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3 15:3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創新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音樂教學不僅給學生的學習觀與學習方式提出一個全新的要求,而且對教師的教育觀念,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人的創新能力決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從小逐漸培養的。而今的音樂課堂就給學生能力培養創造了機會。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而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問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二、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若過分強調訓練這方面的技能。將會使他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我決定用游戲的手段,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不僅掌握知識又發揮他們的創新主動性。如在學習節奏排列的課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張節奏卡片,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接著我讓學生五人圍成一組進行討論: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游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游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皢枴笔莾和闷嫘暮驼J識需要的表現形式,“問”反映了兒童對新鮮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奧秘的興趣?!皢栴}”是思維的起點,“懷疑”是創造性思維的始發環節,是知識之母,也是創造之母。沒有提問也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個問題毫無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創新,所以,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允許標新立異。
例如,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常見的唱歌課就是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一節課下來,教師累,學生更累,而且學生覺得枯煤無味。欣賞課是教師怎么分析,學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課則是老師怎么跳,學生就怎么跳。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更談不上發表不同的意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會有獨立感受與見解,并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五、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正是這種特性,可以給人在廣闊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之美,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培養創新的意識。創新是發展之魂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币虼?,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促供機會,發揮音樂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音樂教學中創新的特征
1.自主
在音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是創新教育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確認,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教學過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創造力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參與
參與是音樂創新教育的落腳點,更是音樂教學倡導的一種精神。音樂教學采取集體練習的教學方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音樂技能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集體練習來實現的,學生對學習的積極程度直接關系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條件,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3.合作
合作是創新教育的最基本特點,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創建合作學習環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協作、相互交流、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互幫互助、學會溝通,學會與他人共同分享,學會通過合作更好地學習。
二、音樂教育創新教育的策略
1.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實施創新教育
音樂教學中誰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當前有爭議的一個問題。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是教師,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宰者,所以,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確保教師的中心地位。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是教學活動的主宰者,有時教師唱錯了一音,學生也不敢說出來,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學生會對音樂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實施創新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要認識到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最適合的,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創新、大膽質疑,營造雙向交流、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師生間要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擺脫音樂課堂中的權威性、強迫性,真正實現師生平等,為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實施創新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擁有一桶水,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素養。部分音樂教師安于現狀,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采取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阻礙了音樂教學的發展和創新。創新精神是指能夠綜合運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的方法和觀點。要成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教師本身要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極強的教學能力,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不斷反思,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創新能力,進而有效開展音樂創新教育。
3.建立和諧課堂氛圍,實施創新教育
和諧融洽的音樂課堂,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束縛,并且課堂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升,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知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自身創新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是同樣重要的,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創新思維應用到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與學生共同分析研究問題,這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設定恰當的教學情境,實施創新教育
音樂教學中設定恰當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內涵也具有重要作用。布置音樂教室是音樂教學情境設定的重要內容,恰當布置音樂教室使學生進入教室就被帶入音樂的世界中,加上教師對音樂內容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進而使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所以,布置音樂教室也成為音樂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教室的墻面上可以繪畫一些與音符相關的卡通圖片,學生的座位可以按照音樂會的形式進行擺設,通過教室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受到音樂熏陶。
