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2 10:0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英語實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英語實驗報告 個性化 自主學習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既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地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英語是一門強調實踐的學科,需要學生在語言輸入的前提下不斷訓練和輸出,即輸入—內化—輸出。
二、大學英語實驗報告的理論依據
1.“i+1”理論、“因材施教”原則。
“i+1”理論中的“i”是“input”的首字母,意思是“輸入”,具體是指語言習得者的語言輸入,“l”則是指習得者的已有語言能力,整體意思就是輸入語言習得者已有的語言知識。而“i+2”和“i+0”(語言的輸入高于或者低于語言習得者目前已有的水平),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或者太難,不好接受;或者太容易,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也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從而滿足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實際需要。
2.建構主義教學。
英語實驗報告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該理論認為,教學就是要努力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教師的職責是促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根據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教材不再是教師教授的內容,而成了學生意義建構的對象。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教學模式,基本“摒棄”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完成了教材、教師、學生、媒體等相互關系的轉變。建構主義明確了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定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肩負著“組織”、“監控”、“檢測”、“敦促”、“參與”和“提供幫助”等職責,教師從以教授知識為主,變為以指導、輔導學生的學習為主,從舞臺上的主角變為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Holec將“自主”學習能力界定為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
三、什么是“個性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個性化”教學模式包括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兩方面。從教的角度來講,“個性化”教學的實質是“因材施教”;從學的角度來講,“個性化”學習是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即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學習特色,如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手段、學習策略等方面充分體現個人的特色和特長?!皞€性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指大學英語這一學科為適應并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個性并發展個性而構建的一整套的大學英語教學系統。
四、大學英語實驗報告的構建
1.實驗內容。
每項實驗報告包括三樣東西:課程實驗報告、課程實驗教學大綱、本科教學實驗講義。
課程實驗報告包括實驗項目名稱、實驗目的及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實驗環境、實驗結果與分析、教師評語。課程實驗教學大綱包括課程名稱、實驗教學目的、學生實驗報告撰寫要求、學生實驗成績評定規則及方法等。本科教學實驗講義包括實驗內容、目標及要求、實驗準備、實驗測評與考核等。
2.實驗基本操作流程。
在課堂上觀看有關實驗資料,就有關片段向學生提問、歸納、總結、要求:
3.實驗目的。
實驗教學中創設、模擬真實的、充滿張力的生活化的情境,每個學生都進入角色,大膽地展現自己。實驗報告能豐富課堂教學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同學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寓教于樂,讓同學們在娛樂中學習,在活動中增進友誼、溝通和了解,并活躍課堂及校園英語學習氛圍,真切地體現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及提高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實驗測評與考核。
學生實驗測評與考核包括兩項:學生表演英語實驗項目時,組長們作為班上的評委,根據評分標準給演示小組現場打分;教師根據組長的評分評定學生實驗報告的成績。
五、大學英語實驗報告的意義
1.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的情況,教師“一言堂”現象非常突出,本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言實踐課變成抽象枯燥的“純”語言知識的講授課。大學英語實驗教學,給予學生以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合作交流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英語實驗報告證明這種教學模式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質。
2.建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實驗教學強調實驗報告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使學生敢于創新與面對挑戰,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環境和寬松的心理環境,讓學生敢動、想動、能動。大學英語教師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及首創精神,增進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采取民主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民利,與學生共同制訂計劃,討論問題,從而構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指導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形成了以自主式和合作式為主的學習方式。
3.改進了我?!?+2”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實驗教學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資源;內容既與課本緊密聯系又遠遠超出課本;信息量豐富新穎,操練形式多樣有趣;能夠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生始終得到指導;能夠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能夠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能夠提供準確、規范、地道的語言輸入;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合作性學習方式的介入。
合作性學習方式是指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為主的組織形式,已經在大學英語實驗教學中得以應用。有五個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譯,《合作掌握學習的策略》):一是積極的相互依賴,使小組成員確信他們“同舟共濟”;二是面對面的交互作用,確保小組成員能直接交流;三是個體責任;四是合作技能,即與他人在小組中協同學習所需要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協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態度等;五是集體創作加工,小組成員采取自我檢查或反饋方式考查集體學習進行得如何并提出改進措施。
六、結語
大學英語實驗教學越來越被高校重視,英語實驗報告不僅培養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及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更是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皼]有個性,就沒有鮮活的人的發展,就沒有創造人才的呈現”。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一是促進潛能開發,最大限度地幫助教育對象開發生命潛能,從而推動個人學習與成功;二是促進終身學習,因為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社會變化越來越快,信息和知識的更新速度更快,適應社會變化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學習和終身學習;三是學以致用,個性化教育更注重學中做,做中學,自我超越最終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獨立思考和自我創造,從而真正達到“學習和思維的自由與超越”。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2007.9.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Jane Piaget,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1952.
