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10:01: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管理體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會計管理集中核算體制
一、會計委派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推行和完善會計委派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會計管理體制,它對強化會計監督,制止“三亂”、遏制腐敗、保護會計人員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筆者認為,會計委派制只適用于開支渠道和資金流向相對集中的行政事來單位,而對企業集團并不適用,這是因為:
1.會計委派制不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矛盾。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就是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企業享有高度的經營自。如果實行會計委派制,就等于剝奪了企業經營者對資金的管理權和使用權,勢必影響其生產和經營決策。尤其是在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的今天,如果企業負責人與委派的會計人員意見不一致,勢必錯過市場機遇,影響企業競爭,這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顯然是互相矛盾的。
2.會計委派制與政治體制改革相悖。政治體制改革就是要建立精干、廉政高效的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將企業微觀經營管理權歸還企業。而會計委派制一方面要增加新的人員編制,設立新的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導致政府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悖于兩權分離理論。
3.會計委派制不適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而會計委派制僅僅著眼于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沒有考慮到其他股東的利益,顯然不利于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
4.會計委派制并不能使會計監督職能完全得到發揮。會計委派制仍然無法徹底打破會計人員與企業的依附關系,其辦公和生活等方面要受到企業一定的制約,委派的會計人員單槍匹馬長期在一個單位從事會計監督工作,也可能陷入兩難境地,堅持原則的會被孤立,特別是時間一長,很容易被企業“同化”,使監督工作大打折扣。
5.實行會計委派制,使新《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主體不明確。新《會計法》規定企業負責人應對單位的會計工作起組織、領導和決策作用,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會計委派制卻剝奪企業負責人的這一權力,從而導致新《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主體不明確。
二、實行會計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體制的探索
為進一步規范會計核算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1996年初,作為全國特大型企業的中原油田從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入手,將1200多名會計核算人員從各生產經營單位分離出來,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實行會計人員集中管理和集中核算的管理體制。經過幾年的實踐,這一會計管理體制在企業理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會計監督職能得到了加強。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后,通過構建“集中核算,兩權分離,強化監督”的約束機制,會計人員與原勘探局所屬生產經營單位只是核算、服務和監督關系,不再受原局屬下級單位的領導;會計核算中心的職能是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從而將局屬各生產經營單位的財務收支和經營活動置于會計核算中心的監督之下,從制度上、機制上加強了會計監督職能,堵住了各種漏洞,從源頭上控制了財務收支中可能發生的違規違法行為,有效遏制了“小金庫”、潛虧等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是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高。會計核算中心成立后,會計人員不再受原勘探局下級生產單位領導,從根本上消除了會計人員對各單位的依附關系,而一些單位負責人過去那種指使會計人員編制假報表、假決算、虛報或隱瞞利潤等現象得到了根除,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和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三是亂設“小金庫”、亂投資等三亂現象得到了遏制。會計核中心成立后,會計人員能依法審核每一筆收支,并將各項收支納入核算,再加上財務結算中心統管全局銀行賬戶,實行全局現金流量的一個“漏斗”進出,防止了資金“體外循環”,從根本上遏制了三亂現象的發生。
但是經過幾年的運作,這種集中核算、統一管理的會計核算模式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會計核算與生產經營環節相脫節。將會計人員從各生產經營單位中分離出來實行集中管理,雖然加強了核算功能,但由于所屬不同單位會計核算人員往往無法參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而全面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工藝流程、經營特征等,是確保會計核算質量的基礎。
二是新《會計法》賦予的各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組織領導本單位會計工作的職權無法得到充分落實,從而使會計工作中相關法律責任不明確。新《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但是由于會計人員與生產單位只是核算、服務與監督關系,不受各生產單位的領導,從而使下級各生產單位負責人組織領導本單位會計工作的職權無法得到充分落實,使會計工作中相關法律責任無法明確。
三是突出了會計核算職能,弱化了財務管理職能。會計核算中心實行集中會計核算,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堵住了各種不合理的開支,發揮了會計監督職能。但是,有的單位也出現了會計人員只是為了核算而核算,為監督而監督,而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起不到生產單位的“參謀”和“助手”作用。
