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22:57: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狀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轄區內主要以石油化工,制造業等為主,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廣泛。從傳統的產業到新興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都存在一定的職業病危害,轄區大大小小有毒有害場所幾十家。職業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具體情況如下:
1、組建機構,落實責任。
在防職工作中,能夠建立以法人為組長的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設置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明確了企業職業健康管理責任,做到了一定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的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2、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在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部分企業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要求,結合上級部門文件精神,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勞動者開展預防職業病知識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在工作面、辦公樓等有職業危害場所設置職業危害因素告知牌,提高了全員對防職工作的意識,了解了所作業的場所存在職業危害因素,能夠自覺使用和購買防塵口罩。
3、制度建設方面。制度建設依然欠缺,防治職業衛生的規章管理制度方面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防治職業病工作才有成效。
4、健康監護
所調研企業能夠進行崗中職業健康檢查工作的開展,崗前檢查和離崗檢查有的沒有落實好。
5、檔案管理
基本能夠完成檔案管理。
6、職業衛生檢測和評估。所調研3家企業均完善了檢測報告。
二、存在的問題
依然存在履行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職責落實不夠,缺少了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和重視,且職業衛生工作的人員管理經驗尚淺,健康檔案和職業衛生檔案資料不完善。職業病防治人員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尚需要經過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涉及多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一、市推進全民創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宜昌市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堅持把推動全民創業、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引領全民致富、增強市域經濟實力的重要抓手,強化引導,完善政策,著力激活創業要素,逐步掀起了全民創業的熱潮。截至目前,全市個體工商戶8879戶,從業人員30174人,注冊資金18394萬元;私營企業889戶,投資人數2472人,從業人員21188人,注冊資金160049萬元。全市21000名城鄉富余勞動力,已輸出轉移4266人,其中就地轉移2072人,外出務工2194人。呈現三大特點:
(一)創業隊伍不斷壯大。既有外來創業者,又有本地創業者,形成了群眾自主創業、打工者轉化創業、能人投資創業、黨員干部帶頭創業的良好局面,涌現出以李萬清、時克勤、閆友林等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家,以施昌錦、周代剛等為代表的農村創業帶頭人,以黃衛民、王有江等為代表的自主創業能人??傮w來看,我市創業群體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群眾自主創業。部分群眾利用自身掌握的資金和信息,積極開展物流、運輸、工程承包等業務,涌現了一批車老板、船老板、煤老板、包工頭,成為個體經營的中堅力量。全市90%的個體工商戶是群眾自主創業。二是打工者轉化創業。全市4266名城鄉轉移就業的勞動力中,有93人成為小老板,有1480名下崗職工自辦了經濟實體。三是外來老板投資創業。通過配套設施、優化服務、營造環境等措施,吸引市外投資者前來投資創業,成為我市創業的主導力量。如亞泰陶瓷、天元罐業、恒輝彩印等企業,都是外地客商來投資創業的典型。四是黨員干部引領創業。鎮村干部隊伍中涌現出一批創業先鋒,正帶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逐步走上創業致富之路。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的落崗人員及被辭退、解聘教師發揮綜合素質高、能力較強、交際廣泛的優勢,通過自主創業,成為小老板、小業主。
(二)創業途徑逐步拓寬。從創業領域看,涵蓋了一、二、三產業,既有工業、農業、運輸、建筑、零售、批發、餐飲等傳統經營業態,又有、咨詢、技術培訓及開發等新型經營業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業經濟。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園、姚家港化工園、白洋裝備工業園、江口民營工業園為支撐的沿江經濟增長極,累計建設各類工業項目180多個,建成了華潤啤酒、衛材、迅達科技、山水樹脂、今貝飲品等一批骨干項目和龍頭企業。同時,堅持改革與招商并舉,引進客商和引導有投資意向的群眾收購、買斷、參股資產較好的企業,使一批工業企業重獲新生,并逐步發展壯大。二是商貿經濟。商貿經濟是我市朝陽產業,聚集了妙尚、北山等商貿龍頭,帶動了建材、五金、餐飲、服裝、電子等專業市場發展,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7億元,同比增長24.6%。東方超市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成為市內最大的連鎖企業。三是種養經濟。積極引導農村能人發展種植、養殖、水產規模經營,促進種養經濟上檔次,上規模。市水產協會由能人陳建華牽頭興辦,每年幫助農民銷售水產品2萬多噸,會員年人平純收入達到1.6萬元。
(三)創業形式豐富多樣。一是創辦項目。鼓勵創業人員放開手腳,大膽創辦新企業,加快技改擴規,逐步做大做強。酒業、奧美、三寧等企業通過擴規,已發展成行業的龍頭。二是領辦項目。發動有組織協調能力、有創業門路的人員帶領有創業愿望的人員開展創業活動。恒輝彩印公司老板徐章平原是磚瓦廠的一名普通職工,但他不甘平庸,主動尋找合作伙伴辦起了企業,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每年上繳稅金100多萬元。三是協辦項目。引導部分缺乏創業門路但有一定資金或技術的人員,發揮自身的特長,協助具有創業愿望的人員開展創業。目前,我市有一批投資者通過掛靠清江公司、葛洲壩集團,形成利益共同體,專門從事掛靠業務,實現了協辦創業。四是聯辦項目。對一部分有創業愿望,但苦于有資金沒技術或有技術沒有資金和創業門路的人員,實施捆綁聯合,共同創辦項目,或與現有的民營企業聯合創業。五是打工創業。大力發展打工經濟,引導打工人員靠誠實勞動致富,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特長,為以后的自主創業打下基礎。
