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3 20:05: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腫瘤放療科醫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信息安全;放療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1-2817-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U Xiang-hua
(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Wenzhou 325035,China)
Abstract: Cancer is one of major diseases which tak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peopl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patientsprognosis observation, radiation effects on the risk factors, all of those need a rigorous and comprehensive radiotherapy pati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Radioth erapy patients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 charge of the hospital patient's tumor radiotherapy-related inform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to medical research for patients with information collected.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information security; radiotherapy
1 概述
惡性腫瘤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起發病與有害環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2000年全球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1000萬,死亡620萬,現患病例2200萬。預計2020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死亡1000萬,現患病例3000萬。惡性腫瘤正在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發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至90年代的20年間,癌癥死亡率上升29.42%,年齡調整死亡率上升11.56%[1]。放射治療的效果評價,放療病人預后觀察,影響放療的危險因素探討,都需要建立一個嚴密而完善的放射治療病人資料的數據庫。為此有必要建立放射治療病人全方位計算機管理系統,對放療病人進行一系列的管理,即記錄從病人放射治療開始到死亡全過程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發展,在手工操作的運行模式下,放射治療科在醫療服務和管理上存在著許多問題:1)治療機械類型的多樣化使醫生在制作治療計劃時陷人混亂的表格與參數中,易引起數據交叉錯誤;2)丟失放射治療單;3)門診病歷管理;4)隨訪困難;5)治療室秩序混亂。近幾年來,許多醫院自行開發出實用性很強的應用軟件,提高了放射治療質量控制及管理水平;但常規放射治療計劃加信息管理加收費管理網絡系統國內外尚無成熟的中文版本問世,而國外LANUS網又不便于中文病案管理[3-4]。為了解決手工管理模式的上述問題,如果用計算機來進行管理的話,就會避免很多手工管理模式造成的問題了。所以放射治療病人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實現放射治療病人資料的規范化管理,為放療科醫生提供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放療科醫生教學、科研及臨床水平的提高。同時增加患者與醫生,患者與患者,醫生與醫生之間的交流。為醫學研究人員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通過對病人資料統計分析,得出更好的對腫瘤的醫治方法。
2 系統的需求分析與設計
2.1系統的架構設計
在本系統中將代碼劃分為不同的邏輯組件,這些邏輯組件形成三個邏輯層:用戶服務、業務服務和數據服務。它們各自具有如下的屬性:1)用戶服務:提供信息功能、瀏覽定位,保證用戶界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2)業務服務:共享業務政策,從數據中生成業務信息,保證業務的一致性。3)數據服務:數據的定義、永久數據的存儲和檢索,保證數據的一致性。使用三層結構,可以把系統的需求分解為明確定義的服務,并進一步創建可重用的構件來實現它們。
2.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本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用戶登陸,口令的修改,系統信息管理,用戶管理,生成EXCEL,隨訪信息管理,社區管理這七大功能。功能用例圖如圖1所示。
2.3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結構設計主要就是要設計好數據庫中各個表的結構,包括信息保存在哪些表格中、各個表的結構如何等。本系統中用到的數據庫表主要包含系統管理員信息表、醫生信息表、患者信息表、腫瘤大類表、腫瘤數據信息表等五個表,其中系統信息表主要保存系統管理人員的帳號、密碼、姓名以及一些相關人員的管理權限設置信息;醫生信息表主要保存醫生的一些基本信息;患者信息表用于保存患者用戶的基本信息;由于腫瘤的類型繁多,所以本系統特別為腫瘤建立了一個腫瘤大類表和一個腫瘤數據信息表。
3 系統的實現
3.1 登錄的實現
登錄主要是用于檢測用戶的身份信息和訪問權限問題是否正確,確認用戶能否訪問系統中的相應服務。圖2簡要地說明了用戶登錄到系統的處理過程。登錄界面如圖3所示。
3.2 權限管理的實現
在放療病人計算機管理系統中為了滿足各個用戶的使用,因此除了確保合法的用戶才能登錄到系統外,還要在應用程序中進行角色的設定、部門醫生的過濾以及不同患者用戶之間關鍵數據的隔離,以實現數據的安全訪問。
在具體用戶級的實現中,系統采用日志歸檔的方法。借鑒數據庫管理系統中日志的思路,采用數據表日志歸檔。創建了數據錄入表的日志基表,在錄入表的基礎上增加了存檔時間和存檔人兩個屬性。當操作員對數據錄入表進行操作時,一旦對表有修改,在存盤的同時自動將表內容加上系統時間和當前操作員信息存入數據錄入日志表中,這樣一方面保存了任意一次修改數據錄入的原始記錄、修改時間和修改人信息,可以很好地明確責任和保存數據;另一方面,在如果出現誤刪除等情況時,可以利用數據錄入表日志中的存檔數據進行有價值數據的恢復,很好地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
3.3 生成excel表格的實現
惡性腫瘤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起發病與有害環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2000年全球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1000萬,死亡620萬,現患病例2200萬。預計2020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死亡1000萬,現患病例3000萬。惡性腫瘤正在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發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至90年代的20年間,癌癥死亡率上升29.42%,年齡調整死亡率上升11.56%。將本系統中記錄的腫瘤患者數據生成excel表格,再通過統計軟件SPSS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供醫學研究人員參考是有重要意義的。
3.4 遠程隨訪的實現
對于放療患者來說,要經常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所以在系統中專門設置了一項患者隨訪時間提醒功能。醫生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設定患者的隨訪時間;患者可以在系統中查看到自己的隨訪時間。這樣可以既有利于患者看病,也可以避免由于同一時間來看病的患者太多而增加患者等待的時間。
遠程隨訪的醫生界面如圖4所示。
4 總結
該文給出了一個基于.NET平臺的放療病人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過程。系統以Visual 2005為開發平臺,基于和,以MS SQL Server 2005為后臺數據庫,選用C#為主要開發語言設計完成。本系統采用基于Web的三層體系結構,使系統的維護和升級也比較方便??傮w來說,本系統還是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通用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崔建國,張建,楊毅,等.微機在腫瘤放射治療領域的開發及應用[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1998,7(2):130.
