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5 12:30: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繪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培養標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4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3?0054?04
針對當前工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論文、輕設計等問題,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卓越計劃是為了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項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1]。目前我國有61所高校被批準為卓越計劃高校,其中部分高校開設了測繪工程專業(中南大學與黑龍江工程學院的測繪工程專業已被批準為“卓越計劃”的試點專業)[2]。測繪工程專業是地學領域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之一,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3],這使得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培養要求具有更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由于“3S”(GPS、RS、GIS)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和普及,使測繪工作從工具到理論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專業整合、測繪新技術的發展及測繪學科內涵的不斷擴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卓越計劃”正符合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改革的方向?!白吭接媱潯睂嵤┑年P鍵之一是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方案,它是從專業培養角度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提出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方面的內容。本文針對信息化測繪系統下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分析制定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原則,具體研究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三個方面的內容,為制定和實施“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制定原則
“卓越計劃”培養方案的制定首先應對人才培養的層次定好位,然后根據專業特點,突出行業背景,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生產管理能力的培養。
1. 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
行業和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從工程師的類型來說,有服務型、生產型、設計型和研發型[4]。筆者認為卓越測繪工程人才的培養至少應該分兩個層次,即生產設計型和生產研發型。他們的區別只是側重點不同,前一層次應強調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后一層則應多一些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高校具有多種類型,主要可分為研究型和教學型兩大類。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層次有明顯的不同,本次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包含這兩大類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也應根據學校的類型在培養層次上定好位。同時,在制定培養方案或具體措施時,還要考慮同一學校中學生的個體差異。
2. 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
每個專業人才培養都應符合其專業的特點,制定培養方案時,必須根據專業特點設置課程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主要有:①實踐性強。從工程設計、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到測繪產品制作,都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主干課程都應安排較多的實驗課程以及相對應的實踐類課程,課程設置時,其占的總學時數應在30%以上。②專業涵蓋面寬。從內容上來說,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因此,制定方案時要融合四個舊專業的主要內容,并以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的內容為重點。從專業服務來說,測繪工程技術可以應用于廣泛的工作領域,如國土、礦業、城市規劃、工程建設、國防等,這就需要開設相關專業領域的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地質學基礎、城市規劃原理等課程。③依賴工具。測繪科學是隨著測繪工具發展而發展的,現代測繪基本上就是依托電子信息技術,包括體現測繪學科特色的“3S”技術。根據該特點,方案中應設置計算機技術與測繪專業結合緊密的課程,加強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
3. 行業背景不同
雖然許多高校都在向綜合性大學發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業特色。各高校在測繪工程專業上一般也結合其行業特色進行人才培養,如: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長安大學、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礦特色,同濟大學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鐵路特色,河海大學具有水利特色等。課程設置時應考慮增加一些與行業特色相關的專業基礎類課程,并在專業課程的課程內容中體現出行業特色?!白吭接媱潯睂⑿袠I企業的參與作為實施該計劃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案可以更充分地體現行業特色。
4. 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管理能力的培養
從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講,“卓越計劃”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生產管理與企業經營能力及人文素養。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校以教師科研項目和科研實驗室向學生發為手段,聯通教學和科研,采用案例、啟迪、學科交叉、科研訓練、自主設計實驗等方式,打造學生創新能力鍛造平臺,并設置相應考核辦法以及必須達到的學分要求。在工程專業的教育過程中除了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哲學、經濟、法律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5],人文社科的知識素養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和創新思維,培養方案中應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我校結合“卓越計劃”的培養特點,在全校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從培養人才層次來說,“卓越計劃”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今后本行業領域的領軍人才,這就需要加強培養其領導管理能力,培養方案中除設置相應的管理類課程外,在課外研學中也應有所加強。
二、培養標準
培養標準是指學校層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計劃”的各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它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參與高校制定的本校實施“卓越計劃”的綱領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的基礎進行深化,強調實踐創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及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測繪工程專業總體應達到的標準是: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測繪工程理論知識、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技能、具備空間信息綜合處理能力、較強的測繪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測繪工程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學生可從事測繪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從事空間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評價、決策等測繪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擔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及企業市場經營等工作。能達到工程測量師技術能力要求時,可獲得工程測量員的技術資格,并具有在畢業4年后能獲得國家注冊測繪師的能力。對應國家標準又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擁有對職業、社會、環境的責任感。
