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02:19: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第二語言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理論建樹初具規模。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茖W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因為它建立在樸素的客觀規律之上。對外漢語教學盡管頭緒紛繁,卻是有規律可循,從理論上探索這些規律,把幾十年來國內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加以總結,從中歸納出若干規律,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成熟的標志。已故的熙先生說:“現在世界上有各種理論,漢語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提出自己的一種理論來,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保ㄎ?,1989)現在,“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部分組成;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等;應用理論是指教學理論和教學法(教學法的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質,因此不妨把它也歸入理論范疇)?!保ā都o要》,1995)至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則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綜合應用語言研究、語言學習研究,語言教學研究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圍繞著理論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論文,其中呂必松、胡明揚是其代表。然而,框架雖然搭起,研究卻還不能說十分深入。真正稱得上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文章,為數并不多。當然,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從事理論研究,但我們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理論研究者。如果說,一個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學科,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決不為過。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對象更加明確。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賴以建立的前提。對特殊對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門學科朝著精密科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研究對象,熙在1989年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研究,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后備力量,離開漢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就沒法前進;另一方面是對外漢語教學本身的研究,而這決不僅是教學經驗的問題。四年之后,盛炎、沙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盛炎、沙礫,1993)到了1995年,我們對特殊的研究對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就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即研究外國人學習和習得漢語的規律和相應的教學規律。研究的內容則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從“學”的角度,要研究學習者是如何學會并掌握漢語的;從“教”的角度要研究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語言測試等全部教學活動,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揭示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內在規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紀要》,1995)只有研究對象明確,才能產生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的研究成果。我們根據研究對象,可以分別開展學科理論研究、漢語本體研究和方法論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點。既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對象是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問題,那首先要把“學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漢語本體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側重點上不同于一般的漢語研究。
在漢語本體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進行漢外語的比較,從而找出學習的難點,“所謂難點,就是中國人看來容易,外國人學起來困難的地方。在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漢語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就是難點。”(王力,1985)研究語法結構,研究語音規律,對本國人來說,一般規律也就夠了,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只掌握一般規律是學不會漢語的,常常一用就錯,這種錯誤往往啟發研究者去注意中國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問題,于是促使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習慣用法”和“例外現象”的研究。這種從教學中發掘的研究課題,具有對外漢語教學本體研究的獨特視角。其研究,不僅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本身,也對現代漢語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在漢語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陸儉明、鄧守信、王還、劉月華、趙淑華、佟秉正、輿水優等。
至于研究“教”和“學”,與其他語言作為外語教學是有共性的。這也就是在創始階段,我們不斷引進、介紹各種外語教學法的原因。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方面的著作已經很多。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無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法,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但在研究漢語教學法時,正如張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記漢語本身的特點,二不能忽略中國傳統語文教學千百年經驗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視國外某些教學法它們一方面顯示其優越性另一方面卻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的這種缺陷?!保◤埱宄?,1990)這是十分中肯的話。