[2] 林承光,林劉文,盧泰祥,等.計算機在放射治療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0.9(2):139-140
關鍵詞:規范化培訓;教學;腫瘤學;放射腫瘤學規培基地
作者簡介:宋泉毅*,張大昕(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一科,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中國腫瘤學起步較晚,1972才正式重組腫瘤內科。作為與內科、外科、婦科、神經內科和兒科等并行的二級學科,其卻未能在中國臨床醫學的本科教育中有一席之地,開設腫瘤學課程的醫學院校寥寥無幾?,F腫瘤專科發展速度較快,為規范化中國腫瘤科診治團隊,拉齊基層住院醫師水平,本文結合現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不同方面闡述放射腫瘤基地的改革建議。
1中國腫瘤學教學現有問題
1.1缺乏本科課程設置
中國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未開展腫瘤學本科必修課程。據筆者調查獲悉,僅少數幾所醫學??圃盒=淌诒究颇[瘤學,比如中山大學設置了腫瘤生物治療、病理診斷和臨床腫瘤學等課程[1];首都醫科大學在北京世紀壇醫院設立了《腫瘤影像學》《臨床腫瘤學》及《惡性腫瘤診療學》等課程[2]。但其他的大多院校包括華西醫學院這樣的醫學類先進院校,臨床醫學本科腫瘤學僅為選修[3]。
由于課程設置的缺乏,大多醫學本科生甚至部分住院醫師均缺乏腫瘤學相關基本概念,包括放射治療為何、放射外科的先進程度和腫瘤綜合治療等。對本科生來講,腫瘤學就是盲區。如若研究生就讀專業為腫瘤學,那其專業基礎幾近為零。這將嚴重影響當前中國腫瘤事業的發展以及人才儲備。腫瘤學發展極其迅速、知識體系過于龐大,解剖學、影像學和免疫學也在掌握范疇,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一年至少更換四版。建設基礎腫瘤課程設置以便學生及早掌握尤為重要。
1.2放射腫瘤學發展全面不足
中國腫瘤學發展滯后,其三級學科放射腫瘤學發展受到較大制約。且放療設備大多昂貴,醫院經濟條件不足也是牽制因素之一。一個完整的放療科室應該具備4種醫學人才:醫生、物理師、技師和護士。放射科醫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要高于腫瘤內科醫師,除了內科、腫瘤內科知識,還需具備解剖學、影像學和放射生物學的知識及勾畫放療靶區的能力。放射物理師也為完整放療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放療計劃的設計與質量控制。2011年的中國放療人員與設備調查顯示,按模型推算本應具備放射物理師2400~3200人,實則僅為1887人。某些醫院甚至不具備專業的放射物理師[4],如此放療計劃的安全施行將受到極大影響,患者生命安全難以保證。
分析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開設專業院校不足、專業報考人數偏少、教學模式不完善、社會認知不夠等。目前全國僅有華西醫學院、蘇州大學醫學院等少數幾所醫學院校開設放射腫瘤學,而放射物理師則更多是半路出家,放射腫瘤學的根基之作《腫瘤放射治療學》也未能將靶區勾畫標準詳盡描述。放療科醫師缺乏便捷直接的“入門”之路,僅能通過林林總總的資料或學習班提升自己,成長緩慢。
1.3腫瘤患者心理治療缺失
中國在腫瘤患者臨床診治過程中的心理干預及對腫瘤科醫生的心理學教育方面嚴重短腿,主要原因無非一點,即對心理學重視不夠。腫瘤心理學的中文書籍僅有1本《心理社會腫瘤學》,且還不是規劃教材,心理學授課內容多半泛泛而論,一言以蓋之。目前多個國家已經將痛苦(Distrss,疾病相關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的識別篩查放入了腫瘤診療程序[5],而中國醫師卻連基本的心理治療都未予以重視。
在美國住院醫師需要具備的6條核心能力中,有2條關于人文——“患者關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流技能”,可見美國對于溝通與心理的重視程度。中國住院醫師規培效仿美國,卻如東施效顰、管中窺豹,只模仿其表面,未鉆研其本質。
2016年的《中國腫瘤心理治療指南》已經明確提出,腫瘤臨床所有學科的醫護人員都要了解疾病的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社會問題,并且還要注意出現其對周圍所有人員及關系的影響。腫瘤相關醫生要學會如何告知患者及家屬壞消息,掌握醫患溝通的藝術及醫學人文的理念[5]。腫瘤患者大多心理焦慮、抑郁和脆弱,給予及時的、有愈合力的溝通不僅可以讓患者得到心理治愈,還會極大的獲得患者的信任程度,避免醫療糾紛與不配合治療等行為[6]。面對以上標準,中國腫瘤醫師應快速提升心理治療的地位,重實踐、輕理論,從身體及精神雙重層面安撫患者,以提高生存質量。
2放射腫瘤學規培基地的改進意見
中國當前醫學研究生學位培養與規范化培訓并軌,學員多為本科學位。結合以上本科腫瘤學構建不足,放射腫瘤學規培基地應作出相應改進以迎合學員知識層次。
2.1增設入門教材
中國目前十二五規劃教材中,腫瘤學僅有4本,《腫瘤學概論》《臨床腫瘤學》《腫瘤放射治療學》和《臨床腫瘤學(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有教材1本《腫瘤放射治療學》。其中《腫瘤放射治療學》是以提問、回答模式,逐個疾病開展講解,此版本獲得學生較多好評。放眼望去,中國尚缺乏一本腫瘤學入門書籍,需淺顯易懂,具有整合思維[7],切不可過于詳細甚至引入研究實驗。目的讓學生能快速學習本書,走入腫瘤醫生角色,對常見腫瘤疾病有基本掌握且能說出大體治療方案。
2.2完備課程設置并增設溝通與心理學課程
課程設置方面,可以上大課的方式或小講課方式進行,各有所長。參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研究生院在網站上公布的課程信息[8],其課程設置不僅有臨床常見病種的大體治療,還有前沿進展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進展”“乳腺癌靶向治療新進展”;值得一提的是開展了腫瘤心理學及醫患溝通課程,如“談腫瘤患者的靈性和臨終關懷”“醫患溝通你準備好了嗎?”。課程難度高低不同,兼備溝通與心理。各地方培訓基地也可以如此效仿、全面設置。
面對首診即表現出痛苦的患者,學員還可通過問卷、訪談或其他方式對其進行痛苦篩查[9],如患者有明顯的痛苦傾向,可利用MDT多學科合作模式讓患者接受精神科、心理科的專業治療,以改善患者低落狀態。
2.3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腫瘤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涉及全身各個器官系統與不同學科范疇。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加快學習進度。
國內學者目前展開了一些對于教學模式的探索,接受程度較高、實施較為成熟的為PBL、CBL[10],其他的還有循證醫學法、臨床路徑法、研討會(seminar)教學法、蒙特卡洛教學法等。與跟隨帶教教師從事一切臨床活動的傳統帶教模式相比較,PBL、CBL分別圍繞問題、案例,將授課主體由老師轉換成學生。雖然其實施起來較為麻煩,準備工作細致、縝密、繁多,但學生能通過較短的時間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整合及梳理,并融入情景,帶入心理角色,鍛煉溝通技巧。PBL教學法還能改善醫學生的心理情緒,減輕抑郁、焦慮、軀體化和強迫等[11],十分值得推廣。
迎合美國住院醫師6大核心能力中的“體系內資源利用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如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讓學生自己準備講課資料的過程,提高知識搜索能力與歸納能力,培養了主觀能動性。
2.4其他
除以上論點,放射腫瘤基地還應挑選具有敬業精神與責任心的帶教教師,教師專一化,時間充足化;注意示范講解支氣管鏡、鼻咽鏡、間接喉鏡的操作并給予豐富的實踐機會;充分鍛煉學員放療靶區勾畫能力并指點改正;主動為學員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比如如何利用PubMed、CNKI等數據庫下載外文文獻,介紹各類外文腫瘤學雜志的名稱、網址及刊登文章的特性,還可推薦像“放療微達人”“腫瘤時間”等優秀的微信公眾號;加強床頭考核、日/周間考核,勤于提問,每日強化知識點;檢查病例書寫,收集患者反饋并確立明確、公開的獎懲制度。
放射腫瘤基地當前接收的學員來自放射治療專業及腫瘤內科專業,在培訓細則中應設置不同的科室輪轉計劃,各有側重。在全國備受爭議的薪資待遇方面,應盡可能提高以消除規培學員的工作回報失衡感[12],提高學習工作熱情。
3期待與展望