二、我市推進全民創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分析當前我市全民創業形勢,總體上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創業氛圍不夠濃厚。目前,我市全民創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打工的多,自主創業的少;小打小鬧的多,邁大步創大業的少;等待觀望的多,投身創業的少。與先進地區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觀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飯碗,做官光宗耀祖作為人生追求的首選,想方設法往機關里鉆,千方百計進行政事業單位。有的人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風險的不敢干,難度大的不愿干,無先例的不肯干;存在書本位的思想?!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重文輕商的文化情結重,千軍萬馬擠上獨木橋,不顧實際,不惜代價讀大學,讀書跳農門、讀書求功名成為相當一些人頭腦中的主導思想,還有一些干部受“唯書”觀念的束縛,習慣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試點,左右觀望,坐失良機;存在農本位的思想?!爸磺筮^得去,不求過得好”的觀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眾念鄉惜土,滿足于守住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總認為“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怕吃苦,怕遠行,怕嘲諷,怕風險。
(二)產業結構不優,層次不高。我市現有的民營企業,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小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標準,我市大型企業僅酒業和三寧化工兩家,僅占全市規模企業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僅占規模企業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08年,全市出口企業17家,僅占規模企業的12.5%。民營經濟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緩慢。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仍為家族式管理,沒有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在企業財務管理上,多數私營企業業主既當老板,又當會計,財務管理混亂。在生產管理上,由于多數企業以來料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產品質量不高,檔次較低。
(四)創業平臺不完善。首先,我市適合小型企業創業發展的條件不具備。經濟開發區、安福寺工業園、姚家港化工園主要引進投資較大的工業項目,落戶園區的企業動輒征地數十畝甚至數百上千畝,廠房大多上萬平方米,而對缺乏資金的小型創業者,沒有提供合適的低門檻平臺。我市對重點項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對小企業、小項目缺乏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業場所分散,聚集效應差。市內現有的農貿、建材、服裝等專業市場規模較小、承載能力差、服務功能不完善。近幾年,我市雖然對濱江夜市城等經營場所進行了規范,引進了妙尚等商業機構,但仍然難以滿足需要??萍?、物流、運輸、商貿等新興行業沒有集中經營的平臺,無法相互帶動,形成規模效應。
(五)對全民創業的研究、服務不夠。迄今為止,我市尚未明確全民創業工作的主管部門,對全民創業的研究分析呈自發狀態,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說服力的權威數據。目前,省、宜昌市促進全民創業的扶持政策尚未出臺實施,推動全民創業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創業仍然以民眾自發創業為主,組織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門都很重視建設大項目、大企業,而對全民創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缺乏深入研究和相應的對策,使很多創業者在起步階段就失去創業信心,很難做大做強。同時,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常因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縮小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導致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難,發展舉步維艱。
三、深入推進全民創業的思路與對策
經過多年努力,我市民營經濟已成為發展的主導力量,發展潛能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億元。據測算,企業每增加8萬元左右的投資,即可增加1個就業崗位,如果全市20%的居民儲蓄能進入生產經營領域,就可增加1.3萬個就業崗位。只要政策到位,引導合理,把這些資金引發、釋放出來,轉變為資本,就能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市推進全民創業應抓好以下幾個重點:
(一)弘揚創業精神。
全民創業要求每個人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找事做,千方百計找錢賺。要明確開工廠、辦企業是創業,打工、做勞務是創業,擺地攤、走街串巷也是創業。不管是誰,不論什么身份,都可以成為投資者、創業者;無論資金多少,財產多少,都可以投資創業;只要是對的發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收入,增加就業崗位,都鼓勵;只要通過合法的勞動富起來,都支持。農民要創業,市民也要創業;群眾要創業,干部更要創業;年輕人要創業,老年人也可以創業,包括少年兒童從小就要進行創業光榮的教育。
(二)把握創業方向。
一是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創業。當前,要圍繞食品釀造、化工、紡織、機械電子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強化產業招商,激活民間投資,積極引進發展相關聯企業,大力發展配套企業和延伸產業鏈項目,推動產業集群。
二是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創業。在擴大優質糧棉油、畜特、水產等主導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引導群眾投資糧食、棉花、油脂、果蔬、水產五大農產品加工行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經濟能人創辦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組織,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帶領農民創業致富,采取農民出土地、多方籌資金、科技參股、合股經營的辦法,共同創業。
三是圍繞發展服務業創業。改造提升傳統的商貿流通業,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網上銷售、分銷、廠商直銷等新型流通和服務方式,構建現代物流體系。鼓勵發展水陸運輸、客貨運等,多方位、多層次地開拓運輸業務。發展新型服務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通信、網絡、傳媒、咨詢等信息服務業,保險、投資、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業,會計、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屋中介等產業,旅游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福利業。鼓勵城鄉群眾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圍繞發展社區服務業,包括環境和公共設施建設、小區綠化、清潔衛生、文化娛樂、衛生保健、家政服務等,開發創業項目。
(三)培育創業主體。
一是發動黨員干部,把潛在的創業主體變為現實的創業主體。和群眾相比,干部信息渠道寬、社會關系廣、管理能力強,創業的成功率更大一些。機關干部不僅要成為全民創業的引導者、組織者、服務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帶頭人。對干部創業的問題,與其態度曖昧,導向不明,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制定統一政策,開前門,堵后門,大張旗鼓支持干部創業。我認為,凡個人自愿申請離職創業的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均應支持,大膽放開,批準他們自主創業,并給予寬松的扶持政策。要充分發揮鎮村干部“雙帶”作用,勇做帶領農民創業致富的領路人、流通領域的經紀人、發展民營經濟的帶頭人。要像張家橋村黨支部書記施昌錦那樣,積極創辦經濟實體,自身先富起來,并帶領農民創業。
