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6:4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新課程改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英語職能教學現狀
1.1教學方式單一
由于我國在長時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注重考試成績,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方法,這就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雖然,現在新課程改革在不斷的發展,但是仍有許多地方達不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尤其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一直在課堂上帶領著學生讀單詞、背句子,然后讓學生背誦默寫,沒有一點創新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
1.2師資力量匱乏
師資力量的強弱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因素,但是現在的新課程改革還處在發展階段,有些學校缺乏優秀的英語教師,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國的偏遠地區,很少有優秀的教師去任教,而且英語教師大部分是通過自學教材,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很難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對英語的發音和聲調就不標準;并且有些英語教師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不能將英語教學同新課程改革要求完美的融合,使教學過程變得非常困難,同時也使教學質量不斷下滑,使得課堂效率變得非常低下,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1.3硬件設備不足
課程改革新形勢下,僅僅依靠教師講課是不足的,對硬件設備的需求也逐漸增加,但是,一方面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學校對先進的技術沒有足夠的重視,不愿采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因此,一些教師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抽象知識很難傳授給學生,并且沒有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同社會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不了解英語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是圖書館內對英語課外閱讀書的收藏很少,根本達不到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滿足,學生只能局限于課本知識,無法擴大英語知識面。
2.新課程改革下英語職能轉化的途徑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與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必須做出改變,針對新課程改革下英語職能轉化的途徑,有以下幾點建議:
2.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可能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方面,應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拋棄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采用靈活的記憶方法。
2.2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但是英語教學中還依然是教師占主導地位,課堂上大部分是教師一個人再講,這樣既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會降低課堂效率,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教師應該把課堂真正的變為“學堂”,減少教師講課的時間,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感知力,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英語。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Unit1Whereareyougoonvacation?》SectionA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來讀英語聽力,而不是直接播放聽力錄音,然后在根據錄音來糾正自己的發音,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學要求。
2.3采用多媒體實施教學
如今,多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也把多媒體教學作為要求之一,多媒體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便利。英語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并且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學習Whereareyougoonvacation?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然后教師用多媒體把一些地方的文化、位置等用英語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而掌握靈活應用英語的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學依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與學生都應做出積極的轉變,為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為新課程改革做出貢獻,順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提培養素質的英語人才。
作者:杜琳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教育局教研室
關鍵詞:新課改素質教育人文素養 英語教學
英語是高中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然而,在英語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新課程改革在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在實施新課程的講授時遇到了以下問題,對此,筆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1.大部分老師和學生不重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學校,學生水平較差,平時就是搞清楚課本的一些內容已是花去大半課堂時間。稍微講一些人文知識或布置一些小組作業都被學生認為是浪費時間。有學生就問過我:“老師,我承認你上課講的很多知識我們都沒聽過,都很有用,我們這樣上課也很開心,但是你講的這些還有叫我們做的一些作業考試都不考啊,那學來有什么用呢?還不如多劃劃重點,講講題。”很多老師也認為給學生講這些還不如分析分析語法,傲多點題來的實惠,甚至學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試成績,對這方面的教育比較忽視,因而人文精神的培養遲遲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養的培養呼喚新的考核形式。那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歸根到底就是考拔標準的問題。雖然《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高度褒揚了人本主義,也體現出高中英語課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實從檢驗學習的考試形式看來,卻沒有和這種理念接軌。無論什么學生到頭來都是考一種題目,沒有哪個教育部門專門為每個學生設計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題。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機制使學生很難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還是沉浸在背語言點、記單詞、做考題的苦差事中。為什么現在還存在為語言而語言忽視人文精神的英語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語新課標理念和評價脫離的現狀。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從最根本的高考開始列現有的英語考試題型來一次變革:增試口語,內容以必修模塊各個單元的主題為基礎,設置情景英語的考核;閱讀題應該出能考出學生真正蒯讀技能的題目,形式應該有問答題、歸納演繹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項選擇;減少語言知識點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設計一些有關文化背景的或是開放性的題型。
3.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不夠,教師缺乏對新課改的熱情。現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東西都要與國際接軌。外語教學更是這樣,過去我國實行的科舉、應試教育,方法是簡單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心靈智慧的方法,就必須實行課程改革,而且勢在必行。那么要課改,也勢必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甚至可能會面臨失敗。因此新課程改革,畢竟是一種新生事物,我們教育部門應該從領導到普通教師,都應該去學習,去適應。但事實卻與此相反,許多領導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風頭,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失敗誰負這個責任。他們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只要不影響教學成績就行。這樣,作為普通教師,如果沒有領導的大力支持,誰還敢放開手腳去干,這確實束縛了教師新課改的熱情。