5.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實施創新教育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設情境;交流融合
音樂教學的創新性應該體現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手段的創新上。要通過全方位的創新,來形成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利用良好的模式體系,推動創新教育的實行,促進學生更好的接受音樂教育,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達到提高音樂綜合素質的目的。
1.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性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傳統的音樂教學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完全以教師為主,因為比較枯燥和課堂氣氛較為壓抑,不太利于學生對音樂課產生興趣[1]。另一種是放任自流式教學,上課完全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簡單的歌曲練習,不利于學生穩固音樂基礎。
1.2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創新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培養,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深刻領悟,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能力,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1.3促進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
創新性教學的教學內容多樣,充分結合古代音樂和現代音樂進行教學,有利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發展,繼承和傳承[2]。創新型的音樂教學活動應當是全方位的創新活動,有利于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進行交流融合,從而在新形勢下繼承發展傳統文化。
2.音樂教學中教育的問題及分析
2.1教師隊伍教學觀念陳舊
教師的教學觀念一般較為傳統。在教學活動中,存在輕視小學音樂教學的現象。教學活動會出現教學內容不精練,教學課程不緊湊,教學過程不精細等情況[3]。教學課程也會出現被擠占等現象,這一方面有應試教育的弊端,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向低齡蔓延,導致教師和家長重視學生應試成績,對于音樂課程不重視,通過上補習班培養應試能力,對音樂文化等產生漠視。
2.2學生理解能力較弱
學生處于小學階段,其對文化的感悟能力較低??菰锏慕虒W方式和教學內容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學生正處于人文關懷和創新精神的成長階段,理解能力較差,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也有限。
2.3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教學內容一般選用音樂教材上的兒歌和音樂劇,極少從生活當中取材。教材的編訂從多方面出發,其修改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其所謂兒歌可能已經不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了。對教材照本宣科也是音樂教育中常見的弊端。
3.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策略
3.1教師更新教學觀念
小學教師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學習基本的心理學和行為學,小學時期是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課堂上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和較差的紀律性。在音樂課堂上,不能一味放縱,也不能完全壓制孩子的自主性,應當分階段進行教學,在進行音樂基礎課程講解時,應當保證課堂紀律,讓學生在嚴肅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的基本功。在音樂的實踐課上,應當放松孩子天性,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例如在學習音樂蝸牛與黃鸝鳥時,可以鼓勵孩子進行音樂劇的創作和排練,在音樂劇的表演中,充分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通過創設情景模式,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3.2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要充分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揚棄,塑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授課,讓學生充分釋放學習壓力,在音樂課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知識,促進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良好發展。例如在上音樂課前,可以先安排播放一段小的音樂動畫,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良好的氛圍中開始教學工作。
3.3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
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硬件設施和技術水平。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尋找教學素材,從互聯網上尋找有趣的教學視頻和學習視頻,利用學校教室的多媒體播放技術,充分的進行播放,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以及多重感官的熏陶,塑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促進教學的進步。
3.4傳承經典,吸收古代優秀文化
在教材的內容選定方面,以及教學課堂當中,可以充分展示我國傳統音樂的輝煌歷程和杰出成就。比如在音樂課上,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中國古代樂器,充分展示例如古琴,京胡,橫笛,琵琶,箜篌等中華傳統樂器,在音樂鑒賞課上,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等寧靜典雅的古曲音樂,也可以播放喜慶熱鬧的京劇大鬧天宮,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文化。
3.5創新教學內容,緊貼當今時代
音樂的教學活動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音樂,例如電影和電視劇里的插曲,小游戲中的背景音樂等,都可以用做素材來進行教學。貼近生活的音樂素材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師生在較為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和學習。
4.結語
新課改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因此,利用多種形式,創新小學音樂教育,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趙立秋,高志玲.探究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50+153
[2]關海潤.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3):38
1.中學音樂創新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梢宰寣W生的大腦得以有效調節,服務于學生其他學科學習效率的提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樂于活動,樂于模仿,也容易進行幻想。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會出現走神的問題。中學音樂教學的創新,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長期進行注意力的集中,幫助學生調節緊張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讓學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因此,創新的中學音樂教育活動,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有利于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記憶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教師與家長都認為音樂學習無用,影響了學生正常的音樂觀,創新的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多項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穩定音樂學科的地位。
3.音樂教學的創新開展,會讓學生的精神人格得到自然地塑造。中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會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更能夠激發學生的理想,促進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中學音樂教學創新度的提高,會讓學生在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啟迪,成為一個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教學的創新讓學生在學習音樂基本知識以及技能的基礎上去了解更多的優秀作品,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學音樂創新教育的特點