二是發動營銷人員、務工人員,把流動的創業主體變為穩定的創業主體。一要培育壯大營銷員、經紀人隊伍促進創業。不斷提高經紀人隊伍素質,提升層次,支持他們成立中介組織,聯手闖市場,積極從事各種商貿或其他經濟活動。二要以鄉情、友情、誠信與在外能人廣交朋友,引導他們回鄉創業。促進能人回鄉、企業回遷、資金回流。三要鼓勵和扶持城鎮下崗職工、待業青年不等不靠自主創業。充分利用國家給予下崗職工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自立自強,把政策優勢轉化為創業優勢,不斷提高進入市場的能力和創業致富的本領。
三是發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業主,把草根型的創業主體變為龍頭型的創業主體。鼓勵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參股、融資,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推進技改,大力推進“二次創業”,加快做大做強。進一步加強對私營個體業主的培訓,不斷提高私營業主的知識層次和經營管理水平。
(四)構建全民創業的促進機制。
一是構建創業平臺。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一區四園”為主體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各類創業企業進區入園發展。各鎮街道要充分利用現有存量用地、閑置廠房、專業化市場等適合創業的場所,因地制宜建設具有滾動孵化功能的創業園區。各類自主創業人員入駐各類創業孵化園區的,可適當享受房租補貼政策,如可暫定補貼標準為一年全免、二年減半、三年享受20%的補貼。
二是強化創業培訓。整合培訓資源,針對各類人群開展免費創業培訓,參加創業培訓要貼近創業需求,剖析典型案件,推薦創業項目,傳授相關知識,溝通各方渠道。既要開展知識教育,又要根據受訓者的要求“開小灶”“上點菜”,切實提高培訓效果。培訓并結業的,優先推薦創業項目。做好創業培訓跟蹤服務。
三是建立創業服務平臺。建議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兼職隊伍,將創業服務不斷延伸。創業指導中心要組建網站,免費為創業者收集、創業信息,三峽日報版、三峽網、電視臺、人力資源市場要開設創業專欄。對已開業的創業者,相關部門要免費提供創業輔導,提高創業成功率。成立創業者協會或聯誼會,發揮其在交流信息、跟蹤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著力打造創業融資平臺。建議設立創業扶持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持全民創業。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創業企業的貸款額度。加強對農民的創業扶持,積極拓寬農戶小額信貸覆蓋面。積極引導民間融資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重點傾斜和鼓勵科技型、外向型、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型、農副產品加工型等企業發展。
一、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結碩果
縣是一個山區小縣,年末全縣7個鄉鎮110個村,鄉村戶數49644戶,鄉村人口155507人。通過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以下簡稱“農網改造”),呈現出了“理順了電管體制,改造了電力設施,增加了農村用電量、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順了供電管理體制。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縣的供電體制在農網改造之前非常復雜,縣內除宜昌供電公司、縣供電公司兩個主營供電企業之外,有宜昌天發集團所屬的天福廟二級水電站、宜昌富磷集團鹽池變電站,還有鄉鎮管理的郭家溝電站、茍家埡電管站、洋坪銀星公司等,供電體制可謂是多家供電、網絡交錯。經過“農網改造”,理順了供電管理體制,目前縣供電企業只有宜昌供電公司和縣供電公司兩家。
(二)改造了電力設施。農網改造中加大了對農村供電設備改造資金的投入,淘汰了陳舊高耗的配電變壓器設備,更換了非標準桿線,合理配置了變壓器臺區,縮短了低壓供電半徑。農村電網發生了“線路由細變粗,變壓器由小變大,臺區由少變多”的變化?!稗r網改造”新建臺區70個,改造臺區362個;新建10KV線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線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線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線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線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線路1609.25千米.
(三)增加了農村用電量。由于“農網改造”后全面實現了“三到戶”、“四統一”(三到戶即抄表到戶、收費到戶、服務到戶;四統一即統一電價、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發票)的用電管理模式,改變了過去電費結算到臺區,臺區以下由各村電工負責到農戶抄表收費,電價標準參差不齊,有的村照明電價高達1.80元—3.00元/千瓦時的現狀,使農村用電量大大增加。年—年全縣農村用電總量分別為3775萬千瓦小時、5616萬千瓦小時、8748萬千瓦小時、12555萬千瓦小時。4年來的用電總量逐年增加,年與年的1671.54萬千瓦小時相比,農村用電量4年平均增長了65.55%。
(四)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電網改造帶來了穩定的農村電壓,戶表改造換來了優惠的農村電價,從而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樣電扇、黑白電視機、電飯煲變為新三樣空調器、電冰箱、彩色電視機。生產方面烘干機、精制粉碎機已成為農民主要的生產資料。年,百戶農民彩色電視機擁有量88臺,比年增長87.23%;百戶農民電冰箱擁有量16臺,是年的5.33倍;空調器從無到有,連年增加;全縣農村電動機總動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長25.05%,其中農副產品加工動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農網改造后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農網改造”雖然碩果累累,但現在看來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既有當前的,也有歷史的。
(一)電網改造存在改造不徹底的問題。一是由于資金不足,舊線、舊桿續用普遍。二是由于過去供電管理體制問題,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鎮區域過去有3家供電企業,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線成本過高,三家企業都不愿管,這些地方的“農網改造”都是單一的戶表到戶,形式上的“農網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驅動,“農網改造”時電表該換的不換,該校的不校,導致電表老化。
(二)農網維護成本高,農村低壓維護費出現虧損。
以縣供電公司年—年的農村低壓維護費的收支情況為例:
縣供電公司年—年農村低壓維護費收支情況
其虧損的原因:
1、山大人稀,管理區域大,農電工人數增加。以年為例,省核定我縣農電工人數為211人,實際農電工人數為228人,相差17人。供電企業要支付17人的工資18.8萬元、住房公積金1.87萬元、基本醫療保險1.84萬元、職工福利3.43萬元、職工教育經費1.51萬元、工會經費1.44萬元、基本養老保險3.6萬元、失業保險1.3萬元、工傷保險1.29萬元、生育保險費1.18萬元,合計支出36.26萬元,人年平支出2.1萬元。
2、山區海拔高,雨天、雪天相對頻繁,導致線路損壞大,相應的線路維護次數增加,維護費用開支增加大。
3、縣是湖北省綠化達標第一縣,山多樹多樹障多,線路巷道清理維護難度大,維護費用增加。
4、山區縣的農電工管理工作量與其收益不成比,出現農電工勞務入不敷出的現象。如縣荷花鎮楊柳村共90個農戶,每月的電費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但實際支付農電工工資700元左右,工資缺口200元。但從工作難度看,此農電工的工作量要相當于平原村2000戶的工作管理難度。
