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11:37: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經濟困難證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扶養人的居民;
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后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以上所說的“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所在省統計局當年四月二三十日公布的上年度省平均統計數為準。
以上四種情況的證明,有工作單位的由工作單位證明,無工作單位的城市人口由社區居委會證明,上報街道辦事處核準;農村人口則由村委會證明,報鄉政府核準。
茲有我鎮(縣)___________(具體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大學錄齲該生家庭___________(家庭成員狀況),主要從事___________(主要收入來源),家中經濟收入___________(家庭收入狀況),經濟狀況___________(是否困難),家庭經濟能力無法負擔該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請有關銀行和學校給予該生助學資助,扶助該生完成學業。
特此證明!
___________鄉(鎮)人民政府(或縣民政局)單位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個人家庭經濟困難說明(例文)
尊敬的老師:
我是武威職業學院XX級____系____班學生,因家庭生活困難,欲申請國家助學貸款?,F將家庭經濟情況說明如下,請審核:
我家住在偏僻的農村,氣候惡劣,土地貧瘠。父親在外打工,這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母親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另外,弟弟現在正在讀高中。家里沒有能力供我完成學業,特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學生:________(簽名)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例文)
xx職業學院:
________ (學生本人姓名)系省(市、自治區) 市(縣)______(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人,XX年考入貴校,其家庭(以下填寫申請人家庭經濟情況介紹) 生活困難,父母在家務農,以種田養蠶為業,每月收入約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廣州某電腦學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XX年秋季與其弟弟同時考上大學,家庭經濟收入少,無力支持其完成學業,擬申請助學貸款,望貴校予以資助。
特此證明。
經辦人:________簽字)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資助體系 困難認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列入教育改革發展的十大重要項目之一。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擴大資助范圍,形成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資助、普通高中教育資助、中等職業教育資助以及高等教育資助為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不同教育階段資助政策全覆蓋。
從2011年起,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進行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發放與學費減免;以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勤工助學、入伍服兵役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多形式資助的高校助困體系,這一系列資助政策都是為了保證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實現教育公平。但是,在國家學生資助體系運行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缺乏科學的衡量標準,困難學生認定的模糊化和多元化,都直接影響困難學生資助認定的準確性,制約國家學生資助體系持續良好發展。
一、當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與現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中的解釋,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難以支付其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然而由于經濟困難程度受地域、家庭成員等因素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變得模糊而不確定。
1、家庭經濟情況調查
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或政府、街道、社區出具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據此作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用于申請相關資助的依據。
2、學校調查認定
學校在對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時,通常會有幾個參考標準。如:低保家庭、孤兒、單親、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家庭多子女等等,同時通過了解學生日常消費習慣等情況,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認定。
二、現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
1、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管理混亂
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主要依據是由學生生源地民政、鄉鎮,街道等地方政府部門出具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即學生貧困證明。按照屬地原則,學生家庭所在地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因此這一紙證明一直是衡量學生是否符合資助政策條件的必要材料,也是唯一確定的困難認定標準之一。可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學生誠信缺失,故意隱瞞家庭經濟實際情況,少報收入夸大困難程度,致使地方政府部門出具貧困證明把關不嚴,開具隨意,貧困證明管理混亂,大大降低了貧困證明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既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也不能幫助學生資助工作困難認定。
2、困難認定標準缺乏科學依據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也是確定資助對象的主要依據,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承受能力不同,城鄉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導致各地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不一。目前,我國缺少一套操作性強、科學統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學生的困難情況千差萬別,而認定的條件又過于寬泛、籠統,按照一定比例統計確定困難生、或單純地通過對學生穿著打扮、消費水平來判定學生是否困難都是不科學的。困難程度高低是相對而言,學生消費是否必要,生活是否奢侈,這更加難以公斷。
3、困難認定程序不規范合理
在資助資源、資助名額有限的情況,為了確保家庭經濟最困難的學生獲得資助,也為了使困難認定更公平、公正,學校會在貧困學生之間進行評議和選舉。學生自述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裝貧困、爭貧困、相互比困難程度,然后組織其他學生投票選出更困難的學生。評議過程憑印象、靠人氣,無償性資助越多,虛假謊報現象越多,不合理資助比例就越大。表面看這種公開選舉困難生的方式很透明,然而這無形中傷害了困難學生的個人隱私,給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更是破壞了學生資助工作幫困、助學、育人的實際意義。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對策的思考
1、加強規范地方政府部門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的管理
隨著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逐漸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社會關心的焦點,提高相關地方政府部門政策認識,規范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管理也成為資助政策有效執行的保障。明確相關政府部門貧困認定工作人員職責要求,對出具虛假經濟困難證明追究相關責任,形成約束處罰機制。增強地方政府審批部門工作責任心,建立多級交叉審批和實效監督制度,保證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真實可靠地反映學生家庭實際情況,為資助工作提供直接有利的依據。
2、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科學化
科學統一的認定標準是解決困難學生認定難的關鍵,針對目前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中主觀認定多,客觀依據少的情況,應該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有效認定機制。根據地域經濟發展特征、參考地區居民平均收入標準、最低工資標準等,確定經濟困難標準線。同時再將學生家庭性質、家庭人員情況(年齡、職業、身體健康等)、財產情況(收入、債務等)、學生本人專業、個人消費(生活、娛樂、學習支出)以及學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能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因素,按照指標體系權重系數,進行定量認定分析,結合同學、老師的意見進行定性認定分析,盡量使考評認定結果趨于客觀,正確認定。
3、建立困難認定動態監督機制
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困難學生認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學生被認定困難成為重點資助對象后,應當建立學生資助檔案,保存學生困難證明材料,并定期與學生家庭成員聯系溝通,對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動態了解困難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關注學生學習成長,使國家資助惠及更多真正困難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崔邦焱,切實做好2008年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國教育報,2008
