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術遠程研修總結
時間:2022-04-26 15:3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技術遠程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為培訓實施模式的校本研修,經過新課程改革的洗禮,已蔚然成風;迫切要求摒棄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作秀式的教師培訓,實施以校本研修為主線,自下而上的,教師享有自主權的,自律性、創造性的教師研修。然而,既往的校本研修(含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除了存在著被應試教育綁架的危機之外,還戴著傳統教師培訓理論、觀念和經驗等的鐐銬,缺乏制度、機制的創新,缺少隊伍、資源的保障,缺失操作、管理的規范。有學者指出,多年來的校本培訓實踐,遺留著一統化師訓范式所固有的若干負面傾向,訓教脫節、訓研分離、標準統一、缺乏互動等等。
一、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依據及思路
國際教師教育學倡導教師學習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師的內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師的鮮活經驗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師的實踐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傾聽。教師不是為規定而研修為晉升而研修,而是為兒童而研修為成長而研修。為兒童研修需要將研修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研究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的水平只有在課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長。因此,教師研修的重心在于對課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點是教學研修。
(一)校本教學研修的發展趨勢
1.信息技術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改變著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技術素養與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絡研修社區(教師網絡研修社區以區縣或地方為基本單位,以網絡學習平臺為技術支持,建立網絡學習空間,組織教師開展常態的網絡研修,促進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積極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推行移動學習。這些要求,通過教育行政推動著中小學及全體教師依托三通兩平臺(三通兩平臺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發展核心目標,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及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將信息技術作為實施校本教學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標與新內容。為兒童而研修的價值定位,要求教師研修內容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師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腦科學、教育神經科學在內的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另外,20142017年實施的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目標定位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要求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校本教學研修將會增添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等新內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與新方法。近年來,教育部出臺的教師培訓有關文件,突出強調模式改革,提出了學分制、教師自主選學、混合式培訓、教師網絡研修社區、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制度與方法,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實踐性培訓,實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測評應用系統化等,都與校本研修聯系密切。這必將引領校本研修模式變革與方法變化,使之符合教師學習特點,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實現自律性與創造性的教師研修。
(二)校本教學研修的規范指導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培訓(包含校本研修)沒有組織實施的標準,往往依據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通知,結合累積的教師培訓經驗,規范性嚴重不足。也有教師培訓機構,參照企業培訓的國家標準(如GB/T 190252001 質量管理培訓指南),指導教師培訓的組織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規范性。
(三)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思路
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操作與管理,至少有兩個依據:一是校本研修實踐的發展及變革,包括目標內容、模式方法及教師參與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師培訓的國家標準,包括培訓服務的術語、要求和評價等,特別是對服務行為、培訓教學、培訓服務過程、組織內部管理等培訓組織服務的要求。因此,規范校本教學研修的基本思路為:
1.以當前教師培訓的政策為導向。落實國務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既定的教師培訓機制與制度,并結合培訓隊伍與培訓資源實際,立足提高培訓績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繼而促進學生發展和學校發展,進行校本教學研修的機制制度創新。
2.更新目標內容、變革模式方法。在堅持以校為本研訓一體的前提下,實行校本教學研修的行為轉變:從聚焦教師的教轉向聚焦學生的學,如學習指導、學習模式和學習評價等;從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訓練轉到應用能力提升,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和在線學習的優勢,依托三通兩平臺及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如網絡研修聯盟);以對課堂研究為重心,通過落實推的機制、引的機制與悟的機制,創新有效的校本教學研修方式與方法。
3.在三項標準指導下操作與管理。雖然說校本研修是教師培訓的基本實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項標準不是只針對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以學校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實際為出發點,以本校教師為主體,為了解決自己學校中存在的問題它的本質并不是場所的轉移,而是機制的轉變。
二、校本教學研修實踐的重構及改進
縱觀對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數關注的是研修機制和研修模式,著重探討校本研修的內涵、特點、作用、途徑、方法、機制及制度的存在問題與對策,以及總結校本研修的實踐經驗,而對操作流程及過程監控卻鮮有研究。下面,對中小學校實施校本教學研修,如何確定研修需求、設計策劃研修、實施支持研修、評價研修結果和全程性監控展開討論,以期對校本教學研修實踐進行重構及改進。
(一)確定研修需求
對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確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標、內容的過程,并明確研修需求,形成報告。主要包括開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彌補能力差距的解決辦法說明,確定研修目標,選擇研修內容等。
(二)設計策劃研修
設計策劃研修是對校本教學研修活動的目標、內容、過程、條件、資源、評價等進行的整體性計劃與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學研修方案一般分為研修目標、研修內容、研修過程和研修評價等4個方面的內容。(1)研修目標是校本教學研修的目的和預期成果,中小學應在定位上分清層次(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職初期主要是生存關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務關注,專家型教師主要是關注自我更新。(2)校本教學研修的內容通常包括理論問題(支撐)和實踐問題(行動)兩個方面,發現問題澄清問題找準問題,轉化為校本教學研修的主題,細化為某次研修活動的議題(話題)。(3)校本教學研修的過程重點要計劃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條件與資源。其中,校本教學研修的條件包含研修制度、場地設備、研修平臺和經費等,資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導團隊和學習資料(文本、電子)等。(4)校本教學研修評價包括對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及結果運用等的計劃與要求。
