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1 10:13: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化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二氧化硫;教學設計;氧化物
一、課題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第三節。
二、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本章學習中重要的氧化物,是工業生產硫酸環節中的一種重要的反應物質,也是學生初步認識環境污染中大氣污染的一種主要物質。課本通過實驗手段探究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了解掌握,樹立較強的環保意識。
三、設計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將所學知識分解為一個個獨立而又相連的模塊,將這些相對獨立的單元通過問題的設計巧妙地串聯起來,通過對問題的提出、思考、探究來獲得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語言、形體語言使學生沉浸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中,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實驗的改進和增加,思考時允許同學之間小聲討論等等。
四、教學目標分析
1.在知識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能力,不任意拔高,也不隨意增加內容。
2.在技能培養方面,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可逆反應的概念),注意培養學生設
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3.在情感態度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態度,認真仔細、實事求是的作風,通過二氧化硫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研究某物質的方法;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可逆反應的概念。
六、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引言:據統計,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紀所遭受的腐蝕比過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遭受的腐蝕還要嚴重,有的已經面目全非。造成這場災難的元兇是什么呢?它就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就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二氧化硫有關(創設情景,激意)。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了解)
提問:我們討論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從哪幾個方面考慮?(分給學生每人一試管二氧化硫)
學生:(思考后回答)從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等。學生觀察已經收集在試管中的二氧化硫,兩個學生聞它的氣味?(注意操作方法)
引導:(1)為什么只讓兩位同學聞氣味?(2)那么二氧化硫在常溫常壓下的溶解性如何?怎樣通過實驗說明?
教師:二氧化硫是一種比空氣重的有毒氣體。
學生實驗1:將裝滿二氧化硫氣體的試管倒立在水槽中(注意觀察試管內水面的變化,做好后用橡皮塞塞住備用)
思考:(1)怎樣將裝滿二氧化硫氣體的試管倒立在水槽中而又不至于氣體逸散?(2)試管中水面上升包含著哪些物理、化學現象?
現象:水面上升并迅速充滿試管。
討論:師生共同得到如下結論:SO2易溶于水,1:40
由學生解釋本實驗里包含的物理、化學現象,并且能延伸到某些氣體不易溶于水,但能跟溶液(酸、堿性)反應也會導致液面升高的現象。(創設情景,探索問題,以誘達思)
投影: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顏色
狀態
氣味
水溶性
毒性
密度
無色
氣態
刺激性
1:40
有毒
比空氣大
(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問題:SO2是酸性氧化物嗎?怎樣證明?
討論:SO2是非金屬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雌渌芤耗芊袷棺仙镌囈鹤兗t。
學生實驗2:向SO2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并加熱。
師生共同得到如下結論:SO2是酸性氧化物,SO2+H2O=H2SO3
信息傳遞:H2SO3= SO2+H2O
提問:觀察上面兩個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有何特點?
歸納:可逆反應的概念(見課本72頁)
教師:下面我們來研究氣體接觸有色物質會發生什么現象?
學生實驗3:向SO2的水溶液中投入紅色花瓣,觀察花瓣顏色變化。
師生共同得到如下結論:SO2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質褪色。
學生實驗4:向品紅溶液(2ml)中逐滴加入飽和SO2水溶液,并且邊加邊振蕩。觀察品紅顏色的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的觀察操作,并由實驗得到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結論。將褪色的品紅溶液的試管口套上一個小氣
球,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套上小氣球起了什么作用?)
