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6 23:33: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語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偉芳
身份證號碼
性 別
女
年 齡
25歲
政治面貌
共青團員
婚姻狀況
未婚
視 力 狀 況
良好
身高(厘米)
168 cm
體重(公斤)
48 kg
民 族
漢族
戶口所在地
廣東省
技術職稱
最 高 學 歷
本科
現居住地
南昌市
畢業時間
2011
求 職 狀 態
目前正在找工作
電話、手機
個人主頁
地 址
南昌市西湖區施堯路718號
郵編
330011
受教
育及
培訓
狀況
2006年9 月 至 2012年7月
南昌大學
法語 本科
專業描述:
大學期間主修法語,包括初級、中級、高級法語,商務法語,外貿法語,法語寫作,法語會話,法國文學史,法語筆譯,法語口譯,法國報刊選讀等各類課程,較好掌握法語這門語言的聽說讀寫,以及與法語有關的基本知識和翻譯技能。自學選修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教育學,納米技術等其他知識。
2006年9 月 至 2007年2月
南昌大學
普通話 本科
專業描述:
在校系統學習普通話,考取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
藍天駕校
駕照 C1 大專
專業描述:
經系統培訓,已考取C1駕照,能熟練掌握開車技巧
工
作
經
驗
摘
要
任職公司名稱: 江西世紀證券 。
客戶經理
工作職責和業績:
在職期間,協助同事做好證券新客戶的開發,已經老客戶的維護工作。
任職公司名稱: 江西海越實業有限公司 。
總經理助理/銷售助理
工作職責和業績:
從事銷售助理和總經理助理兩個職位的工作,學習很多銷售知識和技巧,以及體驗到真正的進入社會。
任職公司名稱: 江西華邦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百度江西營銷服務中心) 。
網站運營顧問
工作職責和業績:
工作方式主要是以電話營銷為主,挖掘到意向客戶則上門拜訪,通過這種銷售方式鍛煉了我很多能力,例如電話營銷的技巧,為人處世的方式,各種銷售技能,還有我個人性格的塑造、以及膽量的鍛煉等等。在職期間因個人表現優異,在公司支持市場部工作,多次主持百度在南昌以及江西各地級市召開的“百度營銷中國行行業交流會”,對于個人形象氣質,舉止談吐,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很大鍛煉。
求職意向
現從事行業:
互聯網
現從事職業:
銷售經理(業務員)
現職位級別:
中級職位(兩年以上工作經驗, )
期望月薪:
面議
目前月薪:
面議
可到崗時間:
一周以內
期望工作性質:
全職
欲工作地區:
南昌市(含區市縣)
欲從事行業:
互聯網、銀行業、房地產開發/銷售、汽車銷售、酒店/旅游
欲從事職業:
文員/文檔管理、接待/禮儀/客服、行政專員/助理、客服專員
技能特長
擅長演講,善于與人溝通! 語言能力以及文字功底強!會法語以及英語,能流利的與該兩種語言的人交流,普通話標準且有二級甲等證書。 大學期間以《六十年,我們一路走來》一文,獲得南昌大學建國六十周年征文比賽二等獎以及江西省寫作協會三等獎。 大學期間多次獲得各項院級、校級獎項。
外語水平
第一外語:法語 中級
第二外語:英語 普通英語六級
興趣愛好
喜歡寫作,看書,運動。 也喜歡唱歌,舞蹈等文藝表演
自我簡評
語言能夠反映一個社會的文化,脫離語言的文化背景,也就脫離了語言的土壤,我們很難掌握一門語言。中法兩種文化在社會行為、思維方式、交際風格和非語言交際行為上均存在差異,這些都給我們學習與正確使用法語帶來困難。即使對于相同的詞匯、稱呼或手勢,在理解上法國人與中國人就存在差異。體現在法語教學中,教師在輸入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
跨文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 是時展的需求: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在對外交流中,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是社會發展對新時期外語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新的目標。交際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因此在具備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要不斷增強文化交際的意識。
2 文化與語言的密切聯系: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新時期外語教學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將法語作為交流的工具,能在特定的語境中,依據相應的主題和雙方的身份、環境等講出符合語境的話。語言與文化聯系密切,不可分離,語言是文化傳遞的載體,是文化不可分離的部分,語言與文化互相依存;同時語言又受到文化的影響,體現語言的文化、理解一門語言就必須了解它的文化背景,通過語言了解文化,文化和語言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決定了語言傳授者也必然是一名文化傳授者。
3 符合法語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但傳統法語教學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聽、說、讀、寫”技能。單一的書面教材模式,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只能透過書本按部就班學習有限的單詞和語法,忽視了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作用。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能很好的掌握語言的單詞和語法系統,但缺乏語言交際能力培養,做不到語言符合語境。并且學生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也會受到制約,不能全面發展。在法語教學中注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僅能使學生克服“母語的干擾”,養成良好的外語思維,達到活用語言的目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中法文化差異,不斷提高其外語文化修養,使語言和文化達到融會統一。
法語教學中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法語教學中,語言教學是中心任務,語言、文化和交際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關系決定了法語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和交際能力的培養。當今國際合作廣泛深入,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了解不同文化,增強語言意識和文化意識,開闊視野,培養靈活的、適合于多種社會文化環境的交際能力已成為法語教學的目標。
1 不斷提高法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自身修養:外語教師在文化交際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作為法語教師,首先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跨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將跨文化意識傳授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中法文化差異,不斷培養學生對法國文化的敏感性和實用運用語言的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并且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意識。隨著中法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擴大,法語教師也應當不斷進修,與時俱進,不斷觀察,總結兩國文化差異,加強跨文化交際這門課程的學習和培訓,從整體上加強教師隊伍的文化素質。
