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專業見習總結
時間:2022-02-18 14:33: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專業見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U-S合作;教育見習模式;創新
1國內外關于教育見習的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教育見習的研究有以下兩大類:(1)教育見習內容的研究。使見習生關注專家教師的學生管理策略、如何聽課評課、借鑒優秀教師經驗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個策略解決新手教師駕馭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Beckett提出培養教師勝任力來改善學生的學習策略。(2)探討校外實踐基地指導教師與實習見習生的關系問題。如:Parkay和Standford認為,建立良好的指導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實踐的成效和效果。我國有關教育見習的研究現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教育見習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趙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師范大學結合免費教育師范生培養工作,積極探索教育見習的新模式。(2)關于高職院校師范專業教育見習存在的問題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教育見習已經成為師范生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師范專業不僅要高度重視教育見習的研究,還要重視教育見習的組織與安排,更要重視教育見習各方面的改革。(3)關于教育見習與教師專業化進程之間的關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師范大學與金華五所中學“伙伴合作”項目為例,探討現有教育見習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在教育見習評價中引進發展性評價理念和原則,能有效幫助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進其專業發展。綜上所述,國內外教育見習當面的問題已擁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對制度與實踐模式創新問題缺乏深入研究。總結以下幾點:(1)關于教與實踐的系統個案研究缺乏,與某地區結合實際情況結合的實證研究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現狀,對于某一特殊環節的某一特定參與者研究較少,如:師范生個體價值觀、實習基地學校與師范生的關系、高校主體在教育實踐中所處的地位、作用、職能等成果仍相當有限。
2U-S合作培養,教育見習模式創新的具體內容及做法
2.1見習目標
(1)了解當前小學教育現狀、認識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動向,樹立職業信念,堅定為教育事業的奮斗。
(2)初步接觸教學實踐,通過課堂觀摩參與教學活動,掌握教育教學活動環節及組織,了解小學生的身體心理狀況,熟悉小學教師的職業內容。
(3)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為日后的學習明確方向,為未來的教育實踐打下基礎。
2.2見習模式創新
(1)采取集中統一實踐和分組分批結合的形式,實現課內外一體化、逐層遞進、校內外結合的教育見習模式,多層面、立體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技能。
(2)實行“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及“校內實踐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教育見習管理體制。每個見習基地即市內小學會有一名大學教師掛職校長助理并負責學生的見習帶隊指導活動,同時,聘請市內小學優秀教師擔任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實行通識指導與專業指導、現場指導與遠程指導相結合的見習指導模式。
(3)學院每年組織召開教育實習基地學校聯席會議,確定各基地學校所接納的人數,見習存在的問題,并做相應的調整。
2.3教育見習實施內容及步驟
根據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則,教育見習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入學至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的見習入門階段、大學二年級的見習提高階段、大學三年級上半學期的見習發展模擬階段。不同階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標內容和要求。
第一階段:見習的初級階段(1)目標:本階段為見習的第一步,是見習的啟蒙階段。主要了解當前小學教育現狀、認識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動向。初步進入小學,了解小學的日常管理模式、學校組織運行機制等。(2)內容要求:其一,組織學生觀摩并參與小學的活動,如:參與小學的班隊活動、觀摩小學的教研活動等。其二,邀請優秀教師為大學生做學術報告,使學生樹立職業優越感,通過與小學一線教師座談討論,了解目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向,如何成長為一代名師等。
第二階段:教育見習提高階段(1)目標:本階段使學生了解課堂教學步驟、如何管理課堂、了解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發現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特點。(2)內容要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實習學校進行課堂觀摩,每位學生都有專門的校外指導教師對其進行溝通和指導。要求學生每兩周進小學聽課觀摩一次。在觀摩的過程中學生能真實的接觸教學實踐,明白課堂教學步驟,了解教師課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想狀態。同時,也能使學生將自己的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并改正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為后期的教育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階段:見習升華階段(1)目標:通過觀摩熟練掌握學科教學過程及步驟,內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論,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備課、講課、評課,同時,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為未來的畢業論文選好題目。(2)內容要求:此階段的內容:其一,觀摩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了解學科教學過程,與校外指導教師座談討論,幫助見習生改變角色,學習如何聽課評課,怎樣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等,通過班主任工作的體驗,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觀摩聽評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組織學生進行試講模擬,優秀見習生可以在小學進行交流展示。這一方面為見習生提供了學習、經歷和體驗的機會,另一方面讓見習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開見習生表彰總結會,通過見習實踐分享、展板制作使見習生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同時,對優秀見習生進行表彰,號召向其學習。更多的見習生能發現當前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能認識到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不足,也能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找好合適的選題。
3教育見習的效果及反思