4.課堂活動設計形式化。新課改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對語言實踐活動作精心組織、巧妙設計和具體指導。教師對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把握不好,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時候老師們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讓學生樂于去學習,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明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面對這樣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固定的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下完成英語教學,難度是相當大的。英語教師迫切要求擁有濃厚、寬松的學術氛圍,也希望能通過各種形式和類別的培訓,提高英語綜合素質,使自己順利地完成英語教學工作,做到教學相長。為此,本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1.強化英語教師的語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
繼續教育強化口語、聽說訓練,就是為了幫助英語教師真正實現用流利英語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個人素質,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目的。要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立足教學實踐,為教材編寫和評價提供依據。
沒有任何事物在一誕生時就是完美無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長期的使用中經歷見證、不斷完善。由于經濟文化環境不同、教學條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認識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對一套教材的使用體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也是常有的事。況且,基礎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與之相對應的教材編寫和教材試驗也是一個逐漸摸索的過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3.集體備課,提高效益。
一、改變傳統授受型教學模式
舊高中英語教材施行期間,英語課堂教學具體做法如下:生詞及詞組講解,課文中的語言點講解,課文理解講解,課文練習講解,課文復習鞏固講解。要求學生背單詞、詞組,背課文筆記、背課文并做大量的配套練習。
然而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共同感受:“苦”。然而苦沒有帶來甜頭,學了六年英語,即使是高考中筆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也不會用英語表達自己,更不能用英語同外賓交談,所謂高分低能,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這完全違背了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這條最基本的原則。
二、創設師生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成為教師對學生單項的“培養”活動。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建立這樣的理念: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啟發、補充的過程,是互動的各方的情感、體驗、思考與發現共享、共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了師生尊重、互利、互惠的“學習共同體”的關系。這種關系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努力去創設。我認為,教師只在課堂上“面帶微笑”,關注“師生關系”是打動不了學生的,我們應通過多種途徑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愿意參與教學的需要,注意更新課堂教學方法。應該讓學生在適度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但保持動而有節的原則。既不太放任又不過于嚴肅。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集中和歸納。一個規矩過多、約束過嚴的課堂,只能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創設條件讓學生有機會獲得成功,從成功中獲得樂趣。同時也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嘗試失敗,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對學生的作品或意見不要輕易下“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的結論,讓學生在討論研究之后共同評估,培養學生接納意見、勤于思考的習慣。
新課程急切呼喚新型教學關系?;钴S的課堂、和諧的教學關系不但需要教師有熱愛學生的情感和責任心,還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去接近學生、研究學生,創造出主動適應學生發展需要的新方法。
三、創造性使用新教材
新課程鼓勵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正確的認識轉變成教學行為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沒有教師對教材的精心分析和“再創造”,就不能跳出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模式。
目前,能夠做到“用”教材的教師不多。“用”教材的教師往往對統領教材的課程標準更感興趣,重視對課程標準的學習和分析,重視研究教材內容間的內在聯系,重視理清教材所承載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思路,重視依據學生情況和教材兩個方面進行備課。在教學中,他們往往把一些時間和精力花在研究學生上,主動地對教材“范例”進行重組、修正或置換,以適應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是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載體和必要條件。完成新課程的任務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拿著新教材上課的教師,不一定都能體現新課程的要求。提高教師對新教材的開發能力、對教材再創造水平是保障課程質量的關鍵,也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點。
四、采用激勵性評價機制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遞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能得到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會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從而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是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向更高目標追求的動機。教師要善于利用積極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傳統評價最主要為總結性評價,即只注重考試成績。而新課標所倡導的,在評價機制上,應以“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為宗旨,體現激勵改進功能。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都設有總結即“自我評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肯定進步與成績,找出問題,明確努力方向,同時也使教師獲取教學的反饋信息,以便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師生共同參與、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過程評價,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促進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關鍵詞:教材;CEO;學習者;師生關系
一、新課程改革下英語教師的教材觀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把教材當做“圣經”,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完教科書,教師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教學中,教材的絕對權威被消解了。它由“圣經”變為了一種“材料”,“教材中心”的觀念不得不退場。英語教師應認識到,教學過程是一種實踐活動,學生和教師都是主體,教材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
二、新課程改革下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1.新課改下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
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即促進者。過去的教師擔任“知識傳授”這一核心角色,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填鴨式”和“滿堂灌”是教育教學者的一貫作風。新課程要求教師首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個性和諧、健康的發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弊鳛樾抡n程改革指導下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授學生以“漁”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學習者只有掌握了正確恰當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英語。
2.新課改下教師也是學習者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學生平常有很多機會接觸新興事物,而且他們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學到教師所不知道的知識。教師有時會顯得無奈和無知,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尤為明顯。英語閱讀中會有科技方面及航空方面的文章,甚至涉及對未來的暢想。這要求英語教師要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為此,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甚至要主動學習。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資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健康、快樂、和諧地發展。