下面我們對教學法研究略事回顧:1985年第一屆國際漢語討論會上,漢語教學法研究與國際上交際法原則盛行一時相同步,并開始探索結構與功能相結合、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教學法研究不斷創新,預計有可能形成“結構——功能——文化”三位一體的教學法新路子,并向綜合教學與分課型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人們對教學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歷史的態度對以往的教學法進行冷靜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從而發現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適用的。應該更加充分地考慮到不同的語言教學目的和不同的教學階段對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語言教學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楊覺勇)一文代表了這種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呂必松總結到:“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已成了各種語言教學法流派的共同目標,這也是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不可逆轉的一種發展趨勢?!保▍伪厮?,1993)沒有一種教學法是全能的,也沒有一種教學法是毫不足取的。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今后,我們應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兼采眾長,摒棄其短,探索漢語教學的新路子。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近年來在研究中比較注重教和學的調查研究,注意統計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創造條件搞各種教學試驗等科學的方法。
4.研究領域正在拓寬。語言教學的研究,是受語言理論研究制約的。80—90年代,國外普通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向,是喬姆斯基的理論已經不似70—80年代那樣風靡一時,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研究。潮流所及,社會文化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作用的研究,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開始是關注漢語教學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的介紹,繼而進入了跨文化交際的研究領域,開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領域。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語言教學中引入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胡裕樹等,1989)不同的語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異的,這種文化差異是第二語言學習的障礙之一。近年來,關于如何在語言教學中排除跨文化交際障礙的討論,已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之一。研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文化對比,主要是以漢語為背景的中國文化和以英語為背景的歐美文化、以日語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較;另一個是在漢語教學中注入文化內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內容都與語言學習和教學直接有關?!秾ν鉂h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揚,1995)探討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響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文章認為,在語言教學中注入文化因素應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母語和漢語在文化上的異同,不要喧賓奪主,不要把語言課上成文化課。這篇文章廓清了在漢語教學中注入文化內容的一些不夠清晰的認識,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識。總的看來,語言和文化的研究還剛剛起步,討論漢民族文化特點的文章比較多,討論漢民族文化對漢語學習影響的文章還比較少。領域雖已打通,深入下去還值得探討。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漢語本體研究成績尤為突出,這是漢語研究專家與對外漢語教師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結果。對外漢語教學從一個新的角度開拓了漢語研究點,它受到漢語專家熱情的關注,從理論體系、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語研究提供幫助;而對外漢語教師,掌握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特點與難點,從那些中國人習焉不察的問題中,小處人手,大處著眼,發掘帶有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研究課題,體現了學科的特色,為漢語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篇章、漢外語對比以及與漢語教學有關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語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屆討論會的論文選中,有關漢語本體研究的論文共160篇,占全部論文總數363篇的44%,而其中僅語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總數160篇的56%。這些論文涉及下列三類內容:一是從宏觀上研究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路子,探討浯法教學的改革。二是針對外國人學漢語的難點,深入分析語言事實,發掘語言規律。三是在漢語語言現象的分析與描寫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種研究的勢頭,與80—90年代中國語言學界的語法研究不無關系。近年來,中國的語法研究異?;钴S,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碩果累累,新人輩出,成為語言學科各個部門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龔千炎,1996)影響所及,對外漢語教學界的語法研究,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論和方法的多樣化,涉及到傳統語法、結構主義語法、功能語法等。二是體現了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研究,特別是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形式與意義密切配合,交互驗證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響著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研究。三是結合漢語與外語的比較,深入發掘漢語的特點,滲透著理論的思考。
在教學研究方面,對漢語諸要素教學的研究更深入、更具體,有不少新的教學設想,得出不少有教學參考價值的結論。通觀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可以說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都不斷有新的進展。首先,對“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學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其次,進一步明確丁以總體設汁為主導的教學過程的四大環節。對各個語言教學環節和各種浯言技能訓練的研究,更有理論的深度,對教學也更具指導作用。對于各種語言技能從設課到訓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規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斷地完善有效的漢語水平考試系統等等。
