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09:1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消費國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奢侈品;奢侈品消費現狀;奢侈品貿易
論文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長,中國的奢侈品市場也呈現出勃勃生機。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費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奢侈品貿易發展趨勢提出展望。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長,中國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現,中國正逐步成為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生力軍,中國將是最具潛力的奢侈品消費大國。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規模達到80億元,占全球市場的份額達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國奢侈品消費比2007年消費總額遞增8%~10%,達到86億美元,而因為經濟危機,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費額劇降35%,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費國。[1]奢侈品在短短的幾年中,就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快速成長和傳播,對于奢侈品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了經濟學理論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義
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與品質最高的產品,是無形價值與有形價值比值最高的產品。從商品學上講,價格高并不意味著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價性也絕非是生產與使用過高過多的物質成本的積累與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個完美體系支撐和百年文化傳承。而美學家則定義為,“奢侈品”是一種生活被藝術化的符號,是一種把生活追求變為美學的外在標志,“奢侈品”就是一種藝術美學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歷史、藝術和哲學涵義?!吧莩奁贰睂ι鐣难杆侔l展、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因為它們集中了最先進的技術、最和諧的產品美學,它是親切的、細膩的、敏銳的、最人性化的,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斷進化中。
二、我國奢侈品的消費現狀
(一)消費年齡年輕化
在國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費群一般在30~40歲年齡段之間,中國奢侈品的消費者年齡層從20多歲的年輕人,到50歲左右的人都有,但20歲~30歲的消費者成為了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這一年齡段的中國消費者人數要比日本高出11倍。2007年進行的一項針對中國城市青年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年輕人認同“人生及時行樂”的觀念,并表示愿意購買奢侈品。中國奢侈品消費年輕化已成為趨勢。例如,登喜路品牌在中國的消費最低年齡要比歐美及其他國家低5歲左右,大概為25歲。[2]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國目前處于發展中市場,年輕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有經濟實力消費奢侈品;二是一些經濟能力并沒達到消費奢侈品水平的年輕人,為了圓奢華夢也在消費奢侈品。據此,可以把年輕人消費群體分為兩種消費類型:“真正可以買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錢來買一小件奢侈品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龐大。經濟獨立的職業女性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奢侈品業以往以男性為主導的客戶基礎,時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戀奢侈品的魅力。
(二)消費集中在外國品牌上,我國幾乎沒有自主品牌參與競爭
目前,我國的奢侈品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包攬,我國的奢華消費實際上就是西化,這與我們沒有稱雄世界的頂級品牌有關。[3]不要說國產名牌,就算是“中國制造”的國外品牌也使其身價下降,這與中國人的消費理念、消費文化、以及國外品牌的成功經營和大舉進攻等諸多因素有關。奢侈品牌主要來自于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歐洲,奢侈品范圍廣泛,涵蓋銀器、銅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裝潢等等。瑞士軍刀、ZIPPO打火機令許多年輕人著迷,而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是一座未開啟的金山,雖然我國有“水井坊”、“國窖1573”等奢華品牌,但為人所知的數量實在不多,幾乎沒有能夠跟外國奢侈品牌競爭。其實,中國并不缺少本土奢侈產品,中國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長的基因:做一套西裝上萬塊的永止裁縫,高檔的紅木家具,還有那些在中國歷史上與皇家相關的貢品,比如,南京云錦等,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戰略眼光和品牌宣傳手段,使得我國本土的奢侈產品不被外國甚至本國國民所熟悉和熱愛。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正在吸引許多外國奢侈品品牌商們的眼球,遺憾的是中國奢侈品卻缺位,還沒有引起中國本土企業家的足夠重視。
(三)我國還處在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初期并快速增長
在歐美國家,奢侈品消費有房屋、汽車、闔家旅游,還有非常個性的消費,比如陶瓷、美食等等,無所不包。只要擁有最高的質量,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購買一只古老的燈具、聽新年音樂會都可以成為奢侈品消費。而我國的奢侈品大部分還集中在服飾、香水、手表等個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場較為成熟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在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初期,消費量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是個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體的奢侈商品轉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體驗。雖然,私人度假酒店、頂級家私、藝術品投資論壇,專為富豪級人士專門定制的頂級保健品等在我國也開始備受關注,這一變化顯示出中國買家們已經開始由消費奢侈品向消費奢侈生活方式轉變,但那畢竟是少數,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將集中于個人用的奢侈商品,即高檔時裝、高檔皮具、珠寶、名表、頂級化妝品和香水、古董字畫等高檔商品。[4]我國還處在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國的發展將會有相當長的時期和過程,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的擴張。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世界頂級品牌都在中國設有分店。根據中國品牌策略協會統計,中國目前有1.75億消費者有能力購買各種品牌的奢侈品,占總人口的13%。其中約1000萬至1300萬人是活躍的奢侈品購買者,他們購買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妝品、時裝和珠寶等個人用品。該協會預計,到2010年國內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人數將增加到2.5億人。發達國家的歷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費開始啟動,當人均收入達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費將急劇上升。我國目前已超過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水平,部分沿海城市甚至已經超過2500美元,因此國內的奢侈品消費正在快速增長。
(四)在消費地點上,大多通過大型商場和旅游實現
即使在購買奢侈品的時候,中國消費者也更偏向在市區商業中心,或大型購物商場里購物,這讓他們有機會到處逛逛,挑選不同的品牌和產品。另外,由于高關稅的緣故,許多中國消費者喜歡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購買奢侈品。根據法國旅游局統計,中國旅游者在法國的平均消費金額遠遠超過歐美游客,目前全球頂級奢侈品牌消費額中中國人占據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國游客在海外購買的。
三、中國奢侈品貿易的發展趨勢
美國媒體稱,受金融海嘯影響,全球奢侈品貿易陷入低迷,數據顯示過去11個月,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費額劇降35%,各大品牌紛紛降價自救,但中國市場卻逆市上揚,保持22%的強勁增長。[1]中國市場奢侈品貿易的強勁走勢,幾乎沒有遭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這從奢侈品的追隨者不畏寒潮繼續壯大可見一斑。這也更加堅定了奢侈品巨頭中國布局市場的決心。英國媒體稱:傳統奢侈品大國美國和日本都遭受重創,中國經濟卻一枝獨秀,眾多奢侈品巨頭抓到了中國這根救命稻草,紛紛進軍中國。意大利頂級品牌范思哲稱,2009年亞洲市場將成為它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功不可沒。法國媒體報道稱:“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國的遭遇吧,他們現在正在中國投資。日內瓦手表商在過去兩個月里造訪過7個國家,試圖向世界富人推銷其售價為200多萬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結果沒有哪國人比中國人對此更感興趣?!?/p>
中國商務部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2.5億消費者有能力購買奢侈品,將近目前數字的17倍。此外,未來數年內,將有2~3億人口進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從而進一步帶動該市場的成長。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的23%左右。鑒于經濟危機,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預言,中國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1]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中國本土的奢侈品從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僅僅是品牌,中國的投資商、零售商和設計師,包括制造商都有機會從這個行業的快速增長中獲益。中國奢侈品貿易的發展將會呈現無限昂然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張瑞杰,等.年增22%中國全球奢侈品市場救命稻草[N].法制晚報,2008,(11).
