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9 14:0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律道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除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外,現階段醫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還面臨著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們普遍存在“轉換教學模式是浪費有限課時”的誤區。在這一種權衡之下,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都會傾向于選擇一種教學手段。如此一來,整個課程教學都不會產生變化,學生也只是慣性進行學習,激不起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平時的專業課程本來就較為枯燥,這樣平淡無奇的教學手段更加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在設定教學任務及目標的時候,只是一味地照教學目標實施教學計劃,而對學生具體的知識實際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知識吸收情況一概不知。在這樣一種缺乏溝通的條件下,教師和學生的聯系極為有限,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難以達成有效的合作關系,會直接降低課程教學的活躍度,難以發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輔助作用。
二、新時期醫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創新的有效措施
結合醫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面臨的挑戰來看,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充分利用
醫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對數字化的資源和信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應用,豐富整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層次感,提升課堂張力,從多個角度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過程中,應盡量簡化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擺脫傳統的文字傳遞方式,強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遷移能力,為枯燥的課程教學注入活力。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時間的長短,合理的引入一些視頻案例,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二)與專業密切結合
(一)國內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狀況1.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方面。20世紀初我國開始實施大學法學教育。始建于1912年朝陽大學與1915年的東吳大學法學院在大學法學教育方面非常著名。在始建的初期,我們已經初步認識到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當時東吳大學法學院的資深教授孫曉樓、燕樹棠等等相關的法學學者已經在該方面進行了一些有價值的論述。孫曉樓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中國“研究法律教育的開路先鋒”的專著《法律教育》中就明確指出:法律人才“一定要有一定的法律學問,這樣才可以認識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一定的社會常識,才可以合時宜的運用法律;一定要具有法律道德,才可以有資格來執行法律”;“只有了法律知識,斷不能成為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學問之外,再具備高尚的法律道德”,“因為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的人,那么該人的學問或技術愈高,就愈會危害社會。學法律的人沒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從而作奸犯科?!钡情L期以來,高等院校的法學教育一直與法律職業脫離,走著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學科化、學院化的自我發展道路,且只注重知識本身的掌握和考核,導致法學教育的功利化,忽視了法律人的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造成當前的法學教育嚴重與社會需求脫節。2.課程設置方面。近十幾年,雖說法學教育發展迅速,在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大概600多所,有30多萬人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我們研究發現大學的法學課程設置情況來看,在我國統一的法學本科必修課程中沒有設置法律職業道德這門課程。近幾年,有一些高校的法學院逐步開設了關于法律職業道德的課程,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設立了2個學分的“法律職業行為規則”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對單方交流、利益沖突、廣告與勸誘、回避、保密、訴訟宣傳等法律行為進行教學,幫助本科學生重點掌握正確的職業活動,有效認識法律職業行為的重要性,提高法律學生公正意識,為培養合格的律師、檢察官、法官等法律從業人員服務,保證司法和執法的公正嚴明?!倍袊嗣翊髮W法學院本科專業開設了“法律倫理”這門選修課,共36個課時,2個學分。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是一個長期以往的道德沉淀問題,而不是課堂講授職業道德知識的問題。通過如此單薄的課程講授,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并非能取得實際效能。3.教材編寫方面。人們一直非常關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這個話題,也有很多學著發表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李建華、曹剛等主編,《法律倫理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王進喜等主編《律師職業行為規則概論》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李本森主編《法律職業道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和《法律職業倫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等等諸多教材。這些教材都主要闡述法律職業道德的一般理論和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等的法律職業道德的主要基本內容,主要涵蓋了法律職業道德學科基本范疇、基本規則、基本原則、學科體系、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法律職業責任等,對法律職業道德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但是,僅僅通過教材內容的講授,想要實現和提高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素質,使他們樹立崇高的法治理想,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素質的追求似乎還不太現實,也不太奏效。