腫瘤內科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始建于1959年,是國家級重點科室,1984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博士學科點,同年被衛生部評為臨床重點學科。目前,該科室共設有6個病區,開放住院床位200余張,擁有在編醫護人員12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主任醫師13人,副主任醫師12人,正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8人。該醫院的腫瘤內科自創建以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種腫瘤治療的新技術,如高劑量化療、自體骨髓移植、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TAK細胞生物治療等,在惡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泌尿系統腫瘤、生殖細胞腫瘤等方面的診治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平均每月有超過500例的住院患者和超過200例的腫瘤患者在化療病房和門診病房接受治療。
孫燕醫生簡介:孫燕醫生是國際著名的臨床腫瘤內科學專家,是中國腫瘤內科學的創始人之一,現為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南洋腫瘤醫院名譽院長、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副主席、國際抗癌聯盟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癌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孫燕院士1951畢業于燕京大學,1956年獲得協和醫學院博士學位,此后一直在醫科院腫瘤醫院從事腫瘤內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是我國腫瘤內科學專業的奠基人。他將祖國醫學中“扶正培本”的治療原則與現代臨床免疫學相結合,與國內外專家合作開展了扶正中藥促免疫作用的臨床實驗研究,并應用現代化手段證實了傳統中藥黃芪、女貞子、蘆筍、仙靈脾具有促進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復、祛除T抑制細胞的活性、保護腎上腺和骨髓功能等作用。近年來,孫燕院士主持并完成了數百項國際性試驗項目的研究工作,共發表學術論文320余篇,著有《內科腫瘤學》、《肺癌》、《臨床腫瘤內科治療手冊》及《世界衛生組織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等專著25部,曾榮獲多種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名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
石遠凱醫生簡介:石遠凱醫生現為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理事、中國新醫藥博士聯誼會理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北京市醫學教育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石遠凱院長1984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1992獲得腫瘤專業博士學位,曾赴日本大阪大學、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M.D.Anderson(德克薩斯腫瘤中心)進修及訪問,回國后一直從事惡性腫瘤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診治各種內科腫瘤,尤其在診治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生殖細胞腫瘤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儲大同醫生簡介:儲大同醫生現為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儲大同教授1969年畢業于北京第二醫學院,此后一直從事腫瘤內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應用化學療法和生物療法治療肺癌、乳腺癌、胃癌、腸癌、腎癌及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
放射治療科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的授權點,由臨床治療室、放射物理室和放射生物室3部分組成,擁有一支由醫護人員、物理師和工程師等150余人組成的實力雄厚的專業隊伍,其中包括主任醫師15人,副主任醫師9人。該科室擁有包括從國外引進的直線加速器(7臺)、CT模擬定位機(1臺)、常規模擬定位機(2臺)、逆向治療計劃系統Pinnacle和CMS(9套)、近距離治療機(1臺)、熱療機(2臺)等國際頂尖的診療設備,擅長應用立體定向放療和調強放療等手段治療鼻咽癌、頭頸部腫瘤、腦瘤、肺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及軟組織肉瘤等。
李曄雄醫生簡介:李曄雄醫生現為該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主委、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研究協會委員、衛生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輻射防護分會理事、《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李曄雄主任1984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98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安德森癌癥中心獲得博士后學位,曾赴瑞士洛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放療科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后一直從事腫瘤專業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應用放射療法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軟組織肉瘤和精原細胞瘤等腹部惡性腫瘤。近年來,李曄雄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項。
余子豪醫生簡介:余子豪醫生曾任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放射治療科主任,現為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專業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會常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余子豪教授1960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對腹部腫瘤的放射治療有較深的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診治各種難治性腫瘤。
徐國鎮醫生簡介:徐國鎮醫生現為該醫院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專業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衛生部醫療技術咨詢專家、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會北京分會副主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徐國鎮教授1958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此后一直從事腫瘤專業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熟悉各種影像學診斷方法、臨床放療技巧及各種活檢、內腔鏡的操作,擅長診治各種惡性腫瘤,尤其在診治鼻咽癌、上頜竇癌、喉癌和腦癌等頭頸部腫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殷蔚伯醫生簡介:殷蔚伯醫生現為該醫院胸部腫瘤放射治療專業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會主委、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委員、國際放射腫瘤學會委員、《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殷蔚伯教授1957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學院,曾赴印度德里大學醫學預防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醫學進修學院 (漢默斯密斯醫院)放射腫瘤科進修。