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4 12:3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期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Subject headings Subject headings; indexing
潘伯榮.醫學論文主題詞的選用.新消化病學雜志,1993;1(2):126
主題詞是醫學論文中代表主題內容最重要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它是從論文內容中抽出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敘詞. 敘詞是規范化的主題詞,是專門為標引或檢索醫學文獻而設計的一種人工語言. 在國際醫學界,人們習慣采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制的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簡稱MeSH)收錄的經過規范化的主題詞,便于國際間互相檢索,共享知識資源.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發表的溫哥華格式明確提出,文稿在摘要下方應提供3~10個主題詞或短語. 要求使用MeSH中的詞,如在MeSH中沒有恰當的新詞匯,則可直接用新詞,即自由詞.
1 主題詞的作用
我國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學術論文每篇選取3~8個主題詞,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其主要用途如下.
1.1 反映論文主題 對讀者而言,主題詞可使讀者對論文主要涉及的內容一目了然,以便確定此文是否需要閱讀. 另外,當讀者需要更多地閱讀有關該主題的論文時,可借助主題詞從《醫學索引》或其他檢索類期刊中查找有關論文,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或滿足工作或科研的需要. 此外,還可利用主題詞編制個人的讀書文獻卡片,以備今后檢索用.
1.2 編制論文索引 對各類醫學期刊,為便于讀者利用,往往要在每年(通常為卷)之末編制主題詞索引,利于查找所需文獻. 有關情報服務部門還可利用論文的主題詞編制專題文獻索引,供讀者查找,如Index Medicus,全國報刊索引、中國科技資料目錄(醫學)等.
1.3 計算機文獻庫 近代科技發展迅速,為方便文獻檢索,多采用電腦. 為了使期刊論文進入數據庫,所有論文均應提供主題詞. 例如,美國Medline光盤就收錄全世界著名的醫學期刊3000多種,其中包括我國的醫學期刊35種. 為了提高論文的利用率,更好地發揮論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鍵詞已成為當代醫學期刊論文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將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
2 主題詞的選定
主題詞的選定首先從論文的文題中選擇,因為文題是論文的中心,是高度概括、凝練而成.文題中的專業詞匯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主題含義. 因此,在選擇主題詞時,首先可從文題中選出. 例如:胃粘膜組織脂質過氧化與胃粘膜損傷(解放軍醫學雜志1990,15(7):8)一文的主題詞為:胃粘膜、胃腫瘤、脂質過氧化物. 其中1,3兩個來自文題. 胃腫瘤一詞則來自論文本身,因為該文研討的主要對象是胃癌(自由詞),按mesh詞表審核,其規范化敘詞是胃腫瘤.主題詞的選定,首先由作者從文題,其次從全文中選出反映論文中心內容的名詞. 通常按gb7713-87的要求,選出3~8個常用較定型的名詞,可為單詞或詞組,其概念要精確,一般用原形詞而不用縮略詞.然后,按照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的要求,逐個用mesh詞表核查,進行規范化. 例如肝癌,規范化后為肝腫瘤;超微結構,規范化為顯微鏡檢查,電子;慢性腎炎為腎小球腎炎,慢性;潰瘍病為消化性潰瘍,呋喃硝胺為雷尼替丁等. 因為mesh詞表每年有增減或改變,故應從當年新出版的mesh中查找,其漢語譯名應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的譯名. 有少數新詞匯,在當年mesh詞表中尚未列入,而不用該詞又不能更好的反映論文的主題時,可作為自由詞選用. 這類詞匯仍應按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89年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為準. 藥物名稱應按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 中醫中藥方面的詞匯,被mesh詞表收錄者尚少. 在選定主題詞時可參照國家中醫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醫藥學主題詞表》,以及《漢語主題詞表》選定. 按照我國國家標準,每篇論文選定主題詞3~8個,即至少3個,不超過8個為宜. 凡有摘要的論著,通常列于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 如為臨床病例分析,個案報道等而無摘要者,列于正文之前,文題和作者的下方. 主題詞之間采用空格或加分號分開. 帶有形容詞者,為突出主要名詞,宜后置.
3 選用主題詞舉例
例1 胃癌單克隆抗體絲裂霉素c結合物的制備及其細胞毒特征.