自1987年中國對外漢語教材規劃會以來,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幾年來編出了上百種不同類型、不同課型、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漢語教材,可謂洋洋大觀。在這些教材中,大都能較好地體現漢語內部的結構規則,并帶有不同的教學法理論傾向,應該說各具特色和優勢。(楊慶華,1995)對外漢語教材的建設與發展,實際上反映了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聲日高,我們期待著新一代教材的盡快問世。
學會成立以來,研究的重點開始由“教”轉向“學”。學習者學習行為的過程和規律的研究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研究的范圍涉及到對學生特點和需要的分析,對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的描寫,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的偏誤分析及中介語研究,外國人學習漢語行為過程的調查與實驗,以及對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觀察研究,等等。學習規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論、模式和假設,對促進漢語教學研究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的轉變,將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的說來,研究成果應該重視,值得提及。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一條全面體現語言規律、語言學習規律和語言教學規律的教學路子,世界各國的同行們都處于探索過程中,力求逐漸加深認識,不斷地改進處理方法,爭取良好的教學質量。(呂必松,1993)這是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顯的不足
1.關于學術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定量問題座談會指出:“由于近年來我國涉外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和內涵等問題上便產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對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本身也產生了某些懷疑?!保ā都o要》,1995)在理論和實踐上存在的分歧,不但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地位和研究對象,而且也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對課堂教學也不無影響。面對這種局面,學術方向出現搖擺。
這次座談會經過坦誠的切磋,在學術方向上可說達成共識,從而明確了學科的性質,規定了學科的內涵,維護丁“對外漢語教學”這一名稱的唯一性、穩定性和嚴肅性。會議指出:“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區別,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教學規律也沒有足夠的共同點,所以它們不可能屬于同一學科?!保ā都o要》,1995)這樣就擺正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今后,發揮學科優勢,突出學科特色,把握住對外漢語教學的學術方向,仍是不容忽視的。
2.關于研究視角。從總體上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視角還略嫌偏窄,一個領域的各部門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漢語本體研究中,詞匯及其教學研究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幾年來毫無改善,極需加強。近年來,語音及其教學的研究,有滑坡現象,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質量有待提高。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其數量在歷屆論文集中呈遞減趨勢。漢語語段、篇章,漢語風格及其教學的研究,除個別文章,幾乎無人間津。
在教學研究中,探討一般教學法的文章較多,而探討具體語言要素教學的文章較少,能為單項語言技能訓練尋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學習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種教學實驗,也還需要更多的學習行為的調查報告及相關的科學數據。由此看來,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視角還應更開闊些。
3.關于學術課題。在學術課題的選擇上,一些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研究課題還沒有被攻克。比如,我們還沒有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具有國家水準的漢語語言能力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我們雖有《當代北京口語語料》,也還只是初級產品,還有待于系統地、全面地開發研究,我們迫切地需要通過開發研究為對外漢語口語教材找到真正的現代漢語口語標準。我們雖然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那還只是一個“暫擬”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論框架,似嫌陳舊,我們還應研制一個適合外國人學習漢語語法的應用型的教學大綱。有些基礎研究工作,個人難以完成,有關部門應組織人力,成立課題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來分散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成果,分門別類,整理歸納,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一方面便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從中發現薄弱環節,以便補苴罅漏,填補空白。有些幾經繁難,辛勤勞動研制成功的基礎項目,對外漢浯教學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系統》、《現代漢語句型系統》、《現代漢語研究語料庫系統》等,要物盡其用,不可束之高閣。(張旺熹,1996)
4.關于論說方式??茖W研究的成果應以嚴謹的形式來體現。一些對外漢語教學的科研論文還只是教學總結,或斷想式的經驗之談,甚至寫成了工作報告,嚴格講來這都不能算作科學研究論文。有的論文選題不錯,然而或論證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邏輯層次紊亂,讓人難明事理;或淺嘗輒止,失之于膚淺。有的論文所用語言不是科學論說語言,過于散文化或口語化。有的文章不列“參考文獻”,也沒有注釋,引文也不注明出處,看不出自己的新見解,甚至對所研究的某一問題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問題所有的資料。這些都是對外漢語教學在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過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應該有一批水,平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三、樂觀的前景