3.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師是平等中的CEO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絕對權威,“唯吾獨尊”,學生卻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能動性都很差。大部分學生都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就相當于小船無槳,飛機無翼。所以,在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唯吾獨尊的傳統觀念,確立與學生平等的觀念。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一樣是主體,但更起著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是平等中的CEO。
4.新課改中的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
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是被動地運用教材去教學,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課改下教師在掌握課程內容的前提下,根據學生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理、改變,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這就是課程的開發,更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英語教學尤其需要課程開發者。我所任教的學校在一個小鎮上,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比不上城里的學生。所以,整合后的知識更適合縣情、校情和學情。
5.新課改下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無一不證明實踐的重要性,但光有實踐不總結,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教育教學是不會取得多大成果的。教師既要搞好教學實踐,為了少走彎路,又要搞好教研。教師作為“研究者”更有利于其關注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教學來源于課堂的隨筆和反思,把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為理論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也為指導以后的教學實踐做好準備。
三、新課改下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學中,師生關系就是“灌輸式”“權威式”,整個教學過程死氣沉沉,教學效果也得不到適時反饋。新型的師生關系應是一種“互動”式的。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傳統的教法教出了會啞巴英語的學生,即會做題,卻一句英語也說不出的學生。對于語言學科,這是莫大的悲哀。要做到師生互動,教師就要轉變角色和行為,一改往日的專制為民主和平等。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給予適當的回應。同時教師要當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四、新課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相對較為寬松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過程和結果。教師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讓其先學后講,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技能積累,他們能自主拼讀單詞和預習課文。
2.合作學習
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本人在教學中主要采取小組學習。小組中“先會帶后會”完成單詞拼讀,完成課文的閱讀任務。
3.探究學習
設置適合學生水平的問題,由學生著手收集相關資料,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指導,探究小組反思討論,最終得出與其水平相當的解釋。
參考文獻:
【關鍵詞】自主學習;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一輪的英語教學課程改革席卷而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的宗旨是“以活動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這一宗旨主要強調通過學生的自我發現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與熱愛,使學生把語言的學習看作為內在的需要,學生的角色從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和探究者。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學生對認知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1 英語新課程改革教學的實施原則
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培養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且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理智發展。“以活動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不應僅僅是幫助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且要遵循現代學生認識的發展順序,幫助學生實現認知的飛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設計的活動應該是學生能夠接受,愿意接受,主動探求的形式,應始終貫穿以下原則:
1.1 趣味性原則
在新課程標準中分級制定了情感目標。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主動求知。
1.2 實踐性原則
主體的實踐性活動、直接經驗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應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腦,在活動中啟發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增加感性認識。通過完成具有挑戰的活動任務,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實際體驗中,獨立思考,積極參與,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 自主學習原則
使全體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體,這是衡最活動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要求教師確立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重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尊重和保證活動的獨立性與差異性,讓學生積極地、自主地、創造性地活動和發展,真正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活動的主人。
1.4 生活性原則
在活動的設計中,要注重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經驗與生活來學習,要在經驗的范圍內發現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材料,注重選擇有可能引起新經驗的知識點;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來展開教學,使他們有更多的對生活的實際感受和與現實、大自然的直接接觸,讓他們從現實和生活經驗中發現課題,在多樣的、具體的生活經驗中培養“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1.5 開放性原則
活動教學過程是一種開放的過程,這主要體現在教學環境和氛圍的創設上,一是開放的人文環境,要求營造出民主的,為學生所接納的、無威脅的、富于創造性、主體性發揮的師生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無所畏懼、獨立的探索心態,以激發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因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滿足感是在一種允許提問與自由探索環境中獲得的;二是開放的時空環境,表現在時間上不限制在一節課和在校學習時間,空間上重視教室內環境的靈活安排與組合,同時將課堂引向社會和大自然,利用更為廣泛的教育資源,使學生得到最為廣泛的關注與發展。
1.6 合作性原則
“以活動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進行的一種同伴間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學生能夠相互學習,齊心協力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溝通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性。合作還應包括師生共同優化教學的過程。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以情促知。在活動過程中及時給與學生指導和幫助,對他們的成績給與積極地評價,盡量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學生對認知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親切的話語及與學生平等的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2 英語新課程改革教學的幾點建議
2.1 利用視聽效果增強情景的真實性和趣味性
課文中的許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數學生沒有親身的經歷或體驗,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讓學生觀看地震資料片段,學生便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和體驗“quake”和“shake”等詞的意義,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詞組用法。
2.2 利用聲像效果拓寬學生的交際領域
