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04:35: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一診考試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質量監控與管理科
本學期以來,質管科根據學院教學工作部署,在教務處領導的帶領下,積極開展以教學為中心的督導工作,嚴格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等,努力維護學院的正常教學秩序,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在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現總結如下:
一、督導工作總結
質管科的督導工作主要有:日常教學紀律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專項檢查、日常教學信息反饋、專職督導員聽評課、全院人員聽評課檢查等。
1、教學紀律常規督查:
質管科安排人員進行日常教學巡查,主要對全院教師上課遲到早退、課堂紀律管理、學生出勤及遵守校園紀律等與教學相關的進行認真的巡查,并公平公正執行學校相關規定。本學年共巡查發現8起教師上課遲到或擅自停課缺課的教學事故(其中1起三級、7起警告處理)、3起系教學安排方面的教學事故、7起期末考試學生作弊情況。雖然各類教學事故還不能有效的杜絕,但通過嚴格的督查,對維護我院良好的教風學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對我院的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保障。
2、專項檢查主要有:
(1)試卷檢查。本學期初對全院11個系部的試卷進行了檢查,約抽查了160教師人次,約180個班次的試卷;共發現約30教師人次存在批改問題,約30袋試卷存在批改問題。另外,約30個班次的考試成績存在及格率過低問題(不及格率大于30%)。
(2)學期末進行考試準備等專項檢查。本學期發現多起試室準備不規范及在考試過程中學生作弊情況,例如本學期就有食環系學生投訴老師監考不嚴格,造成眾多學生作弊的現象。
(3)全院聽課情況專項檢查:本學期臨近期末進行了1次全院相關人員聽評課情況檢查,共檢查396教師、367本聽課本記錄情況。通過這些專項檢查,督促老師互相聽評課,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日常教學信息反饋:
本學期質管科管理有255名學生教學信息員,共收集及反饋給系部和相關處室的教學信息文件160份,約有5000多條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信息涉及到我院教學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有投訴班主任不作為不管理班內事務、任課老師期末考查評分不認真給分太隨意、實訓室管理員不按時開門等。為我院的教學和管理及時處理問題,提供了學生的第三方信息,有效保障教學和管理的正常運行。
4、專職督導員指導教師教學情況。
本學期質共對全院65位新近進入教師崗位的老師進行了教學指導,并組織系部開展教學指導交流會議65場次,及每次形成書面總結反饋給相關老師和系部。很多老師反饋稱督導組給予的改進建議也他們受益匪淺。通過這些舉措對新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社會適應能力評估工作
本學期由本科室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高職院校社會適應能力評估工作,負責并完成了多方面的問卷調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數據平臺數據的填報、報告撰寫及材料報送等,各項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三、教學質量診改工作
本學期我院根據《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完善了診改領導架構的建設、了《陽江職院品牌建設專業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并進行了第一階段診斷以及各專業撰寫診改報告。接下來將繼續對品牌建設專業進行細化診斷和改進工作,不斷完善品牌專業的建設。
四、完成創新強校、質量年報、招生考試相關內容
按學院分工,本科室完成了“創新強?!敝小?.2.6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內容并提交各種佐證材料等、“質量年報指標:3.9健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負責完成招生考試的出試卷工作。
五、存在問題與對策。
結果:我院OSCE考試成績呈正態分布,一次通過率為94.6%,考試總體平均成績為71.9±8.1,總體難度系數0.75,整體難度適中,考試內容的設置比較合理,有助于學生掌握臨床綜合能力。
結論:OSCE是科學有效的臨床綜合能力評價方法,能真實、客觀的反映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應當在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考核中推廣使用。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Harden等[1]于1975年提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醫學生考核評價方法,是目前國內、外醫學教育和醫師資格考試中廣泛應用的一種客觀性很強的臨床能力考評方法,它改變了傳統醫學教育中的書面考試方式,通過臨床環境的模擬,來考核醫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和專業技能等[2]。OSCE被認為是評價臨床能力較好的方式,它由一系列模擬臨床情境的考站組成,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依次通過各個考站,對站內的標準化病人(SP)等場景完成規定的臨床任務,采用一定的評分標準,用于評價考生的臨床技能和態度[3-4]。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OSCE模式,以我院“臨床技能中心”模擬臨床情景為依托,適當使用SP和多功能電子模擬設備,構建了OSCE方案,以評價臨床綜合能力。選取我院2009級222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均為統招本科生,其中女生115人,男生107人,均已完成一年的臨床實習。
(二)研究方法
組織學生于畢業實習結束后進行OSCE考試,共設立5個考站,分別為模擬診療考站,體格檢查考站、外科基本技能考站、婦產科基本技能站、病例分析考站,具體見表1。
(三)主考教師
主考教師為我院帶教教師,經各教研室統一培訓合格后擔任主考教師,評價標準由學院統一制訂。
(四)總結
