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9 18:09: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國本科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理據,Handkerchief,文化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產物,在語言中高度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這種文化意蘊最集中、最顯露地體現在詞語理據上,即體現在詞的音義或名實結合的理由和依據上。英語也是如此。從詞語理據中人們可以觸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洞察一個民族深刻的文化內涵,亦能培養優秀的審美情感。實踐證明,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對了解詞語的歷史和來源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英語教學中,若能重視詞語理據研究,透視詞語理據中潛藏的文化內涵,以此作為一個有效的工具,帶動英語詞語教學的改革和深化將是一件創新之舉。英語老師在詞語教學中應該扮演知識傳播者和文化闡釋者的雙重角色,通過詞語理據教學使學生達到掌握詞語和理解文化的目的。本論文在分析“handkerchief”一詞的詞語理據基礎上探討英語詞語教學中可以引入的詞語理據教學的方法。
一、詞的理據理論
詞的理據(motivation)是語言中表示事物、現象、觀念的詞的構成依據,就是一個詞用這樣的音節或這樣的語素而不能用那樣的語素來構成的道理和依據,它說明詞義與事物或現象的命名之間的關系。[1]通俗地說,詞的理據是指某個詞稱呼某事物的理由和依據。根據詞的音、形、義以及歷史特征,詞的理據分為擬聲理據、形態理據、語義理據、邏輯理據和詞源理據等。
語言作為社會產物,從詞匯到句法、從段落到篇章,各個層面無不折射出一個民族的絢麗文化。而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使用單位,與一門語言的民族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的關系尤為密切。英語詞匯中外來詞匯占95%本科畢業論文格式,可見歷史上英語大量引入外來詞。歷史上的英國曾經被講法語的諾曼人入侵,因此大量的法語詞涌入英語當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后來一些文化人以講拉丁語為時尚,又有大量的拉丁語涌入,這就造成了許多英語詞匯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詞語理據。例如,英語中一些動物的名稱與它們的肉的名稱不一樣,像牛是“bull”而牛肉是“beef”,豬是“pig”而豬肉“pork”,羊是“sheep”羊肉是“mutton”等,這是因為當年諾曼人征服了英國之后,成了英國的貴族,他們強迫英國人種田放牧,他們自己享受勞動的成果,因而動物的名稱就保留了英語的名稱,而動物的肉都到了法國人的餐桌上,英國人享受不到,肉的名稱就保留了法語名。因此,了解詞語理據,就可以了解詞匯所蘊含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也能準確了解它的意義。
二、從詞的形、義探究“handkerchief”一詞
“handkerchief”一詞從詞的構成方式來講是復合詞,是由hand、ker和chief合成的。“ker”是“包”、“蓋”的意思,“chief”是“頭”的意思,“chief”是從中古法語“chef”借用來的。“kerchief”來自古法語“couvrechief”,字面意思是“蓋在頭上的東西”,即“頭巾”。在古時候,kerchiefs是婦女們系在頭上的一塊布料飾品[2]。后來,時興把“kerchiefs”拿在手里,于是英語詞就加上了“hand”,變成了“handkerchief”?,F在又往往把它放在口袋里,于是又成了pocket handkerchief。讓人感到有趣的是,今天當我們說到a pockethandkerchief的時候,我們講的是一件古時候頂在頭上、后來拿在手中、現在裝在口袋里的東西。一塊小小的手帕卻經歷了如此復雜的歷史過程,不得不讓人想到一句話:英語的“每一個詞曾是一首詩,并且最初都是一副畫”。[3]
三、從習俗文化分析“handkerchief”一詞
“handkerchief”一詞的文化內涵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人在18世紀以后就常在欣賞音樂時揮舞起手帕;瑞典人常把手帕握在手中作為飾物出外散步以示悠然自得。羅馬人在白色襯衫里放一塊手帕只是為了擦汗,而不是擤鼻涕。在中國,手帕的歷史又是如何呢?我國先秦時就出現“巾”,至東漢,“巾”的一種演變為手帕。漢樂府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之句,此處的“手巾”其實就是擦眼淚的手帕。在中國,擦手、拭汗、擤鼻涕、包裹小物件、作女子的裝飾品和定情物等都是手帕的主要用途。自明朝起,結為好姐妹的女子被稱為“手帕姐妹”。在中國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手帕作為愛情的信物已歷史悠久。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他的通俗小說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名言》中,描繪了許多唯美的手帕傳情的愛情故事。中國西北農村還流行著互相愛慕的青年男女互換手帕的習俗。[4]
