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11:1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校園匯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個經濟體,在中國,制造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百麗提出了“節約成本”的口號,將成本開銷,資源利用控制到最優化,提升實力,迎接挑戰。
1.工作匯報與總結
資訊部在整個一年圍繞著“節約成本”的宗旨,配合各個部門,本著“服務公司”的理念,根據各個部門提出的需求,新開發了質量管理系統,數字化管理系統,各個事業部m3外掛上線等,以及完善改進已有的系統:消費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集成管理系統等。借此契機,我有幸能參與其中相關系統的開發。以下是我根據時間和子系統的分類,匯報總結2010年的工作情況。
(新m3報表子系統)
m3外掛的成功上線,絕對是對管理部提出的“節約成本”的理念的最好詮釋。企業發展部對整個流程的重新梳理,規范各個環節的銜接與控制以及我們資訊部的全力配合開發實現功能都是這一宗旨的具體體現。我依然很清晰地記得09年初,那時候我剛進部門不久,因為m3外掛的上線,整個部門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看到是全體同事的齊心合力,協調合作。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在部門例會上直接分配報表開發到個人,每人4-5個,雖然對m3取數不是很理解,但終究是在分析測試組的幫助引導下,完成了分配的報表。也實現了我也是部門的一份子,為部門出一份力的愿望。
(集成管理系統)
集成管理子系統是對整個管理系統各個模塊全局的控制,在盧成的指導下,我得以完成編碼管理中編碼字段,規則,方案維護模塊的開發,以及后續多語言維護模塊的開發和dbmoto工具重啟模塊的開發。
(人事管理系統)
在人事管理系統中,涉及不多,主要是前期為鍛煉提高能力而開發的操作證打印模塊。
(消費管理系統)
在隨后的任務分配上,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消費系統的熟悉和開發上,消費系統設計到的業務雖不如人事系統那么復雜,但把業務來龍去脈理清,以及代碼的熟悉也頗需要時間。對各個模塊的作用以及代碼如何編寫成了我前期的主要任務,主管也是想借此提高我的業務理解能力和編程能力?!澳サ恫徽`砍柴工”,只有把刀磨得鋒利了,砍起柴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期間也練習過開發一些簡單的消費報表,最初的消費卡自動充值統計報表的開發也確實夯實了業務的了解。在后續的工作中,對卡片管理中因為業務的需要增加了外來員工發卡,外來員工卡號轉換,離職退卡。設備管理中完成對消費機設備余額限制等的程序修改,以及黑名單自動下載模塊的開發。獎金收支平衡中增加每日卡余額的存儲過程用于結算每日卡余額以及充值退款補貼模塊(新)的修改。在查詢管理中,完成因增加外來員工和其他補貼類型的報表的開發和修改。
(數字化管理系統)
與m3外掛系統晚一些啟動的還有數字化管理系統,數字化管理系統對公司鞋類開發部的開發效率以及設計理念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這年公司從國外買了一套專業的制鞋軟件,但是這套軟件自帶的材料數據庫根本無法滿足公司開發部的要求,公司決定由我們資訊部開發一組完成數字化管理系統的開發。我因而參與了數字化系統前期部分基礎模塊的開發。在后續的需求提出后,完成了成品管理中成品設計信息關聯模塊的開發,以及鞋楦管理中鞋楦設計工作表的開發。
(質量管理系統)
質量管理系統開發需求的到來也加快了我的成長,最先是產品制程這一部分:返工率維護,錄入模塊的開發讓我初步地全新開發自己的模塊。期間也著實遇到不少困難,在同事和自己的努力下都一一解決,這一個過程對我來說就是成長鍛煉的過程。隨后面部返工率報表的開發數量之多和取數之復雜也讓我學到了如何編寫更好的優化存儲過程。第二部分是實驗室抽檢:在其中和同組的成員聯合完成開發皮料,絲帶,鋼勾心等材料的實驗室抽檢模塊的開發。第三部分是原材料檢驗:這個項目是我和馮振才聯合開發,征對不同材料類型完成了檢驗模塊的開發以及相關報表的開發。
2.個人總結
這一年給我的東西我想用有形的和無形的兩部分概敘,有形的當然就是技術水平的長進,雖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不足,但縱向對比2010年,我得到了鍛煉,對于不足的部分,我希望在2010年繼續努力加快彌補。無形的就是人性的成長,在社會大學的摔打遠比在養老院式的大學校園更能讓人成長,對社會的看法,對人際關系的看法,對價值的看法,不再是以前一種近乎浪漫的眼光審視著這一切。社會的現實讓你更加學會提高,人際關系的復雜讓你更加學會斡旋,價值的體現讓你更加學會抉擇。
3.結語
在2010年,有喜悅也有淚水。有輝煌也有遺憾,輝煌也好遺憾也罷,2010已經過去,在新的2010年我堅信我們資訊部將團結一心面對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作為資訊部的一份子,我將以更好的狀態去迎接它們,和大家共同打造屬于資訊部的輝煌。
與本篇 【軟件開發部工作總結】 內容有關的:
[關鍵詞]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智慧學習環境;系統理論;系統思維;系統復雜性;復雜性理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08(2013)02-0021-08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也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加強高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制訂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基本標準”等,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學校教育信息化深度發展的需求下,很多高校和中小學紛紛加快了數字校園建設。
很多專家學者,如蔣東興、程建鋼、宓等認為,數字校園實踐的最大困難不是來自于技術。在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關鍵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協調與合作”,各組織各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嚴重制約著數字校園的建設與功能效益的發揮。數字校園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學科、多視角進行研究。然而總體看來,從技術角度對數字校園進行的研究較多,以有關數字校園的碩士學位論文為例,67.6%以上是從技術角度對數字校園展開的研究,從管理學、教育學、教育技術學、系統科學等視角對數字校園展開的研究很少。
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對數字校園進行研究,有助于對數字校園研究的深化,更好地解決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實踐問題。如:從管理學視角看,數字校園協同效應的實現依賴于數字校園領導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安全機制、管理機制、資源共享機制、評估機制和服務機制8種作用機制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從協同理論的視角看,在數字校園推進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內外部阻力,保證數字校園發展影響因素的合力方向一致且正向向前,以實現數字校園的協同進化與協同發展: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數字校園建設之中,推動“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方向的升級發展。
系統科學(老三論: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新三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作為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開發的學科組成的學科群,為認識客觀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教育領域是一個復雜的領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要素非常多,系統科學在教育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就目前教育理論研究情況看,系統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應用仍多停留在一般系統論的初級階段,對系統科學的新近研究成果顯得不夠重視。系統科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深入應用,將會對教育研究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將自組織理論引入教育教學研究領域后,產生了協同學習、教育技術研究方法的創新、教學設計理論基礎的創新發展、人腦內部信息的自組織等。
系統思維fSvstematic Thinkingl就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系統思維被稱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維是一種對復雜的情況和問題獲得系統見解的思考技術。邱昭良認為:“系統思維就是從整體上對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力量與相互關系進行思考,以培養人們對復雜性、相互依存關系、變化及影響力的理解與決策能力”。系統思維是處理復雜性問題的一種重要工具與方法,它集成了東方古老的哲學智慧,又是由現代系統動力學所生成的創新思維工具。東方的思維方式強調整體性思維、辯證思維等,系統思維是古老智慧的集中體現。系統思維強調用全局、動態的觀點分析事物,透過事物的構成要素及相互關系看本質。
系統思維的工具主要有行為模式圖(Behavior PattemsGraDh)、實體關系圖、輸入輸出圖(I/0圖)、多重原因圖、魚刺圖(又稱“魚骨圖”或“石川圖”)、系統循環圖(又稱因果回路圖)、存量流量圖(又稱水管圖)等。行為模式圖用來表述問題或變量隨時間發展的變化,或結構引起的行為變化。實體圖反映系統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和主體之間的反饋關系。輸入輸出圖包含輸入、過程、輸出三個部分,其中“過程”通常被描述為黑箱(黑匣子)。多重原因圖通常用來探討因果關系之間的關系,它不能顯示出影響因素的影響力相對強弱關系。魚刺圖常被視為特殊的“多重原因圖”,它更方便表述關鍵的制約因素或障礙。系統循環圖更便于深刻表示出系統結構。存量流量圖更便于精細地表述系統內在結構及動態特性。
數字校園是一種典型的人造系統,其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非常有必要運用系統理論探討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在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往往由于忽視了數字校園建設的整體性,缺乏運用系統思維分析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未能從整體上挖掘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的本質問題,從而有效指導數字校園建設實踐。運用系統思維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系統分析,有利于全面認識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字校園的結構與功能。運用系統思維分析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制約因素,更有利于促進數字校園的協同發展。
二、數字校園建設中系統思維的缺失
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系統思考,有利于看清楚數字校園背后的結構及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剖析清楚制約數字校園建設與發展中的復雜因素。尤其是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屬于復雜的高難度決策,極其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在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往往缺乏運用系統思維,不能很好地處理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各種問題。數字校園建設中系統思維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數字校園內涵理解的因人而異
不同工作背景、學科背景的人對數字校園內涵的理解因人而異,存在很大差異,有時會片面地理解數字校園。不同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側面給出了數字校園的定義,強調了數字校園某些方面的特點。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中小學教師、教育管理人員、高校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等不同工作背景和學科背景的人對數字校園內涵的理解有很大區別。