2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文化差異,明確教學與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得出,學生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對文化差異的理解。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主題,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中西文化比較,提供和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使語言架構在文化的背景之上。當今的語言教學,教師不只是單純的語言傳輸者,而應當是語言背景文化的導人者,在語言文化差異的基礎上,通過語言的學習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化知識,并能恰當的運用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得到同步的提高。
3 結合多種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對文化的重視:在法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文化教學策略,比如:詞義挖掘法、習語對比法、翻譯對比法等,并配合口頭演示、小組討論、即興演講、實訓項目等任務驅動型課堂活動,在完成基本的語言學習外,還應當給學生充足的語言交際機會、時間和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如網絡、多媒體、報刊雜志、廣播等為學生創設文化語言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法國文化,提高文化的敏感度,幫助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不斷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4 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思維方式:首先要重視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養成,提高學生中法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其外語思維方式,不斷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學習時,學生首先遇到的難題往往就是難以擺脫母語的干擾。
結語
關鍵詞: 法語 公選課 三語習得
一、引言
法語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聯合國工作語言和第一書寫語言,也是歐盟、非盟、國際奧委會等重要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是除英語以外應用最廣泛和最重要的語言。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近年來,除法國外,中國與其他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就業市場對法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出于對法語的興趣,或出于將來升學和就業的考慮,不少學生希望將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為順應市場和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增強就業優勢,不少高校紛紛開設法語公選課,選修這門公選課的學生非常踴躍。然而,很多學生在開始學習階段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的推進,或逐漸失去興趣,或感覺很難在這門公選課中掌握實際的法語知識,或產生畏難情緒,因而放棄學習。因此,如何在公選課的課堂上實施有效的第二外語教學,使學生學有所成,成為不少教師思考的問題。
隨著第二外語教學在我國高校越來越普及,對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的教學研究越來越重視,不少研究成果已經成功運用到教學中,例如利用英法對比的方法進行語音、詞匯和語法的教學,以及導入文化因素進行跨文化教學等。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以外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展開的,針對學生專業背景多樣的第二外語公選課的研究相對較少。
為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法語學習,筆者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法語選修課學生中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公選課的課程內容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120名學生是來自管理、藝術、理工等各個專業的大二或大三的本科生,均已完成一個學期共30學時的法語公選課課程。下面以調查結果為基礎,主要討論法語公選課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二、法語公選課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生希望學校開設第二外語公選課,學生報名很踴躍,學期初開課時課室往往坐滿,甚至還有報不上名旁聽的學生。但隨著課程的開展和學習的深入,上課的學生越來越少,真正用心學習堅持到學期末的學生可謂寥寥無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筆者調查總結出學生普遍提出的法語公選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時間跨度和學習氛圍造成的語言耗損。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如果減少或停止該外語的使用,其運用該外語的能力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退或喪失,即出現語言損耗現象。損耗時間跨度、與受損語的接觸等因素都會影響語言損耗。在二外學習過程中,語言損耗是尤其難以避免的,因此,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還必須進行語言保持,盡量多接觸和使用所學語言,這樣才能抵消語言損耗帶來的影響,避免語言能力的下降。
與國內大部分高校相似,在筆者任教的大學,公選課每周只上一次,每周三課時,兩次課之間相隔足足一個星期;外語是一門需要大量記憶的課程,這么長的時間間隔對初學者的語言保持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在上新課之前往往就已經忘記上一節課學過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花較多的時間幫助學生復習才能進行新課學習。此外,由于學生來自全校各個學院和不同專業,不可能像學習專業課那樣投入到法語學習中,也不可能像外語專業的學生那樣共同營造出法語學習氛圍,所以,公選課學生能夠接觸和使用法語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在調查中,認為公選課存在“課時少”、“應用機會少”和“缺乏法語學習環境”問題的學生比例分別為50%,54%和59%。由此可見,時間跨度和缺乏接觸法語的機會造成的語言耗損是造成學生在公選課中學習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課本內容及教學模式單一。
現時國內高校法語專業或二外法語課程普遍采用國內專家教師編寫出版的教材,如馬曉宏的《法語》,孫輝的《簡明法語教程》等,這類教材通常包括課文和詞匯、課文相關的注釋和語法、常用口語或文化背景介紹及課后練習。使用這些教材時,課堂教學基本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的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更注重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一般就是被動地做筆記和練習。以《簡明法語教程》為例,按照其教材設計,公選課一個學期30課時的時間基本能夠完成一共有八課的第一部分《語音教程》。在這一部分中,每一課的內容包括音素、課文、詞匯、語法和練習,學生上課基本就是在老師帶領下反復練習音素及單詞的發音;語法和句型的學習是以對話形式引入的,但都是如“-Qui est-ce?(這是誰)-C’est Pascal(這是帕斯卡爾)”、“-Qu’est que c’est...(這是什么?)-C’est un stylo.(這是一支鋼筆)”這類簡單的句子;為了讓學生熟記表達和結構,還會有大量的替換單詞做對話的重復練習。雖然課文的句子和結構都是最基礎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機會并不是那么多,而且練習多為一些反復的機械練習,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增加心理壓力,不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此外,國內編寫和出版的課本普遍更新得慢,不少詞匯已經過時,例如“magnétophone(錄音機)”這類詞,在日常生活中已用得比較少,較為滯后,未能做到“與時俱進”。