四、詞語理據對外語教學的啟發
在外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一個重要內容,詞匯量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學好一門語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的外語教學注重單詞讀音和用法的講解,而沒有從詞語理據角度剖析單詞的文化內涵,因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單詞顯得枯燥無味,無法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影響學習外語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塞西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兒童對于詞語涉及的相關信息量了解越多,回憶量就越大。該實驗說明,記憶的有效性和詞語的理據性之間存在一種正向的長程相關。[5]因此,在外語的單詞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詞語的理據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可以從構詞法角度學習單詞。正如“handkerchief”一詞是由hand、ker和chief合成的復合詞一樣,詞的構成法有多種多樣,包括轉類法、合成法、拼綴法、縮略法等。以拼綴法為例,即對原有的兩個詞進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連成一個新詞。當我們學習“smog”這個單詞時,它的意思是煙霧,我們發現它既像煙又像霧,的確,它就是英語單詞煙“smoke”的前半部加上英語單詞霧“fog”的后半部拼綴而成的,了解了它的構詞規則我們不僅可以牢牢記住這個單詞,還在無形中掌握或復習了另外兩個單詞。
其次,從詞根、詞綴角度即詞的形態理據分析單詞是單詞教學可資運用的有效方法。有些單詞具有相同的詞根或詞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通過掌握一個詞根或詞綴可以同時記住一組單詞,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比如“able, ably, enable, disable”這組單詞中都包含“abl”這個詞根。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竄具有相似形態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什么這些單詞都包含相同的字母竄,這些字母竄對詞義是否有影響?在上述的這個例子中,詞根“abl”表示“能力”的意思,上述四個單詞是由“abl”組成的不同詞性、不同含義的單詞。
最后,從詞的演變過程即詞源理據角度學習單詞尤為重要。詞源理據總是記錄著詞匯產生、變異和發展的脈絡,蘊含著紛繁復雜的文化信息。比如上文我們提到的“handkerchief”一詞不僅有復雜的音、形變化,還濃縮著古今中外的文化景觀,了解它的詞源信息,就像上了一堂歷史文化課一樣生動有趣。而且,某些詞語或表達法的產生源自一些真實故事或神話傳說本科畢業論文格式,這會使學習者在詞匯學習中了解許多文化背景知識,進一步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記憶和運用。例如“scapegoat”意思是替罪羊,語出《圣經·舊約》。按照古代猶太教的習俗,在每年贖罪日(Day of Atonement)的清晨,把兩頭山羊牽到圣所神壇(altar),由主祭抽簽,一頭羊獻給上帝,一頭羊交給死神。貢獻給上帝的山羊是祭品,另一頭羊則是替罪羊。在贖罪的過程中,大祭司把雙手按在替罪羊的頭上,訴說自己和民眾所犯的罪,表示以色列人民的所有罪過都由替罪羊所承擔,然后將這頭象征性的代人受過的可憐的山羊放逐到荒涼的曠野中去。“scapegoat”就是一頭“帶走了猶太人一切罪孽的羊”。了解了單詞背后的故事,會激發學習者更多的興趣,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五、結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詞語理據傳承著語言的文化氣息。外語教學應將語言理據研究的陳國應用于實際,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外語的水平。詞語理據教學也體現了教師在外語教學中的創新意識,從詞語理據研究角度改進傳統詞匯教學方法,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啟龍,鄧小詠.英語語匯源趣[M].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
[3]Funk, Wilfred. Word Origin andTheir Romantic Stories[M].
[4]李芬蘭.手帕-傳情的使者[J].社會科學家,2005(5).