[2]王微微.關于發展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思考[J].中國物價,2008,(9).
論文關鍵詞:集成電路,特點,問題,趨勢,建議
引言
集成電路是工業化國家的重要基礎工業之一,是當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部件,它是工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和航空航天技術的重要制約因素,由于它的價格高低直接影響了電子工業產成品的價格,是電子工業是否具有競爭力關鍵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國家安全和科學研究水平的基礎,日美歐等國均把集成電路業定義為戰略產業。據臺灣的“科學委員會”稱未來十年是芯片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韓國政府也表示擬投資600億韓元于2015年時打造韓國的集成電路產業。
集成電路主要應用在計算機、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與國民日常消費相關領域因此集成電路與全球GDP增長聯系緊密,全球集成電路消費在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跌9%的情況下2010由于經濟形勢樂觀后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預計今年集成電路銷售額將同比增長33%。
一、我國集成電路業發展情況和特點
有數據統計2009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為5676億元占全球市場44%,集成電路消費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外逐年遞增,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電路消費國,但國內集成電路產量僅1040億元,絕大部分為產業鏈低端的消費類芯片,技術落后發達國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術被美日韓以及歐洲國家壟斷。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從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長遠遠超過國際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是全球集成電路業的推動者,屬于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8%畢業論文提綱,增長率隨著經濟形勢有波動,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增速放緩實現銷售收入269.92億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芯片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341.05億元同比下降13.2%、封裝測試業實現銷售收入498.16億元同比下降19.5%。我國集成電路總體上企業總體規模小,有人統計過,所有設計企業總產值不如美國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業產值不如臺積電、所有封測企業產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設計方面,我國主流芯片設計采用130nm和180nm技術,65nm技術在我國逐漸開展起來,雖然國際上一些廠商已經開始應用40nm技術設計產品了,但由于65nm技術成熟,優良率高,將是未來幾年贏利的主流技術.設計公司數量不斷增長但規模都較小,屬于初始發展時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國外許多廠商開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規模采用的是65nm技術,而中國國產芯片中的龍芯還在采用130nm技術,中芯國際的65nm技術才開始量產,國產的自主知識產權還沒達到250技術。在封裝測試技術方面,這是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的主要業務,也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品,有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50%以上的產值都由封裝產業創造,隨著技術的成熟,部分高端技術在國內逐步開始開展,但有已經開始下降的趨勢雜志網。在電子信息材料業方面,下一代晶圓標準是450mm,有資料顯示將于2012年試制,現在國際主流晶圓尺寸是300mm,而我國正在由200mm到300mm過渡。在GaAs單晶、InP單晶、光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壓電晶體材料、電子陶瓷材料等領域無論是在研發還是在生產均較大落后于國外,總體來說我國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進口。在半導體設備制造業方面畢業論文提綱,有數據統計我國95%的設備是外國設備,而且二手設備占較大比例,重要的半導體設備幾乎都是國外設備,從全球范圍來講美日一直壟斷其生產和研發,臺灣最近也有有了較大發展,而我國半導體設備制造業發展較為緩慢。
我國規劃和建成了7個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出來,其中長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無錫和北京等地區,是我國集成電路的主要積聚地,這些地區集中了我國近半數的集成電路企業和銷售額,其次是中南地區約占整個產業企業數和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設計業居全國首位,制造企業也在近一部壯大,由于勞動力價格相對廉價,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向成都、西安的產業帶轉移。
二、我國集成電路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剖析
首先,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還很薄弱,科研與生產還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應用十分有限,雖然新聞上時常宣傳中科院以及大專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經過市場的運作和考驗。另外集成電路產品的缺乏應用途徑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難以推廣和積累成長。
其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尚處于幼年期,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資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場占有率低,不能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相比國外同類企業在各項資源的占有上差距較大。由于集成電路行業的風險大,換代快,這就造成了企業的融資困難,使得我國企業發展緩慢,有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80%的投資都來自海外畢業論文提綱,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大都是從臺灣引進的。
再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相關配套工業落后,產業基礎薄弱。集成電路產業的上游集成電路設備制造的高端設備只有美日等幾家公司有能力制造,這就大大制約了我國集成電路工藝的發展速度,使我國的發展受制于人。
還有,我國集成電路產成品處于產品價值鏈的中、低端,難以提出自己的標準和架構,研發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術,處于低附加值、廉價產品的向國外技術模仿學習階段。有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使用中有80%都是從國外進口或設計的,國產20%僅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產品相對廉價這當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國集成電路發展趨勢
有數據顯示PC機市場是我國集成電路應用最大的市場,汽車電子、通信類設備、網絡多媒體終端將是我國集成電路未來增長最快應用領域. Memory、CPU、ASIC和計算機外圍器件將是最主要的幾大產品。國際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階段,集成電路制造正在向我國大規模轉移,造成我國集成電路產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資4.5億元后,2007年又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投資建廠預計2010年投產。