通過U-S合作,校內外實踐結合的方式改進教育見習,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提高。通過入學就接觸小學,理論聯系實踐,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有了清晰的認識,體會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學生的自豪感。90%的見習生都感到當初進小學校園,小學生對其敬禮并稱老師時,他們都深深感到驕傲。當然也感受到了老師的分量,老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不難看出對于教師這個職業,學生的認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報志愿的無奈選擇。
(2)實踐技能大幅提高。通過創新教育見習模式,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優化學生教學技能。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了社會各個機構的認可。如:我院學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曉雨在2016年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決賽(陜西賽區)獲得了一等獎。此外,我院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0%,這也與注重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學的頂崗實習的學生也獲得了各個校領導的一致好評,招教和特崗教師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見,教育見習這個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環節有多么的重要,如果這個環節沒有達到目標,那么很難促使師范生角色的最佳轉變,很難完成教育實習實踐的種種任務。
(3)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有提高。為進行實踐技能訓練之前,學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學學管理、教學理念等知識。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怎么開展教學研究知之甚少。通過教育見習等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80%的同學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小學在教學管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主、副科時間分配、學生安全教育、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等問題,部分學生通過參與小學的教研活動能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策略。同時還能針對自己設計的模擬教學進行反思總結,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欣如,杜春光等.創新教育見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2(8):7.
[2]葛慧.高職師范專業教育見習的改革問題研究[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4):108-110.
[3]周波.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教育見習發展性評價探析——以浙江師范大學與金華五所中學“伙伴合作”項目為例[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67-68.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發現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課程設置不合理;支持系統不健全等。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對策,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傳統師范的更為科學合理、更具實踐性和發展性、更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梢?,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2] 黃俊.課程設置之于實踐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118.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推進和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教育實踐能力,越來越成為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改革關注的內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將“實踐取向”作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將“教育實踐與體驗”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結合相關課程學習,密切聯系小學,在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積累所學、所思、所想,具有觀摩、參與、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這就要求小學教育專業不斷加強教學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努力構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完善課程體系,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平臺。按照“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能力結構、內化素質結構”的總體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制定上應強調以“學術性、師范性”為特色,以能力本位為主要價值取向,構建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主干、專業拓展、綜合素質等五級課程平臺,強化兒童發展、教育哲學、小學教育概論、班級管理、教育政策法規、小學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方法、教師專業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師語言、書寫技能等課程,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在注重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同時,強化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教育專業素質課程所占總學時的比重,合理分配學科專業課、教育理論課、方法技能課和教育實踐課各部分的課時比例,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完善教育實踐課程管理,確保教育實踐課程的時間和質量,努力構建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基本技能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教育專業素質發展的課程體系。
在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即通過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的情感;樹立科學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專業特長。為此,大學一年級應側重教學基本功(包括書法、普通話與教師口語、即興演講、聲樂與器樂、簡筆畫與手工制作等)的訓練與專業情感的初步培養;大學二年級應側重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上課、說課與評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個別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查與評定能力等)的訓練與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學三年級在繼續培養教學能力的同時還應培養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課外活動、聯系家庭和社會的能力等),并通過頂崗實習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專業情感與教育理念,培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學四年級則側重培養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計劃、開展教育行動研究、撰寫教育故事與小論文等)和自我專業特長(即經過實踐訓練,學生在專業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優勢,如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能力、雙語教學能力等)。