第二,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所需的相應自然科學知識,具備扎實的測繪工程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①具備從事測繪工程學科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等。②掌握測繪工程技術所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實用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質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應用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實際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③掌握測繪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包括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體包括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編制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籍與房產測繪的理論與技術。
第三,具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工程創新意識,能從事測繪工程設計與施工工作。
第四,能參與測繪工程生產過程和工程項目管理與實施,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
第五,善于溝通,能適應環境,不斷學習,初步具有競爭和合作的能力。
三、課程體系與能力矩陣設計
培養標準細化后,就要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與“標準實現矩陣”,把相應的知識能力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環節。本方案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六類:
①基礎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C++)、測繪學概論、大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等。
②專業主干課程。包括測量學基礎、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控制測量學、攝影測量學、遙感原理與技術、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GPS測量與數據處理、測繪程序設計基礎、地圖學概論。
③“卓越計劃”人文與管理特色課程。包括人際傳播與溝通、文學與創意、經濟法、領導學、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企業管理、公共關系學。
④校企聯合培養專業課程。包括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測繪工程監理、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
⑤行業特色課程。包括地下工程測量、地質學基礎、土建工程概論。
⑥校企聯合實踐課程。包括測繪基本技能訓練、測量學實習(含設計)、控制測量生產實習(含設計)、工程測量實習、企業綜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其中,實踐類課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業進行。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也可以部分在企業進行或者由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專題講座。課程體系建立后,應對照培養標準中知識能力大綱所列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素,與用于實現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門具體課程和教學環節一一對應起來,即建立起 “標準實現矩陣”(見表1)。在此基礎上,擬定教學計劃和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大綱的制定應對照知識能力大綱中各要素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
四、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實踐是工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卓越計劃”創立了高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結合的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目的是通過此方式解決工程人才培養中校企脫節的問題。依據“卓越計劃”的要求,學生在4年的學習中,有一年時間是校企聯合培養。我校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培養方案分時段先后進入優秀測繪企業完成36周的工程實踐,有5門課程校企聯合授課。通過具體工程實踐,參預測繪項目策劃、技術設計、實施、技術總結、成果檢查驗收,使學生掌握測繪工程項目生產與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業階段的培養計劃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基本要求及指導與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內容
主要包括:①測繪基本技能訓練3周。要求了解測繪基礎知識,掌握測繪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離、角度、高差測量以及方位角、坐標、高程確定的基本原理與方法。②測量學實習5周。掌握圖根控制測量、小地區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了解測繪成果檢查驗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測量實習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布設、觀測及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并對控制測量成果進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④工程測量實習3周。深入實踐,廣泛接觸各種工程項目,掌握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的技術與方法。⑤部分專業課程學習5周。主要包括測繪工程監理1周,企業實務1周,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1周,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2周。⑥企業綜合實習4周。到所在企業的總經辦、總工辦、生產部、綜合部、法律部、財務部、市場部、質檢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門,學習測繪企業經營管理方法、測繪項目生產、技術管理過程。⑦畢業設計17周。在優秀測繪企業,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測繪項目的技術設計、生產、檢查驗收和總結工作,其成果作為畢業設計提交學校。具體內容和計劃由學校和相應的大型測繪企業結合實際企業生產情況、崗位需求、學生特點綜合制定。
2.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體要求
①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應根據各階段實踐的主要內容和校企聯合培養計劃,制定自身學習、工作計劃。②掌握多種測繪儀器的操作及檢校技能,掌握常規測量技術及現代測繪技術。③參加測繪項目的生產與管理,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初步培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測繪工程專業素養。④了解測繪企業及測繪項目管理和經營體制。⑤做好企業學習日志、學結和實踐報告或論文。
3.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指導和成績考核方式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生的學習由在校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聯合指導,并實行導師制。中南大學在實施“卓越計劃”時,要求全面實行雙導師制,即校內校外各有一位導師。校企聯合培養首先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由校企聯合制訂階段培養計劃和預期培養目標,學生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要隨時向企業指導教師匯報學習進展,在校指導教師也會定期前往企業對學生進行現場考核和指導,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學習任務。
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學生除了需要獲得上述課程的各科學習成績以外,還需要獲得企業綜合學習成績,該成績由三部分組成:①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等,該部分成績占校企聯合培養總成績的40%。②學生撰寫的畢業設計(論文),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40%。③學生的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校企聯合組成),該部分成績占企業學成績的20%。
五、結語
為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教育部與國家測繪局決定聯合實施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并成立了工作組和專家組。以推進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的實施,協調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專業標準和實施方案,論證高校專業培養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由于“卓越計劃”剛開始實施,其標準體系和培養方案還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并探索完善之。
參考文獻:
[1] 張文生,宋克茹.“回歸工程”教育理念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實施測繪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N].中國測繪報,2011-04-08(1).