創新教育就是能夠對學生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創新能力進行提高的教學活動。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同,中學音樂教學創新的特點如下。
1.中學音樂創新教育具有參與性。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當中,是創新教育的一大特點。參與,是創新教育的基礎性特點。在創新教育中,教師利用集體練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讓學生通過參與性地練習成為課堂活動中的主體。音樂學習一般是通過參與練習完成的,學生能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參與質量。創新教育鼓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融入到練習與交流中。
2.中學音樂創新教育具有自主性。以學生為中心,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是中學音樂創新教育的重要目標。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認可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是一位創新型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創新性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認可自己的能力,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開發自己感興趣的音樂知識,找到音樂學習的成就感。
3.合作,也是音樂教學創新的一個特點。合作學習,對于中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在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會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意識地通過交流與討論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協作,開發有效的音樂知識。合作學習,會讓學生習慣集體活動,掌握溝通與交流的技巧。
三、中學音樂創新教育的方法
加強中學音樂教學創新,應當得到每一位教育相關者的關注。我們就來對中學音樂教學創新的方法進行幾點分析。
1.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加強音樂創新教育。在長期的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國的音樂教學模式一直較為傳統,在課堂活動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加強中學音樂教學的創新,是進行音樂教學發展的重要之舉。促進中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需要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音樂教學對于中學生心靈的發展及智慧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意義,更會陶冶學生情趣。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利用一些具有內涵意義的音樂作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作品中的力量,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讓音樂學習給他們更多的力量。像在期末沖刺學習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西方音樂作品欣賞”這樣的主題,讓學生接觸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樣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旋律的同時,感受到音樂中所傳達的力量。音樂教學活動一旦讓學生的身心舒暢起來,他們會樂于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產生較高的音樂學習欲望,促進中學生音樂學習行為的理性化。
2.加強音樂教學創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音樂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更是一個想象的過程。當代中學音樂教師,需要在音樂課堂中,給學生更多想象的機會,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大膽想象,能夠異想天開。中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發展的階段。面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個性化想法,教師不能給學生潑冷水,也不應該指責學生,而要利用正確的引導以及表揚,讓學生認識發揮想象。想象力是人類一項偉大的能力,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學生可在頭腦中想象相關的畫面,實際上是在試著去從自己的角度理解音樂作品,與音樂作品進行互動。在音樂創新教育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想象力的有效發揮,成為提高中學音樂教學趣味性的因素。在音樂教學中,對于同一作品,學生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具體的感受也會不同。教師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而要給學生創造一種方式去表達他們的感受。比如在學習《阿里郎》的時候,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白紙,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去繪畫,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一些學生會畫出優美的風景,一些學生會畫一線復雜的線條,一些學生會畫人物。不同的繪畫作品,彰顯了學生的個性,也讓音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有利于促進中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高。
3.培養自我意識,加強音樂教學創新。在現代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具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意識。要實現中學音樂教學創新,教師要利用多種方法去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應當在音樂課堂中有所表現。這就要求教師要開發豐富多彩的音樂學習活動,給學生一個表現的平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個歌唱比賽,讓具有歌唱特長的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做一些音樂創作類的活動,讓學生運用音樂課堂所學去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促進其應用音樂知識。
四、結語
在現今高師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都希望也正在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富有創造性,但是由于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仍不自覺偏離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教學中還是沒有把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發揮出來,學生主體性仍沒得到充分體現。學生似乎也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老師怎樣教,自己就怎樣接受,一味機械地模仿自己的老師(尤其是器樂、聲樂等技術性較強的專業),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長久以來養成的依賴性仍沒從根本扭轉過來。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著創新教育?教師又該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不僅在他們專業素質得到提高的同時,審美、創新等各方面能力也得到鍛煉與提高?在此,筆者想談談以下幾點淺見。
一、音樂創新教育的現狀
近幾年,創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們不但從理論上認真探討研究,在實踐中也不斷在摸索,高師音樂教育取得顯著的成績。在教學中如何“解放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性,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已是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我們真正能在教學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這一理念確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我,還需要教師真正深入理解、領會創新理念的本質,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認真思考、總結,方能出成效。我們一再強調、提倡解放學生,鼓勵學生敢于動腦筋、愿意動腦筋、善于動腦筋,通過學習真正實現高師音樂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懂得如何創造等等。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特別是一些理論課),一些教師苦于紀律的難以維持,仍然讓學生置身于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中規中矩仍是一些老師對課堂紀律要求的杠桿與標準,學生的一舉一動必須在老師的“監視”之下,學生的“標新立異”仍不被老師“看好”。