[4]劉愛軍.大學英語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外語界,2012,4.
[5]余麗華等.倡導個性化,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6,4.
一、引言
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諸多期待和挑戰.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素養的提高應該引起教育教學界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師本人等各方面的更多關注和思考。
我國目前有近6萬名大學英語教師,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這一系列工程的操作主體和英語教學改革的先鋒,但他們存在著知識結構單一、科研薄弱、理論素養不足等問題。相關大學英語教師素質調查表明。相當部分的大學英語教師在智能、經驗和教學態度上都需發展或成長。…從全國范圍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主要由中青年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擔任。這些低教齡和低年齡的教師只是具備了英語學科的知識,其教育專業知識(教學技術)還遠未成熟。束定芳在《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中指出,師資狀況調查表明目前許多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理論培訓,教學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持。
由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對全國48所院校900多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教師有很強的意愿來進一步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但對于應該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卻比較迷茫。l3這種狀況將根本上阻礙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改革的推進.因而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素質將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二、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途徑
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大學英語教學硬件環境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而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卻是緩慢的、隱性的、循序漸進的,但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是至關重要的,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前提和有力措施.可強有力地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必須改革和發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教師的發展進程。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通盤考慮,總體設計。目前,教師教育已建立起包括教師的職前專業準備、人職專業輔導、在職專業提高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英語教師教育不應試圖一步到位,一次性地培養出專業成熟的教師,而應擴大到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與教師繼續教育相掛鉤。是終身持續的過程。本文將著重討論大學英語教師如何通過繼續教育自我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是傳統意義的學歷培訓和簡單的知識更新,而是指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是教師能力水平、知識結構從低級到高級、由舊到新的發展過程,是教師作為主體的人的一般發展到作為職業人的專業化發展。它不僅包括教師個體生活中知識、技能的獲得與情感的發展,還涉及教師工作環境中的學校組織文化和結構。教師的發展需要集體和教師個體的共同努力。
由于主觀和客觀的種種原因.如教學任務繁重或自我缺乏科研意識等。不少大學英語教師對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投入不多.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熱點問題不關心.教育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相脫節。因而,要通過繼續教育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首先要強化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意識,加大科研投入。除去教學這一教師最重要的本職工作,科研同樣是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它能反映出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受學科內容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所制約的.教學實踐就是對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的合理運用.教師的專業程度就是憑借這些專業知識、原理、技術的熟練程度來保障的。因此。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應側重于教學內容再處理、課堂教學環節的組織、教學課程調控、課堂管理、突發事件處理、師生互動中的技藝的追求。在繼續教育中具體體現為要著重提高以下專業能力:(1)認知能力:包括歸納能力、演繹能力和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2)教學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整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3)設計創意能力:主要包括英語課程的構思和設計、教學的構思.教學整體設計,教學過程的調整,教學材料的編制、組織、調整和使用等。(4)執行能力:包括實施課程計劃和整體教學計劃、實施具體教學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保持課程計劃、整體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計劃的一致性,教學過程的隨機處理策略等。(5)觀察能力:包括課堂現場觀察,學生群體行為觀察,學生個體行為觀察、心理觀察,觀察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等。(6)話語能力:主要包括詢問方法、交談方法、領悟技術、有效表達技術、母語和英語的使用策略、學生話語失誤策略處理、課堂交際英語的系統掌握等。(7)互動能力:主要包括師生間的互動模式的養成、互動模式的轉換和變化、真實交際中的互動技術等。(8)群體控制能力:主要包括班集體的建構、課堂的管理技術、課堂活動類型的運用、課堂活動類型的轉換、群體學習行為的養成、教師對教學群體的領導方式等。(9)表現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運用電腦進行教學的技能、形體技能、課堂表演技能、課堂造型技能、使用各種教學工具的技能等。(10)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設計并實施教學研究方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設計研究程序、撰寫研究報告等。
