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8 06:23: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投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臺商到福建投資茶文化產業的意義與作用
1、推動福建茶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全面發展。一是促進烏龍茶品質的提高。臺灣茶文化產業掀起“清香型”烏龍茶熱,“臺式烏龍”制作工藝傳入福建,促進了烏龍茶制作工藝的改革,提高了烏龍茶品質。二是促進了福建制茶機械的改進。三是引進新品種,豐富了福建的茶葉品種。四是延長了茶文化產業的產業鏈,促進了經營觀念的改變。臺資企業到福建辦廠后,經營的連鎖化與產品的多樣化,給福建帶來新思維。五是帶動觀光茶園的發展。
2、擴大臺灣茶文化產業的營銷,為臺商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臺灣茶業者向福建省轉移,有效擴大了臺灣茶葉銷售。臺灣島內茶葉產量很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的茶葉市場。因此臺灣茶商多數采用“臺灣接單,福建提貨”方式,利用原有的國際渠道,銷售在福建投資生產的產品,進一步拓展了臺灣烏龍茶的市場占有量。目前,臺商投資福建開辦的茶企業,多數為小型企業,規模都不大。企業生產的產品多數為傳統茶葉,品種比較單一,很少進行深加工。就連這樣的小企業已經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今后臺商到福建投資茶文化產業的趨勢
在茶文化產業領域,臺灣需要繼續保持和深化與福建省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互利互惠,達到雙贏。福建省方面,結合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總體規劃,應在政策上進一步加大茶文化產業的對臺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合理調整要素配置,推動臺商到福建投資茶文化產業。在政策上福建省可以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吸引臺商到福建投資。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使海峽西岸經濟區保持先行先試的優勢。二是,通過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快整合要素,進一步拓展閩臺合作空間。吸引臺資將營運總部、研發中心、金融機構、創業基地等重要機構設在福建,通過集聚形成區域內高附加價值的經濟增長模式,從而進一步輻射周邊區域。三是,利用ECFA的政策優惠,利用臺灣在品牌塑造、國際營銷、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向臺灣島內延伸發展,實現閩臺合作的跨越式發展。
臺灣方面,今后臺商到福建投資茶文化產業可能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1、臺商投資福建茶文化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應進一步增強集聚效應。例如,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至2012年3月已入駐臺資企業59家,比2010年增加5家,常住臺商490多人,其中高山茶企業48家,種植面積5.5萬畝,增加4800畝,種植茶葉面積是臺灣高海拔茶園總量的近五分之四,是大陸地區最大的臺灣軟枝烏龍茶生產基地。2011年經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認證委員會審定,臺商楊瑞投資的漳平九德農場已有茶場500畝,茶園環境、生產條件,加工設備、產品質量等符合有機茶標準,獲得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是創業園48家臺資茶企業中的第一家。在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投產的高山茶得到了兩岸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同與肯定,在各大型茶事評比活動中屢獲金獎,永福高山茶列入“故宮貢茶”給臺商們帶來了信心。這種集聚效應一方面為臺灣廠商提供了有效降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使臺資企業對區域產業集聚環境形成依賴。
2、臺商對大陸投資區域格局正在逐步調整與變化,對福建茶文化產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目前,臺商到大陸投資的區域布局正在調整。企業經營決策除了考慮商務成本之外,對投資地的進行選擇時,更多是以綜合評估為基礎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臺商赴大陸投資總額前五名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上海市、浙江省。如果以合同臺資排序,則依序為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據臺灣“陸委會”主持的《兩岸經貿統計月報》統計,2010年以來臺商投資大陸的地區,仍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及浙江省,合計約占投資總額的84%左右。從農業合作發展趨勢分析,福建不但能為臺商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還將逐步完善便捷的交易平臺、完整的產業配套、充沛的專業人才和寬容的人文環境,臺商到福建投資茶文化產業的空間將越來越廣闊。
需要風險投資醫療消費需求增加與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迫切需要醫療器械產業投入的增加,我國醫療管理部門和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誕生了深圳邁瑞、山東新華等一批優秀企業,具備47個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12000余種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疾病診治的需求。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雖然有了較大增長,但產業規模依然很小,僅占世界市場份額的7%,很難滿足國民的醫療需求。二是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較差,研發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產品研發水平較低,原創技術與原創產品極少,核心專利數量更少。產品品種雖然比較齊全,但中低端產品多,關鍵零部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端產品主要以仿制、改進為主,原創產品幾乎沒有。三是醫療器械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社會資金不愿意投資這個領域,而向銀行貸款風險較大,銀行總會盡量回避這類貸款,通常期限較短,一年以上就為長期貸款,到期需要收回貸款,而且需要抵押,門檻高。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需要大筆資金以及高效的管理策劃,并且能夠承擔風險,而風險投資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風險投資(VentureCapitalInvestment)是對創業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并對所投企業進行培育和輔導,在企業成長到相對成熟階段后退出投資實現自身資本增值的一種特定形態的投資活動。它具有以下六個特點:(1)以投資換股權方式,積極參與對所選擇的新興企業的投資;(2)協助所選擇的新興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活動,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3)投資風險大、回報率較高,由專門人員不斷進行各項風險投資;(4)追求資金利用率,要求投資盡快回收,不以控制被投資企業所有權為目的;(5)風險投資公司與所投資企業的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與合作共贏的基礎之上的;(6)投資對象一般是有發展前景的高科技企業。所以,風險投資不是單純的投資行為,不僅僅提供資金支持,而且提供特有的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支持;與長期持有所投資企業股權以獲得股息為目的的普通資本投資不同,風險投資在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就會退出投資。風險投資進入醫療機構,可以為醫療服務業和醫療器械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且在后期會退出這一領域,不會導致壟斷或者惡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事實上,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國家放松了對這一領域的限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機構,多家風司已開始進入民營醫療器械制造企業,有效促進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的市場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已經占到全國藥品市場的17%。
