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17:3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教學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增強教師的知識儲備
發散式歷史教學要求教師首先應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教師的知識儲備及閱歷直接影響著學生所接收知識的范圍。因此,在發散性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通過不斷地學習,努力擴充自身的知識面。通過知識儲備的增加,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發散知識的機會。教師的知識儲備的增加在無形中豐富了學生們的歷史知識,同樣也擺脫了教科書中枯燥無味的歷史陳述,能夠使歷史課堂活躍起來。
2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歷史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然而學生才是歷史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歷史教學中,發散式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所以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尤其是在發散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授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應從三個方面出發,一是培養學生們的識圖能力。高中歷史課本上有很多歷史圖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去身臨其境的想象當時的歷史場景。二是對于歷史課本中的文字進行想象,設想當時記載這些歷史資料的過程。三是引導學生以歷史人物的思維進行想象,使學生更能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經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發散式歷史教學的重要要求之一。
2.發散式高中歷史教學案例
在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三單元西方資本主義近代政治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首先我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了重點梳理,發現有些部分內容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專門去圖書館查詢了有關方面的書籍資料,并進行整理,努力擴展自己這一方面的知識面。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當我補充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時,同學們顯得格外興奮與專注。很顯然,第一階段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達到了。隨后,我在ppt演示文稿上播放了一些有關資本主義近代政治的歷史圖片,接著我就開始啟發學生,布置學生觀察圖片的任務。然而在同學們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我卻發現班上有些同學在大聲講話,并沒有認真完成任務。這一現象嚴重擾亂了班級的課堂秩序,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我并沒有立即去批評那幾位同學,而是在課下將他們找來談心。從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有一名同學是對這一部分知識十分感興趣,所以想積極的表現自己,還有另兩名同學則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歡說話。這反映出針對不同的學生,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們在教育中要結合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對于像第一種情況的學生,應該多給予啟發,誘導他在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遵守課堂紀律。而對于第二種情況,則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我從正面對這兩名學生進行教育,接著和他們經過幾次的交流,培養我與他們之間的感情,從情感上感化他們。其次,他們之所以在課堂上隨意講話,還是因為他們的自制力較差,因此,還應注意著重培養他們的道德意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我發現這些學生不再在課堂上隨意講話,有的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更高了。于是我就進一步將課本知識發散開來,因為本單元只講述了英國、美國、法國與德國的政治制度,并沒有涉及到其他國家,因此我有意識地補充了日本,荷蘭等國的知識,同學們的反響也很強烈,我覺得這一階段的目標達到了。發散性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最后我發現在此次的教育過程中,雖然能夠對學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具體教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育還是明顯不足的,一方面老師想要引導學生歷史思維的發散,另一方面又不自然的在學生學習歷史中起了主導作用,這很顯然將不利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發散。在此,我希望此次的教學案例分析及研究能夠對今后高中歷史教學發揮積極的借鑒作用,同時也希望廣大教育同仁們不斷努力,共同為我國的現代教育事業努力奮斗。
3.總結
本學年高中歷史學科以建設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積極、認真、有步驟地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以強化學科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整合教研力量為突破口;以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提高高考成績為兩個中心點;以提高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未來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為宗旨。努力學習不斷進取。為推進我市素質教育的深化,開創歷史學科教科研新局面而努力。
二、基本思路
1、努力構建積極、平等和諧的教師隊伍。在平時工作中,要樹立服務意識,發揚民主作風,面向基層,融入課堂,使自己的雙腳踏在實踐的土壤上。要走進一線教師,傾聽問題,解決困惑,積極鼓勵,共同研討,共同協商,要專業引領到位但不越位。與基層學校、一線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專業學習、教學實踐的共同體。
2、充分發揮學科教改基地和學術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達到示范帶動,共同進步的目的。進一步加強學科教改“基地”的建設,切實發揮教改“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貙W校必須要承擔一項市級以上的教改課題;基地教師每學期須至少學習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及時撰寫教學案例和讀書札記,進行教學案例分析和研究;基地學校每學期要向市提供一次質量較高的教改展示活動或者是示范課活動。以學術骨干教師為核心,積極開展學科內的學術研究活動。給權威教師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華的舞臺。