教學研究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新的教育思想、課程要求、模式等新事物的出現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調適情感與技能,而且要具備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科研根據我國英語教學的改革形勢,大學英語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研究課題,如變化研究、行為研究、角色研究、關系研究等。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活動的途徑也很多:(1)由大學英語教研室組織申報校級或省級課題,教研室全體成員參與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活動,共同探討、合作研究、積極總結、互相借鑒,總體推進改革步伐。(2)以培訓、觀摩和研討等形式,相互學習、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共同提高,積極開展教研活動。(3)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對各種教學行為、教學理論、教學模式進行案例實證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得出第一手資料,經過分析、總結,寫成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以目前流行的“反思教學”為例,“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與由此帶來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強調教師基于教學實踐的自我意識、自我檢察和自我評估的能力。行動研究著重教師善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教學中加以實踐[7]在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同時,還可以寫出科研論文,提升科研能力。(4)當然還可以借鑒國外教師教育的理念,通過對自己教學實踐進行批判性的反思,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實踐:借鑒國外教師教育的培訓內容:教學理論、專業知識、教學技能、交際技能、應變決策等;借鑒國外教師教育形式,開展行動研究。溝通理論與實踐,強化專業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考試導向 反撥作用 教學原則
一、課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關系到整個高等教育的質量。大學英語教學評估是廣義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全國大學英語教學評估主要采用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由于具有相對較大的權威性,對全國各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考試導向非常突出。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導教師的教,又指導學生的學,貫徹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1]除了一些公認的基本的教學原則之外,教學原則還會因為社會時代和教學內容等不同而各具特色。大學英語當然具有自己的教學原則,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原則的研究應該不斷深入和完善。
在新的社會時代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在先期試行的基礎上,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新的闡述和規定。[2]
為了有效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對大學英語的考試導向與教學原則進行聯系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大學英語的考試導向
目前的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包括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和大學英語口語考試(CET-SET)三個項目。今后,還可能開發大學英語入學水平考試(CET-PT)和大學英語高端考試(CET-AL)等,并且在考試形式和考試手段上不斷改革。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對大學英語教學起著巨大的反撥作用。[3]當然,其反撥作用既包括正面的,又包括負面的。
對大學英語的考試導向的研究,是與對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的反撥作用(backwash effect)的研究相聯系的。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一般被定義為考試對教與學的積極和消極的反饋作用。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是在完成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后進行的終結性評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學的效果。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它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消極阻礙作用也難以否認。
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作為標準化考試,較好地保證了信度和效度等,克服了學??荚嚨牟蛔?,是檢測學生學習水平、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方法。學生、教師可以從中發現自身與《教學要求》的差距,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學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很好地為教學服務。在一定意義上說, 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依賴于考試, 因為先期的教學效果在考試中得到了反饋,后續的教學就可相應作出必要的調整。教學的提高正是在這種以教學為主、以考試為輔的“教學―考試―再教學―再考試”的循環發展中得以實現的。然而,考試,尤其是統一考試往往會誘導教學與考試的主輔倒置,盲目追求考試的通過率,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考試左右教學的局面,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4]
