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4 14:25: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獨坐敬亭山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自主學習 教師主導作用 創新意識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策略發生了相應變化,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更新,但在操作層面上,在現實的閱讀教學中,忽視訓練,浪費時間的形式主義比較普遍,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有的以問代練,滿堂問,學生用不需要動腦筋的回答問題代替讀書。有的只顧執行不切實際的教案,不管學生是否在聽,在想。有的單純注重思想內容的架空分析,與語言文字脫節,從表面看學生的活動不少,實際上不是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而是簡單地重復課文內容。
要克服閱讀教學的種種弊端,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一、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書讓學生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冎鲝埗嘧x,更主張“熟讀”與“精讀”相結合。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币簿褪钦f,讀書要一邊讀一邊想,想作者之所想,與作者在思想上溝通,在情感上共鳴。
例如我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把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再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接著再讀詩文,學生可以自己帶著感情讀,讀中感悟詩人“孤云獨去閑”的孤獨之感。課堂上,表演讀、輪讀、疊誦、唱誦、小組讀、配樂讀穿插其中,讓課堂不僅書聲瑯瑯,而且詩意盎然。
(二)問題讓學生提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專家們紛紛提出:“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把握;給學生一個權力,讓學生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創造?!痹陂喿x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主人,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引導,做服務的工作,其目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習,學會探究學習,真正做到:書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問題讓學生提,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大家預習了課文,一定有很多問題想問,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把提問的次數控制在6次,誰想問,請舉手!
生:為什么說地球可愛,又容易破碎呢?地球那么結實,怎么會破碎?
師:問得好,答案百分百就在書中。(板書:破碎)
生:人類無窮無盡的破壞,那地球還能活多久?
師:這是一個大問題,非常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同樣與前一個問題有聯系。
生:地球的礦產資源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師:一個相當不錯的問題??上蠜]有答案,放到課外去研究吧。
生:那些人憑什么破壞地球?地球是大家的。
師:好一個義正言詞的“憑什么”,好一個充滿憤慨的“憑什么”!……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會產生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引導學生產生懸念,激發學習興趣的動機。因此,教師要珍惜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的問題得到解決,千萬不能挫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二、重點突出,精心設計,扎實訓練。
方法是達到目的、走向成功的道路、橋梁。要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一方面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訓練的方式方法?!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應隨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應用,但應以重點有沒有突出,難點有沒有突破作為出發點。
例如教學《一夜的工作》時,重點應是讓學生體會工作是如此勞苦、生活卻是如此簡樸。依據教材特點,可以采用品詞析句的方法,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展開設計,讓學生通過對句子的反復朗讀、議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又如《草原》一文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草原的遼闊,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把學生帶進“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草原。再通過資料短片,了解在蒙漢兩族人民中廣為傳唱的一些感人故事。有了這些鋪墊,課文的重難點就隨之迎刃而解。
三、見解讓學生講,疑點、難點讓學生議,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思維活躍起來,對于課文里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必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持歡迎態度,對他們這種克服從眾心理、敢于發表創見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使提出的問題妥善解決,使不同的意見得以發表,只要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例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當讀到“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句話時,我問:“面對眼前的這一奇跡,你們想說什么!”學生提出:“盲女孩真的能抓住一只睜著眼睛的蝴蝶嗎?有可能嗎?”我靈活地采取反問法,把問題反推給學生:“對啊,你們說可能嗎?”學生有的說,蝴蝶是被盲女孩的熱愛生命感動了,不走了,甘愿被她捧在手心;有的說,盲女孩有靈性,能與動物對話;還有的說,盲女孩安靜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她有一扇心窗,她能用心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經過反復爭論,大家一致的意見是:盡管盲童安靜雙目失明,但是我們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因為她不是用眼睛,而是在用心靈觸摸春天。伴隨學生自己的質疑、解疑,學生的心靈與人格悄無聲息地得到熏陶。
閱讀是一種綜合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師的施教主體性,在于根據自己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有效地組織語文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所以,書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問題讓學生提,難點、疑點讓學生議,這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策略。這樣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張揚,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崔巒.小學語文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