另外我國代工產業增速逐漸放緩,增速從當初的20%降低到現在的6%-8%,低附加值產業逐漸減小。集成電路設計業占集成點設計業的比重不斷加大,2008、2009兩年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在其他專業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任然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率,而且最近幾年集成電路設計業都是增長最快的領域,說明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日趨完善和合理,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三行業開始向“3:4:4”的國際通行比例不斷靠近。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都是以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比重不斷加大,制造公司向不發達地區轉移作為集成電路產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產業鏈不斷聯合重組,集中資源和擴大規模,增強競爭優勢和抗風險能力,主要核心企業銷售額所占全行業比重從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體現我國集成電路企業不斷向優勢企業集中,行業越來越成熟,從美國集成電路廠商來看當行業走向成熟時只有較大的核心企業和專注某一領域的企業能最后存活下來。
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量增速逐年下降從2004年的52.6%下降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進口量增速。預計2010年以后我國集成電路進口增速將小于出口增速,我國正在由集成電路消費大國向制造大國邁進。
四、關于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的幾點建議
第一、不斷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電路業發展的產業模式和運作機制。中國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對寬松的環境使得其適合醞釀研發畢業論文提綱,但中國的高端集成電路研究還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實驗室里,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產業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機制,這就使得國產高端芯片在社會上認可度很低,得不到應用和升級。在產業化成果推廣的解決方面??梢越梃b美國的國家采購計劃,以政府出資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領域進行國家采購以保證研發產品的產業化應用得以實現雜志網。只有依靠公共研發機構的環境、人才和技術優勢結合企業的市場運作優勢,走基于公共研發機構的產業化道路才是問題的正確路徑。
第二、集成電路的研發是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有數據顯示集成電路研發費用要占銷售額的15%,固定資產投資占銷售額的20%,銷售額如果達不到100億美元將無力承擔新一代產品的研發,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民族集成電路產業在資金上積累有限,幾乎沒有抗風險能力,技術上缺乏積累,經不起和國際集成電路巨頭的競爭,再加上我國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國,根據國際貿易規律,資本密集型的研發產業傾向于向發達國家集中,要想是我國在未來的高技術的集成電路研發有一席之地只有國家給予一定的積極的產業政策,使其形成規模經濟的優勢地位,才能使集成電路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對整個產業鏈,特別是產業鏈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資風險投資,通過風險投資公司作為企業與政府的隔離,在成功投資后政府收回投資回報退出公司經營,不失為一種良策。資料顯示美國半導體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風險基金。臺灣地區之所以成為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基地臺就與其6年建設計劃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點扶植有密切關系,最近灣當局的“科學委員會”就在最近提出了擬扶植集成電路產業使其達到世界第二的目標。
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走先官辦和引進外資再民營化道路,在產業初期由于資金技術壁壘大人才也較為匱乏民營資本難于介入,這樣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資力量,但到一定時期后只有民營資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電路產業走向良性化發展的軌道。技術競爭有利于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集成電路業的技術快速更新的性質使得民營企業的競爭性的優勢得以體現,集成電路每個子領域技術的專用化特別高分工特別細,每個子領域有相當的技術難度,不適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電路產業各個子模塊經營將朝著分散化畢業論文提綱,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每個企業專注于各自領域,在以形成的設計、封裝、測試、新材料、設備制、造自動化平臺設計、IP設計等幾大領域內分化出有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深入發展并相互補充,這正好適應民營經濟的經營使其能更加專注,以有限的資本規模經營能力能夠達到自主研發高投入,適應市場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間資本的投入會使市場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將是我國集成電路技術創新發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馬佐平曾今說過:中國半導體產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如果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必須要找準方向、加強合作。只有站在別人的基礎上,吸取國外研發的經驗教訓,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國集成電路業發展快速發展有限途徑,我國資金有限,技術底子薄,要想快速發展只有借鑒別人的技術在此基礎上朝正確方向發展,而不是從頭再來另立門戶。國際集成電路產業鏈分工與國家集成電路工業發展階段有很大關系,隨著產業的不斷成熟和不斷向我國轉移使得我國可以走先生產,在有一定的技術和資金積累后再研發的途徑。技術引進再創新的一條有效路徑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不景氣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國企業的流動,對我國是十分有利的。
【參考文獻】
[1]盧銳,黃海燕,王軍偉.基于技術學習的臺灣地區產業鏈升級[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勢下的世界半導體業及中國半導體業的前景(上)[J].電子產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勢下的世界半導體業及中國半導體業的前景(下)[J].電子產品世界,2008,(6):32-33,36.
[4]葉甜春.中國集成電路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戰略[J].中國集成電路,2006,(9):17-19.
[5]楊道虹.發達國家和地區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模式及其啟示[J].電子工業專用設備,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回顧與展望[J].電子工業專用設備,2009,(3):6-10.
[7]龐輝,裴砜.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沈陽大學學報,2009,(8): 9-12.