二、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為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小學教育專業各門課程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改革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首先應結合課程內容制訂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實施途徑,通過各種途徑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如,教師語言、音樂、美術、書法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相關理論課程可按實踐教學大綱,安排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對學生實施觀察學習、模擬學習,加強形成性評價,訓練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在利用課堂引導學生實踐的同時,各課程還可加強課堂教學的延伸,如,開展課前十分鐘演講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重視實踐性作業的布置與檢查,加強課后實踐能力的訓練與輔導,彌補課堂實踐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陷;指導學生做好課外學習筆記,記錄課外閱讀(理論、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學生視野;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等課程加強微格教學,組織到小學見習實習,指導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閱讀教育名著,研討教育熱點問題,撰寫教育小論文,開展教育手抄報、讀后感、教育教學技能等各類教育技能比賽,以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將筆試、技能考試、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有機結合。如:教師口語、書法、音樂、美術等必修課期末可采用抽簽決定考試題目、相關教師組成評委組打分的考試方式;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可采用閉卷考理論、開卷考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專業拓展課小學語文(數學)教學技能與訓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語言表達藝術與訓練、兒童歌曲創編與伴奏、兒童舞蹈與唱游、兒童故事表演與創編、教玩具制作、書法藝術等也可采用匯報演出、展覽等形式,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課外實踐訓練
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是實踐教學的又一基本途徑。小學教育專業應制訂并落實課外活動的制度與措施,根據專業特點組織相關學生社團,列入每學期系部、教研室教學工作計劃。將社團活動和群眾性活動有機結合,廣泛成立各類學習型、活動型社團,如支教社、文學社、心理輔導站、大學生合唱團、手工制作、聲樂、體育、書法、朗誦等多個類別的活動社團。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實踐鍛煉,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落實、有成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錘煉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積極開展普及性的群眾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教學基本功與能力的檢查與訓練,如由學習部負責實施普通話、書法、簡筆畫、聲樂、舞蹈等教學基本功每日一練活動,保證課外訓練的制度化、經?;c常規化。同時應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剪紙、手工制作、簡筆畫、歌舞等專業展示,舉辦簡筆畫、書法、朗誦、演講、器樂、手抄報、講課、說課、評課、組織班隊活動、課件制作等教師能力大賽及征文比賽(文學、教育心理、兒童文學等)、手抄報比賽、科技小制作比賽等,提高學生開展教育實踐能力訓練的積極性,提升實踐教學的成果。
在加強校內實踐的同時,小學教育專業還應重視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生開展教育見習與實習?!督處熃逃n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提出,要“結合相關課程學習,觀摩小學課堂教學,了解課堂教學的規范與過程。深入班級,了解小學生群體活動的狀況以及小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獲得與小學生直接交往的體驗。密切聯系小學,了解小學的教育與管理實踐,獲得對小學工作內容和運作過程的感性認識”。為此,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設置情況,將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內容具體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見、實習前均有基礎教育名師舉辦講座或公開課,做到整個見習、實習過程都安排專門教師全程帶班,加強指導;見習、實習后都要求學生按照提綱進行反思,寫出日記、總結、小論文,組織學生交流,從而實現教學實踐的層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頂崗支教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目標“教育實踐與體驗”中要求: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教學方案,經歷1~2門課程的教學活動;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參與指導學習、管理班級和組織班隊活動,獲得與家庭、社區聯系的經歷;參與各種教研活動,獲得與其他教師直接對話或交流的機會……參與各種類型的科研活動,獲得科學地研究學生的經歷與體驗。據此,根據學校定位、地理位置、課程時間比例要求等實際情況,為保證學生實踐鍛煉的經?;?,小學教育專業應積極與地方政府、小學加強聯系,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開展頂崗支教活動,既可以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又能夠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提高當地小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服務地方,從而實現多贏。
為此,小學教育專業一方面可以組織大二、大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成立支教小組,在進行充分的“上崗”前的集中備課和業務培訓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定時間、定課時、定人員,有組織地到支教學校任教和輔導課外興趣小組,增加學生對小學及小學生的直接感知,培養學生將學科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教學的能力,訓練學生初步的教學能力。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應根據課程計劃安排,充分利用實習環節,組織學生到小學頂崗支教,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實習班主任、少先隊工作,實習課外活動,進行教育觀察、調查與課題研究等,深化學生專業意識,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建東.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專業素質培養模式探析[J].文獻資料,2009(33).