為消除上述這種會計核算模式的局限性,筆者認為,財務總監能夠比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財務總監是指董事會聘任財務副總裁,財務副總裁通過財務主任和主管會計領導企業的會計工作,一般會計人員仍由企業負責人任免。財務總監的職責應包括以下內容:審核企業重要的財務報表和報告;參與制定公司的企業財務管理規定;監督檢查企業的資金收支情況并與企業負責人在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聯簽企業的重大財務事項的收支等。該體制的主要優點是:
首先,財務總監制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協調。財務總監進行的監督與管理,是從產權角度出發,維護投資者的利益,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同時,對重大財務活動實行企業負責人與財務總監聯簽制度,防止了經營者,謀取私利等問題。
其次,有利于全面公正地評價經營者的業績,反映其受托責任,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確決策。由于財務總監的監督職能得到履行,有助于會計信息客觀、公正、真實、及時地加以披露,從而能客觀地反映經營者的業績和受托責任,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
摘 要:文章對我國高校管理體制改革中關于高校合并、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及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會計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進一步完善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理順財務關系。
關鍵詞:教育資源 高校合并 高校民辦二級學院 高校后勤社會化
按照“共建、調整、合作、合并”的方針,我國高校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一是采取校際優勢互補,進行資產重組,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二是利用國內外其他組織的財務資源,合作辦學,開拓教育資源;三是在高校內部進行改革,逐步實現高校后勤的社會化??偨Y高校在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的會計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有利于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一、高校合并中的會計問題
為了增強我國高校的辦學實力、擴大辦學規模,完善學科結構,優化辦學資源,在21世紀初,我國高校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相當一部分院校進行了重組合并,連續三年三大步調整了中央部委院校的管理體制,涉及31個省、市、自治區,60多個部門和900余所高校。迄今,已有556所高校經合并調整為232所,并調整了509所高校的管理體制,組建了一批新的綜合性和多科性大學。高校合并的過程也是會計合并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高校合并中的會計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高校合并過渡期的主要會計問題
1.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合并高校只有在全面財產清查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一套真實的、合并高校的新賬簿。合并高校全面財產清查的內容應包括:對現金、銀行存款的清查;固定資產、家具用具、圖書資料等實物資產的清查;對債權、債務、投資及無形資產的清查,特別是對債權、債務要了解其形成過程、原因、時間等具體情況,以便采取積極的措施,清理資金舊欠,搞活資金運用。通過清查,摸清合并各校的實有資產,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確保國有財產的完全和完整。
2.建立統一的賬簿資料。在進行全面財產清查的基礎上,對清理出的財產盤盈、盤虧問題,要及時調整賬項,使賬實保持一致,在批準處理前,作為“待處理財產損益”處理;并查明原因,盡可能在賬簿合并之前進行轉銷;對確定在短期內無法處理的“待處理財產損益”則暫時掛賬。各校在財產清查的基礎上,編制財務合并基準日報表,經審核無誤后,作為建立新賬的依據。
3.建立統一的財務制度。對合并各校新發生的財務活動,需由新的財務制度來規范。對資金籌集方式、資金的使用和分配方式、資金的使用范圍、費用開支的各項規定、資金使用的審批權限及監督手段等需通過制定新的統一的財務制度來規范。
(二)高校合并后的主要會計問題如果高校合并后,只是達到會計核算和管理形式上的統一,未能達到重新整合教育資源的目的,在高校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應充分發揮合并高校后的整體優勢,提高辦學質量,使新高校更上一個臺階。因此,高校合并后的會計問題要站在更高層次上,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整合資源,開辟新的籌資渠道。高校在合并后,實力應該增強,會計上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財政撥款是高校惟一的收入來源,高校資金運動實質上就是預算資金運動,根本不存在高校自身的籌資活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多元化經濟形式的出現,高校擴大招生對資金需求量的增大,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高?;I資體制已越來越不適應高校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 了高校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新格局。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已明確了高校的法人地位:“高校自批準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币虼?高校作為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已確立了高校作為籌資主體的地位。合并后高校的發展需要挖掘新的籌資渠道,合理有效地配置高校財務資源。首先,從銀行方面來看,對高校合并后整合的實力看好,加之目前在企業效益普遍不好的情況下,教育的回報是穩定的,資金流向教育市場的可能性很大,高校在充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基礎上,應爭取銀行貸款;其次,合并后的高校,由于整體實力提高,應尋求更高層次的合作辦學,爭取投資方的投資,提高辦學層次;再次,還可申請世界銀行貸款、聯合國人口基金等國外資金;發行教育債券;建立教育投資基金等。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要注意防范籌資風險及相關會計規范的配套改革。