當下高校已初步形成了“獎、勤、助、貸、補、減、免”七位一體較完備的多元化資助體系,在高校資助政策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建立和管理工作與其他檔案工作相比有著自身的工作特點和流程,在整個學生資助體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公平、公開地做好家庭貧困學生檔案建立工作,盡可能地使用科學信息對檔案進行優化管理,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等地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有效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克服困難、完成學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工作流程基本如下:
1.1學生個人申請書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首先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認定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確定合理的標準,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實行民主評議和學院評定相結合的原則。
1.2家庭經濟情況證明
學生需持申請表到家庭所在村委會和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加蓋公章,以證明其家庭經濟狀況。同時學生根據家庭困難類型應相應地向學校提供證明材料。屬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需提供當年下崗待業證、傷殘證或家庭成員重大疾病病歷等證明材料復印件。
1.3班級民主評議過程記錄及結果
申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由班級進行民主評議,每名經濟困難學生的評議人數不少于3個,要求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評議小組進行民主評議時應著重考慮孤殘學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員長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的學生。對民主評議不符合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核實情況后做出停止認定的處理,并作出書面說明。民主評議的過程和結果都要有相關表決票數的記錄。
1.4認定名單公示文件
成立以分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院系領導為組長、院系學生輔導員、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等擔任成員的審核工作組,負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審核工作。學院將各班級提交材料整理后,審核特困生及貧困生比例是否符合要求。被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名單進行為期三天的公示,如有發現不能認定為貧困的學生應取消其資格。
1.5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人檔案
建立公示后無異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檔案,包含認定程序中所產生的所有紙質材料和電子材料,定期補充或變更學生受資助情況或者家庭經濟情況變化相關材料。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的管理工作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問題。
2.1缺乏明確的檔案的管理制度
各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現狀多處于缺乏專人管理的狀態,在需要檔案核查時,難以快速地找出相應的檔案資料。另一方面,檔案的收集內容也尚沒有專門的文件予以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收集整理時都有自己的做法,長此以往,導致檔案內容缺失,不利于把握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容易給資助工作造成阻礙。
2.2沒有實行檔案的動態追蹤管理
所謂檔案的動態追蹤管理機制也就是隨著檔案個體在實際生活的一段時間內家庭經濟情況、接受資助情況、學習生活情況等方面的變化補充相關的材料。例如,有部分學生也許在某一時期內是家庭經濟困難或者不困難的,但是在其經濟狀況改變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再評定的處理措施,進一步完善檔案的管理,導致檔案所反映內容的不準確、不科學。
2.3忽略對學生生活、學習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材料管理
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主要收集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所產生的材料證明,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內容的材料管理。尤其是對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材料的整理,如果欠缺這方面的材料內容,往往導致對學生誠信監督和調查工作的缺失,導致學生虛報家庭經濟情況和虛擬家庭經濟調查表等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有些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由于自卑、焦慮、抑郁等情緒容易產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嚴重者可能影響到其校園生活與學習,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可能影響到其受資助情況或家庭經濟認定情況,不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與資助工作的具體落實。
2.4缺乏對檔案數據變化的綜合分析
目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工作中普遍缺乏對檔案數據系統性的分析,往往只是單個數據的存放,沒有動態的數據變動圖,也沒有做學生個人的家庭情況分析,不能很好的體現學生受助后的經濟變化情況,不利于資助工作的進一步落實。
3.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管理工作的建議
3.1制定明確的檔案管理制度
要做好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的管理,首先,必須制定一套明確規范的檔案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務必嚴格按照檔案管理制度執行對檔案的管理,做到不虛報,不敷衍應付,公平公正,清楚到位。對于檔案管理的內容應該以專門的文件或補充條文的形式進行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應該包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信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產生的材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學習與心理狀態情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各項資助、檔案數據每年變動的圖表與分析結果以及學校定期抽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情況的檢查結果報告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3.2實行檔案動態追蹤管理
實行檔案動態追蹤監督管理才能使檔案正確、合理的反映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以便于資助工作公平、科學的開展。檔案動態追蹤管理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應定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格復查,檢查其家庭經濟情況的證明材料,符合入檔的調整進貧困檔,已經不符合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的學生做退檔處理。其次,要詳細收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助情況,生活開支情況、在校表現等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相關的輔助材料,并做好相關的數據統計分析,考察學生在受資助后實際的經濟情況。最后,還應該以學年為周期,對一定比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隨機的抽檢復核。各級資助部門應該抽取專項經費,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對隨機抽取的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核實,并做好相關記錄,將抽查結果做好總結并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3.3重點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誠信檔案管理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問題直接影響到貧困生認定工作與資助項目的評選工作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因此誠信檔案便成了這兩項工作最重要的考評基礎。而誠信檔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個人申請書、誠信聲明、生活開支情況、學習情況、紀律情況、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定期家庭情況抽查結果等方面的內容。學生的誠信檔案應該收集學生在校期間全方面表現,并告知學生誠信情況的重要性。誠信檔案材料要嚴格管理,并采取“一票否決”的信息管理方式。
關鍵詞: 高校家庭 經濟困難 學生信息管理 系統搭建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標準
