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9 18:19: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兩小兒辯日的翻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師:今天我們用“讀”這種方法來學習《兩小兒辯日》。(板書“讀”字)請全班同學先齊讀課文。(全班第一次齊讀課文。學生有些字音出錯,多媒體顯示第一部分:識文)師:好像在一些字的讀音上我們發生了歧義,在初讀文言文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字音問題,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幾個字。(多媒體顯示文中幾個重要的字,學生讀,教師指導)師:請齊讀字詞兩遍!(學生齊讀字詞兩遍)師:請同學們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全班第二次齊讀課文)師:請同學仔細觀察課文,文中除了逗號、句號外,還有幾個特殊符號,你找到了嗎?生1:有引號。師:引號在這里的作用是?生1:引用別人說的話。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注意所引用的人的身份。生2:還有嘆號和問號。師:很好!問句有好幾種,疑問、設問、反問,在這里的問句屬于哪一種?生2:反問!師: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句?生2:這是小孩子說的,所以要讀出小孩子的感覺,還要有強烈的反問語氣。師:那請你為我們示范一下!生2:(不好意思)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師:反問的語氣還不夠,再加強一些!生2:(聲音大些)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師:很好!有感嘆號的這句應讀出什么樣的情感?生3:應該是有些得意,因為他覺得他把孔子都難住了!師:你的思維真的很活躍!值得表揚!齊讀這句兩遍。請全班同學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一定的語氣。(全班第三次齊讀課文)
二、二讀說文
師:我們把讀的難度加大,聽說過同步翻譯機嗎?同桌之問玩個游戲,一人有感情地讀文章,一人口頭翻譯這句話,看誰讀得好,譯得好,給你們一點時間準備,我們一會采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師:時間到,我們從這組同學開始吧?。S即抽取學生)生1: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生2:孔子去東邊游玩,看見兩個小孩子辯論太陽,問他們辯論的原因。師:你們為大家開了個好頭啊!我想問一下,孔子是去游玩嗎?生:不是!是游歷!師:對了!中國古代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孔子的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游學。兩個小孩在辯論太陽的什么?生:太陽什么時候離人遠,什么時候離人近。師:把這兩點加上,剛才的翻譯就更完美了。生3: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鄙?: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到中午時距離人遠。生5: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生6: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中午時距離人近。師:同學們注意,這位同學在翻譯時將文章省略的部分也翻了出來,非常好!生7: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生8: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蓋,等到中午小得像盤子,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師:遠的怎么樣小?同學們把這句翻譯再完善一下。生:看上去!師:真棒!補充正確!生9: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生10: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這不是近的……感覺熱而遠的感覺涼嗎?師:反應很靈敏,居然加了“感覺”兩個字,很好。生11: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生12:孔子不能夠決斷。兩個小孩笑道:“誰說你智慧多呢?”師:太棒了!同學們學習文言文的力量太強大了!給自己一點掌聲!還有沒有同學對文意有疑問?翻譯文言文,要學會借用書下注釋,并調動以前所學的知識,這會讓我們的翻譯更加輕松。比如“去”字,古今異義,過去我們學習它要翻譯為“離開”,本文要翻譯為“距離”。讓我們在了解文意的基礎上齊讀課文。(全班第四次齊讀課文)
三、三讀辯斗