(三)實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學研修的實施是將研修方案付諸實施,而支持是指對整個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動。(1)活動前。告知教師有關研修活動的信息 :時間、地點和工具等;簡要介紹活動性質:目標、內容及準備等。(2)活動中。方式:課堂式、現場式、遠程式、行動式和自學式等;方法:講授、討論、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條件、針對性反饋、應用與展示等;技術:多媒體、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等。(3)活動后。從教師、指導者收集反饋信息,進行效果分析;向組織者、管理者反饋信息,為調整計劃方案(如就某一主題增加或減少活動次數)提供支持;活動總結與后續跟進(如遠程在線或面對面的互動交流)。
(四)評價研修結果
評價研修結果是對研修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和估量。校本教學研修的評價一般涵蓋方式、方法、內容和主體 4 個方面。(1)評價方式。以前測(診斷性評價)為前提,進行中測(形成性評價,即對過程中的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后測(終結性評價,即對結束時或滯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的判斷)。(2)評價方法。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如問卷調查、測評測試、觀察、座談、訪談和查閱資料。綜合評價,如行為變化法、績效變化法和方案假設檢驗法等。(3)評價內容。包括反應(滿意度和感受),學習(知識技能掌握),行為(知識技能轉化),結果(對學生、學校發展的作用)四個層面。(4)評價主體。實施教師評價:自評、互評;組織評價:學校、師訓管理部門;社會評價:學生家長、社區和專門機構。
(五)全程性監控
校本教學研修的監控是對確定研修需求、設計策劃研修、實施支持研修、評價研修結果四個階段所進行的持續監控與改進,以幫助教師提升師德、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監控,即監測并進行控制。監測的目的在于使研修需求能夠被準確把握,研修方案能夠針對本校問題、貼地務實,研修實施能夠有序進行,具有實效,研修評價能夠促進效果提升??刂菩1窘虒W研修,需要建立 4 種校本機制:導向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下午好!我匯報的題目是《攜手能力提升工程2.0,助推學校信息化發展》,請項目組領導及各位同仁多多指導。
首先向各位領導匯報一下我校的信息化教學現狀。下初鎮中心學校共有14個教學班,330名學生,現已配備辦公電腦100臺,達到辦公全覆蓋,并全部接入互聯網,所有教室、功能室都安裝了電子白板和多媒體電腦等設備,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創造了基礎條件。目前,學校的軟硬件設備配置基本到位,智慧校園管理系統、教學資源庫都已完成建設。智慧校園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全校師生的教學、教研、學習等方面的服務和管理,在家校溝通方面也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
我校共有中小學教師94人,這其中40歲以下的教師僅有3人,總體年齡偏大,求知欲不強。大多數教師都可以簡單操作計算機,制作WORD文檔、EXCEL表格和簡單的課件制作都沒有問題,但也只限于簡單制作,再深一點的比如需要進行音視頻編輯之類的事情就不行了。而且隨著近些年教育技術和裝備的不斷革新,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一些教師墨守成規,不愿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新技術新平臺的接受度不高,使用能力不強,這個時候到來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了。
我校自從開展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 0以來,扎實研修,積極配合,不斷探究,深度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得到市教研中心領導的好評,今天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匯報:
一、科學謀劃在前,確保順利開展
自從《山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 0實施意見》以及乳山市能力提升工程2. 0相關文件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全校領導班子會議和全體教職工會議,分析時展趨勢,樹立時間緊、任務重的緊迫意識,加強教職工提升信息化水平重視程度;成立了以衣月光校長為組長的信息化管理團隊,積極參加管理員培訓會議、能力提升工程2. 0啟動會、推進會,提升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素養與工作落實能力;鼓勵教師抓時代脈搏勇于學,順發展潮流敢于用,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破解教學難點問題,使信息技術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基于工作推進要求,我們首先要制定本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方案和發展規劃以及對教師的考核辦法,這需要對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進行評估。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我校的信息化教學現狀,依據現有的基礎設施狀況和多媒體覆蓋程序與操作水平,可以確定我校為多媒體教學環境。另外根據我校教師的思想意識狀態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掌握情況,為了保證能力提升工程2.0的順利開展,制度保障要先行,在制定各種制度的時候,我們盡可能做到:
(1)發展規劃下接地氣。結合我校推出的“金拇指”特色教育發展理念,致力于提高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看清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方向,切合教師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化教學技術作為線下培訓目標,提高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改變落后觀念,使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還會繼續全面推進校園信息化平臺的使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網上備課、網上教研、數據分析、學情診斷等目的。另外我們還特別關注個性化教育理念,引導學校全體教師和管理層人員思考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學生數據、學習數據、教師數據、教學數據等信息,為學校的教學與管理提供支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推進方案切實可行。在制定整校推進方案時,我們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現狀和教師的技術水平,通過管理團隊的多次集體研討,確定了學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標任務和實施步驟,致力于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明確信息技術學習重點,明確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短板和努力重點;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優化課堂教學和轉變學習方式,引領全體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我們將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組織動員,通過宣傳動員,組織摸底,成立下初鎮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組織機構,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并確定采用分組培訓的方式,將全體教師按學科相近的原則進行分組;第二階段為實施培訓,主要是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各種各樣的線上線下培訓、組內研討、聽評課活動等;第三階段為測評驗收,主要是完成參訓教師的校內考核和評價,完成校級培訓過程性資料的整理工作,組織教師參加市級應用考核評價,力爭全體教師順利達標。
(3)考核方案切實可用。管理團隊共同研討制定了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方案,通過評價和激勵的雙向措施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數據分析技術;以賽促學:通過教師教學設計比賽,促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學習如何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育資源共享化:基于學校的信息化平臺,將本校教師優秀的教學設計進行資源共享,提高全校教師的數據分析水平??傊?,各種方案的可操作性使能力提升工程2. 0項目得以在本校順利開展。