1.語匯及其教學研究將邁入新起點。長期以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比較重視語法教學,把詞匯及其教學的研究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于是,詞匯的教學與研究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成年人、外國人這一根本特點,混同了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的漢語教學。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齡前就掌握了漢語的基本語匯及其用法,他們在達意上沒有困難,以后的任務是擴大詞匯量及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的問題。外國成年人學漢語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學,要掌握每個詞的用法,日積月累,熟能生巧,最終才能掌握一種語言。如果只學一些干巴巴的語法規則,充其量只能表達一些簡單的標準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開口——動筆就錯誤難免。特別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外國人會覺得語法條條不管用,而一個個詞的用法才真正解決問題。以至于有的外國學者認為:“在學生看來,漢語語法規律不像其他語言那樣嚴密、系統,而且有不少語法規律不好歸納,甚至等于學一個個詞的用法。”(輿水優,1991)其實,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就說過:“學習中國語言有三大困難,其實只是一個,即中國語詞的問題。”(高本漢《中國語與中國文》)這是因為語匯是語言存在的唯—‘實體,語法也只有依托語匯才得以存在。語法也可以說是無數具體語匯的具體用法的概括與抽象。因此,胡明揚說:“語匯教學的重要性是怎么強調都不會過分的。也正因為如此,加強語匯研究和語匯教學就成了當務之急?!保ê鲹P,1996)現在,我們看到,語匯及其教學的研究已經邁入新起點?!冬F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標志。這是一部為外國人編的漢語學習的原文詞典,它收詞3700多個,有準確的釋文,豐富的例證,簡明的用法,更寶貴的是備有錯用的提示。這是語匯及其教學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漢語學習和教學的需要。
最近,語言學領域新出現一個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論點,這一論點將各種語言之間的不同歸結為其虛詞成分和詞匯方面的差異。,(袁博平,1995)與此相關,又有“詞匯語法”(Lexicon-grammar)之說,認為:“語法理論,無論是轉換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詞匯分類相結合則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意義的突破?!保ㄠ嵍W,1995)理論語言學的這些新發展,必將對語匯和語匯教學研究產生一定的影響,帶來新的契機。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和教材編寫注入新的思想。
2.學習規律的研究將出現新推進。以往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重點多集中在“教”和“學”的內容,以及“怎么教”這兩方面,對“怎么學”的研究重視不夠。語言學習和獲得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研究語言的學習和獲得的規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國內漢語學習規律研究起步較晚,真正引起人們的重視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國較早的學習規律研究是對比分析,即從兩種語言本身的比較來預測學習中的難點,繼而是中介語研究。研究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個特定階段,學生使用的實際上是一套獨立的語言體系。這套體系既不是學生母語的語言體系,也不是第二語言的體系,而是學生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研究這套語言體系,可以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而學生的語言偏誤正可以觀察中介語在學生頭腦中的運作情況。七十年代,國外第二語言教學中,偏誤分析曾風靡一時,風尚所及,對外漢語教學界曾把錯誤分析、對比分析和中介語分析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作為學習理論研究的突破口。(呂必松,1993)近年來,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也曾影響學習理論的研究,如區分“習得”與“學習”,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輸入信息提高聽力教學的質量等。八十年代,喬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這不僅僅是一種語法理論,同時也是一種語言習得理論。普遍語法理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著某些共同的語言原則,這些原則是天生的,人的頭腦中固有的。有人認為,目前世界上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發展趨勢是,以語言原則參數理論為基礎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習研究必將在這一趨勢影響下,展開新的研究未來。
3.電腦化教學研究將跨向新高度。應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八十年代,視、聽材料進入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僅僅是利用電視機、收錄機的效能開展教學。近年來,計算機輔助漢語教學迅速發展,也僅限于以常見情景;常用句型為線索,配以常用語詞和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教學,還不能充分發揮這類設備為語言教學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綜合性、直觀性、可選擇性等,開辟教學的新路子。
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發展,諸如筆輸入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為對外漢語教學帶來新的希望。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利用這些先進技術,開辟教學的新途徑,研制新一代教材,促進科學研究,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
僅以多媒體為例,編寫多媒體教材應立即著手去做,多媒體是既能處理文本信息,又能處理圖像、圖形和聲音的多功能技術,并具有人機交互的能力。以這種技術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種文字、聲音、圖像立體發展的教材,必將給對外漢語的教學帶來一場革命。又因多媒體信息量大,具有跨時空特點,可變平面教學為多元立體化教學,因之也更符合語言學習的心理過程,我們相信,必將會為對外漢語教學帶來一番新的景象。
參考文獻
熙1989《在紀念<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的講話》,《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胡裕樹1989《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兩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定量問題座談會紀要》,《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揚1995《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陳亞川1990《漢語教學研究的拓新與深化——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讀后》,《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鄭定歐1995《“凝固”析——詞匯語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討會論文