[3] 寧津生.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學[J].測繪工程,2000,9(2):70-74.
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要求是立足于對地觀測與衛星導航等國家重大需求以及現代測繪發展趨勢,按照全面具備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3個二級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的專業素質規劃課程體系,一、二年級實行測繪通識教育,三、四年級按照大地測量學與衛星導航、工程與工業測量、航空航天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等4個專業方向進行培養(各方向學生在對應的專業方向課程里選課),要求畢業生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衛星導航定位、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與地理信息工程、數字化信息工程建設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成為“高品質、國際化、創新型”高級測繪工程專業人才。
二、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與課程體系
1.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傳統的教學計劃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體,以課程設置為主線。在構建2013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時,基于信息化測繪的特色,跳出了傳統教學計劃的框框,以素質教育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重塑了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測繪工程專業2013本科培養方案的制訂遵循了以下5個原則:1)強化通識課程體系,促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實施研究型測繪工程專業教育。2)打破學科壁壘,構建測繪工程專業和相關學科專業的共同學科基礎課程平臺,優化課程體系和結構,培養復合型寬口徑高素質人才。3)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改進實踐教學方法,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提供多樣選擇和路徑,大膽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5)加強專業和課程創新探索與國際化建設,加大國外優質教學資源的引進力度,培養學生領導能力與國際視野。2.構建創新型、復合型課程體系2013測繪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結構總體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三大部分。通識課程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形勢與政策、國情教育與社會實踐”以及“英語、體育”課外,還包括交流與寫作類、數學與推理類、人文與社會類、自然與工程類、藝術與欣賞類、中國與全球類、研究與領導類等七大領域,要求學生在每個領域選修一定的學分。交流與寫作類課程有“表達與溝通”“科技寫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養大學生交流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數學與推理類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程序設計”等,主要是培養大學生數學素養、統計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人文與社會類課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識“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四書》導讀”等,主要是培養大學生文學鑒賞能力、人文價值判斷能力,提高對自身和社會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與工程類課程有“地球科學概論”“大學物理”等,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用自然科學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藝術與欣賞類課程有“音樂欣賞”,主要是培養大學生藝術素養與欣賞能力等;中國與全球類課程有“中國文化概論”“西方哲學史”“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主要是培養大學生了解中華文明,開闊世界眼界、國際化思維、戰略思維等;研究與領導類課程有“組織行為學”“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網絡信息檢索”等,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的領導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專業課程有分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實驗和實踐性課程3大系列。學科基礎(平臺)課程有:測繪學概論、GNSS原理及其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應用、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地圖學基礎、大地測量學基礎,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UNIX/LINUX操作系統。專業主干課程:攝影測量學、物理大地測量學、大地形變測量學、空間大地測量學、工程測量學、變形監測數據處理、工業測量、航空與航天成像技術、數字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GIS工程設計與實踐、空間數據庫原理。實驗和實踐課程:數字測圖實習、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課程設計、大地測量課程設計與實習、工程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GNSS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遙感實習、數字攝影測量實習、物理大地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大地形變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GIS課程設計與實習、空間數據庫實習、畢業設計。10門學科基礎(平臺)課程是測繪工程專業所有專業方向的必修課,其中“測繪學概論”等8門課是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定的測繪工程專業的必修課,而“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UNIX/LINUX操作系統”這兩門課主要是針對信息化測繪要求加強計算機編程能力而增設的。專業主干課程、實驗和實踐課程則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所有專業方向必修的課程,另一部分則按專業方向分模塊設計,具體情況見表1。在專業主干課程、實驗和實踐性課程中我們加大研究型課程的力度,每個模塊的專業主干課程都配有課程設計或實習或者兩者兼之,老師在主講此類課程時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時采用啟發式教學,留問題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的答案往往可以通過課程設計或者實習得到解決,這種主干課程配課程設計或者實習的模式實際上就是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為加強專業的國際化建設,我們加大了國外優質教學資源的引進力度,在專業課程系列中,開設部分全英文或者雙語課程,這些課程的教材大部分應用國外先進的原版教材,主講這些課程的主要由學院聘請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學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開設的課程有“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應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測量學基礎(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測量學(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測量學(physi-calgeodesy)”等。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畢業需要的學分是150學分,其中通識課程學分是66.5,占總學分(150學分)的44.3%,專業課程學分80.5,占總學分的53.7%。在專業教育中,其中必修課程學分39.5,占專業教育學分的49.1%;選修課程27學分,占專業教育學分的33.5%;集中實踐教學8學分,占專業教育學分9.9%;畢業論文或設計6學分,占專業教育學分的7.5%;各專業方向的實踐教學總學分(含畢業設計、課間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情況是:大地測量學與衛星導航方向27.1學分,占總學分的18%;工程與工業測量方向29.8學分,占總學分的19.9%;航空航天測繪方向29.5學分,占總學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學分,占總學分的19%,具體見表1。任意選修課程是作為專業補充或個人興趣愛好而由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學院鼓勵學生跨院(系)、跨專業選修課程,學院對學生的選課給予必要的指導,培養方案中有3學分的任意選修課程,占總學分的2%。此外,我們注重因材施教,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提供多樣選擇和路徑,將創新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規定本科生在學習期間獲得的創新學分可以作為任意選修學分。
三、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特色