考試改革是人們在對考試的反撥作用有一定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對先前做法加以改進,從而減少負面反撥作用的一種手段。伴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全國大學英語考試體系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相繼出臺了新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和《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大綱》等。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遵循《教學要求》,摒棄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與考試的和諧統一中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確立的正確的考試導向。
三、大學英語的教學原則
教學過程是一個由若干因素構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運動過程;教學過程的若干因素之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敖虒W原則就是為調整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為使這些關系向既定的方向轉化而提供條件的基本要求”。[5]“對于教學原則的制定依據也是見仁見智,分歧較多。但……主要有教學目的、教學過程的規律、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哲學和相關科學理論等方面?!瓕τ诮虒W原則來說,教育或教學目的是出發點,一般哲學、政治原則是指導,現實教學經驗是源,歷史上或外國的教學原則思想資料是流……分析教學中的矛盾關系是關”。[6]
不同的研究者對教學原則的制定與闡述,從數條到數十條不等。例如,吳進業、花清亮等于2001年闡述了中國當代外語教學的18條基本教學原則。[7]但制定或闡述出過多條的教學原則,在教學實踐中不易把握,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反而會有影響。只有制定或闡述出幾條概括精辟的宏觀層面的教學原則,才能對具體教學實踐產生較大的指導意義。就大學英語的教學原則而言,研究者作了這方面的嘗試。例如,馬揚準于1995年提出了大學英語的6條教學原則,[8]趙海燕、韓鶴卿于2002年提出了大學英語的4條教學原則,[9]等等。
但他們都出現了宏觀與微觀交叉、不易把握實施的問題。而且,對于教學原則的研究是一個無止境的課題,隨著教學實踐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深化,應該不斷深入和完善。對大學英語教學原則的研究亦是如此。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原則的闡述與完善,除應遵循上述教學原則總體制定依據中所涉及的“出發點”、“指導”、“源”、“流”、“關鍵”等外,更應結合社會時代和教學內容,從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分別闡述,微觀層面闡述應該建立在宏觀層面闡述的基礎之上。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時代背景下,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環境中,大學英語應堅持如下五條宏觀層面的教學原則:
1.目標原則:堅持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是就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而言的?!督虒W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痹诮虒W中,要全面把握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知識和聽、說、讀、寫、譯五方面技能,著眼于綜合應用能力。
2.實施原則:堅持分層教學與持續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這是就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實施而言的,實際上是因材施教的原則?!督虒W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應根據不同層次,實施分層教學。另外,大學英語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之間是連續的,不能間斷?!督虒W要求》還提出:大學英語應“向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終身教育轉變”。因而,堅持持續教學,設計相應的課程體系,將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3.模式原則:堅持教學模式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是就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方法而言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方法的組合?!督虒W要求》提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教學是雙向的,既包括教,又包括學。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要堅持創新,充分發揮集中教學、自主教學、傳統教學、現代教學等各種方法的長處。
4.角色原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與以學生為主體相結合,有效進行教學活動。這是就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師生角色定位而言的。偏頗地以教師為主導或以學生為主體都是不科學的,只有兩方面并重,才能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
5.環境原則:堅持教學、評估、管理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是就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與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及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關系而言的(這里所說的教學活動是指狹義的教學活動;廣義教學活動包括狹義的教學活動、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要堅持教學、評估、管理和諧統一,特別是要堅持正確的考試導向,摒棄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堅持教學、評估、管理和諧統一,還要使教學活動與教學文件制定、教學活動管理、課程考核方案、教師考核方案、教師培訓體制等配套。
四、課題研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遵循《教學要求》,確立正確的考試導向,在上述五條宏觀層面教學原則的指導下,不斷發展教學實踐,研究微觀層面的教學原則,保證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進行,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促進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守仁.高校大學外語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86-106.
[4]郭昌暉.大學英語級別考試芻議[J].北京農學院學報,1990,5,(2):81.
[5]唐文中.教學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173.
[6]楊小微.現代教學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62-274.
[7]吳進業,花清亮.中國當代外語教學法[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111-231.