存在很大區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人的知識結構存在很大差異,對數字校園認識的深度不同,此外還與大部分人重點關注了數字校園的局部特征,難以從整體的角度認識數字校園有較大關系。于是有了這樣一個經典比喻“認識教育信息化(數字校園)像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說像蒲扇,摸到大象軀干的人說像一面墻,摸到大象腿的人說像柱子”。只有把大象全摸一遍,從整體上認識大象,才能認識大象的本質。數字校園是一個復雜的新生事物,在認識數字校園時,往往會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地。隨著對數字校園認識的深入,人們會逐漸對數字校園達成一個基本的共識。
(二)數字校園的功能結構偏離核心業務
教育是一種服務,學生和教師是享受這種服務的主體,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這一核心。數字校園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與學校教育相互優化,共同促進提高教育質量與教育水平。中小學數字校園的核心業務是促進學生的學習,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知識與能力基礎。高校數字校園的核心業務與中小學數字校園不同,它兼有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知識、服務社會發展三方面的核心業務。
現有的數字校園在功能結構方面主要有以下四類典型表現:第一,數字校園建設中所采用的技術與使用的媒體很“眩”,其在支持教與學、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與水平等方面的功能較弱:第二,數字校園對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支持教與學方面的效果較不明顯:第三,數字校園的藝術性較強,能很好地體現學校的文化特色,但在支持教與學、提升管理質量和水平方面稍弱;第四,數字校園建設對學與教的支持力度很大,真正體現了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地位,能較好地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與水平,很好地滿足了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等用戶的需求,建設中采用合適的技術、使用恰當的媒體,并能較好地適應數字校園未來發展的需求。
上述四類數字校園,第四類數字校園是最佳數字校園,兼顧了數字校園的教育屬性、藝術屬性、文化屬性和技術屬性。其它三類數字校園要么重點關注了數字校園的技術屬性,要么重點關注了數字校園的藝術屬性或文化屬性。
數字校園的功能結構與參與數字校園建設的主體有較大關系,不同背景的人主導數字校園建設,其功能結構存在差異。此外還與學校類型、學校文化等因素有關系。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教師等不同群體主導數字校園,其功能結構存在差異。技術人員主導的數字校園建設,經常比較注重新媒體與新技術在數字校園中的應用:管理人員主導的數字校園建設,經常比較注重數字校園對教育管理的支持功能:教研人員主導的數字校園建設,經常比較注重數字校園對學與教的支持。此外,如果學校公開招標企業參與數字校園建設,如果企業參與建設人員對學校教育的業務流程不熟悉,而需求調研做得又不充分,也容易使數字校園偏離核心業務。這主要是由于人們習慣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問題,具有本位主義思想,容易將自己單方面的意愿放大并移植于數字校園建設之中,從而使數字校園更多具有了某一方面的屬性。
(三)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中的顧此失彼
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在數字校園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往往需要數字校園建設團隊至少投入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系統思維的缺失,在制定數字校園發展規劃與建設實施方案時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未能從整體上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把握。
在分析2009年9月北京市38所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方案和2009年11月北京市13所市屬高校(8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高職院校)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申請書時,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典型問題:(1)數字校園的發展目標不明確,未能與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特色,以及與學生、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緊密結合。只關注數字校園的當前發展,未考慮數字校園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僅從本校的角度考慮數字校園建設,未考慮國家有關數字校園建設和教育未來發展的政策導向,也未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2)對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不透徹,未能準確調研出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公眾等數字校園的實際需求,以致于數字校園重點建設內容定位不準確。(3)數字校園建設的應用系統,要么大而全,模仿其它學校的應用系統的建設方式,要么直接采用公司開發設計的應用系統,未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本地化處理。(4)信息化領導力薄弱,建設隊伍組建不合理,未能充分調動各個部門的人員積極參與數字校園建設。(5)建設經費分配不合理,存在硬件和軟件經費投入較多,資源建設經費投入較少,有的甚至沒有考慮運營維護費用。(6)絕大部分學校的數字校園建設方案未考慮建立激勵機制,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很難推動數字校園的實際應用:(7)數字校園建設方案整體上存在以下三種傾向:第一,強調技術與媒體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對應用系統、資源建設關注較少。例如,有的中小學提出建設云服務平臺,有的高校提出建設萬兆校園網:第二,強調數字校園輔助教育管理的功能,對數字校園支持教與學的功能關注較少。例如,有的學校提出建立信息化的學校管理平臺――“管理駕駛艙”,以實現數據支持的學校決策與系統分析:第三,強調數字校園對學與教的支持,兼顧利用數字校園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和水平,同時注重在數字校園建設中使用合適的媒體與技術。如果能夠運用系統思維,整體上考慮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則能設計出更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數字校園建設方案。
(四)對數字校園認識的簡單化
數字校園是一個復雜的事物,需要用系統思維分析數字校園的本質。人們在認識數字校園時,容易復雜問題簡單化,只看其表面現象,未能洞悉其本質,進而探析現象背后的驅動因素。在分析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時,容易簡單化歸一,過分強調某種因素的作用:在處理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問題時,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試圖用某種方法解決數字校園發展中遇到的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數字校園建設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很難得到較好的預期效果。
此外,還有人期望數字校園建設能夠一勞永逸,認為建好基礎設施、各種應用系統和數字化資源,就只等數字校園發展功能和效益了。數字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進行持續性建設。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存儲技術、信息檢索技術等不斷發展,各種教學用媒體種類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齊全,使教育信息的傳播手段日益多樣化、教育信息傳播的效果逐步改善,這為數字校園的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技術與媒體基礎。而且數字校園用戶的需求成動態性變化,且不斷膨脹,例如: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數字校園功能的需求不同。數字校園需要持續性建設,以不斷滿足數字校園用戶的新需求。
三、系統思維在數字校園建設應用方面的深度分析
系統思維是認識復雜系統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數字校園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有必要運用系統思維進行深入分析。以下對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群體利益博弈,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與輸出,數字校園推進困難的多重原因,數字校園系統的實體關系,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系統循環進行了系統分析。
(一)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群體利益博弈
數字校園建設中涉及到的利益,既有經濟方面的利益關系,也有無形的地位、權力、名譽等方面的利益關系。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是數字校園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重組的過程,會觸及到一些利益相關者的根本利益,對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群體利益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基本矛盾,從而更好地指導數字校園建設。
數字校園的利益相關者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f高校的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為教育部、教育廳、市教委等;中小學的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為市、區縣教委,以及省、市、區縣教育信息中心等)、數字校園建設參與主體、數字校園價值享受主體、數字校園專家、網絡運營商、數字化教育資源供應商(提供期刊數據庫、電子教材、素材、視頻講座等數字化教育資源)、產品供應商等組成,它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如圖1。
數字校園的建設經費來源主要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經費支持、企業或個人的捐款、學校自籌數字校園建設專項經費等。數字校園建設需要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家庭和社會也會為數字校園提供豐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主要為學校的數字校園建設進行政策引導,對數字校園的建設質量和建設水平進行評估,并在數字校園建設經費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利益關系主要是“引領與扶持”的關系,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期望通過重點支持的學校進行數字校園建設,能夠改善學校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提升學校的教育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能夠引領其它學校進行數字校園建設,增強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促進構建學習型社會,從而帶動整個教育領域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目標。此外,通過建設數字校園,有利于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時準確地了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發展基本數據,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完善教育發展政策。