[8]翁壽松.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J].電子工業專用設備,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巖.日美半導體產業競爭中的國家干預——以戰略性貿易政策為視角的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0,(1):8-12.
摘 要:中國富人階層在消費奢侈品同時,逐漸轉移到消費國外更好質量服務產品上,近年來,在婚慶市場上美國婚禮策劃開始進入高端婚慶消費市場,美式婚禮策劃的個性化和創意吸引著高端人群。
關鍵詞 :婚禮策劃 美國 婚慶市場
本論文屬于“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
一、富裕階層開始熱衷消費美式婚禮服務
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最新的《中國免稅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約計1020億美元,但是只有280億美元的消費留在中國境內,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73%。最近,有兩件事足以證明中國人的富有程度。他們似乎錢多到不知道怎么花了,因為他們不是在買房置業,就是在購買法拉帝豪華游艇或是與摩納哥王子共進晚餐。另外,他們還愛上了美國品牌以及銀幕上的美式生活。
來自法國里昂證券消費者研究部的部長Aaron Fischer表示,曾經在日本購買奢侈品也需要支付額外費用,但是,后來由于需求減少,這一費用被降低了。根據Exane BNP Paribas,在過去三年里,路易威登Speedy 30的手提包價格降低了一半,并在2012年實現了24%的產品差價。路易威登公司表明,其產品在北京和巴黎的差價已經從2012年的50%下降到了今年的30%。
對奢侈品制造商而言,在最有利可圖的市場采取低價措施對其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奔馳、奧迪和寶馬價格下降10%,則意味著其在中國出售的每輛汽車的利潤將下降三分之一,前提是假設中國的生產費用與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然而,從長遠來看,考慮到公司的品牌、投資者和顧客,奢侈品公司最好還是向現實低頭。
Affinity China 公司致力于為到美國旅行的中國游客提供獨一無二的旅行體驗,其在紐約、洛杉磯和上海均有分部。Christine Lu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她在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表示:“現在中國的有錢人不僅僅滿足于平常的奢華旅行,他們更向往美妙的旅行體驗。他們想做跟其他有錢人不一樣的事,包括在加利福尼亞結婚”。新生代富人不是在洛杉磯或奧蘭治縣買入芭比夢幻屋,就是在搜尋最好的美國私立學校,以便給自己十幾歲的孩子將來進入常青藤學校做準備。而現在,他們也正熱忱歡迎美式婚禮策劃師,并且在婚禮上用普通話說“我愿意”。
二、美國獨立婚禮策劃師進入高端市場
對那些渴求冒險的年輕美國婚禮策劃師而言,美國的中式婚禮市場很小,但正逐漸擴大。而那些身處中國的中國人正積極尋求美國婚禮策劃師,因而使得這一市場正蓬勃發展。在中國,結婚的成本很高。平均每年一千萬場婚禮,大約需要花費570億美元。這些費用主要包括:攝影、豪華轎車、結婚禮服以及到美國和在國內蜜月。根據《中國日報》的中國婚禮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結婚總費用的十分之一一般是花費在婚禮宴會上。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網是一家成立45年之久的美國公司,它主要告訴人們如何成為一名策劃師,據該公司統計,大約50%的新婚情侶都轉向讓婚禮策劃師籌辦婚宴。
Weddings Beautiful China是由Ling Ying創辦的一家合資企業。該公司建立不久,且主要服務于富裕的中國新人、外籍人士和中國精英人士。2011年,該公司成功使得美式婚禮策劃走俏北京。2012年,其位于上海的分公司開業。而就在上個禮拜,其又在蘇州新開了一家分公司。
三、美式婚禮策劃師培訓市場前景廣闊
婚慶市場逐漸接受美式婚禮策劃服務,需要大量獨立策劃師,給別人策劃婚禮可是要比自己困難很多,如果想成為婚禮策劃師,需要多研究學習怎樣策劃執行別人的婚禮,跟客戶打交道,以及幕后的很多工作,因此也催生了美式婚禮策劃師培訓市場。目前流行的美國婚禮策劃師職業資格有 CWS(Certified Wedding Specialist), 美國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授權給中國柏靈婚禮機構,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展美國認證婚禮策劃師培訓課程,培訓通過的學員將拿到美國總部授予的職業策劃師認證證書。適于有一定婚禮策劃經驗,計劃創業或經營公司的學員。學員完成論文及考試后將獲得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 頒發的美國職業婚禮策劃師證書;ABC(Associate Bridal Consultant) 適于初學者或經驗不多的學員,課程內容為婚禮策劃師基本知識,頒發“美國初級婚禮策劃師”證書。ABC的學員可在今后任何時間繼續學習完成CWS課程。當前的美式婚禮策劃師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婚禮策劃師職能。一場婚禮從始到終,策劃師要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職能,在面對新人及供應商時,經常會面臨很多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開始一場婚禮策劃,如何合理分配預算,如何選供應商等。
(二)婚禮禮儀及婚禮信箋?;槎Y,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學習一定禮儀知識,會讓婚禮更正式,更高端。婚禮信箋,是整場婚禮重要的一部分,Letter Press請柬在西方流行,也是婚禮策劃師培訓重要內容。
(三)婚宴及酒水知識?;檠纾谥袊又匾??;檠缟蠌牟团_擺設裝飾到環境氣氛營造,任何細節做到不僅只是正確還要精美,婚禮上所選酒水也是體現品味的方式,懂得一定的酒水知識,幫新人彰顯他們的品味。
(四)西式婚禮文化傳統及發展歷史。西式婚禮,在中國已成為婚禮的主流形式。西式婚禮環節流程是一種文化和傳統的體現。了解這些知識,讓策劃師在新人面前更專業自信。
(五)婚紗禮服。對婚紗禮服了解多少,從款式到面料,及適合的場合。不同身材都能找到最適合的婚紗,作為策劃師如何建議新娘,能根據新娘特點幫助選擇婚紗禮服。
(六)攝影攝像。了解攝影/攝像師的工作,了解攝影攝像師對策劃師的期望,如何更好與攝影師一起協作。
(七)花藝了解及簡單制作。鮮花,在婚禮上必不可少。各種花材及特性,關系到婚禮的策劃?;槎Y當天遇到突發時間,需要應急的手捧胸花等,策劃師必須現場快速制作。
(八)婚禮現場緊急情況。即使準備再充分,也不能奢望現場一切如愿,任何緊急情況都可能出現,策劃師必須要面對解決。
(九)通用技能。開啟策劃師婚禮事業,時間項目管理,溝通技巧,團隊管理合作,品牌推廣,公共關系。
美式婚禮策劃師培訓在中國方興未艾,市場前景廣闊,迎合了中國富裕階層的需求。
參考文獻:
[1]WB中國美麗婚禮官網 http://meilihunli.com/.
【關鍵詞】奢侈品 消費動機 營銷策略
所謂“奢侈品”是那些價格高昂、品質卓越、數量稀缺,同時又富有歷史文化內涵,能給人以愉悅、奢華和滿足的非生活必需品。常說的奢侈品,既包括服飾、珠寶、化妝品、汽車、豪宅、游艇等實際商品,也包括某些行業提供的高端服務和體驗,比如迪拜帆船酒店提供的超五星級服務?!吧莩奁贰北旧砭褪且粋€很復雜的研究對象,不同的社會屬性、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和經濟條件、以及不同的社會結構體系等,昔日的奢侈品隨著時間推移很有可能變成今日的必需品。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貝恩公司2014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然而,中國內地消費者在境外奢侈品消費上漲,約占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的30%。中國的消費者己經顯示巨大的奢侈品消費能力。奢侈品消費已成為拉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1 國內外奢侈品消費動機的研究現狀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我們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我們人類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在動機的基礎上發生的。消費行為是以消費動機為先導的,沒有消費動機,也就不會產生消費行為。
1.1 國外奢侈品消費動機研究現狀