2007年5月,《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的頒布,對我們國家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斷地擴大資助的范圍,不僅僅是貧困生資助這一種形式,還出現了獎學金、貸款交學費、勤工助學基金等各種形式的補助,徹底避免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現象的發生。但是,由于我國有一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缺陷和弊端,阻礙了實際工作的開展。只有一步步地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管理,才有利于優化現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結構體系,從實質上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大學的學習任務,為祖國和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現在我國普通高校中在校大學生有2200多萬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20%左右,全國高校約有450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傮w來講,我國高校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數量比較多,很多學生的家庭沒有經濟實力供應他們上大學的花費,當看到這組數據,真的感覺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數量太多,應該盡最大的力量幫助這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我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定義,主要是指國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茖W生在校期間無法承擔自己的生活費用,其家庭經濟條件無法繳納學費,更沒有多余的錢購買生活必需品及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根本的經濟支持和保障。例如現在的高校中,存在一部分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大學生,考上大學后,家中沒有足夠的學費供應他們上大學,存在一部分考上大學的學生利用暑假去打工掙取學費。我們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過程中,應該緊緊追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認定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查驗申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使整個評定過程公開透明,真正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使他們完成大學學業,在大學中具備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整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認定的過程應該在學校具體的安排下進行的,申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應該填寫申請表,然后各院系的老師應該結合申請學生日常生活的消費水平,對申請的學生所填寫的家庭條件和問題進行審核,從而落實工作。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的形成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前,我們應該運用層次分析理論進行分析和探討。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種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決策者可對復雜系統的決策思維過程模型化、數量化的過程方法。”由層次分析理論的含義我們可以得出,針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該把問題進行層次劃分,充分考慮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根據問題的性質和目標劃分不同的層次后構建一個完整的分析結構模型,把家庭貧困的學生困難的程度進行合理的分類和劃分,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上學困難的問題。
目前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方法主要包括:介紹月最低生活保障線比照法、民主評議法及家庭收入與消費對比認定法等。很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過程仍然存在一些弊端:(1)有一部分高校學生在填寫家庭經濟困難申請的過程中,無法提供可供查驗家庭經濟困難的真實材料。有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愿意透露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擔心與同學之間的相處失去尊嚴,不申請家庭貧困的證明。然而有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卻是相反,他們為了得到較好的貧困生資助經費,而利用各種社會關系制造虛假的貧困證明,這使得家庭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我們無法驗證其真偽,嚴重阻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與進行。在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申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學生所提供家庭經濟條件的真實性。(2)家庭經濟困難的認定結果不能隨時更新,不斷地反映家庭經濟條件的變化情況。在多數高校中,我們通常在第一學期對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和困難程度進行認定,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個學期中,總是按照第一學期認定的結果繼續開展貧困資助,但是某些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可能發生了變化。例如有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但是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經過一年或半年家長的努力工作,家庭條件會變得很好。之前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家長的下崗或失業而生活變得窘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家庭經濟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期都要進行統計和審核,不能連續幾年都通用一個認定結果而開展學生資助工作。這樣會讓更多的大學生具有生活保障,在家庭承擔不起學費的前提下完成大學學業。
三、基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構建的必要性
基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管理信息系統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關鍵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這主要是指在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系統管理后,有助于全面把握學生的實際家庭經濟條件的動態,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排名,幫助我們更直觀地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的變化情況。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系統,整合來自不同院系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只有通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系統,才能評測出家庭經濟最困難的學生,然后對其進行深層次的資助。所以,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2)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F在由于一些學生的自尊心特別強,因此部分學生愛于自尊和面子不愿意申請家庭經濟困難的資助,擔心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被學生嘲笑和看不起,所以之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模式并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和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這是通過大學生各項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和處理,更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保證學生所存檔案和信息的完整性及準確性。所以,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3)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我國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管理過程中,包括很多環節的工作,每個環節的工作并不是同時開展的,例如國家助學金評定工作和大學生貸款繳費等之間的時間差異性,我們經常會搞混各個工作之間的關系,阻礙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提高學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因為現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由之前的人員統計變位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統計,家庭貧困學生地各個信息動態也能夠進行及時更新和替換,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資源,避免之前效率低、工作質量低的局面,有效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有全面了解現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認識到構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性,才能更進一步推進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的進行,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獲得資助,避免因為家庭貧困而帶來的學習損失。
參考文獻:
[1]鄒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
[2]李琳.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及其管理信息系統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
[3]梅花.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4]謝黎文.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模式研究與信息系統實現[D].西南交通大學,2006.