[關鍵詞]大學英語 改革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9-0219-01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備的外在條件
首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我國的國際交往活動越加頻繁,而隨著國際交往活動的進一步深入,英語作為一個日常的社會工具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其重要性。
其次,國家高度重視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問題。教育部2007年出臺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此作為各高校組織開展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并把大學英語的四級和六級考試明確作為大學英語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為主要的方法和動力。
第三,隨著教育信息化、網絡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大學英語改革有了技術上的保障和支持。各個高校的校園網和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都能夠為學生和教師在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上給與堅實的技術保障和物質基礎。這也為教師和學生,尤其是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條件,有利于積極的推動大學英語改革在現實中的應用。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備的內在條件
第一,根據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精神,全國各高校紛紛開展基于網絡的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莊智象的研究則精選了參加外教社“新理念”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試點的20余所高校的教改報告,旨在促進試點學校間的交流,供其他有志于教學改革的高校借鑒,以此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莊智象(2005)在研究中發現,學校擴招帶來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客觀實際以及同一個教學目標,同樣的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通過研究莊智象(2005)發現,在教學改革試點中進行的許多措施,在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覺、自主學習習慣和提高成績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是同時發現,雖然層次一般的學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但最大的受益者則是層次更高的學生。
第二,許多高校已經認識到,想要創建一流的大學和高水平的大學,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英語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所大學里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的高低,也是這所大學水平高低的重要參照因素之一。許多高校正在積極思考如何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
第三,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改革公共英語教學的渴望和呼聲也很高。大學是學子們步入社會前最寶貴的階段,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英語是將來就業和參加社會競爭的有力工具,是步入社會后不得不掌握的一門技能,學好英語的要求就顯得愈發的緊迫。
三、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行為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種互動
從以上各個層面的分析來看,各種外在的因素基本都已經具備,最關鍵的核心因素就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行為是否能夠積極利用好現存的各種良好外在環境,激發學習的動力,迸發出積極踴躍的學習動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行為是相互性的,改革措施和模式為輔,學生的自主性為主,一切還是要回到學生是否能夠能動的、自主的學習的核心問題上。在大學英語改革的道路上,積極引導和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解和督促為輔的互動機制為大方向,使大學英語改革逐漸適應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的步伐。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最大助力。只有在學校層面對大學英語改革高度重視,對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大力幫助推進公共英語改革,為大學英語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后盾。這種建立在良好學習氛圍之上的改革,才能夠不斷取得進步和成效。
四、結語
全國公共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比已達到1:130。隨著在校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公共英語課授課教師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也無法同時兼顧所有的學生。王守仁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集體攻關”(王守仁,2009)。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要的不僅是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還需要能夠主動汲取知識的學生,教師和學生要作為一個集體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動大學英語的改革。大學英語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只有將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主動學習有效調動結合起來,才能將大學英語改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守仁.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04(2):5-7.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 教學 科研
近半個世紀以來,為了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我國的高等英語教育進行了大規模的教育教學改革。改革涉及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資源建設、教學評價等各方面。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每位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顯然,新形勢下國家對高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更為迫切。各級院校為了學校自身的發展也對英語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學英語教師在整個高校教師群體里學歷及科研能力方面都相對滯后卻幾乎成了不爭的事實。本文試圖分析制約大學英語教師科研水平提升的種種因素,探討相應的對策,以突破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瓶頸。
一、大學英語教師科研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科研時間難以保障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其涵蓋面非常廣,專業性質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掌握豐富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特別是英美等國的歷史、地理、宗教、風土人情等。更重要的是,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語言水平,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水平,尤其在網絡、資訊如此發達,社會上各種英語培訓機構盛行的現今,學生很容易分辨教師語言水平的良莠,甚至有些學生的語音語調已相當不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如果沒有過硬的語言水平,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從而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的業余時間大多花在鞏固和提高語言水平上,終身學習在外語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普遍為對象數目龐大,內容重復,工作量較為繁重。盡管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許多高校的英語課時都有所縮減,但大學英語教師的平均教學工作量并沒有減少,目前大多數英語教師的周工作量可達到12-18節,除去上課時間,教師們每學期花在第二課堂,如各種英語競賽活動的籌備工作、學生自主學習監管、網絡課堂等方面的時間也不容忽視。在這種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工作狀況下,大學英語教師能投放在科研上的時間和精力的已經所剩無幾。
(二)教學與科研方向不一致
隨著高校擴招以來,大學英語教師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近年來,新加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們均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學英語教師的學歷結構。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并非出自教育學研究方向, 還有相當比例的教師是以文學、翻譯或語言學研究為專業的。這種狀況給教師無論進行教學研究或者專業方向的研究都造成不利局面。教師們在一線教學實踐中,難免會有體會與想法,但要想進一步深入研究,還需要補充較為系統的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對于國際上語言學研究方面采用的測量方法、數據采集及處理工具更是幾乎沒有概念。另一方面,想繼續自己曾經的研究方向和領域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這和教學任務又存在沖突。唯一可以利用的是寒暑假,但往往在時間稍多一點的暑假,不少教師也要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而出外培訓學習。