OSCE結束之后,每位參與考試的老師和部分參加OSCE學生對自己在本次考試過程中的體會和建議進行總結,并以座談會的形式對OSCE的前期準備、OSCE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意見、建議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參與座談會的有主考教師、工作人員,共計20人,參與的學生共32人。
二、結果
(一)OSCE考試總成績分布
參加本次OSCE考試的學生成績總體呈正態分布(圖1),5個考站總成績最高分為89.6,最低分為47.7,平均成績71.9±8.1;同時,區分度系數為0.37,一般認為,區分度系數高于0.3,考核便可以被接受(表2)。區分度系數越高,考核的區分度就越強。
(二)OSCE各個考站成績分析
表3中的考核結果顯示了OSCE的每站成績均值,5個考站難度指數為0.69~0.78,平均難度系數是0.75,一般認為,難度指數為0.3~0.7是比較合適的。由于我校臨床專業的同學第一次參加對OSCE考核,鑒于對該考核模式還比較陌生,但本次考評難度不大,可見本次考評難易度是可以接受的。
三、討論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了OSCE來測試醫學生的臨床能力,開始對醫學生臨床能力評價進行探索,其中對OSCE的應用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5]。OSCE突破了醫學教育中傳統的筆試考試方式,以較客觀地評價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和臨床決策能力,是目前較好地考察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方法,目前已成為醫學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是目前醫學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6]。
此次我院第一次進行OSCE考試,從整個過程來看,從前期準備到考試實施,均按照設定方案進行,過程順利,考試結果比較令人滿意。但也存在不足,以待改進。從第一考站成績分析,大部分學生能夠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內容進行SP詢問,總體來看學生對問診內容的掌握較好。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問診思路混亂,有些問診內容與疾病沒有聯系;問診順序比較凌亂,缺乏條理性;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不能適時運用過渡性語言;交流中不會應用鼓勵等支持性語言等。這可能與我校的生源主要來自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有關,分別為回、藏、蒙、滿、東鄉、裕古、土族、維吾爾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習慣、生活習慣的特點、使它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實踐能力方面,甚至語言方面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從臨床實踐技能考評(第2-3站)成績分析看,總體呈正態分布,但是外科系統基本技能的成績較低,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無菌操作觀念較薄弱,消毒的理念不清,核對與評估意識欠缺,實施操作中缺乏對病人的人文關懷,包括操作前的解釋,操作中必要的遮擋等。但是在學習和實習過程中,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全面均衡發展的學生得分較高;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得分不高,另外得分較低的同學也可能對此類考試的認識和適應能力有關,因此,在教學和臨床實習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外科系統的基本實踐技能,從而能夠全面、合理、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
不論是“良苦用心”還是“居心叵測”,總有很多人大談“得文綜得天下”的理論。你相信你就輸了。君不見,眾多文綜較好的學子在高三為了數學苦命撓頭,最后戰場上的文綜成績也不再有往日的瀟灑。我始終堅定地提醒自己:高考打的是團體戰、整體仗。所以,對于文綜的學習,我認為自己就有很好的心態,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盲目“惡補”。
我懷著憧憬之心步入高三,我夸張地把它定義為“等了十一年”的邂逅。高三是一個著眼全局的一年,知道自己的實際實力至關重要。高三開始時,文綜每次拖我三四十分,尤其是地理、歷史的基礎非常薄弱。但距高考還有一年,我相信自己的潛力。然而,現實不會有我說得那么輕松,因為分數持續不高和復習時間持續減少,高三頻繁的文綜考試讓我受挫很深。在仔細思考之后,我覺得自己文綜漏洞很多,基礎不扎實,最關鍵的是復習方面花的時間太少,而且學習效率太低。但不管文綜的成績有多么不如意,我總是會拿六科總分去作比較,再來根據總分差距情況將每一科細致對比,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文綜目標分數。受學了哲學的影響,我對文綜的認識從來就是:量變必然促成質變。所以,我給大家的首要建議是,靜下心來彌補不足,用心提高文綜方面的弱勢知識點。
基調:文綜路,三步走
通過翻閱很多高考資料上面的經驗和方法,我看到一個共性:高三路,要分步走。一診前是第一階段,一診結束到二診前是第二階段,二診結束到三診前是第三個階段,三診結束到高考前是最后一個階段。每階段目標不同,針對的問題就不同。我的走法是:第一階段以書本教材為主,全面夯實文綜基礎知識,打“補丁”;第二階段針對弱項環節進行各個擊破,尤其是沒掌握好的重要知識點要加強訓練,提升文綜答題能力;第三階段是熟記答題技巧,掌握答題模式,在應試方面不吃虧;最后一階段是回歸教材梳理框架結構,翻看試卷錯題,以調整心態為重。然后,高考就順其自然,拼盡全力。
常規工作:扎實基礎,高效提分
1.“每天進步一分本”查漏補缺
我的老師不會要求我們整理文綜鍺題本,我卻比較主動地在一次次傷心的文綜考試后嘗試整理了一段時間的錯題。事實證明,做文綜的錯題本是非?;〞r間的。我的錯題本是高二暑假開始記的,但到了一診前我發現考試多了,錯題多了,很緊的時間里根本來不及謄抄和精心排版繪圖。于是,我索性放棄了這種方式,到文具店買了很精致的小小的薄本子,將上課聽到的不熟悉的瑣碎知識點記下來,把作業上出錯的知識點記下來,把考試中小題里的小知識點記下來。每個知識點用幾個字大致描述,解釋用鉛筆以微小字體加注。這種方式很有效,因為字少,復習時掃描就可以,查漏補缺非常省時。我把政史地三科都寫在上面,每天都有,就像給自己打“補丁”一樣。
在一點一滴的記錄后,我發現自己原來有那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會讓自己焦躁的心平靜下來,因為它每天都記錄著我的努力。我給我的小本子取了一個很長的名字,叫“每天進步一分本”,扉頁還有我文綜總分的一級級目標,最后一個目標里,我只敢想想的分數被我成功超越了,這個小本兒絕對功不可沒!