殷蔚伯教授從事腫瘤放射專業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熟悉各種放射治療技術及方法,擅長各種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在診治食管癌、肺癌等胸部惡性腫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胸外科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專門診治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縱隔腫瘤、胸膜及胸壁腫瘤的專業科室。目前,該科室下設有3個病區及麻醉恢復室、內腔鏡室、透視室、心肺功能檢查室、胸外科實驗室等亞級科室,共開放住院床位143張。該科室擁有一支由90余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強大的醫療隊伍,其中包括主任醫師12人,副主任醫師13人。數十年來,雄厚的技術力量和一流的診療水平使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深受廣大腫瘤患者的信任。近年來,該科室的手術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目前已超過1700臺/年。
赫捷醫生簡介:赫捷醫生現為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赫捷院長1984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醫療系,同年進入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從事腫瘤專業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赫捷院長擅長做各種胸外科手術,如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心包內全肺切除術、賁門癌根治術、食管胸上段腫瘤根治術、食管胸中下段腫瘤根治術、弓上弓下吻合術、頸部吻合術及隆凸成型術、袖狀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
黃國俊醫生簡介:黃國俊醫生現為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英國皇家外科醫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多次被評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名醫。黃國俊教授擅長診治食管癌、肺癌及各種胸部腫瘤。
腹部外科
喉癌的手術治療
喉癌的治療經過近1個世紀的發展,目前,仍以手術為首選。近年來,隨著喉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不同的喉癌類型其手術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更好地保留或者重建喉的功能,包括發音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呼吸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CO2激光手術切除術 CO2激光作為微創手術可以使其操作范圍合理縮小,力求更完整地保存患者機體功能。而在20世紀70年代CO2激光就被應用于喉癌的治療,直至現在研究表明早期聲門型喉癌最適合激光切除治療。但需注意的是要正確選擇適應證,如果病變范圍已經侵犯至前聯合、喉室等處,治療效果會大大降低。聲門上型喉癌早期T1和T2也可以適當地選擇激光手術切除,但是由于聲門上型喉癌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即使在早期其轉移率也有32.5%,故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激光手術結合頸廓清,并且術后輔以放療,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喉部分切除術近年來由于激光手術以及放療對早期喉癌治療的良好療效,其手術適應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喉部分切除術其自身的發展亦很快,尤其喉術后修復重建已成為現代喉腫瘤外科的新領域。
喉裂開術 適用于局限于一側聲帶癌,聲帶運動正常,未侵及前后聯合,但因激光手術廣泛開展以及其療效不錯,目前逐漸已被激光手術取代。而對于腫瘤范圍較廣,已接近前聯合或腫瘤浸潤深,聲帶活動受限時,不適合行該術式。
喉垂直部分切除術 適應證:①聲帶癌局限于一側,已侵及大部分聲帶,或向上侵及喉室,向下侵及聲門下區,但未超過聲帶游離緣10 mm;②聲帶癌局限于一側,聲帶活動有障礙或部分聲帶固定。需注意的是,如果病變范圍已侵及前聯合,或已越過前聯合侵及對側聲帶前部,或病變向下侵犯超過環狀軟骨上緣以下,手術切除范圍要擴大,甚至采取其他術式。
聲門上水平部分喉切除術 適應證:①會厭癌病變局限于會厭喉面,或侵及至室帶上緣,但未侵及室帶下緣、聲帶或喉室;②病變侵及杓會厭襞,但未侵及杓狀軟骨,聲帶未固定。但病變累及至聲帶或舌根、咽側壁等時,不可行此術式。
聲門上次全喉切除術 亦稱水平垂直次全喉切除術,臨床上常稱為喉3/4部分切除術,由于其是近幾年開展的一種術式,故切除范圍尚無統一標準,一般是切除聲門上及一側聲帶組織,甚至雙側聲帶均可切除,但至少保留一側披裂。適應證:①聲門上型喉癌,腫瘤已向下侵及一側聲門區,或另一側室帶上緣;②早期梨狀窩癌,腫瘤原發灶位于梨狀窩內側壁,侵及同側杓會厭襞及會厭。但病變已侵及雙側披裂或甲狀軟骨,甚至侵出喉外者,需行全喉切除術。
核心提示
喉部分切除術后,我們需要根據情況行新喉的修復和重建手術。由于喉部分切除范圍不同,并無固定的修復模式,我們可以根據術中喉部的缺損情況以及可以利用的剩余組織來確定,因此需要我們善于變通術式,視缺損范圍不同,可靈活選用多種方法聯合修復。目前,常用的喉修復重建技術包括會厭下移、舌骨瓣、頸前肌皮瓣、肌筋膜瓣(頸闊肌筋膜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帶狀肌瓣,還可以利用殘留的咽或喉黏膜、甲狀軟骨的外膜等制成相應的修復瓣。注意修復重建的要點就是重建一個上口較小、披裂較高、梨狀窩較深的新喉,這樣就可以減少術后進食嗆咳,從而獲得良好的喉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
全喉切除術 適應證:①聲門型喉癌聲帶固定,累及會厭、前聯合或室帶;②聲門下型喉癌;③喉癌侵及甲狀軟骨,并累及至喉外;④喉癌放療后或喉部分切除后復發。
喉癌的放射治療
一般認為喉癌的放療適用于病變>1 cm、表淺、無轉移的聲門上型喉癌,且全身情況差,不宜手術者。病變范圍較廣,波及喉咽的腫瘤,可行術前放療。Vermund總結指出對聲門上型喉癌放療的治愈率為T1 65%、T2 61%、T3 36%、T4 14%。英國放療科專家Simpson等對419例T1和T2病變行放療后,5年生存率為87%,而69例喉部分切除術,5年生存率為77%,并且觀察兩種治療后頸部復發率,放療后9%,單純手術后25%,其中聲門上型較多。這和我國專家意見一致。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聲門上型喉癌的病變范圍廣并且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單純放療效果差。Ogura等臨床觀察已出現凈淋巴結轉移的聲門上型喉癌術前放療后,其術后復發率下降。但喉癌以手術為主的患者,應是術前放療、還是術后放療,目前尚有爭議。放療科醫生主張術前放療,因為術前放療腫瘤中沒有乏氧細胞,可以不受手術并發癥的影響。而耳鼻喉科醫生則多愿手術后放療,因為術前放療增加了術后切口不易愈合、形成咽瘺等術后并發癥。聲門型喉癌還應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手術切除徹底,可以不用再行術后放療,但部分患者不愿行手術治療,為保留喉功能,聲帶癌Tis、T1a、T1b病變,聲帶運動正常者,可以考慮行放療。
喉癌的化療
喉癌的化療意義目前尚不明確,而近幾十年臨床研究證實單純化療對于實體腫瘤無根治療效。從20世紀80年代后,對頭頸腫瘤化療方案多采用誘導化療后加放療,或是同步放化療,如果治療失敗后再用手術切除,這樣可試驗性保存患者的喉功能?;煶S玫乃幬餅轫樸K、氟尿嘧啶、博來霉素等聯合應用。Wolf收集總結數據指出,應用化療加放療,喉癌患者的生存率沒有變化。并且放、化療費用貴、不良反應明顯,也有化療后因不良反應致死的報道。因此,目前喉癌的化療開展不多,僅僅對于喉癌晚期不能手術及放療的患者可行姑息性化療。
喉癌的生物學治療
大眾醫學:什么是腦腫瘤?腦腫瘤就是腦癌嗎?