2.完善內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合并后的高校,攤子更大了,其會計管理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建設和制度控制,而不是通過“人治”。2001年6月22日財政部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使各單位制定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有了依據。加入wto后,我國高校不僅面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而且面臨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高校只有采取自我約束的管理機制,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來贏得教育市場。為此,規范高校會計行為,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極為必要。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應主要從財務管理權力和內部經濟責任體系等方面來完善。
3.實現合并高校會計核算網絡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對會計電算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校合并后,在財務運作上要解決由于校區分散布局給會計核算帶來的時空問題,會計核算網絡化可以達到各校區資源共享,通信方便快捷,財務分布式處理,遠程賬簿報表輸出等目的,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合并后的高校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實現會計核算網絡化。一是合并后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并且大都由幾個校區構成;二是合并后的高校經濟業務繁雜,工作量大;三是合并后的高校大多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四是高校人才濟濟,不乏網絡專家。高校會計網絡化需要注意網絡環境的安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的配套建設。
二、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的會計問題在《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的規范下,我國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應運而生,據重慶市教委2002年9月的統計資料,重慶市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已發展到13所,本??茖I56個,年招生7500人,在校生規模18500人。隨著這種新的辦學方式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會計問題,如何明晰高校及民辦二級學院的財務關系,保全高校的國有資產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的性質1997年國務院頒發了《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系統地規定了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對民辦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目前興辦的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的種類來看主要有兩種:一是捐資辦學,二是投資辦學。我國民辦二級學院一般是采取投資辦學的形式,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思想境界所決定的。從目前我國興辦的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的組織形式來看,投資辦學一般采取雙法人結構模式,即高校本身屬于教育法人,而高校的民辦二級學院一般既是一個非企業法人組織,又是高校的二級單位。根據法人的法律界定,法人應有自己的獨立財產并且與投資人的其他財產相分離。而在《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中卻沒有關于投資辦學相關的管理辦法,即如何明
--> 晰投資辦學的產權歸屬及投資者回報等問題。高校屬于非營利性單位,其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但這不等于說他們不能盈利。這里需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正確理解不以營利為目的與凈收益的矛盾;二是民辦高校凈收益可否分配。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民辦教育的相關政策,提出在民辦教育收費中,應體現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學校收費標準應與辦學主體的籌資方式相適應,但教育部最后強調,民辦教育應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收費原則,同時學校收費不能替代各級政府對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必要投入。從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供給普遍不足的情況來看,其他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國外投資者等各方投資興辦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機會,培養了更多的人才,增進了社會的公共利益,起到了彌補政府教育經費不足的作用,說明民辦二級學院在總體上的公益性是一種客觀現實。同時,教育是一種收費服務,教育供給和需求之間的較大缺口為教育產業留下了獲利空間。由于目前我國財力不足,民辦高校暫時難以獲得政府的資助,而逐漸向市場組織靠攏,采取全額成本或高額成本收費,以此獲得經費的積累和盈利。因此,“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不等于不存在結余,對民辦二級學院來說公益性和收益性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辨證地對待民辦二級學院公益性和資本的增值性矛盾;其次,投資辦學能否將收益的一部分向投資人分配?從資本具有增值和保值的本質來看,如果不允許民辦二級學院的投資人獲得任何回報,那就等于要求投資人捐資,這不符合當前我國國情,其結果將挫傷投資辦學者的積極性,必然會導致高校民辦二級學院的消亡,因此“不以營利為目的”必須建立在對公眾根本利益有益的基礎上。只要高校民辦二級學院以社會效益為最高目的,能保證為社會提品或服務所需的正常經費,在規定將大部分結余用于學校的擴大發展的前提條件下,小部分結余用于投資辦學者的回報,應該是不違背“不以營利為目的”宗旨的。