教師:剛才褪色的品紅溶液加熱至沸后又恢復原來的顏色,說明了什么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析疑(師生共同參與):SO2的漂白原理是通過與有色物質化合生成無色不穩定物質的過程,它跟HClO,Na2O2,O3,H2O2的漂白原理不同。漂白后的物質易分解恢復原來有色物質的顏色,并且不是對所有有色物質均有漂白作用(如紫色石蕊通入SO2變紅色,但紅色不會褪去)。
得到二氧化硫的用途:漂白劑、消毒殺菌,用在食品上時需要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如一些過于白凈的面粉、饅頭(有的還有刺鼻氣味)是商家不規范使用的結果。往往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教師的誘導作用體現在學生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最終獲得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問題:(1)請畫出硫原子結構示意圖,并據此分析硫元素的最高正價,最低負價。
(2)SO2中的硫顯示+4價,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判斷它具有什么樣的性質?(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分析:S+6、S+4、 S0、S-2
教師:那么,我們有沒有辦法,通過實驗的方法來證實+4價硫在化學反應中發生價態的轉化呢?下面我們來做兩個實驗(激發興趣,引發探究,動手動腦,全員參與)。
學生討論得出方案:氧化性:SO2和H2S的反應;還原性:(1)2mlKMnO4溶液中逐滴滴加飽和二氧化硫水溶液,振蕩、觀察。(2)向2ml溴水溶液中逐滴滴加飽和二氧化硫水溶液,振蕩、觀察。
教師:通過兩個實驗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分析下面的變化:
(1)KMnO4 ——Mn2+(褪色,被還原)
SO2+H2O ——H2SO4(被氧化)
(2)Br2—— 2Br-(褪色,被還原)
SO2+H2O ——H2SO4(被氧化)
要求學生寫出二氧化硫跟溴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r2+SO2+2H2O=2HBr+H2SO4
上述實驗發生的反應證實了SO2具有還原性,其實還有像Cl2,O2等均能氧化SO2。
(四)本課小結(師生共同回顧)
SO2的物理性質:色、態、味、毒、溶。
SO2的化學性質:(1)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弱酸H2SO3;(2)具有漂白性,消毒殺菌;(3)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能跟KMnO4,Cl2,Br2,O2等氧化劑及H2S等還原劑反應。
(五)隨堂檢測:(投影)
1.下列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有( )。
(1)實驗現象———聲光美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但一把燃燒著的硫放到氧氣瓶中,立刻看到藍紫色火焰,學生看到這些化學現象后都發出驚嘆聲,他們在感受到化學變化神奇美的同時,也沉浸在化學現象聲光美的世界里.
(2)實驗本質———創造美
幾千年來化學家不斷揭示出物質世界的奧妙及其發展規律.因此科學創造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創造.從鉆木取火到高能燃料,從茹毛飲血到濃縮食品,從樹葉遮身到為特定需求設計材料———化學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因此,化學家在發明創造的同時,也創造著美.
(3)化學家———品德美
科學家獻身科學的感人故事數不勝數.諾貝爾一身研究炸藥遭到許多不幸,但仍始終不渝,他在晚年積勞成疾,去世前不忘把他的全部資產留給科學事業,包括他的軀體;費歇爾發現苯肼后由于長期與苯肼打交道,使之慢性中毒而死等.化學家們的人格美、品德美都震撼著學生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
(4)化學課件———設計美
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師使用的課件在充分展現教學內容基礎上,如做到綜合運用線條、色彩和配音就會給學生美感.如,進行“幾種常見的鹽———碳酸鈣”教學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北京天安門前的華表、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的雕塑群、頤和園和故宮中所用的白色石料,體現一種純潔、莊嚴的美;再講“生石灰的燒制”時,講了圓明園是我國勞動人民用血汗修建的皇家園林,其中收藏了許多精美的珍寶、圖書和藝術杰作.修建圓明園時使用了大量漢白玉石材.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他們在院內大肆搶掠、破壞,到處放火.熊熊烈火燒毀了所有的亭臺樓閣.一些用漢白玉修建的宏偉建筑經大火焚燒.酥裂開來,變成了碎塊(多媒體展示),激發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立志學習的決心和信念,體現一種莊嚴、向上的美.
二、初中化學實施美學教育的途徑
1.課內途徑.首先,教師方面:教師的儀表端莊、得體;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的板書精練、工整;教師的語言準確明晰、簡練扼要、生動活潑、抑揚頓挫.其次,環境方面:教室的布置、校園的環境也在不知不覺地影響學生.如學生長期處在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校園及美觀大方、窗明幾凈的教室里的話,學生就會受到美的熏陶和滋潤.
2.課外途徑.首先,教師要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實際,開發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資源,把化學課程的學習與熱愛家鄉的情感美有機結合起來.其次,教師應結合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設計適合學生課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還有些工農業問題還有待解決;再次,要結合教學內容,把審美、創美活動擴展到課外.