2.“試卷粘貼冊”高效記憶
隨著更緊的時間和更多的練習,到了三診前的復習階段,“每天進步一分本”都不能跟上進度了。不用慌,這時我解決問題的潛力會被繼續挖掘出來幫我想出更適合的辦法。在靈機一動后,我又找到一個好的辦法來為自己節約時間提高效率――“試卷粘貼冊”。同時,我還將出錯的地方用夸張的顏色標出來,幫助我回顧日寸很快找到錯題,然后錯題分析就用綠筆在題旁邊注明十字以內的鍺點。在多次復習翻看后,記憶進一步加深又保證不再繼續出錯。
可能有同學會覺得,既然最后這個方法既簡潔又高效,那就直接采取這種方法吧。這很明顯沒有用,因為文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從錯題本到“每天進步一分本”,在高三二診前我已經盡我所能找到了切實的方法,讓我有了積少成多的逐漸扎實的基礎實力,而“試卷粘貼冊”的翻看是在最后時刻的回顧,此時知識點在書的哪一頁都在腦袋里有印象了,因此才變得高效。
3.“總結規劃本”分析文綜“三部曲”
“總結規劃本”陪伴了我的文科歲月。針對文綜這塊,我在上面做了大量分析,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考前計劃表。在大考前一兩個月我會不定時反思自己近段時間文綜各科的狀態,根據狀態的好壞,打造改進方案并制定具體方法和時間計劃。
二是成績分析。每次考后成績排名出來,我便在本子上記下各科成績和文綜總分年級排名情況,然后與前面的考試做大致比較,分析自己的波動及趨勢,再結合之前的學習狀態在政史地各科為自己畫一個表情。
三是考后規劃??己蠓治鍪谴蠹叶己苁煜さ牟糠?,大概老師都會要求寫并上交,所以不用在你的小小計劃本上鋪滿你的反思回憶錄。只要你認真對待考后總結,并真心地把自己的試卷分析清楚了,便能清晰知道自己該走的下一步。把你想做的改進寫在計劃本里,如地理怎么改,歷史怎么改,政治怎么改,而其中又有哪些是需要保持的。在最后就是制定具體各科目標分數了,如通過選擇題可以定每科只能錯幾個的目標來制定每一科具體分數。不要定排名,那個東西太相對了,我們只跟自己比。雖然分數很絕對,有人質疑說試卷不同沒有可比性,但對我來說確定的東西當目標比較容易追尋。不管試卷難易,此目標分數是我理想大學常年收分中的文綜部分我盡我所能應該達到的成績,那么我只管向它靠近就好,單純省事。
4.“視覺系”借鑒過來人經驗
如果單一地去學習文綜會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所以學文綜就要多借鑒過來人經驗,多向別人學習請教,多給自己機會。
因為對歷史不感興趣,我看教材的效率極低,很長日寸間翻不了頁。通過請教學姐,我試著按她的方法勾畫教材。我用了十五天把五本歷史教材用紅藍黃經典三色涂成了彩虹。紅色勾畫事件時間,藍色勾畫過程,黃色勾畫意義作用。因為我是“視覺系”,色彩感很強,在我充滿成就感地看我的杰作時,對歷史知識也就通過色彩的強調而記下來了,這個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效率。而在涂書的十五天里,我強制自己把歷史知識全部完整地拉了一遍,這很痛苦,記憶卻深刻。
5.篩選問題求精辟
問問題對我來說也是提高成績,扎實基礎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一開始是以問老師問題為目的去絞盡腦汁地找問題,這會迫使自己多去思考分析與揣摩自己的作業以及試卷或是教材本身,來尋找自己不確定的知識點。不管問題質量好不好,檔次高不高,敢于發問就走出了第一步。
我的問題曾被我的歷史老師“友好建議”過,他說像我這樣的學生應該學會問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這其實還暴露一個問題,就是你問的問題水平其實是真實地反映出了你對這一科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剛開始,我的文綜基礎就不過關,漏洞多,不懂的也多,問題膚淺非常正常。而到了后來,學習過程中不斷萌生出問題已經是自然而然的思維習慣,這時候就該自己先努力解決了。
我的班主任是地理老師,她經常說,我們一定不要學得瑣碎。剛開始,我很不解,因為我不能評判什么樣的學習程度叫瑣碎。怕老師指責自己“太過瑣碎”,我便開始在問問題前對問題進行篩選,通過快速思考,我發現有一大部分問題我可以馬上分析出知識點而自行解決,有幾個問題我可以與同學討論,還剩少許自認為精辟的再拿出來與老師交流。多面行動,省時省心,效果很不錯。
6.一直堅持到發揮最佳狀態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高三以來抓弱項文綜的心得體會。這是內心很苦的一個過程,來自上不去的分數和臨近的無情高考。我感覺自己的學習方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必須冒著時間的風險去嘗試,發現并不見效后再繼續改變;高考臨近,我周圍的同學都在題海里戰斗或記錯題,甚至老師也建議這么做的時候,我在質疑他們的同時,糾結而孤獨地堅持自己的復習計劃……什么時候跟著老師步調走,什么時候不能從眾,一定得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表達出來讓經驗豐富的人幫我分析。
西醫診斷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紐帶,也是臨床實際應用和醫師資格技能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診斷課的學習,不但要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技能動手操作能力。學會采集病史,正確系統地進行體格檢查,根據病史及陽性體征選擇必要的實驗檢查和輔助檢查;學會各種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提供依據,為其將來學習臨床課以及進入臨床實踐做好準備。但是由于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而使得這樣一門理論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約,導致某部分課程不能充分的讓學生領會及掌握。鑒于此情況,我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如下兩點個人體會:
第一,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采取演示教法、引導法、類比法、分組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手法,使抽象的理論課變得具體生動,本文由收集整理化難為易;把實驗課枯燥無味的技能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與練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
(一)診斷學體格檢查中心臟聽診“雜音的聽診”是全章中授課和學習的難點,往往教師單純只是講授的話,學生容易因聽不懂而疲勞厭學,或暫時聽懂卻很容易搞混不同瓣膜病變的雜音特點。我在講授時結合使用掛圖或模型或手繪圖或多媒體等教具,來輔助講解并演示各雜音產生機制、瓣膜的位置、聽診位置及病變時各瓣膜的情況、血流方向等,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心臟雜音是如何產生的,各種瓣膜病變產生的雜音聽診部位、產生時期、性質、傳導、等特點;用心肺聽診模型人設定不同瓣膜病變情況下心臟雜音的聲音播放,插入到對雜音特點講解的過程中,代替只用幾個形容詞對雜音特點的描述;在同學們對瓣膜特點基本掌握的前提下,用提問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討論對臨床瓣膜病變的雜音做出分析判斷,進一步加深對心臟瓣膜雜音的理解與靈活運用。不但可以化難為易,而且教具的使用、豐富的教學形式以及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的配合,可以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更高,往往到最后學生都爭先恐后的發言得出結論(即不同病變時瓣膜雜音的特點),使學生的接受和理解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同學們在樂中學、樂意學,并且有掌握知識和發揮分析能力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體格檢查的各項技能操作練習是診斷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學生臨床必備的基本技能,那么在上技能操作練習的實驗課的時候,會存在很多同學在練習的時候眼高于手或主動性底而達不到操作標準的要求。