李憶民1995《現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龔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漢語語法研究》,《漢語學習》第2期。
楊慶華1995《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對外漢語教學論文評述》,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輿水優1991《通過常用語法錯誤來看處所詞的用法》,《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張清常1990《對外漢語教學法·序》,現代出版社。
趙金銘1985《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舉要》,《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舉要》,《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述評》,《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1993《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與創獲——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綜述》,《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小學英語的教學,老師要事先做好哪些計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英語教研組計劃精選范文集錦,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小學英語教研組計劃精選范文集錦1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工作以學??傮w教學工作為依據,以提高教研質量和教學質量為目標,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服務意識、教科研意識、質量意識、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業務職能的作用,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以提高六年級的質量檢測為重點,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英語教研組教研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認真學習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用先進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不斷推動教學改革,為教學研究工作供給理論基礎。
2)每周組織一次全組人員共同學習的活動,從各類雜志和書籍中找出有價值的文章,共同學習討論,共同提高。
2.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英語教學改革
1)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開學初教研組就要進取開展組內聽課。經過評課、研討,促進課堂教學不斷優化。上課時要求教師精神飽滿,著眼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本事,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充分運用實物,圖片,直觀教具等,生動活潑地進行英語教學。
2)抓團體備課。
本學期將加強團體備課,為提高教師研討課的質量做準備。備課時經過民主討論,深刻分析,相互比較,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資料更加翔實,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3)抓作業批改。
進一步完善作業批改制度,控制作業總量,規范作業批改,按照“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的總要求,使作業質量更上一層樓,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4)抓教學質量。
關心潛能生,做好不一樣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認真分析試卷,及時總結和反思,力求在教學中對薄弱處加以改善。
3.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1)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_,針對各年級學生學習本事不一樣的情景,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各類英語競賽。
小學英語教研組計劃精選范文集錦2一、指導思想本學期我將教三、五、六年級,我將重點投入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用心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必須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構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和書寫,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要求和目標
1、使學生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用心態度。
掌握基本的英語交際用語,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潛力。
2、培養學生必須的語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掌握基本英語交際用語,使他們構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潛力。
5、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
適時介紹中外文化差異,盡力使學生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努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語言基礎和思想基礎,并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6、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加強英語知識的拓展、延伸、加深。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與三會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在情景中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四會句子。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的提示下,聽懂清晰的話語與錄音。
5、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難點:
低年級: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能自覺的模仿語音、語調,逐步培養語感。
高年級:掌握基本英語交際用語,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潛力。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能夠把不懂的詞標記出來。在課堂能夠認真聽講隨時記筆記。
四、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資料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一樣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并開展一些搞笑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簡單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必須的英語語言環境里習得第二語言。