學生真正有興趣和需要學習的日常交際用語,要到后面的《入門教程》和《初級教程》部分才會出現,而且大多是以課后補充知識的形式出現。在課時緊缺的公選課中,教師很難顧及到這一部分的教學。在筆者進行的調查中,有60%的學生認為法語公選課教學“過于注重語音和語法,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單一”。因此,對非外語專業的公選課學生來說,現時采用的課本和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實用性和吸引力,往往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產生厭煩情緒,逐漸失去對法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3.英語負遷移的影響。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已掌握的語言會對目標語言的學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為正遷移,消極的影響則為負遷移。在三語習得過程中,第二語言的地位與語言距離密切相關,第二語言在語言類型上越接近于目的語,學習者越有可能使用第二語言。法語和英語有相同的26個字母,兩者同屬印歐語系,而且幾百年來,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等原因,法語與英語間的相互影響很深,在語音、單詞和語法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對于第一外語為英語的絕大部分學生來說,在學習第二外語法語時,他們受到第二語言,即英語的影響往往會比母語的影響更大。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超過三分之二選修法語公選課的學生本身就喜歡學習英語,并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說明法語公選課的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因此,在入門階段,法語和英語之間的相似之處幫助學生 借助已掌握的英語知識產生的正遷移,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法語。同時,法語與英語之間還存在不少差異,例如,從語音學習層面來說,法語里面沒有雙元音,學生碰到兩個元音字母的組合時,很容易就會用英語的讀法發音,如把toute[tut]讀成[tout];一些輔音字母組合如pl,kl,bl,fl等都要求學生在發音時,從前一個輔音發出后快速地轉換到另一個輔音,形成輔音群,而不像英語那樣把兩個字母組合形成一個音節;英語中,詞尾的輔音字母通常要發音,而在法語中,除部分輔音字母,如c,l,f,r,q外,詞尾的輔音字母一般是不發音的,因此,學生在讀法語單詞時,很容易將本來不發音的詞尾輔音字母讀出,如將pas[pa]讀成[pas];一些拼寫與意思都相近甚至相同的單詞,如solution,學生很容易就會完全用英語的發音方式讀出;從詞匯層面來說,拼寫相同或相似,但意思不同的單詞往往會令學生“望文生義”,例如“car”這一單詞,在英語里是“汽車”的意思,但在法語里的意思則是“因為”。英語和法語之間種種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差異,容易對學生的法語學習產生負遷移,讓學生感覺法語非常難掌握,不少學生甚至在語音學習階段尚未結束時就放棄繼續學習。筆者從調查中了解到,到課程結束時,有32%的學生表示法語“很難學”,另外60%表示“有點難”;在表示不會繼續選修法語公選課后續課程的學生中,約65%的學生都表示放棄的原因是“覺得太難學,學不下去”,這很大程度上是英語負遷移的結果。
4.學生興趣濃厚,但學習動機難以保持。
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和主觀原因,是引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心理狀態;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學生激發、定向和維持學習行為的心理過程,支配學生的學習行為,說明學習者是否想要學習,樂意學什么,以及學習努力的程度。學習動機是制約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學生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符合自身學習或職業發展需要的學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從中得到更大的滿足感。
與專業必修課的強制性不同,高校開設的各類選修課是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或需要,自由選擇的課程;學生選擇選修課的動機,除增長知識和就業準備外,很多是出于對某學科的好奇與興趣。選修法語的學生也不例外。調查發現,除少數學生表示選修法語的目的是“出國準備”、“就業準備”、“去法國旅游”及“完成學分”外,約90%的學生選修法語的原因都是“對法語或法國文化感興趣”??梢?,公選課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想要了解和學習法語語言背后的文化,而不像法語專業學生那樣以熟練掌握法語聽說讀寫技能為目標。但是,在傳統語言教學中,一學期30學時的公選課往往只能讓學生系統地學習法語的語音和最基本的語法點,很多知識點,例如學生更加感興趣的文化和交際會話等只能作簡單介紹,無法深入學習;雖然是入門初級階段的學習,但外語比較是一門要求大量記憶的學科,隨著課程的推進,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難度逐漸提高。再加上初學階段,尤其是語音學習階段,主要是以反復練習為主,以上提到的因素,容易讓學生覺得課程枯燥無味,產生畏難情緒,或者認為沒有學到想學的知識,無法實現學習目標。因此,盡管學生很容易被法語及法國文化吸引而選修法語,但是不少學生由于不能從課程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就會逐漸失去法語學習興趣,難以保持積極主動的法語學習動機。再加上公選課對學生的約束力本身就比專業課要小,出現剛開課時課室坐滿,到中后期不足一半學生的情況也不難理解。
三、解決策略
公選課課時少、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和英語負遷移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是導致學生法語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和法語學習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為解決調查結果中發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效果,筆者建議可采取以下對策。
1.結合中外課本,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聽說能力就是語言交際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調查顯示,希望在法語公選課上增加“日常交際用語”和“聽說能力”教學的學生分別占67%和49%。高校普遍采用的國內專家編寫出版的教材更加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讓學生難以滿足需求。國內的另一類法語教材是大部分社會法語培訓機構所選用的法國原版教材,如《Alter ego》,《L’attitude》,《Taxi》等。相對于國內專家編寫的教材,法國原版教材更新快,且更注重實用性,更重視法語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課本內容基本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對話和詞匯,例如購物、問路等,而且所用的都是真實、地道的語言,這對于公選課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這類教材語音和語法講解相對簡單,不夠系統,且練習較少,這對習慣了傳統語言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不利于希望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繼續自學。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公選課課時,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從不同教材中選取教授內容,甚至可以結合其他書籍及互聯網上的內容,舍棄某些繁瑣難懂的概念或語法講解,以日常交際中常用的對話和慣用表達法為主,將中國教材的系統性與法國原版教材的時效性結合。此外,教師應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精講精練,多組織學生進行聽說練習。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法語的學習基礎和方法,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語語言交際能力。