1899年,Veblen 在其《有閑階級論》一書中,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費”的概念,這是最早有關奢侈品消費動機的提出。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不斷有學者從不同視角,證明和完善 Veblen 的理論。Leibenstein(1950)則提出三維動機理論,即從眾動機、獨特動機和炫耀動機;vigneron和Johnson(1999)基于自1899年至1998年11項有代表性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奢侈品消費的個體間效應動機和個體內效應動機;2004年,vigneron和Johnson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出五維動機理論,即炫耀、獨特、自我延伸(或從眾)、品質和享樂五個動機,這種分類方法,使得學術界對奢侈品消費動機的認識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認識;《2010 年胡潤財富報告》調查表明,在當前奢侈品的消費動機中,在 2008到 2009 短短一年中,“寵愛、善待自己”動機的比例從36%增長到44%,消費者開始更加在乎自身感受,不再像以往主要聚焦于產品功能上。
1.2 國內奢侈品消費動機研究現狀
相比西方的奢侈品動機,我國對奢侈品的消費既受本土傳統文化、政治經濟以及物理環境等的影響,同時又受到西方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有其自己的特點。
Ho(1977)提出,東方人非常注重“面子”,在東方人的消費行為中,“面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wong和Ahuvia(1998)指出,了解東方人的奢侈品消費行為,必須深入了解儒家傳統文化,消費文化是引導和約束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的文化規范,消費文化受到文化價值觀的影響,而中國的消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朱曉輝(2006)從儒家文化價值觀出發,在借鑒西方學者的研究模型的基礎上,構建本土化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動機模型,將中國奢侈品消費動機包括社會消費動機以及個人消費動機,炫耀、從眾和社交或體現身份是個體的社會消費動機;生活品質的精致、自我享樂以及自我贈禮則是個人消費動;胡翠華(2012)調查蘇州地區奢侈品消費情況發現,當前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消費方面仍然以炫耀為主,其次是社交動機,這和中國消費市場所處的階段以及中國傳統思想有很大的關系。
2 基于奢侈品消費動機研究的奢侈品營銷策略
市場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顧客的需求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從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本文在以往國內外關于奢侈品消費動機研究為依據,針對幾種主要的消費動機以及消費動機的發展變化趨勢,嘗試給出奢侈品的營銷建議:
2.1 針對炫耀性動機的潛在消費者
從以往的研究結論來看,炫耀性動機仍然是當前奢侈品消費的主要動機。一些群體的奢侈品消費動機主要是為了炫耀他們的成功,顯示自己的財富,標榜自己上流社會的身份,維持他們的優越感,對于這部分群體,奢侈品的消費就是他們最好的證明。這類奢侈品消費者,追求的往往不是產品的實用價值,而是為了奢侈品附帶的符號象征價值,喜歡在公開場合消費奢侈品,對那些高檔、新奇并能彰顯其自身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奢侈品更感興趣?;谶@種炫耀動機,奢侈品營銷首先要做的是營造奢侈品的距離感,打造其稀有、尊貴、奢華、難以得到的形象,這就要求必須限制其產量以及銷量,只在銷售渠道中提供一定數量的產品和服務,有限對市場的進行覆蓋。對那些喜歡時尚、對潮流高度敏感的消費者,可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生產或提供新奇商品和服務,同時也要求奢侈品的在加工的過程中,不要選料做工等方面須追求稀缺與完美,也可以使用醒目的標識,讓消費者消費過程中獲得優越和滿足感。
2.2 針對社交動機的潛在消費者
社交動機是奢侈品消費動機中的重要部分。中國人講“人情”,人情往來是中國人際交往的重要方面,贈送禮物是我們與他人交流感情時常用的方式。奢侈品為商務饋贈或一般性社交的佳選。中國又非常講究“面子”,作為禮物送出去的奢侈品,必須同時體現出送禮者和被送著的身份象征?;诖耍莩奁繁旧淼馁|量和價值是重要的考量標準外,其包裝也是衡量和體現其份量的重要因素,奢侈品包裝必須強化奢侈品的象征層面的意義,通過專業研究和設計塑造該產品地位尊貴、具有時代影響力的形象。傳統節日是中國人傳遞祝福,送禮物的重要時候,奢侈品牌可以考慮在產品包裝或配飾上體現濃濃的中國文化。
2.3 針對從眾動機的潛在消費者
消費行為是個體行為,又很容易受到所處環境中的他人和群體的影響,具有社會模仿性。奢侈品消費蘊含著從眾動機。這類購買奢侈品消費者一般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往往無法區分究竟那種質量更好一些,為了追求較高的質量保證,奢侈品牌的口碑和知名度是消費者的重要參考標準。基于此,企業努力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努力讓質量達到并超過消費者的預期,造就自己良好的口碑。因而,商家和媒介一起,通過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途徑宣揚介紹自家的產品,鼓動人們消費。此外,明星、行業名人等有社會有影響力的個體,他們使用或推薦某品牌的產品,他們的“粉絲”也不知不覺陷入奢侈品的誘惑之中,加入社奢侈品消費的大軍,引發這些產品的熱銷。而對于滯銷或過季商品打折銷售,奢侈品牌也可以定期舉行一些品牌的銷售,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培育客戶的忠誠度。
2.4 針對表現內在自我動機的潛在消費者
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知識、經驗的積累,人們的生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自我意識的增強,很多人消費心理越來越理性,他們開始關注產品的質量、細節和實用價值。一部分消費者從原來的對實質性產品的消費逐漸開始追求享受性體驗和服務,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他們喜歡購買和選擇那些品牌形象與自我更急吻合的奢侈品,表達自己的個性,強化自我意識,表現內在自我動機成為新奢侈品消費時不可忽視的消費動機。他們買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和產品相關的服務,奢侈品重視情感和個性。鑒于此,企業可以通過情感和文化營銷,不僅要傳遞出其產品的信息,也應該像消費者傳達其品牌背后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以產品獨特的品位、豐富的內涵為人們帶來豐盛的內心感悟,建立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與目標消費者建立聯系,讓目標消費者走近產品,走近品牌,幫助目標顧客彰顯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個性。同時,奢侈品牌還可以通過贊助與品牌相關的賽事或重大事件、參與公益活動,向社會,災區募捐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在產品的設計上應追求獨特性,設計出具有獨特設計理念或風格的產品,或有投資價值的產品。
總之,人們的消費動機多種多樣,某一消費行為背后往往是多種動機同時在驅動,個體的消費動機也并非是固定不變的。且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將越來越富有,奢侈品消費也將更加廣泛,消費動機更加多元,奢侈品行業者不僅需要了解當前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要動機,更應該與時俱進,根據人們消費動機的變化趨勢,主動迎合消費者,去設計生產奢侈品,開展營銷策劃,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同時,本土的奢侈品消費要參考中國特殊的文化背景,爭取政策支持,結合當地特色,從建筑、品牌到服務,全方位滿足私享需求,讓顧客擁有奢華舒適的購物體驗。市場的繁榮,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可與高校合作,共同培訓和培養高水準的“專業技術人員”,增強高端消費領域的人才儲備力量,在各個環節做好人才對接,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Veblen,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 Kessinger Publishing,2004.
[2] Vigneron F,Johnson L.W.Measuring Perceptions of Brand Luxury[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04.