二、團結一致選點,齊心攻堅克難
為了將能力提升工程2. 0切實做好,經專題會議研究決定,我校成立了下初鎮中心學校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領導小組,其中衣月光校長為組長,負責能力提升工程整體工作的安排部署,業務校長為副組長,負責能力提升工程在學校推進的具體工作部署,業務骨干教師為成員的信息化培訓管理團隊,以技術骨干教師于蕾為主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推進的全部技術培訓和督導工作。有了領導架構,接下來的就是教師的分組了,我們定下的分組研修的總方針就是分工合作、組長擔責、綜合考量、合理選點。
先來說一下分工合作。今年4月份我校召開了全校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大會,解讀學校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實施及考核方案,并以教研組為核心,根據學科相近的原則進行小組劃分。下面我以初中部為例,我們將初中部教師分為5個大的研修組,一線教師按學科相近和技術骨干合理分配的原則分為四個大組,分別是語數英組、物化地組、政史生組和音體美組,全部后勤教師單獨分為一組,每組設兩名組長,一名為技術組長,一名為督導組長。
組長擔責就是說每個研修組的組長都由信息化能力強的教師擔當,技術組長負責全組成員線上學習的指導和跟蹤工作,指導學習困難的教師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指導并完成作業的上交;督導組長由工作細心者擔當,負責研修過程材料采集工作,搜集組內成員研修計劃,研修簡報、活動圖片,作業的發言稿、課件、案例、反思等等成果。每日利用工作空閑時間,確定為組內研修時段,溝通交流能力點應用的同時,完成作業的錄制、上傳等,兩位組長的配合,將此項工作完整、完美的呈現出來,效果明顯。
接下來是綜合考量、合理選點,我們根據教師的能力水平、教學環境等實際條件,根據教體局下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規定,從6個基礎能力點中選取了4個能力點,分別是A2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B1技術支持的測驗與練習、B2微課程設計與制作,在6個基礎能力點之外選取了兩個能力點,分別是A10學生信息安全意識培養、A11評價量規設計與應用。這些能力點的選擇主要針對的是我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力的短板以及急需的技術,我們希望通過學習與培訓,可以使教師們的信息技術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三、混合方式研磨,校本應用整合
我們的研修方式采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方式,線上課程學習,線下討論實踐,培訓與校本研修活動深度融合,通過校級信息技術能力測評、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骨干教師認定等條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監督和質量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量化考核和評先選優工作。
1、線上研修,線下培訓
每位教師共需要完成50學時的研修學習,教師按照個人選擇的能力點,完成線上25學時的課程學習。線下活動的25學時平臺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規定,所以我們經過討論,規定了教師按時參加線下課程部培訓與實踐,完成并上傳三個“能力點”成果15學時;研課磨課5學時;教學展示與分享5學時。線下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根據市教研中心舉辦的市級培訓內容,再結合教師完成三個能力點任務的需要來確定的,通過講練結合、組內研討等方式來幫助教師消化培訓技術。由于時間緊張,截至暑假前我們一共組織了四次培訓,教師們參與積極性非常的高,培訓效果也非常顯著,到暑假前所有教師全部完成了研修任務的制作與上傳工作。
2、校本實踐,豐富多彩
有了知識和技術,自然要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去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價值。我們多次開展研修組內的教學與技術相融合的教研活動和講課磨課活動,要求每個研修組每月開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專題教研活動,并在研修組內選定兩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展示活動,其他成員進行聽課評課活動。為了豐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我們還嘗試了最近很火的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聯系市直學校的優秀教師參與我校的教科研活動,為我們的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授課,而我們學校的任課教師則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的輔導、答疑、查漏補缺、鞏固練習等工作,這種新穎的上課模式受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雖然受平臺條件所限,還不能達到真正的“雙師教學”授課條件,但就現有的嘗試來看,這種先進的授課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效果非常理想。
3、擴充資源,方便共享
為了深度融合校本研修活動,我們借助威海市智慧云平臺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技術校本實踐成果展示任務,尋找一般基本功、課堂教學基本功、專業技能與微能力的切合點,建立學校教學資源數據庫,借助智慧教育云平臺的資源展評和網盤等工具,分學科、分學段將教師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和歸類和展示,便于教師備課使用和了解學生,在暢通的網絡環境下,師生可以隨時、隨地、安全、高效、便捷地接入互聯網,使用校內資源和互聯網資源,從而使信息化教學的推進有了最基礎的保障。同時鼓勵教師建立個人資源庫,方便進行網絡資源共享。
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全面提升教師對研修和培訓內容的熟練掌握和使用,同時也對把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激勵評價、測評助學
所有研修組長都是測評項目學員,以測評活動為契機,提升其業務水平,達到以一帶整的目的。以學校研修組、教研組為單位,充分利用研修組、教研組貼近教學實際的優勢,立足課堂,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組內總結交流,提煉經驗做法,打磨學員成果,通過對比,提取他人經驗做法,完善自己的成果,上傳至平臺。首先采取組與組、人與人互評的模式,簡單、直接的評論是對成果的最好的見證,然后對參加研修的每一位教師,管理員和組長根據上傳內容的質量進行評分,數據及時進行公布,科學的數據反饋,既是指導又是督促,使工作開展更為順利。
四、多樣性校本教研,信息化成果展現
通過幾個月的研修學習,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尤其是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不僅提高了研修質量,而且感受到了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魅力與能量,提升了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
1.參加網絡研修的所有教師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三個能力點的學習與任務上傳,校級管理員已經完成點評,等待專家最后賦分。
2.以研修組為單位,組內討論推薦兩位優秀教師進行示范課展示,其他教師參加觀課評課活動,并提交聽評課記錄。
3.以研修組為單位,每月開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專題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研修重點和難點,并提交教研活動記錄。
4.智慧云平臺開展的系列活動,極大地充實了校級資源庫和個人資源庫的內容。
5. 教師每人撰寫了一份研修計劃,每個研修組上交了一份組內研修計劃,學校制定有校級研修方案。
6. 研修平臺簡報14份,導學和研修組完成研修總結10份。
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我校順利開展至今,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熱情高漲,教育教學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攀升,2021年用教研中心初中部領導在全市分析會上的評價是“下初初中四個年級成績優異,全線飄紅,六九年級都進入前三”。初中部和小學部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部進入全市鄉鎮前四名。僅上學年,我校教師就獲得了威海市優質課8節,乳山市優質課31節,乳山市公開課7節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面推廣,今后我校將繼續深入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上層樓!
