。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時展的潮流,就要對會計理論內容進行分析,結合實際的會計實務發展情況,創新和完善會計理論內容,提高檢查財務報表的效率,進而不斷促進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業還要結合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開拓會計理論內容,這樣有利于拓展會計理論的功能性,促進會計實務。在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企業要想完善財務體系,需積極變革會計部門工作,創新會計理論內容,加強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融合,從而提高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效益。
(二)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部分企業為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沒有對產品的成本進行控制,也沒有認識到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從而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經濟問題的出現,就要完善會計管理制度,嚴格檢查會計工作,加強會計人員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根據企業的規章制度來制定內容管理制度,這樣不僅可以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還可以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還要根據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管理,減少財務方面出現造假現狀,讓財務管理體系在實際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會計人員還要定期對財務工作進行檢驗,從而加強對財務資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發揮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中的作用
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會計理論是會計實務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更是提高會計人員管理水平的關鍵。因此,要想讓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就要采取措施讓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工作發揮作用,更好的服務會計實務,將會計理論知識進行具體化,然后落實和運用到會計實務工作中,這樣不僅可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還可以有效避免理論資源浪費。此外,還可以通過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實務,會計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判斷理論研究的準確性,然后對會計實務的具體情況進行總結,從而為完善會計理論體系提供保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企業要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快速發展,就要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會計理論的基本內容進行分析,認識到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的作用,進而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體系。
會計理論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會計理論與會計現實中的偏差研究論文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之下,各個行業和領域中企業的發展也逐漸加快。在企業發展經營中,會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內容是財務管理工作,這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言,是十分關鍵的存在。會計實際工作的開展需要有會計理論的支撐,而會計理論的實踐也需要會計實踐工作來呈現。但是在會計的現實情況中,會計理論和現實中的會計工作存在偏差,影響到企業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分析會計理論和會計現實之間的聯系,總結存在的偏差,提出會計理論和現實的發展措施具有一定現實的重要意義。
一、會計理論與會計現實的聯系
會計理論和會計現實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其一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會計理論和會計現實是相互依賴的關系,會計理論在會計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引導性作用,對市場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經過整體市場經濟發展之下的先進生產經驗應用,可以獲得有效的發展方案策略實施理論,并且還可以提升會計理論知識水平。會計理論是會計現實工作實施的條件和基礎,為了可以保障會計現實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些企業會使用會計理論來評價與考核會計實務的工作;其二會計理論引導會計現實工作,在最近幾年中,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出現了很多多元化項目,會計工作所創造的成績也體現在企業多元化的經營方面。對于剛剛接觸到會計工作的人員來說,無法便捷性掌握會計工作的實際工作事項,因此要有會計專業理論的指引,通過理論引導會計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會計實務;其三會計理論為會計現實工作發展指明方向,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會計理論也會隨著發展和提升。會計理論的發展一直都需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并且要處在社會發展的前端。因此,在會計工作存在問題時,會計理論可以對實際問題做全方位的分析。經過對實際情況和問題發生做全面的概括,對于會計工作有著一定的價值和極強的引導作用,并且也為會計現實性工作發展指出了方向,從而控制了會計現實工作中沒有目標而盲目開展工作的行為和現象出現。
二、會計理論與會計現實中的偏差
在財政相關的法規中,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營利,會計人員是可以根據財政相關法規做合理評估性質進行賬務處理的,理論上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職業判斷。但是在稅收上的法規是不允許這種職業判斷行為出現的,稅收主要是經過核算獲得精準的會計信息,若是存在會計估算,其結果則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進而影響到稅收工作的落實。比如在財務法規之中,對規定資產使用年限并沒有實際規定,因此會計人員能夠經過合理判斷預估。但是在稅收法中,對規定資產有最低使用年限的限制,以限制職業判斷。因為稅收中實際規定是以核算內容為主要的,若是職業判斷存在,則讓企業運用此職能來擴大企業折舊費用,從而抵扣企業所得稅。