(三)科研意識淡薄、科研環境欠佳
大學英語教師在高校教師中可以算作較為特殊的群體。由于之前很大一部分教師學歷偏低,而且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科研方法的訓練,致使長久以來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定位也是重教學輕研究。而且據調查目前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中女教師比例高達80%。女教師因社會分工的不同而承擔著家庭里大部分家務,分散了一部分精力。因此女性比例偏高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科研意識淡薄。整體科研氛圍不濃反過來又導致了整個群體學科帶頭人稀缺。此外,普通高校給外語科研提供的環境相比之下也非常有限,研究所需的本學科國內外前沿資料有賴于教師在校外自行解決。值得關注的另一方面為學術文章發表的難度。我國外語教學與研究類的期刊原本就較少,大學英語教學類的文章所占比例已在少數,而這些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為知名專家、教授的。雜志為保證其質量也會優先考慮學歷和職稱更高的作者,由此,留給大部分教師的機會愈見稀少。種種原因最終導致多數教師為了晉升職稱而不得已才開始做科研。
二、可行性方案
(一)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選定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新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做一名教書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英語教師同時也應當是研究者。新型的復合型英語教師才是符合高校發展的,“其特征是熟悉外語教學理論(教育學、語言學習理論、測試學等)”,而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劉潤清教授就建議大學英語教師學習一點“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基礎知識”。因此,不論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興趣,每位教師在提高語言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同時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外語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此外,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見諸更高檔次的雜志,教師們也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另一方面,為了自身專業化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們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選定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通過開設相應的選修課將自己的研究興趣與教學建立一定的聯系,以此改變教學科研兩條線的狀況,從而也保證了科研的時間。對課堂教學感興趣的教師如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認識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并運用理論做支撐,這樣是最容易取得成果的。為了提高科研水平,專家建議“多開展實證性的研究”。
(二)學校創設良好的科研環境,激勵教師的科研動力
大學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校的支持與鼓勵。高校應充分重視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現狀,盡可能為英語教師創造繼續學習的機會,如支持考博、出國研修、開展師資理論學習培訓活動等;加強英語教師學術梯隊的建設;為教師們創造良好的學術交流的機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學術報告,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加大外語類科研經費的投入,為英語教師們搜集科研資料提供可行的途徑。目前,大多數高校本著科研強校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機制激勵教師做科研,然而,考慮到大學英語教師這個群體的特殊性,如果學校能在無法減輕工作量的情況下,改善英語教師的待遇,以及在職稱評定和科研立項方面對英語教師予以適當的政策傾斜,那將從根本上減輕英語教師們承受的壓力,從而真正達到激勵的效果。
三、結語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逐步得到重視。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開展、教學質量能否改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因此,無論是當前改革的需要還是從學科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應當思考如何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而科研能力一直是阻礙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短板。但只要個體和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完全能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
[2]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的發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3]束定芳.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1).
[4]王守仁,王海嘯. 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 2011(9).
[5]丁愛春,王梅霧.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動力:不同學科的解釋[J].教育學術月刊,2011(7).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育教學改革 終結性評價 多元化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顧曉琳(1979- ),女,吉林白山人,長春大學光華學院公共外語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吉林 長春 130117)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構建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235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9-0172-02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評價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環節。它可以對師生教與學的具體情況做出評估,并對教學起著導向的作用。目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普遍采用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存在著很多弊端,如過度強調應試能力的培養,阻礙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自主性的發揮等。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評價,同時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現如今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
我國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方面普遍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教師或用人單位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有著其他評價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盲目地取消,但其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主要由授課教師來組織考試,而作為評價對象的學生則很少參與其中,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另外,這種評價方式缺乏激勵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感受和表現在評價中無法呈現,成績決定一切,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容易使學生產生悲觀、焦慮的情緒。另一方面,這種評價方式也可能會降低英語授課教師思考、探索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積極性??傊?,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在許多方面都難以滿足英語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無法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更難以促進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因此,在傳統評價方式基礎之上,引入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就顯得極為迫切。
二、大學英語課程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1.理論基礎。多元化評價體系理論源于多元智力理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并非像傳統智力定義所說的那樣,是以語言、數理或邏輯推理等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人除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兩種基本智力以外,還有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內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認為,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擁有上述9種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則表現出了個體之間的智力差異。這一理論向傳統學生能力評估觀念提出挑戰,對當前西方許多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近幾年來,這一理論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研究,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