5、山區線路長,電損過大,按規定比例18%提取的線變損費用遠不能彌補實際線變損費用的需要,導致供電企業低壓維護費嚴重不足。如在對縣荷花鎮高峰村農網改造時,竟為了一個農戶通電,電桿用了40根,所需導線也是正常用戶的8倍。不僅導致電線實物維護費高,而且維護過程中消耗費用也相應增高。
(三)再改造資金缺口大。由于“農網改造”后農村用電量猛加,過去的設計能力遠不能滿足現在的實際用電需要,改造后的再改造已迫在眉睫。一方面過去“農網改造”過程中導線直徑ф16線路較普遍,此導線只能滿足過去用電量的照明用電,大部分農網線路需要“由細變粗”的改造,換線改造資金大。另一方面農村生產、生活電器的迅速增加,變壓器必須實行“由小變大,由少變多”的改造,否則不能滿足農民需要。
(四)農村偷電現象嚴重,亂搭亂掛仍然存在。一方面山區縣,山大人稀,農電工配備雖超過了省的標準,但究其工作量仍力不從心,不可能面面俱到,監管力度有限。另一方面電力部門不是執法主體,沒有硬性措施來管理農村偷電現象。
三、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分配農網維護費,費用標準有待調整。上述列舉的各類問題,充分說明山區、丘陵和平原在農網維護管理過程中,工作難度、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都各不相同,農網維護費用的開支范圍、開支額度也相差較大,應從實際出發,分平原、丘陵、山區三個不同地區確定不同標準,據調查測算山區標準應比平原標準高一倍。
(二)合理核定農電工人數。現在山區農電工人數普遍超過了省核定人數,建議在核定農電工人數時,分平原、丘陵、山區的三個不同的地區核定配備人數。據測算,平原按400戶配一個農電工,丘陵按250戶配一個農電工,山區按150戶配一個農電工是合理的。
(三)對“農網改造”來一個“回頭看”。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來一個“回頭看”的督查力度,確保早部署、早動手。二是電力企業要組織專班,分門別類摸清來一個“回頭看”的家底。三是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切實解決“農網改造”先天不足和“改造再改造”的資金問題。
(四)科學制定線損指標。全省的線損指標統一標準為18%。筆者認為此標準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建議按山區、丘陵、平原三類不同地區確定不同的線損指標,山區提取線損比例數應高于平原提取的線損比例數。
(五)采取得力措施,切實降低農網低壓線變損。一是電力企業要成立線變損管理領導小組,協調、指導供電所線損管理工作。二是供電所也要成立相應工作小組,建立所長、職工、農電工三級線變損管理網,各負其責。三是供電企業主管科室要制定合理的線變損指標,下達到供電所、電工組進行考核。四是加強經營管理,實行同步抄表,杜絕農電工估抄、漏抄、錯抄現象,抄表到位,不得隨意更改抄表時間。五是重視線變損分析工作。供電所、電工組每月認真開展線變損分析,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降低農網低壓線變損。
(六)進一步建立健全電力執法機構,加大電力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目前,由于電力部門本身不是執法主體,存在檢查與執法脫節的問題,監管不力的問題,建議是否在電力部門內部成立電監會,及時發現和解決電力違法行為,從而緩解電力部門低壓維護費的補償壓力。
一、該鄉生態旅游現狀
(一)鄉情概況
鄉地處縣東南部,東與縣交界,南與縣接壤,北與相接,西與鄉、毗鄰,距縣城93公里,鄉域面積156.14平方公里,地處雪峰山脈的中北部,境內峰戀起伏,地形復雜。地貌輪廓自西向東傾斜,呈一狹長地帶,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地勢最高點為王眉界,海拔1200多米。境內群山莽莽,溪流縱橫。與縣、縣交界的東南邊聳立著一連串的高山,老虎尖山海拔1129.6米,天鵝池山(山頂有一天然水池,相傳曾有天鵝棲息,故名,怡溪主支流發源于此)海拔1141米,黑尖海拔1168.7米。
(二)現有的生態旅游資源
鄉生態旅游資源豐富。鄉境內山高林密,綠海濤濤,有林地面積21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4.7萬m³,森林覆蓋率達92%,現還存有珍貴的原始次森林。野生珍貴藥材、珍稀動植物非常豐富,珍稀動物12種;植物50種;珍稀樹木10種;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能合抱的近年古銀杏,居全省本樹種樹齡的第一位,這里被稱為“天然的動植物園”。主要林副產品有茶葉、板栗、茶油、桐油、香茹、竹筍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木炭等。地處偏僻,民風淳樸,地理位置上的障礙,無形中成了保護她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古樸文化、生活方式免受外來文化對她沖擊的天然屏障,使之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未受現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塊凈土。這里民風淳樸厚實,民俗純真自然。自創的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生活很多,逢年過節常表演一些自創的傳統節目,譬如水對馬、舞龍燈、跳篝火等。重山翠嶺,茫茫林海,有萬樹爭綠林海濤濤的“萬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一線天”;十三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銀杏;還有“擂鼓尖”、“鐵欄關象”、“將軍巖”、“天門洞”、巖灣瀑布群等數不勝數。
(三)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制定了“生態立鄉、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游興鄉”的發展戰略,在生態休閑旅游上花力氣、下功夫。
1、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招商引資。鄉黨委、政府通過邀請電視臺、攝影協會等來采風報道,提升對外宣傳形象,現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對發展我鄉生態旅游有極大的投資興趣,省縣內外多家旅行社準備推出旅游線路,為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2、加強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鄉共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對景區公路進行了修建,現已基本形成--官莊的環形通道,所有景點已涵蓋移動信號,完善了景區設施,已建成巖灣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時接待游客近百人。
3、積極爭取加入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借助申報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機遇,利用鄉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現正積極爭取將鄉整體納入森林公園,以此拉動鄉的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
二、該鄉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水平不高,發展觀念滯后。據調查,我鄉部分群眾對生態休閑旅游認識水平不高,認為發展旅游與他們沒有多大關系,對森林資源無科學規劃地采伐,造成生態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我鄉第三產業基本還處于萌芽階段,即使已經有的,在發展觀念上嚴重滯后,不能從原生態中去挖掘出高品位、高檔次服務產業。硬件設施功能不全,旅游線長,服務檔次低,沒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根本展現不出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二)發展規模尚小,資金投入不夠,力度不大,始終處于“小打小鬧”局面。旅游開發不到位且缺少新意,品位不高,形式單調,在游人心目中體現不出休閑烙印,因而缺少競爭力和吸引力,形成不了產業規模。
(三)基礎設施滯后。我鄉基礎設施普遍滯后,尚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要求。公路、電力和通訊網絡設施明顯不足,境內公路路窄、坡陡、彎急,在節假日外地自駕車、旅游大巴、汽車只有望路興嘆。景區通信網絡較差,輸電現狀不穩定,經常給游客以“不方便”,從而極大地制約了旅游開發、利用和發展。
