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6 23:0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內實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任務,目前高校在加強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越來越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來,高校普遍開展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是社會實踐教學。然而,采取何種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更具有合理性和實效性,成為近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1.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內涵。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與課外實踐,即第二課堂實踐以及社會實踐相統一的更為基礎的實踐教學形式,是在思政課課堂中滲透于理論教學而進行的實踐教學。它本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與計劃,運用豐富的“實踐資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動的教學手段(演講、情景模擬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感知理論、體驗“社會”,實現“內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統一,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教學形式,它是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
2.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特點及優勢。
(1)課內實踐教學可操作性大。課內實踐教學對經費需求少,對其他條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現有條件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而不需要興師動眾以及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2)課內實踐教學針對性強??梢愿鶕虒W內容靈活安排實踐教學形式以及具體實施環節,避免活動形式單一化和活動組織中出現“一窩蜂”現象。
(3)課內實踐教學實效性高。課內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手段活潑,教師傾注全力進行教學準備與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既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1.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完善思政課課程體系的必然要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的本質特征,思政課本質上就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育部相關文件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所依托的學科是我國特有的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
2.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把思政課課的理論內容滲透到課內實踐教學中,有效踐行思政課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激發大學生了解歷史、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關愛自身成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以通過課內實踐活動發現、尊重、釋放以及完善學生個性,鍛煉學生分析、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內實踐中的小組活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加速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及早適應社會??梢?,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使學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培養綜合素質。
3.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課內實踐教學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合理、新穎、多樣、信息量大,教學針對性強。通過這種“入腦入心”的課內實踐教學,改變學生對思政課枯燥、乏味、遠離生活的偏見,激發大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切身體驗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課“到課率”和“抬頭率”,提升思政課的教學魅力,解決學生上課參與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的難題,真正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也為學校學風建設服務。
三、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應該是既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又可以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的教學活動。
1.明確課內實踐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根據課程包括章節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目標,處理好課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銜接。制定體現課內實踐教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分配課時數(分鐘),實現動態調整,并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根據教學計劃編寫課內實踐教學大綱。大綱內容翔實,實時更新。
2.探索靈活多樣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有時事評議,.案例評析,專題研討,情景模擬,主題演講。.影視觀摩,此外有教師提問、紅歌欣賞、詩詞朗誦、拍攝DV、辯論賽、課堂討論、征文比賽等形式。
3.建立完善的課內實踐教學輔助資料庫。教學輔助資料的搜集是教師完成課內實踐教學的必需環節,整理與課程相關的案例、工具書、參考書、影像資料、教學軟件、光盤、時事新聞、錄音資料等實物和數據資料,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4.完善課內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茖W、多元而又充滿激勵的評價考核體系是檢驗計劃落實、督促過程實施、鞏固實踐教學成果關鍵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評鑒體系是保證課內實踐教學體系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評定的具體要求是:重在學生的態度、過程的考核;根據效果區分等級。并與理論教學評價相協調。
5.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結合思政課課程每一章節內容,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注意內容的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科學性。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1.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學時的有效途徑。有效利用課外學時并將其落到實處,保證課外學時的教學質量,是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為此,必須對課外學時制定詳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特別是要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形成一整套課外教育教學基本方法,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2.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由于高校持續保持擴招規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幾乎成為普遍現象,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有限的課內學時與龐大課程體系和博大精深內容矛盾并未徹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僅靠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也是不可能實現教學目的的。更何況,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變成“滿堂灌”:教師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是力求把知識點講全講透,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真正的互動,也沒有理解和對話,學生主體意識和功能被限制。