4.法律規范方面。我國這些年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建設方面制定了很多相應的規范。除《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之外,還有一些規范性法律文件。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0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共計50條,準則里面的這句要內容包含如何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性、保持法律從業人員清正廉潔、加強法律從業人員自身道德修養、法律從業人員要遵守司法禮儀、約束業外活動等;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02年3月頒布了《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規范里面主要要求作為檢察官必須做到公正、嚴明、廉潔、忠誠、守信;第五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第九次常務理事會在2004年3月通過《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在第二章特別規定律師的職業道德等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規范對于接受法學教育的大學生來講更多的只是一種規范本身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有效的內化為自身的修養。我們必須通過實踐性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二)國外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國外法學教育最顯著的目標就是,在校期間學校要時刻對學生的法律職業修養進行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擁有一個法律職業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強化學生法律至上思想。相比較而言,美、英、德等國家非??粗胤陕殬I道德教育的培養。英國法律職業在各國中形成最早,它具有成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并具有一定特色。愛德華一世在1275年頒布了《威斯敏斯特一號法規》,首次提出了對職業律師的行為規范進行了明確要求。在規定中指出,“執業于國王法庭的辯護律師若犯欺詐或共謀罪,將受到監禁1年零1天、永久剝奪從業資格的懲罰”。這項規定算是全世界最早的法律倫理規范。英國律師會館是培養法律人的搖籃,律師會館推行學徒制與導師制相結合,這種法律教育培養模式主要是通過“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對法律人職業倫理進行教育培養,學徒們可以與作為資深律師的導師在這里共同學習和生活。通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教育,學生可以在知識上受到導師的啟發,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英國這樣形式的教育培養方式在世界是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地現在仍然存在這種傳統培養方式。美國屬于世界上法律職業非常發達和具有影響了的國家,在美國關于法律教育主要是通過他們大學的法學院進行的,他們的法學院被當地人認為是塑造整個國家、社會的重要力量之一。美國法學院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設了關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有著名的法官或律師擔任主講。在1974年美國律師協會強制性要求所有的法學院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律職責和責任的模擬形式教育,各州在律師協會的準入考試中也增加了關于道德考試的這項科目,使沒過各法學院設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為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美國還有專門設立了律師職業道德考試科目,美國大部分州在法學院畢業后獲得律師資格之前,需要通過律師職業道德專業考試才允許其從事法律工作。
二、法律職業道德品格養成在法學教育中的主要途徑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屬于態度方面或情感方面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授課方法主要是對知識方面進行教學,而在法律職業道德的教學課程之中,由于道德教育偏于倫理方面的教學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進行道德方面傳授,情感教學現在很難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場”,因此職業道德教育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然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記住的,這些內容需要學生認真深刻的進行理解,從而了解法律職業的真正精神和理念,這樣對于培養法律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提供幫助。學生可以在今后工作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在工作中出現情況的時候做到以善意理解、準確判斷、理性處理。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尋求不同角色讓學生扮演的實踐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考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道德認知內化成為道德判斷和處事能力,并養成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品格。
(一)建立法科學生品德不良行為記錄淘汰制法律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忠誠、公正、廉潔、保守秘密、遵守司法禮儀等。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充分反應出一個恪守法律職業道德的人必然要求是一個品行良好的人。一個人的品德是在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且具有固態化。我們對在校學習的法科學生實行品德不良行為記錄淘汰制,有利于對存在不良法律職業道德傾向的人進行初步淘汰,以免道德不良的人進入法律職業隊伍。品德不良行為記錄可以采用雙模塊制,即專業學習記錄模塊和生活紀律記錄模塊。專業學習記錄模塊指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任課教師考核學生的品德行為,并對不良行為做出的記錄。如:撒謊,欺瞞老師、長期曠課、對錯誤行為不思悔改,對學習弄虛作假等等不良行為。生活紀律記錄模塊指由校方記錄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過程中對校紀校規的違反記錄。如:打架、考試作弊、小偷小摸、生活作風不良等。品德表現可以分為A、B、C、D四個等級,A是優秀,B是良好,C是合格,D是不合格。學生的最終綜合評價成績由品德表現分和學習成績兩部分構成,并且品德不良行為記錄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將其從法學專業中淘汰,不讓其進入法律職業系統。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哈羅德•H•柯在一次開學典禮上送給法學院新生的那句諺語——“永遠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因此,我們的法學教育不但要培養法律精英,而且要淘汰品德狂徒,為法律職業隊伍的建設培養德、智雙優的法律人才。