二、風險投資與醫療服務相結合的前景
2013年1月15日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在京正式了《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提出我國醫療產業應該向高科技、人性化的方向邁進,目前生物智能以及機器人智能發展速度很快,必須在將來的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加入高科技因素,如機械傳感器材、智能器械臨床實驗系統等。另外,醫療器械產業必須重視適用于家庭自我監護與診斷及遠程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第十屆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參會者對清潔技術、TMT和醫療健康三個產業的發展和投資前景充滿期待,其中,醫療健康產業被評為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多數人認為醫療健康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值得重視的是,在論壇的首場高端對話過程中,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深創投總裁李萬壽、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達晨創投創始合伙人劉晝均十分看好國內消費行業,其中重點看好的就是健康業。隨著我國多元化社會的發展,就醫群體的需求在不斷分化。由消費理念、收入水平、就醫習慣等因素的差異而導致的差異化就醫需求,將成為我國未來醫療服務領域的一大特點,各種面向細分的、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將會逐漸形成。目前,諸多公立醫院都開設了特需門診,各類私立醫療機構面向人群的細分則更加明顯。新一輪醫療改革給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提供了機會,經過一年摸索,資本已經找準細分市場,見縫插針地瞄上它們。之前,大量的風險資本在醫療服務產業門口徘徊不前有其原因,隨著醫改的進行,我國醫療產業將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醫療產業也將進一步成為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風險投資與醫療服務的結合是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具有必然性和優越性。
三、總結
根據國際直接投資的實踐,投資的產業遵循著這樣一個規律:由第一產業逐步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換,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換。最早的投資大多是為了獲得廉價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和中間產品等,其投資產業往往是采掘業和一般制造業。隨著技術進步、企業經營能力的提高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加強,投資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的制造業以謀取更高利潤。全球戰略的制定,又使投資方向轉移到快速增長的第三產業上。這一投資的階段性規律實際上也說明了產業結構變化的方向。中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變化的躍升期,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也要遵循產業遞進規律,在繼續擴大資源開發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直接投資的基礎上,爭取在較短的時間里跨越對外直接投資的各個階段,最終在附加值較高的產業領域參與國際競爭。
需要指出的是,產業遞進僅為一般規律,并不要求所有企業都按照這一規律決定投資方向。只要企業有充分的比較優勢,同樣可以在較高級的產業領域投資。一些企業為了獲得先進技術,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機構,同樣是可行的。
二、發揮產業組合比較優勢
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還取決于產業內優勢企業的組合狀況。鑒于中國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融資成本相對較高,收集相關信息成本相對增加,投資項目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因此,組建企業集團,發揮集團優勢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個方向?,F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優勢本質上是一種“組合優勢”,是該產業內各廠商經濟優勢的集合。但是產業的各種優勢卻又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業中。只有當化單個企業的分散優勢為產業整體優勢成為可能時,才能不斷擴大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產業選擇的經濟空間。
集團的組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在產業內實行企業間的聯合,也可以實行跨行業的企業間聯合,只要組建的企業集團能通過內部化提高經營效益,對外投資項目的成功率將大為增加。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經濟上的國家疆界逐步模糊,不同國家企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上都存在合作的可能。國內合資企業的普遍成功說明國內企業可以同國外企業合作,參與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因此,對外直接投資時不僅強調產業內部化,還要奉行產業內部化與全球化并舉戰略。
三、把握區位比較優勢
通過企業組合的方式能夠體現產業的一定優勢,但對外直接投資需要的是相對于一定區位的投資優勢,即母國某產業相對于東道國同類產業所具有的比較優勢。區位比較優勢是對外直接投資的基本經濟依據,也是使投資國與東道國雙方獲益的內在經濟根源。當投資者結合本身產業特點合理選擇和利用東道國區位要素時,就會強化對外直接投資主體比較優勢或產業比較優勢,使對外直接投資迅速發展。反之,如果投資者對區位選擇不當,不僅不能強化對外直接投資比較優勢,還可能造成對外直接投資虧損或失敗,使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受阻。因此,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區位選擇與投資產業及投資者比較優勢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爱a業選擇”是將其“區位選擇”包含在其中的,選擇了不同的“區位”,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不同的“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要符合東道國的投資環境和其經濟基礎水平。各國對來自國外的跨國公司投資產業領域都有明確的規定,哪些產業屬于鼓勵投資領域,哪些產業屬于可以投資領域,又有哪些產業屬于禁止投資或有限制投資領域。進入東道國之前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有關吸收投資的政策和法律。另外,對投資目標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市場潛力、市場容量和效益等都要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進入目標市場的產業所占有的市場不但存在未滿足的需要,而且有一定的發展潛力,這應是企業選擇產業的首要條件。市場有發展潛力,企業才能在滿足消費者潛在和未來的需求中得到長期發展。該市場有一定的購買力,能取得一定的銷售額和利潤,這是企業選擇產業的重要條件。因為市場上僅存在未滿足的需求,不等于有現實的購買力,形成足夠的銷售額。如果沒有購買力或購買力很低,就形成不了現實的市場。企業不能從市場的銷售中獲得必要的利潤,就沒有進入該市場的價值。