[5]張冠鵬.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選擇;分析
平等地享有社會發展的成果既是體現社會公平的基本前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這一主題反映在高等教育領域,就是使每一個社會個體都能平等地接受和享有高等教育為其人生發展服務。然而,由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存在的一系列原因,家庭經濟困難現象還會在一定時期內存在,短期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依靠家庭和自身力量享有高等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盡管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已推出一系列資助方式來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是由于評價方法、認定方式、資助過程、資助手段上的缺陷,這些資助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資助面偏窄、資助標準偏低、資助方式簡單、資助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在高職院校中這些問題的表現更為明顯。這一狀況不僅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的發展和穩定,也使高職院校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作面臨重大挑戰。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模式及其缺陷
建立科學規范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不僅是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維護教育公平、促進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時代要求。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資助模式,即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等;另一類是以非政府機構為主導的社會資助項目,如陽光工程、勤工助學崗位、教育發展基金、“訂單式”培養等。從這兩種資助模式的具體實施來看,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了資助效果,而且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不利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
衡量方式不當,職能部門公信力下降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實施資助的目的是為了彰顯社會公平、使更多的社會個體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從而堅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培養其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里形成專業技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然而,在具體資助的衡量方式上(如國家助學金的發放),由于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衡量的有效方法,其認定依據主要是借助地方政府出示的貧困證明及大學生的日常消費狀況,初步認定學生的家庭收入狀況,然后決定是否予以資助。這種主觀性較強的衡量方式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為一些思想相對落后、家庭并不困難的個體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相應的社會力量(有的地方政府根本不加考量地直接為有此要求的大學生辦理證明)辦理所謂的貧困證明,以此為憑證要求學校提供資助。這種做法使得相當一部分并不需要資助的學生成為資助對象,其結果既影響了資助的公正性、實效性,也影響了學校、學生對政府的信任度。由于這種政府意愿的隨意表達,還導致政府職能部門的社會公信力下降,使政府良好的公正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嚴重受損,大大增加了大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成本。
評價方法不科學,抵觸與無奈并存在以政府資助為主體的國家助學金的評定上,為了彰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的公平、公正、合理,很多高職院校不再僅僅依靠地方政府出示的貧困證明認定學生家庭的貧困狀況,而是在相應書面證明材料的基礎上采取學生自我公開闡述、群眾評議等方式,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和班級其他學生的投票加以判定,再對照予以資助。這種所謂的公開評定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當眾介紹家庭經濟困難情況會導致部分學生在經濟貧困的基礎上產生精神貧困;二是主觀性較強的人際關系因素會使評定結果不符合客觀現實狀況;三是公開投票會造成同學關系的不和諧甚至對立;四是自卑感較強的學生可能因不愿當眾揭短而抵制參加,被迫放棄本該獲得的資助機會。因此,最終會導致資助效果甚微。在國家勵志獎學金的評定上,盡管明確提出資助對象是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但在具體操作中,各高職院校對參選人的成績評定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也使得評定結果讓部分文化課成績一般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備感無奈。而社會資助更多的是將考上重點大學或本科院校的學生作為資助對象,而不管其貧困理由是否合理(如把家庭經濟困難歸結為家庭子女多這一點),對就讀高職院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則不屑一顧,這樣的評定結果也使得其資助的合理性備受質疑。
資助過程簡單、粗糙,缺乏有效的社會認可任何一項有組織、有計劃活動的目標都是通過一定的過程實現的,過程是否科學、恰當,將會直接影響到目標的最終實現。同樣,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資助,使之平等地享有高等教育也要通過具體的資助過程來實現。對高職院校生源狀況的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的學生以來自中西部農村、老工礦區等經濟狀況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為主體,因此需要資助的相對數量顯然比一些重點高校、本科高校要多一些。由于家庭經濟困難,使這些學生對金錢的認識缺乏理性,因此,獲得相應資助的學生對資助款項的理解和使用也需要納入資助過程之中,科學地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培育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以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社會效益。然而,從目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過程來看,更多地側重于對資助對象的純粹數字分配,即在資助過程中按照在校生數量確定相應的資助比例,撥付資助金額,完成資助任務。而對不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員比例結構、需要資助的絕對數量則缺少科學、全面的掌控,對資助的具體實施也缺乏相應的監管,對資助金額發放后的思想引導工作也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資助過程顯得簡單、粗糙,很難產生有效的社會認可。
資助手段落后,社會整體效益不高手段是目標的具體體現,科學、規范、高效、先進的手段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目標的價值。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是民心工程、溫暖工程,是體現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關鍵,是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理念的現實體現,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現實范本。因此,必須運用科學、規范、高效、先進的手段保證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充分保證其社會功效的最大化。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手段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上,無論是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還是社會上的陽光工程等公益資助,都過多地把目光關注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物質激勵上,而很少涉及精神層面的資助或技術能力的提高,結果自然會產生重物質資助、輕精神引導與能力培養的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也難以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實要求。由于精神資助的匱乏,在一些受到社會資助或者助學貸款資助的大學生中存在感恩意識淡薄、誠信意識缺乏等問題,甚至發生受資助者與資助者之間的情感沖突,進而影響到社會公益資助體系的過程完善。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的選擇