(四)缺乏統一規劃。目前,我鄉生態休閑旅游是自發而興的,由于沒有統一規劃,致使各景點各唱各的調,小打小鬧,難以形成大氣候。
(五)旅游產品的包裝與促銷不到位。旅游資源不等于旅游產品,旅游產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年以休閑、感受自然風光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古跡占5%左右。現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鄉以生態休閑旅游為核心的旅游符合當今的潮流,但我鄉旅游業恰恰在旅游資源變為產品上沒有形成規模,產品變為商品上沒有形成市場,特別是在宣傳、包裝和促銷方面沒有適應現代旅游消費需求的過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談不上聽覺上的吸引力和視覺上的沖擊力。
三、該鄉生態休閑旅游的發展對策
(一)立足長遠,規劃先行。目前急需制定出鄉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總體長遠規劃,在深入實際詳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便于管理、容易操作的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未來規劃。在今后的發展中,要不斷完善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實施。
(二)樹立“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的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欲望越來越高,集休閑、健康、攬勝、娛樂為主題的生態休閑旅游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消費拉動是發展經濟增長見效最快的一種手段。我鄉的旅游業要牢固樹立“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的戰略思想,旅游產業是全社會的產業,抓旅游不僅要抓旅游產品的開發,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產,不僅要抓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務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這樣,我鄉旅游業的發展才能更好的開創出一片天地。
(三)加大集鎮開發力度。旅游業包含著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要素,而我鄉集鎮規模較小,遠遠不能承載發展旅游業所需,現要借助修建鄉政府綜合辦公樓的建設機遇,帶動集鎮開發,擴大集鎮規模,將集鎮建成集旅游、休閑、餐飲、購物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接待中心,增強鄉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保護現有生態資源,加入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鄉森林資源豐富,要借助申報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機會,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促使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把“保護就是發展”的理念根植于群眾心中,提高群眾保護、發展生態資源意識,讓人人支持、關心、參與、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國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20%,這是一個政治任務,也是一個約束性指標,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同時,經濟社會的日益向前發展,也急需加強能源統計工作。作為一名與能源統計淵源較深的統計人,深感能源統計工作之重要?,F結合縣級實際,從一個能源統計業務人員角度,談談當前能源統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改進縣級能源統計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以求拋磚引玉。
一、能源統計歷程及現狀
1、能源統計工作歷程
我國的能源統計工作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統計指標體系中設置了能源統計指標,并建立了能源統計機構,隸屬于物資統計。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統計機構和統計指標體系。
(2)9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能源供應形勢的逐步好轉和幾次大的統計制度改革與調整,相繼撤銷了能源統計機構,能源統計作為工業統計的一部分,歸屬于工業統計管理。
(3)20xx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統計逐步進行了恢復性的調整、完善和加強。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節約能源作為基本國策,要求到20xx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特別是20xx年以來,在省轄市以上統計部門逐漸建立了專門的能源統計機構,配備了專業統計人員,縣以下能源專業統計機構也正在逐步建立。
2、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
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是在工業能源統計制度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目前,縣級統計部門只負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能源統計工作,統計范圍僅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能源加工轉換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等。統計內容為能源產品的生產、購進、消費和庫存等情況;設置的報表周期為年報和季報,主要表種有: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表、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附表、主要能耗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情況表和工業企業水消費表。
除工業以外的其他產業,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還沒有完整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只能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進行推算和估算。第二產業中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也還沒有建立能源統計制度,有關能源資料是根據經濟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推算的。
二、縣級能源統計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重視不夠,機構設置不到位
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同樣,能源統計工作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然而現在的狀況基本是國家、省、市高度重視,到縣級則變為任務的簡單分解,沒能從思想根源上重視起來,沒有形成全社會同心協力、力促節能降耗的氛圍。尤其是對欠發達地區,往往還在考核工業用電量指標,無疑就造成了各級政府對節能減排、能源統計工作的忽視?!肮澞芙岛摹钡闹卮筘熑?,最后簡單地落到了專業人員身上??涩F有的能源機構設置已不能滿足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統計任務,除了常規統計任務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監測、服務業、能源等統計任務,統計部門的力量與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特別是縣級及縣以下統計部門,基本沒有能源統計職能科室,大多沒有專職的能源統計人員,能源統計力量極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縣統計局已多次向縣政府的編制部門打報告,要求增設能源統計科,增加能源統計編制,可在短時間內依然未獲批復。