主題詞 胃腫瘤;抗體,單克??;絲裂霉素類;抗體-毒素合物
例2 低功率毫米波對小鼠肝臟作用的實驗研究
主題詞 微波;輻射損傷,實驗性;線粒體;肝
例3 原發性腹膜炎40例分析
主題詞 腹膜炎;細菌感染;診斷;治療學
例4 肝硬變患者血清鋅、視黃醇結合蛋白和維生素a的含量
主題詞 鋅;肝硬化;視黃醇結合蛋白;維生素a
例5 直腸平滑肌瘤5例報告
主題詞 直腸腫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例6 幽門螺桿菌致病機制的病理學觀察
主題詞 幽門螺桿菌;胃炎,萎縮性;胃粘膜
例7 亞硯咪唑的臨床應用
主題詞 奧美拉唑;消化性潰瘍;胃泌素瘤
例8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預后因素和治療探討
主題詞 胰腺炎,急性;預后;治療學
參考文獻1 潘伯榮,藺崇甲,郭凌,等. 實用醫學論文寫作手冊. 西安:天則出版社,1990:16-18
1.中醫學的知識本體解析及啟示
2.醫藥認知模式創新與中醫學發展
3.氣候因素對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4.師承教育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探討
5.論中西醫學的差異與中醫學的發展
6.中醫學在當展的思考
7.淺談中醫學中的全科醫學觀念
8.病機的主體地位及其構建過程是中醫學的核心內涵
9.創新辨證論治 發展現代中醫學——對現代中醫學辨證論治體系的再思考
10.實施中醫學專業認證 推動專業建設與發展
11.中醫學相關的道、陰陽、五行學說的共性、進步和局限淺析
12.生存·發展·創新——對20世紀中醫學發展道路的反思
13.西醫院校護理專業《中醫學》教學探討
14.轉化醫學在中醫學的應用探討
15.論中醫學的優勢與特色
16.情景教學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7.中醫學與取象比類
18.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優先出
19.試論中醫學的構建與發展
20.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現代化
21.循證醫學時代中醫學如何發展
22.關于中醫學的幾點哲學思考——兼與西醫學比較
23.明代中醫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概述
24.中醫學證候量化診斷研究現狀與思考
25.“體質”是系統生物學與中醫學的最佳結合點
26.從中醫學傳統的文化特點探討中醫教育模式
27.PBL教學法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優
28.論中醫學的生態化建構原理
29.建立符合中醫學自身發展規律的臨床療效評價體系
30.論中醫學的文化內涵及其價值
31.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
32.轉化中醫學:一種溝通中醫基礎與臨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學基金促進我國中醫學事業的發展——近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中醫學項目統計分析
34.淺談中醫學對衰老的認識
35.試論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當前學科地位
36.論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37.中醫學視角下城市物質空間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醫復雜性之路——淺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醫學導引術的歷史內容與現代進展
40.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思路
41.交融滲透 相得益彰——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互動關系
42.關于中醫學學科建設的醫史學思考
43.中醫學“卓越醫生”勝任力特征模型的構建
44.中醫學的科學定位
45.中醫學教育開展PBL教學之短長
46.重構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四次浪潮的先導工程
47.初議中醫學是復雜性科學——中醫標準化預備研究之二
48.中醫學的學科屬性與其現代化芻議
49.再論中醫學的雙重屬性
50.從中醫思維方式探討中醫學的發展
51.論模糊數學與中醫學
52.復雜網絡理論及其在中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53.我國中醫學期刊引用網絡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數據
54.中醫學的特點、特色和優勢
55.中醫學為何要現代化——中醫學現代化再拷問
56.中醫學與復雜性科學
57.試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58.客觀唯心思辨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石——重新認識中醫學的“陰陽五行”
59.從地方性知識的視域看中醫學
60.瑜伽與中醫學探究
61.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知識源流可視化分析——以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為例
62.中醫學的科學定位——科學、哲學、人、中醫、名實
63.Medline發表中醫學相關論文的趨勢分析
64.量子中醫學、中醫學、西醫學的異同
65.調治亞健康狀態是中醫學在21世紀對人類的新貢獻
66.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學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67.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之研討
68.人文屬性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類——中醫學隱喻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70.專業興趣與培養潛質在自主招生中的意義研究——以中醫學專業為例
71.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戰略思考和建議
72.中醫學:健康時代及其頂層設計
73.論中醫學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完美統一