3.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要靠課堂系統講授,才能為學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方法無論如何創新,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總是有局限的。特別是對于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實踐來說,理論往往是蒼白的。在回答實踐問題中產生、又在指導實踐中得到證明并與時俱進,是科學性、時代性和生命力的生動體現。因此,在理論聯系實際和“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指導下,通過大學生全員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和“三下鄉”等一系列課外教育教學方法來引導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補充和延伸,而且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五、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
1.師生網絡互動法。網絡互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個別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多向互動、多維反饋、多元發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徑,教師還廣泛通過設置課程公共郵箱、個人E-mail、QQ群等網絡互動方式,就課程教育教學相關問題與學生進行超越時空的交流和溝通,實現了師生之間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2.暑期全員實踐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其他實踐活動,了解社會,了解時代,認識中國化理論產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歷史條件,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思想、新實踐、新成就,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發生的典型案例,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和力量。
3.實踐資源整合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實踐教學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和困擾高校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固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求高、操作難度大有關,但更多的是與實踐教學資源分散使用和低效利用有關。
4.專家學者報告法。一是聘請校外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二是舉辦教授(博士)論壇。三是創業就業報告會。
關鍵詞:物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12-0176-03
作者簡介:張莉莉(1967-) 女,碩士,三峽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操作系統、系統結構。
0引言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絡中,物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的革命性發展。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是一個未來新興產業。應這種社會需求,2010年初教育部下達了高校設置物聯網專業申報通知,眾多高校爭相申報。三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了物聯網工程方向,以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選擇、實踐環節組織等問題依然處于探索階段。三峽大學將《嵌入式操作系統》[1]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被列入該專業方向必修課程,和傳統操作系統課程相比,嵌入式操作系統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實踐環節,本文就《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實踐教學部分進行研究。
1《嵌入式操作系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嵌入式操作系統》是近年才出現的課程,可參考和借鑒的資料不多,各個學校都在探索一種適合該課程的教學模式。
其次,嵌入式系統是個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它涵蓋計算機、通信、網絡、RFID等各方面的技術,那么,作為嵌入式系統開發和執行平臺的操作系統也要體現這方面的特征,而如何體現尚有待進一步探索。
再次,需要更多的經費投入,實驗的開設往往不是一臺PC機器就可以解決的。
2《嵌入式操作系統》實踐教學內容的選定
《嵌入式操作系統》同一般操作系統課程相比有很多獨特之處。一般操作系統都以PC機操作系統為平臺,內容包括進程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以及文件系統等內容。嵌入式操作系統作為嵌入式軟件開發平臺,最終要和應用軟件一起固化在某種設備里,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統應該是易于裁剪和配置[2]的。如果這種設備要聯網使用,還需具備網絡功能,有的還需要特殊的文件系統,而且在進程和內存管理方面也不能過于復雜,在開設實驗課程時要考慮這些因素。鑒于以上分析,實踐教學內容可從4個方面考慮:
(1)模擬類實驗。主要是通過編寫程序模擬嵌入式操作系統的一些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統和PC操作系統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嵌入式操作系統要適應多種處理器、可裁剪、輕量型、實時可靠、可固化。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統在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設備管理等方面有獨特算法,可以開設實驗編寫程序模擬這類算法。此類實驗通常作為課內實驗與理論課同步進行,用于驗證理論,屬于驗證型實驗。
(2)分析裁剪類實驗。主要利用免費操作系統,如linux、minix、ucos/Ⅱ等。先分析這些系統內核,再做適當裁剪或增加或替換。由于這類實驗需要編譯內核,所需時間比較長,可以作為課外選修的實驗。
(3)應用型實驗。通過系統調用來完成一些應用,這類實驗可以是驗證性的,也可以是設計類的??梢愿鶕唧w的應用,設計一個實驗題目,讓學生在理論和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
(4)設計型實驗。主要是設計一個小型的操作系統,這類實驗難度較高,可以作為課程設計類實驗。
三峽大學物聯網方向的課內實驗[1]主要是配合理論課內容而開設,總共8個實驗,一個驗證性實驗,7個設計性實驗,實驗內容如表1所示。
在課內實驗的基礎上,再配以課外實驗[1],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開發能力,課外實驗可以采用項目方式進行。課內實驗在虛擬機上完成,課外實驗可以在基于ARM芯片的實時系統上開發;課內實驗要求獨立完成,課外實驗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外實驗內容如表2所示。
3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
3.1教學環境
首先,操作系統的選擇。嵌入式操作系統種類比較多,要根據先行課程和學生的層次選擇不同的操作系統。對于有操作系統背景知識的學生,可以采用較為復雜的系統,如linux;
而對于沒有操作系統背景的學生,可以選擇簡單的操作系統,例如UCOS/Ⅱ。
其次,開發工具的選擇。嵌入式軟件開發需要交叉編譯和交叉鏈接。交叉編譯器的主要功能是將主機上編寫的源程序編譯成可以在目標機上運行的代碼。教學環境可以是仿真環境[2]或者是真實環境。仿真環境有嵌入式軟件集成開發環境,例如lambdaTOOL,這個集成開發工具可以支持多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如linux或者ucos等操作系統,也支持32位的嵌入式處理器。該工具有面向教學的免費版本,利用這種工具進行實踐教學的好處就是有一臺PC機器即可,在實踐教學經費缺乏的情況下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對于初學者來說也是一款很方便的工具。