結果學生在學習中思想上仍存有顧慮,害怕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得不到老師的認可,不能主動探索、大膽提問,確實參與到學習中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每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確實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但這“關注”應該是理解、是鼓勵、是引導,不是一些外表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真正做到解放了他們的頭腦,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自由地”在學習的海洋中翱翔。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是培養能上講臺的面向基礎音樂教育的教育者、傳授者,它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一定的音樂表演能力,科學的音樂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從事音樂教學的專門人才。在實際教學中,一是教師仍然沒能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對于高師的教育培養目的認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一些學校仍將教師培養的學生在比賽中,拿一個好名次,或者舉辦音樂會來作為衡量教師教學的硬指標,使得一些教師“左右為難、不知所措”,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真正關鍵的問題還在于我們音樂教育者自身是否從根本上理解、貫徹了高師音樂教育的目標、要求與方針。
二、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
教學具有藝術性是每個教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只有那些有個性、能給學生以美感的教學才稱得上教學藝術”,[1]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教學要創新、獨特,有自己的風格,能吸引學生,給學生美的享受,才能進入教學藝術境界。
音樂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性、審美性、創造性,音樂是藝術重要的內容之一,由此決定音樂教學與一般學科的教學是不盡相同的。我們知道,一般學科的教學也要講究教學藝術。音樂教學,由于音樂藝術本身特殊性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它更要講究藝術性,也決定它的教學審美性更強,更具美學價值,究竟如何使教學能新穎、富有創造性,即進入音樂教學上的藝術境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對教育科學方法的熟練掌握運用
教學講究方法,講究方法也就意味著需要掌握許多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并善于根據不同情況來運用它們,使學生能積極地學習,最大限度獲得所學知識,而音樂教學除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外,又必須熟知音樂教學方法,那么,這需要音樂教師,對音樂教育熱愛和鉆研,要準確把握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方向,努力鉆研普通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教育規律、教學原則等有關音樂教育學的所有知識,致力于普通音樂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根據音樂的特殊性來選擇教學方法,熟練地運用它們,表達音樂的美,給學生以美感。
(二)對教學理論方法創造性的運用
掌握運用一定的科學教學方法,還不能說教學就一定具有藝術性,每個教師還必須經過長期的不斷地實踐、探索,不斷創新改革、不斷精益求精,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藝術,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美國學者史密斯認為:“所謂創新型教師,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之積極運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2]由此看來,這不是一兩天就能達到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社會發展現代化,帶來教育不斷現代化,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發展,既能擴展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還給學生帶來新的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自身的不斷學習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先決條件。只有教師自身具備這樣的高素質,自身創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如果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就能不斷創新,從新的視角,提出新的獨特的見解。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條件和學生現有知識、基礎,選擇不同教學方法與策略,也就是根據教學條件等方面的變化,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語言要具有藝術性
教學的特殊性決定語言在其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教學活動中沒有語言教學目的沒法實現,因此,教師要掌握豐富的詞匯,并巧妙地運用它們,語言運用技巧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語言要客觀、科學、準確、規范
教學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它要求講授語言一定要非常準確,千萬不能出現模棱兩可,或用詞不恰當的情況。
2、語言講演的技巧性
根據不同的教學程序設計教學語言,譬如、開場白的設計、導言的設計就十分重要,設計的成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有助于學習內容的深化。就拿課堂導入來說,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音樂課的教學效果,對課堂有利開展和引導學生興趣起著很大作用。因此,我們要把這個“開場白”設計好,設計妙。課堂導入切記不要呆板單調,要具有一定的誘導性、新穎而巧妙,要多樣化。
3、語言精練,講究邏輯性
在教學中,語言要精練,不要講廢話,口嗦,拖泥帶水,特別是不要有口頭禪;注重語言邏輯性,注重所講知識的關聯、內在的聯系。正確表達其因果關系等,不能思維一片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前后互相矛盾,影響知識的傳達。
4、語言表現藝術它包括教師語言的語音、語調、語速、語態等,也就是說教師要有一定的講演技巧,并且要有飽滿的熱情與激情,才能很好地感染、打動學生,吸引學生。
(四)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講究藝術性
教學內容的選擇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選擇的好,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既要緊扣教材,又要站在教材之上,靈活地加以運用,但這又必須根據不同班級、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來選擇,筆者認為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鉆研教材
在教學中出現的比較多的現象就是照本宣科,教師依賴教科書,沒有對教材理解透,深入去挖掘教材,使得學生產生更多的依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獲取的信息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因此,教師要努力鉆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在此基礎上再搜集相關的學習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
2、根據不同水平層次來選擇
學生進校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對所教學生予以全面了解,對音樂教材狀況進行分析,選擇合適學生特點教材。內容應立足本民族音樂文化,兼收世界各地的優秀音樂文化精品,擴大學生音樂視野。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對多種形式音樂作品進行選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比較評價,培養他們的審美品位與審美判斷力。
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現有的音樂基礎,逐漸擴展,如:古今中外的優秀經典作品,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注意作品的現實性,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對于不同時代的音樂藝術作品有整體的理解把握,爭取在音樂教育時間內,通過精選的、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為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此看出,真正達到教學藝術境界絕非易事,它不僅需要比較高的專業學術水平和相關的其他知識,還需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眾所周知,教法技法和教學藝術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譬如: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同樣的學生,可有的教師確能在課堂上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學生愿聽,想學,可有的卻相反。出現這種現象,說明教師有了完善均衡的知識結構外,還必須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能運用自如,將之融入課堂教學中,把教學變成實際可操作教學行為,讓學生的思維圍繞著所學知識緊張而又靈活的轉動,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也就是說教師要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包括專業、教育理論、文學、語言等方方面面,特別是一口流利標準的富有藝術性語言。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教學時游刃自如,從容面對,進入教學的藝術境界。