首先,我在上實驗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要遵循學習好的和學習差的、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差的、學習積極性好的和學習積極性差的交叉分配的原則,各小組設立組長;實驗課時,分組練習,小組各成員之間進行過關檢測,小組與小組進行技能操作評比,所有的技能操作標準與醫師資格技能考試標準接軌;每進行到一個階段,教師對每位學生實施考核,經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但可以確保每位同學的技能操作達標,還可以提高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的學習督促及小組與小組之間競爭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充分有效地演示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演示有集體演示和小組演示,演示技能操作一定要規范到位,與醫師資格技能考試的要求接軌,讓每位學生都能達到標準化的訓練。再次,充分使用模型人與實體技能操作相結合,以彌補只有學生間相互的實體技能操作而不能實現的一些病理情況下的異常體征的學習與練習。另外,教師還要做好學生的練習指導和總結。讓學生真正做到自我管理,主動練習,測試達標的目的。
第二,在缺乏條件的情況下,要創造條件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接近臨床,結合臨床。像我們的實驗課中某些實驗課內容所需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不具備或不充分,教師就可以人為的創造一些條件來完成實驗教學。例如:
(一)學生練習病史采集的實驗課,我們沒有條件提供真正的病例資源(患者)讓學生練習問診,但我們可以采取情境模擬的教學方法用于病史采集的練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如何與患者交流,如何建立醫患關系,如何把握問診的技巧等。以避免學生今后進入臨床實習或工作首次面對真正病人時的不知所措。我會在實驗室模擬病房的情境,搜集不同類型疾病的病史資料發給各個小組,先讓他們對病史資料熟悉,然后每組派兩名同學,一位扮演醫生的角色,一位扮演患者的角色,根據他們的病史材料做情境問診,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評比,教師進行指導和總結。視學生對問診掌握的情況不同,問診的練習內容可以按部分進行,也可按整體進行。這樣去練習問診,既可以讓學生覺得新鮮有趣,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經意間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能讓學生盡可能的與臨床接軌,提高學生將來適應臨床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
--"診議評輔"教學活動模式的探討
榆林八一中學 宋軍偉
【摘要】 高三試卷講評課是一種特殊的復習課,其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備考。本人通過對高三數學試卷講評課現狀的調查分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種比較適合本地學生實際的試卷講評課教學活動模式--"診議評輔"教學活動模式,以更好地提高講評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有效教學;試卷講評;診議評輔
1.問題的提出
在高三復習階段,由于考試頻繁,因此試卷講評比較多,不同的講評方式,有著不同的教學效果, 所以講評課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究竟老師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講評,學生才歡迎呢?筆者為此對高三數學試卷講評課中教師的通常做法和學生的想法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問題的分析
2.1 對教師現狀分析
現階段比較多的教師在講評時會存在一個錯誤觀點: 怕學生弄不懂,怕時間不夠用,往往就講得多、講得細,不管學生已懂還是沒懂,不管學生喜歡聽還是不喜歡聽,都要從頭到尾講一遍,這樣使得一部分學生不滿意是自然的。
2.2 對學生現狀分析
同學們普遍要求老師突出重點的講,要多傳授解題方法和技巧,特別是解答題要多引導學生找出解題突破口,并要其幫助歸納總結。對于學生出現的普遍性錯誤,應幫助學生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有的學生還要求老師發試卷后,有一段自我消化整理的時間,因為很多失分題可能是由于當時粗心或時間關系等原因引起的,這些題目在考試一結束就會恍然大悟。有一些問題可能還有個別地方不開竅, 其實只要用別人試卷一對照或與旁邊同學稍微討論一下就能弄明白。這部分題都不要花多少時間, 也不要老師去多講,讓學生自己去做行了。
3.問題的對策--"診議評輔"教學活動模式
經過長期的教學和探討,筆者嘗試了一種創新型的講評模式--"診議評輔"教學活動模式,此模式較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其程序如下:
3.1 診--學生自我診斷
一道試題, 學生為什么會答錯,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可能是知識記憶不牢;可能是讀題、審題不清,誤解了題意;可能是分析能力低下,抓不住關鍵條件;還可能是由于表達不準確、計算失誤等。這些原因,只有學生自己才最清楚錯答的真正原因。所以,講評前,老師可以編制學生"自我診斷表", 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診斷。
自我診斷表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 應得分與實得分
"應得分"不是試卷上的滿分,而是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判斷,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數。不少學生在應得分與實得分之間存在較大距離,表現出考試過程中的心理焦慮、解題時粗枝大葉等不良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通過這種診斷,既讓學生看到自己可能達到的目標,又增強了克服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素質的自覺性。
② 知識點得分統計
每一知識點對應試題的題號由老師給出然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答卷情況進行填寫:
例如: 07年第一次模擬考試文科的知識點歸類如下:
知識板塊
題號
分值
平均得分
個人得分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1、6
10
5.4
函數與導數
3、11、21(1)
14
6.2
立體幾何
18
14
5
平面解析幾何
4、21
19
6.8
算法初步
12
5
2.1
概率與統計
2、5、17
22
8.2
平面向量與三角函數
8、10、16
22
6.3
數列
7、19
19
7.2
推理與證明
20(2)
10
1.4
復數
9
5
4.4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13
10
2.3
幾何證明選講
15
不等式選講
14
這種統計的目的在于診斷學生個體在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明確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
③ 錯因分析
學生對第一印象是很深刻的,要轉變他們的想法,并不容易,所以通過自我分析,讓學生自我糾正,效果明顯。
