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08: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必修二復習提綱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歷史教師工作總結【二】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5)(6)(7)班的歷史科任教師,任教期間,能夠抓住主要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對這三個理科班的歷史會考工作認真負責。雖然在教學中存在某些疑惑或不足,但我能努力去探索解決之道,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本學期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學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學工作,對于一些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狀態不是很了解,因此難以在短時間內就抓住學生的特點,盡早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會考前輔導。為了能夠順利指導教學,我盡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詢問本班學生學習的狀況,除此之外還通過檢查作業、即時小測、單元測試、復習測試等方法了解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與及基礎水平。
在了解教材與教學方法方面,我開始也存在一些困難。我沒有經歷高一兩本必修的教學工作,對于課改之后的教學方法要求等新方向無法在短時間內領悟。為了能夠盡快熟悉教材與教學方法,我采取了多聽課,多備課組教研組教研,開公開課以接受眾人意見,多參與試卷的設計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領悟課改精神理念。本學期召開一節校際公開課,關于必修三第22課《西學東漸》一課,在第四周完成,組內各教師在評課中基本表示教學效果良好,教學設計新穎合理,給予了良好的平價。另外我也積極聽課,超過二十節,并客觀參與評課。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歷史備課組長,在高二歷史教學研究與整個歷史教研組當中起一定的主導作用。作為一名備課組長,必須為整個備課組的教學研究工作負責。在這一方面我的經驗較少,但我在本學期也做了許多努力,為高二備課組整體備課,促進整個備課組教學研究的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組織歷史教研組內的課題研究,如新課改教材與舊教材知識的銜接,初高中課改教材的銜接等等;倡導備課組教師積極輔導學生撰寫論文參與評選,取得較好的成績,兩個學生在晉江鄉土小論文比賽中獲獎;積極參加校際、教研組、備課組教研活動,參加了六校聯考結果匯報會議,組織本組教師到晉江一中聽課評課;根據高二教學的實際和教學的難點,每周在教研組活動之外另定期組織備課組教研活動。目的在解決教學重難點,統一知識結構,學進度,取長補短,采取眾長。
(一)新媒體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新媒體是與傳統媒體相對而言的概念。20世紀30年代,相對于報紙、雜志,廣播、收音機作為新媒體迅速發展起來并得到廣泛應用,英國廣播公司(BBC)與德國宣傳部門甚至將此作為最重要的國家宣傳手段;20世紀90年代,因特網技術迅速發展起來,并以極快的速度遍布于人們的學習生活中?,F在所說的“新媒體”,則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移動終端上的個人化數字技術平臺,又稱為自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因此,新媒體這個概念,相對于不同的比較對象時有著不同的指稱。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此處的“新媒體”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將與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相對的所有其他媒體形態統稱為新媒體。而本文所指稱的“新媒體”,則是以微博、微信為主的移動終端自媒體(WeMedia)信息平臺。
(二)新媒體具有更廣泛的新特征