(二)高校民辦二級學院亟待解決的會計問題高校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按《高校會計制度》的規定: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下,可采用三級核算方式核算會計單位的收支。這種財務關系是以經費領報關系來確定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以財政撥款為單一籌資渠道的管理模式。從民辦二級學院的辦學方式來看,一般是高校以國有的土地、教學樓等有形資產、師資力量和聲譽等無形資產投資,而其他投資者以貨幣及提供國外學習途徑等資源投資。因此,不能再采用經費領報關系來確定與民辦二級學院的財務關系,而需要分清投資各方的產權歸屬,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同時需要正確制定合理的投資回報。如果我們不理清高校和民辦二級學院的財務關系,解決相應會計核算問題,則可能使民辦二級學院挖高校的墻角,造成高校國有資產的流失。為了適應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要求,不僅需要完善高校凈資產保全的核算體系,還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資產管理機構,設置高校資產管理的專門機構并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高校的資產管理機構受托對高校的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根據有關的政策,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本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的具體辦法,辦理資產的調撥、轉讓、報廢等手續,把價值管理、實物管理、產權管理、效益管理結合起來,明確產權,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這樣國家利益才能切實得以維護。
三、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會計問題
1.建立全面成本核算體系。高校后勤改革,是將行政管理、福利服務、由撥款驅動的行政運行機制轉變為靠市場驅動、成本經營服務、競爭收費、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企業運行機制。企業依靠競爭獲得生存,而加強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成為高校后勤實體競爭的主要手段。高校后勤實體首先要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其次是建立全面成本核算體系。高校后勤實體的成本核算體系應結合高校后勤的實際業務情況,參照執行同行業或相近行業的成本核算制度,如修繕中心、運輸中心,可參照相應企業會計制度核算,并合理劃分成本核算范圍,嚴格成本管理,實現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更好地為高校教師和學生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
2.高校后勤實體投資多元化問題。在大力提倡高校后勤社會參與的情況下,高校后勤可以吸納社會資金,以擴大高校后勤實體的經營能力。后勤實體投資多元化,將改變后勤實體的投資體制和所有制形式。在這種背景下,不僅需要分清投資各方的產權歸屬,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資產管理機構的要求。
3.分別核算納稅與不納稅收入。凡是從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剝離出來,形成的獨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資格的高校后勤的經濟實體,按照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對高校提供的教育勞務,包括為高校教師和學生提供的各種服務均享有稅收優惠政策;而對外提供的勞務則不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的經營活動收支,以便于進行納稅申報。
參考文獻:
1.謝碧玉.論高等教育擴大規模綜合效益.事業財會,2002(1)
現在的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基礎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么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呢?這是大家在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當中都要遇到的問題。下面學術參考網的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
畢業論文不同于課程論文,是對整個學習研究生涯進行總結,因此,畢業論文選題決定了作者將以怎樣的研究內容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體現自身的學習和研究能力。尤其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如此之多的學生群體中,如何展示自身與眾不同之處,在正式開始選題之前就需要展開一系列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大量參考文獻進行收集和閱讀。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會計專業的參考文獻要注意時效性,要檢索近兩年的文章。
2、參考文章要注意確保質量,除了要在權威的論文庫檢索相關文獻外,還可以考慮會計專業類水準較高的期刊。
3、如果是涉及到會計核算方面的專業,一定要熟讀相關的最新會計準則,包括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等。
通過上述幾點要求,完成大量的參考文獻搜集,閱讀和整理工作后,即可進入到畢業論文選題階段,關于如何選題,可以參考如下步驟:
1、明確選題方向
會計學畢業論文選題可以根據專業的具體方向來決定論文選題,如:會計核算(包括對會計準則的學習質疑)、財務管理、審計、稅收、內部控制、薪酬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著手,也可以根據作者學習階段所完成的課程內容進行分類,根據專業研究的找重點來確定論文選題。
2、選題要小而具體
畢業論文選題不應太寬泛,導致論文內容體現不出研究內容的重點,需要細化到小而具體的方面。例如選擇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就要具體到應收賬款管理的問題,作者可以選擇寫建筑、化工、服裝行業等關于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有了具體的行業或者企業作為研究目標和實例,避免出現泛泛而談的情況,需要注意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不同行業進行探討,也避免了選題出現重復。
3、選題要結合實際