1教育服務納入《國際教育貿易服務總協定》后的發展
烏拉圭回合談判,自1986年9月開始到1994年4月,歷時7年半。通過該回合談判,世界貿易組織將教育服務納入到《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的服務貿易的范圍之內?!斗召Q易總協定》把教育服務劃分為初等教育服務、中等教育服務、成人教育服務、高等教育服務和其他教育服務五大類。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有47個國家(歐盟作為一個國家)于2006年3月至少對其中的一個教育服務類別作出了承諾,其中有38個國家承諾開放本國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市場。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憑借本國良好的教育資源優勢,信息、人才和管理優勢,紛紛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框架內對本國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作出承諾,積極開放本國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市場。與初等教育領域和中等教育領域相比,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在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領域的承諾,限制很少或者基本沒有限制。據美國一項全國性調查,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美國社區學院中,招收有海外留學生的社區學院高達80%以上。在美國一些優質社區學院,海外留學生的比例甚至高達學生總數的50%。
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社區學院留學的海外學生有5萬人之眾,相當于美國本科教育階段海外學生總數的1/3[1]。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為美國籌措了大量的辦學經費。據美國有關方面的統計,1997年,美國通過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籌措了83億多美元的經費,2007年,美國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籌措了135億多美元的經費[2]。在加拿大,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依據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理論,大力開拓我國的高等教育市場。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截至2002年底,加拿大與我國合作辦學的機構已經達74個;從1994年至今,加拿大與我國合作辦學的項目已經達140個,涉及25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3]。其中,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大學與我國11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了職業、技術類專業的合作辦學。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為加拿大籌措了大量的辦學經費。據加拿大有關方面的統計,1997年,加拿大通過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籌措了近5億美元的經費,2000年加拿大開拓國際教育市場,籌措了7.9億美元的經費[2]。在德國,職業學院和應用科技大學等高等職業院校依據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理論,大力開拓國際教育市場。據德國有關方面的統計,1992年,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招收了22600名海外留學生,占德國高等學校招收的海外留學生總數的18.1%。目前,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簽訂的德外合作辦學協議高達1700多項,覆蓋70多個國家。如,德國埃斯圖林根應用科技大學已經與我國、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約旦和捷克等40個國家的高等學校簽訂了合作辦學項目協議(見迪特里系1997年在“中德高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與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所作報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25年發展的經驗及其與中國高等院校的合作關系》)。
2教育準市場化理論
2.1教育準市場化理論的起源
英國開拓國際職業教育市場籌措辦學經費所依據的理論是教育準市場化理論。這一理論起源于英國社會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批判和對英國福利國家政策的批評。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二戰以來英國政黨政治共識的根基,是福利國家這一龐大體系能夠在英國建立的基礎。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撒切爾夫人擔任英國首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才受到激烈的批判,海耶克主義自由市場觀點嶄露頭角,這一觀點主導了撒切爾執政時期的教育政策。自由市場觀點認為:自由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優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政府計劃。市場體制是實現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增長的最佳發生器。自由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能夠以人類思維無法理解的方式,協調無數個體的不同需要并使之得到滿足[4]。
2.2教育準市場化理論在英國的實施
海耶克主義自由市場觀點把完全市場和準市場作為市場運行的兩種基本形式。所謂完全市場的運行形式,適用于許多公用事業,如水、氣、電、通訊等。為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政府可以把這些公用事業向私有部門拍賣,政府只需通過與私有部門簽訂“服務水平協議”等方式,對其進行松散的管理。而至于教育、衛生等社會服務部門,則適合采取準市場的運行形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將自由市場機制引入教育領域,對英國的教育進行改革,目標是建立與傳統的以生產者(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導的體制完全不同的以消費者(受教育者和家長)為主導的體制。依據教育準市場化理論,政府是教育服務的投資者和購買者,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是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及投資對象,英國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獲取政府相應資助的基本途徑是向消費者(受教育者和家長)提供優質、高效的教育服務。在這一市場化運作的系統中,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市場,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準市場。在這一準市場中,政府所扮演的是教育服務購買者,即顧客的角色,代表最終消費者(受教育者和家長)向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等教育服務提供者購買教育服務。依據教育準市場化理論,在教育領域采取準市場的運作形式能夠有效地限制各種社會團體和壟斷機構濫用利己主義權力[5]。實質上,英國教育準市場化理論的根本目的是在英國建立以消費者(受教育者和家長)驅動的教育市場,通過將自由市場機制引入教育領域,來優化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的質量,實現英國教育制度向受教育者及其家長提供高質量的、多樣化的教育選擇,利用自由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協調英國技能勞動力的供求關系,從而提高英國國家配置技能勞動力資源的質量和效率的目的。開拓國際高等職業教育市場、招收更多的海外留學生,正是英國教育準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英國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的準市場化改革拉開了英國大力開拓國際高等職業教育市場的帷幕。正是在英國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進行的準市場化改革之后,開拓國際高等職業教育市場才成為英國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在海外開展的一項頗具影響的活動,并為英國掙取了十分可觀的財政收入。據英國有關方面的統計,1989年英國開拓國際教育市場、進行跨國教育的收入為22.1億美元,1997年為40.8億美元[6]。
3教育產業理論
3.1教育產業理論的肇端
教育產業理論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國開拓國際職業教育市場籌措辦學經費所依據的理論。在當今世界,率先提出教育“產業”的是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的教師莫林•伍德爾。其論文《在英國大學教育中的生產力傾向》,從理論框架、投入與產出構成和教育效率等方面對教育“產業”進行了分析。美國教育經濟學家E•科恩首次提出“教育是產業”的觀點。他在其專著《教育經濟學》中首次提出,教育與其他產業一樣,能夠創造價值,具有產業的屬性。教育產業概念提出之后,隨著教育投資、教育供需市場分析、教育經濟學等一系列理論和方法的出現,教育產業理論逐步形成。依據教育產業理論,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除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質外,還具有一般產業的共同特征,即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投入產出規律,必須遵循生產與消費互相制約、相互促進的規則和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特質,屬于產業。
3.2教育產業理論的支撐
應該說,正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特定背景下,以提高教育投資效率為目的,教育產業理論才應運而生的。關于教育收益和教育貢獻率的研究是教育產業理論的有力支撐。在這一方面,享有“人力資本理論之父”的舒爾茨和經濟學家丹尼森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61年,運用“經濟增長余數分析法”,舒爾茨對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在美國1929-1957年之間國民經濟增長額中做出的貢獻進行了研究,得出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的貢獻率約為33%的結論;1962年,丹尼森也運用“因素分析法”,對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在美國1929-1957年之間國民經濟增長額中做出的貢獻進行了研究,得出了教育形成的人力資本的貢獻率約為23%的研究結果[7]。雖然舒爾茨和丹尼森得出的結論,其數據差距較大,但它們卻同時都表明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表明對于個體和社會(國家)來說,教育都能夠帶來不錯的收益。對教育貢獻率的研究顯示,美國教育產業的規模巨大,2000年美國教育產業的市場容量達7400億美元,并且美國教育總支出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在英國,教育產業對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達5.6%。在澳大利亞,教育產業對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5.5%[8]。教育產業理論認為,既然教育能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能給社會(國家)和個人帶來巨大的收益,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將非義務教育作為產業來運作,并在開拓國際教育市場以籌措辦學經費中發揮重要作用。
3.3發達國家在高等教育中貫徹教育產業理論的政策
正是在教育產業理論的指導下,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國所進行的教育產業實踐在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投資方面率先突破了完全依靠國家撥款的局面,進行收費制度的改革,開始實行“全成本收費”政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當屬澳大利亞。1987年澳大利亞公布了名為《高等教育:政策討論書》的教育綠皮書,明文指出向海外學生收取全額的學費,這一舉措極大地增加了澳大利亞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的辦學經費。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財政法》明確規定,所有在澳大利亞高等學校(包括高等職業院校)留學的海外學生,都必須向本校繳納全部培養成本,在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所有高等學校均不得擅自降低對海外學生的收費標準。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解除了長期以來對海外留學生市場所實行的管制,允許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所有高等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直接招收海外留學生,海外留學生所繳納的全額學費和學雜費歸招生高校全權處理,同時高等學校原先享有的政府撥款保持不變。
4結語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技術瓶頸