[5]王艾錄,司富珍.語言理據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國際化;財務管理;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089-03
在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國家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國際化人才的競爭。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途徑,鑒于此,許多高校紛紛確定了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意義
作為一個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專業,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將成為財務管理專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國際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經濟金融全球化呈現出如下新特征: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一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市場交易手段和方式不斷創新,交易量迅猛增長;市場競爭越演越烈,全球并購活動頻繁,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生產經營和配置資源;WTO、IMF等國際經濟組織在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全球化的浪潮對我國企業經營的金融市場環境、籌資和投資活動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如何尋求機遇、規避風險,將是財務管理人員應當面臨的重要課題。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趨勢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對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培養通曉國際會計準則和事務,同時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與“終身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一起成為21世紀世界教育的三大發展趨勢。世界許多國家都把高等教育國際化作為本國發展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本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2010年7月29日,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適應國家經濟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三)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需要
自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中將“財務管理”列為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本科專業,并于1999年開始招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將成為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內涵
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屬于國際化專業人才之一,目前我國對國際化專業人才并沒有一個比較統一和固定的標準。
2003年亞洲大學校長論壇提出,國際化專業人才是“能夠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能夠利用某種工具或途徑進行跨國交流與服務,并且在某一專業、層次、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或能力,基本通曉國際行業規則的人才”。
國內學術界就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內涵界定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第一,從能力素質方面對國際化專業人才進行界定;第二,從文化知識背景、技能要求及素質結構等方面界定;第三,強調國際性。盡管學術界對“國際化專業人才”眾說紛紜,但普遍認為,國際化專業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專業人才。
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應具備以下六個方面的素質和技能。第一,擁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獨到見解以及強烈的創新探究精神;第二,擁有財務管理領域相關技能,以及很強的國際化知識結構體系;第三,熟練掌握國際財務金融慣例和規則;第四,積極參與國際財務金融活動;第五,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擁有很強的現代信息處理能力;第六,擁有超高的職業道德和心理素養。
三、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它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和實現方法與手段,其中實現方法與手段又包括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教學管理與評估三個方面的內容。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重點大學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基本人才培養目標。國內其他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也陸續采取措施加強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一)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我國高校在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途徑和內容上有所不同,例如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引入英國和加拿大財務管理職業資格考試來培養國際化人才,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則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來實現國際化。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如下的成績。
第一,制訂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新形勢下,我國許多高校將國際化作為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如清華大學培養“面向世界的具有廣闊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北京大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在各行各業起引領作用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領導型人才”。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將“國際化”確立為財務管理本科辦學特色,大連民族學院提出要培養“有較強外語能力和溝通能力,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一些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中也出現“國際化”、“國際視野”或“全球化”等詞語。
第二,開設國際化的課程。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均開設了一定比例的雙語課程,使用國外原版教材,中文講授或中英文交替講授,一些重點高校還開設了全英文課程。淘汰陳舊落后的課程,增開了具有國際化內容的課程,如國際關系學、國際問題研究、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文化研究、國際史、國際財務管理、國際會計等,這些課程反映了國際社會、政治、歷史、法律、文化、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使學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國際化教育。此外,許多高校加大了引進國外優秀財務金融類教材的速度,各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了一批具有較高質量的國外大學專業教材,高校在教學中選用國外翻譯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第三,組建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在“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下,許多高校一方面邀請國外學者來本校講學和開展科研活動,另一方面派出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到國外進修、講學和科研。此外,一些高校鼓勵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外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項目合作,進行科學研究,迅速地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第四,采用國際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采用多樣化的現代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備了多媒體教學條件,一些高校還開辦了網上教學、財務金融實驗室。部分高校推廣案例教學,通過對各類案例(尤其是最新國外財經案例)分析與講解,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一些高校通過開設各類財務管理實務課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水平。