數字校園專家在參與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中主要起到兩個作用:第一,為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數字校園發展規劃、數字校園評估標準,把握數字校園的未來發展趨勢提供決策支持;第二,為學校制定數字校園發展規劃、數字校園建設方案等提供決策支持,幫助學校診斷并解決數字校園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并對學校領導、教師等人員的信息素養進行培訓,幫助學校提升信息化領導力。數字校園專家在推動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獲得的收益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通過參與數字校園建設,將數字校園理論應用于實踐,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再進行理論研究,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循環實證”:通過參與數字校園建設,將理論研究轉化為效益,實現了自身價值的提升:通過參與數字校園建設,強化了自身對數字校園的研究,提高了學術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提高了學術知名度。
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經濟利益相當明顯,一個數字校園建設投入的資金從幾百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按3年建設周期估算),數字校園建設的參與主體共同構成了利益共同體。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經濟利益,主要體現在參與數字校園建設的企業、產品供應商、網絡運營商與學校之間的利益博弈。企業想通過為學校開發數字校園,為學校提供技術或服務支持,從中獲取經濟效益。產品供應商想通過為學校提供數字化產品獲得經濟利益。網絡運營商為學校提供移動無線網絡和互聯網接入服務,從中獲取網絡通訊費用。學校想花費較少的經費,獲得適合學校特色的最優化數字校園解決方案,購置質優價廉的數字化產品,建設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的數字校園。數字校園研發企業、產品供應商、網絡運營商等與學校共建數字校園的過程是經濟利益博弈的過程,相互博弈的最佳結果是雙方受益。企業或產品供應商一方面可以在學校推廣技術或產品,以獲取更多用戶的支持,同時賺取經濟利益。
在學校內部,一般以網絡信息中心(教育技術中心)機構為中心,教務處,院系、研究所、年級組,辦公室,校醫院、醫務室,后勤等不同科室與部門的人員,在以校領導(校長、副校長)為核心組成的數字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共同參與數字校園建設,構成數字校園建設參與主體。教務處、各院系、辦公室等提出各自的業務需求,數字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共同協商制定數字校園發展規劃和建設實施方案,招標確定合適的合作企業(有研發實力的學校,也可自主建設數字校園)。網絡信息中心的重點工作內容是建設與維護數字校園,在建設數字校園過程中起著組織與協調的作用。
數字校園價值享受的主體有學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社會公眾等。數字校園價值享受主體,同時也是數字校園建設參與主體,他們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受益者。在數字校園建設之初,由于用戶對數字校園各應用系統的操作不熟練、對數字校園的功能與作用不熟悉等原因,數字校園的應用效果難以很快發揮出來,往往是增加了用戶的負擔。但隨著用戶數字化行為與習慣的逐漸養成,會逐漸降低用戶的負擔。此外,在數字校園構成的數字化教育環境中,使教育信息傳遞手段多樣化,學生在網絡上獲取的教育資源遠遠比從教師那里獲得的多,教師的權威性受到嚴重挑戰。
數字校園改變了傳統的業務流程,并給教育管理方式帶來了變革。以高校報考研究生為例,以往需要郵寄報名材料和報名費,如今只需在網上提交報名材料,通過電子銀行轉賬即可完成研究生的報考工作,同時也方便了招生單位對報考信息的查詢與管理。數字校園給教育管理方式帶來了變革,改變了傳統的金字塔式管理方式,使管理方式扁平化。以往領導了解基層情況,需要層層匯報或親自去基層調研,如今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便捷、動態地了解基層的很多信息。由于有了大量數據的支持,也使得教育決策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數據支持的科學決策正在成為數字校園中的重要應用之一。
(二)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輸出
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可以被描述成各種特定輸入,經過數字校園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轉化成特定輸出的一系列活動的組合,如圖2。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經過數字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會產生系列輸出。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輸出圖,忽略了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具體細節,便于識別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過程和相互關系。數字校園建設需要重點關注輸入、過程和輸出三部分內容。數字校園的輸入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具體內容,數字校園的輸出是數字校園功能效益的具體體現,能否得到預期的功能效益,取決于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以及數字校園內部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的程度。
如圖2所示,數字校園系統的輸入有: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用戶需求調研;用戶需求的變更;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各種應用系統建設;數字化資源建設;信息化領導力建設、規章制度、激勵措施建設;數字校園評估等。數字校園的輸出有:確定數字校園發展目標;完善數字校園建設內容;集成硬件環境:整合應用系統,建立系統門戶:提供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增強信息化領導力;規范建設行為,促進應用;改變用戶數字化行為與習慣:有效支持教與學:提高教育管理質量與水平;促進知識創新,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學校內涵,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校社會服務能力;評估數字校園發展水平,診斷數字校園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建議。數字校園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黑箱。前端的一個輸入項可以對應后端的一個輸出項,也可以對應多個輸出項。例如:用戶需求的變更,則會引起需要進一步修改數字校園建設方案,完善數字校園建設內容:有效支持教與學不是某個輸入項對應的輸出結果,而是多個輸入項協同作用的結果。
(三)數字校園推進困難的多重原因
在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很多學校反映數字校園建設推進相當困難,數字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系統建設推進比較容易,但是在資源建設和深化應用方面推進很困難。比較典型的表現是建設了很多應用系統和網絡課程,但是應用系統的使用率相當低,網絡課程的點擊率很低,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很低。目前數字校園中應用比較好的是教育管理類應用系統、后期服務類應用系統、安全監控類應用系統,學生成長類應用系統、教師專業發展類應用系統、科學研究類應用系統等涉及學與教的業務的應用系統應用效果多數不理想。
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成了當今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數字校園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困難。例如:某市屬高等職業學院的網絡教學平臺中,網絡課程總數近3500門,但是單門課程被訪問總數最高僅為1200余次,99%以上的網絡課程的訪問總數在500次以下:①某中學建成的教學應用系統,建成以后一個月內僅有一名教師使用:現有建成的很多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相當低,很多中小學教師反映資源的可用性差。又如我國建設的學科信息資源建設方面的重點工程“CALIS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庫”,建立了覆蓋79個一級學科的12萬條目的網絡資源學科導航數據庫,該導航數據庫的資源利用率也很低,以教育學一級學科下的教育技術學為例,共有27頁的導航,收錄了270條信息,然而截至2011年1月2日23時總訪問量只有123次,其中從第2至第27頁的260條信息,訪問量僅只有14次,即平均每條信息的訪問量只有0.054次。
數字校園推進困難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主要表現為建設和應用方面的推進困難,建設和應用方面的困難又分別來自若干的原因,數字校園推進困難的多重原因分析如圖3。
數字校園建設方面推進困難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建設經費、信息化領導力薄弱、數字化規劃與設計不合理等。缺乏建設經費的主要原因有缺乏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經費來源比較單一,硬件、軟件、資源建設、人員培訓等經費分配不合理。信息化領導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有領導的統籌協調能力不強、對數字校園功能與作用認識不清、對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隊伍薄弱等,其中信息化隊伍薄弱的表現有信息化隊伍組建不合理、專職人員數量太少、維護管理能力和研發能力較弱等,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用戶需求定位不準確、數字校園發展目標不明確、重點建設內容偏離學校主流業務等。用戶需求定位不準確的原因有用戶需求調研不充分、用戶需求不斷變更、未進行用戶需求調研等。數字校園發展目標不明確主要表現為未結合學校辦學目標、未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等。
數字校園應用方面推進困難的主要原因有應用系統不實用、數字化資源不符合用戶需求、用戶未養成數字化行為與習慣、缺乏激勵措施等。只有認識清楚數字校園推進困難的根本原因,才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促進數字校園的建設與應用。應用系統不實用主要表現為增加了用戶的負擔、應用系統操作復雜、應用系統業務流程與實際業務流程不符等,數字化教育資源不符合用戶需求主要表現為數字化資源數量不足、數字化資源質量較差、數字化資源非用戶所需等。用戶未養成數字化行為與習慣主要由于用戶信息素養低、對新媒體與新技術的內心恐懼、缺乏應用培訓等。缺乏應用培訓表現為應用培訓效果不佳、應用培訓不具有針對性。缺乏激勵措施主要是由于未意識到激勵措施的作用、激勵措施不起作用,激勵措施不起作用主要是由于激勵措施執行不利或設置不合理。
(四)數字校園系統的實體關系
學校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實體涉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家庭、現實校園、數字校園和學校教育相關人群等,數字校園系統實體關系如圖4?,F實校園的實體可進一步分為教室、圖書館、實驗室、辦公室、校醫院或醫務室等。數字校園的實體可進一步分為多媒體教室、數字實驗室、數字圖書館、校園卡、數字化校醫院或醫務室、數字化辦公室、校園廣播臺、校園電視臺、校園門戶網站、各種應用系統、筆記本、觸摸屏、移動終端、服務器、交換機等。學校教育相關人群的實體可進一步分為學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社會公眾(學生家長)等。
數字校園也可以理解為現實校園的數字化副本,現實校園數字化形成的數字化教育環境與現實校園構成的現實教育環境相互耦合。現實校園的數字化則成為數字校園,數字校園增加了現實校園中不存在的很多實體或者使現實校園中的實體數字化,數字校園中的實體與現實校園的實體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數字校園中的實體與現實校園中的實體耦合程度越高,則預示著現實校園的數字化程度越高,越容易發揮數字校園的功能與效益。
(五)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系統循環
