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6 16:2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設計導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業設計 模塊化 課程設置 課程教學 設計方法
自1919年美國設計師西奈爾在自己的事務所信封上印制“工業設計”一詞以來,工業設計的領域逐步形成,直至今天,工業設計對社會、對生活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達到了空前程度。這使工業設計的教育既充滿希望又面臨挑戰,既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又要不斷地進行創新與變革。以往的工業設計課程繁多,各門課程相互獨立,標準化、齊一化的課程設置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這導致了學生學習中的壓力過大并產生挫折感,形成了不良的負面情緒。筆者通過對國內外院校工業設計課程的梳理及研究,結合實踐經驗對課程設置及課程教學進行重新編排,摸索出一套模塊化的教育教學研究方法。
模塊化教育模式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包括模塊式技能培訓模式(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簡稱MES)與能力本位教育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CBE)。在工業設計教學改革中,融合運用模塊化教育模式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中的模塊化和課程教學中的模塊化兩個方面,打破了以往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規范化、單一化的局面,增加了知行能力及實訓技能的培養。
一、課程設置中的模塊化研究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推進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與發展,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和實用型技術人才,已成為當前專業課程設置面臨的主要問題。工業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中運用了模塊化的研究方法,從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門類的劃分、課程設置、學時學分分配、教學進程的安排、課程標準的制定等方面都做了統一的構建。對專業課程進行重新組合,徹底打破原有的學科型課程內容與結構,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單一到復合、初級到高級螺旋上升的認識規律,將全部課程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解與整合,使其成為多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就業取向對不同模塊進行選擇和搭配,從而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
課程設置中的模塊化分為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實踐性教學模塊四個模塊。
1.通識教育課程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主要涉及大學生所必須學習的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主要加強學生的人格塑造,道德理想、情商的培養以及促使學生的公共實踐能力和基礎實踐能力和諧發展。
2.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主要包括涉及專業課程的相關基礎課程,如專業導論、造型基礎(包括素描、色彩)、構成原理(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表現、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等課程,其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具備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3.專業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分為專業主干課模塊、專業選修課模塊。
(1)專業主干課模塊主要指相應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包括工業設計史、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制圖、材料與工藝、設計程序與分析、設計方法學、人機工程學等課程。教授學生學會從專業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并逐漸學會應用專業理論進行實踐的項目設計。
(2)專業選修課模塊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主要包括產品造型、交通工具、雕塑設計、玩具設計等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水平、能力及就業取向進行相應課程方向的選擇,從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深度,以更好適應社會的職業需求。
4.實踐性教學模塊。實踐性教學模塊主要運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為特色的技能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提高實際技能操作能力。實踐性教學增加了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踐中檢驗學習的效果,在實踐中發展,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
二、課程教學中的模塊化研究
在課程教學中運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開發創造創新能力。在工業設計的課程教學中,模塊化的運用主要體現在項目教學模塊、案例教學模塊、產品設計模塊三個方面。
在項目教學模塊中,其項目來源有教師指定設計項目、網絡參賽項目及合作公司的研究開發項目。在教學中結合項目進行設計實踐,使學生從收集信息、市場調研、設計定位、草圖設計、方案選擇、方案實施與評價一系列的設計程序出發,親身了解設計過程,培養他們理論知識和設計實踐的結合能力。以校企合作為途徑的模塊化實訓基地建設增加了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機會。例如,學院與廣東工業設計城簽約實習基地,聘請具有多年實踐工作經驗的企業負責人和設計師擔任客座教授,開展全面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學生從大二開始與廣東工業設計城內設計公司開展一對一跟蹤培養模式,由設計城的知名設計師親自指導和跟蹤培養學生,直到完成畢業設計,經考核合格后直接加入所在公司就業,這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職業定向培養,還補充了校內實踐師資力量。校企合作模式是現代高教改革和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產、學、研優勢互補及結合。
案例教學模塊是指在針對某一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行為環境中,形成職業行為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模塊結合實際的設計案例進行設計分析,圖文并茂地講解有利于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接受能力與解決問題的理解能力。在工業設計中,通常以知名設計公司成功開發的產品設計為案例,解析其設計原則、思維特征、產品形態創意與形態表達之間的互動關系等方面,力求揭示出產品形態創意中的基本方法和內在規律。同時,將成功的案例經驗與失敗的案例教訓相互對照,拓寬設計思路,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由工程師布里爾花費7年時間為克萊斯勒公司設計的“氣流型”小汽車,雖然充分考慮了空氣動力學原理,對產品的結構及機械性能也進行了精心設計,具有可靠性、舒適性及可行性,但最終銷售失敗,其原因在于外觀造型過于標新立異,不能符合同時代消費者的審美觀念;斯堪的納維亞的漢寧森設計的PH燈具至今仍暢銷而經久不衰,在于其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的照明原理。