學生在選題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專業或者工作內容來選題,這樣才能更容易的展開論文寫作。更重要的是,針對論文內容所需要的資料以及寫作思路的建立能夠促進今后的擇業和實際工作。比如針對出納的工作,建議可以選擇貨幣資金內部控制方面的選題
如果是銷售方面的工作,可以選擇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等方面的選題、以及薪酬制度激勵機制方面的選題等;如果是財務管理,建議從財務管理體制、預算管理模式、納稅籌劃等方面進行選題思考。
4、非會計專業學生選題建議
論文摘要:現代企業的特點,對我國企業現行的會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與國際慣例接軌,又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的會計管理模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不斷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
由于現代企業集團化、跨地區經營的特點,企業總機構必須妥善處理好與下屬分支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處理好統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做到既能靈活地集中財力,保證生產重點需要,使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調動下屬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完成總機構下達的各項經濟任務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自主權,享受相應的經濟權益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分支機構多、物資流量和資金流量大,企業必須從商品經營為主轉變為以資本經營為主??倷C構應成為投資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機構成為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要適當劃分各級管理權限,費用計劃管理,資金有償使用。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為股東或投資者謀求最大的回報。
適當集中財權,強化管理。資金調度權、資產處置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財力人員的任免權要集中總機構,各分支機構只有經營權,實現由分權型管理向集權型管理的根本轉變。同時,縮小管理半徑,盡量少設三級或以下的分公司,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適當集中財權,實現有效監控。
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財務監管。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須保證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財務管理機構設置要科學,財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統一,執行要有剛性,檢查、監管要到位。設立內部結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資金和加強監控。實行公司內部財務信息聯網,提高財務監控質量。
實行目標管理,健全激勵機制。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考核最終成果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實現對下屬分公司的績效評價與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對調動下屬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機制。
統一采購物資。實行類似政府采購制度的統一采購制度,以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倉儲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特點會計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確立自主理財的主體經營服務地位?!罢蠓珠_”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已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法人資格,變為經濟實體,確立了主體地位。會計作為企業專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成為服務于企業經營和管理的理財主體,并確立了理財的主體地位。因此,應按照企業賦予它的理財職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確立自主理財的清產核資規范制度。“產權清晰”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前提。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分離組合日益頻繁,企業間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單一的國有企業將向合資、合作、聯營、承包、股份制、集約化公司等多種企業組織形式轉化,這樣必然帶來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產權的轉移和變化,形成價值形態的變化和流動。
確立自主理財的資金管理運作中心。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說到底都是資金運動的過程。而資金運動既有起點,又有終點;既有實物形態,又有價值形態;既有動態,又有靜態(相對而言)。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從理財的角度,如何全方位管好資金的變化與走向,是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
確立自主理財的成本核算管理網絡。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標成本中心;二是要建立成本核算體系;三是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要以責任成本為重點,形成成本管理系統網絡。
確立自主理財的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就是實行集約化管理,確保效益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財會工作要以追求最大效益為理財重心,建立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做到優化資金使用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獲取最大的效益。?