在數字校園建設中,存在很多系統循環,數字校園系統的各組成要素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每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另外一個要素的變化,從而引起系統結構的變化。分析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系統循環,更有利于把握數字校園建設中的種種困惑,從而有利于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實現數字校園建設目標的系統循環,如圖5。圖中的“+”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增強關系,圖中的“一”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減弱關系。例如:用戶的需求調研準確度越高,越有利于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則用“+”表示:內外部阻力越大,越不利于實施數字校園建設方案,則用“一”表示。在建設數字校園時,首先需要確定數字校園的發展目標,分析數字校園建設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差距,進而進行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實施數字校園建設方案,使數字校園建設達到預期目的。用戶需求調研準確程度越高、數字校園系統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越好、內外部阻力越小,越有利于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數字校園系統內諸要素的相互協調與合作越好、內外部阻力越小,越有利于實施數字校園建設。實現數字校園建設目標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采取相關系列措施并不見得立即見效,而是有一定的時間延滯現象存在。
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數字校園的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現象不容忽視。充分利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馬太效應,可以使數字校園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字校園建設中存在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的兩種調節回路,步入良性循環的數字校園建設會越來越好,步入惡性循環的數字校園建設會越來越差,直至采取有效的相關措施才會使惡性循環停滯,才有可能使數字校園脫離惡性循環進入良性循環。
數字校園馬太效應的系統循環如圖6。在通常情況下,數字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存在好與差這兩種傾向。較好的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會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需求,用戶會對建成的數字校園比較滿意,數字校園也能較好地發揮功能與效益,也有利于數字校園未來的規劃與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往往會對數字校園建設比較滿意,進而追加數字校園建設經費,從而使數字校園步入良性發展循環。較差的數字校園規劃與設計,不能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需求,用戶對建成的數字校園不滿意,在應用中會存在很多問題,不能使數字校園發揮功能與效益,也不利于數字校園未來的規劃與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往往對數字校園建設很不滿意,進而減少數字校園建設經費,使數字校園步入惡性發展循環:當然,也有可能領導反而會增加建設經費,采取系列相關補救措施,可能會使數字校園步入良性發展循環。
對于一個學校的數字校園建設來說會存在馬太效應現象,對于整個市或區縣的所有數字校園建設來說,也會存在馬太效應現象。在數字校園建設實踐中,會發現有的區縣的整體數字校園建設較好,而有的區縣的整體數字校園建設較差。在這種情況下,經費支持、專家支持、政策支持等往往又會傾向數字校園建設較好的區縣,以尋求產生數字校園建設的示范效應,從而帶動其它區縣的數字校園發展。追求數字校園的示范效應固然重要,但與此同時不容忽視數字校園的均衡發展問題,更應對數字校園建設水平較差或步入惡性循環的學校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四、數字校園的未來發展形態――智慧校園
數字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了突破“信息孤島”的利器,被賦予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壁壘、為教育教學提供優質服務”的重任。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用戶為中心、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為主要特點的用戶參與的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正在悄然形成?!爸腔鄣厍颉?、“智慧國家”、“智慧島”、“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學習環境”等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給人們帶來一種智能化程度極高的用戶體驗,使人們最大限度地享用技術發展的成果。
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極其漫長,但這次對教育的影響極其迅速,教育領域很快接納了“智慧”這個詞匯。在教育領域能否實現“智慧”還在爭論的時候,意識超前的專家學者對“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學習環境”進行了探索,教育中的“智慧”應用正在開展。如:黃榮懷教授等發表了系列論文對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與內涵、構成要素和技術特征,支持智慧校園建設的五種關鍵技術、智慧學習環境中的學習情景識別,智慧教室的“SMART”(Showing,Manageable,Ac-cessible,Real-time Interactive,Testing)模型概念等進行了探討。陳衛東博士等對未來課堂的特性、智慧性體現、智慧學習環境的實現技術等進行了探討。
江南大學、廈門大學等已經將智慧校園建設付諸實踐,典型智慧應用正在逐步開展,如手機開門、借書、考勤、消費,電子圍籬,車牌自動識別,水電自動監控,移動智能卡,學習過程自動分析,學習情景自動識別等,隨著人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依賴性正逐漸增強。盡管智慧學習環境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剛開始,數字校園作為學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必將趨向于智慧化,智慧校園將會成為數字校園未來發展的形態。
智慧學習環境、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現實校園之間的關系如圖7。現實校園數字化為數字校園,數字校園智慧化為智慧校園,智慧校園是智慧學習環境的組成部分?,F實校園、數字校園、智慧校園之間是“耦合”的關系,耦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是現實校園的補充,不是取代現實校園,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智慧化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智慧校園的“智慧”主要表現在智慧環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科研、智慧生活等方面,具體表現如表1。
五、總結與展望
一、強化擔當,完善自身建設長效機制
1.強化責任擔當
學院始終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重要的使命來抓,做到五有。
一是工作有專班。成立開展“培養職業精神 提升職業技能”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學院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各科處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院辦,負責活動的協調工作。
二是年度有目標。學院將自身建O工作作為年度的重點工作,列入全市人社系統年度工作任務中學院的個性工作目標任務,并分解到每一個月,逐月予以落實。
三是建設有方案。制定自身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落實目標任務。各科處室按照目標任務細化落實。同時制訂自身建設檢查考核實施方案,加強監督檢查,使整個創建活動有計劃、有安排、有檢查、有落實。
四是任務有督辦。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班子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督辦自身建設中的相關問題。
五是落實有體系。明確各科處室創建職責,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創建聯動機制,自身建設工作體系完整。
2.完善長效機制
自身建設既要有歷史傳承,也要做到與時俱進。
一是傳承特色辦學理念。校訓重視歷史傳承:團結、勤奮、嚴謹、進??;辦學理念講求科學特色:管理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品牌榮校;校風力求與時俱進:守法、明理、勤奮、精進、創新。
二是構建規范管理體系。學院構建了制度健全、體制順暢、職責明確、程序規范的學院管理模式,涵蓋了黨務管理、行政管理、教學實習管理、學生管理等各個方面,以制度建設作為抓好學院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科學培養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制定了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的制度和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按期組織學生實習,有計劃、有課題、有實習評價、有實結;每年都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撰寫總結材料,并在全院教職工會上匯報交流。
二、營造氛圍,建設優良文化育人環境
1.重輿論引導
自身建設既要領導重視,還要群眾人人參與;既要注重抓落實,還要善于抓總結提升。
一是引導大家人人參與自身建設。制定自身建設宣傳工作方案,編印自身建設創建活動宣傳資料下發師生員工,宣傳自身建設創建活動主題、目標要求、活動意義,在學院網站開辟專欄,利用電子屏宣傳,使自身建設創建活動人人知曉、人人參與。
二是帶領大家宣傳推進自身建設。制定新聞宣傳工作管理辦法和信息報送與考核試行辦法,規范新聞宣傳,推進自身建設活動不斷走向深入。
三是總結提升自身建設工作經驗。鼓勵大家總結提升自身建設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并積極予以宣傳推廣。僅2015年就在省級及以上媒體宣傳學院20余次。
2.營造特色氛圍
按照室內室外、功能分區、彰顯特色、打造多樣化宣傳景觀的原則,營造特色文化氛圍。
一是屋頂宣傳重在營造技能文化的大氣場。在學院主要建筑物屋頂安裝宣傳標語。臨街門面頂安裝: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綜合樓屋頂安裝對青年學生的要求: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教學樓屋頂安裝校訓:團結、勤奮、嚴謹、進?。粚W生宿舍屋頂安裝校風:守法、明理、勤奮、精進、創新;實訓樓的屋頂安裝:勞動光榮、技能寶貴。
二是校園宣傳欄重在弘揚工匠精神。建設了企業文化墻、成果展示窗、知識拓展廊、多彩涂鴉墻、德育園地等室外文化展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企業文化。
三是室內文化區重在勵志。建設了理論教室、實訓室等室內文化展區,懸掛名人名言、規章制度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技能成才。
四是道路景觀重在典型引路。學院主干道建設技能大師路;綜合樓小花園西面建大型勵志宣傳景觀;多年的綠化,形成了以綜合樓小花園、樟樹林、竹園、實訓樓景觀帶、花壇、草坪等為主的校園景觀;技能大師典型引路,激勵學生技能成才。
三、突出特色,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1.建設數字校園
提高校園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校園管理實現數字化。
一是建設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投資近80萬元設計建設了校園數字化管理系統,教學管理、后勤管理、學生管理等校園管理工作實現了數字化。
二是推廣使用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開展了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的使用培訓,建設單位已對科處室工作人員進行了兩期培訓,目前學院管理基本實現網上辦公。
三是完善數字化校園系統管理制度。制定了數字化校園系統管理制度,加強數字化校園系統管理,指定專門處室負責管理。目前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已完成了試運行,2016年準備全面實行數字化校園管理。
2.專業對接市場
強化市場導向,專業設置緊跟變化莫測的市場。