在具體的產品設計中運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標準化、通用化設計。根據模塊的定義,“為便于擴展功能及更換而按標準化設計并組裝起來的硬件積木塊”。①1907年,德國建筑師、設計師貝倫斯為AEG公司設計的電水壺,共有兩種壺體模塊、兩種壺嘴模塊、兩種提手模塊、兩種底座模塊,再配合黃銅、鍍鎳、鍍銅三種材料,光滑、鍛打、波紋的三種表面處理形式,可以靈活地裝配成80余種水壺。這種運用有限的標準零件靈活組合,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同時可以大批量生產滿足巨大市場需求。②德國是最早使用模塊化設計方法的國家,甚至產生了產品中的系統設計方法,將產品標準化生產與多樣性的選擇結合起來,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系統設計不僅具有功能上的系統性,在造型上也多以簡便、可組合的形態為主,因此產品的造型中幾何化、直角化的趨勢較為嚴重。例如,古洛特與拉姆斯設計的袖珍型電唱機收音機組合采用方形體的造型、標準化的部件,可分開使用,可組合使用,這是模塊化使用的雛形。直到1960年,西德Hafele公司推出一批命名為Varianat32系統的五金件,采用了一個共同的模數系列,使得“32mm”系統模數化家具在全球內使用及推廣。③模塊化產品設計方法有利于大批量生產加工及節約加工成本,保持產品造型風格統一性以及造型符號的完整性,但同時卻不利于市場的個性化需求。
工業設計專業模塊化的教學改革從課程設置、學時分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開發創造創新能力,促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
(注:本文為2010年武漢工程大學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201035)
注釋:
①鄭家亨.統計大辭典[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②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 創新 模式 思考
一、高校美術教育的現狀
1.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突出矛盾
自從1980年文化部、教育部下達了《關于當前藝術教育事業若干問題的意見》之后,各院校開始思考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問題,重新制定了各專業的教學方案,并成批選送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留學、訪問、考察,到國內著名藝術院校進修、培訓、觀摩,舉辦各類展覽會、研討會等學術活動,通過這些形式的普及化和制度化,催生了新時期美術教育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粕?、進修生、特長生的多層次教育體制,增設了環境藝術、工業設計、動畫制作、視覺傳達、包裝設計等現代藝術學科,招生人數也逐年成倍增長。
2.高校美術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1)目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在學科設置上主要有三部分:基礎美術教育、設計類專業和純美術教育,這些學科以設計類專業最為普及,因為此類專業畢業生能更好的找到工作,在就業率日益成為考評學校、學科成績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各個院校教育理念自覺不自覺的偏向專業技能而忽視基礎和綜合素質的訓練。
(2)藝術教育成為大眾教育項目之一,一方面是國家富強、文化繁榮的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藝術教育特殊要求的忽視。僵化的招生模式催生了應試性培訓機構的繁榮,對基礎文化素質要求過低使學習美術、考入美術院校成為了各地高中追求升學率的“避風港”,生源火爆的背后是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進而使高校美術教育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逐漸趨向簡單的技能訓練而無法保證綜合素質的提高。
(3)高校美術教育的核心在師資,而目前各美術院校尤其是非傳統美術院校普遍存在著師資嚴重不足、配備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的現實問題。由于社會需求的激增和教育產業化的沖擊,美術專業在各地高校大面積上馬,隨之而來的就是師資的嚴重不足,許多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教師走上美術講臺,將自己接受的并不科學的藝術教育成果轉而傳授給新的年輕學生,循環往復,缺乏創新。
二、高校美術教育的改革建議
1.優化學科組合,重視學生基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現代美術的本質特征就是文化的多元化?,F代美術教育也應該是開放的。面對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信息時代,我們培養的學生要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既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要擁有扎實的基礎,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從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來看,并不是平時專業課成績好就一定能夠適應工作要求,反倒是那些基礎扎實并且全面發展的學生工作業績更突出。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學科設置進行改良,課程的設置和培養目標要明確具體地適應專業方向的特點而有所側重。除此之外,應將下列內容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當中,并且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始終貫徹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1)把教授藝術規律、審美理想、審美要求以及課堂里本來要先傳授的所謂技巧、技法等教學內容放在發現、挖掘和培養學生個性思維方式的培養之中進行。
(2)在最初的基礎教學的開始就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尊重自己心靈的感受,逐步學會用真誠的語言表達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自覺自愿地投入基本技能和基礎技法的學習和探索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提倡并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把創作貫穿在整個專業基礎和專業實踐課程當中,注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開發,以創作帶動基本功的訓練和培養。一個具有藝術個性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是現代意義上的美術人才。
2.科學配備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高校美術教師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的要求不是流于俗套而是現實反映,傳統的“師道尊嚴”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應被視為“師者”的道德規范――尊重學生,嚴于律己。許多年輕教師,工作時間不長但是“老師”的架子卻端得很足,對學生極不客氣,一副居高臨下之勢,下了課根本不與學生交流,責任心不足,不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而給學生更多的幫助,對學生要求進步的訴求態度冷淡,應付敷衍,缺乏為人師者的胸懷和氣度。
(2)改革美術教師評價體系。目前高校美術教育乃至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對教師的評價只重所謂學歷程度和科研成果,輕視乃至忽視對教學能力的評測。老師的天職應該是教學,出成果的基礎應立足于教學實踐而非脫離教學,現在卻大多數教師為了評職稱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跑課題、找項目、發論文上,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投入嚴重不足,這固然有自身責任心不足的原因,現有的教師評價體系的不科學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然,關于教師職稱評定的改革是一個范疇更廣的話題,在此不予詳論,筆者只是建議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針對美術教育的特殊性,對美術專業的教師采取更為靈活的評價體系。