3、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繼續推進“開門上課,推門聽課和民主評課”活動。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如何在新課堂背景下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是當前眾多歷史教學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將是今后歷史學科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中著力濃墨重彩的核心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示范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等新課型的的研究。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緊緊依靠歷史中心組和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聯絡廣大青年教師,在本市積極開展示范課活動和重點中學研討會,努力探索適合我市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4、加強對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研究,把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基研年級教學和高考備考相結合。成立以學術權威為核心的新課改、新高改研究小組,在深入領會新課改、新高改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高
一、高二年級教師要借助于已先期試點的省區課程改革的經驗,引導新課程背景下的基礎年級教學;高三年級教學復習要借助于新課程的理念和新知識引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題方式和思想取向。對新課程改革和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進行集中研究,集思廣益,達成共識。對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不同教師教學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去進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情而異。
5、加強高考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提高歷史學科高考水平。全市高中歷史教師務必領會高考改革的精神和實質,加強高考改革、課程改革及教學改革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以確保高考歷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具體思路是:⑴認真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命題理念和2008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制訂出歷史學科新學年的備考方案和具體復習計劃。⑵認真強化落實高三新課教學和第一階段基礎復習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把強化基礎知識落實,構建知識網絡,作為第一階段復習教學的重點。⑶根據2010年高考的新特點制訂出第二階段的專題復習備考方案。我們歷史學科準備把過去的專題、綜合復習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使專題和綜合復習融為一體,以專題復習帶動綜合復習。為搞好這一階段的復習,我們要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第二輪復習備考意見。⑷認真抓好教研室組織的大型視導活動。在視導中深入課堂聽課,深入學生中了解情況,參加學校教研活動,及時發現和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型教學范例和先進教師典型。針對課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⑸廣泛收集整理高考信息,加強與考試中心、兄弟省市有關單位的聯系,對收集到的信息及時整理,以最快的方式傳遞到學校,為各校復習備考提供依據和支撐。⑹重視模擬試題信息含量高的特點,盡快收集整理各地統考、調考模擬試題為后期模擬訓練創造條件。
三、主要工作
1、制定高中歷史學科教研計劃
目的:認真分析新學年教學教研的新特點,明確新學年的工作重點和思路,制定出符合形勢發展要求的切實可行的教科研計劃。
方式:座談、分析研究。
對象:基地學校教研組長、部分學校教師、教研員。
時間:8月下旬。
⒉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分析研討會
目的:認真分析我市高中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歷史教學質量,總結基礎年級教學和高考備考的經驗教訓。創新高中歷史教學復習的途徑,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方式:數據分析、經驗總結、校際交流。
對象:全市基礎年級和高三年級教研組長。
時間:9月上旬。
地點:待定。
3、市歷史學科教學基地調研活動
目的:明確學科基地的職責,制定學科基地的活動計劃,發揮學科基地在全市教學、教研中的示范作用。
方式:聽課、座談、分析研究。
對象:校教科室領導、全體歷史教師、教研員。
時間:9月中旬地點:xx。
⒊第二屆“什么是有效性歷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梢娊虒W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未實施以前,教師為了應試而教學,因此上課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只是根據講課的重點,一味地死記硬背,這使得歷史課更加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打瞌睡?,F在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看到的現象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變成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引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人物是愛國的,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顯然,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得還不夠。如何在課堂上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1.通過學生進行反思。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一課時,讓學生對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感到不理解。這說明同學們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2.通過教師本身進行反思。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使得學生滿腹疑惑,這就意味著教師對課堂的準備不夠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3.通過請同事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做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不足,但如果請同事或教學專家來聽課并給予評價和指點,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老頭溝鎮中學 劉家亮
最近讀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受益匪淺,書中的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案例讓人耳目一新。文中提倡歷史課堂教學要與社會環境的溝通,一方面,可以拓展課程的時空,使學習不僅是指一堂所學的內容;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穿越時空的隧道,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采摘,它跨越地域的界碑,讓學生占有人類的全部精神財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們不斷感悟人生的意義,了解人不但活著,而且知道人應該怎么樣活著,使他們在與世界的溝通中去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豐富起來。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歷史學科有著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實現,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高歷史素養。具體做法有:
1. 結合教材教學內容讓學收集資料。
關鍵詞: 師范院校歷史教學 示范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一、教學法課程的現實意義