大學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簡化其多元結構模式,回歸高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一般結構模式。以小學教育基礎理論和實踐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由此確定專業課程的結構配比,建立起由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到專業基礎課程,再發展到專業研究課程的有機的、呈梯度分布的課程體系。以系統的小學教育基礎理論和實踐課程為核心課程,以大學文化通識類課程為基礎課程,以選修課程為支持學生自我發展的輔助課程,構建大學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這一課程設置體系,注重加強學生的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素養,使學生具有系統的小學教育理論知識,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深入地了解,熟悉基礎教育的特征,精通小學課程理論,掌握小學課堂教學技巧,并具有初步的小學教育科研能力。這有利于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特點,明確小學教育專業方向,提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術研究水平;防止小學教育專業“雙重標準”的出現,符合高等教育的標準和要求,達到當前小學教育對“研究型教師”的培養需求;同時,也突出了“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這一專業定位。
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小學教育的專業基礎理論,在小學教學中,并不能轉化為直觀的教學效益,小學教師在工作中,最需要的仍然是語文、數學等教學科目的相關知識,這種課程設置是否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
我認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小學教師應該是兒童教育專家,而非學科專家,作為一個教育家所需要的決不是單純的知識。小學教育,因其啟蒙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特點,教育的重點在于發展兒童的個性,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形成人生的基本態度。教育的難點也不在于教師如何精通并傳授學科知識內容,而在于教師是否有能力使學生熱愛學習。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自控能力差,對小學教師的職業素養與教學藝術的要求更高,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重視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教育心理學素質的培養。
在這里,我并沒有貶低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的意思。相反,我希望我們每一個小學教師都是無所不知的全才,能解答小學生的一切疑難問題。面對現代社會知識的容量與更新速度,我們只能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建立起小學教育專業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具備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能力。馬斯洛說過:“課程的功能不僅僅是提供知識,而且是通過知識達到人的個性自由和解放?!蔽覀円囵B的是充滿想象激情和創造欲望的教師,是兒童眼中個性鮮明的人生導師,而不是單純的課任教師。如果這樣的課程設置,能對目前過早的將小學生置于學科體系之中,造成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狀有所觸動,也算是一個收獲吧。
二、對大學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思考
當前,設有小學教育專業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大多是采用“分科培養,全面發展”的模式,目的是使學生文理兼通,學有專長,以求培養出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高素質小學教師。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要突出小學教育專業的特色,體現小學教育綜合性特點,在造就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同時,注意加強學生學科專長、教研能力的培養。
這種課程設置體系,在結構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元結構特征,表現出“雙專業”的目標取向。教務部門力圖把課程設置與小學教學科目一一對應,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拔高對學生的學科專業要求,細分課程,增加學時,有些院校學科專業課程課時量已經占到了總課時量的42%,而學科專業課程的課任教師仍覺得課時不足,無法達到教學質量的要求;學生則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無法靜下心來自主學習。
單純對知識儲備數量的追求會造成課程體系的無所不包,簡單的學科綜合或不同課程的內容綜合也無法達到高等教育的質量要求。課程知識綜而不合,學生在學習上囫圇吞棗,知識體系缺乏系統完整性。從高等教育的視角來看,無論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上,專業的學術標準和學術水平的要求與大學本科層次的要求會產生一定的差距,學生在知識的體系與結構上會產生一定的缺陷。最終造成小學教育專業學術水準下降,課程設置專業指向不明,專業培養的目標規格再次游移于學術性與師范性之間,不利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建設。
三、大學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
大學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可分為文化通識類課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選修類課程三部分。
1.文化通識類課程
文化通識類課程應使學生在基礎知識水平上達到大學本科水平,并增加藝術審美修養。課程主要有哲學原理、法學概論、大學語文、大學數學、大學英語、自然科學概論、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等。在課時比例上,應占總課時的30%。在教學計劃安排上,主要安排在大學一、二、三年級。
2.小學教育專業課程
小學教育理論類課程是提高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檢查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學生在學科專業知識體系及能力上應達到高等教育本科層次的要求。學生應培養自己內在的教育理論素養,掌握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掌握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與知識結構,并具有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小學教育基礎理論課程、小學教育技能課程、小學教育實踐課程。以上兩部分課程,在課時比例上,應占總課時的30%。在教學計劃安排上,主要安排在大學一、二、三年級。