真實環境除了PC機器之外還需要開發板,在PC機器上編譯、開發板上執行,這種環境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真實環境開發工具和開發板有關聯,這類開發工具一般有與相關開發板芯片配套的開發環境,可以針對這種開發環境設計實驗內容。
3.2教學方法
過去常用的教學方式是配合理論教學開設課內實驗,這類實驗課時有限,每個實驗偏重某個知識點,實驗內容事先設定好,學生在開發板上一個一個地驗證。這類實驗缺乏系統性,做完后,學生缺乏完整概念,而且,這種按照指導書按部就班完成實驗的方式,也缺乏創造性。對于《嵌入式操作系統》這門課程,單一地采用這種方式并不合適。
《嵌入式操作系統》實踐教學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課內課外實驗相結合、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相結合等。課內實驗開設應用型且學生在短時間內容易接受的實驗,這類實驗用于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課外實驗通過課程設計、大型作業等方式,要求學生開發一個小型的系統或對已有系統進行裁剪或修改。課外實驗在時間上沒有課內實驗的限制,可以開設綜合性的實驗。
此外,還可以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如果有這個條件,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項目的開發,將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
教學手段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與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多媒體教學用于面授,網絡用于課外自學。《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需要較強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在實踐環節加強訓練。多媒體教學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準備,形象、生動地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模擬一些在使用操作系統時看不見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網絡教學手段能夠彌補課程教學的不足??梢猿浞掷矛F有的校園網資源開發一個網上答疑系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隨時“交談”,改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轉向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嘗試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這是一種依托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差別,它在線提供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微證書的管理,是一種新型的適合高校教育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室成為學習會所,教師在“云”端授課,可以不拘泥于場所、時間等因素,甚至可以讓學生自行選取學習的內容。這個正好與《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內容相吻合,因為嵌入式系統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在做教學計劃時,將方向定在什么領域也十分困難,可以讓學生自行根據愛好和市場需求制定學習模塊,利用開放課堂進行學習。目前,全球比較成規模的MOOCs三大平臺是Coursera、Udacity、edX,可以依托這些平臺,建設《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資源。
4教材
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統》實踐系列的教材還不多見,筆者推薦《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應用開發》配套的實驗方案[2]。該方案有兩套,一套是利用仿真系統開發實驗,工具是利用免費的開發環境Lambdatool,另一套是利用某種嵌入式微處理器開發的嵌入式軟件交叉開發實驗系統,也可以自行編寫。
5考核方式
《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應該多樣化。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學生按照事先設定的內容完成實驗,然后提交實驗報告,教師依據報告的內容給予成績評定?!肚度胧讲僮飨到y》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用通常的機考、筆試等方式,要求在限定的短時間內完成考核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考核方式應該多樣化。將考核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對于課內實驗,要求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命題,這類命題一般為設計驗證性的實驗和難度偏低的內容;對于課外實驗,考核命題可以由教師指定范圍,學生自己擬定題目的方式。對于參與項目的學生,可以由項目負責人給予成績評定??己诉^程采用答辯和文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或者設計報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完成報告的程度??己说淖罱K成績可以由以上3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定。
6結語
高校教育必須面向市場,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計算機專業更是一個較前沿的專業,新的概念和技術不斷出現,《嵌入式操作系統》就是在物聯網的新形式下開設的一門課程。鑒于嵌入式設計將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一體化的特點,《嵌入式操作系統》實踐教學更要加快研究步伐,不斷探索,實驗內容通常每學年做一些修訂,三年左右做一次較大修訂。只有不斷地改革《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更好地培養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以適應物聯網市場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張莉莉.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探討[J].軟件導刊,2012(12):190-191.
[2]羅蕾.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應用開發[M].第3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強地震。該地震烈度之強,受災之廣,傷亡之眾,損失之巨,世所罕見。因地震正值上課時間發生,師生傷亡尤為慘重。連日來,各種媒體抗震救災的報道鋪天蓋地,慘絕人寰的災難畫面和持續刷新的傷亡數字,深深地震撼了每個人,也引發了師生如何有效防震自救的思考。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距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僅200千米。省內長樂一詔安、政和一海豐、邵武一河源三大斷裂帶,歷史上多次發生地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決定了對學生進行防震自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活動目標
1.認識與技能:了解地震常識,掌握震兆識別、防震自救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親歷綜合實踐活動全過程,在信息處理、咨詢訪談、合作探究、匯報交流、實踐演練、自評互評等實踐環節中。積累運用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認識自然、戰勝災害的堅定信念,增強防震減災、自護自救的意識,懂得震發時應保持冷靜、科學避險;學會感恩,珍愛生命,初步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感受合作探究的樂趣,對學習成果有成就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地震常識,掌握震兆識別、防震自救基本技能。
2.教學難點:增強防震減災、自護自救意識。掌握臨震應急自救基本技能。
活動準備
成立活動指導團隊;搜集地震發生、防震抗震、自護自救的文字圖片及音像資料;制作防震自救課件;創建防震專題博客。
活動時長
活動總歷時約1個月,其中課內8~10課時。
活動流程
熱身?計劃篇
一、活動時間
課內1-2課時(開題指導課),課外半周。
二、活動過程
1 生成活動主題。
(1)播放課件。A 汶川地震實況錄像片段;B 一組地震災情圖片;C 新聞報道兩則(《映秀中小學傷亡嚴重小學四分之三學生死亡》、《震中奇跡:桑棗中學23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
(2)交流感受。師:看了以上地震錄像片段、災情圖片及新聞報道,此時此刻,你的心中有何感觸或疑問?
(3)揭示主題。師:接下來我們將用1個月時間走近地震。學會自救。(板書:走近地震,自護自救)
2 確立探究專題。
(1)討論、征集問題。師:關于這個主題,你最想了解什么?哪些問題最具研究價值?