新媒體具有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特征。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媒體,“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這樣一些特征。“它既能在傳播溝通時互動,同時也可對文本解釋互動,它的數字化形態意味著媒介文本內容可以和物質載體相分離,這種超文本性可以用超鏈接的方式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形成網狀文體乃至于數字圖書館。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既能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又能滿足人們隨時隨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的需要。”也就是說,一方面,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媒體,“新媒體”(廣義的新媒體)具有數字化、海量性的特性,數字化勢必造成信息與物質載體分離的傳播態勢,進而具有信息海量化和更加公共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相對于網絡媒體(主要是網頁、論壇、帖子),“新媒體”(狹義的新媒體)具有更加強勢的傳播動能,且更加個性化(依賴個人)、多樣化(主體多樣)、動態化(移動終端),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目前為止是最典型最徹底的“新媒體”。
(三)新媒體教學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新時代的高中生正是這龐大新興媒體用戶的主要成員,他們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和應用有著非同一般的敏銳性。同時,世界正在進入“無紙書籍”學習的新時代,電子課本將是未來教育應用的必然趨勢。電子書、平板電腦的普及對傳統教育工具的替代作用日漸顯現,適當地應用新媒體服務于教學已成為時代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呆板,大多時間都是黑板加粉筆加教材的一講到底的教學活動。在時代加速進步的今天,教學容量不斷增大,獲得知識的周期越來越短,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些都向傳統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新媒體的使用,可以為老師提供共享資料的平臺,老師可以通過使用電子信息設備布置、批改作業,消息、推送資料以及在線輔導答疑以便及時解疑答惑;學生能夠在線自主學習、討論、提交作業,有利于加強師生或生生間的互動、合作。新媒體固有特性的交互應用,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更廣泛地聚合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中學教師,必須主動學習、應用新媒體來更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努力搭建新媒體人文綜合教育平臺。
二、建立新媒體人文綜合教育平臺
所謂人文綜合教育平臺,有兩個含義:一是,新媒體平臺自身就是一個系統,不僅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還包括在此基礎之上的各個層次的信息系統。如:學校官方微博——各年級微博群——各年級各班級微博群——班級內部個人微博等。另一方面,該平臺并非單方面的縱向系統,而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新媒體人文教育綜合平臺,包括各年級——各人文教學群(如教師語文組、政治組、歷史組等)——各班各科課程微信群。兩方面綜合起來(橫向與縱向交叉互動),才能成為一個嚴密的、完整的人文綜合教育平臺。
(一)建立校方微博系統
微博是一種集信息編輯、轉載傳播、交友互動為一體的自媒體。主要是在移動終端(智能手機)上使用,亦可在個人電腦上(“桌面版”)使用。微博擺脫了個人熟人圈子的限制,是一種跨空間、跨交際的即時性信息平臺。因此具有非常強大的傳播功能。目前“90后”高中生廣泛使用的微博有兩種:一種是新浪微博,一種是騰訊微博。前者是最典型意義的微博,因此將微博的傳播效能和自媒體特征發揮到了極致。前些年,學校對在校生管理最頭疼的就是未成年人“網癮”的問題。這些學生已經形成迷戀網絡、不顧一切的心理狀態,游離在家庭和學校的邊緣,不上學也不回家,這已成為學生管理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學生用手機上網瀏覽不良信息,尤其是用微博、微信進行社交活動,學校和家長都無法察覺其瀏覽內容,更不能及時規范其網絡社交行為。因此學生的網絡行為面臨潛在的、巨大的社會風險。對此,學校完全可以通過主動正面信息和規范瀏覽內容來使新媒體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這就要求建立以學校官方微博與教師管理微博為一體的中學校方微博系統。
中學校方微博系統是以學校官方微博為中心、為起點,以任課教師和管理部門為骨干、為方陣,覆蓋到各年級、各班級,從而覆蓋到每一個學生的縱向微博系統。其構建步驟(亦即包含層次)是,首先,建立和完善學校官方微博,承擔起總的管理和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建立年級微博賬號,各年級組長和任課教師加入,并“關注”學校官方微博成為這一中心微博賬號的“粉絲”。其次,通過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覆蓋到各個班級。各班級微博賬號關注年級微博賬號。最后,全班所有學生加入到班級賬號中來,互相“關注”互為“粉絲”。這樣,就建立起了一個學校——年級——班級——個人的完整的縱向的微博傳播體系,成為學校和教師信息的平臺。這一平臺,在信息通知,傳達各種要求,布置學習任務時更方便、及時、有效。在與微信相交織、相配套之后,就能構建一個新媒體人文教育平臺、管理體系和新媒體傳播矩陣。