師:同學們讀得越來越好了,請問這篇文章在講什么?生1:兩個小孩子在辯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師:很好。我們又如何讓我們的讀中體現辯的特點呢?我們來換種方式學課文,回到2500年前,體會下兩小兒激烈的辯斗場面。首先要明確他們各自辯論的觀點和理由。為了方便區分,給他們取名為甲乙。請同學告訴我:甲乙兒的觀點是什么?他們的理由又是什么?生2:甲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乙兒的觀點是: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師:你能不能把乙兒的觀點模式變得和甲兒一樣呢?生3:可以。一兒曰: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師:真好!謝謝!文言文語感不錯。在甲乙兩兒的對話中,有兩組關鍵詞是整場辯斗的核心,誰找到了?生:(齊聲)車蓋和盤盂,滄滄涼涼和探湯。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詞,有什么共同特點?生4:它們都是反義詞。車蓋是從大小上對比,探湯是從冷熱上對比。師:不錯。再看,這兩組詞又分別從什么角度來描寫太陽?誰來說說?生5:我知道了老師!一個是從視覺角度描寫太陽,一個是從觸覺角度描寫太陽。師:太好了!謝謝你們的回答!男生注意聽老師的問題:甲兒的觀點是……他站在視覺的角度提出理由……女生注意聽老師的問題:乙兒的觀點是……他站在觸覺的角度提出理由……(學生齊聲同答,此問題重復兩遍)師:思路還算清晰,但沒有斗起來?。±蠋煘槟銈兲狳c要求:是斗不是打;是斗不能笑,要嚴肅堅持自己的觀點;加入動作、口語,擴充斗的內容。推薦你們班思維最敏捷的男生女生來斗一斗?。ㄉ扑]兩位學生,分別充當甲乙兒辯斗)
男生:嗯(撓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女生:……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男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女生:聽我的,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男生:我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女生:我認為,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男生:那好嘛,你說了算。(全班竊笑,掌聲鼓勵)師:不錯不錯。但是斗得還不夠!下面請你們班最有幽默感的同學上來和我斗一斗!是誰?生:我來!師:好!有勇氣!現在我不是老師了!我是小甲!你害怕嗎?害怕就趕快下去吧!你看這么多人看著呢!生:我不怕(大笑),要下你下去,我不下!師:你這個小朋友!今天我定要和你斗個分明啊!來吧!我說小乙老兄啊——(師用手撫摸同學的腦袋,生大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生:(笑)小甲啊,我以日初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師: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擺擺手,并用手比劃車蓋和盤盂的大?。┥悍侨灰玻▽W生拍拍老師的肩膀,下面學生大笑)。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學生做發抖狀和揮汗狀)師:你說的不對!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加快語速)生:NoNoNo!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也學老師加快語速)師:你胡說!明明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推拉狀)生:你才胡說!明明就是日初出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手叉腰)師:你少噦嗦!亂講!遠的小近的大!生:你才啰嗦!我沒亂講!明明就是涼的遠熱的近!(拉袖子做打架狀)師:感謝你的精彩演繹!我確實斗不過你??!氣場很強大!(全班掌聲)全班起立!我們還沒下課呢。全班進行辯斗。左邊是甲兒,右邊是乙兒。注意聽老師的指令,并反復體會文章的核心句。甲兒曰,乙兒曰——甲兒堅持曰,乙兒堅持曰——甲兒不服曰,乙兒再次反駁曰——甲兒扯著嗓子曰,乙兒手叉腰曰——甲兒拍著桌子日,乙兒跺著腳曰——甲兒手指乙兒曰,乙兒也手指甲兒曰(全班學生按照教師指令反復誦讀文章核心句,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師:累嗎?生:(大聲)累死了!師:終于結束了一場無休止的辯斗,兩個孩子誰也說服不了誰。為什么?生:因為他們觀察物體的角度不同。師: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待問題,要多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得到較為全面的答案。讓我們帶著這點理性的思考再次齊讀課文。(全班第五次齊讀課文)
四、四讀析人
師:雖然兩小兒并未分出勝負,但他們的優點都落在了我們眼里,兩小兒都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生1:他們都很善于觀察事物,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師:很好!你能用一個字總結他們的性格特點嗎?生1:嗯,我覺得應該是“察”。師:很好!還有嗎?生2:我覺得他們都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持之以恒,不會隨便就相信別人的觀點,很認真,不是隨便玩玩的。我覺得可以用“真”字概括。生3:他們還敢笑孔子。師:這種笑應該是得意的笑。笑的背后是什么?生4:他們不輕易相信,哪怕是權威人物!師:敢于挑戰權威!用哪個字總結?生4:我覺得用“勇”吧?或者“真”也行,真性情嘛!師:當兩人爭論不休時?孔子來了??鬃邮钦l??!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學問家,至圣??!他這個有大智慧的人,能決斷嗎?生:(齊聲)不能。師:為何孔子不能決?請同學們仔細思考。生1:因為當時受科學知識的限制,他沒有辦法解釋。師:有道理。但今天我想換個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假設老師是孔子,我站在你們兩個中間,我能否這樣說:嗯,小甲是對的。小乙是錯的。生:(齊聲)不能!師:為什么我不能這樣?我要維護我孔子的名聲??!生2:不能!因為他這樣騙別人反而會損壞自己的名聲,不能不懂裝懂!師:你說的太對了!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孔子不是不能決,而是不愿決。不能亂決,不可違心決。對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我們不可以亂說,從這點來看你們覺得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生3:很真實的人,實事求是的人。師:如果讓你用《(論語)十則》里的一句話來表達此時的觀點,你會說——。生:(齊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去概括孔子的精神品質,我會用“真”字。(板書真字)