(2)篩選、確立專題。師生共同梳理、篩選問題,確立于課題。如:地震科普;典型震例研究;震兆研究;防震抗震研究:震時逃生及遇險自救研究:地震次生災害防治研究……
3 成立活動小組。
(1)成立課題組。學生自主選擇專題和活動指導員;組建活動小組;為各自小組命名(如,以地震科學家命名:張衡組、李四光組、李善邦組、米爾恩組等:以學習任務命名:地震科普組、防震專家組、自救能手組、震害治理組等)。
(2)各小組分工。
4 制定研究計劃。
各小組討論、設計各自專題的簡易研究方案,填寫本小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表”。
5 交流完善計劃。
設計思路:從現實生活與學生的心理需求接軌處挖掘、確定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探究專題、活動計劃由學生自己討論醞釀,研究方向、合作伙伴由學生自主選擇,充分體現學生的活動主體地位。小組活動計劃由教師統一提供表格,可有效降低學生制訂活動計劃的難度。
實踐?探究篇
一、活動時間
課內3課時(方法指導課、階段指導課),課外2周。
二、活動過程
1 適時介入,穿插指導方法技巧。
(1)搜集、處理信息方法指導。A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網頁、圖片、歌曲、視頻:B 使用辭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檢索資料:C 資料的引用、摘錄、索引、鏈接、存盤、歸檔;D 制作簡易ppt課件;E 博客日志發表與管理。
(2)咨詢、訪談他人技巧指導。A 要有禮貌,態度誠懇,虛心請教;B 事先列好提綱,控制問題數量,提高問題質量;C 科學分工,做好錄音、錄像、速記。
2 分組行動,扎實開展實踐活動。
(1)米爾恩組(地震科普):查找資料、閱讀書報、觀看影視、咨詢訪談等,了解地震基本常識,在校園、社區、博客上宣傳普及。
(2)張衡組(地震預防):查閱地震觀測及防震資料,收看電視,收聽廣播,咨詢訪談,獲取地震觀測、預防常識。
(3)李善邦組(自護自救):查閱地震應急自救資料,咨詢教師,電話采訪地震專家,收看防震科教片《地震》,學習應急自救知識技能。
3 定期交流,跟進調控活動進程。
師:本周各小組的活動有何新進展?遇到哪些新問題?請同學們評論其他小組的博客日志。本周的“周星小組”應當花落誰家?
設計思路:在活動過程中適時穿插方法指導,授之以漁,利于學生在運用中積累學習方法。對各小組實踐活動的預設越充分,活動開展將越扎實,生成將越精彩。將評價“嵌入”活動全過程,“周星小組”評選為學生后續學習注入新動力。
總結?交流篇
一、活動時間
課內1―2課時(方法指導課),課外1周。
二、活動過程
1 整理分析活動資料。
師:請同學們認真整理本小組搜集到的文字、圖片、影音資料,仔細分析訪談記錄和博客日志,從中提煉出本次活動最有價值的收獲。
2 學習撰寫活動報告。
(1)熟悉行文體例。(教師出示2~3份綜合實踐活動報告范例,學生討論歸納行文體例。)
(2)合作撰寫報告。A 小組成員合作撰寫本組的活動報告:B 小組間交流、完善活動報告。
3 商定成果呈現形式。
師:我們的活動成果還可以通過哪些生動活潑、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 (如:辦報出刊、舉辦講座、疏散演練、文藝表演……)
設計思路:先扶后放,指導學生撰寫綜合實踐活動報告。討論活動成果的其他呈現形式,幫助學生突破“活動報告即活動成果,活動成果即活動報告,撰寫報告是實踐活動的最后環節”的思維定勢,拓展創新實踐空間,避免綜合實踐活動淺嘗輒止的傾向。
展示?延伸篇
一、活動時間
課內2課時(成果匯報課),課外1周。
二、活動過程
1 研究成果匯報。師:同學們,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接下來,請各組輪流登臺。盡展風采,讓大家分享你們的收獲與喜悅。
(1)米爾恩組。生:大家好!我們是現代地震學的奠基人、英國地質學家、地震學家米爾恩的代言人?,F在,我們愿意回答大家有關地震常識的問題,請提問。(A “地震科普記
者會”――米爾恩答記者問。B 展示自辦小報《地震常識》。)
(2)張衡組。生:人人皆知地動儀,地震測防我第一。要想測震與防震,有我張衡永不急。大家好。我們張衡組的同學為大家準備了快板和小品表演,希望大家能夠喜歡?!?A 快板表演《地震有預兆》。B 小品表演《聽說要地震》。)
(3)李善邦組。生:大家好!中國近代地震學的奠基人李善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接下來。我們李善邦組向大家鄭重推薦電視科教片《地震》,并邀請大家與我們一道背記《臨震自救歌》。(A 師生觀看電視科教片《地震》片段;B 背記《臨震自救歌》。)
2 實踐活動延伸。
師:同學們收獲真大!與大家一道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老師也受益匪淺。今后,我們該如何利用學到的防震自救技能。造福自己和他人?