學生填好"自我診斷表"后,由教師收回,認真批閱,針對具體情況寫出簡短評語或做個別指導。 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診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具有自我反饋、自我激勵、自我導向的功能,是端正學習態度, 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因素。
3.2 議--師生討論
在學生完成自查后,上課時,就可組織學生討論。一般分兩步進行: 先交換試卷互查,后相互討論。 討論通常按座位前后左右相鄰的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主要做以下幾項工作:對答案、查過程、議差異、問疑難。 通過討論,不僅知道答題的對錯、解題方法上的差異,同時還對答題過程中的一些答題技巧都可以通過交流得到提高,使一部分學生由不會考試到會考試,解題過程由繁鎖到簡單、優化,因而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討論一般安排10到15分鐘。
3.3 評--試卷講評(最好借用多媒體)
在完成自查和互查之后,教師就可以講評試卷了。在講評時,我一般遵循如下的講評模式:
選擇題、填空題的講評模式:
首先指出本小題的考查目標,然后是答卷分析,最后是講評和變式訓練.
例1 在區間 上任取兩個數 ,方程 的兩根均為實數的概率為
A. B. C. D.
考查目標 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有實根的判定與幾何概型的基本概念,以及數形結合思想。
答卷分析 平均分:2.64 難度:0.53
變式訓練
圖1
如右圖1的矩形,長為5,寬為2. 在矩形內隨機地撒300顆黃豆,數得落在陰影部分的黃豆數為138顆。則我們可以估計出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
解答題的講評模式:
首先指出本小題的考查目標;然后是答卷分析;最后指出典型錯誤和介紹多種解法。
例2如圖2所示,在邊長為12的正方形 中,點 在線段 上,且 , ,作 // ,分別交 、 于點 、 ,作 // ,分別交 、 于點 、 ,將該正方形沿 、 折疊,使得 與 重合,構成如圖3所示的三棱柱 。
圖2
圖3
(1)在三棱柱 中,求證: 平面 ;
(2)求平面 將三棱柱 分成上、下兩部分幾何體的體積之比;
(3)在三棱柱 中,求直線 與直線 所成角的余弦值。
考查目標 主要考查空間幾何體中線、面的位置關系,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答卷分析 平均分:6.43 難度:0.46
典型錯誤
第(1)問典型錯誤:
① 判定直線與平面垂直的依據出錯,主要有:
如:僅由 ,或僅由 ,就推出 ;又如:僅由 ,就推出 。
② 在沒有證明 , 的情況下,就直接以 所在直線為坐標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再用坐標法得出 后,推出 , ,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第(2)問典型錯誤:
① 體積公式記錯,主要有: ;
② 誤將下部分幾何體 看作是三棱錐 ,不會變換底面。
③ 分割幾何體的方式與公式出錯,主要有:
;
第(3)問典型錯誤:
① 建系不規范,如沒有任何文字敘述和標出箭頭。
② 沒有對"直線 和 所成角"下結論或者下錯結論,如 。
本題別解
第(1)問主要別解:
先由 ,得出 ,又 ,得出 ,再由 ,得出 ,從而得證。
第(2)問主要別解:
① 將幾何體四棱錐 分割為兩個三棱錐 和 來計算。
② 將幾何體四棱錐 分割為兩個三棱錐 和 來計算。
③ 將上部分幾何體 分割為一個三棱柱 和一個四棱錐 來計算。
④ 將上部分幾何體 分割為一個三棱錐 和一個四棱錐 來計算。
第(3)問主要別解:傳統方法
高三的試卷講評課應具有綜合性,不要"就題論題",需要"借題發揮",由"一個及一類"的學習,掌握相似類型的做題技能、技巧,構建有序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4 輔--個別輔導
由于這種講評課不是每道題都去詳細地講,因而還可能有少數學生對部分題目沒有弄懂,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個別輔導來解決。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常常有自卑心理,不愿與他人交換試卷互查和參與討論,聽課又往往跟不上節奏,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對這些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教師可主動尋問這些學生,問他們還有什么疑問,并及時耐心解答。還要求他們每人準備一個"錯題本",專門記錄曾經做錯了的題,包括錯在哪里?如何正確求解等等,便于今后回過頭再看,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同時還要鼓勵這些學生,讓他們真正感覺到教師的關愛, 樹立起搞好學習、考出好成績的勇氣。個別輔導既可以在試卷講評完之后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進行。
4. 效果分析與評價
運用"診議評輔"講評課教學模式進行一段時間后,對講評課后的教學效果進行了4次問卷調查, 統計結果見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平均
考試得分
55.3
61.2
65.7
64.5
61.7
試卷獨立更正后得分
62.5
69.4
75.6
73.9
70.4
通過討論后得分
78.9
81.5
81.4
84.7
81.6
聽教師講評后得分
86.5
89.2
92.5
96.3
91.1
關鍵詞物理診斷學教學
診斷學是醫學院校學生首先接觸的臨床醫學課程,它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的學科,對醫學生尤其是臨床醫學生而言,既是學習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也是將來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基石?,F代醫學科學發展迅速,其趨勢是由傳統的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模式發展,但是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很強的學科,新的診斷技術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診斷學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診斷中,問診、體檢等物理診斷方法與實驗室檢查及影像檢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診斷學是臨床醫師必備的基本功,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1]。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內容和時間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診斷學臨床實踐和體檢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過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診斷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學方法非常值得探討,現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診斷學教學實踐中的感受,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重視物理診斷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物理診斷學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其內容多而枯燥,有些內容還比較抽象,難以講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理論課最好由具有良好臨床技能及教學經驗的高年資醫師講解。為了讓學生得到正確、標準、統一的診斷學知識,必須重視集體備課,共同參照國內外重點醫學院校編寫、拍攝的教學資料,統一標準、規范的操作程序和檢查手法,學方案。對于初次從事診斷學教學的年輕醫師,應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以老帶新,互助互學,幫助其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講解技巧,并從帶教實習課和見習課開始,不斷積累經驗,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加強技能訓練