74.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75.論中醫學、中醫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76.基于CSCD統計的2015年中醫學研究述評
77.發展中醫學的戰略思路
78.本刊對論文中醫學倫理學及知情同意的說明
79.淺談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用法
80.中醫學學術爭鳴論文的審讀與修改
81.醫學科技論文中醫學名詞的統一及用語規范
82.護理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3.談中醫學研究生教學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來中醫內科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與思考
84.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5.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6.中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全過程管理機制的運行探索
87.談中醫學論文中關于引用古代文獻記載問題
88.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9.重視醫學論文中醫學術語的規范化
90.中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體會
91.從管理干預談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
92.中醫學期刊論文語句字數分析
93.中醫學期刊論文作者數分析
94.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5.中醫學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形成過程客觀影響因素的探討
96.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管理干預研究
97.中醫學期刊臨床論文的審讀評價
98.中醫學期刊論文引文分析
0 引言
神經醫學期刊作為神經醫學領域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是代表一個國家神經醫學領域的醫療與科研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識之一。目前以計算機互聯網方式檢索生物醫學科技文獻已成為醫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傳播可以擴大期刊的受眾面,提升了期刊的知名度,擴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加快神經醫學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進步,同時提高了期刊審稿、編輯工作的效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神經醫學期刊逐步實現了網絡化,提供了比傳統紙質期刊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完善多樣的服務??萍计诳暇W已成為“九五”期間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編輯工作也由此進入了網絡時代。 然而,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的網絡化發展進展緩慢。本文在回顧18種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存在的問題,對比國外著名神經醫學期刊的網絡化發展特點,提出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發展的對策。
1中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狀況調查
本文將主要分析2005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統計的18種神經醫學期刊的網絡化發展狀況,其中包括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等。目前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途徑主要分為三種:利用主辦單位網站、被權威性科技期刊網站收錄、建設自己的獨立網站[2]。這18種神經醫學期刊中,9種通過上述三種形式實現了期刊網絡化(50%)。在已實現上網的期刊中,通過主辦單位網站上網的有2種,通過獨立網站上網的有8種,此10種期刊全部被權威科技網站收錄。
通過主辦單位實現期刊上網,不但實現了資源共享,而且降低了期刊運營成本。中華醫學會網站對其主辦的幾十種雜志實現網上投稿、介紹等業務,還開拓友情鏈接等多項功能。但是讀者必須先登陸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的官方網站,在主辦雜志的子目錄下查詢相關期刊情況。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上網的期刊的網絡閱讀量及使用受到主辦網站的功能與設計的制約。這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期刊的發展。目前我國國內權威科技網站主要包括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和維普數據庫,這些期刊均可提供全文檢索服務。期刊通過權威數據庫網站收錄,可以方便更多的讀者檢索和瀏覽文摘,擴大期刊的受眾和影響。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的獨立網站通常都是以紙質期刊為基礎建立的。期刊網站除了提供期刊的相關基本信息外,還可以承擔網上遠程稿件處理、作者編輯信息溝通等服務。由于不同神經醫學期刊獨立網站的建立時間和內容側重不同,網站設置的內容也各不相同。
為方便調查,所有期刊網站欄目分為基本信息類、網上投、審稿系統,讀者服務類,廣告、期刊訂閱。實現了網絡化的9種神經醫學期刊中,所有期刊網站都提供了期刊簡介和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4種雜志設置有期刊動態、新聞欄目(44.4%)。8種神經醫學通過網站實現了網上遠程投、審稿操作(88.9%)。在讀者服務方面,7種神經醫學期刊提供在線文摘(77.8%),3種神經醫學期刊提供檢索服務(33.3%),4種期刊可以提供電子期刊服務(44.4%)。此外,3種期刊設置有廣告征訂欄目(33.3%),6種期刊提供網上期刊訂閱服務(66.7%)。
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的特點