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可以提高學生對微觀知識的理解程度。微粒觀和微粒知識相比,微粒觀是對微粒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同時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微粒知識可以對微粒觀加以不斷的完善,反之微粒觀的培養對于日后學生對微粒知識的學習理解,可以起到更深化的作用。其實學習并不是一個除舊迎新擺脫舊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更多更深層次地知識。學生最初在學習的時候所獲得的知識都是零散的,這樣理解和記憶起來都比較的有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加以整合,構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微粒觀的策略
1.加強微粒觀主導,整體編排教材內容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奮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認知規律的結合,合理組織與編排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將培養學生的微粒觀當成是立足點,創新原有知識結構,合理安排教學難點,加強教材內容的整體構建,促進學生的全面學習。
2.加強對教材內容的整體理解,提高學生基本觀念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就要加強對知識結論的理解,并且對有關概念與事實進行深入理解,加強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與情感。在構建化學基本觀念的時候,主要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學生對本單元知識觀念的理解,進而加強對化學知識的聯系,增強化學知識學習的實效性。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具有相應的觀念意識,在開展教學之前,一定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體的編排與理解,這樣才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內容中蘊含的知識與規律,進而培養學生的微粒觀。
3.模型與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模型與模擬教學法的應用,這樣才可以對抽象問題進行形象的解釋。在化學知識中,分子、原子等均是非常小的,人們無法用肉眼進行觀察,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將其和其他實物進行比較,讓學生對其進行直觀的認識。在化學教學中,應用模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通過自己動手構建模型,聯系具體事物,進行深入的理解。在了解微觀世界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具備相應的想象力,但是也不要進行漫無目的的想象。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定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分子、原子等微粒結構進行模擬,讓學生對抽象事物進行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強化記憶實驗法的應用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實驗,教師可以通過演示一些化學實驗,對微粒的存在進行推理,同時加深學生“微粒無處不在”的意識。并且通過化學實驗的演示,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微粒的存在。比如,“酚酞與濃氨水實驗”,溶液由原來的無色變成紅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進而得出“氨分子不是靜止的,而是一直運動的”結論。
5.比較理解法的應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習“微粒不是靜止的,其一直處在運動狀態;微粒之間存在間隙;微粒之間存在互相作用”相關內容時,可以進行比較試驗了解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利用水與酒精融合的實驗,對“微粒不是靜止的,其一直處在運動狀態”進行理解;又比如,在花生米中加入一些大米,讓學生對“微粒之間存在間隙”與“微粒之間存在互相作用”進行理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演示實驗是由教師或師生合作完成的一種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是搞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第一步。有人說,講千遍,不如做實驗。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要做好以下三點:
1.實驗準備要充分,切記匆忙上場。要充分重視演示實驗,演示實驗的結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際的教學效果。為此,化學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明確實驗目的,考慮如何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教師要充分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演示實驗即使是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也要進行嘗試,確保萬無一失。由于化學實驗的特殊性質,為了保證實驗圓滿完成,教師有必要對演示實驗所需的藥品和儀器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東西缺一樣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實際學習效果。
2.實驗操作要規范,切不可給學生隨意的印象。在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化學實驗教學的第一步。教師的實驗過程要規范,演示桌上要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的取用要適當,多了浪費,少了現象不明顯或造成實驗失敗。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實驗,使實驗現象盡可能明顯,盡量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觀察到,有的實驗學生離得遠不好觀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近觀察,不要怕耽誤時間和影響課堂紀律。因為如果學生沒有觀察到實驗現象,跟沒做就沒有區別。
3.教師要格外注意實驗教學的安全。由于化學實驗的實驗藥品和生成物往往是有毒有害的,教師的演示實驗要絕對安全,絕對不能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如果發生實驗事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哪一方受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在制取有毒氣體時,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對易燃、易爆要更小心。教師要把實驗的隱患降到最低,絕對不能讓化學實驗影響學生和教師的健康。
二、多組織實驗,提高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多動手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實驗,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組織學生實驗,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教師要組織學生實驗,首先就要在課堂上做好演示實驗。通過演示實驗,學生認識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操作步驟、實驗的注意事項、影響實驗的成敗因素,在動手實驗時才會有條不紊,才能更好地體驗實驗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結構化知識體系;教學優化
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方法和必要途徑,有利于完善教師的授課實踐,提升教師的化學專業素養,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體系有清晰明了的認識和掌握,促進初中化學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優化初中化學課教學,是當前化學教育教學中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一、善于思考,發現問題,梳理基礎理論知識
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優化初中化學課教學,首先需要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對化學基本知識進行梳理和掌握。一方面,在初中化學授課實踐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并積極思考。對于生活中發現的化學問題要進行思考,勇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歷史上的化學重大發現和進展多是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提出問題,繼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化學這門學科的發展和進步的。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提出質疑的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另一方面,要在授課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和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基本知識進行梳理以便熟練地掌握,這是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進行預習是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自己預先進行課本上化學知識的熟悉過程,有利于學生自己在學習時發現問題,做好上課的準備。教師講解后要提醒學生做好復習工作,梳理知識脈絡,更好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例如,在進行“質量守恒定律”授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對基礎知識和老師將要上課的內容有所了解和準備,讓學生整理好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上課解決問題。比如,學生預習后的疑問主要有: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為什么銅加熱后質量會增加?化學反應后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變化,條件和原因是什么等。然后通過上課解決自己的問題,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識并進行梳理和掌握。
二、勇于探究,積極實驗,實踐驗證基本原理