第五,建立教學和人才質量評價系統。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學和人才質量評價體系。第一,通過定期聽課、開座談會、集中交流、學生評教等方式,對教師的備課、授課、作業、考核、指導實驗或實踐、指導(輔導)畢業論文等方面進行常規監控;第二,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來自于教育部門和社會三個方面,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合格率、各項競賽獲獎率、科技創新能力、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用人單位評估等方面。
(二)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財務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一些問題,如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等等,與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第一,培養目標定位過高。目前多數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確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在企業、事業、機關等相關單位從事實際工作和教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這與我國本科教育所處的環境不相吻合,存在定位較為廣泛和過高的問題。目前大學本科教育正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財務管理本科畢業生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此外,本科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滿足高級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而能直接從事財務管理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未建立系統的國際化課程體系。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國際化還處于各自為政的境況,尚未形成系統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尚未開展國際化課程教師資格認證,導致部分國際化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影響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質量。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數門國際化課程,例如開始了國際財務管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學等課程,增加了現有課程的國際內容,但這些課程和內容之間缺乏邏輯銜接,呈碎片堆積狀況;課程名目混雜,邊界不清;內容重復或遺漏。
第三,培養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我國許多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方面“千校一面”,缺乏各自的優勢和特長。這種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造成“千人一面”,缺乏個性和創新精神,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此外,部分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仍然沿用“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案例教學、討論教學、模擬教學、多媒體手段、網絡教學等先進教學方式和手段沒有廣泛使用;教學與實踐脫節,培養的學生實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四,缺乏科學的國際化人才質量評價體系。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一種封閉的體系,注重對校內教師的監控,缺乏對企業、行業和用人單位參與教學環節的監控;注重對教師授課的監控,缺乏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監控;注重終結性評價,缺乏過程管理和實時監控。我國當前對財務管理人才質量的評價多停留在表面上和數量上,忽視質量;評估過程不規范,評估方式單一;評估結論不科學;重視外部評價、忽視內部質量監控;評價體系中并未涉及國際化方面,抑或對人才的國際化評價偏主觀,缺乏客觀的指標等等。
四、優化高校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第一,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就是要明確在人才培養方向上的選擇,做出取舍。高校要避免“高大全”的目標定位,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和辦學定位準確地界定培養目標,比如,除少數研究型大學外大部分高??梢詫⒇攧展芾肀究迫瞬诺呐囵B目標定位于從事財務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即以企業而不是機關或事業單位為顧客,以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研究或教學為導向。只有這樣明確定位,并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方式等方面強調實踐教學和應用訓練,高校才能培養出大量符合企業需要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
第二,引入國際化職業資格考試培訓體系。目前,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國際職業資格考試包括:美國管理會計師(CMA)、財務管理師(CFM)、財務策劃師(RFP)、注冊理財規劃師(CFP)、美國財務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等,這些職業資格考試是由不同的機構主辦,其培訓計劃和大綱能反映會計、財務管理、金融領域最新發展態勢,實踐性和操作性強。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可以根據學生英文水平和專業程度,引入相匹配的職業資格考證體系,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對接,使課程體系在結構上與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相一致,在內容上與執業崗位的需要相一致,實現基于優勢互補的課程體系下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第三,促進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教師作為國際化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他們的態度和觀念直接影響著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他們的知識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際化課程的效果及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要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較強的國際化師資隊伍。高校應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一方面鼓勵教師出國進修、學習培訓、攻讀學位、合作科研;一方面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來華訪問和講學、聘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名師)等,開展院際、校際和教師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四,運用國際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錄音、錄像、投影、電視、網絡、語音實驗室、衛星傳輸等進行教學。同時,要開發各種教學軟件,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教學中廣泛使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教學等方式,課堂教學以“引導啟發、問題研究、討論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采用多樣化的實踐課堂教學方式,如開展多媒體、遠程和個性化財務實驗教學,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和教師點評等方式,讓學生在虛擬的全球市場環境中進行籌資、投資等財務管理活動。
第五,改革教學質量和人才評價制度。首先,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方式,構建由學校領導、院系領導、督導專家、學生信息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生評教等構成的、約束、培養和激勵機制緊密配合的三位一體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其次,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察,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參考文獻:
[1]陳永麗,龔樞.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2011,(12).
[2]李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3]雷金英.財務管理專業“階梯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9).
[4]陳瑾,莊文巖,尹.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系統研究[J].經濟師,2012,(3).
[5]朱傳華.基于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12).
[6]宋海濤.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3).
[7]張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09,(3).
收稿日期: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