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10:2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汽修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本次論文設計過程中,感謝我的學校,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中,老師從選題指導、論文框架到細節修改,都給予了細致的指導,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老師以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風和大膽創新的進取精神對我產生重要影響。他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給了我深深的啟迪。這篇論文是在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謝所有授我以業的老師,沒有這些年知識的積淀,我沒有這么大的動力和信心完成這篇論文。感恩之余,誠懇地請各位老師對我的論文多加批評指正,使我及時完善論文的不足之處。
謹以此致謝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畢業論文致謝詞2
我的畢業論文是在韋xx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給了我深深的啟迪,論文凝聚著他的血汗,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對我的工作學習產生了深淵的影響,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謝意
這三年來感謝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的老師對我專業思維及專業技能的培養,他們在學業上的心細指導為我工作和繼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里我要像諸位老師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別是我的班主任吳廷川老師,雖然他不是我的專業老師,但是在這三年來,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給予我鼓舞與關懷讓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時候,“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對吳老師的感激之情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在此向吳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誠的謝意!
一、我國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頸
我國的校企合作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采用的模式較為單一,雖然也有“訂單式”、 “2+1”、“工學交替”、“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等各種模式,但大部分職業院校還是采用“2+1”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教學兩年在學校組織,一年在企業進行。校內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之以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學生在企業的一年以頂崗實習為主,并結合實習經歷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題目,在學校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2+1”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占主導地位并發揮主體作用,企業居次要地位,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比較消極被動。由于企業的不配合或校企合作不夠深入,使得技能人才的培養效果不理想。第一,部分院校存在實習專業不對口現象。如有的學校讓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但學生很難找到合適的實習崗位;有些專業生源較多,而企業能夠接收的學生人數有限,崗位有限,結果很多學生只能去那些需求量大、但專業并不對口的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第二,部分院校實踐教學和企業工作環境脫節。第三,部分院校實習崗位單一化。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固定在某個崗位,很少有機會到企業其他部門輪崗鍛煉,導致學生見識少、目光短淺、管理能力差,職業通道上升的機會少。第四,部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第五,學生第三年在企業實習期間,由于學校監管不到位,導致學生因種種原因不能順利完成實習而不能按時畢業。
“2+1”人才培養模式雖然也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的導向,但是這種校企合作方式目前還有很多的困境或瓶頸:一是企業在職業培訓中沒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學校在校企合作中一頭熱,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比較消極被動;二是頂層設計不完善。國家尚未在法律層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約束機制,使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而且出臺的職業教育法律條文大多為原則性的規范,缺少可操作性,另外政府缺位,沒有成立專門的機構對校企合作發揮居中協調作用;三是行業監管機制不完善?,F有的行業協會不能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充當橋梁和紐帶,不能發揮應有的行業指導作用。
二、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模式
在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上,我國是學校和企業雙主體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而德國是企業主導、學校為輔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雙元制,一元是職業學校,一元是企業,企業主導、學校為輔。德國雙元制的實施方法為:首先企業選拔有資質并且體檢合格的學生,和學生簽訂合同,規定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然后把學生送到相關的職業學校進行理論培訓,在企業內部接受實踐培訓。在學校的培訓期一般為3年,短則2年,長則3.5年。教學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里交替進行, 約70?時間在企業,30%時間在學校。學生既是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的準員工,經過三年左右的培訓,學生基本上都會留在企業工作,而且由企業給學生發放工資,并逐年增加。
德國以企業為主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和我國以在校學習為主的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由企業主導招聘和培訓學生,并以在企業學習為主,讓學生學習期間就已經熟悉了企業真實的職業情境和工作流程,無須進行從學校到企業過渡的崗前培訓,節省了企業運營成本,也讓學生的學習和就業融為一體;第二,企業就是學生的實訓場地,省去了一大筆國家財政專門撥給職業學校建設實訓場地的經費投入;第三,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為主,并自始至終貫穿職業技能培訓這條主線,學生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到了工作崗位可以迅速上手。第四,企業在學生學習期間給學生發放工資,既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壓力,也減少了國家的失業率。第五,學生在被企業招聘之后就開始由企業為學生量身定做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就業目標,學習動機和主動性非常強,畢業時基本上都是非常專業的職業技能人才,大大提高了職業人才的培養效率。第六,企業全程參與并發揮主體作用。企業主導招聘和選送學生到職業學校;企業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內容、掌握程度都由企業決定。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頂層設計方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約束機制,建立了完善而嚴密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德國政府頒布了嚴密的《職業教育法》、《手工業法》、《企業基本法》、《職業教育促進法》、《青少年勞動保護法》等等,建立了完備的校企合作的機制和制度。
此外德國校企合作非常融洽還得益于行業協會發揮了重要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堵摪盥殬I教育法》規定:每個行業協會都應設立一個職業教育委員會。其職責包括:組織職教機構、制定規章制度、認定培訓資格、審查培訓合同、決定培訓時間等。德國的行業協會是一個帶有強制性的組織,在職業培訓的過程中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職業技能考試,在“雙元制”職業培訓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然德國雙元制的優缺點也是同樣明顯的。其缺點:培訓崗位的提供主要由企業決定,即依賴于企業的經濟發展情況、各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是根據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對于學生來說,培訓缺乏對學生個性發展的考慮,學生未來的職業變動缺乏靈活性,培訓具有明顯的瓶頸。
三、 我國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徑思考
對比中德兩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中國“2+1”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亟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在辦學主體上,應逐步改變目前校企合作中學校為主體和主導的局面,應進一步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中的主體作用。
一方面,政府應該建章立制,完善頂層設計。政府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以法律形式強制企業和學校一起參與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按照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讓企業承擔起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的任務。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制定出讓企業積極參與職業培訓的利益驅動機制。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如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在用工數量、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專項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優先滿足。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行業的指導作用。
而作為職業院校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大膽探索:
第一,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上不要拘泥于一種模式,學校應該根據各專業的特點靈活采用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如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可采用 “2.5+0.5”模式;服務性的、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專業,如旅游、文秘,可采用“2+1”模式;需求量不大、但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如軟件開發、動漫專業,可采用“訂單式”模式;技術含量比較高、學生需要較長時間實踐才能掌握得專業,如汽修、機械制造,可采用“工學交替”的模式;專業技術更新比較快的專業,如電子通信專業,則大膽采用“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合作模式。
第二,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學生頭兩年在學校學習理論,第三年才隨機安排到企業去實習,不利于學生趁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在學生入學時就讓口碑好、規模大、實力雄厚、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進校園宣講,由各企業安排管理人員或人事部經理向學生介紹各自的企業情況、發展前景、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以及員工的福利待遇等。讓學生一進校就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學習目標,從文化基礎、服務意識、服務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各方面主動培養和提高自己,大大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主動性。
第三,在班級的編班和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應該和國內外的大品牌企業主動洽談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一些以企業名命名的特色班,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學生畢業后直接去該企業就業,以此作為學校的就業亮點,借此塑造和提升學校的品牌和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