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優化初中化學課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勇于探究,積極進行實驗,用實踐來驗證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構建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促進化學學科的學習。一方面,進行實驗前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好實驗設計,規劃好實驗步驟,準備好實驗工具,為實驗的進行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整個化學實驗過程中,采取的實驗設計步驟一般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化學的理論與實踐。實驗時要注意安全,嚴格按照教師的引導和書本上的步驟進行,做好實驗安全工作。另一方面,實驗要靈活變通,采用多種實驗方法。例如,在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在進行實驗前,我和學生共同制定了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案,讓學生參與制定有利于加深學生印象。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實驗安全和遵守實驗時的規章制度。實驗時讓學生整理好天平、燒杯、酒精燈、白磷和硫酸銅溶液等實驗器材與物品,讓同學們進行兩組實驗,即白磷燃燒和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質量變化實驗,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與課本結論進行對比看是否吻合,驗證結論。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歸納總結完善體系
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優化初中化學課教學,還需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歸納總結完善化學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已經學習的知識和進行過的實驗,聯系實際,進行類推,充分拓展理論視野,聯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其他類似問題。另外,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學習要靈活多變,充分發揮想象力,這樣化學學習會更加輕松、有趣和實用。例如,在做完“質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燒、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后,可以舉一反三,做一下拓展探究實驗,比如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實驗,進一步驗證結論。另外,得出來的結論還可以延伸到其他問題中去,比如水和酒精混合,質量是否不變?高錳酸鉀加熱后質量變化如何……
綜上所述,本文以“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為例,從善于思考,發現問題,梳理基礎理論知識;勇于探究,積極實驗,實踐驗證基本原理;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歸納總結完善體系等幾個層面,分析了如何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優化初中化學課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紅梅.初中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1):155-156.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不可替代的學習方法,是創新的基礎。因此,作為新世紀的化學教師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做好學生實驗,鼓勵并指導學生做一些課外小實驗,合理布置研究性課題。作為一名教師還要勇于創新,根據教學需要和學校具體情況,大膽嘗試化學實驗改革,為在化學教學中實現課程標準的學生培養目標服務。
長期以來,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往往是理論知識的“副產品”,基本上處于“照方抓藥”、“驗證前人已經得到的結果”的狀況,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規范上。這樣的實驗僅僅為了達到學科教學目標而進行實驗,教師心中沒有課程意識,沒有把實驗教學與學生的發展需要聯系起來。這樣的實驗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發現和解決化學中的問題,更不利于創新思維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學生智力發展,因而改革實驗勢在必行。
教育、創造教育、個性教育。其目標都包含一個共同點:培養創新人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課標理念,我們在教學過程別要注意糾正一些學生不愛動手、喜歡背實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實驗教學成為他們質疑、信息收集和處理、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科學探究。
二、改進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1.轉變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傳統的實驗教學強調講清原理,演示好實驗,盡管也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但訓練的重點也是放在學生能否看清實驗現象,能否明白實驗原理,實驗的難點在何處等等。站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看,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不應只是傳授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訓練和培養,既要強調實驗在訓練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強調實驗在培養學生動腦、啟迪思維、開發潛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這也是化學實驗教學所要達到的更高目標。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指出,自主性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師要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梢宰寣W生獨立地進行實驗準備,自擬實驗步驟,搞清實驗原理;獨立操作實驗儀器,完成實驗觀察任務;獨立處理實驗數據;獨立分析推證實驗結果;獨立想辦法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一過程,就是要讓學生不停地動手、動腦,以此激活他們的思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和創造性,全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改演示實驗為協同實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的演示實驗往往因為可見度不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學生失去了興趣和熱情。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適應《新課標》實施合作學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應最大限度地將教師單獨操作的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共同參與操作的協同實驗,或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4、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中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創造性的潛在能力。每個問題的提出及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是再現式思維和創造思維有機結合,盡可能的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流暢,創造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
傳統學生實驗多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地參與,我們的實驗改革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有效類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而形成的,既達到了開拓思維,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驗中得到加強、訓練,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5、開展課外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標》要求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這一點應反映在化學教學的全部過程之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不僅僅是停留在課堂上?;瘜W課外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多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發動和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尋找身邊的化學,使其成為自己實驗的研究內容,動手、動腦,長知識、長能力。學??梢詣撛鞐l件全面開放實驗室,使學生隨時隨地能進行各種實驗。特別是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新的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進行一些小實驗,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以此開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個性特長,使他們養成用實驗來探究未知,大膽質疑,勇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化學實驗重在操作,在化學學習中不可替代.化學實驗從課程理論、教學理論來說都是重要的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化學實驗操作主要是通過尋找合適試劑、選擇相應儀器、連接儀器裝置等達到研究者的根本目的.實驗人員通過控制實驗對象,讓其變化顯示出其他的屬性,同時,依據著變化出來的屬性,通過實驗儀器,讓實驗人員感知到實驗效果.化學實驗有自身的功能:認識功能、動機功能、方法論功能、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一般是通過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控制實驗步驟、認真記錄和觀察實驗過程、收集實驗數據、處理實驗數據、進行實驗反思等環節來考查學生的化學實驗.初中試卷命題中,著重考查初中生是否能夠辯證的看待事物、是否能夠采用合理的實驗手段進行實驗的設計、是否能夠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分析化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在經過了化學實驗之后,要能夠提高化學知識能力、增強環保意識,加強審美能力.