(1)征集點子。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伺機點撥,并及時采納學生的“金點子”。如,制作《地震生存手冊》;繪制學校、家庭應急逃生路線圖;開展臨震疏散、震時自救演練;學唱抗震救災歌曲:寫信慰問汶川災區小朋友,為其獻愛心,等等。
(2)活動延伸。A 校級活動:應急疏散演練:B 年級活動:自救技能競賽;C 班級活動:制作《地震生存手冊》;D 小組及個人活動:自選。
設計思路:充分預設匯報情形,可讓教師、家長在指導小組活動時更加胸有成竹,不致手足無措。注重活動延伸,旨在促進學生知行轉化,初步培養其社會責任意識。
評價?激勵篇
一、活動時間
課內1課時(評價指導課)。
二、活動過程
1 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卡”(自我評價、伙伴評價、師長評價)。
2 評選表彰“防震減災小博士”、“自護自救小能手”、“最佳合作小組”、“最佳創意小組”等。
設計思路:堅持賞識化、激勵性評價為主,通過多主體、多標準、多維度、多層面的評價操作,充分肯定每位學生的點滴努力和進步,使他們滿懷自信地迎接下一個學習任務的挑戰。
指導建議
1 教師要高度重視開發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盡可能爭取社區各部門、有關領域專家和學生家長的支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必要的智力援助和充分的安全保障。
2 本設計中預設的研究專題、運作方式及匯報形式僅供參考,教師在具體操作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主選擇、設計、參與實踐活動。
3 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更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既不要袖手旁觀,又不可越俎代庖,應與學生一道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適時給予學生激勵、引導。
英語新課程要以“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然而,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經常是照葫蘆畫瓢,根本談不上課外主動思考和運用,他們最多也只是按教師要求背一背單詞和課文。他們缺少用英語的主動性,缺少思維的參與及靈活運用。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談談幾點的看法和做法。
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
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流利動聽的口語,配備上實物、圖片以及表情動作進行教學,讓學生留下深刻的語言印象。教師可從小處著手,合理地為學生創造開口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里自覺地學會運用禮貌問候語:Hi!Hello!Good Morning!See you!How are you?Fine,Thank you.Glad to meet you!在課堂上,教師要常使用課堂教學用語如Stand up,please!Sit down,please!Open your books.Put your hands.Look at the blackboard.Read after me.Have a rest.Who is on duty today?等來組織教學。學生聽多了,不僅能逐步聽懂,而且能跟上幾句,他們的好奇心就會得到滿足。這時,教師可將聽說擴展到課外生活中去,如開晚會、遠足、邀請等,促使學生的好奇心逐漸上升為一種講英語的興趣。興趣欲得到了增長,必然會給學生帶來更強烈的求知欲。
二、要堅持課前三四分鐘講英語
教師在每節課上課前,要利用三四分鐘為講英語時間,讓班里同學輪流作簡短的值日報告、天氣預報等。新課改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倡導體驗參與。因此,練習說口語、日常用語要盡可能地顧及每位學生,不能僅僅關注少數優秀學生。這樣循序漸進地由少說到多說,隨著詞匯量的增多,就可以逐漸增加內容了。如由值日報告“Who’s on duty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What day is it?”等問答式轉變為自述式“I’m on duty today.It’s September,13th.It is Monday.We are all here,everyone is fine,It’s sunny and warm today.etc.”以后,再由值日報告發展為學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談話等。同時,教師要注意及時地進行知識鞏固的口語訓練。
三、要讓學生體驗所學語言的運用
教師要學會利用課內外活動小組來加強語言實踐。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可通過組織課內外活動來實現。課內活動可以分小組的形式進行,比如在課堂中分小組進行問答練習、對話和角色表演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在課后空余時間組織講故事、唱英文歌、朗誦、猜謎語、文藝表演、英語單詞知識競賽等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促使學生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這樣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為學生提高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四、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經管專業;統計學;課內實驗
統計學是一門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科學,是對社會經濟現象展開研究的重要工具。為此,教育部加以規定,統計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經管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三本高校也不例外。以筆者所在武昌工學院的統計學教學情況來看,經管類各專業都開設了《統計學》或《統計學原理》課程,為48課時,全部都為課堂講授形式。重理論,輕實驗。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全部的理論教學使得學生只能片面地理解統計學概念而無法產生對其本質的認識,更別提統計學方法的具體運用,只是紙上談兵。統計概念無法理解,統計方法無法運用,統計思維無法建立。統計學教學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筆者基于此展開探討,通過引入課內實驗來解決統計教學模式的僵化,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達到三本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一、統計學課內實驗開設的必要性
(一)統計學課內實驗的開設是統計學性質決定的
統計學是一門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論科學。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因此,統計學就是利用數據來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特征和發展規律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它是來源于統計活動,從人類結繩記事開始就進行了統計。統計學的性質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各類實踐來加深對統計概念的理解,加強對統計方法的驗證和使用。而課內實驗就是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比如,以小組調查的形式要求學生們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統計調查。通過這種課內實驗就可以使學生對于統計調查的概念、統計調查的方法、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有了一個生動的印象。
(二)統計學課內實驗的開設是三本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所要求的
三本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于應用型人才。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頒布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要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專業社會實踐,這本身就要求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開展課內實驗。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在統計學課內實驗中,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比如在小組調查中,組員有不同職責,分工明確、協調一致才能完成整個統計調查項目。同時,通過開展統計學課內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針對具體經濟管理問題進行數學模型分析的能力和意識。比如,市場預測、成本分析、指數變動等等都可以通過課內實驗進行鞏固訓練。