毛穎:腦腫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常造成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危及生命。腦腫瘤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性疾病一樣,也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腦膜瘤和垂體瘤都是發病率較高的大腦良性腫瘤。通常人們所稱的“腦癌”,泛指大腦惡性腫瘤,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癌。大腦良性腫瘤“性情“”比較“溫和”,生長較為緩慢,手術能夠根治,復發率比較低;大腦惡性腫瘤“性情“”比較“殘暴”,通常需要手術切除配合放療和化療等,難以根治。絕大多數大腦惡性腫瘤會復發,對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也是目前臨床上神經外科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關之一。
大眾醫學:腦癌主要分幾類?預后如何?
毛穎:大腦腦癌的分類比較多,具體取決于病理診斷。就腦膠質瘤而言,分類方法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病理診斷,按以往診斷標準大體可以分為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膠質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相對預后最差,少突膠質細胞瘤則預后較好;另一方面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分級標準,分為I~IV級,I~II級稱為低級別膠質瘤,III~IV級稱為高級別膠質瘤,分級越高,惡性程度越高。2016年,WHO對腦膠質瘤重新制定了診斷標準,引入了分子診斷指標。我院目前已經對腦膠質瘤患者常規開展分子病理檢測。
腦腫瘤基因檢測技術有助于判斷腦膠質瘤患者預后
近年來,隨著腦腫瘤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分子病理結果來判斷腦膠質瘤患者的預后是一種較為精準的方法。例如,IDH1基因突變、MGMT啟動子甲基化、1p19q染色體共缺失等,都是提示患者預后較好的分子指標。
大眾醫學:腦膠質瘤發病情況如何,哪些人更容易發生?
毛穎:隨著CT和磁共振等大型醫療檢測儀器廣泛應用于臨床,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腦癌的檢出率逐年增加。2011年,中國腦腦癌發病率為6.47/1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的2.59%,位居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率第9位,病死率位居全部惡性腫瘤第8位。腦膠質瘤是大腦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2007~2011年美國統計資料顯示,腦膠質瘤發病率占所有大腦惡性腫瘤的80%;2003~2007年上海地區統計資料顯示,腦膠質瘤占所有大腦腫瘤的25%,男性好發;我院回顧了1951~2011年手術獲得的病理標本,腦膠質瘤標本占40%左右。
大眾醫學:腦膠質瘤患者增多與近30年來手機的廣泛使用有關嗎?
毛穎:和大多數癌癥一樣,腦膠質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人體內單個細胞的基因變異是導致腦膠質瘤發病的源頭因素。環境、食品、情緒、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導致細胞變異,唯一確定的因素只有X線輻射。這引出了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現代人手機使用頻率極高,會不會導致腦膠質瘤的發生?近30年來,上海腦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增加,而這30年恰恰是上海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我院曾經對國際上有關手機使用與腦腫瘤發病關系的論文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發現:同側、長時間的手機使用與腦膠質瘤患病風險密切相關,在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群中,低級別膠質瘤發生率明顯增加,20~29歲是腦膠質瘤的高發人群,這一結果與國際癌癥研究署主張的“將射頻電磁場定義為人類可能的致癌劑”不謀而合。
手機使用與腦腫瘤關系的研究
國際上有多家機構開展了手機使用與腦腫瘤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其中數據最全的項目有兩個。①國際癌癥研究署的INTERPHONE項目:研究發現,最高級別的重度手機使用者(30分鐘/天,持續10年)患腦膠質瘤的風險增加,但較低暴露不增加患病風險。遺憾的是,其他研究不能重復這一結果。②Hardell研究小組的研究項目:該研究主要針對不同年齡組(20~80歲)的病例進行對照研究,結果發現,腦腫瘤與手機使用之間存在正性關系,20~29歲人群相對危險度最大。
大眾醫學:腦膠質瘤有哪些早期跡象?
毛穎:相對于其他類型的癌癥,腦膠質瘤早期的臨床癥狀并不十分典型,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況:①腫瘤生長在大腦內,形成了局部占位效應,引起顱內壓力增高,患者會出現頭痛,嚴重者會出現“顱內壓三聯征”――頭痛、嘔吐、視物模糊。②腫瘤壓迫臨近的腦組織,造成局部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壓迫腦運動功能區,會造成肢體乏力,甚至偏癱;壓迫語言功能區,會造成言語不流利,甚至失語;壓迫情感功能區,會導致情緒淡漠和記憶力下降。③腦腫瘤的存在還會導致大腦電生理功能的異常,引起大腦局部異常放電,患者可能出現癲癇發作,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羊癲瘋”。癲癇發作的形式多樣,最為常見的是短暫意識喪失、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大眾醫學:長期頭痛,會不會得腦癌呢?
毛穎:頭痛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也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很多老百姓一出現頭痛就會悲觀的認為“是不是腦子里面長了東西”“L期頭痛肯定是得了絕癥”。其實,頭痛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頭痛時間可長可短,程度可輕可重,伴隨癥狀可有可無,不同的頭痛類型往往提示的頭痛原因也不盡相同。腦膠質瘤引起的頭痛大多數是占位效應導致的顱內壓升高所引起,發展過程較漫長。若腫瘤短期內明顯進展或者出現瘤內出血,患者會出現急性頭痛發作,此時必須引起重視。對于普通人而言,如果長期頭痛,經濟條件又允許,每年體檢時宜增加頭顱磁共振檢查,對于早期發現顱內病變有很大幫助。
大眾醫學:有沒有簡便有效的腦膠質瘤篩查辦法?
毛穎:頭顱CT是篩查顱內病變的“第一道屏障”,快速、便捷,各大醫院急診均能開展。但是,CT僅僅能夠幫助發現顱內病灶,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判斷病灶的性質,甚至會遺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發現異常情況后,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磁共振(MRI)檢查。目前認為,MRI是確診腦膠質瘤的主要檢查手段。若MRI仍然難以確診,PET/CT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檢查措施。
特別提醒定期體檢不要漏了腦部檢查
腦膠質瘤的早期癥狀不典型,體檢時可以增加頭顱磁共振檢查項目。?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認知水平下降,早期常因記憶力下降、精神癥狀等原因而被誤診。因此,定期體檢時,千萬不要漏了腦部檢查。
大眾醫學:腦膠質瘤怎么治療?