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構建布局科學、調配合理、監督完善、方式規范的資助模式,才能真正推動這項工作的高效開展。因此,高職院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必須精心思考,選擇并構建行之有效的資助模式,真正為大學生的人生發展服務。就高職院校而言,可以選擇如下幾種資助模式構建相應的資助體系。
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基金會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現實,形成了國家教育投資的有限性,國家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很難面面俱到,而社會公益資助的非強制性也不能有效地保證資助活動的公平、公正、及時、合理。因此,為使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接受高等教育,加強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儲備,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基金會這一資助模式既具有必要性,又顯出緊迫性。大學生資助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一是將國家發放給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金、勵志獎學金集中起來,二是將社會各界資助的用于校園公益活動的剩余資金或具體資助貧困生的資金集中起來,三是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勤工儉學收入集中起來,四是號召曾受過相應資助的已畢業參加工作且經濟收入較好的學生自愿捐款,五是號召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捐款,六是學校自設資助資金。大學生資助基金會應設立專門賬戶,資金使用初期只面向需要提供資助的本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隨著基金數額的增加,可適當擴大資助面。
創建適合在校生工作的校園經濟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職院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必須注重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的同時并舉,精神資助就是要通過創造條件使大學生自立、自強。高等學校由于人力資源優勢較為明顯,專業技術優勢較為突出,而且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因此,高職院校在資助實踐中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遵照國家的相應政策,利用各種資金的支持,創辦針對在校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校園經濟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勤工助學活動。創建校園經濟體,一方面可以將高職院校的專業優勢及時、準確地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使在校學生通過相應的實踐鍛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實現人才培養與服務社會的有機對接,將高職院校的人才優勢和教育教學質量及時地展示出來,增強學校的社會競爭力。同時,還能通過變“物質輸血型”為“技能造血型”、變“外助消費型”為“自助服務型”的資助模式,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自食其力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學業,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真正實現對學生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的同時并舉。
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借助企業的力量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資助,既可以是直接接受企業資金支持的顯性資助,也可以是通過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隱性資助。直接的資金支持可以產生較明顯的短期轟動效應,但從長期看,往往會因高校與企業在社會交往中消耗過多的資源造成資助成本上升,從而使企業的關注度降低,導致資助金額的萎縮,影響到高校具體資助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企業而言,開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活動,既可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又能為企業作無形的社會廣告,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社會公信力,相對于資金支持而言,企業對此更感興趣。對高職院校而言,實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可以克服學校資助資金不足的困難,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又可以在實踐中使教學與科研成果得到及時驗證,進而推動學校的內涵發展。對家庭經濟困難需要資助的大學生而言,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可以解決接受高等教育的資金問題,又可以在實踐中強化知識技能,還可以通過自食其力的工作創造收入,不斷提升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不斷完善和健全人格,實現人生價值。
設立創業基金,引導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隨著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自主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必須認真面對的選擇。大多數高職院校已將創業教育提到與學歷教育、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開設了相關的創業課程,加大了創業教育的力度,有的學校甚至通過創辦創業學院來提升創業教育的吸引力。但是也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觀念仍停留在就業教育層面,對創業教育的教學實踐活動缺少足夠的關注。提升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創業教育營造相應的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多種渠道地推進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參與創業,不僅能夠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還能有效地推動學院專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的對接。出臺相應的創業融資政策,設立創業基金,鼓勵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既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資金問題,又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理性調整。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事創業實踐,還能夠為其脫貧致富提供信心和能力準備,更好地引導其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醫學院校;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4-0031-02
我國的高校大學生資助體系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及高校的收費改革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當代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所面臨的經濟與發展問題。但長期以來,高校大學生資助體系中的育人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挖掘。醫學院校是培養高素質醫學生的搖籃,醫學生是未來的醫生,不僅應當具備精湛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當具有較高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素養和較強的人文精神,因此,在醫學院校中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積極有效地利用資助工作平臺,充分發揮資助育人之功效,從而引導家庭經濟困難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順利走向健康的成長成才之路,一直是值得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及思考的課題。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現狀