“教學既是藝術,也是技術。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掌握教學技術的能力?!瓕I化的教學技術是成熟教學藝術的基礎,即將教學進至自然育化的程度”。[1]師范院校以培養合格的中學師資為最終目標,而培養一名能快速勝任教學工作的師范生卻是其首要任務。歷史教學法,作為一門研究歷史教學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科,幫助歷史專業師范畢業生有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學知識和歷史學科基本內容的真諦,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最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歷史科學知識,展示個人獨有的教學風采,是其課程的根本任務。
定位于中學歷史教育“歷史教學法”課程,面對中學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熱潮,更關注教學內容與中學教材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中學歷史教材的內容給予適當的關注和強化,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有用的知識和教育教學方法,如歷史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設計和使用直觀教具能力等,以及分組學習的組織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方法、信息技術的使用等與教學有效性有關的技術。使他們到中學后,能運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以寬厚的基礎和前沿的目光,對課本知識和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展開卓有成效的教學。
筆者作為歷史教學法的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示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集體反思增強教學效果,利用學生說課、試講訓練使學生快速了解中學歷史的教學規律、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最終達到“歷史教學法”教學目標。
二、示范教學法
賈振蘭指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這是歷史教學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2]。對于歷史教學法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和對中學新課程理念的運用。
示范教學法就是教師有目的地采用示范技能刺激學生的學習行為, 使他們通過模仿快速地掌握必要的技能[3]。示范教學建立在教師的充分備課上。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不僅要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目的、準確的教學重難點,而且要對學生特點有所了解,使得采取的示范教學法具有針對性。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通過模仿訓練快速地加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以下是我在課堂導入技巧教學的片段。
師: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肯登攀”,同學們,能說說這句話的相關語句嗎?
生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生2:嬰兒學走起步難;頭關不破二關難攻。
師:很好!“萬事開頭難”。確實,一件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許許多多可知的不可知的問題和困難橫亙在我們面前,使得我們千頭萬緒。但我們也懂得,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師(層層深入,引入課題):請問,同學們你們上課伊始,難嗎?用什么辦法來克服這個“難”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堂導入技巧”使我們的課上得更易更順。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設計課堂導入,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通過模仿快速地掌握課堂導入技藝。
同樣,講到“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把握和落實”時,教師可任選初中教材中的一課按要求編寫教學目標,進而讓學生以初中教材中的某課分組編寫教學目標,然后討論交流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編寫的教學目標及討論的焦點進行講解,進一步分析教學大綱下的教學目的與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的區別與運用。示范教學法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小組成員間的探討、交流與合作,凝聚集體的智慧,最終使得每位參與者都能夠獲得更加豐富而多元的思想和方法,再經過教師的適當點評深化或升華已有的方法和理念。
示范教學的示范性,不僅能引發學習動機,而且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示范教學的直觀性,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而且能讓學生感知到“鮮活”的歷史;示范教學的導向性,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而且能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示范教學的趣味性,不僅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而且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案例教學法
歷史教學法作為一門教育理論課[4],講授時既要有理論基礎,更要用大量的實際例證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做到科學理論與實際社會生活密切聯系。教師不能陶醉于概念的詳細解釋,不能只是滿足于回答學生“是什么”“用什么”的問題,更要指導學生開展“怎樣用”“在哪里用”的實踐應用[5]。案例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知識能力,精心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教學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識別、分析和解決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
姜穎、楊繼玲兩位學者在《案例教學法在“歷史教學論”課中的運用》一文中,對教學的案例選取及需注意的問題作了全面而詳細的解說,就如何使用案例教學方法呈現了4個實踐教學案例,進而提出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時該注意的幾大問題等。這篇文章給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提供了頗有參考價值的改革方法。我在教學中,也積極主張采用案例教學法,關鍵是,我使用的案例材料以初中歷史教材為基礎,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堂環境的具體情況,選取教材中的某課進行案例分析、知識點講解和課堂訓練。另外,學生也是“案例材料”,每組或每個學生對案例的選擇、分析、解說等也是其他人學習和借鑒的內容,取長補短。以下是“”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那我們現在來看一下爆發的經過,時間是在什么時候?地點?以什么人為主?以什么形式?(板書經過)
生:5月4日,在北京,先鋒是學生,以罷課為主。
師:是的,前面我們講到為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最早接觸新文化思想的是學生,學生很自然地成為最先奮起反抗的一個群體。但是作為學生,只有用罷課來抗議北洋政府的賣國行為。北洋政府是不能容忍這種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的,在這種暴力沖突中,學生被捕了。而北洋政府的這種行為更加激怒了群眾,6月3號,在上海,以工人為主力的罷工潮流席卷全國;接著商人也罷市。這就是形成了“三罷”運動。但我們要明確,是一場全國性的愛國運動,并不是僅一天的鬧劇,它分為前期和后期,掀起了國人愛國的熱潮。尤為重要的是,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師:很快席卷全國。北洋政府面對這種壓力,作出了妥協。同學們,此時,的結果會是什么呢?聯系口號及學生的被捕認真思考。
生:釋放學生、罷免三賊、拒簽和約。
板書設計
4.經過:5月4日 北京 學生 罷課