隨著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應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產業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崛起。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于新能源產業的核心技術基本都在國外,而重大的制造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基本靠進口,使得我國新能源產品的成本過高,不僅使得新能源產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同時也造成國內風電、核電等的價格居高不下,從而在國內消費市場難以打開局面,在內需萎靡,國際市場利潤空間受控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要想壯大成國民支柱產業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機以后,各國經濟對新能源產業給予了重望,在國外市場需求的突然增加與國內環保壓力的共同推進下中國新能源產業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因此當前如何克服發展的技術瓶頸對于新能源產業來說尤為重要。
1 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國際上低碳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新能源產業近兩年獲得了快速的膨脹,但由于擴張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陷入無序的狀態,特別是近兩年快速擴張的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明顯的重復建設傾向,新能源產業這種“虛熱”的狀態,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①風電產業——失衡的產業鏈。中國風電產業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之后,連續4年實現新增裝機容量翻番,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1221萬kW,已占全球總裝機的10%,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僅排在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競相上馬的風電項目背后,卻是微不足道的經濟效益,風電產業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只占到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13%,而發電量更是只占區區0.37%。同時,內蒙古約有三分之一的風電并網項目處于閑置狀態;甘肅酒泉已經投運的46萬kW風電裝機最大發電出力只能達到65%左右。國內風電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成本過高、機組質量和電網模式制約等方面。
而從風電產業的產業鏈上來講,嚴重失衡。今年上的風電項目都集中在風機制造一端,這是因為我國目前風電場建設的高歌猛進,催生了風電設備的巨大需求,使得風機制造項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風電產業鏈的結構性失衡,所以我們說風電過熱過剩其實指的是風電產業的這種結構性過剩。國內風電整機生產企業超70家,超過全球其他地區風電設備廠商總和。目前,不僅在整機市場上存在著過多企業涌入的狀況,在葉片市場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盡管風電大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方面,生產企業走的卻是清一色的引進路線。
②光伏產業——國外環保事業的打工仔。國際上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促使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大降低,美國工業體系大約在0.21美元左右,這一數值已經相當接近于火電價格的成本。而且成本還將進一步的下降,可以預期不遠的將來光伏產業將會迎來一個爆發的增長期。我國光伏產的發展也是隨著國外的需求而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在40%以上,其擴展主要在海外市場。按照國家制定的發展計劃,至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的累計安裝量將不會超過300MW,因此目前光伏產業的主要市場仍將在海外。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上游多晶硅產業擴張迅猛,價格回落預期強烈,多晶硅行業的暴利時代將逐漸走結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機影響了下游光伏需求,許多曾出臺龐大擴產計劃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將推遲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項目,近幾年將發生無情的洗牌。下游太陽能電池制造業將擺脫多晶硅原料產能瓶頸,行業毛利率將會有所回升。
但是,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最主要的原料晶體硅,我國礦產儲存很少,因此不得不從歐洲和日本高價進口。加工制成太陽能電池后,再返銷回當地,這種發展模式無疑等同于擔任著國外環保事業“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產業的發展。在新能產業領域,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產品推廣很快,目前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總量達到13284萬m3,占全球安裝總量的70%以上,產業形態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國際生物燃料產業化風潮的促進下,我國生物燃料產業近年發展很快,2008年中國燃料乙醇產量達到190萬t,受糧食產量制約,我國近期不再擴大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為了擴大生物燃料來源,我國已自主開發了以甜高粱莖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稱為甜高梁乙醇),并開展了甜高梁的種植及燃料乙醇生產試點。另外,我國也在開展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術研究開發,如果農林廢棄物纖維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術實現突破,生物燃料年產量可達到上億噸,從理論上講,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產業化的進程還很緩慢??傮w來講部分新能源細分產業在國內市場仍未完全啟動,雖然目前發展態勢來看還不錯,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產業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及加強行業的規范與引導,新能源產業泡沫無疑將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將來發展的又一隱患。
2 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我國新能源企業的大多規模小,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設備和零部件主要靠引進,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有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技術的專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研發的投資重點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時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國新能源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低下,從而制約了我國新能源技術產業化轉化的效率和能力。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戰略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大幅縮減了產業的利潤空間??傮w來說我國新能源產品的技術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術多依賴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產業,目前太陽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賴于電池的性能,而我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上游產品最重要的專用原材料單晶硅基本都靠進口,由于前期生產過快的擴大,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因為缺乏核心技術,使得我國這些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后期的發展不容樂觀。
②設備與制造技術落后使得新能源產業發展缺乏后勁。這個問題在風電、核電等產業都很突出。風電機組制造技術是風電發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國風電整機總體設計和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仍是制約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風電建設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其主要原
因是,沒有加大力度依靠國內雄厚的機電制造業基礎,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風電成套設備進行自主開發。隨著世界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單機容量已經是全球風能技術發展的趨勢。據了解,國外風電機組目前已達到兆瓦級,如美國主流1.5MV,丹麥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漢諾威工業博會上4.5MV的風電機組也已面世。而迄今為止,我國在這一技術上處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備自行開發制造大型風電機組的能力,且在機組總體設計技術,特別是槳葉和控制系統及總裝等關鍵性技術上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且機組質量普遍不高,易出現故障,這就使國產設備的競爭力面臨嚴峻的考驗。
③新能源并網應用技術滯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費瓶頸。我國風電、光伏電站一般處于偏遠地帶后,電網負荷小,不能滿足大規模風電接人的要求,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對電網提出更高的建設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東北和華北本是我國風電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但這些地區大部分處于電網產業的末梢,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因而難以對當地的風電資源進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國來看,如業內人士所言,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雖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萬kW,但其中僅有800萬kW的裝機容量入網發電。將來新能源的發展迫切需要在電網的系統接入、并網技術標準、并網管理等方面開展突破性工作。
3 對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進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們應該做好超前布局和規劃,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該提前進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從戰略上提前布局,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能源產業才能克服當前發展的核心技術不足的軟肋,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
②建立起行業標準,引導規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產品的標準體系,以及質量控制體系,選擇有特色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發展新能源產業基地,構建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積聚式發展。
③加強示范與應用,推進關鍵技術與產品產業化。氫能,以燃料電池為重點,燃料電池堆、燃料電池輔助裝置、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推動氫能燃料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重點包括太陽能系統集成和產業化應用,重點支持能夠促進光伏發電并網發電,光伏發電的系統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產業化;圍繞成形燃料開展能源作物的育種、繁育等高科技產業化;實施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等。通過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示范與應用,從而推動這些技術產品的規?;?、商業化,帶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 科技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 教育理論與實踐