3.全面改善現代教學硬件設施
(1)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媒體教學手段融入美術課堂已成為必然。傳統的美術教學主要以教師初步講解、學生單獨練習、教師再予修改的模式進行的,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限制了學生全面認識事物,限制了創造性的發揮。時代在發展,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現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通過利用現代媒體形、聲、色并茂的傳達方式,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美術教育應以實踐為主,基礎理論也是為實踐服務,現代化的美術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而應充分放手讓學生主動進行創作實踐,只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體現美術教育的本旨。
參考文獻:
[1]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M]. 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2][英]赫伯•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對這種現象,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贊成者認為:藝術教育本身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不是專才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反對者認為:藝術教育并非大眾教育,而是專業化的精英教育,或如“金字塔”式的教育,從塔底到塔尖。
在兩種觀點莫衷一是的境況下,在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的采訪經歷,讓記者發現一條非藝術院校開辦藝術教育的特色之路。該校藝術學院的部分專業如服裝設計等在廣東省乃至全國都成為品牌專業,并且以此為優勢,成為學院學科建設的堅強支撐,學院如今已是廣東省乃至全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逐步奠定了在同學科專業領域中的影響力。
在與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何新聞教授的一席暢談中,記者發現了該學院“多層次、大融合、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特色。
一、多層次:創造人才培養新模式
記者(以下簡稱記):自1996年創辦藝術學院以來,貴院的藝術學科專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請問在藝術與設計人才培養工作上采用了怎樣的人才培養模式?
何新聞(以下簡稱何):藝術學院創辦于1996年,起初只有一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后,目前已擁有包括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藝術設計、動畫設計、音樂、傳媒5個專業,并設置服裝設計、服裝工程、紡織品設計、服裝表演、環境藝術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動漫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音樂教育與表演、廣播電視編導等15個專業方向,在校學生人數3600多名。在10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學院結合廣東區域經濟特色和學校學科優勢與特點,建立了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特色。一是堅持“授人以漁”和“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二是堅持創新發展,立足藝術學科前沿,制定長遠發展的教學目標;三是堅持多種學科專業、多種知識的滲透與融合,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教學理念、目標與特色成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以多層次知識滲透與融合的教育方式,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
記:可否說明多層次知識融合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何:首先是堅持“人格健全、德行端正、能力具備”的教育思想,秉承高等藝術教育理念,將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學校人才培養政策的支持下,學院從不同角度安排了不同類型的課外素質教育科目,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情商。其次,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和選修課程,依托學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要求藝術類學生在校期間修滿6—8個學分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課程,以此擴大藝術類學生的知識面,拓展藝術與設計的思維能力,并開設了一些便于學習的科技導論類選修課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多方位提高學生的智商。
其二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學生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質的提升。近年來,藝術學院逐步加強理論教學聯系設計實踐,提升理論教學的可用性與可理解性。同時利用學院的產學研、對外合作等項目,加強設計實踐與理論學習的進一步融合。此外,學院加大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力度,不斷改進實驗教學體系,力求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中以實驗室、工作室、學生創新工作室和實習教學基地為基礎,完成專業考察、實驗實習、設計實踐、設計競賽、畢業設計等環節。通過理論與實踐、課堂內與課堂外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其三為多樣與統一相結合的多樣化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藝術學院按照學校要求,統一構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和專業教育平臺,統一設置各專業課程模塊;在課程模塊中,設置若干選修課程組別,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在專業基礎課程教育方面,為了兼顧統一與多樣化要求,學院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建立了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動畫設計、服裝設計、音樂、廣播電視編導等專業課程平臺,并按專業方向建立了“學生創新工作室”,實行由學生自主管理,教師專業指導,積極開展與社會企業、高校相同或相近專業之間的學習交流和討論,進一步探索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由此,學院于2012年獲廣東省“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成為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基地。此外,學院積極執行學校“紅滿堂”計劃,由副高職稱以上的專業教師培養具有發展潛力和個性化的學生,指導他們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調研報告和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近幾年來,學院在學校大力倡導和支持下,積極推動本科生參與國際交流。目前,學院與美、英、韓、泰等國家多所高校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如建立共同研究課題,舉辦各種交流展,選派國際交流學生等,從而擴大了學生的國際視野。
二、大融合:形成學科專業新特色
記:藝術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特色,在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如何實現這種模式?