二、統計學課內實驗的設計思路
(一)分模塊實驗為主,綜合性實驗為輔
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可以按照模塊進行,同樣,課內實驗也可以采取分模塊形式。目前,統計學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數據的描述性分析、統計數據的推斷性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指數分析等六部分內容??梢愿鶕鞑糠謨热葜R點的具體要求,以案例的形式展開課內實驗。
對于統計學的綜合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就某一個統計研究目的進行統計工作的全過程,即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教師應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用各種統計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性實驗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和解決具體問題。學生應撰寫分析報告,對最終的成果進行匯報。綜合性實驗較為復雜,時間較長,對于經管類專業學生來講難度較大,因此教師應有選擇地進行。
(二)手工計算和計算機軟件相結合
三本高校學生的數學功底薄弱,使得他們在整理統計數據并展開描述性分析時總會出現畏難心理。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手工計算訓練,即在課內實驗中有意識地增加計算題比重;另一方面也應該培養學生關于統計軟件的運用能力。可以根據實驗內容的不同來選擇具體的實驗工具。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針對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能力培養過程中實效性差的問題,提出以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和一種漸進式工程能力培養的訓練模式,以C語言編程能力訓練和數據庫工程能力培養為例,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式上進行探索與實踐,通過案例驅動編程能力的訓練和“初步體驗、獨立項目實踐、從業實踐與實訓”的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達到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自主學習;工程能力培養;漸進式;案例教學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焖贁U大,高等工程教育培養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培養學生的質量和工程素質一直存在問題。現行工程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工程實踐、重過程形式、輕能力培養、評價考核機制不科學等問題。普通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和自學能力弱等問題。
浙江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計算機工程應用能力是該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在多年課程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計算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數據結構、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與應用的計算機類課程群,以增強工程意識、提高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宗旨,以4門課為基礎提出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和漸進式工程能力培養訓練模式,就整個教與學的管理過程及評價機制開展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1 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
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力圖實現本科教學模式的3個轉變——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轉變、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與過程評價結合轉變,這3個轉變歸結起來就是以能力提升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探索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主要講授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和程序設計方法,使學生了解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結構,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設計過程和技巧,具備初步的分析問題和利用計算機求解問題的能力。目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課程的教學模式仍然是重教輕學和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的組織也往往是以語法知識為主線,考試內容偏重語言而不是編程,而編程能力的培養只能通過加強實踐達到。
1.1 強化實踐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課程教學都是采用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課后做作業,然后進行幾次課內實驗的模式。對于這種學習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要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必須進行大量的編程練習。針對傳統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的弊端,我們徹底改變原來以理論教學和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并將其轉變為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自主學習模式,將目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的64總學時(其中理論44學時,實驗20學時)改為96學時(周學時為6學時,課內實驗4學時,課外實驗2學時);全部采用實驗課授課模式,將教學地點從教室移至實驗室,不再進行理論授課,而是由學生自學理論知識,然后上機編程,通過這種形式迫使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每次上實驗課前或在課余時間都要自學實驗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在課內實驗中,根據教師給出的實驗指導書驗證案例,對案例進行改寫,進而模仿案例完成實驗要求的內容。對于程序中出現的語法等問題,我們要求學生自行查書或資料解決。實驗過程中,我們要求每名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內容,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班可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課內外可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一方面提高學習效率并開拓思路,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遇到疑難問題時再由教師答疑。
實驗平臺可采用任一C語言的開發工具,鼓勵學生采用在線判題系統(Online Judge,簡稱OJ),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學生可利用OJ系統在課內外隨時學習。教師也可通過分析學生提交的程序實現代碼,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間形成互相競爭的機制和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課程還提供網絡和視頻教學平臺,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自學和進行大量的上機訓練,逐步熟悉并掌握c語言的基本語法和使用,具備基本的C語言編程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程序設計的興趣和學習專業的興趣。