小學教育實踐類課程在時間安排與過程評價上應按專業課程標準設計,有目的、有層次的進行。要改變傳統師范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從新生報到一直到畢業前,讓學生不間斷地深入到小學教學第一線,目的是使學生對現代小學教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教育宗旨有所感悟,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的機會。在教育實踐中有意識的開發隱性課程,堅定學生的專業信念及對小學教師職業的熱愛,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教學藝術和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自我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身的人格魅力。課程可分為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課程實踐、教育調查、論文撰寫等。在課時比例上,應占總課時的20%。在教學計劃安排上,一年級在每學期第一周及學期中間各安排一周的集中見習。二年級每周安排一天的分小組見習,并開始為小學教育調查研究做好準備。三年級學生自由實習,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育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并對學生的教學、調查給予指導和評估。四年級學生連續實習時間應不少于十二周,學生實習授課種類應不少于三門,教育調查和論文撰寫時間六周左右。
以上安排,教育理論與實踐課時數占總教學課時的50%以上,這樣,就可以起到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突出專業特點,提高小學教師培養的專業化程度的作用。
3.選修課
選修課以增加專業知識深度、培養學生教育科研能力和特長為目的,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進行選修。學科選修課,在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上,重點應放在學生日后自學方法的指導上,學生應在學科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按照學科知識體系選修。
四、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與方法
課程的教學直接關系著課程設置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教師在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的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應以“教學做合一”為指導思想,采用基于研究的學習模式,提供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接到教育見習通知后,我給自己這個剛邁出校園不久的新教師一個詳細的見習工作計劃,了解完班級情況,具體個人工作計劃如下:
根據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本學期將組織級特殊教育專業班28人,到師范學院附屬豐澤小學基地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教育見習。
一、教育見習目的
1、通過教育見習了解見習學校、教師以及小學生的基本情況。
2、通過教育見習觀摩學習見習學校的課堂教學以及各項教學研討活動。
3、通過教育見習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不斷開闊視野,增進對各類小學的認識,豐富感性認識。
4、通過教育見習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熱愛小學教育工作的良好情感,同時,培養學生教育科學研究的良好意識,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和教育實習打下必備的基礎。
二、教育見習要求
1、通過邀請見習基地學校領導作介紹,了解見習學校的有關情況。主要包括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辦學規模、辦學經驗、辦學特色以及組織機構,以及學校的校容校貌、校風校紀、教學工作計劃、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等。
2、通過觀摩見習基地學校的教學工作,了解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狀況。主要包括教學計劃、教研活動,參與新課改的基本情況,以及教師的備課和上課、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外輔導、成績的考核與評定等情況。教學工作的見習主要以觀摩課堂教學為主。
3、通過觀察與個別訪談交流,了解小學生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興趣愛好、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以及個性差異等。
三、教育見習活動的實施
1、教育見習之前事先安排好見習周的各項活動事宜。了解見習學校的相關教學進度,認真做好分組、備課與研討的工作。
2、教育見習期間首先邀請基地學校領導作專題發言。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規模、辦學特色和辦學經驗等基本情況。
3、教育見習活動結束以后,在教育見習工作指導組的領導下,由帶隊教師負責組織開展學生教育見習成績的考評工作。
4、教育見習期間主要考察學生《教育實踐手冊(見習分冊)》的填寫情況以及見習期間的具體表現。
5、教育見習的具體活動,可以結合基地學校的集體工作,根據基地學校的實際情況,經過協商適當調整教育見習的活動內容。
(二則)
在畢業之后,我的第一件事要進行實習工作,為確保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制定好詳細的畢業實習工作計劃。我詳細的實習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我系級共有134人。其中旅管專業34人,招商管理專業35人,采購供應管理專業30人,酒店管理專業35人。為保證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計劃。
實習工作計劃范文:
一、專業實習工作的指導思想
遵循就業是民生之本原則,實行實習就業一體化,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滿足企業對應用型商務人才的需求。
二、專業實習工作的目的
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專業思想教育,增強其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適應性和光榮感與責任感;使學生將所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綜合運用于專業實踐;培養學生從事工作的初步實踐能力;全面檢驗系的辦學思想、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使學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專業實習工作的方式、時間和地點
學生根據自身的就業原景、專業特點和興趣自行聯系實習就業單位,進行分散實習就業。同時,對于少數企業需要一定人數的實習就業學生,則由系統一聯系安排。實習時間為年月到月日,實習地點為區內外相關企業。
四、專業實習工作的措施
(一)成立實習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1.對學生加強專業教育。特別是加強吃苦耐勞、艱苦創業教育,使學生樹立從生產服務一線做起,從基層做起穩步發展的職業理念,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忠于職守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
2.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縮短其實習期間熟練上手操作的周期,樹立我系和學院良好的辦學形象。
3.加強就業指導,把實習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
(三)學生專業實習要求