何:主要通過教學改革塑造專業特色。
一是進行資源整合。目前,學院的專業方向(主要是設計)較多,我們盡力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調整,將相近專業方向進行整合,如首飾、家具與產品造型設計、紡織品設計與服裝設計、數碼影像與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與展示設計等專業方向進行整合,以保證師資、實驗室、設施設備等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并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產業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充分掌握學科發展最新信息,追蹤學科最新進展。突出重點學科,扶植優勢學科,加強特色專業建設。由此,我院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于2010年獲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
二是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群體系。并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首先,在學院學科專業之間建立課程共享平臺。打通專業基礎課,擴大專業選修課范圍,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和研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其次,與兄弟學院組建專業大平臺。作為非藝術專業院校中的藝術與設計教育,不能成為獨立于其他學科專業之外的“邊緣學科”,而是要充分依托所在學校多學科優勢和學科特點,加強與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建筑、園藝、林學等兄弟學院學科專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實現資源共享與互通、知識滲透與融合。再者,大力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圍繞專業內涵,結合學科優勢,設立社會急需課程,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將部分課程放置在設計機構、企業等單位中,通過實際項目完成課程教學,使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產業及行業發展。
三是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藝術學院積極落實《華南農業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并制定《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手冊》,嚴格執行《手冊》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落實教學事故問責制、教學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學生評教管理、學生心理管理等。實時開展教學工作狀態評估,并以學生客觀評教結果作為年終考核、評教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記:藝術學院近年來教學改革的成效如何?
何:藝術學院堅持以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因而在教學改革上取得了長足進步,獲得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成果。近幾年來,學院承擔了教學改革研究課題30余項,其中省部級項目10余項,教育部重點項目2項,省科技廳、教育廳重點項目4項;在國內專業核心刊物和相關專業期刊上發表教學教改論文100余篇,出版教材30余部,其中8部分別獲“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教材;獲得市廳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余項。
2007年—2009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實驗室建設”“藝術設計實驗室建設”和“信息傳播實驗室”被列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與優勢學科實驗室,并獲得建設經費500萬元,從而完善了專業實驗室與綜合實驗室的實驗區建設。
2010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獲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12年,藝術設計專業獲廣東省“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2010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師和學生組成的設計團隊完成第16屆亞運會和第16屆亞殘運會官方制服設計,并獲亞組委會“最佳設計獎”。
2010年,藝術學院在學校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資助下,申報了“廣東民族服裝服飾藝術博物館”,并獲廣東省文化廳、省文物局批復,成為我省高校唯一乃至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省級專業博物館。目前,已收藏了30多個少數民族服裝服飾400余件,不僅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貢獻,而且服裝服飾作為民族文化載體之一,成為我院乃至全國其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重要的教學實習基地。
三、應用型:創新實踐教學新方法
記:藝術學院的全方位教學改革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有沒有重點發展方向?