進一步看,我們前面所說的產業“組合優勢”,也必須以投資的區位特征作為優勢的“組合”基準。按照區位經濟特征組合產業優勢,是擴大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空間的有效途徑。
四、高新技術產業跟隨
高新技術產業是中國企業跨國發展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領域。中國雖然在總體產業技術水平上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但在某些高科技研究開發領域卻具有一定比較優勢,這些高新技術產業覆蓋了新材料、生物與醫藥技術、機械制造、新能源、現代農業、生態與環保、電子信息等領域。同時中國通過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對能源、化工、機械、冶金、輕紡、食品等傳統行業進行滲透與改造,大批高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使傳統產業迅速升級。目前階段,由于一些科技成果國內產業化條件尚比較缺乏,因此,可以考慮先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或與外國合作進行產業化,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提高中國在這些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并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一直以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嚴重偏少。在目前發達國家已完成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條件下,我們的企業應該在其市場的不同部分、技術的不同層次、產品的不同類型方面進行滲透型投資,利用其技術和技術人員進行生產,縮短技術獲取的時間,并及時向國內相關產業傳輸,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
五、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同質性要求
產業結構高度化同質性基準強調對外直接投資產業選擇方向與國內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趨勢相偶合。我們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科學技術上,而且也表現在產業結構上。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已經或正在向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轉化。而我國卻處于完成傳統工業化和實現現代工業化兩個階段的重疊進行時期。因此,對外直接投資產業選擇不僅要考慮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更應該充分結合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從而提升國家的經濟實力。
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躍遷的轉型時期,經濟發展已由傳統的低層次、粗放型平面擴張方式轉變為以集約化、高度化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增長階段。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也必須體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內在要求,即在建立國際生產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形成對國內粗放經濟的某種擴張效應,這可以說是我國國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國際生產體系建立過程中的直接延伸。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宏觀經濟運行質量,應當是我國現階段對外直接投資產業選擇的核心問題。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不同于國外“資本過剩型”的直接投資,而是為了通過技術傳遞和市場擴展來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提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重心應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那些高新技術含量大、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類型。在國際投資領域,廣泛拓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場所,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對外投資的非選擇性所帶來的效率損失。對于“非資本過剩型跨國投資”來說,其投資的“機會成本”通常比“資本過剩型跨國投資”要高,即這部分資本在國內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所產生的效益,是其轉向海外投資的“代價”。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潛在投資機會日益增加,這種機會成本還會有所上升。彌補這種機會成本的主要途徑,便是在國際投資領域尋找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投資方向。另外,選擇直接投資于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有利于為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讓出一定的經濟空間,從而促使本國經濟的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
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各項基準的綜合運用,而并不是某一單項基準所能決定的。作為選擇基準,上述基準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產業選擇的約束在性質上是不完全相同的,“產業組合比較優勢”和“區位比較優勢”是對外直接投資產業選擇的一般的和基本的約束,這就是說,從一般的意義上說,只要具備這種優勢,便具備發展跨國投資的前提條件。然而,這絕不意味著產業選擇已處于最優狀態,相反它可能遠離最優狀態,甚至是一種對國內產業成長并無實際意義的投資選擇。因此“產業選擇”還必須加進“產業內垂直貿易量”的約束條件。符合這一約束條件的國際投資,將通過貿易機制向國內相關產業傳遞增長動力,為國內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市場條件,“結構高度化同質性”基準也給出了“產業組合比較優勢”和“區位比較優勢”的基本形成方式,即這種優勢的組合和定位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自然過程,不是現有優勢的隨意組合,或者說,這種優勢也是選擇的結果。而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則是這一選擇的基本指標,即組合而成的區位比較優勢,應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改進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一段高新技術、基礎設施投資活躍的時期,投資主體既有政府,也有私營部門。一方面,是國內高新技術、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顯著增長,而政府面臨財政壓力和職能轉變,需要減少債務,并將投資風險轉移到私營部門;同時相對較高的估值推動更多的資產轉手,進而促進了較快的資本投入。另一方面,在需求作用下,資金被吸引到國內高新技術,尤其是基礎設施行業,基礎設施資產已成為具有長期投資等級,富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產品;而且在宏觀經濟向好的情況下,股本投資將產生較高的股息收益,能充分利用杠桿實現增長,并與通貨膨脹掛鉤。這些都為中國私募股本投資創造了極好的機會,也為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從法律環境來看,經國務院批準,1995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設立境外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該辦法是至今中資機構在境外設立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的主要依據。對在境內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國家發改委于2004年11月起草了《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雖然至今沒有出臺,但是有關內容已經在相關政府部門達成共識。而國內已成功設立的中瑞、中比等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均由國家發改委以特批的方式報國務院批準成立。