同學們,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要學會抓住文章中刻畫人物的關鍵字句,比如“笑”字,“問”字,“游”字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據。讓我們帶著對人物的理解再讀課文。(全班第六次齊讀課文)
五、五讀啟智
師:最后,讓我們看看這節課都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多媒體顯示讀一真一智幾個字)通過這節課,我們初步掌握了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在讀中賞,在讀中悟,在讀中析;讀是一種手段、一種基礎,促進我們更好地學習。同時,我們也要學習一種精神品質——真,既是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對待問題的認真,也是孔子的真實與真誠,同時更是我們的真讀書、真做人。這些都是智慧!請大家看“智”這個字,是由知和日組成的,就是告訴我們,每天都要更新自己的所學,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所知,這樣,才能最終開啟智慧的大門!請大家帶著這點智最后齊讀課文?。ㄈ嗟谄叽锡R讀課文)
執教感言:1.設計理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說:“要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這句話準確地道出了“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重點:善用教學方法,把教師從盲目重復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同時解放孩子的身心,使其快樂健康地成長。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沒有興趣作為基點,學習就成了一種令人厭惡的任務。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大膽設計了這節課,目的就是放下文言文的坐而論道,采用多種形式,包括游戲的方式對文本進行閱讀,真正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趣味與智慧,從而達到“少教多學”的目的。
2.教學思路。在教學設計之初,我吸取了余映潮老師閱讀教學中的“板塊教學模式”,并借鑒了國內多位知名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結合誦讀欣賞教學的特點,經學校備課組反復琢磨,將整堂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讀識文,用集體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二讀說文,分角色朗讀,開火車朗讀,一人朗讀,一人口澤;三讀辯理,同桌互辯,男女生競賽辯斗,師生辯斗,大組之間辯論讀書;四讀析人,在集體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同學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描寫的詞句;五讀啟智,集體朗讀,分析文中的智慧火花;最后誦讀,全班齊聲背讀課文。我圍繞“讀”,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對課文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賞、讀中析、讀中誦。讓孩子在多次不同形式的讀的過程中完成文言文字音、詞意、句意的理解;隨詹通過朗讀,啟發學生尋找文章中存在的反義關系和觀察角度,從而達到分析文章的目的:并加入辯斗環節,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理解誦讀的目的;在析人的部分,讓學生自己總結人物角色帶給我們的生活啟示;最后教師歸納學習方法——讀,精神品質——真,通過讀的方法,體會“真讀書,真做人”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訴同學除了要學習知識,更要增長智慧,并在最后的讀書聲中完成教學。文言文教學應講究多誦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先完成最基礎的自學,然后在老師有梯度的問題中,逐漸提升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少教多學。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課堂能多一些趣味性的探究和人文性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教授。
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翻譯1