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提高(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一樣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幫忙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學生帶給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鼓勵后進生。
我們英語教師最頭痛的是后進生隊伍越來越壯大,所以我們要鼓勵后進生,善待后進生,糾正后進生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明白自我能行,鼓勵他們去追求。在課堂上,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要掌握評價的藝術,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發現他們的優點與長處,讓他們盡情發揮。教師要耐心幫忙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他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英語教研組計劃精選范文集錦3小學英語教研組共8人,每一們教師對工作都認真負責,對待學生充滿愛心,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會更加努力,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利用科學發展觀發展學校教育工作,以推進教學、教研、作業、評價的有效性為抓手,進一步加強英語教研組建設,繼續實現增效減負,不斷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師業務本事。
二、重點推進工作及目標:
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建設,繼續發揮我們英語教研組的輻射引領作用,同時學習校其他教研組的經驗與方法,大家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我們還須著重加強對教材分析、把握、理解和挖掘的研究,加強教師備課本事,經過團體教研活動、流程管理的檢查、反饋評估等辦法,不斷指導教師提高備課有效性,制定貼合本校本班實際的教學目標,安排好適切的教學資料,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發揮我們教研組的輻射引領作用,介紹經驗,同時虛心向校其他教研組學習,大家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繼續加強教研組建設,根據上學期提出的建設目標繼續開展研究,提高教師與時俱進的發展意識。
2、繼續深化有效教學研究,加強團體備課,經過團體教研活動,著重加強對教材分析、把握、理解和挖掘的研究,提高教師備課本事。
3、狠抓教學流程管理,經過檢查、反饋評估等辦法,使教師不斷提高備課有效性,制定貼合本校本班實際的教學目標,安排好適切的教學資料,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具體措施:
(一)繼續加強教研組建設,根據自身特點研究制定發展目標
1、教研組建設:完成上學期制定的校本培訓課題,根據上學期制定發展的目標繼續開展研究。
2、發揮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在教學五環節中的作用,以嚴謹科學、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研究教學,研究學生,提高教師與時俱進的發展意識。
3、加強新課程理論學習,學習新課標,明確各年段的教學任務,重點研究執教年段的教學任務。
(二)經過團體教研活動,著重加強對教材分析、把握、理解和挖掘的研究,提高教師備課本事。
1、團體備課每月不少于二次,每次教研活動有中心議題,以便對教材分析、把握、理解和挖掘的研究。
2、落實點:1、各類教學計劃、教案中各單元分析,2、要關注各個PeriedUnitModuleProject坡度及銜接。
3、堅持組內聽評課,加強評課,檢驗團體備課的效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本事。
(三)制定貼合本校本班實際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研究學生,撰寫好貼合本班實際教案,課前再次修改教案,明確各教學要點及步驟。
2、經過教學反思、隨筆,回顧教學,尋找薄弱點,積累教學經驗。
(四)關注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1、根據學生年齡段,調動學習進取性,關注學生學習情感的投入。
2、制定方案,加強教育,改變學生學習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制定措施,加強訓練,增效減負,夯實學習基礎,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本事。
4、減負:教導處于期中、期末兩次召開有關作業量的學生座談會,并不定時地進行隨訪。
(五)繼續加強教學流程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教研組、備課組記錄本:重點查發展目標。
2、繼續加強隨堂聽課,查互聽互評、議課研討,查教案修改,查學習習慣、查全體學生的參與度。
3、查備課:抓課堂教學的規范操作:切實加強團體說課、議課、改課的備課組活動,發揮組內合力作用,開展教學實踐研究。
(1)計劃部分:整冊教材教學、訓練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措施,進度表。
(2)教案部分:各單元分析,修改后的教案,(包括目標、訓練重點、教學環節、步驟調整)課前預習、練習設計(主要一、二題)。
(3)反思部分:學生學習情景、效果評析,改善意見。
(4)作業:作業布置的一致性、作業批改的精細性為重點檢查資料。
(5)教學評價:遵循教研員要求,共同擬定練習卷,緊扣教材,關注教學重點的落實,知識點的銜接。
四、其他工作:
1、修改、補充教師個人五年發展規劃,加強層次性、遞進性與可操作性,避免目標的含糊、空洞。
2、組織好三年級語、數、英區級監控。
3、迎接外教來校授課,繼續做好配合工作。
五、工作安排表:(初步擬定,不妥之處臨時調整、補充)
二月份(1~2周)
1、語、數、英教研組完成各自制定的校本培訓課題(交教導處)、計劃制訂
2、教導處:一~五年級語、數、英摸底練習,剖析教學現狀
三月份(3~6周)
1、聽隨堂課(行政、教研組、備課組)
2、大組教研:整體研究教材、把控本事訓練、習慣培養等
3、第一次備課檢查
4、第一次作業檢查。
學生隨訪
四月份(7~11周)
1、教研組建設:⑴英語教研組經驗介紹,(發揮引領作用)、⑵教學整體設計,以貼合年段、學生發展的特點。
2、期中階段性練習、質量分析、跟蹤措施擬定
3、減負:學生隨訪
五月份(12~15周)
1、三年級語、數、英區級監控
2、結合跟蹤措施,第二次作業檢查反饋
3、加強反思,第二次備課檢查
六月份(16~19周)
1、教研組建設:工作小結
2、期終復習、考試、質量分析、學生隨訪
3、教師個人五年規劃完成修改、補充
4、各類資料匯總
小學英語教研組計劃精選范文集錦4一、指導思想
以__市教研室、學校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依據;繼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研工作,反思和總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構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堂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景,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的質量觀,為進一步提高我校英語教學質量而扎實開展工作。
二、工作目標
1、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確保完成學校提出的各項指標。
2、繼續以課改為中心,抓實英語學科教學常規。
3、與信息技術整合,運用白板技術輔助教學。
4、加強理論學習,推動教學改革。