(二)設立大學生法庭大學生法庭是大學生自治組織,其職能定位只限于調節學生之間的人際沖突及糾紛,輔助學校處理學生違紀違規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提倡學生自治、理解和應用法律知識,培養和踐行法律職業道德素養,并可輔助學校規章制度的貫徹與執行。至于糾紛的解決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即完全由當事人自己決定是否選擇在大學生法庭處理相關糾紛。首先,大學生法庭能夠給法律專業的學生們提供鍛煉的舞臺,教師通過模擬法庭培養“法庭組成人員”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協調與溝通能力,幫助學生在課程中提高綜合素質和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其次,在校園中的大學生法庭相當于一個普法陣地,我們可以通過學生違紀違規的一些事件進行審理、判決,在學生中進行法制宣傳活動,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向每一位學生宣傳法治精神,增強學生在校期間對于法律的忠誠、以及無私奉獻精神的傳遞。再次,大學生法庭有利于把紙面上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實踐中的外化行為,把對法律的信仰與遵從,時時刻刻體現在學生的一言一行,體現在學生從事法庭相關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后,大學生法庭的“準法律人”在校園的“小社會”中體會了立場的中立性、調解或“裁決”的公平性對糾紛或事件解決的重大影響,從而加強對法律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化性理解與認同。
(三)改革現有的法律實踐教學當前法學教育的實踐教學主要模擬審判、案例討論及法律診所和實習等。模擬審判很容易因缺乏具有豐富法律實務經驗的法律職業者的指導而走向形式,完全成為學生之間的虛擬練習而沒有多大實際意義?!霸\所式法律教育其實只是一門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真實案件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在教師的指導與監督之下,學生能夠親自參加案件處理的教學課程?!睂嵙晭缀跏歉鞲咝7▽W本科都會采取的實踐教學,但其實際效果也不理想,基本是流于形式。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實踐場所,加強與法律職業機構的聯系與合作,讓優秀的法律職業者參與到法學實踐教育中來。如模擬審判可以聘請具有豐富審判實務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法官來做指導,通過自身的素養來影響學生,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模擬審判中,會對模擬審判的教學質量帶來一定的保障和提高。診所式課程不同于以往的一般性實習課,他主要采用的是全新的教學觀念開展教育的方式:該方式主要以學生為主,教師在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實戰環境,有效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在課程中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社會、法律、事實、職業道德等問題。通過它以教育學生在課程中如何以實踐中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如何像一名律師那樣思維來思考問題。在實習教學方面,法學類院校應當做好與教學實踐基地的簽約掛牌等協議,安排實習指導教師,使實習生能在實習過程中真正學到實務經驗和提升職業道德素養,而不是流于形式。
1.重視前期申報,忽視后期實際應用和推廣。目前全國各個高等學校普遍重視對精品課程的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各高校之所以熱衷于精品課程的申報,一方面可以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因此,在精品課程建設申報期各高校在財力、物力、人力上都給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前期的申報工作能夠順利完成。但是當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相當多的精品課程被束之高閣,只有參加申報的教師能夠運用,沒有及時進行推廣;有的雖然進行了推廣,但是由于教師水平和個人認知和接受程度的問題,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沒有全部推廣出去。雖然精品課程得到了建設,但是沒有落地、生根、發芽,違背了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
2.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運用不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一門大一學生的必修課,涵蓋內容豐富,可以運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多樣,但是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明顯感覺,教師對網絡等新的教學資源運用不夠,通達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運用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廣不夠,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問題。有的教師單純的接受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理解不夠,難以掌握精品課程的精髓。有的教師對先進的教學儀器、教學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響了精品課程的推廣。
3.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的持續改進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的教學中,發現一些申報成功的課程,過了三年五年還是申報成功時的狀態,教學內容方法,沒有絲毫改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頻繁更新,各種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一些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經走進了高校的課堂。有些地方精品課程更新不及時已經失去了“精品課程”的意義。