1 科技全球化與教育全球化:相互促進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動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科技活動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動的影響超越國界,科技活動的規則與制度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漸趨一致的發展過程。進入21世紀大科學、大技術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冷戰的結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發展,席卷全球??萍既蚧唧w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研究問題的全球化。隨著跨國界的信息溝通與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國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奧秘方面所關心的問題不斷趨同。在當代,人口、資源、污染、生態、核擴散等所謂“全球問題”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資源的全球化??萍佳芯抠Y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從三個不同的層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層次上,不同國家科技工作者進行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發明、論文由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業層次上,跨國公司已經在大力推進R&D全球化的進程,在許多高科技領域中,各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不同R&D的機構,爭奪信息,爭奪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最后,在國家層次上,各國政府之間以雙邊或多邊形式進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強。
(3)科技活動規范的全球化。與科技活動全球化相關的是科技活動規范的全球化。這是科學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結果。這種制度安排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規則,其中既包含科技活動的學術規范和行為標準,也包括市場規律在科技活動范疇應用的基本準則。
(4)科技活動影響的全球化??萍蓟顒佑绊懙娜蚧?,也就是科技活動及其產出的影響遠遠超出國界的趨勢。隨著科學技術應用周期的縮短及其在全球應用范圍的擴大,科技產出對不同社會及文化的影響將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教育全球化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普遍趨勢,只是長期以來我們囿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對此熟視無睹罷了。學者吳華認為,“教育全球化”有三種基本的表現形態: 第一種形態是教育資源的跨國界流動,日益壯大的留學生潮是其典型表現;第二種形態是全球性的教育現象,比如義務教育制度;第三種形態是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教育活動,基于互聯網的現代遠程教育使得獨立的跨國教育體系成為可能?!敖逃蚧钡牡谝?、第三種形態與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中的四種服務貿易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在服務消費國的商業存在;自然人的流動相契合,第二種“全球性的教育現象”則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建立在現代教育基本觀念全球傳播和普遍認同基礎上的文化融合現象。
教育全球化與科技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進程中兩股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潮流。首先,科技全球化促進了教育全球化??萍既蚧锌萍假Y源的全球性流動,必然帶動教育資源的全球流動,促進全球性教育合作與競爭關系的發展。其次,教育全球化又促進了科技全球化。教育資源的跨國界流動、全球范圍內開展的教育活動造成了科技資源的全球性流動,提高了世界范圍內各種科技主體的相互依賴性,從而促使各國積極參與各種全球性科技活動,參與各種全球性科技制度安排與規則制定。
2 科技全球化與教育理念的發展
教育一向被認為是需要保持本國特色也必須保持本國特色的國內活動,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深,這些所謂的特色正在逐漸減少,而在各國教育活動中相似和相同的方面卻越來越多。首當其沖的便是教育理念。世界各國雖然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各不相同,但關于教育的基本理念卻越來越趨于一致。比如教育宗旨,正在形成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核心的“人本主義”共識;在其他方面,由生理科學、心理科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分支以及自然科學各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正在構筑起關于教育活動的核心觀念: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終身教育理論、多元智力理論、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產業理論等等。而在理念層面的融合與趨同為制度層面的仿效和教育技術的擴散提供了基礎。
科技全球化對教育理念的變革產生重大的輻射,能否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對于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教育全球化的一個關鍵是教育主體與客體都必須轉換“范式”,即作為主體的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視野拓展到“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共同生活”之后,必須自覺完成從“教書匠”到“合作者”、“指導者”的角色置換,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以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而作為客體的學生也應該轉變以往的追求目標,不僅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更應該讓自己做一個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發展意識的人。
究其原因,“范式”的轉換與科技全球化是息息相關的??萍既蚧峁┑沫h境充滿了殘酷的競爭和激烈的爭奪,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實施靈活機動的策略,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外在情境,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反過來,學生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尋求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要將這種教育理念物化為現實,應做到:①轉變教育思想,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在各層次教育中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我國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戰略措施;②按素質教育要求,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設計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等,一切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③堅持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教育;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重在實踐能力培養。轉貼于
3 科技全球化與教育實踐的發展
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活動的全球化亦日趨明顯,這與科技全球化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天然聯系相關。結合學者郭扶庚、吳巖等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科技全球化對我國的教育活動從宏觀到微觀均有著深刻的影響。
(1)教育全球觀的樹立。根據我們在教育服務方面的承諾,我國教育將融入國際教育中,直接參與國際教育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發展必須樹立全球觀,應特別加強國際理解教育,使公民擁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習俗的胸懷和品質,樹立世界公民意識。
(2)教育主權的重新界定。根據我國入世有關教育服務承諾的條款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規定,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我國教育主權并不產生根本性影響。學界一般認為,對外資開放教育市場不需要設置禁入領域,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非義務教育,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一切教育服務領域都可以允許外資進入,但應該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設置不同的市場準入規則,以控制市場風險和保護消費者利益。
(3)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對教育人才培養標準提出新的要求。教育應培養熟悉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具備優良的外語水平和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國際意識、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國際型專門人才以及符合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勞動力。這必將促使中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發生新的變革。全球化背景下,市場必將逐步規范,競爭和人才流動也必將加劇,由于規則透明,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個人待遇有所上升,來華投資、就業的外國人及歸國的留學生會越來越多。他們帶來的資金、信息、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方法,會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
(4)課程教材邏輯體系的創新。人才流動全球化、人才標準國際化將要求作為教育核心領域的課程教材改革走上高速公路。教育國際化要求確立全球化課程理念,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引進、合編、改編、借鑒國外先進的教材,增加國際競爭和國際理解教育的內容。全面改革以應試、升學為特點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己任的課程體系,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力推進課程和教材的國際化程度和水平,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5)教育發展空間的延伸。中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長期存在需求與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長期處于“賣方”市場的狀態之中。知識經濟的到來使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升級。中國高等教育市場的潛在價值及發展空間早已被發達國家看好,尤其是中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市場價值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發達國家的教育機構、企業已進入中國教育市場。只要善用這種資源,我們就能面向世界辦學,培養面向世界的人才,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補充。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國內學到與國際接軌的知識。在國外教育資源走進來的同時,中國的教育也會積極地走出去。向外國人提供教育服務所需的教育資源,可以來之于國內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也完全可以是國外教育機構和學校;教育服務的實施地點,可以是中國境內,也可以在中國境外,當然,我們更愿意在中國境內向外國人提供教育服務,不但可以增加外匯收入,而且還可以增加國內就業,也更有利于實現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傳播目標。應該說,中國發展“外向型教育產業”有著非常重要的優勢。如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發展“外向型教育產業”取之不盡的特種教育資源,再如遍及中國各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既是旅游資源,也是教育資源,可以在此基礎上把教育資源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實現教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共同發展等等。
結合科技全球化看中國教育發展是全球化時代必須具備的戰略思維能力。一種不設上限的教育發展新觀念正在成為全球化時代確定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新基點。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應延伸思維半徑,以全球主義的精神進行教育觀念和制度上的創新。過去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必須加以重新審視,對不適應全球化的教育觀念、制度、內容、方法等辯證地進行變革。
參考文獻
1 林慧岳, 易顯飛. 科技全球化對R&D的影響及對策[R].課題研究報告,2003
2 吳華. “教育全球化”與中國教育發展的全球戰略[N]. 中國教育先鋒在線, 2004-01-30
3 李如密,孫元濤.新世紀教師教學藝術策略[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