武漢大學測繪工程專業2012年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以“面向工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以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為培養依據,以測繪行業發展對工程技術人才需求為導向,與測繪企業密切結合,整合已有的專業課程,強調寬口徑、厚基礎,不細分專業方向;以卓越測繪工程師和注冊測繪師后備人才為培養目標,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扎實的測繪工程理論基礎,具備較強的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全面的測繪技術,熟悉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具備卓越的解決測繪工程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擁有測繪產品社會化服務的專業技能;加強工程實踐環節,采用“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有一年時間在企業學習、實踐,實行校企“雙導師”制,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創新意識、測繪專業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成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復合型、創新型人才。2013版培養方案,對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方案也進行了修訂,其中學科基礎(平臺)課程與測繪工程專業相同,而專業主干課程(包括物理大地測量學、工程測量學、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GIS工程設計與實踐和空間數據庫原理)則涵蓋測繪工程專業的4個專業方向。實驗和實踐課程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共分3個模塊。一是工程基礎實習模塊,有“數字測圖實習”“大地測量實習”“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課程設計”和“地圖編制實習”;二是工程專業實習模塊,有“GNSS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物理大地測量學實習”“工程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攝影測量與遙感實習”和“地理信息系統實習”;三是工程綜合實習模塊,有“管理與市場開發實習”“測繪專題”“專業實習”。第三模塊的工程綜合實習以及本科畢業設計都將在企業完成。實踐教學總學分(含課間、集中實踐及畢業設計環節)是37.3學分,占總學分的24.9%,明顯高于其他4個專業方向的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發展方向,它也與世界先進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軌,其最大的特色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測量;人員素質;現代科技
中圖分類號:[P258] 文獻標識碼:A
一、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在目前各種思潮激烈碰撞、價值觀念日趨多樣化的情況下,工程測量技術人員只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工程論文范文奮進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立穩人生坐標,在各種考驗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對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抵御能力。
二、豐富的專業知識隨著衛星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相關技術之間的有機地結合,測繪科學正在向實時化、動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因此,未來的工程測量技術人員必須以先進的思維方式、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巧、科學的管理方法為依托,不斷改善知識結構,拓寬專業領域。在熟練掌握測繪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熟練運用各種測繪儀器設備、有效解決各類工程中的測量問題的基礎上,將經典測繪方法和先進技術、傳統儀器和現代設備有機地結合起來,借助全站儀、測繪機器人或自動測量系統等新型設備,進行測量數據自動采集、處理和分析,逐步推行數字一體化作業方式。正確運用GPS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施工放樣和快速定位等,用高空間分辨率遙感衛星獲取基礎地理信息,并為建立各個領域的專題信息系統提供不可缺少的數字地理空間信息,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的水平不斷提高,為實現數字地球、數字中國、數字城市、數字家園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源。
三、廣博的相關知識一方面,由于測繪工程貫穿于各類工程的始終,而這些工程主要涵蓋土建、水利、交通運輸、電力、地礦、農業、林業、房地產、海洋等領域。從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竣工到營運管理等過程均離不開測量。測量技術人員在各類工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設計者和施工者之間的中介人。為了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測量技術人員必須熟悉相應工程的施工工藝和技術要求,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保證施工各階段嚴格做到:“按圖放線,按線施工”。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各種管理制度如何與國際上認同的制度相兼容,已經成為擺在各個領域的重要問題。注冊測量師作為眾多注冊工程師中的一種,及時引入能提高測量人員素質,促進對外開放,開拓國際市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國家和地區,注冊測量師制度已實施很長時間,并享有極高的威信。就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言,各類專業測量師所從事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其中“土地測量師”可承擔地籍測量、工程測量、大地測量、攝影測量、水道測量等業務;“工料測量師”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城市開發以及礦業、石油化工方面進行成本預算咨詢、成本計劃、招標與合同、工程結算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產業測量師”可開展產業調查及估算、地產買賣、物業管理等業務;“建筑測量師”則在建筑物的策劃、興建、保養、收購等方面提供法律、設計、文書、監督和保險等一系列的服務。如此等等,這充分說明注冊測量師所承擔的工作,涉及范圍之廣、運用相關知識之多是超乎我們所想象的。因此,對我國工程測量技術人員而言,必須加強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礦工程、海洋工程、房地產管理、法律法規、人文社科、工程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調整知識結構,適應專業工程師國際化、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四、嫻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計算機是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信息的世界,計算機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迅速深入到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地方和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作為信息科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測繪科學,與計算機的聯系非常緊密,甚至密不可分。從野外數據的采集、內業計算、處理、分析、繪圖到信息化管理,都離不開計算機。工程測量技術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廣泛運用計算機進行測量數據處理、圖形繪制、圖像處理、程序設計、系統管理等。積極探索計算機在測繪科學中應用的新方法、新途徑,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為各類工程建設提供實時的、可靠的、多維的信息資源。
五、高超的外語水平近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特別是入世以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加緊密相連,人才的流動、市場的競爭,將給工程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內人士在境外承擔工程建設項目或在境內承擔外資、合資企業工程建設的機會越來越多,外國公司在我國承攬工程項目的情形也將不足為奇。中國人與外國人的接觸與交往日益頻繁,而注冊測量師制度的推行,更有利于測量人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從而迫切要求工程測量技術人員具備高超的外語水平,能看懂外文資料、簽訂外文合同、制定外文計劃、聽懂外國語言、順利與外國人交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提高自身執業水平。
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從事大地測量、海洋測量、投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動態大地測量與環境變化及災害監測、空間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精密工程測量與三維工業測量、海洋測量技術、交通導航工程、土木工程測繪、海洋工程測繪、水利工程測繪、礦山工程測繪等。開展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測繪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的矛盾,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通過培養,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基于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構建科學的培養模式,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