毛穎:一旦確診為腦膠質瘤,“積極就醫、長期隨訪”將會成為每一個患者的指導原則。目前比較公認的腦膠質瘤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手術治療是根本,除了可以取出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是哪種類型的膠質瘤外,還可以起到降低顱內壓力的作用。手術后,再根據膠質瘤的惡性程度進行化療或(和)放療。部分膠質瘤由于生長部位較深,或者已經在顱內廣泛播散,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神經外科醫生會針對顱內病灶進行穿刺活檢,在明確病理診斷后,進一步實施放療和化療。規范的治療能夠有效地延長腫瘤的復發時間和患者的存活時間。
腦膠質瘤須盡早治療
雖然腦膠質瘤病理類型各不相同,惡性程度也大相徑庭,但不論何種類型的腦膠質瘤,都會發生腫瘤進展。相關研究發現,在一批無意發現腦膠質瘤的患者中,腦膠質瘤每年都會按一定的速度生長,越到后期,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越快,最終可能造成患者顱內壓增高,甚至發生腦疝,危及生命。診斷明確為腦膠質瘤的患者應盡早至正規醫療機構就診,規范治療。
大眾醫學:華山醫院在治療腦膠質瘤方面有哪些特色?
毛穎:除了規范化治療外,近年來中國神經外科領域針對腦膠質瘤做了大量研究,對腦膠質瘤的認識也不斷深入,結合國際先進診療技術,對膠質瘤的診療做出了很多有效的變革,從“統一化”的治療模式轉變為“個體化”,從“一味追求腫瘤切除程度”到“以保護腦功能為前提的最大范圍切除”,從“組織學診斷”發展為“分子水平診斷”,從“神經外科單兵作戰”過渡到“多學科合作診療”,給腦膠質瘤患者帶來了福音。我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膠質瘤亞專科,并逐步引入了“高場強3.0T術中磁共振”“清醒麻醉聯合多模態神經導航”“膠質瘤分子病理診斷”和“個體化免疫治療”等先進技術和理念,體現在從手術到放療、化療的每一個環節。
大眾醫學:手術會損傷患者的神經功能嗎?
毛穎:目前,腦膠質瘤的手術治療采取的是“最大限度安全切除”原則,即在切除腦膠質瘤同時,盡可能保護患者的大腦功能,使患者術后可以獲得較高的生活質量,重返正常的社會生活和工作。對于一些腫瘤位于腦功能區的患者,手術中我們會將患者喚醒,聯合電生理監測和功能磁共振導航,精準地定位腫瘤邊界和腦功能區,再實施手術切除,同時進行術中磁共振掃描,及時發現殘余的腫瘤,再進行二次切除,最大限度地提高腦膠質瘤的切除率,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神經功能障礙。對于切下的腫瘤標本,我們會進行分子病理檢測,更準確地判斷患者預后,提高放療、化療敏感性,發現潛在的治療靶點,實施個體化的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通過一系列的臨床治療,使腫瘤復發時間明顯延長,患者總體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以最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為例,國際報道平均生存時間12.5個月,而我院2014年已經達到19.6個月,且這一時間仍在不斷延長。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需要注意什么?
腦膠質瘤患者術后,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控制癲癇。特別是術前和術后就存在癲癇發作的患者,一定要堅持標準的抗癲癇治療,切勿輕易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第二,密切隨訪,患者術后三個月,以后每六個月定期到醫院復查磁共振(MRI),包括平掃和增強。第三,堅持康復訓練,存在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術后應堅持康復訓練。
大眾醫學: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在腦膠質瘤治療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毛穎:隨著醫療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放療和化療技術已今非昔比。過去損傷大的全腦放療已被適形調強的局部放療取代,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形態,以及與大腦重要功能結構的關系,精心設計放射劑量分布,準確地照射腫瘤并保護正常組織。而化療與放療同步應用,以及放療后追加數個療程的化療是另一個進步。醫生根據生物靶標,可以對不同患者進行選擇性化療,既提高療效,又可避免盲目用藥,減少副作用。此外,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的問世,也給腦膠質瘤患者帶來了福音。由于這些治療均需要醫生針對患者的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故可以認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正向“個體化”“精準化”治療邁進。當然,無論是手術,還是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多學科協作的力量不可忽視,這也是目前腦膠質瘤診療的趨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和診療效果。目前,全國多家醫院都擁有針對腦膠質瘤的多學科協作團隊,部分神經外科診療中心還設有膠質瘤多學科診療門診,給患者帶來諸多便利和實惠。
大眾醫學:腦膠質瘤術后復發,怎么辦?
毛穎:腦膠質瘤復發后的治療可以說是全世界的一大難題,原則是能夠手術,先考慮再次手術;如果無法手術,則輔以個體化的放療和化療。放療的作用非常顯著,主要方法包括:普通放療、伽馬刀、射波刀和質子刀。其中,普通放療是應用最廣泛的,現在已經發展到三維適形放療,盡可能地保護正常腦組織。
大眾醫學:伽馬刀治療腦膠質瘤效果好嗎?
毛穎:伽馬刀或許是普通老百姓經常會聽到的一個醫學名詞。然而,伽馬刀治療腦膠質瘤是否有效,目前還沒有非常權威的數據證明??梢钥隙ǖ氖牵ゑR刀必須與放療或者化療聯合使用,才可能取得一定治療效果。此外,腫瘤體積較大、周邊水腫明顯的腦膠質瘤,采用伽馬刀治療是不合適的。
大眾醫學:您對防治腦膠質瘤,有哪些建議?
毛穎:腦膠質瘤的治療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而隨著神經外科醫生對腦膠質瘤認識的不斷深入,會使得整個治療過程更傾向個體化和精準化。至于如何預防腦膠質瘤的發生,尚無統一的說法。對于已經發現顱內病灶的患者而言,如下的建議是非常有效的:切莫諱疾忌醫,一旦確診,應盡早就診,在??漆t生指導下接受規范化治療;堅持定期和長期隨訪;如果術后出現出血、神經功能障礙,積極地接受早期康復治療也十分必要。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決心和戰勝病痛的信心。
大眾醫學:在治療腦膠質瘤過程中,有沒有令您記憶深刻的病例?