2.多元化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為了克服終結性評價為主導的單一性評價方式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學者們提出了多元化評價體系。這種新型評價模式是從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多個方面實現多元化,是能夠全面地評判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系列方法。同時這種評價能夠全面真實地評價學生的語言潛能、學習態度和學業成就,提供改進教學的信息,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在這種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引導者,負責評價活動的組織和記錄,在評價過程中指導和幫助學生,而學生是評價體系的中心,體現著被評價者和評價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評價內容多元化,即能力評價與知識評價相結合;(2)評價主體多元化,即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3)評價標準多元化,即將統一標準和個人標準相結合;(4)評價形式多元化,即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三、多元化大學英語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
1.評價內容多元化。在傳統大學英語的評價體系下,教師將期中、期末等考試中的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能力高低的尺度。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很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消極情緒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減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進而可能導致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越不喜歡學,學習成績越差,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這種單一的評價內容無法完全反映出學生真實的英語水平。因而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一個完善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會注重對其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測試,而且也強調對其英語實際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如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態度、自信心、學習習慣、學習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從而通過多元化評價體系提供全方位、立體的綜合性學習信息。
大學英語的授課教師在組織評價活動時,應該對教學內容的多個方面進行設計,從而達到綜合評價的目的。如在英語課文講解完之后讓學生復述課文,用所學的英語單詞講故事,觀看英文電影后為電影重新配音,組織英語歌曲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從多個方面和角度,考察學生的想象力和反應能力,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態度和自信心等;還可以通過閱讀英語刊物、撰寫讀書報告、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來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英語的整體水平。
2.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作為英語的學習者,是英語學習過程的主體。因此,多元化評價體系也應由傳統單一的教師評價變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強調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與協作。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受評者變成評價的主動參與者,教師也變成評價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的自評可以通過讓學生撰寫學習報告的形式來實現,報告可以使學生以周記或日記的形式記錄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總結學習內容和進展。學習報告為教師和學生評價學習效果提供了一種重要的途徑,并且是課堂評價的有益補充。學生的自評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可以分為課程前自我評價,課程進行中自我評價和課程結束后的效果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也可以在開展口語對話、情景劇表演、課文復述等英語技能訓練活動的時候進行,讓學生采用適當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及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可以彌補教師評價的不足,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不斷地自我提高和進步,同時不斷提高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學習的綜合能力。
教師評價并不僅僅指終結性評價中教師對學生的試卷成績所做出的判定,而且還包括教師所做出的形成性評價和診斷式評價,主要是指在課后教師和學生多溝通,幫助他們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度,督促并檢查學生的作業,為學生隨時提供指導性和診斷性的信息。教師評價必須和學生自評、互評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真正體現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3.評價標準多元化。大學英語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應采取靈活的評價標準,應充分考慮不同的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天賦和個性,統一的評價標準很難滿足不同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需要和個性的協調發展。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要以大學英語課程中的知識目標作為統一的參照標準,而且要以學生縱向發展的自身進步情況作為個人標準,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中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大學英語知識目標的統一標準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在期末考試中以統一的試題呈現,而學生自身發展的縱向標準可以通過建立學生檔案的形式來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一個檔案,內容包含與學習相關的所有資料,如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最喜歡的英文歌曲、對英語學習預期的目標、參加英語活動的照片、英語刊物的讀書報告和學習報告等,這些資料能夠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想法、進步情況等。檔案收集的時間可以分為學期初、學期中和學期末。學生定期將檔案袋中的資料進行總結,并得出縱向比較的自我評價,不斷回顧自己的學習情況;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做出記錄,作為多元化評價的一部分。
4.評價方式多元化。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同于以往單一的試卷測試的評價方法,而是將豐富多彩的評價形式引入評價活動中,如學習報告、問卷調查、座談會、對話表演、情景劇、英語辯論等形式。通過問卷調查,授課教師及時了解不同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自身英語的學習情況進行診斷性評價,使學生能更好地認清自己英語學習的實際狀況。通過座談會,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溝通,幫助不同的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對學生實際能力做出評定。各種不同的評價方式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能為教師的教學及時提供反饋信息,進而提高英語教學和學習的整體水平。
四、結語
大學英語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克服了以往評價方式的簡單化、評價內容的刻板化、評價主體的單一化,以及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等一系列問題。這種多元化評價體系既能反映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自信心等方面。當然,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實施也存在一定的現實問題,如不同的授課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側重點不同,評價標準參差不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性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評價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出臺相應的政策規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綜合評價體系標準,并積極進行師資培訓,幫助老師充分理解和把握多元化評價體系。隨著高校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其評價內容的立體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及評價標準的靈活化,將會成為高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胡延峰.構建多元化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分析與探索[J].林區教學,2008(5).