《傷仲永》(王安石)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木蘭詩》(《樂府詩集》)譯文:
織機的聲音連綿不斷,花木蘭正在窗戶下織布。聽不到織機的聲音,只能聽到木蘭的嘆息聲。
問木蘭想什么、回憶什么。木蘭既沒有想什么,也沒有回憶什么。昨天晚上見到了軍中的文告,可汗大規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每卷都有木蘭父親的名字。木蘭的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哥哥,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父親出征。
去東邊買了匹好馬,去西邊買馬鞍,去南變買籠頭,去北邊買馬鞭。早上辭別了父母,傍晚投宿在黃河邊上,聽不到父母呼喚木蘭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水流的聲音。次日早上,離開黃河而去,傍晚到了黑山腳下,聽不到父母呼喚木蘭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上,敵人騎的戰馬的聲音。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渡過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越過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打更的聲音夾雜在北方的寒氣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鎧甲上。許多將軍戰死了,壯士很多年才歸來。
回來見皇上,皇上坐在明亮的大堂中。冊封了許多官職,賞賜了許多立功的將士??蓾h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意做官;愿意遠足,回故鄉。
木蘭父母知道女兒回來,忙出門相迎;木蘭的姐姐知道妹妹回來,馬上化
妝;木蘭的弟弟知道姐姐回來,忙殺豬宰羊。開開我房間的東門,坐在我的西邊床上,脫下我的戰袍,穿上我舊時的衣裳。對著窗戶整理頭發,對著鏡子貼花黃。出門去找朋友,朋友們都很吃驚:和木蘭在一起十二年,不知道木蘭是女郎。
雄兔靜臥時,兩只前腳時時爬騷;雌兔靜臥時,兩只眼睛常瞇著。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走,怎能分辨出雌雄?
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翻譯2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
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口技》(林嗣環)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一家)大擺筵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風后面,里面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眾多的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得屏風后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高聲說話的。
遠遠聽到長長的巷子里傳來了一陣狗叫,隨即就有一個婦人驚醒后打呵欠,伸懶腰,他的丈夫說著夢話。不久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小兒子含著啼哭,婦人拍著小兒子,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接著大兒子也醒了,連續不斷地說話不停止。在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孩子入睡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啼哭的聲音,大兒子剛剛醒來說話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兒子的聲音,同一時候一齊發出,各種聲音都摹仿得極像。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眼旁視,微露笑容,默默贊嘆,認為好極了。
不多久,丈夫打鼾聲響起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越來越輕逐漸停止了。隱隱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傾斜翻倒,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腿藗冃那樯晕⒎潘闪诵?,漸漸(或稍微)坐端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喊:“失火啦!”隨即丈夫起來大喊,婦人也起來跟著大喊。兩個孩子齊聲啼哭。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號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夾雜著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的爆裂聲,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的呼救聲,(眾人)拉蹋(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滅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個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任何一處。在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失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哆嗦發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去屏風一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夸父逐日》(山海經)譯文:
夸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于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翻譯3
《兩小兒辯日》(《列子》)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么。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狼》(蒲松齡)譯文: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看了“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翻譯”的人還看了:
1.七年級上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2.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翻譯
3.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及翻譯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辭例
古書里常有某些較為固定且特殊的表達形式,這些形式的結構比較復雜,既有屬于語法方面的,又有屬于修辭方面的,可是又無法用現代漢語的語法、修辭規律和行為習慣來解釋。傳統訓詁學家都非常重視這些固定且特殊的形式,稱之為“辭例”。中學文言文教學要求直譯,“辭例”在文言翻譯中是個難點,然而可惜的是教材卻未加以重視。筆者參照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五種》,就蘇教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常見辭例進行歸類整理,并對教材注解進行商榷補正。
一.對文例
對文是指句與句之間或詞語與詞語之間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其相對應的語詞語法功能相同,而詞匯意義基本相同或相反的語言現象。如《愚公移山》:“遂率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叩石墾壤”這個結構即是對文,叩、墾相對,都是動詞,其義相同;石、壤相對,都是名詞,意義也相近?!度龒{》:“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重巖疊嶂”重、疊詞性一致,意思相同,巖嶂同樣也是相對,即重疊巖嶂之意,課文對此沒有注解,筆者認為是可惜的。
再如《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薄敖煌ā?、“相聞”是對文,都屬偏正結構?!跋嗦劇钡摹跋唷笔切揎棥奥劇钡臓钫Z,依例可推,“交通”的“交”也應該是修飾“通”的狀語,所以應解釋為“交相”的意思。課文注釋為“交錯相同”是有問題的。再細想一下啊,田地應該都是矩形的,橫平豎直,田間小路相同那是正常的,若像犬牙一般交錯就很奇怪了。
二.倒文例
辭例的倒文與語法的倒裝有著本質的區別。語法的倒裝是語言現象,而辭例的倒文則是臨時性質的修辭現象,它是出于某種修辭的需要,可以超越語法規律的限制,所以在語法上是無條件的,同時也是臨時性質的。一般來說,古人使用倒文例都要么出于修辭效果的需要,要么是出于韻文音律的需要。
如《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比疄槭裁磿??讓人無法理解。其實這句話本應作“酒香而泉?!?,作者故意錯位倒文,意在追求用語之新奇。這是一般人往往容易忽略之處,課本沒有給出注釋,是有些遺憾的。朱東潤《中國歷代作品選》標注為“泉洌而酒香”,[1]這是正確的。
三.連類而及例
連類而及的辭例,前人或稱“兼言”“并及”“并言”等,甚者或稱“復語”“連語”“復用”等。郭在貽先生在其《訓話叢稿》中指出:“同義連用是古漢語中一種普遍而特別重要的現象……但由于字、詞的古義在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對同義復詞的誤解?!盵2]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對同義復詞的確有不少人僅從單個語素的角度去理解,因而往往不得其義而發生誤釋,這是應該引起重視的。
連類而及可分為同義復指和偏義復指兩類。如《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遠近”是復詞偏義,只有“遠”的意思。再如《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存亡”是復詞偏義,只有“亡”的意思,而“存”字無意義。這類注解課本沒有標注也是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的。
《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薄氨馈焙汀伴恪蓖x,都是指皇帝的死?!笆讨?、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薄昂啞薄鞍巍笔峭x,都是選拔的意思?!白烧屔频馈闭n文注釋為:“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边@里的“咨”“諏”也是同義復指,都是詢問的意思。再如“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這里的“試用”二字課文沒有注釋,學生很容易理解為現代漢語中的意思,以為歷史上的將軍也跟現代企業招聘似的有個試用期。其實這里的“試”意為“用,任用”,[3]此義項《古代漢語詞典》收入為第一項,是“試”在古文中的常用意,“試用”二字是同義復指。