2.導入文化因素,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生在學習一門語言的同時,也在學習一種不同的文化。在外語教學中,了解并熟悉所學語言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調查中,提出希望公選課上能增加“社會文化知識”、“法國電影”和“法國歌曲”部分的學生分別占46%、44%和40%。在外語課堂中,如果只有老師講解課本的內容,就很難向學生展示真實的語言情景,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公選課教學中尤其如此。因此,教師可以適量引入相關的文化知識,向學生介紹法國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一些法語詞匯和表達方式,例如,在課堂上花一些時間介紹巴黎的分區、交通等概括,以及當地著名景點的法語名稱,使學生加深對這個城市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對“浪漫之都”的向往,增強法語學習動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電影、音樂和網絡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例如播放一些介紹法國歷史、文化的短片甚至可以抽出一些時間播放一兩部語言簡單有趣的法語電影,以及利用課前和課間的時間播一些帶中法雙語字幕的法語音樂電影,盡可能讓學生通過相對輕松愉快的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法語習得相關文化知識。通過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料,可以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全面,使課堂氣氛能夠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法國文化,理解中法文化之間的差異,開闊文化視野,改進思維方式,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提供課外輔助,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完成計劃的課堂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學生的能力,適當提供一些輔助學習的課外資料,例如,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法語學習的網站,鼓勵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聽一些法語歌曲,看一些法語原版電影,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繼續接觸法語和了解法國文化。此外,還可以采用“任務學習法”,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完成實際任務達到學習目的。例如,順應學生想了解的法國文化的需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話題,如“法國美食”、“法國地理”、“法國時尚”、“法國禮儀和禁忌”等,讓學生個人或組成團隊從課外的書籍里或互聯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并作整理,最后做課堂報告。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引、輔導和補充。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自己想要了解和學習的知識,并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老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做筆記的枯燥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法語學習環境,不斷激發學生法語學習興趣。
四、結語
法語選修課的教學要求與目的與法語專業和英語專業的二外不一樣,它并不是以熟練掌握和應用法語為最終目的的,而是要讓學生具備基本的法語交際能力,掌握法語學習的基礎和方法,并激發學生的法語學習興趣,擴大視野。因此,授課老師在進行課堂設計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思考,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法語公選課中學到實用知識,學有所成,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蔣筱瑾.高校法語公選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5):112-114.
[2]朱效惠.三語習得中語言遷移研究及其對雙外語專業教學的啟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9):109-112.
[3]候景娟.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大學第二外語教學模式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10(24):194-195.
關鍵詞:外國語言-文化教學;法國外語教學;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6-154-03
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新興的學科。說它古老,因為西歐早在文藝復興之后就已經開始了學校型外語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傳統的語法一翻譯教學法;說它新興,因為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才真正認識到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開始實踐將文化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去。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法國著名的外語教學法專家羅貝爾,加利松(Robert Galisson)首先提出將外語教學法更名為“外國語言和文化教學法”,1985年后又創立了“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同一時期的法國語言教學專著和論文等也對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做了系統闡述。對法國在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方面的理論構建和教學實踐(教學法)進行考察和解讀,以期對我們的外語教學有所啟示。
一、外國語言-文化教學從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到教學法的演進
直到20世紀70年代,外語教學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教外語”的層面上。無論是直接法、聽說法,還是后來的視聽法,教師都是通過聲音或影像等輔助教學設施來訓練學生的聽說,使其達到聽懂外語并運用外語進行表達的目的?!斑@種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的教學思路發端于19世紀末,并一直在世界外語教學界擁有廣泛的影響”。這個時期的法國外語教學,不論是師資培訓,還是常規教學,其主要內容就是語音、語法、拼寫、詞匯、講解課文等。
外語教學是一個內涵深刻、外延廣闊、相互關聯的系統工程。其中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是“非惟一的、非完美的、特定的和臨時的”。這樣,人們就把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的研究對象從以前的專注于課堂“如何教”擴展到“如何學”,以及“教”和“學”二者的關系問題上。這種思考的結果便產生了外語一文化教學法的雛形(見圖1)。