三罷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罷工
5.結果:釋放學生、罷免三賊、拒簽和約。
該課堂試講,語言簡單,通俗易懂;思路清晰,線索明確;用簡易圖表的方式,把握住了過程中的重點詞語。在教學中,針對該學生的試講,開展了聽課、評課等教學活動。
案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但要求教師既要理解新課標的內涵、研讀中學教材,又要熟悉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現狀,還要求學生掌握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在熟悉中小學歷史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說課、試講訓練,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和特色化。
四、集體反思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有?,是歷史教學過程的特征之一,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又是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顯著特點。再者,歷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必須把教師所介紹的各種教學方法通過練習變為自己的技能[6]。
故在授課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課后開展講課、聽課訓練,期末上交講課教案和聽課記錄;課堂的試講,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師生評課;制作課件,微格的說課,多觀摩、多揣摩: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教材?他為什么這樣講?這節課的優點、問題是什么?對其長處一定要認真地學習,對其弱點和問題要加以警惕。通過學生的說課聽課評課等互動活動,強化教師技能,逐漸形成集體反思的學習氛圍。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批判地接受教師或同學的思想?!巴ㄟ^批判性教學,學生養成了創造的能動性,堅定了一個信念:未來是開放的、可塑的,正等著他們改變它[7]”。
五、教學之美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以及生命價值的實現[8]”。教師應通過課堂講授的教育教學知識,讓學生領略到教學的藝術之美;通過課堂講授的教師職業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道德之美、精神之美;通過課堂教學的言談舉止,讓學生學習到人格之美;通過課堂教學的活動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平等和諧之美。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教學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10).
[2]賈振蘭.歷史教學要著重“學法”的培養[J].天中學刊,2000.6.
[3]周玉娟.中職旅游專業示范教學法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NO.07.
[4]朱煜.師范院?!稓v史教學法》課程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3).
[5]劉立新.論高校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素養的標準[J] .教育與職業. 2010(15): 45-46.
[6]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學除了要傳授歷史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挖掘高中歷史教學中強烈的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成為很多高中歷史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诖?,本文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新時期的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
歷史學科是一門人文色彩十分濃郁的學科,歷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培養,既是新時期歷史教學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歷史學科本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強調人文精神教育,在推動歷史教學科學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意義
首先,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處在轉型的重要時期,市場經濟一體化、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并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面臨的發展形勢、未來的發展前途等都充滿了變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思想道德,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積極面對挫折和困難,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這樣才能夠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對新時期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其次,歷史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也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人文特性,這是歷史學科在新時期獲得更好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歷史學科教育基本屬性的根本要求。因此,應當從多個方面創新和改革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
人文精神是歷史學科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在社會實踐發展過程中獲得的內心感受、社會思維體系的綜合。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發展史,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在價值評判、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準則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對歷史事件產生的文化背景、涉及到的人文情感以及所體現的價值觀念等進行充分的挖掘,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的深刻內涵,強化歷史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熏陶。以人文精神中的愛國主義情感為例,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和刺激仍然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方面。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資源對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民族自豪感進行刺激,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唐宋時期民族大融合和繁榮發展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之后的中國近代史則會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強烈的刺激,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都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等等,這些都應當是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關注、深挖的重點。