通過回顧分析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的上網方式及網站欄目設置特點,不難發現這些期刊網絡化具有以下特點。從網站欄目的設計上看,在線稿件管理欄目、信息類欄目已經成為神經醫學期刊網站的重要內容,共有8種神經醫學期刊實現了網上遠程投、審稿操作(88.9%),所有網站均設有專門的信息欄目,其中涉及期刊簡介、聯系方式等,四種期刊設置有期刊動態及新聞服務欄目(44.4%)。從上網期刊的內容看,所有網上的內容都是紙質版期刊的簡單復制且在時間上有滯后性。內容大多與紙質版期刊相同,并無網絡化特色。而期刊的網絡版應是印刷版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或簡單照搬。紙質版和網絡版應該發揮各自的特色。并且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的網站欄目上的信息更新較慢,使得網絡化期刊的信息時效性大打折扣。從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的功能來看,讀者服務功能的缺失。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網站缺乏交互式的欄目設置,因此信息的傳播都是單向的,即從期刊網站到讀者。而出版工作的應是“為讀者服務”的,充分了解讀者的需求,并向讀者提供科學、新穎、實用的信息。很顯然,單向的信息傳播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在網絡化經營方面,本文調查的18種神經醫學期刊中,僅有30%的期刊涉及到了網上期刊廣告征訂,大部分期刊的經營僅限于跟期刊編輯工作相關的費用收入以及主辦單位資金支持,并沒有形成完全的獨立自主經營。超過半數的期刊設置網上訂閱欄目,但這些欄目也只是停留在紙質版期刊的網絡宣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訂閱。
3 國外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發展
據統計,在2007年,全美60%的期刊就已經實現了在線閱讀,并可以為讀者提供如視頻,個性化服務等網絡服務。而各大優秀的神經醫學期刊更是擁有功能完善的網絡平臺或是通過Elsevier, Springer等大型出版商的網絡出版平臺,實現在線投稿、審稿等編輯工作網絡化,還提供了豐富的個性化服務。本文將以Journal of Neurosurgery為例,對比分析國外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的狀況,以期提供我國神經醫學期刊的發展策略。
Neurosurgery雜志的網站除了基本的在線投稿、審稿與查詢功能外,還設置了當期文摘瀏覽、過刊文摘瀏覽、印前網上出版(Published ahead of print)文摘瀏覽欄目、播客、手術錄像展示、期刊各種相關信息等。不同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相應欄目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信息。網站的最醒目位置羅列當期全部特色文章的條目,包括文章題目,摘要,作者信息等,部分文章會提供免費的PDF格式的全文下載服務,這樣可以保證不同收入水平的讀者都可以瀏覽到雜志刊登的最新文章。并且重點文章會標明編者推薦字樣,以方便讀者查閱或購買閱讀。在印前網上出版欄目可以瀏覽紙質出版前的網絡出版的文章條目,并且可以提供文摘瀏覽。播客(Podcast)欄目中展示了可以下載到最新移動播放設備(如,iPod)并可通過相關軟件隨時收聽和閱讀的期刊文摘,而且提供了各種語種的版本,包括英語、中文、法語等,方便不同語種的讀者進行收聽和閱讀。這樣可以激發讀者對紙質版期刊的閱讀興趣。
網站還安排了文章相關的手術錄像展示,這項服務是紙質期刊無法提供的,可以說是網絡版期刊的特殊增值服務產品。所有手術演示錄像均來自期刊刊登的文章。期刊讀者可以觀看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手術錄像展示(Video),方便讀者更加直觀、詳盡了解手術過程和手術技巧;而網站讀者如果對錄像顯示的手術技術的適應癥及并發癥等問題,也可以購買全文進行閱讀。在期刊信息欄目可以查看期刊基本信息,編委會成員,廣告展示,訂閱服務等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另外網站專門開設了一個板塊,方便讀者通過智能手機(如,iphone等)進行文摘搜索、瀏覽、特色文章的全文瀏覽等。期刊網站還提供了語言編輯服務(language editing services),投稿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聯系相關的公司幫助自己進行語言潤色,這樣極大的方便了非英語作者的投稿工作。
4 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發展的對策
通過對比國外的神經醫學期刊的網絡化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快我國醫學期刊網絡化發展。
1)完善神經醫學期刊網站的功能
隨著電子出版物的發行,神經醫學期刊網絡化發展已經成為期刊發展的新趨勢。一個功能完善的期刊網站可以承載期刊所有相關的重要信息,成為期刊內容、讀者服務、期刊發行、廣告征訂、品牌宣傳的良好平臺。讀者、作者、編者是神經醫學期刊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網絡的互動性,可以大大加強三者的聯系與溝通。另外,期刊網站的內容應增強時效性,有專門負責更新網站內容的編輯,及時更新網站的最新動態,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傳播的優勢。期刊網站向讀者提供期刊論文信息,實現文章檢索,充分體現網絡化的特點。通過網絡可方便快捷的查閱論文的文獻,也可通過與其他檢索數據庫的鏈接,了解文獻的出處。
2)加強編輯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能
神經醫學期刊的編輯人員要適應期刊網絡化的趨勢,提高對未來網絡化工作的適應能力。信息化時代的編輯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技術操作環境,期刊編輯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和掌握期刊網絡信息處理的技能,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服務創新,為讀者、作者提供完善、全面的遠程服務。
期刊根據級別不同,類別不同,價格會有不同。比如普通的省級,國家級期刊,一般2000多字符的文章價格在800元,-1000元左右,篇幅長一點的價格高些,而同樣是省級期刊的醫學期刊,價格則可能一千多元甚至更多。而核心期刊則價格更貴,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主要是一些期刊,即便花錢也是發表不出去的,對文章的質量要求比較高,而且周期也比較長。
最重要的是要確定期刊的正規性,否則就算發上去了也是沒用的,單位不承認的,那么什么是真刊什么是假刊呢?