學生必須根據實習安排,服從實習單位的領導和崗位安排,在部門領導的具體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完成實習單位交付的各項實習任務。在實習期間,要注意調查研究,積累有關資料,了解實習單位的基層工作方法及內部業務聯系,及時予以總結,將感性認識提高到理論高度,以便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愿意在實習單位工作,實習單位同意就業的,及時簽訂就業協書。
(四)加強對專業實習過程的跟蹤監控和指導工作
專業實習帶隊老師為五位教師。
五、經費預算
學生實習補助:134人×120元/人=16080元
帶隊老師差費:路費4人×500元/人=2000元
住宿及差旅補助按5天計(4人)
關鍵詞:地方高校;轉型期;小學教育;人才培養
高校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部門,現階段,我國高校急需承擔的任務是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應傾向于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大部分高校在現階段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當前我國有2000多所大學,有646所屬于地方大學,占我國本科院校比例很高,達到85%。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學術上不如“研究型大學”,在應用上不如職業技術型學校,所以導致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因此,2015年教育部下發《意見》,要求1999年之后“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轉型為應用型大學,而白城師范學院就在此列。白城師范學院(以下稱“我?!?是吉林省一所本科學院,前身是白城師范高等??茖W校,2002年3月,學校由??粕駷楸究?。在2008年7月,以優良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質量評估。小學教育專業是白城師范學院的傳統專業,有一定的辦學歷史和經驗,因此,按照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針對轉型期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結合白城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多年的教育實踐,探索出一個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模式。
一、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近年來我國各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才培養的主體單一
師范類院校是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在辦學過程中,往往傾向于沿用以往的人才培養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缺少與用人單位———小學的溝通與合作,很多師范類院校在培養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多年都在延用一套教材,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沒有被納入人才培養模式之中。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造就出大量同質化的人才,在個性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大同小異,但是卻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小學教師的需要。
(二)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準
地方高校在科研能力上是無法與重點大學相比的,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傾向于培養理論人才,或者是“理論型”與“應用型”兼具的人才,定位模糊。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追求學校人才培養高端,不能充分了解用人需求變化是重要原因。
(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理論化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原因,所以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體現出理論化傾向突出。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大都按照通識課程、學科課程、教育課程和教育實踐來劃分,在教學安排上,大學三年時間強調理論教學,大學四年級集中實習1-2個月。這樣的實習,難以使師范生積累教育實踐知識以形成教育教學技能,導致這些畢業生在走上教學崗位后長期存在實踐教學技能較差的問題?;谝陨蠁栴},筆者認為,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應體現出“創新應用型”人才的特征,做出轉變。
二、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培養目標轉型———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
找準定位、明確培養目標是辦好專業的關鍵,也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謂創新人才,“從社會意義上來講,是指那些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工作上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較大創新貢獻的人才;從個體意義上來講,是指那些以探究的態度不斷實現自我創新和超越的人才”。[1]“創新人才一般具備以下素質:(1)寬厚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精神;(2)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3)有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好奇心;(4)清晰的思維,很強的判斷力和敏捷性;(5)豐富多樣的實踐經驗和團隊合作意識;(6)扎實的科技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應用型人才是相對于學術型和理論型人才提出來的?!皯眯腿瞬攀侵改軐I知識和所具備的能力應用于社會實踐,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3]應用型人才具備如下特征:(1)具有專門的職業知識和能力,其中知識更多的是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而不是注重學科知識的完整性。能力不僅包括專業能力,還包括創新創業能力;(2)經過更多的職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3)追求職業操守,有嚴格的職業道德標準和意志品質。綜合來看,創新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技巧并具有探索和發現精神,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應用于生產和社會實踐的人才。在地方高校轉型之前,白城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扎實的教育技能、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這種目標定位,比較模糊,也有求高、求全的傾向。在這種目標指導下,我們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既不能滿足科研、教研單位理論研究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的需要。應用型院校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要以“應用”為導向,將人才培養落到實處。因此,我們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發生變革,定位為: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對學生有愛心和人文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和寬厚的文化素養,樂教、善教,具備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和實施管理等基本的教育能力,滿足吉林西部地區基礎教育需要的小學教師。