毛穎:作為一名從醫接近30年的神經外科醫生,我個人對于膠質瘤的認識也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治療腦膠質瘤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因為我最早獨立主刀的手術就是腦膠質瘤切除術。20年前,還沒有所謂的神經導航,所有的膠質瘤切除手術都憑醫生的肉眼和手感來確定腫瘤的邊界,以及定位一些關鍵的腦功能區。往往一臺手術非常成功,感覺腫瘤已被完全切除,但患者術后卻出現了難以解釋的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還有一些手術,當時亦感覺非常成功,但術后患者很快出現腫瘤復發,甚至死亡。曾經有一個患者在我手上先后接受了四次腦膠質瘤切除手術,那個時候,我深深感覺到神經外科醫生的無力。后來,我們通過大量的研究,有賴于科技水平和設淶母新,才知道精準定位功能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與國際同仁的交流以及自己團隊的研究,我開始關注膠質瘤的分子生物學特性,逐步確立新型的膠質瘤治療理念:以手術為中心,配合個體化的放療和化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大眾醫學:對腦膠質瘤診療的未來,您有哪些展望?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多學科診療協作組
1993年1月,曾主演《羅馬假日》、《窈窕淑女》等片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美國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因結腸癌病重不治,終年63歲。
2004年11月,均瑤國際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結腸癌晚期去世,年僅38歲。
2007年6月,中國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在美國病逝,享年60歲。
……
扼腕之余,大家會追問,大腸癌如此“兇險”,應該怎樣診斷和治療呢?大腸癌還可以治愈嗎?事實上,在臨床上,60%~70%的大腸癌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前提是必須接受合理、規范、最佳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上海市率先成立大腸癌多學科診療協作組,就是試圖通過完善的多學科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內窺鏡治療、中藥治療以及其他新技術,合理、規范的治療大腸癌。
在腫瘤醫院多學科診療協作組中,每一個科室均具有強大的實力,并且各科室團結一致、強強聯合,密切合作,開展大腸癌規范化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每一個大腸癌患者的診治方案都是多學科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這種合理、優化的醫療服務,造就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診療“品牌”,使其大腸癌的診治水平不僅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且毫不遜色于國際上幾個重要的腫瘤中心。
診療特色:
大 腫瘤醫院目前擁有大腸癌外科病床60張,為全市規模最大,年手術量1200例;
好 放療科是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和上海市放射治療質控中心,其地位在上海市無出左右;
重 病理科是上海市病理質控中心和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大腸癌是其臨床和基礎研究的重點;
新 化療科是抗腫瘤新藥的全國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在大腸癌的化療和生物治療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首 內窺鏡室以結腸鏡為科室特色,早期大腸癌和大腸多原發癌檢出率居全國之首;
早 核醫學科常規開展多種大腸癌相關腫瘤抗原檢測。并且引進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PET/CT儀器,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轉移病灶;
準 放射診斷科開展了直腸MRI,能夠對直腸癌進行準確的術前分期,指導治療。
專家介紹:
蔡三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協作組首席科學家,大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協作中心(CSCO)繼續教育委員會主任,CSCO康萊特科研基金(2000萬)學術委員、《實用腫瘤雜志》特約審稿、《中國癌癥雜志》特約審稿等職務
診療特長:擅長于大腸癌的手術治療。對局部晚期的大腸癌以及復發轉移的大腸癌的綜合治療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上午
特需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
章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協作組副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委員。美國放射治療協會(ASTRO)會員
診療特長: 胃腸道腫瘤、惡性淋巴瘤、乳腺癌及其他腹部和盆腔腫瘤的放射治療和綜合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
郭偉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化療學組委員
診療特長:在腫瘤化療放療介入治療等多個方面做過臨床組織與研究工作。擅長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尤其是消化系統腫瘤的化療與綜合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星期三下午
特需門診時間:星期一上午
問:我今年50歲,有長期便秘史,醫生建議我做腸鏡檢查。可是,我們單位每年都體檢查腫瘤標志物(CEA)并做肛指檢查。請問,還有必要做腸鏡檢查嗎?
蔡三軍:腫瘤標志物CEA作為大腸癌相關腫瘤指標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但其主要用于大腸癌患者術后隨訪或化療、放療中治療效果的評價,對于發現大腸癌,尤其是早期大腸癌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數據表明,在我院初治大腸癌患者中,CEA升高者僅26%,而這其中僅24%為I期或II期患者。肛指檢查的檢查范圍一般只檢查距8厘米以內的低位直腸及肛管,而整個大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及肛管。因此,肛指檢查并不能覆蓋全部腸道,并且近年來結腸癌患病率不斷上升,已經超過直腸癌。綜合這些因素,腸鏡檢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問:半年前,我接受了結腸癌根治術,術后醫生告訴我是早期(I期),不需要做化療。我很疑惑,早期結腸癌真的可以不化療嗎?
郭偉劍:通常,結腸癌按術后病理分期可分為I、II、III、IV期,其中,I期及部分無高危因素的II期患者并不需要接受化療。統計證實,I期結腸癌手術后的5年治愈率可達90%~95%。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結腸癌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如何發現更多的早期結腸癌呢?目前認為,這不但需要臨床醫生的正確指導、檢查,患者本身的就診意識及配合檢查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在臨床上,發現更多的早期結腸癌,不僅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還有利于提高我國結腸癌的整體療效。
問:我父親做腸鏡檢查,結果查出距5厘米處直腸癌,已經堵塞腸腔。醫生建議行胸部CT、腹部CT及直腸MRI檢查。我知道,現在腫瘤醫院有PET-CT,想直接做這個檢查,可以嗎?
章真:PET-CT的出現使腫瘤診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其對腫瘤診斷的靈敏度及特異度是其他影像學檢查無法比擬的。但是,目前“大腸癌診治指南”并沒有將PET-CT列為常規術前檢查,CT、MRI仍是術前的標準檢查。在臨床實踐中,我們認為以下患者在手術前可行PET-CT檢查:①因腫瘤堵塞,腸鏡無法完成全大腸檢查;②臨床檢查發現有肝、肺及其他器官轉移可能的,術前需PET-CT全面評估;③有遺傳性大腸癌可能,需排除其他器官是否存在同時性多原發腫瘤。結合你父親的情況,腫瘤堵塞腸腔,可以考慮接受PET-CT檢查,但直腸MRI評價腫瘤局部分期,還是需要做的。
問:一周前,我母親被查出患直腸癌,我趕緊聯系了熟悉的外科醫生,想馬上手術??珊髞韰s被醫生告知,需先行放化療再開刀,這會不會耽誤病情呢?