真刊,是指國內公開發行的,擁有獨立的CN刊號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正規出版物的原本。因為期刊是連續出版物,所以期刊的原本是每期的原本。
假刊,假刊就是不是真刊的所以版本。它包含,私自編造刊名,克隆偽造真刊原本,盜用他人刊號,規定外出版的增刊,副刊等一切刊物。
醫學統計學是根據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 結合醫藥衛生工作的實際情況, 研究實驗設計和數字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斷的一門科學, 廣泛應用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等諸多領域。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 現代科技工作者做科學研究或撰寫論文, 很少看到不用統計學。
與此同時,如果統計學方法應用不當,不僅不能準確地反映科研結果,而且還可能帶來錯誤的結淪。Rosenfeld 等比較了不同年表的文章,在20 世紀90年代以后有更多的文章使用了統計推斷,而且比較復雜的統計分析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更多的應用于臨床研究中,但同時也存在使用統計方法欠妥或敘述不清的情況。
因此本文將對醫學科技論文常見統計學方法的正確應用進行討論,希望加強作者的統計思維,進而提高期刊論文的統計質量及學術水平。
2、統計學方法的內容
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方法及檢驗水準是統計學方法必須描述的3 方面內容。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和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 是全世界學術界公認且最常用的兩大統計軟件包[6]。檢驗水準即A,表示組間實際無差別而統計結果判斷為有差別,犯這類錯誤的概率[1]。實際工作中常取 A=0.05,表示本次研究計算所得P 值必須小于0.05,才能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分析方法的準確描述是科技論文科學性的關鍵所在。統計學方法一般包括統計描述和組間差異性檢驗(即:假設檢驗) 兩部分內容。
3、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用
統計方法的選擇取決于研究設計、數據資料類型和變量值的分布。計量資料常用u檢驗、t檢驗(.配對t檢驗)、 F檢驗;計數資料用 檢驗;等級資料、偏態資料或不明分布的資料可用秩和檢驗等。每種顯著性檢驗方法均有其適用范圍, 如方差分析(F檢驗).要求數據服從正態分布, 且各總體方差齊, 否則不宜作方差分析, 若改用非參數統計方法, 則會降低統計效率, 故常在可能情況下, 通過變量變換(如對數變換、平方根變換、反正弦函數變換、例數變換等)使資料轉換為正態分布, 以滿足方差分析或t檢驗的應用條件。醫學期刊中最常見的是t檢驗和 檢驗, 這兩種方法誤用也較為多見。
3.1重復t檢驗
多個樣本均數間的兩兩比較(又稱多重比較)不宜用t檢驗, 因為重復數次,t檢驗將增加第一類錯誤的概率, 使檢驗效率降低。此時宜用方差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用兩兩比較方法..(如.SNK、LSD、Duncan法等)。對于同一對均數間的差異, 用t檢驗無顯著性, 而兩兩比較可能有顯著性, 可見錯誤選用統計方法將推出錯誤結論。
3.2行列標 檢驗誤用
行列表 檢驗用于2個或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比較, 它要求行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論頻數T
3.3需要注意的統計學問題
3.3.1無足夠的統計學信息
論文中未說明統計方法和 取值, 無均數、標準差或率及t值、 值等統計量, 甚至未作假設檢驗直接下結論。不少臨床醫學論文作者只在文中提及P值大小并據此推斷結果的顯著性。實際上, 臨床醫學研究關心的是各組之間結局(如療效)的差別大小, 而不單純是統計學顯著性, 因此應同時說明檢驗方法、 水平、統計量值、P值和可信區間, 以便讓讀者了解所用的方法和結論是否適當及其臨床的實際意義。
3.3.2統計圖、表
統計圖、表是統計描述的重要工具。統計圖宜少而精, 應按資料性質和分析目的選用適合的統計圖形, 統計圖雖直觀但不能代替精確的數據或統計量同。統計表宜簡單明了, 層次清楚, 一般采用三線表。常見的統計表運用不當有.. 標題復雜或過于簡略甚至無標題, 輔助線過多, 標目繁雜, 層次不清。另外, 表內不宜留空格, 暫缺或未記錄可用“…” 表示, 無數字用“一”表示, 數字若是“0”則填明“0”。
3.3.3統計軟件使用的誤區
目前計算機應用已十分普及, 統計軟件的使用也非常方便, 但軟件只能解決計算問題, 并不能替代人腦的統計思維。根據資料的分布特征和數據特點選擇統計方法, 正確地解釋分析結果并推導出正確的結論, 這是科研工作者在做統計分析時必須首先掌握的, 計算只是一種工具。有了諸如SASA、SPSS等高級統計軟件包, 復雜了多元分析如多重回歸、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已變得十分容易, 于是一些作者片面追求使用高深的多元統計方法且多種方法一起用, 誤以為統計方法用得越高級, 文章水平越高。實際上如果使用不當, 多元統計方法使用得越多, 錯誤可能也越多。一個精心設計的臨床研究, 資料可能用簡單的t檢驗或 檢驗就足以說明問題, 若濫用多元分析、結果會適得其反。
4.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在醫學研究中必須正確運用統計學,這是科研工作的科學性所決定的。搞科研,首先必須尊重科學。借助統計學這個有用的工具,可以去探索未知事物,揭示和闡明客觀事物變化的規律性。
參考文獻:
[1]于國藝, 周曉彬, 王俊. 醫學論文常見統計方法誤用分析.編輯學報, 1998;10(3):132.
[2]楊樹勤, 主編.衛生統計學.第3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5;145-147.