5、進取開展反思型教研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本事。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英語課程標準》等精神,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關心并參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研究;
要認識到英語教學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將這些正確的思想理念轉化為進取可行的教學實踐活動。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進取開展教學改革實踐,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探討小學英語教學,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認真做好理論筆記,對學習心得、體會能及時小結,能聯系實際進取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案例,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將教學、學習、研究融為一體。
2、明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進取態度,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必須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使他們初步構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本事,為終身發展服務。
(二)、落實常規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開展以“實施有效教學”和“常規資料”為主題的校本教研。以落實課標、用好教材為基礎,以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為重點,讓教師立足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反思。
1、有效地組織好教研組常規工作,抓實業務學習、建立“個人初備——團體研究——個性發揮”的團體備課制度、聽課等工作,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用團體的智慧來促進自我的教學。
在各年級的備課中,做到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2、規范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嚴格按照我組制定的“英語作業批改要求”。
在作業布置中由單一性作業向綜合性作業轉變。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樹立“全局觀”,不是教幾年級就只管這個年級,而是要進取參與到新教材的學習與探討中,做到年級之間知識的整合與鏈接。
4、防止分化現象,進取探索轉化學困生的策略是我們要面臨的一大課題。
此刻我校民工班的成績不是異常夢想,部分學生學習時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這些薄弱群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做好輔差工作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堅持以學生為本,盡可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發展。
其次,改善課堂教學。本學期繼續推進課堂教學的探索:(1)確立課堂教學思路: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本事,經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模擬或真實交際中理解、模仿和運用語言;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動活潑地進行外語教學。(2)采用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在活動中學、練、用,強調用語言做事,每個活動的展開要有情景,有語言,有過程,有結果。任務型的活動能夠適當滲透其中。(3)課堂教學中采用團體、個人、小組等多種活動形式,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進取情感體驗。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提升教師水平
1、教研組長要做好對本組教師教學常規的指導、督查工作,帶領本組教師扎扎實實地進行教研,切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經過聽課、評課,學習、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提高教研組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組的管理本事,以促進英語教研組建設。進一步加強指導綜合學科教研活動。教研重點要進一步轉移到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上,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充分地發展。
2、注重發揮“幫帶”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組織青年教師學習常規,并加強檢查督促,經過說課、聽課、評課、團體備課、教材分析等活動,讓新教師過好大綱關和教材關,盡快明確備課、上課的基本規范,適應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3、以各項團隊活動為平臺,增強我們英語教研組的凝聚力、戰斗力、研究本事和團隊精神。
(四)、拓寬發展渠道,促進學科建設
1、繼續提高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
我們英語教師要正確應對此刻的英語教學實際,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早自習和課外輔導時間。一些家長對英語教學要求還不甚了解,我們要多與家長聯系,經過《告家長書》或家長會等一些渠道與家長交流、溝通,發揮家長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引導和督促作用。
2、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重點是六年級)。
如果中、小學對英語教學互不了解,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脫節或重復,使學生造成畏懼或厭倦的心理,以致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中小學之間有必要加強聯系,增進了解,互相借鑒。
3、進取利用網絡平臺。
近年來,網絡教研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教學生活。網絡給我們供給了交流的平臺,使我們能夠共享教學資源,更好適應課改的需要。我們全組教師要立足于網絡平臺,經過學習、交流、探討,構成研討氛圍,促進學習、實踐、反思相結合。
四、每月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
2、完善、營造班級環境布置的英語氛圍。
3、新教師上課指導。
4、常規教學檢查。
十月:
1、慶“十一”活動。
2、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
3、英語教研活動各年級總結近階段的日常教學情景及培優情景,反思討論疑惑之處,群策群力,解決教學工作疑難雜癥,有好的做法,也進行英語教學經驗交流。
4、常規教學檢查。
十一月:
1、期中考試并做好試卷分析工作。
2、開展英語書寫比賽。
3、組織學生英語優秀作品展覽,要求各年級同學分年級段參觀學習。
4、英語教研活動。
5、常規教學檢查。
十二月:
1、小學英語手抄報活動,并評選出優秀作品予以評獎鼓勵。
2、組織學生英語優秀作品展覽,要求各年級同學分年級段參觀學習。
3、英語教研活動。
4、三到六年級英語規范書寫,并評選出優秀作品予以評獎鼓勵。
5、組織學生英語優秀作品展覽,要求各年級同學分年級段參觀學習。
6、組織期末提優補差工作。
7、各年級英語優秀作業展覽觀摩活動。
8、準備迎接期末教學工作常規檢查。
一月:
1、教研組成員討論期末復習計劃與措施,抓好期末英語復習工作。
2、組織好期末英語測試的閱卷及評析工作并構成書面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