這一圖表形象而直觀地反映了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語言文化)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教師開始由以教案和教材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早已準備好的課堂內容(語言文化),他們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作出反應;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個體情況、教材選用、課程進度、講授方式方法等進行觀察和反思。通過師生互動,促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并且,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幫助其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方法,最終要讓學生運用適合自身特點和習慣的學習方式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這也正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現代化學習方式。
二、外國語言-文化教學從教學法到教學法學的演進
正如教學法是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宏觀思考那樣,教學法學則是對教學法的宏觀思考。它同樣發端于法國,但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全名為外國語言-文化教學法學。其創始人和積極推動者為羅貝爾?加利松。
羅貝爾?加利松是一位在法國和歐洲外語教學界享有盛譽的外國語言和文化教學法專家,著作豐厚,如:(論思考型外語教師的培養),(論外語教學法上的倫理道德),
“根據羅貝爾,加利松的界定,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是一門主要面向外語教學第一線教師的學科,其宗旨是努力使外國語言一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進程實現最優化”。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加利松堅持認為,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必須從觀察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找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教師個人和集體的思考討論,形成自己的認識理論,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和辦法,然后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的豐富多彩和錯綜復雜性決定了這一領域的所謂理論只能是“非惟一的、非完美的”,而且是“特定的和臨時的”,亦即是說,理論必須與動態的實際相結合。僅就認識論和方法論而言,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方面,它從根本上揭示了理論與實際、理論與實踐在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領域不應有天然的鴻溝;另一方面,它將激發外語教師重視科研。用羅貝爾,加利松的話說,一個外語教師完全有能力既是教學法專家,又是教學法學專家。
2 在語言和文化,特別是二者的關系上,羅貝爾?加利松的外國語言一文化教學法學有許多獨到之見。如果說目的語與目的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上的不可分割性現已成為外語教學界的普遍共識,羅貝爾?加利松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知識文化”和“大眾共有文化”之分,并積極主張將后者教學法化,引入學校的外語課堂。根據羅貝爾?加利松的定義,“知識文化”是人們描述、表述出來的一種顯型抽象文化,屬知識范疇,因此屬理性思考,理性認識類。講授“知識文化”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理解目的語文化中那些能夠反映其民族文學、歷史、地理、藝術和科技等成就及其發展進程的背景性系統知識。講授的方式多為獨立于語言的專門的文化課程。所謂“大眾共有文化”,主要指人們具體實踐的日常生活文化,國內有學者稱之為“交際文化”,屬感性認識,其首要特質是隱含在目的語語言和非語言當中,卻常常反映目的語國家的價值觀念、道德取向、社會習俗、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等。因為是隱含的,所以目的語國家的人常常只需意會,無須言表。傳授“大眾共有文化”的目的是通過比較目的語文化與本族語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目的語中蘊涵在字里行間的為目的語國家的絕大多數人所共有共享的文化,最終實現成功學習和有效交際?!按蟊姽灿形幕迸c語言形式的互為依存性決定了語言和文化教學必須同步進行。羅貝爾,加利松一手開創了“法語詞匯文化語用學”,長期致力于“法語形象表達法”、“法語拼接詞”、“法語大眾共有文化詞”、“法語隱跡文化詞語”、“境遇詞”、“法語成語諺語”和“法語委婉語”等的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卓著。
3 在外語教學法上,以羅貝爾?加利松為代表的當代法國語言一文化教學理論將外語教學視為一個由學員主體、學習對象(目的語及其文化)、教育者(教師)、班級或小組、學
校、社會、人際和物質空間、時間等要素組成的開放性系統,其內又可細分成若干子系統,幾乎涵蓋了外語教學的所有方面。通過它,既可進行橫向比較研究,找出每個因素的內在聯系、發展規律和存在的問題;也可開展縱向分析,找出各個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發展規律和存在的問題。不言而喻,如此豐富多彩、錯綜復雜的外語教學工作絕非某一特定的、現成的教學法所能駕馭。
三、外國語言-文化教學理念在漢語教學中的體現
20世紀末期以來,漢語學習的熱潮在全世界洶涌而起。法國作為歐盟多元語言文化政策的主導者和積極推動者,在漢語言文化教學方面更是一馬當先,獨樹一幟。由于中西語言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在漢語教學實踐中,中國文化元素和文化課程被置于特別突出的位置。在這方面,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stitut Nationaledes Langues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非常值得我們探究和借鑒。
關于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概而論之,“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既是文化的制造者,又是文化的產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有著二百多年歷史、從誕生之初教授三門外語到如今教授93種外語的法國東方語言學院就一直奉行“語言和文化緊密結合,培養一專多能的開放型外語翻譯人才”的辦學宗旨?,F任校長吉爾,德盧什(Gilles Delouche)先生說:“我校的與眾不同就在于除了語言課外,還開設了涉獵廣泛的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課程。學生的任務不僅是掌握一門外語。還要學習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并負有傳播目的語國家文化的使命”。前校長安得烈,布爾熱先生(hndr6 Bourgey)也曾強調指出:“多學科性是東方語言學院的古老傳統,應該傳承下去。如果我們只單一地教授語言,學校便失去了精髓,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的法語名稱是“Departement Chine”,并非“Departementdechinois”,直譯應為“中國系”。一字之差,內涵相去甚遠!恰恰與法國東方語言學院亙古未變的辦學宗旨和教學理念一脈相承,這就是立足語言,著眼文化,培養東西方文明交流和傳播的使者。這一理念在該學院開設的中國文化課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該學院中文系的哲學、科技、歷史、社會、宗教、語言學、經濟、政治和文學藝術等具體學科大致分類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中國文化課程構建的是一種中國觀念文化知識體系,也就是要讓學中文的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宗教情感和思維方式。東方語言學院一向有著語言教學緊密結合文化的歷史傳統,但如此豐富的中國文化課程從來沒有削弱或者取代漢語語言教學的主體地位。語言與文化互為依托,相互促進,才能最大限度地達成現代外語教育的既定目標。