從市場環境來看,當前國內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社會資金較為充裕,但投資渠道不暢,包括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在內的大資金集團,正積極尋找有穩定現金流回報而又能與其負債結構相匹配的項目投資。只要產業投資基金的回報和結構設計有足夠的吸引力,就可以完成基金的募集。
2、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融資特點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基礎設施行業,包括運輸行業(如收費道路、機場、港口和部分鐵路)、受監管的公用事業(如供電和天然氣網絡、供水和廢水處理網絡)、政府服務業(如學校和醫院、衛星等部分國防項目)和其他(如輸油管、液化石油氣接收站和運輸船、合同發電)等。該行業資產均屬于社會基礎設施,具有穩定、可預測和低風險的現金流,且獨立于商業圈之外,通常與本地通貨膨脹相關,有能力支撐高負債。
產業投資基金是一個值得中國企業探索的、比較適合大型建設項目的股本融資方式。對于項目主體而言,其通過產業投資基金融資,主要有五大特點:一是投資期限較長,一般為1015年;二是投資者一般不要求占控制地位,只要求參股;三是投資者到期后退出,發起人可擁有優先回購權;四是以財務投資者為主,很少參加經營管理(但會要求改善和強化公司治理);五是投資者對投資回報要求不高。當然,由于股本投資者比債務融資者承擔更多的風險,在收益獲得次序上排在貸款之后,因此,產業投資基金的融資成本要高于銀行貸款。
與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產業投資基金融資特點如下:
3、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方案要點
目前,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立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已設立的中瑞合作基金、中比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以及其他創業投資基金和房地產投資基金,均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對不同的設立模式進行了探索。因此,如何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對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方案進行研究、設計,不僅直接關系基金本身能否成功募集和運作,而且對于中國整個產業投資基金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結合國內外實踐,在中國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需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基金組織形式:公司型還是契約型。公司型基金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治理規范,管理直接,透明度高等優點;但需承受雙重稅賦,不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基金單位,無法實現利潤100%分紅。契約型基金設立簡單,便于運作,經批準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基金單位,基金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給基金份額持有人,基金本身無須繳納所得稅;但治理相對困難,對投資者的保護不如公司型基金。
2.基金注冊地:境內還是境外。在境內注冊基金,目前尚無有關的專項法規,無稅收優惠政策,審批程序相對簡單,投資者以境內保險公司和社保機構為主,期望回報率比債務融資略高;在境外注冊基金,法律環境較完善成熟,可選擇具有稅收優惠的境外地點注冊,但審批程序較復雜,投資者群體廣,期望的回報率較高(一般在12%一16%)。3.基金投資方向。首先需確定基金定位是穩定收益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還是要求高回報的創業投資基金,并考查擬投資行業的監管要求;然后分析投資者對基金收益率及其分布特點的要求,選擇投資成熟項目,還是在建項目;最后檢查不同項目的現金流配合情況,確定具體的投資方向或項目。
4.基金規模與存續期。基金規模主要受擬投資項目預計的資金需求,監管機構對基金規模的要求和審批的難易程度,潛在投資者的資金供給規模影響?;鸫胬m期主要受擬投資項目預計的資金需求期間,潛在投資者的資金供給要求,滿足投資者一定的預期收益率影響。
5、基金到期后處理方式?;鸬狡诤蟮闹饕幚矸绞桨ɡm期,基金將所持有投資項目股權在市場上出售等。項目出售可由約定的投資者擁有優先購買權,出售價格可按項目賬面凈值、基金成立時的收購價格,或市場價格進行。
6.發起人認購比例。發起人需確定對基金希望保持的控制力,將基金預期收益率與其現有投資項目回報率進行比較,以及衡量自身的資金來源是否充分。在契約型基金中,由于發起人可通過控股基金管理公司來實現對基金運作的實際控制,因此其對基金的認購比例可以盡可能的低。
4、產業投資基金的治理
產業投資基金的治理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1.基金公司或基金本身的治理。由于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組織形式完全不同,二者本身的治理也大相徑庭。公司型基金參照《公司法》、《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以基金章程為治理法則,其最高權利機構為股東會,常設機構為董事會,并由董事會負責制定基金投資原則與投資戰略、審定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投資方案;同時設立投資委員會,由各股東按投資比例列席,審查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投資方案。契約型基金參照《信托法》、《證券投資基金法》設立,投資者通過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行使基金資產的所有權、收益權、委托權、監督權和處置權等,對大會審議的事項進行表決。
2.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鸸芾砉靖鶕Q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以確保公司管理的科學性與規范化;公司董事會下設風險控制委員會,專職負責公司的風險控制,以保證基金資產的安全性;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對投資項目的篩選、價值評估、投資決策和投資管理,在促進所投資產業發展的同時,謀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鸸芾砉镜呢?、權和利應在基金公司或基金與其簽訂的委托管理協議中明確。
3.基金托管人的治理?;鹜泄苋耸且罁疬\行中“管理與保管分開”的原則,對基金管理人進行監督和保管基金資產的架構,是基金持有人權益的代表?;鹜泄苋说闹饕氊熓潜9芑鹳Y產,執行投資指令并辦理資金往來,監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運作,復核、審查基金資產凈值及基金財務報告?;鹜泄苋说呢?、權和利應在基金公司或基金與其簽訂的托管協議中明確。
產業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具體如下: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04
組合投資理論的出現對注意義務的標準提出了挑戰,使得注意義務的標準有了新的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運作過程中應盡注意義務的具體標準包括分散投資義務、親自管理及受托行使股東權利的義務。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是產業投資基金資產的管理和運用者,是產業投資基金的受托人。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運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產業投資基金能否有效運行與基金管理人密切相關。對產業投資管理人的規范和制約應成為產業投資基金運作的重要內容。研究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有利于我國產業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規范和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對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乃至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大陸法系對注意義務的法律界定