二、中考試卷命題中化學實驗考查分析
1.考查學生的時代基礎性
試卷命題環節中,對化學實驗有一定的要求,在進行考查的時候,也會按照一定的準則.中考試卷命題的時候,肯定嚴格的按照我國教育大綱的要求,著重的考查學生的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等特點.在進行時代基礎性考查的時候,主要是選擇跟時展潮流相關的化學實驗,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對國家的發展趨勢以及高科技的應用有所掌握.學生在日常學習的時候,要關注時展的特點,經常閱讀相關的文獻和報紙,關注化學方面的科技成果.江蘇省在進行中考的時候,就明確的說明了學生能夠針對化學實驗提出問題、設計實驗的方案、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在課堂講述的時候注重實驗的積累,引入時代熱點的化學知識.在實驗的時候,給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能夠發揮最大的潛能,提高化學意識.例如,食品安全、健康元素、清潔能源等是近年來多省市中考試卷中出現的考點,考查知識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江蘇省考題中出現了清潔能源使用情況,工業中利用磷鎂礦制取氧化鎂.可以看出將化學知識和時代結合考查是試卷命題中的熱點.平時教學中可以將“化學與生活”這部分內容添加“檢測六大基本營養素”的實驗探究.
2.考查學生的化學研究性
中考實驗考查的目的是選擇優秀的人才進行深度的教育,所以在進行考查的時候,也會注重學生的研究能力.我國化學還處在發展的階段,急需要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注入,所以試卷命題中,化學實驗考查就把學生的研究能力放在了一定的位置,強調學生的動手研究水平.研究類的題目對于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在答題的時候會遇到很大的難度,這也是限制學生化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化學實驗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物質的制取實驗,這就是集中的考查學生的研究能力.通過近幾年的中考化學研究發現,經常會出現物質制取的替代實驗考查,例如在進行氫氣的制取的時候,教材中選擇的是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在中考化學實驗考查的時候就會選擇其他的替代藥品,比如牙膏皮,電池上的鋅皮等.學生在進行答題的時候,要明確的區分物質之間的不同,然后重新組裝實驗儀器等進行實驗,同時還要對實驗不同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比如制取不含氯化氫氣體的二氧化碳時可用碳酸鈉粉末與稀硫酸反應,但是必須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來得到平穩的氣流.實驗的研究性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化學素質,符合時展的意義.
三、中考試卷命題中學生化學能力要求
1.確定學生的主體性
試卷命題中,化學實驗在進行考查的時候,非常注重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實驗,加強對化學實驗的理解能力,提高化學基礎素質.化學實驗能力建立在大量的化學基礎上,學生要研究中考命題分析,在日常的課堂中注重觀察每種化學實驗的操作原理、實驗過程、注意事項等,在實驗課上大膽的進行實驗的嘗試,使用新穎的方法進行化學實驗的創新.在進行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輔導作用,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化學實驗,提高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學生的猜測很可能是錯誤的,教師要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不氣餒,積極的化學實驗的創新.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是一項復雜的實驗,學生個體很難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有所創新和突破,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水平.團隊合作能力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日?;瘜W實驗教學時,就要善于給同學們分組,讓每個小組都能夠有一套獨特的化學交流和思考方法.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分歧,教師要做好輔導作用,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夠耐心的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提高化學實驗能力.例如在進行酸堿鹽學習時,教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實驗,之后教師提出疑問,“如何用實驗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溶質屬于哪一類化合物?”可以讓小組內先進行研究討論,然后制定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教師要耐心的聽取每組同學的意見,并且參與其中進行點撥,逐步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有的同學善于思考,動手能力比較差,有的同學們動手能力強但語言表達,總結方面差,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指導著進行特色的實驗,爭取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動手操作,提高化學實驗能力.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