謝謝各位領導!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自研修開始以來,每一個模塊都用心收看視頻教學、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及時完成作業,參加班級交流和互評,督促每個學員及時完成研修進度,對每個學員的作業和隨筆等認真點評,及時完成指導老師教給的任務。在研修中我還學到了專家和同行們很多值得參考和借鑒的經驗和案例,在研修中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會逐漸去靈活的運用?,F將這次網絡研修培訓情況總結如下:
一、站的高,看得遠
今年的網絡研修培訓,把我引入了全新的學習氛圍。昔日的我,一度認為教育工作,只要能“跟緊管嚴”,班級里能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即為優秀教師。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對稍有過錯的學生,進行嚴加管教;對表現優秀的的學生,給予大力表揚;優生成績稍微下降,則毫不客氣的批評,差生稍有進步就及時表揚……周而復始……隨著網絡研修的不斷深入,我漸漸地認識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反思,他的教學工作在達到一定高度后,就難再繼續提高了。因此,通過網絡研修,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斷搜集教育信息,注重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從而更快更好的達到真正提高自己之目的。
二、勤反思,多思考
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它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
三、活到老,學到老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彪S著知識更新急劇加快,教師如果不進行不斷的知識更新,就無法勝任教師工作。欲在教育工作這片熱土上有點成績,欲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識素養、教學能力。
2021年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培訓總結范文5篇【二】
短暫而又忙碌的兩個月的培訓即將結束了,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時間上網學習,雖然有些辛苦,有些累,但是從學習中收獲到的那些教育教學知識和新的教學理念,和那點辛苦比起來,算是微乎其微的了!
此次培訓的課程總共有10門,其中教育方面的有有四門,對我影響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和《教師職業道德解讀與實踐導行》。我們的教育是偉大的,崇高的,受人尊重的,之所以這樣說,我想是因為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們愛他們,無私地愛,不求任何的回報,我們的教育家們,用他們的教育智慧,高尚的師德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在教育中,我們必須要有愛,有愛了,才會有包容,有寬容,有愛心,耐心,學生才會喜歡我們,愛戴我們,繼而喜歡我們的課堂,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專家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我認真地看了,被其貌不揚的馬修老師打動了!他對待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們不是呵斥,沒有咆哮,所有的只是寬容,耐心,愛心,以及教育的智慧!有了那么多愛的付出,才會有了回報:在他離開那所學校的時候,孩子們用么多感人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馬修老師的戀戀不舍和深深的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像馬修老師學習!對待我們的學生多一點愛心、耐心、寬容和關心,相信孩子們,在我們的愛的天空里定能茁壯成長!
在教學方面,對我啟發最大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法》和《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缎〗M合作學習法》,我以前也用過,不過僅僅局限于單詞競賽和表演,通過這次學習,我知道了這一學習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的英語課堂!這個學習法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參與意識,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我相信,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的課堂效果一定會很不錯!
培訓即將結束,希望上級部門多組織這樣的學習!以后再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的話,我一定還會積極參加,會好好把握的,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2021年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培訓總結范文5篇【三】
參加教師網絡研修,既有辛苦,又有收獲;既有付出,又有所得。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好的作業在網上提交,再上網評論。培訓的時間過得很充實,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教學經驗?,F在就把個人研修感悟、主要收獲總結如下:
培訓期間,我們利用上網學習,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參加網上發帖討論活動、完成本學科的作業、積極上傳計劃總結,盡管感覺比較繁忙,但還是圓滿的完成了研修的各項規定要求。
在教師學科培訓時間內,我積極參與了課題的討論,并且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自己學習的同時,還積極地借鑒了他人的看法,彼此之間交流頻繁,討論熱烈。自始至終,我的研修熱情不減,及時認真地完成了高質量的作業,每次均被評為優秀等次。
在班主任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眾位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通過與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在培訓中,我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并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教師來講,是一個大的挑戰,在新課改的今天,對我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們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我們的遠程研修平臺應該一直開放,讓我們隨時都能和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程遠程研修改變了專家在臺上講,我們在臺下聽的教學模式,以網絡教研為主,可以把帖發到網上,與同行交流。這是真正的學員自主學習,既有團隊合作又有專家點評的培訓活動。我感到這次培訓活動不空洞,是一次既經濟又有實效的培訓活動,我們真的可以與課改專家面對面的交流,獲取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最優的教學方式。
2021年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培訓總結范文5篇【四】
如今,信息技術的使用已成為實現現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最佳途徑。信息技術的使用符合了小學實現信息化、媒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自從我接收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來,并利用資源實現了教學質量的穩定提高。我總結了以下三點體會:
一、集思廣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面對如此充足、精美的遠程教育資源,我感到非常的興奮、激動,但怎樣才能利用好這些資源成了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我把有關教學資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利用圖片、背景音樂等素材創設出符合課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課堂氣氛,在講課中適時利用數字電影、動畫,通過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演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在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之后,我感到不滿足了,便開始大膽的對原有資源重新編輯、改造、升華,從而更有效的組織利用資源,制作出更符合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用進課堂,更加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講這課時,利用課件動畫素材制作課件,創設了情景,把內容很直觀的表現出來,在播放時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數學中的時分就在我們身邊,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大家開始熱烈討論一節課有多長時間,并在課后隨時觀察自己生活周圍有趣的數學知識,而且使學生更加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的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三、活學活用,利用資源實施素質教育
遠程教育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資源,為進行素質教育提供了條件。
在利用學生自習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有計劃的播放一些數學知識,在數學知識節目中同學們了解了數學的發展,體會到數學的力量,憧憬著數學的未來,激發了孩子們幻想和創新的智慧,使同學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績,我所帶的學生不再感覺到數學的乏味,而是爭先恐后地要上數學課。我也覺得非常的慰藉。我認為,如果我們老師調用、修改網上資源在網上備教案,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使老師有更多時間去探索教法、研究學生,因材施教,這何嘗不是一種好教法呢?