何:改革重點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加強實踐教學。藝術學院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建立了“三點一面”的人才培養制度。其中,“三點”是指通過專業實驗室、教授導師工作室、學生創新工作室進行人才培養。1.專業實驗室,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如對材料性能的掌握、產品模型制作等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如前期調研、設計分析、創意草圖、效果圖表達等能力。2.教授導師工作室,主要由導師選拔成績優秀的學生參與完成縱向或橫向課題,或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重大設計大賽等。3.學生創新工作室,學院按專業方向設置了環境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家具設計、平面藝術設計等7個學生創新工作室。首先通過雙向選擇來完成對優秀學生的選拔,然后交由學生自己管理,自行組織各種專業活動,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際設計項目和參加國內外設計大賽等。近年來,已獲得國內外各類大賽金、銀、銅和優秀獎100余項,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獲得“IF”和“紅點”設計獎?!耙幻妗笔侵竿ㄟ^實習基地進行人才培養。經由“三點一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的設計實踐,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從而提升設計創新能力。
為了順利開展實踐教學,藝術學院建立了以實驗室、工作室和實習基地為單元的教學實驗區。實驗區的實驗室、工作室和創新工作室面積達1萬余平方米。近5年來,共投資約800余萬元用于實驗區建設,創建了儀器設備先進、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實驗教學環境。配備了人機工程實驗室、模型實驗室、環境藝術設計材料實驗室、服裝材料實驗室、金工實驗室、扎染實驗室、非編實驗室、服裝工藝實驗室、服裝靜態展示室、服裝動態展示室、形體訓練室、攝影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室、畫室等,形成了由19個綜合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構成的校內教學實驗區。設立了服裝藝術研究中心、設計藝術研究中心、藝術教育中心、藝術理論研究室、民族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6個省外實習基地,與省內2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教學實習與科研基地。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實踐教學,藝術學院開展了相關配套政策建設。藝術學院改變以往實驗課教學依附于理論課教學的狀況,嘗試實驗課程單獨設課,按照學科專業特點構建新的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設立認知驗證性、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三大類實驗項目;保證實驗課的開出率達100%。其中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占所有實驗課程的比例超過80%,并逐步固化在教學計劃之中。整合現有的課程實習內容,將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有機結合,建立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拓展校級實驗教學平臺的范圍,落實好院級實驗教學平臺的實施方案,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條件保障。
其二為加強創新教育。藝術學院主要從教學、就業創業和對外交流三個方面開展創新教育。藝術學院重視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加強本科生的科研訓練與創新性實驗,充分發揮學院科研優勢,提倡實驗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全面開放,組織學生參與教學科研課題研究,鼓勵學生結合研究課題完成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在全院范圍內選拔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的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設計競賽、國家創新訓練等項目。制定指導教師運作機制,以多種獎勵形式激勵教師投身于大學生科技創新之中,快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就業與創業教育方面,藝術學院積極吸納學校優勢資源,設立就業與創業教育環節,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作為必修課開設;將創新創業實踐學分納入畢業及學位要求。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與教育,加強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程質量,同時聘請一批外校教師、知名企業員工、私營企業老板等人,為學生傳授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鼓勵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對外交流合作方面,藝術學院與國內外藝術名校保持密切聯系,多次舉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講學,選派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藝術學院與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部學位委員會等政府部門、專業協會和藝術院校合作,舉辦各種藝術交流活動,如2007年,“廣州國際設計教育論壇”“中國苗族服裝服飾藝術精品展”“廣州大學生電影節”;2008年,“廣東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學術年會”“金融危機下紡織服裝發展戰略高峰論壇”;200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四地室內設計大賽”;201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學科建設高峰論壇”“全國藝術學科建設高峰論壇”“廣州大學生動漫藝術節”;2011年,“彝族服裝服飾展”;2012年,“韓國釜山纖維藝術展”“第七屆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由此,贏得了業界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記:藝術學院重點改革實踐教學和創新教育后,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吧?
何:是的。藝術學院結合藝術學科的實踐性特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性人才為主線,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并在同類藝術專業院校中擁有了良好的口碑。2007—2012年,共畢業3800余名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98%,其中在國內外攻讀研究生的有100余人。多年來,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參與政府及企業組織的各類競賽中,獲得金獎60多項,銀獎、銅獎和優秀獎200余項,并獲得國際頂級專業競賽獎3項。其中,獲藝術設計最高級別獎“德國IF概念獎”1項,入圍獎6項;獲“德國紅點獎”2項。此外,藝術學院學生還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僅以2012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例,學生分別獲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創新訓練項目4項、9項和12項。藝術學院學生力求掌握藝術學科創新知識與前沿動態,具有技藝并重的藝術才華、身心和諧發展的高素質、獨特個性和務實作風。藝術設計畢業生已成為各家企、事業單位受歡迎的人才,他們活躍在廣東省乃至全國各類設計工作崗位上,為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