四、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
1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作為外語教學之目的語的法語或英語等語種都是西方工業化國家流通的語言,承載著新興的科技文化,外語學習者無不追求這種文化。因此,我們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上都向西方看齊,以西方理論為改革取向和評估準繩。然而。西方理論是立足西方學校、學生、語言、教學環境而研制出來的,決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為我國外語教學導航。所以,探索與中國的外語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與教學主體相適應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活動才是我國外語一文化教學界的當務之急。
2 外語教師不能滿足于按照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更要與時俱進,既要學習、吸收外語教學理論,也要總結教學經驗,包含師生代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探索出來的經驗。外語教師既要廣泛學習、借鑒中外的教學理念和主張,但又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借助這些理論通過反思去提煉代代相傳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從而形成適合具體教學環境的自己的理念,并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外語教學理念。
3 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文化教學應該是在外語教學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的語相關文化知識的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同時也包括開設與語言教學有關的語言文化專業課程(如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設置的中國文化課程)。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理解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另一方面,豐富的文化知識為語言表達提供了大量潛在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2][3][4][5][7]傅 榮,解讀外國語言一一文化教學的三個層面及其相互關系[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2―7,
[6]張占一,交際文化瑣談[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4),
[8]傅 榮,對法語教學法I,6electisme現象的理性思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2):122, [9]Robert Galisson,Dc la linguistique appliqu6e。la didac,tologic des langues―cultures:vingt ans dc r6flexion diseiplinaire[j],Etudes dc Linguistique Ap必qu6e,Paris:Didier Erudition,Sept,1990。 [10][11]Delouehe,Deuxsi~clesd,histoiredel,EcoledesLangues orientales[M]。Paris:Hervas,1995:11,
本人的主要職責是:
定貨:為外商尋找供應商,帶客戶到市場或工廠下訂單。
通過郵件,傳真,電話等方式跟進定單。
整理合同資料等
協調外商與公司,公司與工廠的關系。
裝貨:安排貨柜,通知供應商送貨,做好裝柜前的驗貨工作.
發貨:整理最后裝箱單,報關資料,補料及核對提單.
有兩年BV,COTANA檢驗的經驗。
協助經理安排日常工作事務。 離職原因: 公司搬遷 公司名稱: 起止年月:2004-07 ~ 2005-01土耳其餐廳 公司性質: 外商獨資所屬行業:服務業 擔任職務: 餐廳經理 工作描述: 管理:管理本餐廳的營運,管理廚師和服務員的工作安排,作息時間等。
人事:面試服務員,分配工作。
培訓:培訓新服務員的禮儀,態度??偨Y當天的工作情況。 離職原因: 想從事與英語專業有關的行業 志愿者經歷: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最高學歷: 大專 畢業日期: 2004-07-01 所學專業一: 商務英語 所學專業二: 受教育培訓經歷: 起始年月 終止年月 學校(機構) 專 業 獲得證書 證書編號 2002-09 2004-07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商務英語 語言能力 外語: 英語 優秀 其它外語能力: 法語基礎溝通 國語水平: 優秀 粵語水平: 優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 一 具備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能與國外采購商用英語流暢溝通
二 對出口貿易的操作流程及有關知識有一定了解,能獨立開展外貿業務.
三 熟悉辦公軟件,如WORD,EXCEL,POWER POINT等.
四 認識周邊城市的一些批發市場及一些國內廠商。
五 熟悉非洲客人需求。
六 在大學期間擔任班長,學生會部長,紅十字會干事,一直被憑為“優秀學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詳細個人自傳 本人富有挑戰精神、有熱情、有團隊合作精神,責任心強,學習力強。
配合老板的工作與人相處融洽。在處理棘手的工作時,請教有經驗同事,或直屬上司。
本人最大的優點是學習能力強。對新的工作環境及職位能在短時間內熟悉。
一、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是人類群體活動的一種,相對于生產活動、經濟活動等社會活動,文化活動以精神需求上的需求為旨歸,內涵豐富、種類繁多、花樣翻新,很難從內涵和種類上進行限定。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我們可以如下定義:文化活動是配合文化海外傳播的一種形式,可以分為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和以文化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前者在漢語教學界早已有之,國內外的漢語教學都有這種配合課堂教學內容、以相關文化內容為主題、以學生為主要參與對象、活動語言以漢語為主的活動?;顒拥囊幠R话悴淮?目的也是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并對中國文化的某項內容有所了解。參與者有時會擴大到教師或家長,但不妨礙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后者,即以文化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則淡化了學校和課堂的概念,面向設定的對象群體,不一定而且常常不以漢語為活動語言。這類活動的原則是注重活動的傳播效果和持續影響力,這是活動設計的出發點,也是活動實施過程中的關注點,當然也是判定活動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這兩類文化活動目前都是漢語國際教育海外主要機構孔子學院/課堂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一個志愿者或外派教師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但是鑒于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相對單純,對其研究也較為充分,因此本文只對以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進行討論。既然是重要內容,又是日常工作內容之一,孔院/課堂的志愿者或外派教師就應該對此有較深的理解和較強的計劃組織實施能力,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樂觀。筆者曾參加過志愿者、外派教師的選拔工作,也曾擔任過赴任前的文化傳播類課程的培訓教師,平時出于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也接觸過很多歸國志愿者或教師,談到文化活動這個話題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活動主題瑣細、零散。組織者往往認為文化活動就是配合教學的文化活動,脫不開教學,因此也走不出校園話題。這就很難引起廣泛的社會興趣。
