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08:51: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雨的詩句古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它們以其獨有的風姿脫穎而出,它們是美麗的化身,是永遠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糧。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如何讓詩詞中蘊藏著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呢?如何使學生能感悟到詩詞中的精髓,讓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詩詞意蘊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的扎下根?對于這些問題我進行了粗略的研究,現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將自己的一點教學見解付之于筆。
首先,對于詩詞的美感要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而這個感知要建立在讀的基礎上。讀詩文并非如讀課文一般逐字逐句朗讀,這里的讀指的是吟誦,即有格調、音律的讀,甚至可以讓學生仿學古人閉目想象,搖頭晃腦的讀。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我讓學生在觀看了西湖的美景圖片后讓學生自由暢談觀圖后的感受,然后在圖旁賦上這首詩,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讀,如:自由讀;跟著老師讀;閉目搖頭晃腦的讀……在吟誦時音樂不失為一個好道具,因為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便會不知不覺的走進詩詞的意境,此時在這樣的情形下老師不用多言,詩詞的整體基調已映入學生心中,后面對詩詞的講解也是水到渠成。另外,我偶爾還會把一些詩詞譜上曲調教孩子們唱,提高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原來枯燥乏味的詩詞也可以變得這么有趣。
其次,當我們在教學古詩詞時因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由這單獨的一首詩而牽連出同類型的詩。如學習《飲湖上的初晴后雨》后再出示另兩首寫西湖的古詩《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同類詩詞相互比較,評味異同。同樣的景物、不同的詩人、不同的心情詩中就有不同的味道;或者相同的地點、相同的時節、相同的心情、不同的詩人描寫的景色也不同,描寫的手法也是多樣。同樣在教學某一詩人的詩詞時也可以把這一詩人的其它作品,不同時期的創作進行對比,以詩詞走進詩人了解詩人。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唐代田園詩的奠基人,雖描寫田園風情的詩詞眾多,但不同時期詩的情感色彩也不同。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在詩中多有體現,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透過詩詞看詩人,老師可以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方式有選擇性、側重點的進行教學,將散亂的詩詞內容整合成有序的板塊,讓學生融會貫通,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語言老師,在教學古詩詞時還應該粗略的教給孩子們一些關于詩詞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詩詞讀起來瑯瑯上口,明白押韻的規律。尤其是在高年級階段,當觸擊到詩詞的教學時,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詩詞的規律,例如提到為什么有的詩四句,有的詩八句,有的詩每行五字,有的詩每行七字,讓學生粗略的分清楚律詩、絕句的分類,詞與詩相比有什么不同。記得有一次在教到語文園地里的“日積月累”這一板塊時遇到幾句詩句,在以前的單元里也常遇到對詩句的教學。我想每次教學都是孩子們讀、理解、背,這次能否讓孩子們學些新鮮的東西呢?于是我出了一副對聯“一年好運隨春到,四季彩云滾滾來”問:“孩子們,你看這副對聯哪句是上聯,哪句是下聯,如果咱們在春節時把它貼在家門前應該怎么貼呢?”學生胡亂猜測一番,最后我讓他們觀察上、下聯最后一個字,揭示其奧秘:最后一個字為“仄”的為上聯,為“平”的是下聯。然后再去讀書中的詩句并細心觀察,這樣讓孩子們在學習詩句時也明白了貼春聯的一些常識。總之在教學中慢慢的滲透一些古詩詞的相關知識,為學生以后進入初、高中古詩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好基礎,這是很必要的。
古詩詞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文學樣式,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歌謠傳唱、延續下去,讓我們借用詩的甘霖去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詩海之中,讓他們的心智沐浴在詩風里,使他們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把學生覺得枯燥的詩詞變得生動,讓學生把古詩詞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同時也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充分讓每個學生從多彩的古詩詞中去諦聽到落葉的嘆息、感受溪水的歡暢,探尋春花的芳蹤!讓孩子們在古詩文的百花園中深情誦讀唇齒留香,看盡那滿園春色!