注意義務是英美法系下的概念,主要通過判例確立,在大陸法系中被稱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雖然兩大法系對它的稱謂有所不同,但賦予它的內涵是一致的。英美衡平法的注意義務一般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要求受托人應當具有一般的技能和謹慎的注意義務,就是說受托人在經營管理信托時,原則上應當顯示出一個有一般能力的、謹慎的處理與相似的業務時所表現出的技能與謹慎。第二個層次要求受托人履行較高程度的注意義務。如果設立信托時,受托人告知委托人自己具有特殊能力,那么他就必須展示這種能力。此外,如果受托人實際上具有超過正常的能力,他就應該在完成信托時予以使用,美國《信托法重述》(第二版)規定受托人負有“履行合理注意與技能的義務”①。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規定受托人應“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處理信托事務”②,這里的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并非指受托人應達到與處理自己事務同等的注意,而是指受托人在處理信托事務時必須達到受托人所從事的職業應當普遍達到的注意程度。
我國信托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托人管理人信托財產,必須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這事實上隱含地表明了受托人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鸸芾砣俗鳛槭苄刨嚾艘矐斬撚行磐蟹ㄖ幸幎ǖ氖芡腥说淖⒁饬x務,而且負有比私人受托人更高的注意義務。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因為產業基金投資者投資于基金目的在于依賴基金管理人的專業知識獲取比其自己親自投資更高的投資回報。同私人受托人相比較,基金管理人擁有資金、信息、研究等資源優勢,有能力提供專業的服務,并以此向投資者收取報酬。另一方面,由于投資基金的運作機制決定了基金管理人擁有比私人受托人甚至一般商事公司董事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以上兩方面原因決定了基金管理人應以高于私人受托人的注意義務標準來受托管理基金,以在激勵基金管理人勤勉盡職和防止基金管理人濫用權力之間求得平衡[1]。
二、注意義務標準的演變
注意義務標準經歷了法定投資列表制、謹慎投資人規則的變化。此后,現資組合理論對以上注意義務標準提出了挑戰。經過以下對注意義務標準的研究,可以看出注意義務的發展變化與社會經濟背景的變化、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變化是相關聯的。1.法定投資列表制法定投資列表制(“legallist”statues)起源于英國。英國衡平法規定,受托人的權力來源于委托人的授權或法律的規定,受托人應嚴格按照信托文件中的授權來進行投資,如信托文書授權范圍不明,受托人也可以請求衡平法院進行解釋。英國1925年《受托人法》將允許的全部投資分為兩個部分,即較窄范圍的投資和較寬范圍的投資,并且通過附表列出了具體的投資對象。受托人的職責就是在信托文書或者該法許可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只要其是誠實行事,具有一般的謹慎,并且其投資沒有超出規定的投資范圍,即使信托財產因此而遭受損失,受托人也不承擔責任,而應由財產的實際所有者即信托受益人來承擔損失[2]。美國后來借鑒英國的規定,以成文法開列受托人必須或可以的投資種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定投資列表制在規制受托人投資注意義務方面也凸現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方法僵化。受托人一般須將其投資限制于這些列表限定的種類,不能超出法定投資表列舉的種類,否則構成違反信托行為,須對此承擔責任,而不考慮受托人投資決策過程中是否履行注意義務。受托人可以超出列表的范圍進行投資,但對于清單外的投資,受托人應證明其曾使用合理的技能與謹慎小心,即這種投資與其注意義務相符[3]。法定投資列表制在削弱受托人自由決定權的同時,也減輕了受托人的注意義務。由于受托人實際上對于清單內的投資不必盡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注意義務,法定投資表對于受托人在信托投資上的消極、被動態度起到了鼓勵、縱容作用。而且,在什么是合適的投資問題上,法定投資表用司法或立法的判斷來取代受托人的市場判斷,這種做法是否科學合理亦大有疑問[4]。
二是投資標的保守。法定投資列表制一般只允許受托人投資于所謂較高安全等級債券,如政府債券、公用事業及鐵路債券等,一般不允許投資于公司普通股等股權性證券。法定投資列表制度是與土地作為社會財富的重心以及信托主要是作為一種家庭內部的財產轉移的方式相適應的[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各種金融資產取代土地成為信托的主要財產。信托受托人權利不斷擴張,由原來消極地持有信托財產發展到積極地履行一系列投資和管理活動,傳統信托法限制受托人權力的體制便日漸不合時宜。因而從1940年開始美國的大多數州都摒棄了法定投資列表制,而采取謹慎人規則,通過“謹慎人”規則來規制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行為。2.傳統的謹慎投資人規則謹慎投資人規則最早由美國州法院所確立,二戰后,經由州銀行及信托公司建議,美國大多數州立法機關或法院摒棄法定投資表而采用謹慎投資人規則,以更好的界定受托人投資責任,從而使其逐漸發展成為統一的規則。根據該原則,受托人投資的注意義務包含下述內容[6]:(1)注意需要。即基金管理人在投資前,應以合理的注意對投資對象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得征求各方面專家的意見。
如果受托人未作調查或調查時未盡適當的注意即進行投資,或調查顯示不能投資仍進行投資,應對投資所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反之,如受托人已盡其注意義務作了充分調查,其投資本身也無不當之處,則雖有損害,也可以免責。(2)技能需要。這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客觀標準。受托人應具備與所從事的投資行為相適應的技能,否則,應對投資損失負責。二是主觀標準,即基金管理人應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3)謹慎需要。即基金管理人應謹慎行事,以合理的方式獲得合理的收入,盡量避免投機,降低投資風險。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謹慎人規則在實踐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謹慎人規則致命的缺陷在于,其風險態度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其后果可能適得其反,即增加了而不是降低了投資風險,從而有損投資者利益。該原則關注的是基金的每一項投資的安全性,而非整體組合的安全性,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須以每一資產本身的品質投資于相應資產,如果每一資產都是安全的,那么整個組合就是安全的;對于一項投資,基金管理人如果沒有在投資之前證實其合理性,那么即使整個組合表現出色,也要對該投資的不佳效果負責,這顯然是不合理的[7]。3.現資組合理論對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的要求近年來,現資組合理論的發展對傳統謹慎人規則提出嚴重的挑戰。根據該理論,證券市場上不同的有價證券之間其風險性和預期收益各不相同。通過有價證券的組合設計可以改變證券被單獨考慮時的風險狀況。由于在許多種不同普通股的有價證券組合中,隨機分布的有價證券風險最終是趨于相互抵消的,因而會產生一種無風險的有價證券的組合[8]。某些個別的投機性投資,可促成投資的多樣化,只要投資組合變化不過大,就不會對整體投資產生過大的風險。