關鍵詞: 科技期刊; 質量; 學術論文; 審編校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1-0121-02
當今,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科技期刊所處的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極大地影響刊物的社會地位、編輯手段、出版發行、傳播方式和讀者群體。怎樣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期刊審編校工作,嚴把審編校質量關,是直接關系到科技期刊的生存與發展。
審編校人員作為期刊編輯出版活動的主體,需要對繁雜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從選題策劃到組稿,再到審讀加工、再到編輯校對出版等等,每一個環節無不滲透著編輯人員對期刊質量控制所花費的心血。審編校工作質量是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面對當前發展迅速的網絡技術,期刊網絡信息化勢在必行。本文筆者從實際工作出發,結合《高速鐵路技術》期刊具體情況,對期刊的審編校質量控制談幾點體會。
1 審稿
1.1初審
目前國內大部分科技期刊實行的是“三審”審稿制。初審是保證期刊學術水平的“第一道關口”[1]。從國際上很多名刊的實際運作可以看出編輯初審工作的重要性。例如:《Nature》的編輯權限很大,半數的稿件未經送審就直接退回;《Science》稿件首先分給熟悉該領域的編輯,大約3/4的來稿在初審過程中就被淘汰;《美國醫學會雜志》有54%的稿件由編輯初審時直接退稿[2]。重視對文稿內容創新性及總體學術價值的初步評判,就要制訂具體化的編輯初審工作內容:(1)形式審查,就是對論文的表現形式,也可以說是基本要素的審查,包括題名、作者署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區及郵編、作者簡介、基金項目、聯系地址、聯系電話等項目進行審查。這些內容雖然大多無關于論文的質量,但可以方便進行期刊論文的統計與分析、明確著作權歸屬,或方便聯系作者等。另外,還要參照本刊的稿約審查論文的擬定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摘要的內容及字數、插圖繪制軟件、論文篇幅、參考文獻數量等。形式審查是編輯收稿時需及時進行的工作,在進一步審理稿件前就請作者作相應的補充和完善。(2)適用性審查,作為我們《高速鐵路技術》科技期刊,編輯初審時要對來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和報道范圍進行審查。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符合本刊宗旨和報道范圍但近期不能安排刊登的稿件應及時退回作者,建議作者另投他刊,而且一定要告知作者原因,爭取作者理解,做到“退稿不退人”。(3)學術質量的初步審查,具體是指對論文的創新性、學術性和應用性進行初步判斷。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一般具有本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背景,或自學或多參加一些相關專業的技術交流會,而且對相關專業學科也有相當的了解,具有對論文的學術質量作出初步判斷的能力,同時利用現代網絡數據庫進行檢索查新,編輯可以在初審時就對論文的學術質量有一個基本的或概念性的認識和評價,為決定是否進一步送專家復審提供依據。(4)規范性審查,概括來說就是要根據相關國家標準和規定對論文的編寫格式,圖表表述的規范性,量和單位的規范性,評議表達的規范性等進行審查。
在審稿階段還要注意時效性原則:編輯初審時注意審稿時滯,盡可能縮短初審時間,給下一步專家復審留有充足時間,因為我們所請專家多數是生產第一線的骨干,最不好控制的是專家復審的時間,因此,編輯在收到稿件后,要立即投入到初審工作中,盡快對稿件作出初步的評價,該退、該修改還是該送復審,都應及時進行處理,以減少稿件在編輯部的滯留時間。這對縮短期刊的發表周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理應在成為編輯初審時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1.2專家復審
審稿專家是同行評議的主體,同行評議是科技期刊審稿的程序,是保證和提高期刊質量的重要途徑。采用雙向匿名制進行審稿,使評審的意見對稿不對人,使專家有針對性地審稿,不損害其學術形象。在科技期刊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同等專家審查機制奠定了科技期刊在學術交流中的“把關人”地位,國際上通常將是否有同等評議作為衡量期刊水平高低的一個標志。審稿態度對審稿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與審稿專家的常識水平同樣重要。專家審稿時須一絲不茍,力爭審稿質量高,審稿時間短,做一名優秀的審稿人。審稿專家是稿件科學性的把關者、創新性的鑒定者、刊物質量的支撐者,把好學術關是專家審稿的主要責任,審稿專家應對稿件作出總體評價,包括學術內容評價(創新性)和研究規范評價(科學性),以及實用價值評價,并充分解釋評判的依據,為終審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不能忽視分項評價,包括題名、結構布局、圖片、表格、參考文獻、語法與標點等等,提出稿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修改建議[3]。如果稿件涉及多個專業,就要請多個專家,從本專業角度進行審查,最后給作者一個綜合意見。審稿也是一種學術交流活動,盡管范圍十分狹小,對豐富科研經驗和開闊學術視野都會有很大幫助。