2、縣級能源統計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對能源統計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統計報表制度,僅有規模以上工業報送季度報表,一產、三產、規模以下工業單位均沒有報表制度,尤其是對煤、電、油的生產和運輸企業未能建立健全報表制度,無法掌握全縣的煤電油運等全面情況。僅靠編制能源平衡表來編報數據,其數據來源,除了規模以上工業能提供一套基層數據外,其他數據都是推算、估算、測算數據,可靠性得不到保證。目前,縣級能源平衡表編制工作由于部門能源統計資料難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全社會能源平衡表的數據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能源統計的“雙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業基礎資料不夠健全。調查發現,大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能提供一些較為完整的能源資料,但一產、三產、建筑業等其他行業的能源統計基礎工作尤為薄弱,幾乎沒有能源方面的統計資料。如石油、煤炭等經銷部門和商業企業,經過改革、改組、轉制后,規范完整的統計機構已被削減,能源消耗統計幾近癱瘓。二是能源管理不嚴,管理渠道多頭。在一些能源消費相對較少的企業,如電力消費由財務部 門管理,油料消耗由運輸部門管理,其他能源品種具體由相關的使用部門管理,整個企業沒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數據,統計人員只在填報能源年報或能源季報時搜集指標數據,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產量能耗等參考資料。三是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目前普遍存在基層單位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的情況,操作技能比較欠缺,還有其他部門人員兼職的現象,“雙基”工作亟待加強。力量配備與工作任務明顯不協調,使能源統計工作無力深入開展。四是基層單位工作量大,資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統計的基礎在企業,企業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不能專心從事某一項工作,對于各種報表也是疲于應付,加之對能源統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缺少專門的能源統計核算機構,能源消耗資料采集困難,統計數據填寫隨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素質不強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及基層企業大多沒有專職能源機構和統計人員,且企業統計人員流動性大,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在現有能源消耗統計人員中,大都為“半路出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水平極需加強。加之上級業務部門在能源統計知識及業務上培訓較少,兼職的統計人員平時工作又較為繁忙,以致對能源統計知識不熟悉、不全面,在報表中出現差錯。這將嚴重影響能源統計工作的開展和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
三、幾點建議
1、充實能源統計力量,加強能源隊伍建設
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給予支持,充實和強化能源統計隊伍建設,要給機構、給編制、給人員。要加大節約能源的宣傳力度,積極組建專業化的能源消耗統計機構和網絡。健全部門能源統計制度,疏通能源統計渠道,發改、經貿、交通、建設、電力、石油、統計等部門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備業務精湛的專職統計人員,各盡其職,切實做好能源生產、消費、流轉、銷售等多環節的統計工作。基層能耗單位是能源數據的源頭,是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各能耗單位要有專門人員負責能源統計工作,為圓滿完成能源統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日益繁重的能源統計工作。
2、完善能源統計方法,構建能源統計體系
建立全社會能源消耗統計體系是獲得全社會能源消耗量和三次產業以及國民經濟主要大類行業能源消耗量的基礎,是編制地區能源平衡表的先決條件,是掌握地區能源降耗指標的關鍵。一要完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況的數據采集體系。在現有面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的基礎上,將能源統計范圍擴大到全社會,加大對一產、建筑業和三產的能耗統計,采用全面調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多種統計方法分類調查,科學搜集有效的能耗資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門能源統計制度,以重點部門統計為骨干,將部門統計延伸至相關企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建筑業、批零貿易業、住宿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在能耗普查的基礎上,采取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三要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建立能源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總體把握能源統計數據質量。
3、規范能源統計基礎,破解能源“弱基”難題
政府統計是“節能降耗”目標實現的統計者和檢驗者,企業是節能降耗的主體,也是能否完成目標的關鍵。一要成立縣級統計部門能源統計機構并配備專職的統計人員,增強能源統計工作力量。二要規范企業原始資料,統一臺賬格式,嚴格上報制度,力爭數出有據,來源可靠。三要落實企業能源統計機構和人員。企業要安排專人負責能源統計工作,按時上報各種各類能源調查表,確保企業的能耗數據有據可查。
歷時一個月,縣紡織企業用工的現狀如何?招工難”留人難“癥結在哪里?怎樣緩解這些矛盾?帶著這些問題。會同縣勞動和社會保證局、各鄉鎮婦聯、勞動服務站,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一、基本狀況和突出問題
1齊裝滿員率低??h共有紡織企業(含印染企業)14家。根據調查的資料統計,現有員工3074人,其中女性員工2455人,占員工總數的79.86%崗的員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內的高達883人,占員工總數的28.73%還有很大一局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年內終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員工總數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個崗位無人上崗。
2工資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資的現象嚴重。14家企業年度應支付工資總額為3810.8萬元。年度累計拖欠工資687.4萬元。14家企業員工月平均工資1033元,從絕對值來看,不算太低,但這是員工在延長勞動時間后的報酬,如果按每月勞動29天、每天8.5小時計算,每小時的工資為4.19元,換算成國家法定的工作時間(167.36小時)員工的月工資僅為702元。擋車工的平均工資約800元,換算后僅543元。企業、依據土政策罰款、克扣員工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