關鍵詞:詩詞教學 興趣 詩詞氛圍 詩詞鑒賞
教師應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其特點制定合理的講解方式與教學策略,使晦澀難懂的詩詞教學充滿挑戰性與趣味性,在提高高中生學習詩詞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其主動探究、主動思考的能力,讓高中生將古詩詞學習作為高中階段難能可貴的回憶。
一、激發高中生對學習詩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小學生還是高中生只要有興趣,就會在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要從高中生的興趣出發,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把具體的詩詞和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高中生對學習詩詞的興趣,從而愛上古詩詞。我們不能否認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生接受的都是處在時代最前沿的新潮事物,高中生早已對古代文人騷客的低吟淺唱喪失了趣味。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把先賢名句和時展潮流相結合,賦予古詩詞時代的氣息充分展現古詩詞的魅力從而激發高中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可以講解古詩詞中男子對女子愛慕的詩句,讓學生品味和現代社會男子愛慕女子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一句表達了君子對窈窕女子的愛慕之心,從而使感情更加細膩,娓娓道來。同時高中生又處在成熟階段,情感活躍卻受到各種因素的束縛,為此教師可以以《氓》為例講解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故事。這是一首典型的受封建禮教迫害導致女子婚姻悲劇的四言古體詩,教師可以對這首詩進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引入愛情的話題,從而增加詩詞教學的興趣。因為感情二字是高中生活中相對比較敏感的詞,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是很少涉及的,但是高中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以及懵懂的心態從而會對感情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活動滲透有關感情方面的教導,從而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避免學生走入歧途,影響學業。語文教師把感情問題穿插到詩詞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欣賞詩詞文化的魅力,還有利于糾正高中生的感情觀,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詩詞風采的平臺,讓一些對古詩詞感興趣的同學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教師借助這種方式也為其他同學學習知識開通了渠道。近幾年的高考題型中考查的多是高中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單純的背誦能力,因此語文教師需要格外注意在興趣的基礎上培養高中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高中生的詩詞鑒賞效率,也推動高中詩詞教學的進程。
二、營造利于詩詞教學的良好氛圍
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描寫的詩詞背景、所寫的故事情節都不是三言兩語或者短短幾行字就能概括的,它所描繪的具體畫面也是高中生在短時間內不能完全的接受和理解的。學生通過一字一字的讀、背誦不但不會有很高的學習效率,長此下去學生無法進入詩詞描繪的具體意境,從而降低學習詩詞的興趣,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具體的詩詞氛圍,利用信息技術渲染課堂氛圍,從而變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例如,在俞桂《送人到松江》中“西風蕭瑟入船窗,送客離愁酒滿缸。要記此時分袂處,暮雨細雨過松江。”全詩的第一句主要描寫了蕭瑟秋風吹打著江中即將遠行的小舟的景象,并且交代了送別的季節和地點。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為學生播放具體的詩句情境,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畫面可以把學生帶入具體的古詩氛圍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具體含義。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營造古詩氛圍,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靜夜思》等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中教師可以借助古色古調的《思鄉曲》渲染具體的氛圍,在《思鄉曲》中如泣如訴的簫聲可以充分表達離家游子渴望回歸家中的那種思鄉之情。在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要展現與其他教學活動不同的語言風格,顯現詩詞教學課堂的不同,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選擇用更加具有詩意抒情的語言或者是華麗壯美的詞匯來描繪詩詞中的具體意境,從而為詩詞教學課堂奠定具體的基調。例如,在《村行》的頸聯中教師可以借助照片對學生們說:“同學們看啊,在這張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棠梨葉已經紛紛的飄落,呈現胭脂的顏色,如雪的蕎麥花開慢山野,細細感受,仿佛可以聞到淡淡的花香。這讓我想到《村行》中的詩句‘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苯處熗ㄟ^這種方式可以首先為學生營造具體的學習環境,從而為學生理解詩句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效率。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詩詞鑒賞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有的知識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詩詞鑒賞活動,提升高中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培養高中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舉辦小型的詩詞朗誦會,通過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和朗誦后的互相評點,帶動學生欣賞詩詞的熱情,從而讓高中生通過詩詞鑒賞活動調動自身潛在的“詩人”情懷,并且主動嘗試著自己寫詩詞。