(二)大膽革新歷史教學的手段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除了要做好教材內容深挖以外,還要創新歷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革新歷史教學方法和手段最主要的就是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網絡教學手段等融入到歷史教學過程中,創設歷史知識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教學環境中體會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傳遞的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進行情感沖擊,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以林則徐虎門硝煙這則歷史知識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當時鴉片對中國百姓、中國社會產生惡劣影響的圖片、視頻,然后營造林則徐硝煙的背景、導火索以及硝煙的場景,讓學生在逼真的氛圍中感受林則徐當時的心境,沖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鴉片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傷痛,進而能夠切身體會到這則歷史事件體現出來的無奈、悲哀、激憤、慷慨等情感,感受歷史環境,在牢記歷史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感。
(三)切實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歷史知識與生活、社會實踐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結合實際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例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關于優秀文化傳統的教學內容,高中歷史教材中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有著十分高尚的道德品質,如屈原、范仲淹等等,以屈原為例,與屈原相關的現代社會實際就是端午節,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將與屈原有關的歷史知識與現在的端午節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我國的傳統文化來源和相關知識、歷史人物的氣節等等,從而對學生的道德操守、精神品質和文化內涵進行培養。需要注意的是,與實際結合的例子也可以是負面的例子,如歷史中的負面人物,如秦檜、嚴嵩等這些奸臣,這些負面教學案例的應用也可以與現代社會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負面人物身上那種與社會道德和社會正義背道而馳造成的后果,引導學生充分認知社會規范,構建自身的道德規范,這對學生個人發展、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滲透人文精神教育,既是新時期高中歷史教學承擔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歷史學科教育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毛琳琳 單位:沛縣歌風中學
【參考文獻】
[1]張崇海.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高考(綜合版),2015(1):142
[2]陳婕.如何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新課程(中),2015(5):8
一、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加強課程實施研究
新的學年,新課程改革要在科學操作、整體推進、自覺反思、不斷調整的基礎上,把握重點難點,把握推進節奏,力求課程改革改出實效、改出質量。
1、科學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要求,
2、整體推進。鼓勵教和倡導教師盡可能在7-9年級實行循環,重視研究教材體系,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3、自覺反思。利用各種反思形式開展教研工作。①課標教材學習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課堂教學的效度;③反思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程度。
4、不斷調整。新課程推進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不斷的調整,通過集體備課、教學活動、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課堂等活動不斷的調整我們教學行為。
二、聚焦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強新課程實驗研究,聚焦課堂教學,關注研究常態教學,積極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新途徑。積極組織開展以“讀懂課標、讀透教材”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和“人人上達標課”活動,以此為載體,組織教師研究課堂、評價課堂、改善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充分發揮學校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盤活教育資源。
二要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有效性課堂要實現“五個轉變”:
①目標上,由單純的為學生考試而轉變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②內容上,由單一的書本知識轉變到聯系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上來;
③對象上由只重視少數尖子生轉變到關注學困生,面向全體學生上來,樹立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轉變到發展學生個性上來;
⑤方法上由被動式轉變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來,變學會為會學。
三、強化管理,創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強集體備課,把握基礎知識,用集體智慧打造智慧的集體。
2、加強教學管理,落實常規。
3、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實現教師群體成長。
教師培訓從四個方面促其成長:①認真學習研究成果,提升理論素養,站得高才能看得遠;②學習研究歷史知識,提升課堂駕馭能力;③學會怎樣引導學生學習;④為青年教師成長打造平臺,創造各種條件。
四、深化課題研究,更關注過程,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課題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智慧的有效載體,是解決教育教學關鍵問題的有效途徑。課題研究不要覺得太高深,要樹立“問題即課題”、“分析即研究”、“解決即成果”
附: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1、做好上學年末科學文化素質調研測試初中歷史成績的質量分析; 2、對全區初中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征文進行評選;3、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4、做好市初中歷史教學案例初評工作。
十月份:1、組織骨干教師開展送課到?;顒?;2、召開歷史學科研討會; 3、期中測試命題;4、參加對峪山一中教學視導工作。3、推選參加全市初中歷史說課競賽的優秀選手。
十一月份:1、組織好全區歷史優質課評選活動; 2、參與對鹿門中學教學視導工作;
十二月份:1、參與學段統一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2、認真做好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期末科學文化素質測試初中歷史的命題工作;3、搞好對三個年級歷史新課標、新教材使用情況的調研小結。4、組織教師參加全省歷史教學年會。
2019年元月份:1、做好本學期科學文化素質調研測試歷史試卷的質量分析。
附:歷史教學進度安排表:月份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九 月第1—6課第1—5課九(上)第1—12課十 月第7—11課第6—11課九(上)第13—17課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試
第12—17課上旬期中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