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師學術交流探討不足。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樣,更何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內容比較多,單單依靠教師通過自身努力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方面達到百分百的掌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F實工作中,精品課程學習培訓少,交流溝通少,主要依靠教師自己掌握,自己學習消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點建議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特色,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意義重大。我認為要建設好,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1.科學有效規劃,嚴格全程監管。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課程在建立之初就要從學科、學校的實際出發做好長期規劃,注重實際效果、實際運用,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根本目標。在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也要適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推廣規劃,使精品課程成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學生收益。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只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開始,而不是終結。精品課程建設政府部門要有規劃、有目標,適時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學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上要有計劃、有步驟、有主管部門、有責任人,能夠合理有效持續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要建立政府部門監督檢查,學校自查,學生評定的有效動態管理機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課程建設的全程監管和服務體系。
2.加強學習溝通,建設好教師隊伍?!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靈深處問題的課程,內容涵蓋廣、意義深,不單純是知識性的教學。教師要想將精品課程傳授好、表達清,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汲取好的教學方法、思路。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學校、政府要提供一個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政府組織精品課程院校特別是國家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團隊到各高校開展培訓,組織各高校到精品課程院校學習。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技術交流活動,為教師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在教師隊伍中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培訓。學習是提高知識和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學習培訓可以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教師要努力掌握新的學術信息,自覺的將學術研究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深度和廣度,豐富課程的學術內涵,使課程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通過學術交流、培訓學習,最終達到提高精品課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形象、鮮活,以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3.有獎有罰,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各高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精品課程實施中,明確申報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運用到教學中,提高教質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每年對課程進行課程評定和檢查評估。檢查該課程在建設過程中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學到位與否,即在師資質量、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是否與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相符,學生是否喜歡該課程,學生是否能從中獲益,是否提高了理論素養,改善了行為習慣。在課程建設上要從師資準備、教材整合、教法創新、教學管理、成績考核五個方面進行考評。對于考評合格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不合格的要給予一定的處罰。通過獎懲來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改進,保持精品課程的先進性、科學性。
三、小結
學生抄襲論文導師“連坐”
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家“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學出臺了《太原理工大學學術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其中規定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表或撰寫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有弄虛作假、抄襲剽竊者,除對學生進行處理外,根據指導教師負有責任的大小,對指導教師給予如下處理:通報批評,暫緩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等。
對于違反學術道德的教師,情節輕微者,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記過、中止項目并責令其改正。對情節嚴重者則要給予降職、解職、辭退或開除等,并要求其終止項目,收繳剩余項目經費,追繳已撥付項目經費,在一定期限內,不接受其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申請。違反學術道德特別嚴重而觸犯法律者,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另外,《規范》還要求在編的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有關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研究生(含博士后)、本科生,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注明出處;引文原則上應使用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凡轉引文獻資料,應說明轉引之處。引證的目的應該是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所引用部分不應構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實驗記錄用藍黑墨水鋼筆或簽字筆書寫,字跡清晰整潔;寫錯作廢的張頁,不得撕毀。學術成果不應重復發表,另有約定再次發表時,應注明出處。不準以任何方式抄襲或變相抄襲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調查資料、實驗數據、專利產品等研究成果。