在學習詩歌《泥土》中就有關于仿照《泥土》創作一首詩的課后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借助具體的詩詞欣賞活動讓學生嘗試著寫,用發現的眼光發現生活中平常事物蘊含的大道理,寫出普通但是卻不平凡的詩詞,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舉辦小型的辯論賽,讓學生結成兩組對某一古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行主題辯論,從中總結歸納出該詩中詩人表達的具體思想感情和次要的思想感情,借此活動提升自身對詩詞的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古詩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細細斟酌。高中語文詩詞教學需要以時展作為教學的大背景,結合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并從調動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出發,營造良好的詩詞教學氛圍,舉辦詩詞鑒賞活動提高高中詩詞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要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并對每個學段提出具體要求:一二年段學生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三四年段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五六年段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理解古詩詩意呢?筆者認為可以用下四種方法。
一、充分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庇懈星榈乩首x古詩有助于理解古詩的內容,領悟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喻的意境和韻味,是綜合感受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詩朗讀教學要抓準韻腳、節奏、語調等諸多要素,引導學生讀好詩韻,讀準詩意,讀出詩境。詩韻是古詩朗讀中潛在的情感語氣,它主要依賴于讀準平仄音,表現好韻腳韻音等得以實現的。因此要讓學生明白,朗讀古詩要想表現出詩韻,要按“一平(― /)二平、三四仄(V\);二二一二、有節奏;遇平拉長、遇仄短;”這種平仄吟詩法將平仄音讀正確。如《泊船瓜洲》中的“間”字是仄音 jin ,如果讀成平音jiDn,就會損傷音節的諧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將各韻腳的音節讀得正確中肯。古詩中的絕句和律詩一般情況下奇數句不押韻,偶數句押韻,一押到底,不變韻。朗讀時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音讀得輕佻一點兒,使上下句音節諧和對應,這樣才能產生沁心感懷的韻味效果。此外,詩歌朗讀是介于讀和唱之間的形式 ── 吟誦,為了更好地表現出詩的韻味,朗讀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適當拖長些,從整體上表現出古詩回環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如《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 “光、色、、奇、湖、宜”這幾個平音要拉長,特別是“宜”要拉至三拍。這樣反復地吟誦出詩詞平仄押韻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完全陶醉于詩情畫意中,深深地體會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創設情境
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反復冗長地講說?!惫旁姷慕虒W,講究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詩情畫意地學古詩。如何創設出符合詩意的詩境呢?一是在繪畫中想像詩詞情境。很多詩歌都是融情于景,詩中有畫,極富繪畫之美感。教學中,我們把“詩”與“畫”結合起來,激發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詩句的描寫,充分發揮想像,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通過繪畫,能有效地讓學生體會詩中的美麗景象和作者內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更加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閱讀、鑒賞古詩詞的興趣。二是在表演中再現詩詞情境。很多古詩詞的內容富有生活情趣,蘊含著哲理美。若引導學生嘗試品味古詩詞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來,既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張揚學生的個性,又能讓學生深入體驗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再現詩中的情境,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三、擴展閱讀
在學完一首古詩詞后,可以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鏈接。
1.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如,學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教師可提問:你是否還知道其他思鄉、思念親人的詩?學完白居易的《憶江南》后,教師建議學生開一個“春天吟詩會”,把自己最喜歡的詩獻給春天。學生興致盎然地背起了許多熟悉的關于春天的詩。同類題材作品的拓展,可以幫助學生對以前閱讀的古詩詞進行系的梳理,溝通了課堂內外的教育資源,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
2.向整篇(部)著作拓展。如學習《春江花月夜》的前面四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然后引導學生去閱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其他部分。
一、教學目標
古詩教學單元教學的總要求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欣賞優美的詩句,熟讀背誦。在此基礎上,教學中應確定的具體目標是(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2)初步進行詩歌欣賞能力的訓練 。(3)培養反復吟誦詩歌的習慣,背誦詩歌 。其中,理解是基礎,培養初步欣賞能力是目的,而反復吟誦是達成目的的有效手段。
二、欣賞過程
1、教學目的決定了思路。在欣賞中,首先立足于理解詩歌內容,具體是:
(1)、對詩歌的作者和與詩歌有關的背景作必要講解,以有助于理解詩歌內容。由于古今語言表達的差異,歷史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的距離,都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因此,了解詩人其人以及寫作詩歌時的社會時代生活背景,就能夠縮減學生和詩人間的情感距離,填補詩中由于語言表達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許多空白,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在這個步驟中,可布置學生在課前自行搜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既能夠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其自學的能力。