一是建立校園對接產業園、專業對接產業制度?;I對接荊門化工產業園,機電電子專業對接荊門電子產業園,數控車工、模具制造、焊接加工對接荊門航空產業園,財會、幼兒教育、電子商務等對接服務業,并與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天茂集團、中集宏圖、利盛石化、東光電子等30多家技術含量高、行業特色明顯的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其中化工專業對接天茂集團、凱龍集團,先后開辦了中級工、高級工定向班,并對員工進行了多次提升培訓,得到企業好評。力爭達到“辦好一個專業,支撐一批企業,提升一個產業”。
二是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邀請有關專家和企業領導、技術能手參加,就專業建設如何對接產業獻計獻策。專業建設研討會得到省廳領導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品牌專業。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主動適應荊門市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瞄準地方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集中打造裝配制造、電子信息等專業群,成為湖北省職業培訓電工電子類中心教研組組長院校,學院有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重點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5個。學院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與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實現了校校合作,打通了中高職直升通道。
3.深化教學改革
作為國家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院校,學院在多個專業推行了一體化教學,其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為湖北省唯一進入2016年全第三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學院成立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教學改革項目實施小組,制訂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總體實施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實施。
二是建設專用場地、組建教學團隊。學院按照現代企業“6S現場管理”規范,建設一體化教學專用場地。精選骨干教師、吸納技術能手、聘請課改專家共同組建師資團隊,并多次邀請人社部一體化課改專家黃景容、姜大源等進行專題講座和現場指導。
三是總結推廣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經驗。學院一體化課改經驗在全省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國家人社部《職業》雜志以《六措施保障 三階段落實》為題介紹了我院一體化教改的經驗和做法。
4.強化職業素養
育人先育德,始終把德育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育放在優先位置。
一是編寫職業素養教材。2014年,《技工院校職業素養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課題被確立為部級課題,被評為省重點課題一等獎?!堵殬I素養基本訓練》教材也通過了人社部教材審批出版,得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廣使用,《職業行為養成訓練》編寫即將完成。
二是開展道德講堂活動。邀請全國道德模范吳天祥同志作《永遠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專題報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院被吳天祥同志譽為“人民的貼心學院”;開展 “厲行勤儉好風尚、傳承美德正能量”和“互聯網+分類回收”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舉辦文藝晚會和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道德情操。通過提升學生文明素養來影響家庭、輻射社會。學院學生張子軒和唐文菊被團市委分別授予“最美中職生標兵”和“最美中職生”榮譽稱號。
5.注重創新創業
以培養創業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
一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依托學院實訓工廠,投資200余萬元,建設面積1200平方米、辦公室8間的機械加工創客空間,為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創客提供創新創業平臺,并制定創客空間實施方案和運作辦法。
二是推動師生創新創業。鼓勵學院師生(包括近幾年的畢業生)入住創客空間創新創業,所有入住的創客均可享受荊門市相關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目前已有2名創客入住眾創空間。
三是加強創新創業培訓。將創業知識列入學生教學的內容,完成創業模擬實訓室建設,培養師生創新創業精神。
四、多措并舉,打造技能人才培養平臺
1.校企共建實訓室
深化校企合作,發揮校企雙方優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制定實施計劃。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制定校內、校外校企共建汽車修理實訓室(校中廠)和數控加工實訓室(廠中校)計劃。
二是精選合作企業。本著優勢互補、平等自愿、互利雙贏、長期合作的原則,多次深入相關企業考察、洽談,簽訂校企共建實訓室協議。
三是規范實訓室建設。引廠入校,學院出場地,合作企業出設備,與順航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共建汽車修理實訓室(校中廠);廠中建校,合作企業出廠房,學院出設備,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數控加工實訓室(廠中校)。
2.建設企業標準化實訓基地
突出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實訓質量,為學生畢業后能盡快融入企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是制定建設方案。學習借鑒企業標準制定校內企業標準化實訓基地數控加工中心一體化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建設。
二是制定管理辦法。借鑒企業6S管理辦法,制定實訓基地6S管理辦法,成立6S管理檢查考核領導小組。
三是實施6S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實習實訓按照6S管理進行組織。
3.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
給技能領軍人才創造良好環境、提供交流平臺,發揮其技能攻關、帶徒傳藝、技藝傳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效率。
一是積極申報。學院根據相關條件,積極申報省級袁秋芹技能大師工作室,獲得省廳批準。
二是制定方案。借鑒荊門地區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借鑒國家級郭振恩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經驗,制定建設方案。
三是規范建設。按照建設方案,添置設施,配齊人員,完善職能、制度和職責,袁秋芹技能大師工作基本建設完成。
4.開展技能大講堂文化節活動
傳播技能文化,弘揚“工匠”精神。
一是舉行拜師學藝活動。與全國技能大師、荊門石化總廠機修鉗工郭振恩合作,設立郭振恩勵志班,舉行拜師學藝活動。
二是傳播技能大賽知識。邀請全國技術能手、天津市技能大師、41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技術指導專家、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徐國勝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數控車賽項發展方向”為題,介紹了國際、國內技能大賽情況和發展方向,并對學院數控、模具專業教師如何進行大賽準備作了專題輔導。
三是開辦啟迪求真系列專題講座。組織教師以工匠精神、智能制造、信息時代等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其中院長許松以“工匠精神”為題,為全院師生進行了第一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是舉辦優秀畢業生報告會。邀請武漢機電工程學校畢業生王賢偉、荊楚理工學院畢業生張玉鵬和學院畢業生張芳、劉軍、潘運虎等作報告,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
5.開展技能文化節活動
宣傳校園文化,展現師生風采,檢閱辦學成果。
一是舉辦技能節暨開放日活動。先后舉辦了三屆技能節暨開放日活動,舉行學生技能競賽和教師公開課等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觀摩,得到廣泛贊譽。
二是開展學生創新創意競賽。舉行了由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屆“航特杯”學生無動力車滑行競賽。無動力車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制作,滑行競賽也由學生完成,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創新精神。
三是舉辦學生實訓、手工制作作品展。面向社會多次舉辦學生實訓、手工制作作品展,特別是在全市春風行動中展示,得到原市委書記萬勇的充分肯定。
6.組織參與職業技能大賽
展示教師和學生技能水平,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承辦荊門市職業技能大賽。學院先后承辦荊門市第一、二、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和“農谷杯”創新創業技能競賽。
二是參加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了湖北省首屆技工院校技能大賽。
三是參加中職學校技能競賽。組織學生參加湖北省中職學校技能競賽,學生制作的《水塔水位自動控制裝置》榮獲湖北省創意設計競賽一等獎,學生蘇雪嬌參加了首屆中國青年技能夏令營活動。
五、注重實效,取得自身建設豐碩成果
1.以環境文化影響人
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石,學院從外在的環境建設出發,推動內在的文化建設。
一是加強了外在環境的建設。學院完善校園基礎環境建設,精心設計和構思學院環境,既重視物質環境建設,更注重充滿學術氛圍的讀書育人環境。
二是注重了文化內涵的挖掘。學院不斷挖掘文化內涵,通過各種形式充分展示辦學理念、校訓、校規等校園文化,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養理念。
三是構建了多樣的文化載體。學院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建設,建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櫥窗文化、道路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文化載體,設立企業文化苑、成果展示窗、知識拓展廊、技能大師路、德育園地等文化欄目,形成了環境與師生的良好互動。
2.以人文文化教育人
成才先成人,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一是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建立了學院、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工作體系,形成了警校、社校共建機制,構建了政教、團委、保衛和學生會相結合的校園德育工作網絡。
二是開展系列活動。堅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內容、天天有活動,開展“養成”教育,實行學生在校24小時無縫對接管理,規范學生行為。教學、管理、服杖位一體為提升師生文明素質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學院將加強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和學習行為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如文明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尊師孝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通過提升學生文明素養來影響家庭、輻射社會。
三是營造德育氛圍。用廣播、校園網、黑板報、墻報、會議等各種形式加強德育工作,策劃主題教育活動,達到了提升師生文明素養的目的。
3.以制度文化規范人