2測繪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
根據人才培養標準,借鑒我國的測繪行業目前正處于升級轉型期,各事業單位、國企、民營企業單位都亟需掌握基礎理論、能從事高新技術工程的人才。從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兩方面入手,設計以下培養模式。
2.1“高校+企業+項目”模式
這種模式的核心是與企業聯合培養。以校企共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或聯合實驗室為培養平臺,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在人才、技術、設備和環境方面的資源,優勢互補,以企業的生產或科研項目為牽引,通過共同承擔科研項目或共同完成生產項目,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良好的工程環境,營造真實的工程氛圍,同時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實現合作雙贏。這種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能夠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聯合培養中得到利益,嘗到甜頭,彌補企業在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方面的投入,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與科研生產緊密結合。
2.2“培養+就業”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兼顧研究生和企業雙方利益,保證企業能引進需要的專業人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企業雙方有合作意向后,簽訂就業意向協議。企業投入一定的培養經費,指定專門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第二導師,實際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科研項目,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必須到企業任職若干年。這樣,如果是在職學員就讀新模式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更容易得到企業的支持,有利于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設,非在職人員也能較好地解決本人的就業問題,一舉兩得。
3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建設
按照2009年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有關課程設置文件精神,以培養測繪工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遵循實用性、針對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原則,融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參照國家“注冊測繪師”任職資格標準,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
3.1課程設置突出職業色彩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因其生源的特殊背景,所應掌握基礎知識的廣度和專業知識的深度以及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特點,導致了其課程體系構建必須遵循以下規律:課程教學從強調學科內容轉變為強調學生的經驗和體驗;課程體系從單一教材轉向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因素的整合;關注學生職業背景及工程體驗,在課程教學中加重職業的色彩,強調理論性和職業性的完美統一。
3.2課程體系構建
1)以企業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由于專業學位碩士教育作為具有顯著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所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從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入手,認真分析行業背景、企業技術現狀和人才需求,根據國家及行業發展需求確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職業所需要的“構想—設計—實現—運行”能力為主線,對照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職業核心能力分析與目標設計;提煉專業核心知識和能力要素,明確理論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安排和學位論文方向等內容,以此構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2)按模塊化組織教學內容。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應以職業需求為目標,改變以往以學科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體系的傳統,按照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學科知識重組。為此,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從行業發展需求出發,在遵循學科和知識內在聯系規律的基礎上,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在組織課程體系時,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1)公共必修課模塊:主要包含自然辯證法、外業、知識產權課程。與此同時,設置信息檢索、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程建設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等公共選修課。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較高的學術基礎、較好的職業素養,重在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科學意識和必要的知識修養。2)基礎理論模塊:主要包括應用數理統計、高等應用測量、現代測量數據處理、軟件工程課程,主要目的是夯實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為專業課學習創造條件。3)專業課模塊:包括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課以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為本位進行設計,適當把“注冊測繪師”職業資格認證所要求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歸納、凝練,融合到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課程及相關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若干模塊化課程,為學生參加職業資格應試打下基礎,推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的銜接,使學生具備一些崗位需要的專項知識和能力;根據學生可能的就業去向,設置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研究及應用、地理信息工程、遙感信息工程、GNSS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向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4)學位論文與專業實踐模塊:這一模塊是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環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它是在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在企業的綜合實踐,結合自己所參與的實際工程項目進一步鍛煉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職業綜合能力。
3.3與職業任職資格對接
形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職業素質指導與訓練研究是新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之一。依據國家“注冊測繪師”資格認證標準,以“測繪工程案例”教學及以滿足“注冊測繪師”任職資格為核心設計課程教學體系,補齊測繪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國家注冊測繪師資格考試困難之短板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順利通過任職資格考試,獲得國家承認的任職資格,同時提高他們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和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力。
3.4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還是課程教學,它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形式。以往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缺失在課程教學方面較為突出,為避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一直存在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間不能兼顧的矛盾,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構建要以提高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繼承測繪工程學院辦學傳統,發揮專業學科優勢,利用合作企業測繪工程項目資源,產學研結合,企業深度參與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實施及管理,構建測繪專項設計實踐、工程項目設計實踐、工程項目實施實踐、工程項目管理實踐、測繪新技術應用創新實踐等實踐教學體系,以企業為主導,全面參與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實施。