(2)、理解文字。詩歌教學中,詞匯的積累雖不是主要任務,但一些有礙于疏通理解的文字還是要作精要講解,以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這些礙于疏通的文字的確定,應先讓學生在自學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疑問,交由小組或集體討論,教師相機點撥,以加深學生記憶,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為理解詩歌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3)、抓住“詩眼”,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霸娧邸?也就是詩歌當中集中流露和具體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是理解詩文的關鍵所在。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詩的“詩眼”就是“嗚呼!何時眼前突?,F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抓住這句作具體分析、理解,深入體會,就不難理解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了;《琵琶行》一詩,篇幅較長,詩眼就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句上,抓住這兩句就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感情了。
總之,對詩歌的理解需要立足于“文本”,也就是詩歌的本身。但詩歌的特點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有盡的“言”就是詩人寫出來的詩歌,無窮的“意”則是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和詩的意蘊了。因其“意無窮”,所以在分析、理解詩歌時不要字字句句統一答案,譯成現代漢語要留有余地,也就是為學生獨立欣賞詩歌提供空間。
2、初步鑒賞能力的訓練
(1)、指導欣賞優美精彩的詩句。所謂優美精彩的詩句,主要指詩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現力的妙句。這些句子最能引發讀者情思,余味無窮,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學習時,不能停留于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有更進一步的發掘。首先是重點分析優美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字,也就是詩人在行文中的“煉”字,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國破山河在”之“破”,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達上的準確性和含義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詩句中的“妙語”,也就是詩歌中一些詞語間的奇妙組合,如“風吹雨”(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花濺淚”、“鳥驚心”(杜甫《春望》),這些詞語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意蘊,要啟發學生深入體會。
(2)、欣賞藝術特色。欣賞應該遵循由局部到整體或整體到局部的認知規律。欣賞優美詩句是局部感知,欣賞藝術特色則是從整體表達上把握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具體到每首詩中,主要從藝術手法和藝術構思入手,如《詩經》中所選詩歌的比興手法和一詠三嘆、重章迭句的表現形式;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層層推進、蓄勢轉筆的藝術構思;這都是整體把握詩歌的一把把鑰匙,理解了這些藝術特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表達效果。
3、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創造出一些有條理的生活圖景和畫面來,把自我融入詩歌中去,從而把握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創造的意境,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例如教授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把握詩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描摹一幅這首詩的畫面,使學生充分感受其蒼涼意境;教授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就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語言來刻畫詩人月夜無眠,在月光的清暉中低吟、徘徊,懷人思遠的情景和遠方的愛人攬鏡自憐的相思之苦,從而深刻感受作者在詩歌中營造的刻骨銘心的哀婉氣氛。
三、欣賞方法
反復吟誦,激發興趣,體會詩歌的藝術美 。古代詩歌具有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語句簡練,瑯瑯上口等特點,這些特點,都需要讓學生通過語言表現去體會。甚至詩中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都可讓學生在誦讀中去感悟。作為一種訓練手段,吟誦應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
1、初讀詩歌時,可選擇與詩歌感情比較一致的民樂曲,做配樂誦讀,以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節奏、按節拍地吟誦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詩中的特定氛圍。這就需要在讀法上加以指導,主要是在節奏、速度、輕重音等方面作具體示范性指導。當然,不必如古人那樣各有曲調,只要慢慢讀,適當延長某些字的讀音,有一點抑揚頓挫的情味就可以了。
3、通過反復吟誦,引發學生的想象、聯想、體驗的感受,品味詩的意境。對于初學者來說,誦讀是學習詩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關于故鄉事、故鄉情的文章著實不少,《鄉土情結》的作者柯靈卻巧妙地開篇引用此詩作為情感鋪墊,簡潔地將“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其實是很節儉的筆法,而詩人的感情卻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問的“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寫游子久別返家的忐忑復雜心情;引用崔顥詩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庇靡粋€嬌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訕來表現人們普遍而深厚的思鄉情結。而后文引用的詩歌又升華了一種超越思鄉情結的愛國情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等詩句。鄉土鄉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牽如此!