以人為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設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學院不斷增強市場辦學的危機意識,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黨務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涵蓋了學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是形成了規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設作為抓好管理的基礎和保障,構建了體制順暢、職責明確、程序規范的學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細化管理制度,關注干部師生的發展與追求,重視人才培養,在學院形成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良好和諧的校園秩序和校園氛圍。
4.以技能文化培養人
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始終把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學院堅持質量興校,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重點,以一體化教學改革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開展了拜師學藝、技能比賽等活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后,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
三是高度重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職能,提升培訓能力,成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市公共實訓基地、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市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基地、市金藍領培訓基地、市公關禮儀培訓基地、市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多次承擔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市大中型企業職工的培訓、技能就業計劃培訓等工作,年最高培訓人員達5000余人。實現了學制教育和技能培訓“兩條腿”走路,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1平臺開發基礎
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需要為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提供全面豐富的學術文獻、科研資料、技術數據。太原科技大學開發此平臺有著資源與學科優勢。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各種文獻160萬冊(件),其中紙質文獻120萬余冊,電子圖書近40萬冊。電子資源數據庫25個,其中外文數據庫10個。機械、材料類及相關文獻40余萬冊(件)。目前太原科技大學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校園網網絡環境,圖書館以100M的光纖同互聯網相聯,現有服務器8臺,交換機16臺,擁有20T的本地鏡像資源和30T的遠程網絡訪問文獻信息資源。建有100M的寬帶網絡和160多臺計算機設備,建有本館網站和業務管理系統。圖書館根據學校重點學科已初步建設了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數據庫,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目前特色數據庫包括了學科指南、行業信息、專題資源、學人名錄、專業介紹、鑄造設備研究、自建資源、科大學報等8個欄目。太原科技圖書館擁有一批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具有信息服務的豐富經驗,具有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的能力。在文獻信息的搜集、文獻的加工整理、文獻檢索、信息研究、信息傳遞等方面都是比較系統的、先進的、科學的。平臺開發人員均承擔過省級以上研究項目,有豐富的科研背景和工作經驗積累。其中副高職稱以上6人,占50%,中級職稱6人,占50%;研究生以上學歷7人,占58%,本科以上學歷5人,占42%;機械工程類專業人員7人,占58%,信息管理專業人員3人,占25%,網絡技術人員2人,占17%。
2平臺開發模式
2.1平臺開發之前廣泛調研山西省科技文獻保障平臺,從2004年就已經開始籌建,目前已有山西省財經文獻平臺、山西省農業文獻平臺、山西省醫學文獻平臺和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等服務平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技文獻保障平臺,不僅要考慮自身學校的專業設置及重點專業的因素,還要對已有的平臺進行大量的深入細致的考察調研,要了解業內讀者對文獻的需求狀況。在建立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之前,我們分組對省內各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進行文獻需求調查,對山西省重型機械科技文獻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存在著資源建設差距較大、經費短缺、電子資源缺乏、網絡化(自動化)建設落后、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等問題,建立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是非常必要和有需求市場的。同時我們也深入山西省圖書館和山西醫科大學,對已建立雛形的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山西省醫學文獻平臺進行實地調研考察,與參與平臺建設的領導和一線技術人員充分地討論和交流,獲取了平臺建設的許多原始技術資料,為平臺的開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2立足自身專業,充分體現特色平臺開發必須具備專業特色,尋求自身價值與發展的要求,以本校重點或特色專業為依據,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和教學研究的重點,以贏得較高的文獻需求市場。重型機械科技文獻平臺充分依托學校專業特色、學校重型機械學科及相關專業,涵蓋學校近20個專業(方向),占到學校本科專業近50%,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重型機械工程中心、國家級機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圍繞重大技術裝備設計、制造的關鍵技術,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近幾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大型企業項目近500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41項,其中“延長大型軋機軸承壽命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空間七桿滾切剪機”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3多元化、全方位收錄文獻平臺開發需整合業內完備級信息資源,如中外文期刊文章、會議論文、論著、教學參考書目、博碩士論文、標準、專利、產品樣本、多媒體教學視頻資料、產業數據分析統計資料、行業專家、行業信息資源等。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平臺整合學校各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教學多媒體資源、教學實驗設備資源、教學實習基地信息資源及科學研究文獻保障資源,依托太原科技大學產學研董事會,聯合重大技術裝備類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相關高等院校,實現重型機械文獻資源完備級收錄。自主研發數據包括:一是從館藏圖書、學校自編教材、工具書、手冊和學術期刊中收集與重型機械相關的文章,進行甄別、篩選、著錄,利用數字掃描或委托數據商(如超星公司)將館藏特有的重型機械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二是對通過自主研發軟件對先進的高水平的學術權威數據庫進行抓取、篩選,將其中重型機械研究資料及其相關研究內容進行下載、統一格式,錄入到特色庫并注明來源數據庫。三是從相關單位機構獲取相關的非書資料、灰色文獻或者黑色文獻等,重型機械好多企業的圖紙、實驗數據、實驗操作規范都是非常珍貴的,可以將其數字化永久保存,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獨、人獨我全的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文獻平臺。
3平臺開發保障
3.1有效組織,規范管理平臺開發必須要創新管理機制,強化科學管理,構建包括領導小組、項目管理組、項目工作組在內的三級項目管理架構。建立網絡化項目管理環境,實時監測項目進展,嚴格合同管理和指標考核,加強跟蹤管理和評估,確保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實施。建立平臺建設工作動態,公開工作進度和進展狀況,實現平臺建設的社會監督。項目建設周期結束后,學校組織專家對平臺建設項目進行驗收,并對項目經費使用情況和建設效益進行檢查與考核。平臺進入運行階段后并不意味著平臺開發成功,需要對平臺進行管理和維護,保證平臺系統的安全運作,還要深入讀者中廣泛收集其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及時對數據進行更新、替換、刪除、修改和整理。
3.2注意對文獻進行深加工,保障文獻高質量質量原則要始終貫穿前期數據挖掘與后期平臺利用的整個過程。不僅整合館藏現有資源和行業內部出版的會議資料、技術手冊、年度報告等灰色文獻,很多珍貴的特色文獻(如企業的圖紙、實驗數據、實驗操作規范)大多是散見于各個重型機械的企業中。具有實踐意義的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一線操作人員的工作總結,優秀勞模的實踐講稿、匯報等對完成科研實驗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些數據,我們的科研實驗就能減少失敗的次數,避免操作的失誤。這就需要進行組織和深加工,提高數據質量,以充分發揮其利用價值。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的開發主要在于有重點地逐步建立全文、事實、數值、圖片、視頻、流媒體等較為全面的數據庫,因此要對一二次文獻和零次文獻進行深度的加工,形成全方位信息數據庫于一體的信息系統。
3.3加強宣傳,注重交流常年開展文獻資源檢索、咨詢和服務培訓;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平臺功能、資源分布、檢索技巧等專題講座;組織相關部門的領導進行行業文獻、競爭情報等技術講座;針對項目參與人員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開展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信息服務等專業培訓,提高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水平;與國家及相關省市文獻資源平臺加強聯系,建立穩定的合作渠道,實現文獻資源互補共享;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借鑒和引進國內外文獻管理與技術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標準規范。4平臺開發的目標
4.1網絡系統目標通過對網絡設備的優化和提升,對資源共享平臺的關鍵技術進行引進和研究開發,包括數字化加工技術、資源整合(框架、標準)技術、全文檢索技術、異構數據庫檢索技術、用戶管理系統、信息推送技術等,最終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網絡信息服務應用技術平臺,使圖書館網絡管理和應用系統滿足業務開展和讀者服務的需要,達到山西省高校圖書館先進水平。
4.2資源整合目標開發館藏特色資源并數字化,引進國內外重型機械專業數據庫;整合學校各學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建立統一書目數據庫;集成學校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數字化、教參系統化、教學多媒體化、教學遠程化等);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和校外教學實習基地信息資源;構建服務學校科研立項選題、項目立項科技查新、科研能力評估、科研項目評審、項目檢測跟蹤、科研討論的支撐平臺。構建多類型、多文種、多媒體、多層面的文獻(教學科研)資源體系,逐步建成學校文獻(教學科研)資源中心,成為山西省科技文獻平臺和教學文獻平臺的子平臺,同時也是特色資源平臺。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總結
Xxx鎮中心幼兒園始建于2010年,現有教學班5個,在園幼兒160名,教職工29名,占地面積約1980.4平方米,建筑面積960平方米。幼兒園秉承“擁有愛心,學會關心,培養信心,激勵創新”的辦園宗旨,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兒童”的辦園目標,和“發展每個孩子,快樂每個孩子”的幼兒發展理念,傳承與發展以
“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園本特色文化,努力實現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有愛的發展。