又《魚我所欲也》:“如使人之所欲莫勝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課文注釋“如使”為“如果,假使?!弊⒔獠荒苷f錯,卻容易讓初學者誤會,以為“如使”是一個固定詞,其實“如”和“使”是同一個意思,都是“如果,假使”的意思,是典型的同義復指。
《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比绻诔⒆h論,那就是相當于當面說齊王的過失了,所以這里的市朝只有“市”的意思。同樣的用法有《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薄端饕贰爸^市之行位,有如朝列,因言市朝耳”。瀧川資言引中井積德說:“‘市朝’之‘朝’,只是帶說,猶言‘緩急’、‘長短’之類?!盵4]課文注釋為“公共場合”是對的。
《兩小兒辯日》中“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課文對“盤盂”二字并未作注釋。人教版則注為:“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p>
有人對該注解提出了疑問:盤自然是圓的,盂怎么成了方的了呢?經過作者的考證,最后認定:兩小兒所辯的是日如盤盂,日是圓的,盂自然也應是圓的。[5]
筆者認為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于盤盂之上,盤、盂同為盛水或食物的器皿,故常連用?!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句,“車蓋”與“盤盂”對舉,側重點在于面積的大小,并不是在形狀上的比喻。
盤盂在這里應該是個偏義復詞?!叭绫P盂”完全可以理解為“如盤”(盤是圓的,似乎沒有爭議),“盂”只是陪襯而已。
《愚公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課文注釋為:“挑擔子的三個人。荷,挑?!北睅煷蟀娲藯l注釋為:“(能)挑擔的三個人。荷,負荷,挑?!薄俺蹩春孟駴]什么問題,但仔細想想,“荷擔”是什么結構,動賓還是并列?按蘇教版注釋似乎應理解為動賓結構,“擔”是名詞,擔子的意思。北師大版可以理解為動賓結構,也可以理解為并列結構?!昂伞弊肿鲃釉~用,解釋為“挑”沒有問題,重點是“擔”字?!蹲髠鳌ふ俟吣辍罚骸肮湃擞醒栽?,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倍抛ⅲ骸昂?,擔也?!闭f明“荷”“擔”二字同義?!昂伞薄皳倍诌B文,是并列關系。
四.互文例
互文,是指古書里所述的兩種事物,在意境或上下文中互相體現,互相滲透,互相補充。這種辭例在古詩中用得尤其多,如《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睂④娕c壯士,百戰與十年分別為互文,如果理解成戰死的都是將軍,回來的都是壯士,那就成笑話了。又如“當窗理云鬢,對鏡貼黃花”中“當窗”“對鏡”為互文?!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將軍”“都護”互文。
在古代散文中,互文也是比較常見的。《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課文注釋“岸芷汀蘭”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薄败啤苯忉尀椤靶〔荨保巴 苯忉尀椤靶≈蕖倍紱]有問題,問題是為什么岸上長的都是小草,小洲上長的都是蘭花呢?顯然,這里應該是互文。意思是岸邊和小洲上的小草、蘭花。又,對“芷”和“蘭”也不宜理解得過于拘泥,不見得岳陽樓旁、洞庭湖邊只長小草和蘭花,這里用的是借代,以“小草”和“蘭花”泛指各種芳草和鮮花。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談笑”“往來”是互文?!度龒{》“重巖疊嶂”是“重疊巖嶂”的意思?!懊恐燎绯跛趾疂久C。”“林”“澗”“寒”“肅”分別是互文,是說山林澗谷都寒冷肅殺?!恫渡哒哒f》:“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叫囂”“隳突”是互文,“東西”“南北”互文。
互文,在古書辭例中屬于比較簡單的一種,但初學者還是不容易一下子識別出來的,以上所舉例子教科書中都沒有注釋,筆者在此作一補注,以供教學中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東潤.中國歷代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郭在貽.訓話叢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陳復華.古代漢語詞典[S].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何建章.戰國策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難點
初中課本中多見《愛蓮說》、《論語》這類培養學生的正面品德、情懷的文章,當然,這些積極作用首先是要建立在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基礎之上。然而,現在許多教師已經走進了逐字逐句翻譯文言課文的誤區之中。文言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重點字詞,還要求學生能夠建構出自身學習文言知識的方法、體系,要能夠通過積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比如說,“蓋”字,在“日初出大如車蓋”(《兩小兒辯日》)中是“大圓車棚”義;在“蓋以誘敵”(《狼》)中是“原來”義。如果不在課后認真復習、積累,又怎么能理解“蓋一癩蝦蟆”(《童趣》)中“蓋”為何意?