遠程教育資源的適當運用,能夠使學生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了、信息更靈通了,變得更“耳聰目明“,更具發展潛力;我相信我的學生會擁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2021年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培訓總結范文5篇【五】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工作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教師更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的。
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為教師學習制定了共同的內容和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教師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網絡平臺。在學習內容和實踐層次上滿足不同教師的需要。
通過參加本次教師網絡繼續教育培訓,自主參與其中,使我在思想上、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講座,觀課堂教學視頻,在這段時間里從這個平臺我學到了不少先進經驗和有價值的知識。在網絡學習中,使我受益匪淺。
下面一下這次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1、改變了教師學習的自覺性。這種學習方式下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教師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回家抽時間進行網絡學習,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梢耘c老師交流互動,從參與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廣大老師的認可,體現了網絡培訓的魅力。
2、領悟有效教學。專家指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怎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從有效性走向優質教學呢?我認真學習著專家在講座中的每一句話,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從學習中使我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欲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
3、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我每次聽專家講座和觀看課堂實錄后,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4、提高自身素質,學會終身學習。
一、內涵與模式
教師工作坊這里指一種混合式的教師研修模式,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借助于網絡研修平臺,發揮學科專家和名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帶動區域性骨干教師開展常態化的全員培訓。本質上是由學科專家、培訓者和骨干教師組成的異質化的學習共同體。名稱上借鑒了傳統手工作坊的意蘊,強調教師緘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練與分享。操作上它將短期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在崗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實現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過工作坊,可以開展相關主題的網絡課程研修和基于問題解決的網絡校本研修,還可以進行網絡空間教學等活動。
教師工作坊的主體是研修的教師群體,由培訓者和學員共同組成。對于工作坊的培訓者,教育部有關文件中統稱為“主持人”,由高校專家、優秀教研員(培訓者)和骨干教師組成“三人行”核心團隊。湖南省在實施過程中為了加強分工與合作,將“主持人”細分為“學科專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種角色。每個教師工作坊“學科專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據研修活動開展的需要可設多人。研修學員幾十、上百甚至數千人不等,統稱為“坊員”。工作坊成員登錄網絡研修平臺,事先會被分配到預設的研修社區,賦予相應的角色,并自動擁有該網絡平臺的實名制“個人空間”。
教師工作坊一般基于單一的學科或領域開展研修,有些綜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學科、跨領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單一遠程培訓、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將幾者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這種新型的混合式培訓模式,要力爭做到以下“六個結合”:
(1)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相結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師工作坊集中面授時間一般為15天左右(可以分段進行),地方性的教師工作坊集中面授時間數天不等。集中面授時要求理論講授、案例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過程中,舉辦方要注意觀測學員的學習態度、服務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遴選并確定坊主,組建主持團隊。網絡研修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將線上與線下研修相結合,重在專家引領、主題研修、反思實踐、交流研討和成果展示。網絡研修要充分發揮“教師工作坊”課程學習、交流研討和“個人空間”優質教育資源在線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
(2)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組織學員在線上進行課程學習、活動參與、研討交流等。推動學員及時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踐,鞏固學習效果,實現學用結合。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機構采用名師巡講、主題論壇和現場交流等方式,定期組織學員開展線下集中研修活動。
(3)主題研修與自主選學相結合。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機構應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據學員需求設定研修主題,優化研修內容,明確研修任務。將必修與選修相結合,提供豐富適用的課程資源,供學員選學,實現按需施訓。
(4)專家引領與團隊協作相結合。通過培訓機構專家團隊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規劃設計、教學指導、組織協調和診斷評估等,引領研修持續高效開展。建立坊內學習小組,實現分層研修;建立學員相互指導和幫扶機制,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建立坊間有效聯結機制,實現協作研修。
(5)問題解決與案例研討相結合。研修項目實施機構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探索利用測評工具進行診斷分析,幫助學員發現問題。針對重難點問題,依托典型案例,專家引領學員進行分析研討,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和路徑。
(6)行動研究與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專家指導,基于學科大主題,設立行動研究小課題,采取小組合作或個體研究方式,將研究與實踐相結合,驅動學員深度學習,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學員互評機制,將數量評價與質量評價相結合,激勵學員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選高質量成果。
二、目標與任務
教師工作坊實行坊主負責制,坊主可由高校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或一線名師擔任。坊主在學科專家的指導和助手的協助下,共同引領一定數量的區域骨干教師進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探索建立骨干教師常態化培訓模式。具體實現三大研修任務:
1. 培訓工作坊主持人,分級組建教師工作坊
通過集中培訓培養各學科(領域)“種子”教師,擔任省級和縣級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分級組建省級和縣級教師工作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教師培訓機構負責組建省級教師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養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項目縣專職培訓者和教研員成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斷提升其培訓能力。主要包括團隊打造與引領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主題并引領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學示范能力、工作坊線上和線下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能力、評價能力、現場診斷與指導能力、資源匯聚與整合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負責分學科(領域)組建縣級教師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遴選具備網絡學習條件的鄉村教師進行工作坊研修,不斷提升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與使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學生學習方式與方法、教學評價、基于課堂教學的小課題研究等。
2. 發揮主持人引領作用,生成分享優質教育資源
工作坊研修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區域學科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其從優秀邁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工作機制,為鄉村教師的可持續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通過實施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為各地生成一批優質培訓課程資源及服務于鄉村教師一線教學需要的實用教學資源。將教師工作坊與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對接,加強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遴選匯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項目,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通過推行教師工作坊研修,有機整合全省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優質空間課堂”“網絡名師工作室”、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性空間”等項目,提升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規程與要求