安全工作是我園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不斷加強我園安全工作的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管理的工作責任,扎實做好園內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努力營造一個教育有方、管理有序、防控有力、安全穩定的平安校園,園領導班子研究決定申報創建“平安校園”。幼兒園安全工作心系千家萬戶,“幼兒園無小事,安全工作是大事”?。按照上級主管部門關于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園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維護幼兒園的教學和生活秩序,保障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這一中心,扎實開展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F將近年來我園的安全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強化安全管理,落實幼兒園“一崗雙責”。
1、加強完善相關制度,做到以章治園。在每月的月研判會上,我們把幼兒園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此外還經常召開安全專題園務會議,分析園所各層面容易出現的安全問題,研究制定具體方案和措施,促進幼兒園安全工作扎實開展。為確保安全工作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責任制,每學期開學初,園長與各類人員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使安全工作責任到人,實行層層負責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年初有計劃、有部署,平時有督查、年終有總結。做到職責相連,增強教師的責任心,落實幼兒園“一崗雙責”。
2、堅持做好安全值班,落實校門口領導值班制度,成立安全管理小組,由園長親自擔任組長,成員為各分管領導和班主任。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上報,并認真做好安全隱患排查記錄,切實將安全工作做扎實。
3、加強門衛管理制度。為保證幼兒安全,嚴格執行出入園制度,家長接送幼兒必須持有接送卡,如有特殊情況必需由家長事前說明。家長中途有事需要接孩子離園,先要給本班老師打電話,由老師將孩子安全送到家長手中。并規定凡不認識的人或未成年人來接孩子,一律不準放行。同時幼兒園大門安裝了一系列門禁系統。門衛、保安配備了盾牌、大頭棒、手持安檢儀、防護鋼叉等。以確保幼兒園生命財產的安全。
4、認真履行安全工作職責。每位教職員工都清醒的認識到安全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確保幼兒園保教活動正常進行的基礎和保障,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領導小組成員加強安全工作的監督與檢查,做好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經常性對園內場地、設施等方面的安全進行檢查維修,以及時發現不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燃。
5、實行安全工作自查制度,安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定期布置安全工作,組織好安全工作的學習與培訓,提高各崗位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同時把安全工作列入到全園教工的日常工作考核范圍內,將安全工作作為教師師德考核的標準之一。實行安全工作自查制度,全體人員認真仔細地檢查并做好臺賬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整改,排除不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發生,確保幼兒園師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財產不受侵害。
6、加強對缺勤幼兒的登記與記錄制度。班任教師細心、耐心呵護每一個孩子,不讓幼兒因此而受到各種傷害。教師每天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及時了解情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情況,對于帶病入園的幼兒需特別注意其飲食和用藥,發現幼兒身體有異,及時聯系家長帶回孩子到醫院就診。
7、加強日常值班和節假日值班制度,做到定人、定崗、定責并保持24小時值班制度和通訊工具暢通。值班老師做到眼亮、耳聰、腳勤、手快,若發現不安全事故,及時做好處理,并及時上報,值班老師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時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堅決杜絕無人值班的空暇。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共同為園內的安全工作負責。
8、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各類預案制度。發現險情及時處理或向有關人員報告。此外,積極做好門衛保安總值班制度、幼兒交接班制度、衛生保健等十項制度。舉行消防演練
,提高應急避險能力。定期舉行消防知識培訓,學習正確使用滅火器的方法,掌握火場逃生要領,確保生命安全。一學期舉行了兩次消防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應急避險能力。
9、加大硬件建設力度,積極改善辦園條件。安裝數字化監控設施,實現幼兒園監控無縫對接,有專人進行監控記錄。實現物防、人防、技防全覆蓋。
二、?落實責任,積極創建“平安幼兒園”
(一)注重安全管理的制度化
不斷建立健全、修改、完善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注重安全管理的制度化是搞好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前提。為此,我園制定了《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食品、消防、交通應急救援方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學習制度》、《安全接送制度》、《安全獎懲制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門衛管理制度》,制訂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明確規則,強化安全責任心,使安全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二)注重安全工作責任的落實,
1.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安全工作會議,使抓安全工作有計劃、有布置、有整改、有總結、有記錄。
2.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園內的各種設施、設備、大型玩具、電器、消毒設施,發現隱患,專人負責,定期整改,并有記錄。
3.以班級為單位劃分安全責任區和安全責任人,并以張貼溫馨提示等。
4.加強早晚接送幼兒的安全管理。我們除了加強晚上離園管理,園內安排各班教師每天負責管理幼兒的安全和點名工作。召開安全負責人會議,打印《告家長節假日安全書》并親自送到家長手中。
5.加強晨間檢查。保健老師認真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為幼兒服藥時仔細核對班級、姓名、藥名和劑量,以防錯服,堅持有記錄。
6.加強食堂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我園食堂有專人管理,建立食堂管理臺賬。食堂從業人員健康證等各項證件齊全。堅持索票、索證制度,嚴格進貨渠道。堅持做到飯前試吃、飯菜留樣制度,定期召開伙委會會議,提高食堂管理水平。
7.加強晨間活動、體育活動、上下樓梯的安全防范工作?;顒忧耙蠼處熆紤]周到,措施到位,規則明確?;顒邮乙罄蠋熀侠戆才?,做到人到、心到、眼到。
8.做好安全工作的資料集累和歸檔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三、強化監督,提高教職工和幼兒的安全意識
1、充分利用家長園地宣傳窗、黑板、電子屏、校園廣播、告家長書、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全園教職工、幼兒、家長宣傳安全知識,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向教職工、家長和幼兒做安全宣傳。
2、堅持開展幼兒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自救自護常識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個人衛生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水防火教育、防災減災教育、突發事件應對教育等,把幼兒園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中。上學期通過“家長義工”進課堂,邀請家長來園為孩子們進行自救自護常識教育,進行“安全校園文明行”授課,內容豐富、生動、氣氛活潑。
3、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安全教育活動。如:大班開展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為主的教育內容,開展“安全過馬路”、“有趣的交通標志”、通過環境布置、游戲活動、等形式,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及交通安全常識。中班開展食品安全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故事《豬寶寶生病》、《牙齒為什么會長蟲子?》,告訴幼兒不吃“三無食品”,懂得要吃干凈的食物,飯前便后要勤洗手,飯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班主要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不隨便跟陌生人走,不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
4、嚴格執行衛生安全消毒制度,每周對幼兒的玩教具按要求進行清洗、消毒,每周為幼兒曬被褥等。保健員督查保育員認真做好衛生安全消毒累計時間與記錄。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的玩教具,嚴禁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玩教具,注意各類環境創設的安全性
5、加強食堂飲食衛生安全的管理,嚴防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伙管員做到日有檢查,周有小結,月按時匯報。
6、加強衛生保健安全管理,要求幼兒每天晨檢率達100%。保健員認真做好每日缺勤幼兒的篩查與報告。
以上是我園創建“平安校園”的匯報總結材料,有不到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的優勢
1.課程內容的整合――實現知識的再現與補充
現行小學科學教材中,經常出現一些離現實、離時代比較遠的信息,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大部分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科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及時、準確地反映出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則能較好地化解上述教材內容滯后的現實與科學教學的實際要求的矛盾,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現和補充。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進一步觀察巖》一課中,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讓學生明確玄武巖的形成原因。教材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火山自然現象的了解,認識這種自然現象是形成玄武巖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教學內容宏觀和抽象,所舉的事例也已久遠,學生又缺少相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因此,我們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宏觀的地球自然現象濃宿進教室,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復雜多變、抽象的地殼運動,變得集中、具體和形象;把最近的、影響最大的“火山”鮮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對地球的地殼運動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更使學生經歷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2.教學方式的整合――體現學習的自主與合作