隨著高等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收費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比例逐年攀升。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比例已達到了在校大學生的20%——30%,由于家庭經濟上的拮據,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不僅受到了影響,而且面臨著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問題。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我國從2007年開始實施新的高校資助體系——國家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起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并存的資助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考入大學,首先可以通過各個學校開設的“綠色通道”按時報到。入校后,學校通過核實他們的家庭經濟困難情況,進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給予資助。但是與此同時,在資助政策的推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認定過程中的“偽貧困生現象”,而本應該申請資助的同學礙于面子不肯申請,一些大學生在受到資助后心理負擔加大,部分受資助的學生缺乏感恩意識和誠信觀念,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對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再思考。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自主不能僅停留在物質層面上,應該努力發掘資助工作中潛在的育人價值,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
二、醫學院校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不完善
當前,醫學院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依據主要是家庭所在地的鄉鎮或民政部門等開具的列有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等基本情況的證明。而實際上,一些學生通過弄虛作假開證明,這樣的證明并不能真實反映該生家庭經濟的實際情況。而僅依靠輔導員或班主任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消費進行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此外,看似簡單的貧困生證明背后卻另有隱情——權力或物質資源豐富者要拿到證明是易如反掌的,而一些真正貧困家庭的學生卻不能輕易得到。這些“偽貧困生”在校吃喝享樂,高端消費;相反,一些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的學生卻在開具證明信的過程中屢遭碰壁,甚至強烈的自尊心趨使他們不愿意讓同學或老師了解自己真實的家境,寧可省吃儉用,打工掙錢補貼學費、生活費,也不愿意主動申請助學金。家境的貧寒時時困擾著他們敏感的神經,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嚴重扭曲。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尚未健全
當前,醫學院校普遍運用的資助模式是以國家財政為主導的,資助的主體限于政府和醫學院校本身,尚未形成個人、社區、企業的聯動。顯然,面對日趨增多的家庭經濟困難醫學生群體,這種僅依靠政府和學校的模式難以適應當前的情勢。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醫學生的資助主要偏向于經濟方面,側重于對他們給與物質幫助,而對精神上的幫扶則顯得相對貧乏。一方面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環境相對較差,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鍛煉,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經濟困難醫學生接受資助以后不思進取,更有甚者把家境的貧寒作為得到資助的資本,認為不拿白不拿,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貧困現狀的辦法,依賴心理嚴重。此外,資助體制不健全也表現在資助傾斜地域的不平衡。大部分高校資助過程中獲得獎學金學生的名額是有比例限制的,其發放的對象有一定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又著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多集中于少數民族地區及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這些學生在成績方面的優勢并不十分明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獲得資助名額的機會。
(三)長效的資助育人機制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資助的重心偏重于經濟上的資助,物質幫扶較多。雖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經濟拮據的解決十分重要,但是心理上的疏導也值得我們關注。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如果缺乏心靈的溝通與全方位的人文關懷,就間接使他們更加缺乏自信,甚至形成自卑和自我封閉的人格障礙,尤其表現在人際交往方面。因此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時,應該把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相結合,及時疏導貧困生潛在的心理困惑,引導其養成健康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以資助為契機,促進醫學院校育人工作新發展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
首先,在依據學生生源所在地的鄉鎮或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以及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上的基本情況判定其家庭狀況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渠道了解這些學生的實際經濟生活水平,如開展學生評議、在校消費調查等措施,輔導員或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細致入微地了解每個學生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采取電話、信函、家訪等方式向當地政府部門調查了解。其次,將心理關懷融入認定機制,通過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等措施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避免自卑與自尊心理并存及“偽貧困生”現象的出現。此外,也應當根據地區差異造成的生活標準、消費能力的不同,科學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標準。
(二)健全醫學院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首先,轉變以往資助主體限于政府和學校的模式,形成個人、企業、社區、全社會聯動的資助體系;其次,資助形式應該多元化,改變以往按期發放現金的形式,改為直接發放生活用品或直接抵消學費、住宿費,給飯卡充值等。免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設備及場所,對他們進行各項基本職業技能的培訓,從而養成其自強自立的意識,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此外,也可以由企事業單位為貧困生提供助學崗位,或引導學生在校內外參加公益勞動,如幫助圖書館整理書籍,進社區義診,去福利院照顧孤寡老人,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他們心理上的壓力,也可以調動企事業單位參與高校資助工作的積極性。最后,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后的跟蹤反饋工作,建立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檔案,實行學生個人信用記錄與獎優罰劣相銜接的制度,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三)建立醫學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長效機制
醫學院校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的系統工程,我們應堅持提升個體生命價值的理念,努力培養經濟困難醫學生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意識,磨練其堅韌的品性,使其成為富有銳意進取和創新精神,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爸鲌D報,飲水思源”,通過資助工作對同學們進行感恩教育,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國家、社會、學校及老師的溫暖和關懷,激發起刻苦學習,勵志成才,畢業后回報社會及他人的感恩意識。加強對醫學生的誠信教育,簽署承諾書,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此外,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是建立醫學院校資助育人工作長效機制的基本原則之一,在資助育人工作中應充分調動受資助醫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實現自我教育。