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一個難點。讓學生在文言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擺脫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些任務也是考驗一個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再有,現在的初中生都是在現代化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很難想象與理解古人之間的情感與思維模式。比如古人的“折柳”送行、劉蘭芝的再嫁之苦,生活在現代生活的初中生,受著現代人的思想與觀念的沖擊,很難理解古人的生活,便也較難理解文言文字句之間的內涵。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難點的對策
(1)教師授課要有條理,并且多做知識小結。文言知識豐富,也比較雜亂,需要教師在進行一階段的教學后,適當的為學生進行總結,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并且還有利于溫故知新。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不能只是模式化、套路化的教學,有時候課時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根據其自身對課文的理解編排短劇加以展現,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也促使了學生在課后主動了解該課文的背景、文化等,是一個系統化的自主學習過程。比如說,《晏子使楚》就可以根據其故事加以表演,展現晏子的機智、聰敏。
(2)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提升,必須從學生自身入手。課前,教師應首先要求學生對課文作以預習,對于不認識的字標注音節,對于不理解的語句和詞語進行標注,最好是能夠自己翻閱字典加以查詢。課中,根據老師的朗讀更正其錯誤的讀音。課后,不僅僅是復習、練習,更是要將學習到的文言知識作以整理。整理、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不能只滿足于課堂的學習,讀起來都晦澀難懂的課文更不能在幾節課后就有深刻的理解。學生要對于課文中學習到的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進行整理,這樣的積累過程也有利于高中語文中文言文的學習。
(3)要培養初中生對于中國國學知識的學習。現在的初中生都是生活在現代化的電子產品中,已然和古代文人的思想、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斷層。要怎么縮小或者彌補之間的斷層呢?這正是初中教育者的一個重要工作――培養初中生對于國學的了解與興趣。國學的學習不僅僅是書畫、音樂等內容,還應在思想方面學習古人優秀的品質,比如晏子的機智、《陋室銘》的質樸都是值得現代的學生學習的。
三.結語
初中課本所選取的文言文課文都是古文中的精華,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逐漸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學好文言文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品質的塑造。語文老師立足于教學難點,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正確方法作以思考和指導。學習國學也是在思想上拉近初中生于古文之間的距離,更是讓浮躁的社會氣息受到國學的感染而沉淀。
參考文獻:
[1]許志文.初中文言文語法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1.
一、創設學生口語交際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興趣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具體的情境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效果甚佳。因為逼真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思維活動,繼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具體情境。
1.創設生活化的口語交際情境
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只有聯系學生實際的口語交際教學,才能激發學生開展口語交際的濃厚興趣。所以,我們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情境,引發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培養學生開展口語交際的主動性。
以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一》的教學為例。教學這個內容之前,我布置每位學生從家里帶1~3本自己最喜歡讀的課外書到學校來。上課時,我讓同學們將帶來的書都擺放在自己的桌面上。然后讓學生按座位順序輪流上講臺介紹自己帶來的書,其他同學在下面用心聽并做好相關記錄。介紹的內容主要如下:(1)書的名稱、書的作者;(2)書的主要內容,含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最精彩的部分等。
2.創設角色化的口語交際情境
創設角色化的口語交際情境,主要是指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引導學生采取表演的方式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中某個人物形象的理解揣摩這個人物形象的言行舉止和內心活動,設計臺詞和相應的動作等,然后扮演這個角色,以此激發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濃厚興趣。
比如,某位學生要扮演《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學生:孔子是誰?孔子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面對兩個小孩子的提問,孔子的言行舉止和心理活動如何?這些都是學生在扮演孔子這個角色前要弄清楚的問題,因為這是學生扮演孔子這個角色必須表現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指點,學生往往能夠快速進入角色,并在特定的氛圍中順利進行口語交際活動。
二、加大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力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學者王占馥曾說:學生的“思維越明晰,口語表達越清楚,越準確;思維越深入,口語表達越有深度,有分量;思維越靈活,口語表達越新鮮,越有獨到見解?!庇纱丝梢?,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加大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力度,既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核心。
1.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品質
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品質,就是培養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速度,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的高度概括能力。表現在口語交際中,就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或者命題要求迅速組織語言材料,及時準確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簡明扼要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筆者曾經在教學《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設置難度適當的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思考和搶答,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積極快速的狀態,取得了極好的口語交際教學效果:(1)這篇課文寫了哪幾個人?其中,誰是這篇課文的主人公?(2)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品質
一、選好組織者
“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戰?!?nbsp;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便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選好小組長是首要條件。當然,小組長必須慎重選擇。
首先,小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其次,小組長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最后,小組長還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這樣,他才能在組織組員進行自主探索時如魚得水。當然,在一個班級中有十來個四人小組,選出的小組長不可能個個都是三者皆具備的學生,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必要的指點。(如初二(3)班的鄭丹、吳景芳、劉文軍等同學就能勝任小組長這一職務。)