4結束語
(一)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切實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CDIO是構思、設計、實現)及運作的英文縮寫,CDIO的基本教育理念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完整生命周期為載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工程學習中的各類實踐環節。將CDIO教育理念引入實踐教學是國內外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測繪工程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工科專業,不僅注重測繪理論的學習,同樣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在高素質的測繪工程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相關專業課程的課程實驗和工程實踐環節和體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測繪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引入CDIO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需重點考慮:(1)加強校企合作,挖掘校企合作平臺的深度融合機制。目前,已有較多的煤礦企業、測繪企業及知名測繪廠商等與我院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友好合作關系,下一步需根據測繪行業的特點來夯實雙方的合作基礎,其根本途徑是,尋找校企合作的利益鏈、建立雙方靈活多樣和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提高教師和學生參與工程實訓的深度、廣度和作為企業“準員工”的角色度。校企合作平臺長效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緩解學校教學實習經費緊張的問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走進企業,深入直觀地了解所學理論知識行業中具體應用的機會;(2)搭建校內多層次的綜合型一體化實踐教學平臺。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為依據,對現有實驗示范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實訓平臺進行整合、優化,對實驗教學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和統一規劃并進行功能劃分,為學生提供從低到高、從專業、創新到綜合能力訓練的適應項目化教學需要的多層次的完整平臺。優化后的教學平臺既保持原來優勢,也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后續發展需要;(3)設立特色實驗室。根據專業需求,結合專業特色,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及創新型實驗的比例和深度,并進行全校范圍內的實驗資源共享。
(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職業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不同于學歷文憑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密切關聯于某一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全面反映了某一特定職業所必須遵循的行業標準和相關規范,以及特定行業勞動者從事這種行業所應具備的實際職業能力和素養。雖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興起的較早,但是發展至今一直未能與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掛鉤。高等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是從業證書申請發放和登記注冊過程中一種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在國際上,專業認證制度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基本上都將專業認證制度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直接關聯。就測繪工程專業而言,盡管不同高校在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的數量和名稱上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模塊)課程”這一課程設置模式,課程體系在學分、學時、比例上也大同小異,區分度不大。參考國際發達國家專業認證制度和體系的經驗,我國在測繪工程專業人才上的培養體系方面,可以嘗試針對測繪行業的某一執業資格(如“注冊測繪工程師”)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來組織安排測繪專業課程體系,即大學一年級安排數學、力學類及專業基礎課程來進行綜合培養,大學二年級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項課題形式(如地形圖測繪、數字攝影測量等)參與實驗、實訓,大學三、四年級進入專業模塊課程培養。模塊課程的設置要與職業資格所遵循的標準和規范有機結合,如此的模塊課程設置不僅可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后續持續發展提供驅動力,而且也為將來職業認證與專業認證掛鉤做好積極準備。此外,此種課程設置思路也可保證測繪學科的相關知識以結構層次化而不是零散化、雜亂無章的形式進入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對測繪學科知識的整體認知。綜上所述,根據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可以設置科學合理的測繪專業方向模塊化課程替代原有的學科專業課程,并根據職業資格的能力要求有所側重,分布合理的課時,搭建新的測繪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
(三)將科研能力培養引入相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顯,社會對工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要素、結構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也對高校培養人才的工程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空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測繪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也急需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創新人才。但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對不同工程專業的興趣選擇對其工程能力能否養成及持續增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高等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學生的工程能力的培養更應關注其對不同工程專業的個性化選擇,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結合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構建自身的合理知識結構,促進自身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此:(1)可在本科生日常教育教學中建立“科研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和興趣選擇參與科研導師的相關科學研究課題。通過直接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或在導師的指導下,在第二課堂中通過各級各類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學科競賽、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生產實訓及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各環節為載體來完成自選或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科研項目的工作,盡早接觸測繪學科前沿,既增加了學生科研認知的深度和廣度,又可在實戰中促進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2)美國工程與技術鑒定委員會研究制定的工程評估準則對工程專業學生的能力共提出了11條標準,總結起來基本上是強調所學專業的工程實踐能力、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學習能力、職業素養與職業責任感。這些基本能力和素養的形成是基于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整個教育教學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特別是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結合現代信息化及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來更多地考慮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如GPS現代定位技術與信號處理領域的交叉融合,數字攝影測量與數字圖像處理及計算機視覺學科的交叉融合,地理信息系統(GIS)與網絡信息技術及軟件工程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等),通過上述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可為學生提供較為先進的測繪學科發展前沿信息,提高學生對測繪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強專業方向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也為學生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多學科交叉綜合的較為寬泛知識背景,在此知識背景下,可使學生對測繪學科及其工程領域的現存問題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和把握,繼而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以促進復雜測繪工程問題的有效解決和技術創新。