二是活動規模不夠大。參與人員都是自己的學生、朋友、同事,每個活動都這些人,文化傳播成了小圈子的活動。三是隨意性大,缺少計劃性。組織者往往是臨時起意,或是按照自己的好惡和專長安排活動,完全不考慮對象的興趣點和活動開展的時地因素。于是就會出現諸如組織者們興奮、辛苦地準備了好幾周的時間,可是活動開幕時只有三四位參加者前來的窘況。四是效果不理想,影響不大。完成程序、順利進行、周圍人滿意就算大功告成,而不是從傳播學的角度考慮活動的效果。針對以上4種情況,很多活動的組織者也認為這不是理想的文化活動形式,但又一時找不到如何改進的方法,因此,這些問題在孔院/課堂的文化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里面當然有我們活動組織者———主要是孔院的教師和管理者身上的原因。其一與志愿者教師的培養過程有關。作為志愿者主體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課程中缺少這類課程,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都是針對課堂上的語言文化教學和生活中的交際技能的,對如何設計、組織、評價文化傳播活動缺少關注。所以即使是完成了課程學習的專業碩士生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對這類活動的正確認識和活動框架。其二是行前培訓中也缺少這方面的實戰訓練。行前培訓的課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實踐環節,但往往在設計課程時就忽略了文化傳播活動的內容,大多以文化教學和才藝教學替代了文化活動。即便有相關內容,也往往局限于課內、校內,而不是從傳播的角度給學生以指導和模擬實踐的機會。其三是不論學生、學員,以往經驗中的“活動暠大都是校園內的活動,已形成定式,如果在學習和行前培訓中沒有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沒有鮮活事例的刺激和模擬實踐的練習,很難輕易改變原來的認識與方法。最后就是擔任培養、培訓課程的教師和專家也存在不足。很多老師也缺少在孔院/課堂從事漢語國際教育、開展文化傳播活動的成功經驗,大家關注的重點仍然是課堂和校園中的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教學和活動。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造成這種文化傳播活動現狀不令人滿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這些原因的背后似乎正是我們對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認識的不足和研究的缺乏。長此下去,必定會影響孔子學院/課堂的聲譽與發展,特別是在漢語國際教育進入新階段后,文化傳播的新目標和高標準就無法實現。
二、維也納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開展
如何開展孔院/課堂的文化傳播活動是一個新課題,相關研究成果也不多。我們只能從實踐入手,在成功的個別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相對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來。在此我們以2010年“年度最佳孔子學院暠之一奧地利維也納孔子學院為例,對他們的文化活動進行分析、討論,從中發現有益的經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始建于2006年,至今不僅開設出一系列漢語課程,而且文化活動的開展也是豐富多彩,影響很大?!翱自?013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60余場(同比增長20%),參加人數7000余人(同比增長7.69%)。活動類型豐富多樣:招待會、漢語日、文化節、展覽、文化演出、高端文化講座、研討會,大部分活動由孔院單獨承辦,部分活動同奧地利各界人士和機構以及國內單位合作舉辦,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做出獨特的貢獻。暠[3]一年內舉辦文化活動的場次、參加的人數、活動的種類、參與的機構應該說都是孔院/課堂中的佼佼者,而且不少活動都得到了雙方政府的支持,新華社、光明日報、維也納電臺等新聞媒體也進行了報道。從傳播效果上看也是廣泛而深入的。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近年來舉辦的較為成功的文化傳播活動大致有如下幾類:從文化活動的形式上看,除了政治論壇一項外,都是較為普通的形式,但是從活動主題上看,則有獨具匠心之處,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因素。首先,尋找并充分利用天時,即找出日歷中蘊藏的有利于開展文化活動的時機,在一個恰當的時間舉辦一個恰當的活動。比如“中美大使論壇暠在時間點的選擇上正是趕在了《中美聯合公報》發表40周年一系列紀念活動開展的時間段,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舉辦駐奧的中美大使論壇,不僅時機恰當,而且內容合適,同時使以民間交流為主的孔院的文化活動走入政治層面,凸顯出影響力?!叭鄣聲泵朗郴顒右餐瑯邮浅浞掷昧饲‘數臅r機。在孔院建立5周年、中奧建交40周年之際,在政府、社會機構的支持幫助下邀請了十幾位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師傅前往維也納,現場制作北京烤鴨,引爆當地中國美食熱。
其次,有明確的“本土意識暠,即充分考慮到了參與活動的是什么人,他們的興趣在哪。比如《阿Q正傳》朗誦會,邀請了當地著名的朗誦家,用當地語言朗誦《阿Q正傳》的翻譯本,而完全沒有考慮用中文進行。這種人員和語言的當地化選擇充分利用了朗誦家的聲望和號召力,參與的人更多,對內容的理解更精確,從而保證了《阿Q正傳》的傳播效果。而環保主題的電影活動則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目前的環保狀況和改進趨勢,同時也喚起了重視環保的當地人對中國目前狀況的關心和責任感。這種本土、本地意識至少杜絕了組織者熱心準備、參與者寥寥的窘況。再次,強調人和,即通過合作的形式形成合力,促進活動的圓滿完成。比如“我家與世界大家庭暠書畫征文展覽活動,如果只是憑借維也納孔院一家的力量,很難保證活動參與者的廣泛性,影響傳播效果。所以他們借助聯合國新聞處的號召力,聯合舉辦這一書畫展覽活動,引起廣泛響應,達到了傳播效果。而“絲綢之路暠音樂會,則是調動起“絲綢之路暠沿途13個國家參與的積極性,每個國家貢獻一兩個特色節目,既很好地介紹了中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同時也呈現出新舊絲綢之路的樣貌與風情。而且,13國辦一個活動,總要比孔院一家機構辦更精彩、更有特色,影響面之廣也不可同日而語。
三、啟示與建議
以上討論的只是孔院文化活動中的部分成功事例,前面提到,維也納孔子學院2013年一年即舉辦了60多場文化活動,不可能場場都如此精彩,都如上表中所列活動那樣充分發揮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但表中這些成功的文化活動的確都達成了文化傳播的目的,影響既深且廣,可以作為樣板加以解剖分析,提供借鑒。對于文化活動的組織者來說,如果想成功舉辦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文化活動,維也納孔院給我們的啟示可以簡單概括如下:一是要尋找并利用一個好的時機,使活動的意義凸顯,成為一個社會事件,由此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二是入鄉問俗,深入了解、研究當地的文化與社會,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選題、開展方式得到認可和接受,更多的人愿意參與進來,而且得到滿意的收獲,這是活動規模的保障。三是發掘、借助可以提供幫助的合作力量,合力出手,事半功倍。四是對活動的傳播效果給予重視,既要重視人際傳播,也要發揮媒體的作用,探討具有持續性媒體關注度的項目創意,使活動的傳播效果最大化。五是加強計劃性。前面4條其實都要求提前周全地計劃,然后一一準備,臨時起意是無法完成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的。除此以外,結合上文提到的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傳播活動開展的困境及其原因,我們認為各級主管機構、教師、專家學者也都應該在以下3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轉變觀念。與漢語國際教育相關的人員都要認識到漢語過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不是教學活動,而是傳播活動,要符合文化傳播的規律。要在觀念上要沖破校園、課堂的苑囿,重視社會傳播手段和效果的深廣度。這必將帶來培養培訓課程的相應變化。其次,加強漢語國際教育語境下的文化活動的研究。這里說的文化活動雖然具有傳播活動的性質,但是它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畢竟是海外漢語教學、文化教學、文化活動三位一體框架中的一部分。如何處理好三者的關系,使之互為依托、互相促進,形成自己的特色,這都是研究薄弱的環節。再次,借鑒已有經驗再實踐、再總結。除了維也納孔院外,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孔子學院開展過成功的文化傳播活動,也積累了各自的經驗和教訓,但對此的整合不夠,研究不夠,也很少用于再實踐的指導,使寶貴的經驗得不到整理和推廣。為此,我們需要對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循環提升的過程進行頂層設計。