蔡三軍:直腸癌綜合治療是近些年的熱點。以前發現直腸癌,首先手術然后按照術后病理分期選擇是否進行放療、化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接受術前放化療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術后放化療,主要體現在更低的復發率、更高的根治性切除率,以及明顯的降期效果,并且一小部分原來沒有保留機會的患者,經過術前放化療后病灶明顯退縮,有了保留的機會。我院近5年經治的術前放化療直腸癌患者總體有效率為75%。所以,如果你母親確實為局部晚期直腸癌,你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先行放化療。
問:我母親三個月前被醫生診斷為升結腸癌伴肝轉移,當時行右半結腸切除,后進行化療。請問,這種晚期病例還有沒有治愈的希望呢?
郭偉劍:結直腸癌伴同時性或異時性肝轉移在臨床中非常常見,幾年前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均歸為晚期(IV期),整體(刪除)5年治愈率小于5%。但是,隨著多學科治療的推廣,結直腸癌化療效果越來越好,以及外科醫生的積極嘗試,對此類患者的治療理念已經有了顛覆性的改變。目前,只要腸癌病灶及肝轉移病灶均能根治性切除,殘余肝體積不小于30%,加上規范的化療,5年治愈率可達40%。一部分肝轉移在發現時無法切除,但經過化療后仍有切除機會。根據你母親的情況,建議可以參加我院大腸癌多學科討論(特需門診,周一下午),外科醫生、化療科醫生、影像診斷學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為你母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一年前,馬大爺因直腸癌接受了直腸切除手術。但到了年底,在他的肝臟上又發現了一個大如雞蛋的轉移性癌灶。身體虛弱的馬大爺此時已承受不了再一次的手術治療了。故腫瘤科的醫師決定為他使用“超聲刀”治療。馬大爺在連續接受了5次的“超聲刀”治療后,其肝臟內的病灶在逐漸縮小。3個月后,癌灶已縮至黃豆大小。馬大爺的食欲較前明顯好轉,面色也變得紅潤了。
據武漢總醫院腫瘤科高建飛副主任介紹,馬大爺使用的這種“超聲刀”全稱叫“高能聚焦超聲刀”。由于用“超聲刀”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不損傷正常組織,故它又被稱為“醫學綠色治療工程。”
為了進一步體驗“超聲刀”的“威力”,筆者來到了武漢總醫院腫瘤科,親眼目睹了一名胰腺癌患者接受“超聲刀”治療的全過程。在這間手術室內沒有無影燈,沒有麻醉機,更看不到各式閃著寒光的手術器械。只見62歲的胰腺癌患者劉先生趴在治療床上,一邊接受手術治療,一邊與醫生聊天。醫生先將B超的探頭貼在他的中腹部,經操作電腦對腫瘤進行定位后,這臺“超聲刀”便開始自動進行“蠶食”腫瘤的工作了。
劉先生此次做的是整個療程中的第5次治療。由于劉先生的胰腺癌瘤較大,故需進行7次超聲刀切除治療。劉先生在接受超聲刀治療前,腫瘤已壓迫到了膽總管。當時他全身重度黃染,皮膚瘙癢,惡心、嘔吐以致無法進食。劉先生的前三次手術,是被人抬來的。在他進行第4次手術時,不僅黃疸已經消退,而且可以正常進食了。這回第5次手術,他是自己走來的。約一小時后,劉先生走出了治療室,絲毫看不出他是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病人。筆者問他在接受治療時有何感覺。他說:“在治療時只覺得患處有一點酸酸的脹痛感?!蹦敲?,“超聲刀”對癌瘤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呢?為此,筆者采訪了前面提到的高建飛副主任。
問:“超聲刀”是怎樣殺死癌細胞的?
答:超聲波是“超聲刀”的能源。數百束的超聲波經過體外聚焦技術,再經過水介質的耦合作用,集聚在人體的腫瘤組織上,瞬間便可使腫瘤組織的溫度達到70℃―100℃。腫瘤細胞在0.25―1秒之內,即被“燙”死。這個聚焦點如同一個切割腫瘤的手術刀,使焦點區的腫瘤細胞全部被殺死,而其周圍的組織卻不受損害。患者經短暫的休息后,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問:“超聲刀”治療與傳統的射頻、微波等熱療技術有何不同?
答:“超聲刀”應用于臨床,掀起了腫瘤治療的革命。與傳統的熱療相比,“超聲刀”有以下優點:
1.可使腫瘤組織在瞬間達到較高的溫度,并殺死腫瘤細胞。而傳統的射頻、微波等熱療技術使治療部位升溫的速度較慢,所能達到的溫度也較低。故用“超聲刀”技術治療腫瘤明顯優于傳統的射頻、微波等熱療技術。
2.使用“超聲刀”治療腫瘤,病人一般沒有疼痛感,手術前也不需要進行麻醉,病人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較低。而用傳統的熱療技術治療腫瘤,手術前需要進行麻醉;病人有疼痛感;在治療過程中熱療的部位約有7%―20%的皮膚會被灼傷;而且病人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較高。
問:用“超聲刀”治療腫瘤與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相比,有何優點?
答:用“超聲刀”治療腫瘤,在保持腫瘤周圍組織完整的情況下,可對腫瘤細胞進行徹底的殺滅,并可降低腫瘤的轉移和復發率。而用傳統手術的方法治療腫瘤,要降低腫瘤的轉移和復發率,則必須擴大切除腫瘤組織的范圍;用放療和化療的方法治療腫瘤,要降低腫瘤的轉移和復發率,就要擴大放射線照射的范圍,增加用藥的劑量和用藥的時間。故手術、化療及放療與“超聲刀”技術相比,副作用較大。但“超聲刀”技術與化療、放療又不能夠相互代替。
問:用“超聲刀”治療腫瘤與用“γ刀”治療腫瘤有何不同?
答:“超聲刀”與“γ刀”主要有兩點不同:1.能量來源不同:超聲刀靠高能超聲,“γ刀”靠γ射線;2.適應癥不同:“超聲刀”主要適用于治療腹腔與盆腔內的實體腫瘤,“γ刀”主要適用于治療頭部腫瘤。
問:哪些腫瘤患者適合用“超聲刀”治療?
答:“超聲刀”適用于治療生長在盆腔、腹腔內的各種實體腫瘤,如胰腺癌、肝癌、腎癌、腹腔軟組織肉瘤、子宮肌瘤等。另外,因為用“超聲刀”治療腫瘤具有無痛苦、無毒副作用的優點,故它不排斥化療與放療。如果病情需要,病人在進行化療或放療的同時,也可采用“超聲刀”治療。
問:哪些腫瘤患者不適合用“超聲刀”治療?
答:胸腔內的腫瘤和有廣泛轉移或伴有腹水的腫瘤不宜采用“超聲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