教師工作坊研修應是有組織的活動。教育部印發的《“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施指南》對“種子”教師的遴選、培訓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工作坊研修項目的實施流程提出了指導意見。為了保障湖南省“名師工作坊”和其他“教師工作坊”研修實效,便于相同學科(領域)實時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煉匯聚,對研修平臺、開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應要求。
1. 統一研修平臺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工作坊研修統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http://
)進行。通過“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教師工作坊研修?!把行奚鐓^”和“教師工作坊”具備成員管理、計劃、課程學習、資源推送、活動組織、成果匯聚、監測評價、行為記錄與信息反饋等功能。
2. 規范開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規范了各類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開坊的基本流程:報到確認分班開坊申請提交坊管理成員設置班級管理成員通過開坊審核。每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在平臺上均有公告說明。
3. 明確坊主責任
擇優遴選高校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專職培訓者)和一線名優教師擔任教師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條件:①教學(教研/科研)工作業績優異,在全國或本省范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②具有豐富培訓經驗,承擔過省級以上教師培訓任務;③能夠為人師表,引領幫助其他教師成長的愿望強烈,團隊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強;④省級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師”培養對象,其他省級名師候選人或入選“國培計劃”專家庫的一線教師、教研員和高校專家優先。
教師工作坊主持人的專業水平、敬業精神和履職情況,直接影響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負著組織管理、專業指導、監督評價、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職責。①組織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導學員登錄,通知公告,管理學員行為,學情統計反饋等;②專業指導方面,負責制訂研修計劃,組織研修活動,提供研修資源,診斷關鍵問題等;③監督評價方面,點評學員作業,推薦優質資源,推薦優秀日志,監督研修進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劃特色活動,總結研修經驗,匯聚優秀成果,生成培訓課程資源等。
在明確教師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條件和主要職責的基礎上,還應分別對學科指導專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條件與職責提出相應要求。同時,對工作坊坊員的研修活動提出合適的、可操作的考評標準。
四、課程與資源
豐富、優質而實用的課程資源是吸引教師長久留在研修平臺的關鍵因素,因此,預設的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與動態生成的優質教育資源顯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關文件對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課程設計與資源提供分類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師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動都要先確定一個主題,即教學中有待解決的某一具體問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全員準備,各自闡發自己的理解認識,形成爭鳴與碰撞,做到有理論思考、有實例研討、有反思總結。研修主題涉及六大領域,即師德素養、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方法與技能、教學評價、教學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導等。
研修課程由教師培訓機構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要求,根據研修項目的目標任務和學員實際需求,圍繞一個或若干研修主題,分階段設計系列課程模塊。每個模塊應包括學習目標、專題內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動、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課程應標明必修與選修,明確線上與線下研修的學時任務。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導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階段(或環節),培訓要求以及課程資源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面授階段側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規劃和指導能力、線上及線下研修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線上協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課程資源設計與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評價能力等。網絡研修階段重在為坊主設定切合的研修內容,幫助其在指導學員的同時,總結自身教學經驗,凝練教育思想,塑造教學風格,提升專項能力。
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培訓的課程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具體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訓能力,具體包括培訓教學能力、教師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規劃與指導能力、區域性教師培訓設計與組織能力、網絡研修指導能力等。
承擔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培訓機構須提供高質量資源,滿足學員必修課程的學習需要。資源應針對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聚焦學員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關文件指出要參照MOOCs方式建設優質教育資源,進行碎片化加工,原則上每段課程不超過15分鐘,能夠通過即時問題測評和作業互評監控學員學習過程?!笆痉缎皂椖俊北绢愘Y源不少于線上學時的四分之一。資源應聚焦課堂教學前沿問題、核心問題、焦點問題,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笆痉缎皂椖俊北绢愘Y源不少于線上學時的2倍。
教師工作坊推崇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每個成員既是原創教育資源的建設者,又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訓機構的支持下,結合研修主題,通過自主開發與推薦使用相結合的方式,提供針對性的研修資源,包括課堂教學實錄、專題講座、典型案例、微課程等。每位學員圍繞研修主題,在學習小組幫助下,開發不少于2學時的生成性資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微課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組織與保障
教師工作坊研修雖然已經推行兩年,但還是新生事物,要確保常態化、有效地開展,必須加強組織管理和監督考評,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
1. 加強組織管理
建議實施分級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職?!皣嘤媱潯笔痉缎越處煿ぷ鞣谎行揄椖坑山逃控撠熆傮w規劃和統籌管理,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線上研修。省級項目辦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的具體管理和協調工作,組織專家進行方案評審,建立項目監測與管理平臺,進行信息收集與,提供研修支持服務,開展過程監測和績效評估等。
省教育廳要將工作坊研修納入全省項目規劃,為學員線下研修提供經費支持,做好學員選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監管和績效評價等。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本地學員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將研修學分計入教師培訓學分。
培訓機構負責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組織實施工作。組建研修專家團隊,做好平臺支持與服務,提供課程資源;會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做好學員學習管理與評價;按要求做好項目總結評優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負責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動,做好整體規劃、研修指導、活動組織、資源提供和學員評價等工作。高校學科專家提供研修專題的理論指導,發揮教師專業發展的專家引領作用。坊主助手協助工作坊主持人組織學員進行日常研修,協助做好學員評價工作等。
2. 加強考評監督
“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由教育部負責績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廳和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加強項目管理,按照相關標準給予經費支持,加強對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的指導工作。
省教育廳會同培訓機構做好省級教師工作坊研修的過程監控和績效考核工作,并根據工作和學習成效及時對工作坊主持人和學員進行動態調整。
培訓機構負責教師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師的考核評價工作。考核要堅持實效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參照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標準,利用大數據做好監測工作,綜合評價各工作坊及相關主體的行為,將相關結果定期反饋項目辦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研修社區顯要位置公布優秀名單,優秀成果,并向學員“個人空間”推送。
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在省教育廳規劃指導下,建議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負責省級中小學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統籌管理;具體負責名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組織實施;協同各教師培訓院校(機構)組織實施工作坊研修環節;指導縣級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開展。
建立監督反饋機制,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組織實施機構安排專人在線全程跟蹤,及時了解并反饋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定期召開學情分析會議,以研修簡報、周報、月報等形式上報省教育廳。