為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更好地發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擴大國際的交往和合作,學習和掌握英語等外語對中國人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對外交往迅速擴大,對外語和外語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亞洲一些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國由于英語比較普及,對外交往就比較容易,而且成了它們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資的一大優勢。我國由于英語等外語普及不夠,影響了對外交往的規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虧,對我國許多優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對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約,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后進的地區甚至制約了對外開放的進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普及外語和培養外語人才,改進外語教學方法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已經不是一般的教學問題,而是影響我國對外開放方針的更好實施和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我國目前外語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亟須研究改進,我國在各階段的教育(基儲高教)對外語教學一直是重視的,開課很早,課時不少,從中學(有的從小學三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很多學生經過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語學習,然而大多數學生卻不能較熟練地閱讀外文原版書籍,尤其是聽不懂、講不出,難以與外國人直接交流,這說明我國的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還不能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擴大對外交往的需要。
因此應當重視外語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工作。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用較少的時間,使學生學習掌握更多的外語知識,提高外語水平。外語教學中的教材問題、教師問題、語言環境問題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教學方法問題。我總是在想,什么時候我們能找到一種適合于中國人更有效的學習外語的方法就好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說有個張思中外語教學法,并用了一個星期天的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紹他的教學方法的錄像,看后感到很高興。張思中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一附中的一位特級外語教師。張思中外語教學法是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有效的,為我們改進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提供了一項可貴的經驗。
對于教學,我是外行,但根據我們自己學習的體會,張思中老師的教學法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記憶力好的優勢,集中一段時間,用科學的方法記憶大量常用詞匯,熟背經典課文,然后再通過反復閱讀、翻譯,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強調按照記憶的規律,通過反復和循環,加深記憶;注意調動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性、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趣味性,還有一條就是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自信心。我們中國人在學習外語方面有不少優勢,只要方法得當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張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在長期實踐中(將近四十年時間)不斷總結和完善的,在幾十年的探索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老師也參加了這方面的研究、試驗和推廣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貢獻,甚至有新的創造和發展,所以說,這種教學法也是許多老師共同努力探索的結晶。這種教學法符合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實際情況,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學外語,我看對成人學習外語也是有效的;既適用于英語,又適用于其它某些外語,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現在提高外語教學水平還有一 個難題是教師隊伍問題,而張思中教學法恰恰對教師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經過一段培訓,一般外語教師都可掌握,解決了我們師資問題上一個人的難題??傊?它比較符合中國國情。見效快,容易推廣。
正確的理論對指導實踐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實踐論》中講的,“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斷理論是否正確,“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我們不論搞現代化建設,還是搞教學改革,都要提倡實踐、實驗。
凡是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取得了好的實際效果的經驗、方法,就應該加以肯定,進行總結、提高和推廣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圍產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這里還要強調一下,一種好的經驗、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經驗和教學方法。我們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學術上可以有不同意見。但不要因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和爭論影響了對基本上是好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的推廣。
進一步總結和推廣張思中老師的外語教學法,擴大推廣面,要采用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編制計算機教學軟件(在制作外語教學的音像制品及計算機教學軟件時,要注意盡可能采用母語國的教師的錄音,以便外語的發音更加準確),加快師資培訓,提高外語教師的業務能力,下一步還要研究教材和教學體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