二、教學管理制度保障建設
1.1改進選題
畢業設計選題是畢業設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知識水平的提高及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較早考慮和準備畢業設計,宿遷學院及南京工業大學選題工作在第七學期放寒假前完成。宿遷學院及南京工業大學原來采用的方案是指導教師預先給出題目,學生抽簽決定自己要做的題目,這樣既選擇了教師也選擇了題目,不合適的學生可當場調劑,此方案簡單利落,但盲目性大,不利于學生選到合適的題目。改進方案是規定方向,學生先選方向,再選題目,此方案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選擇,但是會造成個別方向冷門??紤]學生學習和就業情況,畢業設計主要分為工程測量和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方向,在選題前,學生已經完成了設計方向的申報。根據畢業設計選題存在的問題,對選題提出如下要求:2.1.1課題的選擇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應體現教學與生產、科研、文化和經濟相結合的原則,應結合生產實際、科學研究的任務進行,具有實際意義,以利于增強學生面對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2.1.2選題的范圍和深度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畢業設計教學要求。理論性太強、內容簡單、工作量少的課題均不得作為畢業設計課題。2.1.3課題的分類不同于以往把課題分為生產類和科研類,我們把課題分為實踐+理論類、理論+應用類和開拓性三類,這樣分類的原因是考慮到原來的分類方法之間存在交叉現象,有些課題很難界定是屬于哪類。(1)實踐+理論類課題:此類課題要進行方案設計、外業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部分須進行不同方案和模型的比較、分析。實踐和理論工作量約各占一半。(2)理論+應用類課題:此類課題要進行方案設計和數據處理,可不進行數據采集,所需數據由指導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搜集(需有工程原始數據),要側重具體工程的應用,數據處理部分要進行不同方案和模型的詳細比較、分析。(3)開拓性課題:對于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在現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專題和軟件開發課題。2.1.4工作量要求:課題在創新上不作要求,課題(1)、(2)數據量要大,必須進行手算(可結合MAT-LAB等計算工具),與商業化軟件計算結果進行比較,有豐實的獨立完成內容,成果結論正確。課題(3)須對自建模型或系統有很好的理論分析和算例驗證或較好的系統成果。2.1.5畢業設計課題的確定應遵循“一人一題”的原則,可以多個學生共同做一個課題,但必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完成的任務,分工要明確,工作量要適當,成果應各有側重,避免雷同。2.1.6畢業設計課題由指導教師提出,審核通過后再發給學生。課題確定采取學生自選與教研室分配相結合的辦法,學生除了在導師提出的課題中選擇外,在選題個性化方面,也可根據本專業特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以后工作內容作為課題,但不合格的課題不予采用。自從明確選題要求后,宿遷學院及南京工業大學畢業設計選題不斷優化,課題大部分來自于實際工程項目,還有部分來自于教師科研項目、省校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和國家省級GIS競賽(如SuperMap杯全國高校GIS大賽、江蘇省高校測繪地理信息軟件開發創新大賽)。所定課題理論性較強、涉及多門課程的知識、工作量較大,讓學生有內容可做,學生積極性較高,普遍反映畢業設計讓他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圍繞某一具體應用,把以前所學的很多知識綜合起來、融會貫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高,掌握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而能促進就業。
1.2協調就業與畢業設計的矛盾
為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保證畢業設計質量,需逐步解決就業與畢業設計在時間上的矛盾。從近幾年畢業設計選題來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從大三開始就從事選題來源方面的工作,這實際上就是提前選題,提前做畢業設計,到真正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只需把以前所做工作進行整理完善,并寫出論文。在畢業設計階段,有的簽約單位為了工作需要和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會要求學生到工作單位進行畢業設計。鼓勵學生到生產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工作,但為了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只同意下列情況的申請:一是在畢業設計開始前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的;二是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指派到相關單位學習的。在校外進行畢業設計的原則上不允許變更畢業設計課題,若因工作要求必須變更課題的,經批準后方可變更(但課題內容應與所學專業相同),這樣規定的目的是避免出現不符合要求的課題。這種學校與接收畢業生的單位合作指導畢業設計是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好做法。根據接收單位的要求由教師與接收單位共同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合作進行指導。這樣,既進行了畢業設計的綜合鍛煉,又與工作單位的要求相結合,提前進行了工作的適應期,為畢業后較早進入工作狀態打下基礎。
1.3加強畢業設計指導
畢業設計過程采用系統一管理,導師分散指導的形式,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懊麕煶龈咄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最關鍵因素是教師,沒有教師的質量就沒有學生的質量,為確保畢業設計的質量,指導教師由中級職稱以上有經驗的人員擔任。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最多為6人。畢業設計指導采用通信、網上指導和當面指導相結合,除電話或網上交流指導外,校內教師每周與學生見面交流指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時,外請教師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小時。為了督促教師認真指導,系里要求組長在教師指導結束后在《本科生畢業設計進程記錄》上詳細記錄指導的內容、時間和地點,要求指導教師和學生簽字,以備系和教研室檢查。校外畢業設計學生實行雙導師制(校外導師為接收單位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校內指導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及時掌握畢業設計進展情況,確保畢業設計質量達到要求。
1.4加強學生管理
畢業設計能否高質量,能否有創新,還在于學生主觀能動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學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必須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院、系的統一管理。學生必須服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完成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每周向指導教師匯報進展情況。檢查匯報均要進行考核記錄,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在校外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應及時與校內指導教師溝通請教,畢業設計的質量和進度達不到任務要求的,將取消其繼續在校外設計的資格。所有學生都要參加畢業設計中期檢查,檢查采取學生自查、學生組長座談、指導教師檢查和系組織教師集中檢查的方式進行,檢查情況作為畢業設計成績評定依據之一,對未能按要求完成的亮黃牌警告,給1周時間補做,下一周復檢,如仍未完成,給予紅牌,取消畢業設計答辯資格。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學生,畢業設計后期的認真程度明顯增強,對符合要求的學生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5加強畢業設計答辯
畢業設計答辯是對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一次全面考查,由于畢業設計環節涉及考查的面廣,實際上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檢驗,如總結、歸納和口頭表達能力。所有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全部任務,并提交所有的成果資料,經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評閱合格后,方可參加答辯(在校外做畢業設計的學生,也須回校參加答辯)。為了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設計成果質量,避免人情關系的影響,規定指導教師不參與本人指導學生的答辯和評分工作。答辯工作結束后,答辯小組召開專門會議按學校統一的評分標準和評分辦法,在參考指導教師預評結果的基礎上,評定每個學生的成績。畢業設計成績由以下部分組成,中期檢查成績占20%,指導教師成績占30%,評閱教師成績占20%,畢業答辯成績占30%。每指導小組優秀比例不得超過15%,優、良的總比例不得超過60%。每個指導小組可推出一名優秀畢業設計,若覺得本組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不行,優良比例要低點,可不給優秀。答辯采用末位淘汰制,每個答辯小組至少推薦一名差的學生參加系公開答辯,最終畢業設計成績以公開答辯成績為準,且最高為中等,不及格的和下屆學生一起重新進行畢業設計。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畢業設計和答辯教師認真履行職責,結果導致每年都有不及格的學生。