(二)人才培養機制轉型———與地方政府、小學合作共建協同培養
發達國家在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培養中都很重視與當地政府、小學緊密合作,一般由一所大學的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大學所在學區的一所或多所小學建立合作關系,為教師提供職前實踐和職后專業發展的機會。[4]師范生不僅要學好相應的大學課程,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和小學生接觸,感受小為學校的教學氛圍。1.與地方政府簽訂《白城師范學院與地方政府培養師范生合作協議》。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本地區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科學預測教師需求的數量和結構,我校將社會需求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師培養環節,優化整合內部教師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2.與各小學簽訂《白城師范學院與小學培養師范生合作協議》。讓各小學以培養后備師資的認識高度對待協同培養師范生工作,成立以教學校長為組長、骨干教師為成員的指導小組,制定培養計劃,明確指導教師的職責和任務,在指導實習生聽課、備課、說課、試教、評課等方面都有明確要求,保證培養質量。3.積極探索“合作教研”“課堂共建”“輪崗互換”等教師發展新機制,聘請小學名師來我們小學教育專業進行授課指導,擔任學科教學論教師,讓學科教學論課程與小學課程無縫對接。我院教師和學生以多種方式進入小學一線,開展教育研究工作,促進學生職前教師素質的培養。4.建立貫穿整個大學的“見習———研習———實習———反思”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參與包括教學觀摩、學校體驗、課程研修、主題探討、探究反思等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全程滲透、分層推進。見習重在感知問題,研習重在研究問題,實習重在解決問題,反思重在改進自己。我校每年定期承辦一次協同培養師范生工作經驗交流總結及表彰會議,邀請小學教師及相關部門參加,以更好地促進和完善協同培養師范生工作,提高培養質量。
(三)課程方案轉型———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制定課程培養方案是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和關鍵,直接關系到未來小學教師的知識素養,關系到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制定課程方案上,要以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主線,改革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加強課程的實踐性、應用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結合本校實際及地方基礎教育對小學教師的要求,對課程方案進行了改革。因為之前我校小學教育專業以專業理論居多,很少有讓學生自己動手、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課程,教出來的學生只懂理論,不懂操作,因此,必須加強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設置研究性課程,實踐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不僅要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論、基本操作,而且要在教學中實施。如指導學生在見習過程中選擇研究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育調查、分析,獲得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為畢業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開展教學研究打下基礎。二是設置社會實踐課程,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參與社區服務。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學有所用,把所學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三是增加技藝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開設奧爾夫音樂、鋼琴、舞蹈、手工、班級環境布置等課程,以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了課程內容“學術本位”的傾向,注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小學學科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職業能力轉型———制定教育技能訓練方案
轉型前,我們認為教師的職業能力主要是指教育和科研能力,并且把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方法作為重要任務。轉型后,我們以培養創新應用型教師為目標,對小學教育專業全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培訓,促使他們將學科教學論知識轉化為教師技能,促進學生教學能力的形成,為學生成為一名合格教師打好基礎。由于專業技能是學生綜合技能的最基礎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增加了學生專業技能的課時,加大學生實踐訓練課時的比重,如增加《小學語文教學法》這門課程學時,增加微格訓練課時18學時;增加《小學數學教學法》內容,設置了《小學數學教材分析》《小學數學解題訓練》課程。開展“三筆字”書寫技能、口語與文字表達技能訓練、鋼琴技能和聲樂訓練,利用專業教師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監督、培訓,設置學分并進行考核。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技能,開展一些校園活動,承辦教學工藝品展覽、優秀教案展覽、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通過職業技能訓練及考核、展覽,激發學生打好扎實基本功的熱情,也使得學生提高了從教技能。
三、結語
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我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戰略任務”。[5]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期,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更好地滿足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德秀.尋找人才培養模式突破致力于培養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6(11):20.
[2]王英杰.國際視野中的大學創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7.
[3]王青林.關于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3(6):20.