1.2 以案例驅動教學,轉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充當主角,大多數教師都會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想方設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枯燥無味,收效甚微,而在實驗課上面對編程題又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觀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當更多地承擔引導角色,改變教學模式,令學生變為主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課程教學完全是以學生上機實驗自主學習為主,但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擬作2~3次課的講授,一是為整個課程作入門鋪墊,主要介紹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習方法、課程概論、課程主要知識點、程序設計思想以及程序的基本結構,使學生了解課程的要求以及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了解C語言程序課程概況;二是講解如何上機調試程序,讓學生掌握判斷和定位錯誤,學會分析、解決錯誤和測試程序的方法;三是對課程學習過程進行控制并進行總結歸納。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在實驗課開始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實驗過程中適當給予提示或幫助學生答疑,在每次實驗課程結束后略加小結,然后布置下一次的實驗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設計實驗案例和實驗課程組織方案,給出能利于并引導學生自學的實驗指導書。
實驗內容的組織以程序設計為主線,以編程案例為驅動,側重以編程引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深入理解。實驗指導書主要包括實驗目標、知識點預習要求、實驗內容等方面,實驗內容包括驗證案例程序的詳細內容和步驟、要求進行改寫的程序以及要求仿寫和完成的實驗程序。此外,教師還可以另設計一些提高性的內容以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
2 漸進式的工程化實踐教學
數據庫技術及應用是與各專業應用結合比較緊密的應用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工程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因此我們主要以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根據“初步體驗、獨立項目實踐、從業實踐與實訓”3個層次實行漸進式實踐教學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從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驗環節的設計到課堂教學案例和實驗教學的開展,都圍繞工程素養的培養進行遴選。
2.1 采用工程案例驅動的理論教學模式
在理論課講授方面,我們以工程案例驅動模式進行教學,以網上書店的開發案例貫穿教學全過程,將數據庫基本原理和設計技術融于案例教學過程。同時,根據浙江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傳媒行業特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增加與新媒體應用相關的多媒體數據庫等新技術內容,加強數據庫工程應用設計及網絡數據庫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各章的教學中,我們用案例進行分析,逐層引導,全過程地闡述數據庫系統原理及應用中的各類概念和技術問題。
2.2 實行漸進式的工程化實踐教學過程
1)初步工程訓練體驗。
課程的教學除了理論教學外,還有相應的課內實驗教學。實驗內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數據庫技術的基本實踐,主要包括特定DBMS的使用、SQL語言的編程練習以及數據庫的連接技術;另一部分是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采用工程化的基本思想,組織學生分組設計實現一個初步的工程項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工程實踐能力。
在初步工程訓練體驗階段,教師提出工程設計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系統界面設計、基本的數據操作和查詢統計功能設計、性能指標設計等基本要求。學生可自由組成小組,根據教師要求自主選題并自主選擇開發工具和數據庫環境,在完成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結合自己的工程項目設計實現一些特色功能模塊,然后完成項目設計的總結報告。最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項目驗收,要求每個小組制作PPT進行項目工作匯報并演示所設計的作品,由學生推選出的若干學生評委負責項目評分。工程項目設計成績作為該小組成員平時成績的主要評分依據。
2)獨立工程訓練實踐。
獨立工程訓練實踐要求學生在課程設計階段完成。該階段要求每個學生自主完成一個真實的或模擬的項目開發實踐,以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從事工程實踐的能力、基本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課程設計階段要求學生自學數據庫開發工具和環境,強調獨立設計,強化學生查閱資料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設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此課程設計階段,教師除了提出項目設計的基本能力訓練要求和設計作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外,還給出一系列參考選題讓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自主選題,但需征得教師同意,以保證選題的質量。為避免抄襲等行為的發生,每個學生的題目和內容必須不同。同時,課程設計階段會要求學生采用與上一次設計不同的工作模式(C/S或B/S),采用工程化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基本的設計實現工作。
課程設計完成后,指導教師組織學生評委(7人)對學生作品和設計方案進行檢查,最后通過匯報答辯的形式評定作品設計成績。作品設計和匯報答辯成績由學生評委給定,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負責答疑,在答辯過程中負責點評,但教師有權對成績進行微調。另外,在課程設計結束后,學生要完成課程設計報告,教師對課程設計報告批注評語并給出成績,課程設計的最終成績由作品設計成績和設計報告成績組成。
經若干次實踐證明,上述實踐教學方法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同時又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并取長補短,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實踐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課程設計報告,學生提高了撰寫規范的項目設計方案的能力和設計總結報告的水平。
3)從業工程訓練實踐。
從業工程訓練實踐主要指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以行業一線的真實工程項目為背景,參與并完成相應的工程項目設計實現工作(或作為其畢業設計),培養數據庫工程應用實踐開發和運用數據庫技術從事服務外包等實際應用開發能力。
第3階段主要是結合實際數據庫工程項目,尤其是與傳媒應用密切相關的數據庫工程項目的設計與實現工作,如電視節目查詢點播系統、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影視資料編目系統等。這一階段的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其盡快適應社會需求,在離校前具備應對復雜工程實踐的基本能力。通過3個階段的實踐教學,學生能夠初步具備到一線從事數據庫工程及服務外包等項目開發的基本能力。
3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考核評價機制
教學方法和手段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考核評價機制不科學和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多數課程的考試都采用期末筆試形式,課程考試無法真正做到考核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為此改革評價方式宜與教學模式改革相配套。
關鍵詞:應用型;實踐教學;旅游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71
1 前言