總之,在醫學院校中,資助工作是一種極好的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德育資源,值得引起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視并不斷發掘及加以利用。
參考文獻:
\[1\]楊安民.從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看高校資助體系的改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7).
\[2\]李曉鵬.試析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科學發展\[J\].北京教育,2010,(11).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 發展性資助 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一、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資助工作育人作用不明顯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資助工作也必須以育人為中心,充分發揮資助育人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以經濟資助為主體的資助工作中,育人作用并不明顯。從表面上來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是個人的基本生活問題、經濟問題,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反映了個人自信心、綜合能力、意志力、品質等方面的問題。高校在資助政策制度上側重于經濟上的幫助,幫助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并沒有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也沒有起到育人成才的作用。另外,受資助學生沒有參與到資助分配的過程中,缺乏主體性,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受助者,難以增強受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責任意識,也影響了資助育人功效的發揮。有些受到資助的學生,視作理所應當,不懂得感恩,甚至出現拿著助學金請客吃飯現象,完全違背了資助育人的最終目的。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準確性有待提高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是資助工作的開始,也是資助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一步。目前,高校對于認定標準只是抽象化的描述,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程序的關注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標準不統一。由于地理位置、歷史條件等因素影響,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貧困居民的低保標準也不一樣,這就對認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家庭經濟困難生的材料存在造假現象。對于在認定困難生資格中所需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貧困證明等重要材料依據,可信度參差不齊,這在審核材料時就有發現。有的基層政府部門經辦人,不經審核就在證明材料上蓋章,還有的僅僅蓋一個公章,對于簽署意見、聯系電話、署名等都不填寫。還有假經濟困難生通過托關系取得困難生證明材料等。
第三,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程序不規范。由于沒有規范的可以量化的認定體系,在班級的評議階段會存在“拉票”現象,這就存在著評議小組成員的主觀推斷和情感偏好等情況,難以保證認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不良思想有所增多
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是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國家獎、助學金為輔,“獎、貸、勤、減、補”有機結合的多元資助體系,從體系來看,資助的方式多樣化,其中,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困難補助都是無償資助的。從結構來看,現有的這種資助政策加大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直接資助的力度,雖然更好地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困難,但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這種直接的無償性的資助,容易使一些受資助的學生出現依賴的思想,產生“等、靠、要”的心理,不利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
(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強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對來自于家庭、經濟、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壓力要高于一般的學生,在心理上承受的挫折感也更大,這個原因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心理素質不強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自我封閉、意志消沉、敏感小氣、多疑嫉妒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阻礙身心的健康成長。對于如何幫助這部分學生克服種種心理問題,渡過心理難關,目前高校缺少有針對性的做法,更缺少有針對性的研究。
(五)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力度有待加強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資本、資源的缺乏,以及比一般學生更大的就業壓力等方面的因素,普遍存在著就業簽約率偏低、簽約質量不高等問題。從長遠來看,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生就業比解決其生活困難更為重要,因為困難生就業牽扯到個人、家庭和社會,更關系到教育公平和社會的穩定。目前,雖然有些高校也開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但沒有形成穩定的就業援助體系,其力度還有待加強。
二、 發展性資助的內涵及意義
發展性資助是指在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資助的基礎上,注重其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把資助與學生的成才相結合,堅持資助與培養并重的理念,立足當前,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創新資助載體,增強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此外,盡力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條件、機會及平臺,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等,并通過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實現自我解困,改善自我、改造自我,最終成就自我,全面、健康地成長成才,從而促進資助育人的科學發展。
發展性資助體系構建以“以人為本,資助育人”為理念,以學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大局,立足學生發展需求和資助工作實際,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科學化、人性化”的工作思路統籌規劃,系統構建,促進學生持續全面發展。
(一)構建發展性資助體系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黨的十報告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國高校的資助工作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構建高校發展性資助體系,也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發展性資助體系在幫助解決學生物質困難的同時,強化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凸顯資助育人功能,有利于完善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的社會競爭力,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構建發展性資助體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發展,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通過加強教育和引導,完善知識結構,強化社會實踐,著力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發展性資助體系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作為衡量發展性資助成效的根本任務。引導大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學會動腦思考,學會做人做事,加強實踐能力,主動地去適應社會。發展性資助體系鼓勵大學生個性發展,尊重個人選擇,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發展。