關鍵詞 中學音樂 教育 創新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僅給學生的學習觀與學習方式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而且對教師的教育觀念、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若過分強調訓練這方面的技能,將會使他們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消耗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厭倦心理。這時為了讓他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我決定用游戲的手段,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不僅掌握知識又發揮他們的創新主動性。如在學習節奏排列的課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張節奏卡片,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接著我讓學生五人圍成一組進行討論: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游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游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倍鴤鹘y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間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聽眾和機械的模仿者,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三、以課堂為主渠道,從生活取材,展開創新思維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服務,將會對創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家里經??吹桨职謰寢尀樗麄冏鲲埗β涤趶N房的情景,我便將它運用到《買菜》一課的教學中,讓孩子們也做一回“爸爸媽媽”,以組為單位結成各個“小家庭”,開展“烹飪大賽”,讓學生以文具盒作為烹飪工具,橡皮當菜來烹制。在報菜名時,則要求學生用“×××”節奏說出,并將這些菜名取代歌中“×××”節奏處的歌詞,以演唱的形式向別人介紹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學中,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總結并創造,最后又回到生活。這些設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平凡化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實音樂就在我們身邊。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允許標新立異。
例如,在教授“愛唱什么歌”這個專題時,我讓學生欣賞《青蛙合唱》這首曲子,首先向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對學生說:“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們又開始了唱歌比賽。你聽……”,我開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的歌聲。并問學生:“你覺得哪個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個是小青蛙?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呢?”接著我給學生播放鋼琴曲《青蛙合唱》這首曲子,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做游戲:聽到小青蛙的聲音迅速站起來,聽到大青蛙的聲音迅速坐下,反應迅速整齊的小組獲勝,得到青蛙合唱團送出的智慧星。游戲做完后我組織學生學習歌曲第一段。我說:“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現如此的出色,它要為小朋友唱首歌獎勵大家??墒恰迅杳o忘了,請聰明的小朋友聽完后幫它起個歌名?!彪S后,我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唱第一段歌詞。之后我對學生說:“想不想學小青蛙唱歌?”學生們很積極,于是學生用聽唱法學唱。學生學完之后我對學生說:“看著小青蛙唱得那么開心,其他小動物都坐不住了了,你還能替它們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學生們替小蜜蜂、老虎、小鳥等唱歌,氛圍十分活躍。之后,我向學生揭示本次課題為“愛唱什么歌”。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并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若過分強調訓練這方面的技能,將會使他們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消耗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厭倦心理。這時為了讓他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我決定用游戲的手段,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不僅掌握知識又發揮他們的創新主動性。如在學習節奏排列的課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張節奏卡片,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接著我讓學生五人圍成一組進行討論: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游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游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倍鴤鹘y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間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聽眾和機械的模仿者,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三、以課堂為主渠道,從生活取材,展開創新思維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服務,將會對創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家里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為他們做飯而忙碌于廚房的情景,我便將它運用到《買菜》一課的教學中,讓孩子們也做一回“爸爸媽媽”,以組為單位結成各個“小家庭”,開展“烹飪大賽”,讓學生以文具盒作為烹飪工具,橡皮當菜來烹制。在報菜名時,則要求學生用“×××”節奏說出,并將這些菜名取代歌中“×××”節奏處的歌詞,以演唱的形式向別人介紹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學中,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總結并創造,最后又回到生活。這些設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平凡化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實音樂就在我們身邊。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允許標新立異。
例如,在教授“愛唱什么歌”這個專題時,我讓學生欣賞《青蛙合唱》這首曲子,首先向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對學生說:“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們又開始了唱歌比賽。你聽……”,我開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的歌聲。并問學生:“你覺得哪個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個是小青蛙?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呢?”接著我給學生播放鋼琴曲《青蛙合唱》這首曲子,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做游戲:聽到小青蛙的聲音迅速站起來,聽到大青蛙的聲音迅速坐下,反應迅速整齊的小組獲勝,得到青蛙合唱團送出的智慧星。游戲做完后我組織學生學習歌曲第一段。我說:“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現如此的出色,它要為小朋友唱首歌獎勵大家??墒恰迅杳o忘了,請聰明的小朋友聽完后幫它起個歌名?!彪S后,我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唱第一段歌詞。之后我對學生說:“想不想學小青蛙唱歌?”學生們很積極,于是學生用聽唱法學唱。學生學完之后我對學生說:“看著小青蛙唱得那么開心,其他小動物都坐不住了了,你還能替它們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學生們替小蜜蜂、老虎、小鳥等唱歌,氛圍十分活躍。之后,我向學生揭示本次課題為“愛唱什么歌”。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并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慧•音樂教學中的合作與創新•湖南社會科學,2005(3).
[2]汪宓•對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探討•中小學電教,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