對有明顯違反學術道德行為者,實行一票否決。違反學術道德規定的學生,經查實后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理。對情節輕微者,可給予責令改正、批評教育、延緩答辯、取消相關獎項和取消申請學位資格等處理。對嚴重違反學術道德、影響惡劣者,給予記過、留校察看、勒令退學直至開除學籍處分。對已授予學位的學生,提交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判定,對授予的學位予以撤銷。
論文引用超30%就延遲答辯
山西大學較早地使用了同方知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該系統資料庫中儲存有大量的各學科期刊和論文,在將學生論文輸入時,系統就會識別出該篇論文引用內容所占全篇的百分比。山西大學近年來都是通過該系統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初審,如果論文引用率超過一定的百分比就會讓學生進行修改或延遲答辯。
“對于碩士研究生,一旦發現引用超過30%就延遲答辯,嚴重者重新開題,取消給學生再次修改、同批答辯的機會?!鄙轿鞔髮W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張云波說,“這個百分比還要逐年下降?!背酥猓轿鞔髮W對碩士論文采用按一定比例進行匿名評審、博士論文全部省外匿名評審的方法,采取一票否決制,即只要有一個評審專家提出異議即宣布論文不合格。
張云波說:“這個檢測系統也不是判定論文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數據只能從一個側面來評定論文。不同學科的論文,引用量也不盡相同,例如法律專業,引用所占百分比就會多一些?!?/p>
論文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評審
同山西大學一樣,山西財經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也將碩士論文的作者和導師名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評審。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崔滿紅說:“論文作者和導師不知道論文送往何處,更不知道哪個人評審,這樣就能杜絕評審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對待博士論文會更加嚴格?!?/p>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探究性教學;研究
所謂的探究性教學指的是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意識、能力進行創新的培養,把探究性思維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培養探究性教學模式所必備的“沃土”,然后就培養在校大學生養成探究性學習的措施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進一步提升國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質量。
一、優化課堂教學,培養適合“基礎”課的探究性教學模式
1.提出問題階段
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重要階段為提問題階段,其會對探究性教學的質量、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它是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矛盾并反映在人腦海中。也就意味著問題是聯系人們了解客觀世界的紐帶和橋梁。老師可以對“基礎”教材深入的研究,在掌握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提出極具啟發性的開場問題,讓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被激發。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研究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劃分學習小組自行討論,進一步研究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怎樣去確定問題、確定什么樣的問題和教師選取的視角有很大的關系,也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息息相關,學生自主提問題則受其自身的興趣愛好,生長的環境等有關系。
2.探索答案階段
該階段為探究性教學的實質性階段,該階段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使用自主研究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題。方法不唯一,可以按照“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一般的方式為:確定問題后,可以自問自答,經由自己研究的基礎上攥寫報告或者學習論文;也可以班級為整體,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同時,可以選擇學習小組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然后小組選擇攥寫人編寫論文,在內部針對論文進行討論最終定稿。班級內的每一名同學至少一次擔任小組長,然后提出問題。就整個過程而言,老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學生有不懂的地方經過討論仍無法解決就需要老師及時的給予解答,老師保障控制全場的基礎上又要給學生極大的自。
3.交流內化階段
該階段不僅僅是探究活動終結的過程,也是老師進行總結并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客觀的評價整場教育教學活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此階段,選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做簡要的報告、五分鐘講演、辯論等,對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方式不唯一,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在“基礎”課堂上的具體表現等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偨Y評價需要結合教學全過程,很好的結合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選取表現較好的同學,根據他們的表現情況開展鼓勵性教學,以便于其可以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激發其創造性,讓學生的學習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作為老師,及時的反思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和缺陷很有必要,在下一次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很好的完善。