3違法延長工作時間和取消法定節假日較為普遍。從14家企業正常勞動時間的調查統計可以看出。大部分為28天以上。日工作時間為812小時,如遇加班,時間可能還會延長,個別企業甚至達14小時。員工在節假日上班和加班后,還基本上得不到法定規范的工作報酬。
4工作環境欠優。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特別是技術含量不高、設備較為落后的條件下尤為突出??h的紡織企業,噪音、粉塵超標和不符合規定的工作場所工作的員工的比例很大,少數企業甚至高達80%工傷事故發生頻繁,年內工傷高達2617人次,平均每三個多小時就有一個人發生工傷。
5社會保證福利情況令人擔憂。根據調查的數據統計,年三季度我縣有剩余勞動力15295人,。
6勞動力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調查資料統計。其中女性勞動力7470人,這些勞動力恰恰是紡織企業所急需的但根據問卷調查,絕大多數人不愿到外地就業,特別不愿到紡織企業就業。這樣,就形成了一邊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一邊又找不到合適勞動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對于我縣來說,企業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最寶貴資源。熟練紡織工可能欠缺,但決不會招不到一般員工。造成紡織企業”招工難“留人難”主要原因在于:
1企業先天缺乏。自古就有“男不進礦、女不進紡”說法。技術裝備較差,資金缺乏導致勞動維護的措施跟不上,個別企業甚至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采取措施,使得勞動條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讓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別是年輕女性,勞動力流動頻繁的今天,哪個行業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紡織行業。
2行業競爭無序。隨著外地紡織企業的迅速擴張。員工在企業間無序流動,導致企業招工更加困難。由于企業用工自身缺口大,加之熟練工的攀比心態,經常出現工人今天來、明天走的局面,老板無所適從,也使企業不能按計劃正常安排生產。
3報酬水平過低。由于紡織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需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本錢。物化利息受市場制約,企業只能從管理利息和人力利息上想辦法。紡織企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降低人力利息往往是企業的首選對象。一旦這個“度”掌握不好,就會形成“待遇過低—開工缺乏—效益低下—降低工資水平”惡性循環。
4勞動執法不嚴。執法不嚴的直接后果是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保證。就企業而言。由于企業不能提供有效的社會保證,雇傭思想十分明顯,做一天算一天,和企業總是離心離德,難以和企業捆在一起。從而,加大了勞動力的流動性。
5管理機制欠缺。紡織加工企業的性質。如果沒有較完善的獎勵機制,不能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的調查中我發現,許多企業對如何應對加班和空閑,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方法簡單,吸引力不夠。另外,一些企業在后勤和平安保證方面缺乏考慮,員工的食宿難以統一管理。而從事紡織工作的員工又多是一些年輕女性,平安保證跟不上勢必會影響她安心工作。
6勞動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縣的工業起步較遲。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來,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已較為適應外面的環境,隨著廣東沿海地區勞動保證體系的完善,待遇的進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鄉務工;而新增勞動力受此影響,也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闖一闖。
三、思考與建議
1進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引導企業經營者從依法辦企業的高度,認識落實勞動保證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依法辦企業,就必需切實保證員工的合法權益,否則就是違法經營。引導企業經營者用長遠的眼光來經營企業,與員工建立互惠、互贏、和諧的勞動關系,以此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導員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時刻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育員工樹立遵守勞動合同的意識,切實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不能把企業當菜園子,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第三,要通過基層黨政組織和群團組織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引導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下崗職工從縣域經濟的大局和長遠考慮,投身紡織行業,以解企業用工缺乏的燃眉之急。
2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企業。不會在法律法規上玩火的要加大勞動執法的力度,促進企業自覺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企業和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人和事,要依法進行嚴肅查處。要通過嚴格執法,使企業的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報酬、勞動平安衛生、社會保證逐步規范到法制的軌道。范文目錄網
3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企業勞動衛生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勞動衛生設施盡快符合國家規定,為員工發明平安、舒適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企業要根據經濟發展、企業效益、物價上漲等因素,逐步提高職工的工資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勞動力培訓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直接為縣域企業輸送專業人才。
一、全市林業建設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切實把發展林業提到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全市上下以大力推進“1536”綠化工程為重點,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市林業建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林業資源持續快速增長。截止到去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490.25萬畝,其中近三年全市凈增林地3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3.3%,比三年前提高1.6個百分點,在我市初步形成了網、帶、片、點相結合,喬、灌、果、花相配套的平原生態防護林體系。
二是林業項目建設扎實有效。我市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布局調整和擴大內需的有利機遇,圍繞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提質增效、科技支撐、濕地保護、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積極跑省進京,僅近三年就爭取省以上國家項目資金3.74億元,相當于過去十年爭取的國家投資。