如此美的古詩詞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內容和作者情感更顯雍容典雅、意蘊豐厚。
古詩詞在散文中的串燒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教學中,教師不妨先把古詩詞提取出來,利用學生喜歡的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朗誦感知,討論鑒賞,教師則適度點其精妙,借以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和閱讀鑒賞能力。教學現代文時,適當一些古詩詞,能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補充要精當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導入新課時設置,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學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時,可以補充蔣捷的《聽雨》拓展閱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由少年、壯年再到晚年,以聽雨為線,寥寥幾筆寫出了對人生、歲月不尋常的觀感。還可借助歌曲來營造氛圍,如聽《明月幾時有》感受蘇軾被貶后憂傷和曠達心緒的交織,聽《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理解李煜亡國后難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現手法和古詩詞表現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舉古詩例句來學習和理解。韓少功《我心歸去》中第五段寫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點沒出息?!易谌岷偷臒綮F里,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象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著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讓人心生感動。這里,“想象”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功不可沒。這和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詩人從家人著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燈前說著遠行人。這一拓展比較,可獲得舉一反三之效,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課下作業設置可以再來個聯結拓展:請找出并賞析杜甫《月夜》中運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痹娙讼胂笃拮拥乃加H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發得一覽無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學中融合古詩詞的學習,好處自然還有很多:化難為易,巧學怡趣。如開創浪漫主義詩風的屈原寫作《離騷》的時代,距離我們比較久遠,對于學生字面障礙特別多,學生也就沒有了閱讀下去的欲望。如果靈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體教學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講解,是一種化整為零的有效教學法。教師還要善于預設。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詩句在蘇教語文必修一課本上出現過兩次,而兩次用以表現的主題大不相同,一為思鄉苦,一為不舍情,學生在理解時肯定有糾結和困惑。有效引導學生多維度理解鑒賞,即可拓展其視野和想象力,使學生養成見疑不避、迎難而上的探究精神,解決古詩詞學習難的問題。
關鍵詞:古詩詞;民族文化;語文
G633.3
中國的古詩詞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歷史,對于后人來說,這些古代的妙言佳作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幾十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可以做到會背誦,會默寫,也能用自己的話將詩的意思說出來。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定的問題,即學生不會對這些古詩加以運用,漸漸地就忘記了。這就違背了學習古詩的初衷。在語文教學中若能對以前學過的古詩詞加以靈活巧妙地運用又會怎么樣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它除了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輔助語文教學外,還能熏陶人們的情感,凈化人們的心靈,開闊人們的胸襟。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積極嘗試運用古詩詞來促進語文教學。本文將對此淺談以下幾點:
一、運用古詩詞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精彩巧妙的導語是奠定教學基調、營造課堂氛圍、尋找師生互動平臺的有效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古詩詞作為導語,折一枝紅杏而引來滿園春色,掬幾朵浪花而激蕩一江春水,不管是學生還是我自己都會受益頗多。如在教學《山在訪友》一課時,我引用了學生比較熟悉的與友情有關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等,學生們齊聲朗誦,熱情高漲,仿佛在課堂中帶入了友人之間的那種相識、相知與相惜,這堂課的“主旋律”也就自然成了友情。
二、對古詩詞進行改寫,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把古詩詞轉化成自己筆下的文字,是一條可供探索的好思路。在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中有一首選自《詩經》的《采薇》,由于書中只節選了原文中的四句,16個字,僅看字面,學生很難理解詩的意思和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就將其改成了“一位卸甲退役的征夫回家鄉,鄉關漸進,想:是誰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中送我、如今我九死一生回來了會有誰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等我?這樣學生就知道了他是春天走冬天回,季節變換,時光流逝,一去幾年,他將家鄉的什么季節錯過了?學生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一年好景君記,正是橫黃橘綠時”的秋天……他快到家時會如何呢?學生們紛紛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边@樣不僅對詩的內容進行了理解,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同時也把以前學過的詩句學以致用。
三、靈活運用,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在指導作文訓練時,古詩詞也可大有作為。繼承古詩詞的極致,不僅在于記憶得多少,還在于讓其成為源頭活水。在教學活動中,嘗試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古詩詞,學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首先是對語言的美化功能,對古詩詞的應用加以強化,能夠將作文程式化的語言模式予以打破,為行文鍍上亮麗的光澤。優秀的作文往往能夠將作者扎實的古詩文基礎展示出來,寫作時總能信手拈來,給讀者帶來一種“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審美享受。其次是對主題的升華功能,古代詩歌中的很多哲理詩本身就是點石成金、升華主題的好素材。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對體現“母愛”的主旨非常適用;“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對體現“保持本真”的主旨非常適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對體現“奉獻社會,不求回報”的主旨非常適用。對詩句進行恰當地引用,無疑會給文章錦上添花,使作文的思想品位得到提升,進而使得分的“亮點”得到增加。再次,讓學生在“溫故而知新”中感受到古詩用時更有趣。十一說一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清明時吟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新同學來到說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風箏飛舞的日子,互相道“忙趁東風放紙鳶”。讓古詩詞走進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是“詩”,從而引導學生將古詩詞寫入文章。這樣就能在簡單的應用中獲得無窮樂趣,形成古詩閱讀的良性循環。
四、通過古詩詞進行審美教育,激發興趣
高爾泰說過:“美是詩的基礎。和美一樣,詩永遠體現著善與愛,不體現善與愛的就不成其為詩?!迸c其它文學形式相比,詩詞更具有美的特質。實際上,在整個語文教育中都應貫穿美的教育,應指導學生發現并欣賞詩詞中的語言美、意境美、韻律美、哲理美等,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覓美、捕捉美、學習美、創造美。如引導學生品味《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钡囊饩?,可領悟蘊涵其中的深刻哲理美;《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潭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是一首優美的詞,可讓學生相互討論并闡述自己的感受。宋代的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币虼耍芍笇W生將詩繪成一幅畫來闡釋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還可以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總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廣大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進一步去探索它的應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古詩詞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入,無疑會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古詩詞加以運用。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也是很多學生的共同感受。
參考文獻:
[1]巴桑.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淺析[J].赤子(上中旬).2014(22):161.