(一)理論差異
會計理論上與會計現實產生差異主要是源自于財政和稅法這兩種法規上的差異,兩者之間很大部分內容都一樣和協調,但是部分內容的差異還是會讓會計人員在工作時陷入兩難境地,理論和現實之間存在很多差異,而這是因為這種差異,讓會計工作的實踐標準有所降低。在現實工作中,兩個法規差異并不是同時適用的,有時候還會有偏高會計法規和準則的現象。在現實工作之中,也經常會出現會計準則為了稅收法規“讓路”的現象出現。
(二)現實差異
除開理論上的差異之外,導致會計理論和現實工作存在差異的還有現實方面的因素。盡管理論已經逐漸完善,但是在現實工作之中,企業管理方式不規范或是不到位,或是企業的管理模式無法跟上理論發展腳步,這樣也會出現偏差。比如在對低值易耗品做五五攤銷的時候,低值易耗品運用報廢攤銷50%,在領用時攤銷50%,在這種模式之下攤銷產品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然而在現實情況中,企業會計人員在做低值易耗品領用時的攤銷工作,但是報廢時會讓使用部門或是人員直接處理。而會計人員在編輯使用報告的時候,卻因為無法及時獲得攤銷情況,進而遲遲無法處理報廢所需攤銷價值,這就是因為企業管理工作無法有效銜接理論而形成偏差的原因。
三、會計理論和現實發展的措施
(一)與產權經濟一同發展,加強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創新
企業在經營發展之中,會計工作有效實施和企業產權制度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國家產權改革對會計準則的修訂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會計理論要更加深入研究,擴展其覆蓋度,這樣有利于財務報告審計工作的開展。為了能夠劃分清楚產權關系的界限,保障企業的產權,產權會計需立足于會計理論,把產權意識與會計理論有效總額合在一起,給予產權會計知識理論更新的內容,加強對產權會計理論知識的引導性,從而確定產權會計理論在會計現實工作中的理論指導范疇。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正在脫離傳統計劃經濟的限制,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知識經濟體系。目前,很多企業會計計量與明確的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計量與確認的工作存在難題,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物質資源靜態管理存在很大的差異,都需要有效解決。在面對經濟要素時,人們可以經過構成便捷的發明性知識,構成關鍵的知識組成部分。經過逐漸加強人本管理意識,讓企業在經營發展之中逐漸成熟,把中心從以往的物資資源依賴轉變成為現在的物質、知識的雙重依賴。經過企業資源的重新組建,提升無形資產的重要性。人力資源是流動性極強的資源,其不僅可以為企業創造出極大的經濟效益,并且還可能為企業形成嚴重經濟損失,對于人力資源轉移與流動性問題,企業商業信息等關鍵的虛擬資產也有轉移的可能性。
(二)綜合信息時代特征,創新會計報告形式
各種不同的財務管理方式、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都是企業會計份工作有效實施的基礎。在信息社會快速發展之下,我國的傳統會計理論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這些影響對會計責權劃分工作、會計假定范圍與歷史本線準繩基礎等形成了動搖。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之下,建設及信息技術被廣泛使用在各個行業與領域之中,現在很多企業都開始使用電子商務系統,網路上的虛擬企業信息也逐漸增多,在這種變化莫測的局勢中,會計的現實管理工作面臨了更多問題,為企業的發展、責權劃分以及生產運作等帶去了更多挑戰。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現實工作要想有效結合,消除其中存在的差異,就需要結合信息時代的要求,要滿足社會時展需要,在面對逐漸出現的新事物時發揮出會計理論的實際作用。企業對外提供呈現企業在一個時間段的財務情況和經營成果等,這些內容就是會計報告。以往的會計報告主要提供的時企業在會計結算階段中的不同數據信息,財務報表是經過數據信息的方式來滿足使用者的各種需求。而在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之下,會計報告形成也需要緊跟時代變化而進行變化。當前會計信息使用者要隨時獲得財務報告,迅速掌握企業運行情況和資金流量,以此來對分析企業的經濟情況。要適應這個變化,會計報告要逐漸轉變成為實時報告,以此便于企業部門的管理,提升企業各個部門數據信息中有價值信息的選擇性,從而提升數據信息傳輸效率,在會計報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滿足企業數據信息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
(三)加強企業調研,以會計現實促使理論發展
理論體系的創新和發展需要有科學的運用和驗證。會計理論作為企業內部管理工作實施的支撐性基礎,在各個企業發展經營中都有廣泛使用。在現實情況之中,會計理論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還未能夠完整的開展和落實,但是企業實際運行情況與相關資料,對于理論體系的發展而言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所以,在會計理論發展和優化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加強對企業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要客觀記錄好管理會計的實施情況,然后在會計理論于企業中運行的缺點來所深入的研究,明確理論會計發展方向和側重點,用現實實踐工作來檢驗和證實理論的發展,用實踐工作來促使理論的優化,從而讓會計理論和現實工作可以有效銜接,為企業的管理工作和發展做出貢獻。
(四)以會計核算為基本前提,創新會計目標
在社會的發展之下,互聯網的普及也逐漸擴大。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會計理論要和現實工作有效結合,需要企業重新確定會計目標。網絡會計系統能夠及時呈現各種會計數據信息,并且實現對信息會計使用這查詢了解會計信息的可能。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財會人員要在掌握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之后,為其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并且要經過對先進通信技術的使用,做好雙方之間的交流。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會計目標就不再限制在提供決策信息中,還需要考慮到受托責任信息。而會計核算基本前提,就是會計基本假設,這是會計理論和實踐的關鍵處理。在互聯網時代之中,部分企業組織和經營模式一本都是呈現外在虛擬化的狀態,這樣會導致會計主體可變性和不穩定性。所以會計人員需要做好會計主體的延展工作。會計持續經營假設,是以一個會計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為依據并制定目標開展下去,并且可預見未來不會有破產。互聯網背景下持續經營假設被定義成為與企業有經濟利益關系的組織,在成立到實現目標是一個存續期間。會計分期假設,是針對持續經營假設提出的,主要是為了及時提供會計信息?;ヂ摼W背景之下會計系統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實施查詢,實現了其對會計信息的掌握,提升了會計信息保真性。所以,互聯網環境下實施會計分期假設意義重大?;ヂ摼W突破了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的局限,可以經過網上銀行、虛擬貨幣等形式來開展交易行為,這些交易行為大大豐富了貨幣的計量方式。所以,企業和財會人員需要優化計量方式,擴大會計報告信息容量,以此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