(二)建立人文微信號系統
微信是一種依賴于個人交際群體(即“熟人”圈子)的完整信息平臺。目前廣泛采用的就是騰訊開發出來的微信。微信在很多方面具有微博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能夠完成網上商業交易和銀行理財業務。建立微信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根據智能手機“電話簿”中的熟人圈子開通,通過認證相互加入;一種是通過“QQ”號碼中的“好友”圈子開通,通過認證相互加入。因此,微信受個人交際群體和熟人圈子的限制,不能像微博那樣任何人都可以“關注”成為粉絲,繼而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反過來講,微信對信息的接受者具有限制和過濾的功能。公共微信號推出的文章,以及“熟人”、“朋友”轉載、發送的文章,都是可以用來研讀、細看的詳細信息。一般來講,都非常具有可讀性,借助于圈內人士的品味、專業和深度,可以發現很多文章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和嚴肅性。因此,微信既可以信息同時也可以研讀各類經典文章。微信號群體一般來講是橫向的,多面的。學校建立微信號系統,分為兩個向度:第一,可直接以各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為建立主體,相互認證成為“圈內人士”,的文章可以相互閱讀和轉載。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求全班學生加入;任課教師也要求全班學生加入。前者主要用來管理,亦可以相關的閱讀材料。后者主要用來進行課程教學。再與微博相交織、相關聯,就建立起了微博——微信這個非常有效能的“新媒體”矩陣。第二,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可以“訂閱”具有經典文章等內容的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一般都具有相應的定位、主題和專業。一般都是每日更新、及時推送。里面相當多的內容可用作教學內容與擴展閱讀材料。教師在訂閱這些公眾號之后,可將這些文章根據需要轉載,并有選擇性地發送至接受者。
(三)微博與微信平臺矩陣
微博微信作為新媒體,優點突出,但也同時存在各自的缺點。反過來,兩相結合,就能發揮出強大的傳播功能,是一個非常方便、及時、豐富的人文教育平臺。微博由于受到字數(140字)的限制,不能全面涵蓋所有內容,只能發最基礎的內容,無法推送詳細內容。因此只能是完整信息的斷面和碎片,往往使信息具有蒙蔽性(假信息,如謠言)。因為短短140字無法詳細了解事件和信息的來龍去脈。同樣地,相對于微博,微信受到“熟人圈”的限制,傳播速度和受眾規模要低于微博。因此,微信與微博二者結合,就可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實際上,當全班學生集體加入教師(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微博賬號和微信號之后,微博與微信就關聯起來了。但需要教師在進一步管理和使用的過程中將之融合,主動發揮教育功能。一句話,微博作為消息模式,微信作為詳細信息平臺。這樣,就使兩相作用的新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可將通知、思考題、課后復習提綱、課前預習范圍等簡要地在微博上,告之所有學生。詳細閱讀內容和相關文章,教師可將制定地址鏈接到微博上,學生可直接點擊閱讀。亦可通過微博告之學生,閱讀教師的微信號中轉載的文章。這樣,就完成了通知、要求與內容、閱讀的配套。與此同時,一個完整的新媒體教育平臺就完成了,也就是微博——微信新媒體信息平臺矩陣。
(四)人文綜合教育平臺
這個信息平臺矩陣是一個人文綜合教育平臺。所謂綜合,分為三層意思:一是新媒體綜合平臺(新媒體矩陣)。上文已經闡述,不再贅述。二是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興趣閱讀綜合平臺,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興趣閱讀相互補充、相互支撐。三是課程綜合平臺。起碼來講,語文、外語、歷史、政治等課程教學和閱讀內容,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管理、推送、布置、考核。
三、在綜合教育平臺上推進語文經典閱讀
在綜合教育平臺上進行經典閱讀,是非常方便的。中學語文教育要主動采用“新媒體”的教育方法和技術手段。目前,以筆者所在學校的試點效果來看,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很好的平臺?!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按課標要求,高中在必修課程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新媒體數字技術矩陣極大地有利于高中生在短時間內便捷有效地閱讀和學習經典作品。下面,筆者就以擔任的課程為例,簡述語文經典閱讀的過程和心得。
(一)微博作為消息發送模式