同志在黨的十會議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睆膱蟾嬷校覀兛梢园l現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現階段,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必須緊密結合學校自身的獨特優勢、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怎樣尋求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渠道,從而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將成為我們高校改革的目標。
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一門應用型、多學科、多專業交叉的學科,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教學在現代旅游教學實施中,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亟需建立起以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合肥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型、應用型的高等本科院校,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分析,以期建立起適應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希望能為其他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2 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現狀分析
合肥學院旅游系是安徽省最早開設旅游專業的院系之一。該系旅游管理專業于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緊扣學?!暗胤叫?、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需要確定培養目標,引進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教學模式,成為該校第一批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專業。2010年該專業正式實施模塊化人才培養方案。在模塊化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大板塊:課內實踐、集中實踐和第二課堂。
2.1 課內實踐
課內實踐是在專業課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主要是在相應理論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本模塊理論體系下的實踐應用能力。旅游管理專業課內實踐分配如表2所示。
課內實踐主要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來實現。該專業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數字交互式導游模擬實驗室、標準客房實驗室、中餐宴會實訓室、西餐實訓室、形體禮儀訓練房、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和數字交互式景區規劃實驗室等
2.2 集中實踐
2.2.1 認知實習模塊
合肥學院引入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模式“期”制,將四年八學期拓展為期,從大二理論課程教學結束后開始。旅游管理專業認知實習為期24周,學分為36學分,占總學分15%。認知實習主要通過校外實習基地來實現的。該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情況如表3。
2.2.2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模塊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是旅游管理專業非常重要的兩項實踐性教學環節,亦是我校創辦“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的重要體現。通過綜合運用全部專業知識及認知實習階段所積累的工作經驗,幫助解決專業技術問題,從而獲取獨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業務上均得到全面的鍛煉,為職業生涯的發展和規劃創造一定的條件。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第期,學分為24學分,占總學分10%。
2.3 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活動是對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其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課堂為8學分,學分必須通過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技能培訓、文化藝術與體育活動、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等取得,且科技創新活動學分不得低于第二課堂總學分的二分之一。結合《合肥學院第二課堂活動學分實施細則》,旅游管理專業還制定了本專業的《第二課堂項目和學分認定標準》。
3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3.1 加大經費投入,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目前建有數字交互式導游模擬實驗室、標準客房實驗室、中餐宴會實訓室、西餐實訓室、形體禮儀訓練房、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數字交互式景區規劃實驗室等課內實踐基地。目前而言,這些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還不夠完善,相關設施仍比較缺乏。根據目前社會旅游崗位群的技能要求,這些基地亟需建設。目前已在上海、合肥、寧波等城市建有校外實訓基地,與多家高星級酒店和國內知名的旅行社合作,如由由喜來登大酒店、上海東錦江希爾頓大酒店、富豪環球大酒店、環球國旅旅行社等等。但是目前校外實習基地僅限酒店和旅行社,企業類別有待進一步擴展,產學研的合作有待進一步的深入。學校應該加大相關經費的投入,努力建設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
3.2 優化師資隊伍,培養“雙能型”教師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專業,這就意味著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學校在引進旅游管理專業老師時要重視是否有旅游行業從業經驗,在相同條件下具有從業經驗的應擇優錄?。粚W校還可以引進或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旅游行業管理人員任教,或者邀請旅游行業優秀者前來學校舉辦講座;支持老師可以去旅游企事業單位掛職或兼職,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
3.3 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教學方法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該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摒棄無意義、盲目的實踐教學課程,做到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實踐教學中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兼顧個性化需求;強化對實踐教學的指導,加強師生互動;在飯店管理技能訓練、旅行社管理技能訓練、會展經營與管理技能訓練中采用數字化仿真,增加開放性創新項目,鼓勵學生設計創新,在訓練內容、時間上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在課程安排設計上不斷優化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讓同時又能鍛煉實踐能力。
3.4 加強實踐教學監督與評價,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逐步健全實踐環節質量標準和督查制度,并切實執行;對于課內實踐應當建立監督機制,保證設有實踐教學內容的課程高質的完成教學任務,及時對老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考察評估;對實習環節應著眼于學生實習中的工作態度、鉆研精神、實習效果等進行綜合評判;采用全程跟蹤調查、實習報告評閱、事后實踐能力考核等方式,綜合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評價、企業實習主管部門評價,合理確定權重,客觀、全面、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習狀況,充分發揮好實踐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濤,刁宗廣.應用型本科專業認知實習運行模式研究――以合肥學院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6):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