[4]韓蕾,左光霞.發達國家本科層次小學教師培養經驗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1(9):64-65.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小學教育專業 實踐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教育部2007年實施“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原教育部長周濟在全國第二次普通高校教學工作會議上曾指出:“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實踐對于大學生成長至為關鍵。”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要提高教學質量,辦出特色,更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小學教育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更高。
一、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教育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組織專業教學、實現特定教育目標的主要依據,規定著專業的培養方向、目標與模式。我院小學教育專業在建設過程中,在廣泛調研和聽取專家、教師和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根據地方教育對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需求變化,圍繞培養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逐步修訂和完善以專業實踐能力為本位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增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明確了實踐教學目標,理清了實踐教學項目,優化了實踐教學內容,擴大了實踐課時的比重,進一步突出了專業的實踐性、應用性,體現了實踐能力培養的連貫性與遞進性。修訂后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理論教學與實際訓練并重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既要遵循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和共性要求,又要體現專業人才的質量規格特點與個性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應切合專業內涵,體現專業特色,按照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規律和特點,在注重理論教學、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實踐教學技能的培養。為此,專業教學計劃在注重理論基礎的同時,突出了實踐教學環節,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分專業發展方向明確專業實踐能力的具體要求,形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二)課堂講授與課內實踐并重
考慮到大學教學的特點,我們十分重視課堂的實踐教學。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實踐與專業技能實踐主要結合課程理論教學進行。我們不斷優化整合專業課程,合理分配講授、實踐時數,做到課堂講授與課內實踐并重。
(三)分散實踐與集中實踐并重
分散實踐包括教學見習、實習、專業技能強化訓練等等,特點是緊隨課程講授隨機進行,組織實施方便,有利于及時深化理論知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會根據課程的需要,靈活安排分散實踐,其特點是整體性、連貫性強,效果突出。集中實踐配合理論教學,注重各環節的連貫遞進、形成序列化。在學習了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定期組織學生到市區小學進行現場教學觀摩和交流。為加強校外實訓的效果,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實習計劃,并盡可能安排專業教師進行指導。
二、挖掘潛力,開發實踐教學資源,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培養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硬件基礎設施要有保障。地方院校應積極建設好各種教育教學實驗室,購買先進實用、課程建設急需的教學軟件和直觀教學用具。學生應對所涉及的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感受到較為系統、全面的教育教學環節,我們邀請了校外一線教育專家進行指導和點評,增強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和創新學習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實踐型專業師資
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素養,是培養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關鍵。作為小學教育專業,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往往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所以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實踐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鼓勵教師積極攻讀碩士、博士或到著名高校訪學,以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創辦初期,多數教師無論是學緣結構、學歷結構還是職稱結構離專業辦學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辦學條件較為薄弱。現在經過幾年的培養和建設,目前我院小學教育專業所有教師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應積極鼓勵教師積極攻讀碩士、博士或到著名高校訪學,以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
(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注重社會服務,豐富專業實踐經驗
我系教師多次應邀到到小學進行學術講座和培訓。走出去,與小學之間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參與實習學校的學校管理,在教有余力的前提下,教師到學校去掛職,積累實踐經驗,提升教師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定期開展研討,加強學術交流
我們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學校實踐、尤其強調教師團隊建設。鼓勵教師以教研室為單位,積極探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建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交流心得體會,分享專業實踐教學成果;注重培育專業團隊精神,鼓勵教師在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相互協作與支持。
(四)積極挖掘校外教師資源
聘請校外具有實踐經驗的一線教育專家為兼職教師,邀請他們來校開展講座、講學、輔導,使學生能夠不出校門就能了解當前小學教育的一些真實情況。
四、創新教學方法,倡導學生自主訓練
小學教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師生之間的授受,偏重于理論的灌輸,忽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采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等方法,通過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情境體驗、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獲得有關體驗,縮小課堂與真正小學課堂之間的差距。
其中的案例教學法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案例的選擇、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結果的反饋等。在選擇小學教育專業案例時,一般應以本土案例為主,而且還要注意案例的更新。案例教學包括預習、分組討論、綜合討論、發表意見等環節,各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不能流于形式。反饋階段,由教師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教師的總結應引導學生反思在案例學習中的收獲、體會、感悟。
五、深化教改,改進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考核評價方式起著導向作用。傳統考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再現,忽視實踐操作能力檢驗。因此,制定嚴格而規范的專業技能考核標準,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在考核方面,我們嘗試改革考核評價機制,注重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考評方式,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我們采取分段考核的方式,每月都有一項技能考核,如教案編寫、課件制作、無生上課、說課、教材分析、三字一畫等十二項技能,學生畢業前這十二項技能必須考核合格方能畢業。
六、開辟第二課堂,大力開展課外特色實踐活動
活動是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渠道和載體,是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要積極引導和指導學生,依托大學生社團,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有專業特色的社團活動。如我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積極深入社區、學校組建各種服務隊,這些活動除了能夠培養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外,還能夠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動機與興趣。此外,還利用假期積極組織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張潔.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實驗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02(10):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