二、分配好伙伴
伙伴的分配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根據座位來分的;有根據學生的小群體來分的;還有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來分的。但是,無論采用那種方式,我們都應該關注到: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也有著不同的潛能.當我們在學習目標較難達成,而且對全體學生都有學習要求的時候,如果對組員進行交叉分配,往往能起到優生對學困生良好的帶動作用。如在上《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提出要能正確譯講全文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完成對于優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但對于學困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那么, 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達到這個目標呢?于是我在學生自主翻譯的基礎上,采用了交叉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通過優生的帶動和督促,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達到這個目標。當老師進行反饋檢查時,看著他們一雙雙高舉的手,我感受到他們的自信;當我聽到鄭丹極力推薦柳良明翻譯的聲音時,我聽出了她是多么的興奮,她因為幫助同學學習而興奮。
三、建立合作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毙〗M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好的不會等其他學生發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我們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我們班的小組合作是這樣規定的: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當然,合作的規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也要因文制宜。就如在上《石壕吏》一文時,我提出了復述全詩內容的目標,為了有效的實現這個目標,我在學生自主復述的基礎上,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并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小組指定一位同學進行復述,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針對那位同學的復述內容作出相應的補充和糾正。
關鍵詞:轉變理念;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新課改的宗旨是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何結合學科特點,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就語文學科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只有觀念的更新,才能有行為的轉變。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標,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指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服務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學生圍繞教師的教而轉,表現為: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寫我抄?!皾M堂灌”、“填鴨式”的教學使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活動。對此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其效果往往令人失望。雖有部分學生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方式獲得了一時考試的滿意分數,但終究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難以迎接各種挑戰。更新教學理念,就是要轉變教學的方式,教師不再苦教,學生不用苦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學會學習,把學習過程的發展、探索、研究認識活動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采用獨立學習、合作交流、科學探究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加強師生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課內課外,教師都要去尊重、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多和學生交流,增進師生友情。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當好導演。沒有交往,就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的雙邊活動。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自主學習氛圍、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的基礎,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先決條件。要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讓學生享受到主人翁的自豪感,參與過程中有成就感。如,我在教學《出師表》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和我們今天哪種文體相似?你從本文中能體會到諸葛亮出征前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節教學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質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1)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公正執法、任人唯賢的具體建議。(2)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忠心報國、伐魏興漢的堅定決心。(3)反映了諸葛亮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復雜心情。
三、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研究表明,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最佳狀態便是創造欲望得到充分滿足之時。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科特點,注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語言、直觀的教學方法、有趣的一些成語故事、古今趣聞、幽默笑話等都有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好奇心是激勵人們進行探究、創造的內部動力。創設問題情景,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講道:兩小孩為什么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你認為誰是正確的?你能用你所學的科學知識加以解釋嗎?孔子是怎樣回答的?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翻譯有關字詞,進行分組討論。學生發言十分踴躍,對兩種看法都有贊同和反對的,并各自表述了觀點和依據。這時我對他們的積極參與精神給予了鼓勵,并引導他們從科學角度去認識。啟發學生:宇宙是無限的,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要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四、加強閱讀指導,培養表達能力
教師要和學生多交流,這樣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就是閱讀與理解之間的關系。教師要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好文章,如,詩歌、散文、小說等,讓學生閱讀后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受。要規定一定量的背誦內容,并要求朗讀、復述文章的主題思想,感受領悟文章的意境(如詩歌、詩詞),學習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藝術性、感召力。教師的指導不僅僅是布置和檢查,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和學生多交流,這樣,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