概括來說,編輯是聯系作者與讀者的橋梁。編輯這一特定的職業群體就是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嚴謹、科學的治學精神。當今社會的評職、獲學位、科研課題等都需要發表文章,編輯作為信息傳播的“把關人”,“為他人做嫁衣”是編輯工作的真實寫照,編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行使修改權力的時候,對稿件字斟句酌的修改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這種“枯燥無味”“簡單重復”的繁雜、瑣細的修改是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編輯加工過程中,在文字性的修改上,特別是內容性的修改,可謂絞盡腦汁。如“的”、“地”、“得”、“了”屬文字性的,這很清楚;但當碰到一段專業性很強,又比較生疏的術語時,就要不斷查閱資料、規范、咨詢專家,使文字、符號等都要表達準確,不能直接用口語或不準確的詞句出現在文章中。因此,對編輯工作沒有奉獻精神,就不可能保持保量地完成這些繁瑣的、復雜的工作任務。這就要求編輯具有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和誠心誠意為作者服務的強烈意識[4]。就會從文章題名至參考文獻著錄層層把關,一絲不茍;就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5],包括對研究設計、參考文獻著錄等進行全面的審核、修改和完善,最終使稿件的主題思想更加鮮明、邏輯結構更加嚴謹、字句使用更加規范、數據材料更加準確,使其符合編輯出版各環節的要求,為科技期刊高質量的出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校對工作看似一項簡單、平凡的工作,對能力的要求不高,實則在編輯工作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項相對比較枯燥,卻又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工作,因為它是整個編輯服務流程中的最后一道“關口”,因此,我們采用“四校制”,第一、二、四校由編輯部完成,第三校由作者完成,這樣可使作者和編輯人員同時再次把一次關。
在校對工作中,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大都也有同感,有時陌生的東西反而出現差錯較少,而較為熟悉的東西卻容易犯錯。就不想咬文嚼字了,就像看小說一樣一目十行進行校對,就達不到校對的效果。那么,怎樣克服這種思維定勢,更好地開展文字校對工作呢?筆者認為,管理學中的“哥頓法”值得提倡。“哥頓法”是管理學中管理決策創新思維方法中的一個,它是由美國學者哥頓發明的,其中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變熟悉為陌生”,即拋開對事物性質原有的認識,在“零起點”上對事物進行重新認識,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文字校對工作中,也要提倡“變熟悉為陌生”,在校對時,把所有熟悉的東西當成陌生的東西,對每段話、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帶著疑問的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去校對,然后把"學"到的東西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相比較,看有無出入,這樣就能跳出固有的思維定勢,減少出錯的可能,確保文字校對工作的實效性。
4 加強期刊網絡化信息化建設
當今,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期刊網絡化是發展趨勢。期刊網絡化可以實現期刊的網上組稿、收稿、審稿、編輯、排版、校對等,既快速又便捷。利用網上專家數據庫實現在線審稿,既省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編輯、作者、讀者之間提供了一種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平臺。由于網絡期刊在信息檢索、縮短出版周期、節約成本、市場經營、創立品牌等許多方面,與傳統的印刷型期刊相比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和互補作用,因此,應該正確地認識網絡期刊時代的到來,促進我國鐵路工程科技期刊網絡化。
5 結論
建立制度化的編輯學習制度:由于科技期刊涉及的學科和專業較多,涉及面很寬,而且學科分支越來越細,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這就要求編輯不但要及時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而且要及時了解其他學科的前沿動態,具備識別、鑒賞稿件學術質量的能力,才能更專業、更準確地對論文學術質量進行評判。另一方面,由于要與國際接軌,國家對學術期刊編排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越來越嚴,隨時掌握國家頒布的編輯相關規定,編輯如果只具有相關學科專業知識而不懂編輯出版專業知識,也是無法進行編輯工作的,只有熟悉、掌握編輯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靈活運用編輯學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審、編、校過程中發現來稿的閃光點及存在的問題。因此,建立自學的終身學習計劃,是保障期刊質量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現實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定期參加常規的各層次的培訓班、學術研討會等以外,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強學習。
(1)對照專家復審意見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總結專家意見,重點將初審意見與專家的復審意見進行比對,從中找出自身在學科知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補充學習。對于這種有針對性的學習,編輯人員要持之以恒,形成一種習慣性的自覺行為。
(2)編輯每年必須撰寫一定數量的論文。在寫論文和過程中,自然會先去了解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結合自身的編輯實踐,深入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提高的過程。這個要求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有“難度”才會有“高度”,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論文的質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線,審編校質量的提高必然對論文的質量以及期刊影響力產生重大影響,從而使期刊進入良性循環的運行軌道。
參考文獻:
[1] 何洪英,李家林,朱丹等.論科技學術期刊論文的編輯初審[J].編輯學報,2007,19(1):17-19.
[2] 王萍,楊淑珍,于智龍等.科技期刊編輯初審對論文質量的影響[J].編輯學報,2011,23(10):414-415.
[3] 趙文義,王磊,楊琦.學術期刊編輯審稿行為的主體性分析[J].編輯學報,2008,20(5):382-383.