以微博作為消息發送模式,在微博上閱讀任務和所在地址。中學語文教師每天都把當天的課堂教學綱要以最簡短的語句發送到微博上,給出學生課后溫習的大致范圍;然后以多個消息模式把重點難點和思考題連續發送,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微博上布置每天的閱讀任務的同時把經典作品通過微信推送給學生閱讀。如:在必修五進行《三國演義》閱讀之初,在高二年級微博號上這樣一道試題(思考題):“《三國演義》‘赤壁大戰’那一段中,黃蓋率領小舟去詐降,請問,他在第幾只小船上?”要求學生閱讀原著,找出答案,在語文課上交流答案。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未讀或是略讀過《三國演義》的同學,都有快讀之而解答案的急切,這樣一本古典名著便在微博的輕輕撩撥下拉開了品讀的序幕。在此基礎上,再在微博上閱讀任務,引導學生讀經典、研習經典。在必修一名著導讀板塊,高一語文備課組在高一年級微博號上向學生明確提出學習目標及要求:閱讀小說《大衛•科波菲爾》完整版,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要求了解、記憶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相關知識以及對本書相關的評價,理清小說的主要情節,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弄清楚主題等。閱讀時間為9月1日至10月30日。語文組微博號將相關的資料以鏈接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供學生閱讀、參考、整理。以此為例,語文必修的其它必讀名著《論語》《巴黎圣母院》《家》《高老頭》《紅樓夢》《堂•吉訶德》《三國演義》《談美》以及莎士比亞戲劇,以兩年為期限,以學期為階段,在指定的微博、微信上富有針對性的、有序有效的完成對這些經典的品讀研習。
(二)微信作為經典品讀平臺
微信作為經典品讀平臺,推送語文經典和接收反饋信息。教師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布置每天、每階段閱讀任務的同時,在微博中將有關微信號與經典作品所在的地址復制發送至微博上,從而將微博與微信關聯整合起來。也就是說,教師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公布學習任務和閱讀篇目,同時指定微信地址或提供微信平臺地址鏈接;學生在指定的微信號上打開某一期的指定篇章,完成閱讀。并將反饋信息發送至指定收集者(如課代表)那里,由該人完成收集整理編輯,集中發送到任課老師的微信上。結合學生對微信的閱讀習慣和依賴程度,全部經典閱讀內容,都可以通過微信人文經典平臺讓學生課后閱讀。該微信平臺可通過教師微信好友圈為核心建立,“訂閱”和“關注”相關微信號(包括公眾號與個人號)。以上經典內容、經典作品以及經典導讀、評論、譯文,都在微信號推出的內容中。語文組老師主要關注這樣一些微信號:“名著聯播”(mzlb999)、“名著閱讀”(aiyuedu2013)、“國學燒賣”(gxsm99)、“中國文學”(zhongguowenxue888)、“繪考點名著——高考版”(ghkdmz)、“讀誦經典,感受文化”(lunyu100-suzhou)、“湖北高考網”(hbzkw_gk)、“高考語文”(gaokaoyuwen)等,作為推送經典文章地址。學生亦可自己“訂閱”和“關注”其他一些微信號,通過該微信(公眾號、個人號、雜志號),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可同時通過微博、微信與教師、同學甚至作者互動。特別是微信發起群聊的功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為師生合作探討、研習解惑提供了一個良性的操作平臺?!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課外讀物主要有:“文化經典著作,如《孟子》《莊子》等。小說,如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列夫•托爾斯泰《復活》、契訶夫短篇小說等;詩歌散文,如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劇本,如《雷雨》、老舍《茶館》等;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等。這些經典作品都能夠在相關的微信號(公共號)中找到。教師只需要將其內容歸類、關注收藏就可以了。偶有少數作品一時難以尋得,教師可在自己的微信號中轉載、編輯、,制定學生閱讀。
(三)學生經典閱讀效果檢測手段
新媒體教育平臺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完成教師教學任務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基于新媒體自身的特點,教師和家長都不能即時陪同、監督和規范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效果。因此,查驗、考核學生的經典閱讀情況和程度,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1.課堂檢測與當面查驗