3. 完善激勵機制
(1)減輕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擔任“國培計劃”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級名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的主持人,經縣市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建議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礎上,另外計算一定的標準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標準減輕日常工作量。
(2)為工作坊研修提供經費保障。工作坊研修經費應按照教師網絡研修經費標準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學時的標準用于平臺運行費、資源費、輔導費、管理費等。其中輔導費應不低于1元/人學時,用作坊主、專家和坊主助手的勞務費。建議對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組織評估,評為優秀等級的省級名師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廳給予一定的獎補經費。評為優秀等級的縣市級教師工作坊,縣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酌情獎補。
(3)工作坊研修要為研修教師認定學時(學分)。教師參加工作坊研修,經考核合格,應根據研修方案為研修教師認定研修學時學分。此外,培訓機構根據學員提供資源的數量、“種子”教師和學員對資源的認可度,在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規定的學時基礎上,可酌情獎勵一定學時(學分)。
根據《XX省2020年“國培計劃”項目實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國培工作計劃》(無教職成〔2020〕1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主題
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側重于“教育信息化推進與實施策略(課堂教學應用)”和“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管理與使用(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備課、教學和研討交流)”。
二、培訓對象
我市鄉村學校學前教育、小學和初中所有教師
三、培訓目標
依據教育部《送教下鄉培訓指南》,圍繞年度培訓主題,依托市級教師培訓團隊,整合區域外專家資源,采取任務驅動方式,開展送教下鄉培訓。
送教下鄉培訓重在推動培訓團隊深入課堂、現場指導,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送教下鄉培訓帶動校本研修,創新鄉村教師培訓模式,提升鄉村教師培訓實效。
四、培訓形式
網絡研修(16學時)、“送教+集中”(32學時)、校本研修(24學時)。
五、具體實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網絡研修:培訓時間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遠程機構組織實施。
(二)送教下鄉
2020年國培送教下鄉培訓覆蓋全部鄉村教師和所有學科,與全員培訓有機整合,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按照問題診斷、研課磨課、成果展示和總結提升四個環節組織實施。
1.主要學科(小學語文、小學數學等)送教以片區(全市共分為5個片區)為單位,小學科(音、體、美等)以市區為單位,整合全員培訓完成。片區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南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鄉培訓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和各學科指導小組具體實施,總體安排如下:
(1)問題診斷: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組織6個小組(小學語文組、小學數學組、初中語文組、初中數學組、初中英語組及學前教育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至4次問題診斷工作。問題診斷結束后,向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以下簡稱項目辦)提交診斷報告。項目辦將組織學科專家對診斷報告進行分析、審核并形成最終報告。
(2)研課磨課:
11月-12月中旬,在問題診斷報告的基礎上,緊扣本年度培訓主題,項目辦將分片開展研課磨課活動。各指導小組在研課磨課結束后向項目辦提交一期培訓簡報。研課磨課的具體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將結合全員培訓名師展示活動,于2021年3、4月份組織實施。
(4)總結提升:2021年4月份,開展優秀課例評選(論文和優質課評比,評比文件將于年底前出臺)、進行培訓總結、績效考核評估、調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訓規劃等活動。
(三)校本研修
為切實減輕基層教師的負擔,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實效,本學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過“中國教師研修網”上的個人學習平臺,實行無紙化考核??己藘热莨踩棧?/p>
1.立足日常的教學教研工作,以上課、聽課和研討為主要活動形式,每位參訓學員將個人聽課記錄或參加主題研討記錄,拍成圖片,以JPG格式上傳,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層學校為主體,要求各校對參訓教師提交的聽課記錄或參加主題研討記錄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后由基層學校教務部門在聽課記錄封面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再由教師個人拍照,以JPG格式上傳;
2013年7月,我很榮幸地參加了縣進修校組織的山西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輔導教師的網上遠程學習,在這之前,已經參加過初級培訓的學習,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當時就已經確實感受到遠程學習的優越性,使自己在教學理論上又上一個臺階,在此,我記錄一點自己中級培訓以來的一些收獲。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訓,在每個學習模塊中,都設置必選案例和可選案例,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的情況,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梢哉f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梢哉f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梢哉f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于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現代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隨著學校信息化的不斷建設和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也得到了更為有效的整合,如何將信息技術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究的,通過這次幾個模塊的學習,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電腦操作技術,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3-0012-03
【作者簡介】夏春來,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江蘇句容,212400)教師,鎮江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在談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時,著名學者、英語教育專家劉兆義指出,教育信息化并不是要全盤顛覆原有的生態環境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互聯網 ”也不是簡單地加上“技術”,而是為了更加高效的學與教,用技術增強學與教,是對原常態教學的改變和超越。為促進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本文將結合中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使用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具體解決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融合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我省很多中小學教室接入了互聯網,裝備了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設備,更多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正走入教室。面對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很多英語教師一方面非??释ㄟ^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因為缺乏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和培訓,教師只能望“機”興嘆,造成這些先進設備的閑置。教學設施的“高大上”與英語教學觀念和方式的陳舊格格不入。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有:
1.現行課程標準過于滯后,不能滿足中學英語教學對信息技術的需求。
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頒布于2003年,至今已近13年。13年前,電腦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還是奢侈品,信息技術也遠沒今天這么發達?!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實驗)》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表述也只是寥寥幾行??梢韵胂?,課程標準制定者當初在編寫課程標準時,對于日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是始料未及的,更無法預料到信息技術將給傳統英語教學帶來怎樣的變化。如今,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微課、慕課(MOOC)、翻轉課堂等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已走入中學英語課堂,給傳統的中學英語課堂模式帶來極大的沖擊。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頂層設計的英語課程標準則顯得過于滯后,不能滿足英語教育在信息時代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無法從國家層面對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給予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客觀上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
2.通識化培訓“千人一面”,英語學科特色無法彰顯。