教師可以利用錄像機等設備給學生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看,并有機會相互交流。例如在SEFC BOOK 1A UNIT 6 GOOD MANNERS課時,就可以給學生觀看有關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及其他禮儀和我們國家相關的錄像,讓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其次,將還原,展開,重演,再現……的活動方式和過程,加以簡化。因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復制知識原始獲得的實踐認識活動方式和過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展開和簡化,特別是簡化有兩種水平和形式,即物質的水平和形式,言語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種過渡的形式。情境教學告訴我們,創設情境的手段和途徑包括: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和言語描繪。通常理科教學中采用的探究學習或發現學習方法,則是提出課題,提供一定的結構性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實驗、報告、評價。其中,物質水平和形式占主導,也包括語言及多種過渡形式。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內化的一般規律先是通過對實物的操作進行具體動作思維,同時用言語來表述,進而脫離直觀,借助表象進行思維,最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符號操作,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再次,知識內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還需進行外化過程,即把此前領會的知識通過操作和言語展開,呈現出來,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就是練習、實習、實驗、操作、問答、考試等過程。
2.3 外語教學必須“以人為本”
一、正確定位教師角色,優化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認為教師首要和基本的職能就是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科書,因而,在學校教學中就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教師儼然成為“知識”的天使而存在著。然而,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的這種看法已經開始改變,“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中漸漸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對此,《學會生存》一書作了精辟的論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币蚨處煴仨毦哂修D變角色的意識,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
我國傳統教育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常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認為他們是被動接受知識和教育的對象,強調標準化的培養模式。以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其個性發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課程提倡樹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觀,由師道尊嚴、居高臨下的教師權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轉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同時,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和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正確定位教材的作用,發揮新教材的實效
教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因而英語教師只有首先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新教材的特點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用好新教材,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在不少教師觀念中,認為教材、計劃、大綱就是課程,是既定的和封閉的,其實不然,課程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的確,教材的更新會使我們一時難以適應,但是我們應認識到:教材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服務于教學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不應該再是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授者,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研究教的內容和方法,對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而是“帶著學生(或是在師生互動中)走向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把握教材,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展需要作新的構思處理。例如:在處理新英語教材中,對于一些難度過高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擴展活動的步驟,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的難度,相反,如果活動較容易,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
新的教材理念所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我們要讓學生掌握一個語言學習者應有的學習策略: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在有可能的環境大膽說英語;一個有收集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學,會使用工具書;一個不怕輸的人,不怕挫折和失敗,堅信錯誤會在練習中減少;一個敢于實踐的學習者,因為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技能。我們的教學不應是一個不變的程式,而應該是一個隨機應變的模塊。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時候,我們就應循著認識的曲線、思維的張弛、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環節,重要的是是否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思維是否被真正激活,課堂里有沒有充滿學生成長的氣息。
教師在變革處理新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策略。教師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合理組織使用教材中,應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使學生通過學習和使用新教材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只有這樣新教材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在開始時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前,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可操作性的主題,比如實物模型、影像視頻、英文歌曲等等進行教學導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發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調整到最佳學習狀態,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準備了空氣質量、城市綠化、交通工具、人口密度的幾幅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more,fewer,less的區別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的句型“Therewillbemore/less/fewer...”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理想中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就會被調動起來,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開展有效分層教學
我們的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堅持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巨大潛能,保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揮,讓學生獲得個性化成長的空間,實現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ectionB這部分內容時,就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規定了操練的內容,首先是后進生,主要朗讀基礎詞匯,比如watch,sunglasses,belt等;其次是中等生,主要朗讀較為復雜的詞匯并自己造句,比如Well,Ihaveawatch,ascarfandsunglasses.等;最后是優等生,主要朗讀范文,比如3aWhat’sCool?這樣劃分層次,就給了后進生和中等生一個學習和模仿的緩沖過程,不僅可以檢驗教學的成果,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操練環節中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給學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悅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
3.鼓勵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的關鍵就在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合作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其主要特點在于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獲得由深到淺的知識感受與體驗,并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獲取,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記憶單詞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讓每個小組按照單詞性質進行分類,并根據自己的音標基礎進行拼讀,由組員之間相互糾正。之后再進行小組比賽,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最準確,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