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檢查,包括課前檢查、課中提問、課后抽查等方法。課前三分鐘在科代表的組織和安排下,同步檢測前一天的閱讀任務,老師就存在的問題及時訂正和補充,并再次加以強化;上課過程中老師需隨時引導,最大限度的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只要是與經典閱讀有關的內容隨時提問檢驗,比如在上《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寡人之于國也》《勸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些篇章時,就可以同步檢測學生對“名著聯播”微信平臺、“高考語文”微信號和語文組微博號上都有的相關內容和鏈接的《論語》《孟子》《荀子》《紅樓夢》的閱讀情況及程度;課后抽查主要針對課上查驗存在的問題及部分同學閱讀不深入的情況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檢測。通過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閱讀完成任務——老師課堂檢測、當面查驗,規范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也避免了“新媒體”平臺經典閱讀的形式化,從而推進了學生對經典的深入閱讀。
2.研究學習和個性表達
當然,諸多的經典作品僅僅依靠課堂的檢測和老師的當面查驗,是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這就需要學生信息反饋與自主討論兩個模塊來加強鞏固學習效果。前者主要是要求學生轉發甚至是同步評論、發表心得感悟,并要求各科代表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情況做記載、統計,并且及時將情況反饋給任課教師,相較傳統的作業布置、查閱方式,既便捷又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但學生有沒有按質按量完成、有沒有達到閱讀經典的效果,是不是流于形式,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查驗。后者主要是學生在這個平臺上的通過發表評論心得和信息反饋互動,在相互質疑和探討中提升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筆者所在的學校主要是結合新課改的“研究性學習”板塊來進行“新媒體”教育平臺之語文經典閱讀的深入研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班級為團體,以微信號(公眾號)中的內容為研究對象,以學期為期限,提交討論內容研究方案給指導老師,在學期末以論文的形式在微信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中《小談賈璉》、《關羽之死》、《<圍城>的修辭研究》、《<西游記>趣談》、《有趣的老頭——莊子》、《略談梁山好漢排名》等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通過研究性學習和新媒體教育這個平臺,學生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培養興趣、自主研究,能真正做到深入經典,推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3.筆試測驗考察閱讀效果
筆試測驗學生經典閱讀效果,是最嚴格、最規范的一種檢測方式。一方面,考試是教師教學成效自我檢測的手段,同時也是檢測學生知識是否掌握的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學名著閱讀是近幾年來新增的考點,湖北卷從2012年開始,名著導讀的考查是必考內容。有鑒于此,教師就語文經典作品內容命題,督促學生學習并通過學生答題的情況了解和統計學生經典閱讀效果。教師命題還需要與高考大綱考點與語文閱讀能力相結合,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檢測學生的語文學習。有時亦可直接以往年高考語文真題來作為考試題目,以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毫無疑問,這些真題(或模擬題)的題眼、題肢相關內容,在此之前就要求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學習過。
如:“簡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5分)”該題出自2009年福建卷高考真題文學名著閱讀第7題。在名著經典閱讀模擬測試中,沒有在綜合教育平臺上進行經典閱讀的2013屆學生考試通過率僅58%,而在綜合教育平臺上進行經典閱讀的2014屆學生考試通過率達到了95%。這個考題在微信號“繪考點名著——高考版”(ghkdmz)2013年12月30日這期中推出,老師指定并要求學生閱讀后完成答題,并且參照參考答案完善自己的答案。與此同時,與本考題相關的內容“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也在微信號“名著聯播”(mzlb999)的《紅樓夢》聯播中第59期、第60期、第61期、第62期中推出。學生訂閱了以上這兩個公眾號,通過反復閱讀這些經典篇目,逐步掌握了相關的內容。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本題筆試檢測的2014屆學生,僅有少部分同學出現要點不全導致失1分的情況,完全杜絕了以往無法動筆的情況。通過這一系列的新媒體數字技術矩陣教學,極大地促進了高中生在短時間內便捷有效地閱讀和學習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