(三)構建發展性資助體系有利于高校資助工作的科學發展
建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是實現教育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措施,它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強化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發揮其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持續發展的能力,備受社會的關注。發展性資助體系依據每個人的不同起點、不同水平、不同需求、不同目標進行項目設計,有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成長成才,促進資助育人的全面發展,也實現了資助工作的科學發展。
三、構建高校發展性資助措施的思考
扶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體現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優化科學有效的資助模式是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的重要基礎。發展性資助是體現資助理念的載體,堅持“以家庭經濟困難生為本、為家庭經濟困難生服務、助家庭經濟困難生成才”的原則,著眼于資助對象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因此,探索更具科學性和實效性的發展性資助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一)經濟資助與精神資助相結合的原則
經濟資助是指通過物質資助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在校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等。它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首要功能,無論資助理念、資助方式怎樣改變,這一功能都應放在首位。精神資助是指大力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生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長遠、深層次的發展需要,它是發展性資助不可缺少的功能,也是發展性資助的重要內容。精神資助包含心理輔導、感恩勵志教育、誠信教育等內容。高校應當在資助政策、資助資金的保證下,堅持經濟資助和精神資助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逐漸從助困走向助學,提高助困的水平,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高校教育必不可缺的環節,高校應當堅持每年新生入學后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并結合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國家助學金評定工作等建立家庭經濟困難生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個案輔導、小組輔導、團體輔導等方法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建立宿舍、班級、院系多級心理防護和預警體系,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和預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備心理調適的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2.建立高校感恩勵志教育的長效機制
高校資助工作在經濟幫扶的同時,也應該對學生的感恩勵志教育工作引起重視。感恩勵志教育以育人為核心,激發起學生的責任意識、自主意識。只有將經濟資助與感恩勵志教育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高校育人的目標。高校應重視這一方面,倡導各個院系、社團、黨支部等群體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制定感恩勵志教育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應具長期性、多樣性,并將感恩勵志教育滲透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中,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3.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資助工作中,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的客觀真實性,僅由學校資助工作人員負責審核,難度很大,可行性程度低,因此,在資助工作中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喚醒學生的主體責任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全面加強和改進誠信教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合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誠信制度建設,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考評體系和相應的誠信檔案,同時營造濃厚的誠信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搭建實踐平臺,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
家庭經濟困難生為擺脫自身和家庭的貧困環境,更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條件,才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因此,在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應以平臺為基礎,注重對其實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首先,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學校應為家庭經濟困難生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拓展多種校內外勤工助學的崗位。在勤工助學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得到了報酬,另一方面自我素質也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鍛煉,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也培養了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其次,培養家庭經濟困難生的社會獨立能力。在組織校園內外的各種活動時,應積極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生參加,培養其組織協調、溝通協助、交際決策等各種個人素質和團隊能力。通過這樣的途徑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獨立能力,提高其自信程度,為以后的全面發展做好鋪墊。
(三)針對貧困學生實施就業援助和創業指導
學校通過系統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進行理性的就業選擇,可以通過校內外兼職崗位和社會實踐活動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推薦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到用人單位見習,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工作適應能力。
一方面針對有就業意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好就業統計,建立就業單位與學生之間的實習關系,搭建學生實習鍛煉的平臺,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另一方面,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結合當地的創業政策,對學生的創業項目給予論證評估,做出建議方案,為其提供合理的建議。同時,針對技術性較強的項目,學院可以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健全和完善創業導師機制。設立校內大學生創業區,對優秀的創業項目提供各種政策優惠措施,保障其順利成長和壯大。
四、結束語
高校發展性資助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抓住“育人”這個資助工作的靈魂,以發展的思維來建設資助體系,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或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形成健全而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形成全面而綜合的能力素質。
總之,建設發展性資助體系是為了將高校資助工作合理優化,確定資助工作重點和方向,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良好的培養和鍛煉,提高學生的資助效率,從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殷雄.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體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