確立自主理財的決策參與管理機制。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自主經營和管理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會計為其服務的主體地位。會計是反映資金運動全過程的,企業的一切經營和管理服務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
三、對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三種模式的比較分析[1]
就加強企業會計管理而言,主要是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資金運行和經營狀況,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其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包括會計人員的管理和會計企業管理兩大部分。會計人員管理涉及選用、考核、獎懲等,會計業務管理包括財務收支計劃、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與分析、日常會計基礎工作等。
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必須體現出先進、合理、高效的原則,使會計管理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綜觀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第二種交叉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由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業務由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第三種是統一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統一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下面就這三種會計管理模式作一比較分析。
其一,分散型管理模式。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采用這種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人員在核算第一線,有利于會計人員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運行狀況,對責任單位的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堅持會計核算的相關原則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受控于責任單位,在會計核算上易導致按責任單位的意圖辦事,而不顧全企業整體利益。如在責任或成本核算上,該進入當期成本的而不進入,甚至亂攤、亂擠成本;在責任利潤核算上會出現虛列成本減少利潤,或少列成本虛列盈利,該處理的損失得不到及時處理。同時又因會計人員自身利益與所在責任單位的利益息息相關,容易發生會計人員不按會計制度去處理會計業務。有的會計人員害怕打擊報復或怕得罪領導,不敢堅持原則和制度,使會計監督職能無法履行。由于各責任單位的工作和企業會計部門的工作配合不夠,使一些急辦的事不能及時落實與處理,影響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同時,由于會計人員缺乏,一些業務素質不高的人員從事了會計核算工作,必將影響核算質量。此外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難以得到保證。?由于企業把實現整體利益作為首要目的,把獲取局部利益只是作為一種保證手段,而推行責任會計核算旨在強化會計管理,確保企業的整體利益。在這種分散型管理體制下,各責任單位的人、財、物三權融為一體,各自為政,企業也就無法實行有效控制,整體利益得不到保證。權衡利弊這種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其二,交叉型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由于會計業務歸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對會計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業務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F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人和事兩者又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所以這種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為科學管理的原則。管理體制上的這種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現對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難時就互相推諉,易造成工作混亂。?
其三,統一型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克服了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之處,能有效地發揮會計職能和作用。它的特點是各責任單位核算機構是企業會計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會計部門的派出機構,為各責任單位服務,同時執行好會計職能。這種統一型的管理體制,有以下三大好處:?各責任單位的會計管理受企業會計部門統一領導,給會計人員實行會計監督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會計人員執行制度,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通過企業會計部門直接考核、評比和獎懲,有利于會計人員鉆研業務、提高技能,做好會計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企業會計部門實行計劃、資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調節與控制,在擴大責任單位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同時,有利于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
四.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會計管理體系[2]
根據我國企業的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該分為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層次。
一般會計即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處理企業各類賬目,按時向稅務部門與社會保險等部門交納稅費。一般會計是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基礎,它完整地記錄企業經營活動的收支情況,并通過分類賬、損益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向外報送財務報告,為企業的管理層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投資者(國家)和股東作為投資的參考。
在西方現代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解決企業內部會計管理上責任不清的問題,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二戰以后,特別是6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大公司對內推行了分權管理,事業部制應運而生。對事業部制的管理控制,在會計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責任會計。事業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無一不是采取責任會計的方法進行的。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標管理、指標層層分解與考核、廠內銀行結算等,豐富了我國責任會計的內容