(一)改變教學模式。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多是傳統的“灌輸式”及“填鴨式”[2]。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埋頭記筆記;見習時,教師示范,學生則多以看為主,動手機會少,也沒有動手的意識;考試時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動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變“填鴨式”為“啟發式”,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提問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關于理論課教學的教學方法。物理診斷學教學過程一般分三個環節,一是課堂講授,二是實驗課,三是臨床見習。課堂講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教學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講授中教師可以親自向學生呈現學科的基本內容,直接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學科內容。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備課,教師首先應該對所講授的內容加以深刻理解,對內容結構進行合理安排設計,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工作體會融合于教學中,并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進行備課并反映到教案中。診斷學內容繁多,理論課講授應該做到基本內容少而精,重點突出[3],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查體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實驗課或見習課結合實際進行講解、練習。物理診斷學中,有些內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論課講授中,應充分利用診斷學教師多為臨床醫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優勢,在講解中多舉臨床病例,以增加系統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猶如接觸病人一樣,提高學習物理診斷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理解中記憶。比如,在講解胸部的體表標志“胸骨角”時,可以穿插一張自發性氣胸的胸片,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單介紹該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療方法——胸腔穿刺術,并介紹胸腔穿刺抽氣時,胸骨角是一個重要的定位標志,使學生在理解中記住了這個重要內容。教師要善于調動和控制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下降,為克服這一缺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舉一些易引起學生興趣的臨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簡短的提問和對話。隨著科技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地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知識組織形式更佳,利于知識同化[4]。通過教學設計,以多種媒體地交互作用,形成了聲、光、形、色、動等直接對學生地視覺和聽覺器官共同進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強化效果和整體效應,有利于最佳教學效果的獲得,又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簡潔性,使一些抽象的癥狀、體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與記憶。比如心臟檢查這部分,利用多媒體制作技術,可以動態顯示心臟的“泵”作用機制,結合血流動力學變化圖譜,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做為一名診斷學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術,以其能將自己精彩的教學構思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淋漓盡致的表現。診斷學是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對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內容,可以運用已學過的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知識,應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其變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比如在講解肺與胸膜的觸診時,先講解觸覺語顫的檢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觸到的震顫是如何產生的,引出產生原因為喉發音沿氣管、支氣管、肺泡、胸膜腔,傳導到胸壁,由手掌觸及。理解了產生機制,語顫增強及減弱的臨床意義,學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與記憶了。物理診斷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就是檢體診斷,檢體診斷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習,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檢體診斷的理論教學應采取小班教學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師授課輔導,個別答疑,還可以手把手進行操作示范,近距離接觸還有利于師生互動了解、因人施教。課堂講授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掛圖、標本來輔助教學,比如講授肺與胸膜的體表投影時,可利用肺的解剖標本講解,可以增加學習興趣,加深印象,便于記憶。為增加趣味性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講授一些簡單的體檢時,可以穿插1~2分鐘學生自檢或相互檢查,以活躍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體征,比如各種呼吸音、心臟雜音等,可以利用錄音、錄象、VCD等直觀形式輔助教學,往往可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三)實驗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學習物理診斷學,要適應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的轉變,講究學習方法,不應一味的死記硬背,而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為了增加更多的實踐機會,物理診斷學課程安排可適當壓縮理論課時,安排一定比例的實驗示教課,播放生動形象的體檢錄象或光盤進行示范,統一手法,規范操作,再由教師示范并指出常見體檢錯誤和注意事項,最后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相互之間檢體練習,教師巡回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手法。隨著科技發展及教學條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診斷實驗室,學生在學完理論課進入臨床見習前,可采用教師輔導或自學形式在全天開放的物理診斷實驗室的電子標準化病人模擬教學系統上進行檢體訓練,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記憶,熟練檢體內容,培養正確的檢體手法,為進入臨床見習打下基礎。同時,這一教學手段也有效的彌補了教學資源的不足。