信息技術和科學整合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利用情境、合作探究、研討交流等學習環境和手段,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各層次的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建構目標。
例如,教學《我們知道的太陽》一課,為了讓學生能自主參與對太陽的研究,豐富科學課堂的內涵,我們可以引網絡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當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操作上分三步走:學習第一板塊,在學校校園網的子網站――“小學科學在線”網站()中“科學園地”中設“我們的太陽”子欄目,可確定若干塊學習內容:如太陽的故事、太陽與人類、太陽的未來等;第二板塊,各小組選定學習內容后,制訂本組活動計劃(包括信息來源、活動步驟及學習成果展示的方式)利用網絡探究學習并完成研究成果。過程中教師及時查看學生收集資料情況,同時巡視指導,進行個別輔導,了解各小組活動進程。最后的板塊,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展示、匯報和研討交流。過程中其它組的同學可以提問、評價,也可以進行相關學習材料的補充。
3.研究專題的整合――呈現學習的過程與態度
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豐富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領悟科學實驗的本質。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中,我們更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整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小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養成隨時留意周圍的新問題、新現象的良好習慣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我發展。
例如,我們可以課前在校園網上一些學生樂于研究的科學小課題,如“蝸牛怎么不動了?”“梧桐樹葉為什么落得有早有遲?”“爬山虎為什么能攀爬墻壁?”等等,并將其作為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一項“長作業”,以提高學生科學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自行選題,或個人或組成研究小組,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要求在學期末進行考核評定與表彰。過程中,老師做個有心人,關注、鼓勵幫助學生的“作業”成效、及時發現并指導學生將研究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或在校園網的留言板上留言,甚至可以通過發貼子與老師或同學進行互動式的交流、研討,或開展階段性的成果匯報活動,以激發學生小課題研究的興趣與成功的體驗。另外,老師能將自己平時在學習、生活中不解的現象或問題在校園網上,吸引其它的師生一起參與解決和研究,壯大科學探究的團隊。同時開設科學活動課,組織大家一起匯報、交流研究成果,催化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創新精神。
二、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整合,豐富了科學課堂的內涵,拓寬了科學課堂的外延,而且也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獲得,。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帶來負面作用,因而使用得當是關鍵。在整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把握好幾個度:
1.把握好權重比例的“度”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孰輕孰重,我們應該有個權重把握,避免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從科學課程的實際需求出發來使用信息技術,它只是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切不可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以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同時,還要注意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師生間、生生間的水平又不盡相同,尤其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
2.把握好信息擴充的“度”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需要教師在課前有選擇地為學生篩選相關的學習內容,對學習內容事先進行有機地修整,既能讓學生接觸廣博的有效信息,又能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想像的時間和空間。網絡上的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重復現象較多,質量也比較低。如果學生只會把網頁整個保存,而不進行整理、加工,就不利于學生消化和真正掌握探究得到的新知識,若是全部由教師進行自制,既需投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又受到一定技術水平的限制,有時不能精確地表現出設計需求,還會耽誤本身的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做好篩選預設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主題,下載和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源。
3.把握好銜接融合的“度”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而是較高層次的“糅合”與主動適應。我們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輔助教學觀點,從課程的整體觀考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作用,把握好融合的度,以“有痕為無痕”,創造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事實說話,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
4.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
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主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提高合作學習的效度。做好分組工作,既要注意各組人員的興趣特長,又要注意相互交流的融洽度,包括現儲科學知識量、現代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性格互補等情況,盡量考慮分組的合理性;做好過程的指導工作,從分工到采集到匯報交流,教師要關注過程細節,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二是找準合作的最佳時機,在個人學習能解決的情況下盡量不采用。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的不斷探索和艱苦努力,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利用不斷更新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科學、更有效的服務于我們的學科教學,逐步提高教學效率,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參案文獻: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習興趣
當下中國的發展無論從經濟和文化都已漸入國際軌道,而培養與其發展相接軌的人才則成為當前教育的目的,培養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要了解各國的語言和文化,然培養面向世界,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英語要過關,英語是一枚讓學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證。根據兒童智能特點和語言學習規律,抓住幼兒,小學低齡時聽說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在幼兒時就開始學習英語,大力推廣“興趣,情景,活動”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則成為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小學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馑季褪钦f,對于學識,懂得它的人不及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及醉心于它的人。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還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識,認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只能借他們的興趣愛好來認識、學習新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培養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大量教育著作后,我對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有以下幾點看法。
1.1 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1.2 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學習材料和內容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教師在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
1.3 教材內容盡量與時代同步,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方式以交流互動為主。
陶行知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力量而成為真正地教育”。今天,我們進入了數字化信息時代。受到網絡等多種資源的沖擊后,教材的局限性凸顯出來了,經過篩選的網上語言資源就成了教師經常使用的素材,并被廣泛應用于學習英語的課堂中,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聽說讀寫的英文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授課,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讓學生參加其中,使得課堂氣氛接近并融入日常生活,而課堂中營造的真實的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則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從工具到文化,開創外語學習的新境界
真正的外語學習,應該是從工具到文化的互動過程,語言只有在相對應的文化氛圍中才能真正被激活,而文化也只有在積極的語言應變和交流中才能充滿魅力尊重語言學習的規律,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多元化的,要給學生提供多種平臺。
2.1 使學生積極參與,口腦并用。
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外語教學的重點不再是“老師該教什么”而應該是“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口腦并用的條件”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2.2 為學生創造思維空間,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恰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例如,我們在教授“Ask the way”的內容時,應避開傳統的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講解式,而采用多媒體呈現迷路、問路的幾個現場情景,然后讓學生設想自己便是情景中的迷路者,將如何進行問路、指路,學生分小組自行討論“如何向他人問路”和“如何給他人指路”接著每組向全班匯報,匯集各組方式后再有老師點評,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并通過創造情境為其提供自主的思維空間,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境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3 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