管理會計是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積累資料,以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為主,面向未來的規劃和控制日常發生的一切經濟活動,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數據資料。它主要通過對企業價值的預測、計劃、控制和決策,包括企業財務目標的制訂、利潤規劃、財務預算的編制、財務控制與成本控制、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新產品開發預測和銷售預測等,為加強企業管理,參與決策服務。
參考文獻:
現代企業財務可持續發展是包含許多方面的,企業會計審計工作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應該對會計審計工作認真對待、考慮細致、加強管理,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大大提高,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目前企業會計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審計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會計審計制度的制訂無論是從空間上還是從時間上都缺乏一個充分博弈的過程。制度很不完整,老的制度一用就是好多年,比較陳舊落后、不科學,在實際的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病、不切實際,無法很好的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基本形同虛設。制度的不完善對審計工作的影響非常巨大。
(二)會計審計工作得不到重視
會計審計工作在企業中得不到重視這一現象是十分普遍的,管理體制的不健全,領導的不聞不問,對會計工作隊企業內部控制的理論十分匱乏,對健全會計審計相關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際的會計審計工作基本沒有,會計內部審計管理體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罷了。大多數企業還把會計審計部門與企業的其他一些職能部門合在一起,使會計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工作中無法有效的開展職能工作,其應有的作用就更加無從發揮。
(三)會計審計人員缺乏誠信、綜合素質低
我們許多企業會計誠信缺失現象非常普遍,職業會計技能和綜合素質普遍偏低。不按國家有關規定做好企業財務的審計工作,對工作認知度不夠,工作太自我,以自我為中心,主觀意識就是一己方便,一切方便的原則工作,心態不收法律約束,想當然的工作狀態。這樣的心態就無法提高身的職業技能,在工作中經常出現一些不規范現象。
(四)會計審計方法及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們的企業從整體來看,會計審計工作仍停留在“查錯防補”階段,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審計還未達到預訂的效果目的,對企業領導的責任審計也未有作用。會計審計并未實現合理性、有效性。由于又受到審計水平局限,審計方法缺乏集管理、技術評價為一體等新方法,仍沿用以往的查賬方法。
二、會計審計工作對企業的重要性
會計審計作為現代企業會計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等方面,發揮較大的作用。
1)制約作用:會計審計人員按照國家實施頒布的有關會計的法律法規及企業的有關制度。就企業各項經濟活動所使用的財務資金情況進行核查與檢測,能進一步制約相關的違法違章行為,有效維護企業的經濟發展秩序,從而保證了企業各項資金的使用途徑合法化。
2)促進&用:S過加強企業的會計審計,對會計內控制度的完善、經濟效益以及財務收支等的審計,能及時察覺企業相關制度的缺陷以及會計方面的漏洞,有利于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存在的問題,進而有效解決有關責任歸屬的問題,促進企業對經營管理方式的改善。
三、加強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措施
(一)加快完善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各項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會有好的管理。會計審計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制度的重要體現,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加強內部控制,目前會計審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規范會計核算,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我們要結合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制定適合會計審計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的目的,細化會計信息化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審核、校隊等工作,提髙財務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進而提高財務的監控質量。領導要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堅決貫徹執行財務管理制度以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加強高素質復合型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企業會計的每一項工作的展開均依賴人的力量,因而,組建一支業務技能好、責任心強以及職業道德良好的復合型會計審計人才隊伍,以適應會計審計工作創新的需求。
1)通過聘請高水平的財務會計講師,結合事例對本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使企業的會計人員進一步掌握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和財政政策,支持和督促會計人員遵循會計職業道德,增強會計法制觀念,提高守法意識和財務管理水平,正確行使會計人員的職責權利。同時迅速的提高了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業務技能、實際經驗,使他們成為適合會計審計工作優秀人才。
2)設立獨立的企業會計審計部門。企業會計審計部門是目前企業的管理機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企業會計審計人員行使權利的手段,會計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應獨立于其他的管理機構,企業應該設立獨立的會計審計委員會。
審計部門要根據財務部門的分析報告,認真準確的做出一個評價。內部審計通過將風險管理評價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以檢查、評價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內部審計可以深人到企業管理的極細微的環節上查找問題,分析其合理性。內部審計人員更多的是以風險發生可能性大小為依據,深人到經營管理的各個過程,查找并防范風險,從而做出最終的報價,讓整個企業的戰略有一個最完美的體現。
四、結束語
企業會計審計體制是貫穿于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自我調控體系,是一項不斷推陳出新、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會計審計工作是我們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企業會計審計工作者要改變觀念、提高認識、自我調整,在工作中積極努力、認真貫徹執行會計審計的各項制度,確保使企業在市場經濟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何紅.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期刊論文)[J].投資與合作,2011(01).
[2]舒安奇.淺議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隸屬關系問題(期刊論文)[J].現代商貿工業,2007(07).
[3]姜志芳.淺議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發展對策(期刊論文)[J].現代經濟信息,2010(21).