三是林果產業化穩步推進。全市共建立一定規模和牽動能力的龍頭加工企業29家,小型加工企業100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4.2億斤,加工增值近億元。擁有沛然牌棗汁、十月紅牌冬棗、金馬牌鴨梨等知名品牌10多個。涌現出了肅寧縣龍洋養殖場林下養殖狐、貂及河間堪泰園林下養雞、養金蟬、種植地參等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年增效益2.2億元。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41.3億元,已占到全市農業總產值的19%。
四是科技興林快速發展。全市共完成果品無公害基地認定面積160萬畝,建立果品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基地52萬畝,建立優質果品出口創匯基地55萬畝,全市果品總產達到27.8億斤,近三年共完成果樹樹體改造92萬畝,推廣科技新成果25項,優質果率達到90%,實現科技增值9500多萬元。
五是林業資源保護進一步加強。美國白蛾、春尺蛾等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已經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群防群治與專業隊防治相結合,飛機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同時,林木采伐管理、木材運輸、征占用林地、濕地保護等林政資源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正在逐步走上科學經營、合理采伐、永續利用的生態效益型發展軌道。
六是城市綠化工作實現歷史性跨越。近三年共完成綠化投資7億元,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323萬平方米,市區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9.03%,綠地率達到31.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11平方米,分別比三年前增長7.24個百分點、6.13個百分點和3.31平方米。
七是集體林權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市有林改任務的16個縣(市、區)完成了《—2020年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共規劃林地為255.1萬畝,列入此次改革范圍林地為248.2萬畝,現已全部明晰了產權,登記發證達到238.6萬畝,占改革任務的96.13%,發放林權證17.05萬本,全市主體改革已基本完成。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林業建設仍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一是林業發展不平衡和綠化整體水平落后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我市目前的森林覆蓋率是23.3%,距離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35%、每年林木覆蓋率增長1個百分點的全省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同時,東、西部差別明顯,特別是東部地區地廣樹少,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二是林業結構還不盡合理。生態林比例偏低,純林多,混交林少。同時,樹種單一,適合重鹽堿地種植的樹種少;三是產業化水平落后。家庭作坊式加工企業多,規模型龍頭企業少,林果產品質量差,名牌產品少,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四是支持林業發展的投資和政策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市、縣兩級財政用于林業的資金投入普遍較少。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全市林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五是林業科技推廣力度和鄉村兩級林業科技推廣網絡弱化,全市應對林業有害生物及風、雹、雨等自然災害的任務繁重;六是各類亂占林地、毀林復耕、非法占用開發濕地等破壞林業資源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森林公安機構按照省編委會的要求需盡快落實到位;七是林業改革中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效益不高等問題。
二、發展對策
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根據我市林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提出了“緊緊圍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建設綠色、生態、和諧這一目標,切實增強六個觀念,努力實現六個新突破”的總體工作思路。即:
(一)切實增強生態觀念,努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實現新突破。要用大生態的觀念來看待林業、管好林業、發展林業,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536”綠化工程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東部地區綠化為重點,以重點工程和社會造林為帶動,著重抓好通道綠化、水網水系綠化、農田林網綠化、沙荒堿地綠化和城鎮村屯綠化等五大綠化工程,切實加大科技造林力度,努力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材一片。到“十二五”末,力爭全市主要道路、鐵路基本實現綠化,并著力抓好南運河等十條骨干河渠綠化,同時建設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150萬畝,完成沙化土地、旱堿地治理50萬畝,綠化村屯1000個。尤其是立足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繁育、推廣抗旱堿林果新品種,以推動東部地區綠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笆濉逼陂g,全市優質苗木基地規模要穩定在2萬畝左右,年苗木生產能力達到2500萬株。
(二)切實增強科技觀念,努力推進果品提質增效工作實現新突破。建立健全基層林果技術推廣網絡,著力抓好科技管理目標責任制,立足于發展原生態優質果品,做大做強梨棗傳統特色產業這一目標,以無公害標準化示范果園為抓手,大力生產無公害果品,強力發展綠色果品和有機果品,并抓好果品生產環節監控,確保果品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力爭推廣林果新技術、新成果20項以上,無公害果品比例達到50%,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科技貢獻率達到50%以上,優質果率達到92%,果品商品率達到96%。同時,要認真抓好以紅棗為主的果品防災減災工作,通過強化災害天氣預測預報、建設烘干房、加快防漿裂果新品種推廣、建立林業保險等綜合措施,切實將風、雹、雨等自然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點。
(三)切實增強產業觀念,努力推進促進農民增收工作實現新突破。按照“大項目不放,小項目不丟”的原則,積極爭取國家更多更大的林業項目落戶。同時,努力爭取國家貼息貸款,重點扶持20家林果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尤其要采取引進、聯合、重組的方式,大力培植林板紙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業效益。同時,大力發展濕地及傳統特色果品生態觀光旅游、野生動物馴養繁育以及林下經濟等新興產業?!笆濉逼陂g,全市要集中抓好50個林下經濟示范村、100個林下經濟示范戶。
(四)切實增強創新觀念,努力推進林業改革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方面,著力抓好林權改革。重點是在認真搞好主體改革“回頭看”的基礎上,下大力抓好林權交易平臺、林權證抵押貸款林果專業合作社建設等配套改革;另一方面,強力抓好林業投入機制改革。在各級財政千方百計增加林業投資的同時,大力推廣承包、拍賣、股份制造林等新機制、新辦法,放開發展民營林,努力形成各種經濟成份并存、各種投資主體參與、多渠道投入的林業發展新格局。全市非公有制造林比例要占到總造林面積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