(四)通過臨床見習,強化臨床技能。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問診、體檢及病歷書寫是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學好這些技能對臨床醫生是終生受益的。由于臨床教學資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診斷教學大多是理論講的多,實踐體驗少,學生缺乏與病人接觸與交流的親身體驗,不知如何進行問診與體檢[5]。物理診斷學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與患者良好的溝通,熟練問診、查體。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臨床見習。臨床見習是完成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重要一步。在課時分配時,應增加見習課時,如肺與胸膜的檢體診斷應安排兩次以上的見習。見習前帶教老師應精心挑選病人,向病人解釋以取得配合幫助,并安排好見習順序,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多接觸各種病種和體征。見習可以分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觀看體格檢查錄象或光盤熟悉見習內容;第二步是教師示范問診、查體,囑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如何問診、查體;第三步是學生與患者直接接觸,鍛煉溝通交流技巧,練習問診方法及檢體手法,學習異常體征,教師在一旁指導糾正;第四步是設計、組織典型病例討論,聯系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啟發學生主動性思維,使學生從中得到診斷疾病的樂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見習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的教育培養。為解決臨床見習中學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過增加教學醫院、適當給患者一些報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見病例的聲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學條件。
三、完善考試制度,促進學習積極性
考試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考試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牢記所學內容。我院物理診斷學考試一直采取理論考試和體檢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模式,經過實習期后,畢業前再進行一次檢體操作考試和一次問診、病歷書寫考試。通過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學生即重視理論課學習,也不會忽視臨床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畢業時不但熟練掌握了物理診斷學的理論知識,也強化了臨床技能,為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診斷學是醫學教育的一門主干課程,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醫生,做為一名物理診斷學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探索,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云劍,趙景宏,楊惠標,等.診斷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診斷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6(10):1192~1193
3.黃衛衛.診斷學教學中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8(5):379~380
【摘要】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的應用在口腔內科尚屬探索階段,本文從SP志愿者的選擇、培訓、考核的具體方法、SP劇本的編寫和完善、SP在牙體牙髓病學臨床見習中的應用等幾個方面,總結了SP在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教學中的優勢。
【關鍵詞】牙體牙髓病學 標準化病人 臨床教學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P)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Department of oral medicin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some experiences of using SP in endodontic clinical probation teaching such as choice and training SP,the writing of scenario.We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SP had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Key words】Endodontics Standardized patient Clinical teaching
牙體牙髓病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以理論課為主,輔以實驗室仿頭模操作練習和典型病例見習示教。傳統的觀摩式臨床見習方法往往是老師對患者進行問診、檢查、做出診斷,學生則是被動的學習、模仿,沒有切身體驗的經歷。近年來,由于高等醫學教育規模擴大,在校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使得教學資源格外緊缺;隨著患者法律意識的增強,有權拒絕作為教學對象,使得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大多數臨床見習的時間是預定的,但是病人是隨機的,見習當天病人的數目、病種的類型都無法控制,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又稱模擬病人、病人演員或病人指導者,指經過訓練能恒定、逼真地模仿臨床病人情況,在臨床技能考試中扮演病人、教師和評估者等多重角色的人,可用于對醫學生臨床技能的教學、評估以及職業態度培養[1]。SP的應用在口腔內科尚屬探索階段,我院自2008年起將SP應用于牙體牙髓病學臨床見習帶教中,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現進行相關介紹和總結,希望可以對從事口腔內科教學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一、SP的選擇