因而,該理論對傳統謹慎人規則限制受托人投資權力的作法提出了強烈的批評,極力主張受托人在選擇投資上應有更大的自由。同傳統的謹慎投資人規則相比,現資組合理論更為強調的不是對個別證券的評估,而是有價證券組合的成果和多樣化的義務。亦即判斷基金管理人在管理運作基金資產的過程中是否盡到注意義務時,著重考察該筆投資在整個投資組合中的關系,而不是就該筆投資的風險而孤立地做出判斷。即使單個投資的風險極高,只要它能夠分散或降低全部投資組合的風險,那么對基金管理人來說亦即履行了注意義務。以美國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規范和制約為例,美國勞動部關于ERISA基金管理人投資義務的管制強調有價證券組合的設計和多樣化,而并不要求基金管理人關注有價證券組合中的每一種證券[9]。各國投資基金法在規定基金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時也都接受了現資組合理論的基本觀點,對基金資產組合的分散性作了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10]。雖然產業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基金都具有“組合資產、分散投資”的特點,但由于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于實業,也就決定了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對象的分散性較低,沒有證券投資基金那么高,而且,產業投資基金對投資企業的介入程度比證券投資基金深得多,產業投資基金在進入目標企業后,會提供許多增值服務,積極開展一系列重組活動,既包括對企業治理結構的重塑,又包括對企業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內部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再造。因此,筆者認為,對于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應采用單項投資與整體投資相結合的方式加以考查。一方面,應當要求基金管理人以合理的注意對投資對象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得征求各方面專家的意見,以確保單項投資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應允許各項基金投資的風險性有差異,要注重基金整體的安全性,另外,應允許對基金管理人的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做出特殊的要求。
三、注意義務的具體標準初探
現資理論的發展加深了人們對投資活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理解,從而使人們對基金管理人的注意義務的一般標準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然而,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的一般標準未免過于空泛抽象,只有將這些抽象的一般標準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范才有助于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的明確化、具體化。產業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基金之間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異,因此在借鑒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應針對產業投資基金的特性分析其管理人的具體的注意義務。1.分散投資方面的義務組合投資是投資基金制度的一個重要的特征,這一特征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將基金財產同時投入多種不同的投資領域,實現資產組合的多樣化,并通過不同資產的相互補充,達到降低風險和提高收益的目的。謹慎投資的黃金規則是:“廣泛多樣化,減少交易量,費用最小化?!盵11]該項規定是基金管理人注意義務的基本要求,也是投資基金發揮趨利避險作用的主要功能[12]?;鸾M合投資在各類投資品種中合理配置是基金資產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影響投資基金長期收益的主要因素。國外對證券投資基金的實證研究表明,能夠對投資收益起到廣泛正面影響的因素是合理的資產配置,大約有90%以上的機構投資組合收益差別來源于資產配置的不同,而僅僅有10%的投資收益差別可由市場時機掌握和證券選擇不同來解釋,由此可見分散投資的重要性[13]。
另外,在對基金資產進行配置時,如將其過分集中于單一類資產容易給整個投資組合帶來巨大的風險,而分散化投資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風險管理手段,如前所述,現資組合理論認為,分散化投資可以在不犧牲給定收益的情況下,使風險水平得以降低,通過分散化投資,可以把市場因素反應各不相同的各個資產類別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更加有效的投資組合,并能產生比未充分分散化的投資組合更高的投資收益。賦予基金管理人此類注意義務旨在分散投資風險、以保障基金資產的安全和投資人與受益人的利益。此類義務要求基金管理人在法律允許的投資品種和投資經營范圍內進行投資經營時,應當做到投資品種和具體項目多樣化以及保持各項投資與基金資產之間的一定比例[14]。2.親自管理和運作的要求依據信托法原理,受托人的親自管理義務,也稱為直接管理義務,即受托人必須親自管理信托財產和處理信托事務,不得隨意委托他人代為處理。信托以當事人之間的信任關系為基礎,委托人設立信托之時指定了受托人,是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相信受托人能夠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實現信托目的。因此,受托人接受信托等于做出了承諾,應當竭心盡力親自處理信托事務,不辜負信托人的信任。受托人如隨意委托他人代為處理信托事務,顯然有悖于委托人的信賴。因此,各國信托法都堅持受托人必須親自管理信托事務的規則[15]。不過,從20世紀初期開始,傳統的受托人必須親自履行管理信托事務的規則得到修改。也就是說,受托人有義務評估其能力,以決定是否需要將其作為受托人的權力再次委托給其他專業人士,以最大限度地追求信托財產的效率[16]。如我國信托法規定了受托人在信托文件另有規定或有不得已事由的,可以委托他人代為處理信托事務①。
從理論上講,證券投資基金中的投資者將資金交給基金管理人是信賴其能力和品格,因此,基金管理人在一般情況下應該親自管理和運作基金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資產而不得將其管理權委托給其他的第三人。然而,在現代金融市場條件下,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盡管基金管理人是擁有各種投資專家及各種投資分析技能和手段的專業機構,其亦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為謀求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人亦有可能將其基金資產的部分權力轉委托給其他專業機構行使。因此,在我國將來的產業投資基金立法中,應當允許基金管理人以有效管理基金資產為目的而將其一項或多項投資和管理的權力委托給他人行使,但不允許基金管理公司將其管理基金資產的全部職能委托給他人,從而使自己變為一個空殼。在具體制度設計上,可考慮規定只有在明確規定基金管理人可以委托他人行使其部分職能的情況下,并且表明委托他人行使基金管理的某些職能是合理的,且符合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時,才能將其職能委托給其他人來行使,而且委托對象須限定在相關領域里的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如保存基金的會計賬冊、記錄可委托相關的會計師,代表基金處理與第三人的糾紛只能委托律師等一些專業人士。超級秘書網
基金管理人可以對人做出新指令,或為投資人的利益隨時撤銷授權委托。同時基金管理人在選擇人、設計條款以及監控人時負有注意和謹慎的義務,基金管理人應對人的行為負有連帶責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委托的優勢,并盡可能地降低轉委托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3.行使股權方面的義務如前所述,產業投資基金與證券投資基金的區別之一就是對被投資企業的介入程度不同,產業投資基金對投資企業的介入程度比證券投資基金深得多,那么應當由誰代表基金行使股權呢?在其行使股權時應當遵循何種規則呢?基金管理人須按照基金契約的規定運用基金資產投資并管理基金資產,而代表基金行使作為基金資產一部分的股份的表決權理應屬于管理基金資產的應有之義。
