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4 18:5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孕婦學校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完善長效機制,建立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我區不斷探索新時期家庭教育的新特點、新規律、新方法、新途徑,逐步形成了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健全領導機制。我區于1998年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會,并在區婦兒工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20*年又成立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以婦聯、教育、宣傳、衛生、司法等部門為成員的家庭教育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區家庭教育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同時,各鎮(辦事處、經濟開發區)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小組9個,咨詢服務點16個。200*年11月,召開了全區家庭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新階段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務和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下發了《××區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區“家庭育人”工程實施計劃》、《××區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計劃》、《××區家長學校行為規程》、《××區家長教育行為規范》、《××區合格家長學校達標條件》等文件。同時區家教協會建立了例會、考核、評估和表彰四項制度,對“家庭教育十五計劃”實施情況及時考核、評估和表彰。區政府分管區長、區婦聯主席與各鎮(辦事處、經濟開發區)分管領導和相關單位簽訂了家庭教育目標管理責任狀,把家庭教育工作作為政府統籌、部門負責的系統工程來把握和運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壯大教育隊伍。積極依托有關部門力量,建立了由婦幼醫生、優秀教師、離退休干部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的理論研究、教育宣講、教育督導和教育志愿者四支隊伍,在全區開展巡回宣講、理論研討、愛心援助、論文征集等活動。
二、創新活動載體,營造未成年人成才的外部環境
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積極打造家庭教育活動品牌。一是圍繞和諧家庭目標,打造家庭文化建設品牌。堅持一年一主題、一年一亮點的原則,開展各類家庭文化主題活動。先后開展了“家家新,家家美,家家樂”家庭文化建設活動,舉辦了家庭才藝大賽、手工制作展評、書畫大賽、趣味運動會,開展了“家家有藏書,人人讀好書”的讀書進家庭活動和“千家萬戶治家格言、座右銘”簽字儀式,建立了一批巾幗讀書站和親子讀書屋,開展親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家”字這個中心,突出“教育”這個主題,做好“和諧”這篇文章,在全社會形成了互幫互學,爭當“五好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圍。
二是結合“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打造兒童成長教育品牌。先后與區教育局、計生局、團區委等部門聯合舉辦了以“塑造未來,關注成長”為主題的“陽光情”暑期特別行動、少兒藝術節、獨生子女才藝大賽、“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示范基地爭創等活動。2004年7月20日,圍繞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如何對孩子進行“養”和“育”的問題,舉辦了“我們共同走過”--××區首屆“堯舜杯”家教電視對話活動,特邀徐州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梅老師作現場點評。專題片在區電視臺連續播出后,引起較大反響。
三、發揮家長學校主陣地作用,創建未成年人成長的家庭平臺
家長學校是開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家教能力和家教水平,樹立正確育人觀、人才觀的主要陣地。我們把辦好“家長學?!奔{入家庭教育的整體工作計劃之中并切實加強管理,家長學校工作呈現出“五有”(有組織、有計劃、有落實、有督查、有總結)、“三性”(現實性、系列性、創造性)的特色。
一是整合社會資源,建好校。區文教體局承擔起組織和指導家庭教育工作責任,興辦本系統各類家長學校,健全溝通機制。區民政局把指導社區開展家庭教育工作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倡導社區共建意識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后在廣場社區、民樂苑社區等社區開辦0-3歲和3-6歲幼兒園,同時開辦幼兒家長學校4所。區衛生、計生、司法等部門根據各自實際,創造性舉辦本系統各種類型的家長學校,其中區計生局結合工作實際,開辦了11所新婚夫婦和孕婦學校,及時向新婚夫婦傳授“優生、優育、優教”知識。區文化部門積極規范文化市場管理,清除各種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垃圾文化。全社會形成了尊重少年兒童、關心家庭教育、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是創新辦學理念,辦好學。隨著家長學校的不斷成長,拓寬教學領域,創新辦學方式是新形式下辦好家長學校的有效途徑。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請進來”即引進外地及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和成功家長到各校開設講座,進行經驗交流;“走出去”即走出校門創辦家長學校。首先選擇××中學作為試點,協調老礦、夏橋兩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在夏橋園東社區、校東社區和老礦徐耐宿舍等社區開辦了社區家長學校,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區推開,把家長學校工作的著眼點從為“升學”服務轉變到既“成人”,又“成材”上來。在教學中,堅持“四盡”原則,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即盡可能圍繞向廣大學生家長提供系統的心理健康與教育的理論知識;盡可能介紹一些國內外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科學方法與進展信息;盡可能系統反映學校對學生心理發展研究的一些成果;盡可能服務并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發展與家長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是實施雙向交流,上好課。為鼓勵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家長學校活動,堅持到社區召開居民、家長教育調研會,讓家長們放開思想談意見,真心實意提建議,同時,也深入了解學生家長的思想態度、家庭育人的環境、經濟生活等狀況。每次上課前提前下發邀請書,確保各家長有足夠時間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等,按時參加校內活動;在課堂上,巧妙安排家長代表發言,增強研討氛圍;學年結束,表彰一批優秀學員,樹典型,促提高,真正實現了“推倒院墻辦教育”、齊心協力育英才的目標。
四、拓展教育領域,推進特殊家庭子女思想道德建設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大量過剩,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出現了一個空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家庭教育領域積極向這部分人群重點拓展。于2005年2月25日在汴塘茸山小學召開了建立“留守兒童”指導服務站現場推動會,下發了活動的具體通知、工作職責、管理制度和各項具體措施。目前,全區各鎮全部建立了“留守兒童”指導站,“留守兒童”達到一定人數的村全部建立了服務站。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省電視臺和市、區新聞媒體等分別以不同形式和方法介紹了我區這一做法,并積極向社會廣泛宣傳呼吁,切實呵護“留守兒童”的成長成才。
(一)以建立指導服務站為依托,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我們在各鎮設立了“留守兒童”指導站,具體指導各村“留守兒童”服務站建設,由服務站對“留守兒童”實行全過程管理,全方位服務,全天候跟蹤。建立了聯系制度、活動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培訓制度四大制度。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詳細記載留守兒童家庭成員情況,在校在家的相關表現,進行長期跟蹤調查,了解他們的生活近況、心理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