SP的主要工作是角色扮演,他們能夠表現出真正病人的反應,可以向學生提供模擬病情和口腔檢查,同時可以在學生的具體操作過程中進行及時的指導,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溝通能力和教學能力。由于要在規定時間內多次重復相同的病例劇本,SP應具有良好的體力、記憶力、注意力,并且守時、可靠,能夠滿足角色對年齡和性別的需要[2]。
按照自愿和擇優的原則,根據SP的要求,我們從口腔學院一、二年級的研究生中挑選10名同學,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培訓。
二、SP的培訓
培訓教師對研究生講解SP的由來,特別強調SP是起到扮演病人、指導者、考核者的作用,要求SP牢固樹立這個觀念,并按這些要求去訓練自己,做到迅速適應各種病人角色,并能做到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具體的培訓方法是:
首先SP在培訓教師的指導下理解、熟悉2~3個病例劇本,劇本中的一部分內容是需要SP記憶的,例如熟記病史、臨床表現、所需輔助檢查和陽性體征、詢問項目的正確表達,掌握各種病例的模仿要點。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學生采集病史和與病人溝通的能力,以對話的形式表現出來。要求SP的語言盡可能貼近生活,避免使用醫學術語,例如:SP在模擬急性牙髓炎病例劇本(表1)時,要說“半邊臉疼”、“扯得半邊腦袋疼”,不能說“疼痛向同側頜面部放射”。還有一部分內容是需要SP通過表情、語言和軀體反應表達出來的,例如癥狀和體征。SP通過觀摩臨床真實、典型病例,感受真實病人的情感、語言和肢體語言,使自己能夠惟妙惟肖的扮演病人。
其次利用教學錄像、仿頭模型等教學手段,學生之間相互提問、討論,教師答疑,鞏固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病種的癥狀和體征,使SP在扮演病人的同時扮演教師,也就是可以對學生的問診、檢查等進行合理引導、正確指導。
最后,SP兩人為一組,輪流扮演學生,模擬臨床見習過程,根據不同的病例劇本演示不同的場景,每次3~5分鐘,培訓教師要及時觀察SP表演是否忠于劇本要求,語言和肢體語言是否恰當,能否根據學生的問診判斷其問診內容是否必要、有否漏問,學生的口腔檢查方法是否正確并適時指導學生應該怎么做,并根據相應的檢查表演出正確的陽性體征。例如SP在模擬急性根尖周炎病例劇本時,如學生做叩診檢查,SP要注意學生是否給病人交代檢查的目的,是否先叩正常對照牙再叩病源牙,當學生檢查正常牙時,SP應搖頭示意無不適;當學生檢查病源牙時,SP要捂腮,皺眉,發出聲,表演出痛苦狀。檢查結束后,SP要提問學生叩診結果的表示方法,特別叮囑學生不要忘記叩診分為水平向和垂直向兩種,并對學生在叩診過程中的整體表現給予總結和指導。
總之,SP通過培訓要做的以下幾點:①避免受背景知識影響,表演要忠實于案例,應按照疾病特點及培訓教師要求來表演,除非培訓教師另有指示,絕對不可自行更改、刪除或增加癥狀或社會經歷。②回饋適當,應提供有用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回饋,對于學生無法進行的事項,不要給予負面回饋,也不要挑小毛病。③“保持中立”,避免使用判斷性的語句[3]。
三、SP病例劇本的產生和完善
培訓教師選擇牙體牙髓病學常見病和多發病編寫典型病例劇本,劇本應便于模擬,區分難易,有利于學生問診技能的逐步提高;同時,劇本設計應使學生做出明確診斷,不能模棱兩可,更不能有錯誤的表述。我們設計的劇本有近30個,涉及牙體牙髓病學中的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體硬組織的非齲性疾病等多個方面。在編寫劇本時,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演變的關鍵環節和對診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在劇本中有明確的規定,SP不能隨意改動;與疾病診斷無特定關系的某些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則給予SP一定的靈活度[4]。
在劇本的應用過程中培訓教師也在不斷發現問題,并進行不斷改進。
四、SP的評估作用
SP作為評估者有一定的評估標準,標準包括:問診內容、問診技巧和臨床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設計。問診內容按照病史采集的要求,包括與疾病有關的各種誘發因素、疾病主要癥狀、伴隨癥狀、疾病發生、演變、就診和用藥情況以及與病情有關的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問診技巧包括收集資料的技巧和交流的技巧、提問要求有條理、有系統、時間安排得當、交流中要避免使用醫學術語、言語得體、舉止大方、態度和藹、耐心細致、尊重病人、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每一部分均有細化的評估標準,并將其分值化,用表格的形式以便于SP執行。
五、SP的考核
SP培訓結束后,我們組織三批共30名實習學生對每位SP進行模擬病例問診和檢查,然后SP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現場指導、評估,由培訓教師和專家組成考核組進行現場考核,對同一問診學生進行評分,考核組和SP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學比較,結論應無統計學差異;同時讓學生針對SP的教學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態度是否認真,表演是否逼真,評估是否客觀、正確,是否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等等,根據統計結果和學生的評估決定SP是否合格[5]。
六、SP在牙體牙髓病學臨床見習中的應用
我們從2008年開始,除傳統觀摩式見習帶教模式外,每周由我們培訓的研究生SP按照設計好的病例劇本進行2學時的問診、查體,每次涉及牙體牙髓病學不同的疾病。
學生普遍反映,這種帶教模式增加了見習的興趣,可以主動參與見習過程,學生通過SP的評估和指導,按照劇本反復訓練,問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如何采集病史資料,如何介紹自己,如何獲得病人的信任,鍛煉了醫患溝通能力。應用SP進行口腔檢查訓練,學生可以在SP上反復練習,經過訓練的SP可以不厭其煩的鼓勵學生不斷操作,并給予指導,糾正錯誤,做出正確評價。這種在“真人”身上的見習更加接近于臨床,緩解了學生面對真正患者的緊張情緒,為下一步的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各實習單位反饋的意見表明采用SP臨床見習模式后,學生的“膽子”大了,自信心強了,問診水平明顯提高,醫患矛盾減少,學生適應臨床能力顯著提高。
當然,SP也有自身的不足,SP本身不是真正的病人,雖然經過培訓,但仍不能模仿病人的所有癥狀和體征;而且SP模仿的都是典型病例,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是復雜病例;SP的培訓、選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等[6]。但SP作為一種新型教學途徑引入牙體牙髓病教學,確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值得推廣。
表1急性牙髓炎的病例劇本
參 考 文 獻
[1]楊耀防,涂明華,占永平.標準化病人技術與臨床技能多站考試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3,2(1):23-25.
[2]Chesser AM,Laing MR,Miedzybrodzka ZH,et a1.Factor analysis can be a useful standard sexing tool in a high stakes OSCE assessment[J].Med Educ,2004,38(8):825-831.
[3]姚厚山,王強.“改良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其在外科臨床病例討論課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832-833.
[4]李曉丹,李偉峰,韋莉萍.臨床醫學教育中培訓和使用標準化病人的意義初探[J].現代醫院,2007,7(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