關鍵詞:詩詞;語文教學;情境;品味;感悟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然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有時經過教師過于直白的分析講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韻。學生缺乏對詩歌的感性認識,只得用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甚至有學生對古典詩詞采取拒絕的態度。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引導學生去學習呢?以下幾點是我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的一些粗淺見解。
一、創設情境,巧妙激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好古詩詞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創設合理的情境,必須根據古詩詞的內容需要、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等來確定具體的形式和方法。
(1)創設故事情境。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情境。文學離不開生活,所以詩歌也必須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來體會。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根據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可以設計導語假設學生自己身在外地會有什么感覺。這樣學生就充滿了好奇,隨教師一起融入詞中。
(3)創設表演情境??梢宰プW生喜歡表現自己的心理,讓學生在課前排演情景劇。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可以讓學生排太守帶隨從出去打獵及歸來的情景。
(4)創設音樂情境。利用音樂使學生進入詩詞情境。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意境清遠,筆調深婉,引用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長久》來渲染氣氛、激感、烘托意境就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5)創設競賽情境。利用孩子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在講《錢塘湖春行》時,我讓學生說一說關于描繪春天的古詩詞,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地準確回答完后意興正濃,很快進入了教學。
(6)創設娛樂情境。采用一些娛樂形式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如運用猜謎語的形式,如“汩”(打一句唐詩),謎底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二、了解詩人,感受背景
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歷、思想感情的外現??梢哉f,充分了解詩歌寫作時的歷史背景,是進入詩歌意境的前提和鑰匙。如教學杜牧《泊秦淮》,先有感情地介紹時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時代,當時唐朝已呈衰落跡象,風雨飄搖,然而當朝的達官貴人卻不顧國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杜牧是一個有正義感和遠見的詩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這個場面后,感到非常悲憤,于是寫下了《泊秦淮》這首千古傳誦的詩歌。
三、誦讀成韻,領悟感情
教師在教古詩時,放手讓學生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文的音樂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古詩朗讀要講究節奏,韻腳要讀得響亮而稍長,朗讀還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調,如壯志難酬、蒼涼悲愴的《漁家傲》,委婉含蓄、纏綿緋惻的情詩《無題》。
四、品味語言,整體感知
詩歌講究“煉字”,講授詩歌要注重品味語言,賞析詩句,整體把握。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不說山光使詩人心情寧靜愉悅,而寫山光使飛鳥怡然自樂,這就是含蓄不露,這就是詩味。鳥的怡然自樂,正是詩人淡泊寧靜的反映。品讀中要防止對字詞作繁瑣分析講解,而忽略品味賞析、整體把握的做法。在教學中,很多教師把古詩等同古文,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甚至翻譯成文,這不僅破壞了詩歌的音樂美和建筑美,也破壞了審美者在審美時的主觀體驗的意境美和韻律美。到頭來,一首內容和形式俱佳的詩歌杰作讓學生只收獲了幾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語。
五、遷移拓展,感悟主旨
學習詩詞還要在實際生活中活用,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反饋。
(1)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陽光明媚、暖風融融的情況時“吹面不寒楊柳風”要隨口詠出;吃荔枝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要在嘴邊;冬日清晨開窗,大地一片白茫茫:“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贊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報母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在作文中,要想有文采,有底蘊,一條捷徑就是滲透文化信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們的智慧火花來照亮你的文章。比如:“個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體貼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思念;財富是伊犁土地上‘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遙遠的絕響”。
學以致用方能才思敏捷,才能獨具慧眼,高屋建瓴,才能領略語文的博大精深,才能大膽張揚個性,揮灑青春。
當然,古詩詞教學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語文教師應抓住古詩詞教學這一重要平臺,用全新的課程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深厚的知識底蘊,力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相信我們教育界的同仁們,會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