雖然投資基金的組織形式有公司型、契約型及有限合伙型等多種方式。各國法律對基金是否具有法律主體資格有不同的規定。如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公司型基金具有法律主體資格,且法人資格;契約制基金不具備法律主體資格;有限合伙制具備法律主體資格,但是不具備法人資格。在法律意義上,公司型基金和有限合伙型基金本身具備成為所投資企業股東的主體資格,而契約制基金則不具備成為所投資企業股東的主體資格。但無論組織形式的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管理人應作為受托人行使股東的權利。2006年12月,我國第一支人民幣契約制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在天津掛牌成立。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是我國一項重大的金融改革創新,它的設立代表著產業投資基金將在我國迎來一個新的時代。然而,《產業投資基金法》至今尚未通過,因此基金管理人在基金運作過程中承擔何種注意義務尚沒有法律規定,實踐中基金管理人承擔的管理責任只能通過基金管理協議進行約定?;鸸芾砣顺袚淖⒁饬x務的標準及程度依然是理論界及實務界面臨一個問題。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并完善,將有助于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6-57.
[2]何寶玉.英國信托法原理與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66.
[3]何寶玉.英國信托法原理與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66.
[4]王蘇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責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35.
[5]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9.
[6]何孝元.信托法之研究[J].中興法學,(10).
[7]王蘇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責任[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38.
[8]〔美〕理查德•A•波斯納(蔣兆康譯).法律的經濟分析(下冊)[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562-563.
[9]〔美〕理查德•A•波斯納(蔣兆康譯).法律的經濟分析(下冊)[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576.
[10]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2.
[11]〔美〕保羅•薩繆爾森,何寶寶譯.中間道路經濟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573.
[12]王蘇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責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2.
[13]加里•布林森,布雷恩•辛格、吉爾•比伯爾.投資業績的決定因素(1991年的研究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76.
[14]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3.
[15]何寶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220-221.
論文關鍵詞:中部,區域性戰略投資者,優勢
一、引言
所謂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作為本課題組提出的創新性概念,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招商引資,主要是指基于對地區的發展戰略價值,特別是產業定位和產業選擇的認同,以項目投資或金融投資等多元化融資模式為手段、以獲取投資增值回報為目的、中長期投資于其所認可的區域產業或企業的區域性戰略合作伙伴。它對某一區域投資的前提既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兼顧了對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特別是產業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選擇的認同,是建立在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意義上的戰略投資。這就賦予了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不同于一般性企業投資的特點:經濟實力雄厚、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中長期投資價值、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度強、投資項目與地方產業規劃、產業定位相吻合、對地方區域發展戰略高度認同,等。
鑒于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顯著特點,使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對于面臨發展資金缺乏、產業結構調整滯緩、研發創新不足的中部地區而言,其意義更是突出。(有關此問題的分析,請參見魏麗華、冷宣榮在《求實》,《湖北社會科學》中的相關文章。)而相對全國其他區域板塊而言,中部在吸引區域性戰略投資者方面更是具有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引進具有投資的長期性、資本的戰略性、科技的先導性、創新的前沿性等高端特征的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經濟學論文,對于加快中部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部地區吸引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優勢分析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吸引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重要前提
區域性戰略投資者進入某地區,區域優勢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中部六省地處我國腹地區域,具有承東啟西、連南通北的地理特點。這種獨特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其具備了促成東西聯動、分享東西部共有發展成果的天然區位優勢。無論是西部大開發中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東部產業的梯度轉移,乃至橫貫東西的城市群發展建設,中部都是必經之路。這一獨特的區位既有利于中部與東、西部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利于其成為東部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對于促進人才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高端要素在全國范圍的順暢流動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網絡的日益完善,以及沿海地區加快產業轉移步伐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的不斷增大,中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其區位優勢也將日益凸現。而這也無疑成為區域性戰略投資者進入的重要前提。
(二)完善的產業體系是吸引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關鍵
區域性戰略投資者謀劃其全球戰略布局的關鍵考量因素是產業發展的可承接性和可持續性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诖私嵌龋胁康貐^憑借其完善的產業基礎,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成為吸引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首選之地。
首先,就第一產業而言,中部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糧、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以2008年數據為例,詳見表1。
表1,2008中部各地區糧、棉、油、肉類總產量、位次及比重
地區
糧食
棉花
油料
肉類
總產量:
萬噸
位次
比重:
%
總產量:
噸
位次
比重:
%
總產量:
噸
位次
比重:
%
總產量
萬噸
位次
比重:
%
全國
52870.9
―
―
7491881
―
―
29528200
―
―
7279.50
―
―
山西
1028.0
20
1.94
106735
11
1.42
191185
25
0.65
63.3
24
0.87
安徽
3023.3
6
5.72
363496
6
4.85
2280332
5
7.72
343.9
9
4.72
江西
1958.1
12
3.7
111915
10
1.49
911919
10
3.09
260.3
13
3.58
河南
5365.5
1
10.15
650844
4
8.69
5053354