由于目前我國在信息技術培訓方面還沒有制定出統一標準,造成一些培訓的學?;騿挝粵]有統一的章程可循,因而技術主義在培訓過程中“大行其道”,即只教授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而較少涉及教學設計的理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法??傮w而言,各類培訓還處于通識化階段,培訓內容不分學科,千人一面,不能結合英語學科的實際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提供具有英語學科特色的培訓。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只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的操作技能,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如何使用這些技能,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這樣的培訓華而不實,沒有實效。
3.課程資源缺乏整合,急需建設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平臺。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使學生盡可能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切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學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資源才有可能更加有效率地學習。目前,拓展英語課程資源的主要途徑來自各類英語網站。但此類網站種類繁多,如:有些網站提供教學培訓或教學資料(如,滬江英語http://,中學學科網http://等),有些網站提供英語學習的音頻視頻資料(如,UNSY英語學習頻道http://,TED http://等),涉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網站少之又少。由于沒有完備的資料庫和方便的教學平臺,很多多媒體素材或課件都由教師自己去搜索、開發、制作。課程資源的整合費時費力,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他們失去了繼續嘗試的動力。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源,學生課堂上的引導探究,課后的自主學習都無從談起,最終,又回到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老路上。
4.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認識不足。
多年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已經形成,“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集體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已經為社會所公認。傳統的教學觀念,造成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
(1)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之間關系認識的錯位。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出發點是英語教學而非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只是服務于實現英語教學目標的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師談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就理解為在網絡教室中采用信息技術實施英語教學的全部內容,而對是否有真正的學科教學需要考慮不足。忽視教學目標和學情,將課堂變成各種新技術展示的舞臺,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各種技術手段的展示上,而忽視了教學重點即教學內容的學習。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之間關系的錯位,讓課堂變得“熱鬧”“花哨”,給人的感覺“看上去很美”,但一節課上完后,學生記住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各種新穎的信息技術手段,可謂是本末倒置。
(2)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簡單疊加。
受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很多英語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看成兩者的簡單疊加。于是,各類英語展示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課堂換成多媒體網絡教室,課本變成了課件,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變成了網頁……給傳統教學內容貼上信息技術的標簽,將兩者簡單地“捏合”到一起,缺乏對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和教學方式等相關因素的思考,給人的感覺是“貌合”而“神離”,是地地道道的“偽融合”。
二、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應采取的措施
1.修訂現行英語課程標準,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做好頂層設計。
現行英語課程標準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方面的缺失,使得其無法滿足信息時代英語教學的現實需求,同時嚴重束縛了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總結近年來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組織專家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新一輪的修訂。新修訂的課程標準,要突出信息時代特點,引進最新學科、信息技術思想和理論,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做好頂層設計。建議專家成員中除了一定比例的學科專家外,還應增加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有影響力的“大家”。同時,為了避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理論性過強、可操作性不足,修訂時還要傾聽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心聲,讓課程標準的修訂更加接地氣,成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范。
2.彰顯培訓的英語學科特色,讓遠程培訓切實助力教師培訓工作。
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普及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關鍵在教師。英特爾公司第四任總裁、原董事會主席克瑞格?貝瑞特博士認為,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要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對英語教師進行具有學科特色、有針對性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培訓應包括兩方面:一是信息技術、教育技術培訓;二是圍繞英語課程改革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技術培訓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培訓方式應該靈活多變,同時在教師培訓中,要教給教師的不是簡單的理論和技術分開的教學知識,而應注重技術與學科相結合。
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是一直困擾各類教師培訓的一大難題,過多的培訓,往往會打亂正常的教學安排,影響培訓效果?,F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繼續教育的新手段,可以克服時空限制,讓教師學習工作兩不誤。近年來,中國教師研修網(http://.cn/)在遠程培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先后在鎮江、南通、泰州等地區開展了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教師只需打開電腦,根據自身需求,點播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學完相關內容后,再通過問卷、在線討論、案例設計等形式多樣的作業可以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學員對學習中一時不能理解的內容可反復觀看或在線提問,學科專家會對學員所提問題給予及時解答。
3.去偽存真,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
在各種展示課、公開課中,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調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節了課堂氣氛,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給傳統英語課堂吹來一陣春風,讓聽課教師贊不絕口。但回到常態課時,教師依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書,難覓信息技術的影子。教師在展示課和常態課上截然不同的表現,讓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總是若即若離。信息技術不能成為英語教學的“遮羞布”,只有等到重要場合才拿出來用一下。廣大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養,摒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偽融合”,讓信息技術真正走進課堂,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
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要摒棄“高大上”,遵守實用原則。結合日常教學實際和學情,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無縫對接”。如詞匯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詞匯的講解、背誦、檢測、批改等卻因為枯燥、單調、投入時間多、效果差,一直飽受師生詬病。為調動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嘗試將金山詞霸軟件應用到詞匯教學中去。
(1)將需要背誦的詞匯輸入生詞本(見下圖)。
(2)根據需要,設置測試的試題數,題型分為:英漢選擇題、漢英選擇題、單詞拼寫。順序可選擇:隨機順序、從難到易、從易到難(見下圖)。
(3)學生詞匯記憶后,可選擇英漢選擇題、漢英選擇題、單詞拼寫三種形式進行詞匯測試(見下圖)。
學生在單詞拼寫時,如遇到單詞一時想不起來,可點擊“發音提示”,在讀音的提示下寫出詞匯。
(4)檢測結果反饋(見下圖)。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成為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無可替代的選擇。信息技術引入英語課堂后,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強,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將信息化教學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不僅能更好地強化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掌握英語知識點,而且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培養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凱麗,李悅,趙穎.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曉,孫艷超.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現狀之思考與對策[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