【論文摘要】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選擇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的財務分析體系、發揮其財務管理職能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本文首先闡述了公司治理的內涵以及與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關系,對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下我國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現狀以及造成這種現狀的公司治理層面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針對現狀提出幾點建議而進行探討。
一、公司治理與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相關性
公司治理通常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企業控制權的配置與分享安排;二是對董事會、經理人員和工人的監控及績效評價;三是激勵方案的設計與推行(錢穎一,1995)。由于企業是一組契約關系的聯結,是一個法律虛構(jensen and meckling,1976),公司治理是在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二者的分享安排中實現的。公司治理的與有效的財務分析體系的相關性可以通過反映在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之間的關系之上,如圖1。
(一)公司治理是完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企業建立財務分析體系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企業財務治理,而公司治理是財務治理的前提和理論基礎,在公司治理理論下所產生的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委托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不同層次經營者之間在公司財產占有、使用、處置、剩余分配與監督控制等方面制衡的理論,而這些正是財務治理理論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二)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
財務治理作用于財務會計分析進而生產與披露符合管制要求的財務會計信息,為參與公司治理的各個主體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來源,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使得公司治理能夠有效運作。符合管制要求的財務會計信息一方面借助其反映的職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的揭示,為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正確進行相關決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財務分析體系所揭示的信息,又反映出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是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評價的基礎,對經營者真實、客觀地評價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風險、提高激勵的作用。
(三)財務分析體系構建的有效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徑
公司治理理論關于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的實現是通過財權在利益相關主體之間分配的變化實現的,而不同的財權配置又會產生不同的“激勵機制”和“機會體系”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又完全依賴于激勵機制與監控機制的效率,而財務分析的內容中包括公司激勵機制和監控機制的效率治理,因此良好的財務分析體系的構建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
二、公司治理層面上我國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一)當前財務分析體系的關注點有限,缺乏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分析
首先,當前我國的財務分析體系強調的依然是專家的分析職能,很難說是以公司價值創造為目標追求或是以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其關注點仍未轉向公司的有效治理以及公司增值。其次,當前的體系人為地將財務與公司治理割開,盡管當前的分析體系內含財務與經營兩個領域,但對經營問題的關注通常大于對經營效率進行的評價,并且這種評價是與公司價值創造的目標、公司戰略、資源配置、績效衡量以及公司治理過程相脫節。
(二)當前的財務體系信息披露及時性和相關敏感度強
2009年信息披露指數的平均值62.65,可靠性、相關性和及時性指數在2007年以后出現上升。從2005年到2009年信息披露指數、可靠性、相關性和及時性的變化來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相關性對經濟環境變化的敏感性非常強,當經濟環境變化勢頭好時,上市公司會選擇早披露信息,而且所披露的信息相關性高,當經濟環境變化趨于低谷時,披露信息及時性下降,同時所披露信息的相關性降低,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可靠性相對要穩定些,對經濟環境變化的敏感性較弱。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會計管理體制
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主要表現在:會計監管主體對會計管制失控;會計控制目標無法實現;基礎工作薄弱、監督職能弱化。由此可見,傳統會計管理體制已成為影響公司治理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以創新。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減少財務舞弊的現狀
建立規范、健全、有效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機制,一是優化股權結構,建立多個股東共同制衡機制,防止大股東“掏空”行為。二是改善董事會結構,引入強制性積累股票制度和網上投票制度,強化董事的義務與責任,嚴厲處罰董事和高管人員濫用公司財產、轉移股東財富的行為。三是強化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改革獨董酬薪領取渠道,讓獨董能夠對財務報告發表獨立意見。四是協調獨立董事與監事關系,強化監事的義務和責任,發揮監事對財務報告的監督職能。
[論文摘要]本文從介紹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入手,剖析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最后對其在我國今后的發展作了進一步的思考。
我國會計界對財務會計,尤其是對財務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與研究,但是卻缺乏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20世紀初,伴隨著泰勒的 科學 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產生了管理會計。隨著全球 經濟 的發展和 企業 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會計得以在國外大中型企業中迅速的推廣與應用。管理會計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規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造達到組織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會計體制改革,會計學界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領域,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理論相對滯后,并且其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
二、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
(一)我國社會制度及管理體制的特殊性
我國目前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轉軌經濟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政府對于企業經營的過度干預①。政府對于企業的干預通常出于 政治 目的。正是這種特殊性造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但是目前我國的管理會計仍舊處于對外國理論的介紹與引入階段,所以使得一些先進的管理會計理念在我國“水土不服”。
(二)沒有形成規范、健全的管理會計基本理論體系
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無論是
(二)加強管理 會計 教育
理論界要針對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與管理會計理論的最新 發展 編寫與之相適應的教材, 經濟 院校不僅要把管理會計作為專業主干課設置在會計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還要在其他相關專業中開設這門課程,力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只有讓 企業 領導對于管理會計具備一定的基本認識,使其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未來生存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們才會在今后的工作共關注管理會計在預測、決策、規劃、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才會真正的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企業的自身實踐。
總之,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以及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理論和方法必將得到完善。通過廣大會計人員和教學、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為主, 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⑥,相信未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注釋
①roland, g, transition and econom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②潘飛等:《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