1
17.11
584.8
3
8.03
湖北
2227.2
10
4.21
513400
5
6.85
2857352
3
9.68
340.9
10
4.68
湖南
2805.0
9
5.31
246600
8
3.29
1337972
8
4.53
446.4
4
6.13
合計
16407.1
―
31.03
1992990
―
26.59
12632114
―
42.78
2039.6
論文關鍵詞:中部地區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產業
一、引言
“戰略投資者”是個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概念,其來源于國外的證券市場,指的是能與上市公司大股東長期“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機構投資者。中國證監會在1999年7月的《關于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方式的通知》中,首次引入了這一概念,用于指與發行公司業務聯系緊密且欲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偟膩碚f,戰略投資者是投資于目標企業、與目標企業具有一致的價值取向,具備投資長期性、業務關聯性、結構互補性等特性的企業法人。正是由于這一概念來源于證券業,使得目前關于“戰略投資者”的研究多見于銀行、證券等金融領域。事實上,在區域經濟發展領域,戰略投資者的意義也同樣重要。
基于區域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意義的戰略投資者,一般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等優勢,能夠帶來現代經營方式和管理理念,通過產業的整合,產業結構的改善,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宏觀產業和微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致力于長期投資合作,促使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總體運行質量產生質的飛躍,進而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可持續發展的大企業、大集團。
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提出的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主要是指基于對地區的區域性發展戰略價值特別是產業定位和產業選擇的認同經濟學論文,以項目投資或金融投資等多元化融資模式為手段、以獲取投資增值回報為目的中長期投資于其所認可的區域產業或企業的區域性戰略合作伙伴。這就賦予了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不同于一般的企業投資的特點:經濟實力雄厚、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掌握先進技術、中長期投資、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度強、投資項目與地方產業規劃、產業定位相吻合、對地方區域發展戰略高度認同,等??傊?,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招商引資,其對某一區域投資的前提既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兼顧了對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價值特別是產業發展定位和產業選擇的認同,是建立在科學發展意義上的戰略投資。如果沒有對區域發展戰略的認同,也就不能稱其為“區域性”“戰略”投資者。
總之,區域性戰略投資者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對于多年來一直處于經濟發展的“跟進型”區域的中部地區,更是如此期刊網。其不僅能帶來雄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帶來先進技術、先進管理、著名品牌、營銷網絡,推動強勢企業的出現、優勢集群的形成,為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可以有效的彌補地區發展所亟需的資金不足,緩解技術與創新對企業的制約作用,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進程,促使后發優勢的充分發揮,實施趕超戰略,加快崛起步伐。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引進與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諸多難題與障礙,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深度和解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一事項的進程。因此,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就具有了尤為突出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中部地區引進區域性戰略投資者需要破解的難題分析
(一)“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招商引資,科學合理的界定其標準與范圍,規避引資饑渴癥,是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實現中部崛起規劃的重要前提
引進區域戰略投資者以期發展地方經濟,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而決定成敗與否的關鍵點就在于引進的投資者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投資者。區域性戰略投資者,包含兩層基本含義:
1、其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資。后者以直接引進資金為手段,更關注眼前利益、經濟利益。而前者在引進資金的同時更關注那些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大影響、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和本地的區域發展戰略相吻合、著眼于長遠利益的內生性要素投資者。引進戰略投資者,不僅可以引進其雄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引進其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營銷網絡等,并可通過引進重大項目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和競爭,推動資本與產業的有效融合,實現本土產業與世界經濟和國際慣例的有效對接,從而實現技術跨越、市場跨越,提高市場競爭力。其更致力于通過產業整合的手段,改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的競爭性以獲取長期的利益回報,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的協調進步。
2、區域性戰略投資者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國際500強、國家500強等。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強大的產業背景、完善的科研開發體系和眾多的新產品儲備、覆蓋廣泛的市場營銷網絡和穩定的終端客戶資源、很強的融資能力、能為企業改制和今后長遠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經濟學論文,形成靈活、高效的企業經營機制,能夠增強本地區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形成產業集群的,都是戰略投資者。相對與對投資者的資金、規模等硬性指標要求,更應關注區域性戰略投資者在推動本地產業規劃的實施程度、與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相匹配程度、對當地的產業競爭力提升、對企業的帶動作用、示范效應、外溢效應等軟性指標。
二者的關系可以簡單的如下圖所示:
圖1,一般意義的招商引資與區域性戰略投資者二者的異同比較
指標體系
一般意義的招商引資
區域性戰略投資者
相異之處
引資內容
以資金為主
以資本、技術、管理經驗、
營銷網絡等高端要素為主
投資時間
中、短期
中、長期性
著眼點
獲利性
長期戰略利益
與地方經濟關聯度
低
高
發展方式
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組織生產
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拓展產品市場占有率
參與本地企業治理的動力與能力
低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