1.6完善實驗條件
實驗條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畢業設計的選題,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許多題目都將用到一些高、精、新的儀器與GIS軟硬件進行基礎和應用研究。沒有良好實驗條件的支持,很多畢業設計題目將無法進行,畢業設計的質量難以保證,創新能力培養更無從談起。
2畢業設計改革效果
畢業設計上述改革措施在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畢業設計工作做到了精而又精,實而又實,細而又細,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近幾年共獲得省級優秀畢業設計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得“則泰杯”全國大學生測繪科技創新論文大賽三等獎2項,獲得校級優秀畢業設計多個,有些畢業設計經過整理后在正式刊物上發表。近幾年的一次性就業率都達到90%以上。
3畢業設計進一步改革的思考
雖然畢業設計選題較以往有較大的改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以繼續改進。我校培養的是應用型本科人才,應進一步增加工程實踐型課題。測繪工程專業服務對象非常廣泛,其作業方式和提交的測繪產品差異很大[7]。根據近幾年學生的就業情況,可進一步凝練課題方向,如設置地籍測量方向,因該方向涉及多門課程知識和多種技能,包括控制網設計、數據處理、地圖制圖、數據入庫、空間分析等。這樣既能保證訓練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工作量,同時也可以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創新性研究。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只要更換不同地區的數據,就可以確定不同的題目。鑒于指導教師不可能熟悉該課題各個方面的內容,可以成立導師組,由幾位教師共同指導一個方向的題目??梢詫嵭斜究粕鷮I導師制,從大二開始,把學生分配給相應的導師,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提前為將來的畢業設計做準備。目前盡管有很多針對畢業設計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條例,但很多在執行中不嚴格、不規范,學校缺乏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的有效監控,缺乏對教師真正有效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措施,對一些不符合要求處往往采取寬容的態度。還存在著部分學生投入的精力和教師投入精力尚沒有量化管理的等問題。進一步完善畢業設計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任重道遠。
4結語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公路建設發展迅速,隨著公路通車里程迅速增多,橋梁數量也隨之增加。公路運輸車輛大型化、重型化發展的趨勢,給道路特別是橋梁等道路構造物造成嚴重損害。本文分析了我國公路橋梁養護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進一步提高公路橋梁的養護與管理水平進行了探討和處理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材料、機械、設備工業相應發展,再加上廣大橋梁建設者的精心設計和施工,使我國建橋水平已躍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但是長期以來,“重建設、輕養護”這個問題在我國公路橋梁管理中一直表現得比較突出,橋梁存在的問題也就比較多。因此,公路管養部門必須重視強化公路橋梁的養護與管理,提高橋梁的養護水平。 一、當前公路橋梁失養問題分析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運輸的發展更可謂突飛猛進,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經濟上總體水平不高,公路橋梁發展主要著眼于量大、面廣的一般大、中橋,這類橋梁仍以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為主。大批始建于60、70年代的公路橋梁,在日趨增大的車輛荷載的作用下,技術狀況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類發展為三、四類甚至五類橋梁,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橋梁垮塌事件也時有發生。從總體情況看,當前公路橋梁的失養導致病害產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橋梁,這些橋梁存在著橋面鋪裝混凝土不同程度損壞,導致橋面產生坑槽,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
二、加強公路橋梁養護與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1、橋梁應急檢查
橋梁應急檢測是指橋梁遭受地震、洪水、風災、車輛撞擊或超重測量自行通過等緊急情況或發生突發性嚴重危害時,為及時得到構筑物狀態的信息而進行的檢查。應急檢查由上級管理機構的專職橋梁養護工程師主持。橋梁應急檢測應首先進行橋梁現場檢測勘查,根據橋梁是否破損,必要時采用專門的儀器設備或試驗等特殊手段和科學分析方法,進行橋梁病害檢測原因、破損程度和承載能力,以便采取相應的加固、改造措施。
2、橋梁專門檢查
專門檢查是對橋梁結構檢測及部件的材料質量和工作性能所存在的缺損狀況進行詳細檢查、試驗、判斷和評價的過程。橋梁遇下列情況,應進行專門檢查:
⑴定期檢查中難以判明橋梁損壞程度和原因的橋梁;
⑵不能確定承載能力和要求提高載重等級的橋梁;
⑶橋梁監控技術狀況為四、五類的橋梁;
⑷超過設計年限,需延長使用的橋梁;
⑸常規定期檢查發現加速退化的橋梁構件,需要補充檢測的橋梁。
在進行專門的橋梁檢測的準備工作應收集一下資料:竣工文件、歷次橋梁定期檢查和應急檢查報告、歷次維修資料以及交通統計資料等。當原資料不全或有疑問時,可現場測繪構造尺寸,測試構件材料組成及性能,勘查水文地質情況。
3、公路養護措施
近幾年公路水毀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橋梁破壞,防護與加固工程損壞等類型。公路水毀要以預防為主,及時清除水毀隱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從公路的設計、施工、養護等方面重視水毀,采取措施得當,公路水毀將會得到有效控制。
在春季雨水過多,不利于瀝青路行車的狀況下,主要采取三種處理措施:(1)開挖路肩明溝:春初翻漿路段兩側路肩上每隔6-8米開挖一道橫向明溝。及時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橫斷面或路基明溝,不致使路面積水。(3)挖滲水坑,在易于翻漿的路段,挖成直徑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積水,總結經驗。
在多年公路養護過程中,通過理論聯系實踐,我總結了對于瀝青路面修補時注意的一些事項:瀝青路面修補要做到規范操作、圓洞方補、淺洞深補、深洞分層補,分為以下步驟:
1、先把坑洞挖開,或用切割機,規范于四方,垂直:
2、清掃洞里面的廢渣,有條件用路面吹風機吹干凈;
3、用少許瀝青先把洞沿涂上,以防瀝青粘不住路面;
4、倒入熱拌好的瀝青,鋪平、掃均;
5、用壓路機或平板夯壓平,坑洞修補完成;
三、建設橋梁養護工程師隊伍和養護隊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發展,必然要求強化組織管理。在橋梁管養方面,應根據養護里程、轄區內橋梁數量設立若干名專職橋梁養護工程師,并保證其工作性質的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換動。在其職責上,橋梁養護工程師負責制定、安排橋梁年度定期檢查計劃,組織實施轄區內橋梁養護的定期檢查,提出檢查報告,通報三、四類及危險橋梁的病害狀況。從目前的養護隊伍現狀來看,養護工人素質參差不齊,很難做到真正的專業養護。這就要求各級公路部門高度重視,針對橋梁養護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養骨干,成立專業養護隊。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橋梁檔案 橋梁檔案是橋梁的歷史足跡。公路竣工驗收后,管理單位應及時要求建設單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資料,還要與建設單位技術人員一起,按照相關資料,對所有橋梁進行一次全面詳細的檢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資料包括:每座橋的原設計、變更設計、竣工圖紙、隱蔽工程圖片和檢測資料以及橋下河流的水文計算等。
五、加大橋梁維修加固費的投入 為保證橋梁的正常運營,延長橋梁使用壽命,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在每年的年度養護工作計劃中,應該安排一定經費保證橋梁檢查、維修及加固工作,保證橋梁養護與維修加固資金的合理與充足使用。
六、加強措施,嚴格檢查 嚴格的檢查措施是保證橋梁維護工作質量的有效方法。養護隊應對橋梁以及各種防護設施堅持日常養護巡查,注意觀察橋梁的使用狀況,盡量做到1次/天養護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同時各級橋梁養護工程師應分別組織經常性檢查、定期檢查和專業檢查。一是經常性檢查。要由縣級橋梁工程師組織實施,以目測為主,配合簡單工具,至少每年度一次,填寫“經常性檢查記錄表”上報。檢查應拍攝總體照片,填寫“橋梁定期檢查數據表”,并提交檢查報告。
七、全面落實危橋改造的措施 在檢查后,發現的存在符合《公路養護技術規范》橋梁技術評定標準中四類危橋狀態的橋梁均系危橋。主要包括橋梁重要部件出現嚴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繼續擴展現象,關鍵部位的部分材料強度達到極限,出現部分鋼筋斷裂,砼壓碎或壓桿失穩變形的破損現象,變形大于規范值,結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不能達到平時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載能力比設計降低25%以上的類型。橋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橋梁的養護與管理依舊是當前公路養護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加強其管理工作,我們要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橋梁養護與管理的質量,不僅可以盡量減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對于促進公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