健康網訊: 南京鐵道醫學院衛生系 周達生 二、統計指標與統計處理方法要合理運用
在各種醫學期刊論文中,對統計學處理與統計指標的合理運用問題,已比過去有所重視,但尚存在不少問題。
(一)均數與標準差、標準誤的合理運用問題
在醫學論文中運用均數(表示各變量值平均水平與集中趨勢)、標準差(表示變量值個體問離散情況與程度)和標準誤(表示樣本群體間差異程度,衡量抽樣誤差大?。┑牡胤绞呛艹R姷?,而達到合理運用尚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比較兩樣本統計量時只考慮平均水平(均值),而忽視了離散情況(標準差)和抽樣誤差(標準誤);在正常值研究時,如資料近似正態分布,應當用均值加減K倍標準差(X±KS)來確定95%的正常值范圍(K根據樣本大小查K值表而定),應當標明標準誤,而錯用了標準差等。如《正常小兒三種不同劑量及正常成人50微克PHA皮試反應強度研究》一文中寫道:“正常值范圍為均值±2×標準誤”。井寫道:“小兒50微克組:均值±2×標準誤=2.01~18.1毫米”。顯然是錯誤地把標準誤當成標準差用作估計正常值了。
(二)正常值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臨床正常值確定方法依資料頻數分布類型而定,主要有兩種:一是均值加減標準差法適用于近似正態分布資料,二是百分位數法,適用任意分布資料。此外,角度資料(如腦血流圖、心電圖等的角度數據)運用圓形分布法,Poisson分布資料用Poisson分布法,正偏態分布資料用對數正態分布法等來處理?,F今全國發表的一些醫學論文中,正常值方面的問題也較多。引一些實例加以研究。
如在《遷延性、慢性肝炎患者植物血凝素皮試應用價值的探討》一文中寫道:“正常人甲組156人…平均值±標準誤為15.4±0.4mm(平均值上標準差為15.4±5.6mm)?!蹦敲?,正常值是角標準誤與標準差咖個統釬量來計算的呢?是加減1倍還是2倍標準差(或標準誤)呢?作者均來說明。
又如《正常兒童尿游離α氨基酸氮的測定》一文,對1~13歲(分四個年齡組)125名正常兒進行研究,在正常值研究設計及分析時存在三個問題:(1)樣本含量不足:如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的測定值僅據15人的結果而定正常值,顯然是不妥的。作者針對各組結果矛盾現象,在討論中兩八提到“可能因例數太少,不能切實反映客觀規律的緣故?!比舭床煌詣e、年齡組確定正常值,一般要求每組100~12O人方能悅明問題。(2)錯把標準誤當作標準差用作估計正常值范圍:文中說:“1~13歲正常兒童的游離α氮基酸氮/總氮%的均值可信限為:1.30±3×0.036,即1.19~1.41”。這里將標準誤0.036當作標準差用作估計正常值了。正確的應是:“游離α氨基酸氮×l00/總氮%的95%正常值范圍為1.30±2×0.4=0.~2.3。這里0.4是標準差。正常值范圍在正態分布資料時,如考慮到樣本大小及把握度,最好表達為單側:+KS或-KS;雙側±KS。式中K值表(見周達生:醫學問答,中華兒科雜志(4):245,1980)。(3)按性別、年齡組制訂正常值問題:當研究對象有多個年齡組時,兩組均數間比較用t檢驗,多組均數間比較可用F-Q檢驗,若差異顯著,則需按不同性別、年齡組分別制訂正常值。
(三)聯系與因果
在臨床實驗研究中,經某種處理(如治療)后受試對象出現某種反應(如治愈),并不能肯定是因果關系。有時比較兩變量之間關系時,雖明顯相關,但也不能斷言其間有因果關系,只能說有一定統計聯系(蘇德隆:聯系與因果。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3:106,1979)。在醫學論文中甚至有不作相關回歸分析就胃然下類似結論的。要了解有無因果關系,有時可進一步作回歸分析(當然因果可表現為回歸關系,但呈回歸關系不一定是因果關系)。
(四)多組多級小值頻數處理問題
在臨床及動物實驗研究中常遇到多組多級(R×C表)小值頻數的比較,論文中大多忽視此類數據的合理統計處理,主要問題有:(1)未加適當統計處理,不考慮抽樣誤差而憑表面數字差別就輕易下結論。(2)處理方法不恰當。對此類數據可采用超幾何概率計算法(見周達生:醫學科研中鄉組小值頻數統計處理方法探討。中華預防醫學雜志(4):211,1980)、薛仲三氏X3檢驗公式(見薛仲三,醫學統計方法和原理。366頁,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78)和秩和檢驗與等級指數法(黃鎮南:等級型資料的三種統計分析方法,湖南醫學院,長沙,1980)等。
(五)零反應的統計處理
兩組計數比較,若一組有零反應,即出現0%或100%情況時,可用零反應公式處理。
如《病毒性肝炎中醫辯證與機體免疫狀態的初步探討》一文,作者對19例遷延件肝炎中醫辨證與淋轉測定結果作了分析(原文表3)。由于作者對數據未作處理而下結論,不少信息失落,有些矛盾現象難以解釋。原表3中有三處出現有零反應,宜分割后列出三個四格表,用零反應檢驗法處理。本例為雙側檢驗,差異顯著性水平定力0.25和0.005。從三個四格表分析結果看,僅氣虛與陰虛淋轉測定值之間差異顯著(P<0.005),而正不虛與氣虛和陰虛問差異均不顯著(P>0.025)。從而提示在虛證中還要區別對待,只有氣虛者免疫功能才顯著地低下。這樣可使文中矛盾現象找到合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