[2]李秋.大學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理論與功能[J].科技資訊,2009(33).
[3]羅少茜.英語課程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現狀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力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者,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體系,建立起了一支品德高尚、無私奉獻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這支隊伍缺憾已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1.師資隊伍嚴重短缺
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了高校在校生規模的急劇膨脹,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校自身的軟、硬件建設,卻沒有得到同比的增長,師資隊伍特別是大學英語師資出現了嚴重短缺的現象。2001年全國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為1:130,到2004年則下降到了1:160,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程度。大學英語普遍采用大班形式授課,是師資隊伍嚴重短缺的最直接的體現。
2.結構不合理,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大學英語師資力量的薄弱,一方面表現為數量上的短缺,另一方面表現為質量上的參差不齊。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27.7%,助教占33.1%,具有本科學歷的占72%,而碩士以上學歷的只占22%,其學歷、職稱層次都遠遠低于其他學科或課程的教師。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也給大學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帶來了障礙,導致了大學英語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和科研水平的普遍低下。
3.教學思想相對滯后
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在2002年初對48所院校、900多位大學英語所教師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中發現,82.8%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只要自己的英語功底好就能夠教好英語,70.9%的教師認為教英語并不難,60%以上的教師認為課堂活動就是“講解課文”和“做課文練習”,84.5%的教師認為讓學生參加課堂活動是浪費時間,只有3%的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口語活動。這說明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觀念,缺乏對現代教育理念、英語學習特點和規律以及先進英語教學法的認識和理解,這與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英語教學理念是格格不入的。陳舊落后的教學思想,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極大的阻力。
4.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亟需提高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廣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不局限于技術本身的發展,更多的是要依賴于技術的運用和操縱者――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但也對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科出身的大學英語教師,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水平本來就不高,動手能力較差,加之以經費和教學任務等方面的原因,英語教師參加這方面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又很少,更何況還有相當數量的大學英語教師滿足于傳統的講授教學法,缺乏掌握新技術、實踐新方法的主觀意愿和內在動力,即使懂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點及其對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作用,也難以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實際運用,這些都導致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師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力的普遍低下。國際現代教育技術權威Dennis W,Mills曾經指出,“教育技術永遠不可能取代教師,但懂得技術的教師無疑將淘汰掉不懂教育技術的教師”,所以這方面的問題應當引起有關各方,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高度重視。
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挑戰,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認清形勢,奮起直追,以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要求。
1.轉變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教師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式傳授詞匯、課文等內容,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但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已經無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明確提出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已經不再是靜態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成為動態學習能力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習活動方案的策劃者、組織者,課程資源的提供者、開發者,教學實踐的合作者與研究者,大學英語教師要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學習向著個性化、自主化方向發展。
2.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文化修養
扎實的英語基礎、良好的聽說讀寫技能,準確流暢的語音語調,是一個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當具備豐富的外國文學、文化和社會知識。在現代學科朝著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方向發展的今天,大學英語教師除了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以外,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跨專業知識,了解一些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懂得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掌握各科通用的科學方法論原理,具備綜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堅持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各高校也應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鼓勵他們到國內外一流大學進修、學習,最大限度地獲取前沿學科知識,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
3.知難而進,提高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
現代化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掌握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當今大學英語教師的一項基本功。大學英語教師要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動手能力,大膽運用網絡、設備和軟件,對教學進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整合多媒體、網絡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把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高等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也要有計劃地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并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鼓勵和督促大學英語教師掌握、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變成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的真正工具和手段。
4.強化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