二、培養和促進大學生探究性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形成
1.教師應對學生選擇研究課題進行指導
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吹?,選擇什么樣的研究課題是學生比較疑惑的環節,無法確定研究什么而不是怎樣研究。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引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他們一起逐漸理清思路,選擇適合自己或小組實際情況的研究課題。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確的知道所選課題的內容、意義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到適合個人和團體的探究方法;怎樣很好的協調時間、精力等各方面的關系等。
2.教師應教授學生基本的探究方法
常見的探究方式有: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等,還應該教授學生學會處理探究結果、表述探究成果、攥寫論文等方法。使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研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提高能力、完善致使框架、提升道德修養,夯實法律知識。
3.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研究氛圍
探究性學習開展的必備條件之一為融洽的課堂氛圍,在一個相對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會獨立并深入的研究,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質疑的品質,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的聽取、接納;學生在尊重老師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見解、看法進行展示,形成平等共處、互相進步、共同研究的師生、生生關系。唯有如此,融洽的探究課堂氛圍才會形成,在老師循循善誘下,學生對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探討,漸漸地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探究性思想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解放學生的思想和個性是探究性教學的宗旨,借此保障在校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正確的選擇和確定探究題目,使用科學的探究方式,主動地了解知識、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也是探究性教學的本質要求。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而言,應該大力推進探究性教學,更好的提升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法律意識。
作者:常衛恒 單位: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宏祥,姚利民,史曼莉,康雯,蔣家瓊.大學研究性教學內涵、特征和過程[J].湖南社會科學.2008(05)
論文摘要: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是傳統的知識產權行為在網絡媒介中的延伸。我國應采取一切措施保護網絡知識產權,使其在更加開放、更加和諧的環境下長足發展
1我國網絡知識產權存在的問題
網絡知識產權就是由數字網絡發展引起的或與其相關的各種知識產權。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使用網絡的人以每年10倍的速度發展。因國際互聯網絡的廣泛應用給知識產權帶來了一個大課題。隨著國際互聯網的商業化發展,網絡正日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網絡提供的更多便捷、更龐大的資源共享體系,給知識產權的保護帶來了更大的困難,網絡環境下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日益增多,嚴重侵害了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影晌了網絡環境的正常秩序。而立法的空白、懲治的不力是導致侵犯網絡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屢屢發生的重要因素。
2網絡知識產權受侵權的原因
2.1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化人們在傳統的社會現實與網絡社會中的道德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的社會,依靠法律法規,社會道德以及社會輿論等的監督,以及周圍人們的提醒或者注視下,傳統的法律和道德都會相對很好的被維護。而網絡社會是一個相對非常自由的空間,既沒有中心,也沒有明確的國界和地區的界限,人們受到的時間空間的束縛大大縮小。
2.2法律不健全現行的(著作權法》對作品的保護僅局限于支付報酬,是不完整的,其中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作為文摘、資料刊登的規定,也是不完善的。當網絡論文在網絡環境下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傳播時,各類作品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傳播形式發生很大變化,速度更加迅捷,而且作品一旦在網上被公開,就會產生傳播,下載,復制等一系列的行為。在網絡環境中,傳統的知識產權法即沒有起到指導人類行動規則的作用,也沒有起到強制作用,法律的權威在網絡侵權者眼中蕩然無存。
3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的措施
3.,加強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在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人享有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充分、更廣泛的信息自由權利,它的合理利用,將有力地促進人的自由自覺地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ヂ摼W本身就是通過互通有無、互相幫助建立起來的。作為網絡社會的一員,在深被網絡社會的福澤的同時,也應有維護網絡秩序和安全、為網絡社會作貢獻的意識。在網絡上,有些信息的獲得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以回報提供服務者的勞動,信息是生產人高投入的結果,我們應該尊重信息生產人的勞動,試圖“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得”則是不道德的行為。
3.2加大執法力度,保護網絡知識產權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第犯條第2款的規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边@種“法定許可”制度,是對知識產權的有限保護,是在法制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際。盡管如此,這樣的權宜之際,實際執行效果卻不十分理想。對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法律的規定落到實處,以維護論文作者應有的合法權益。
①加強法律意識的宣傳。當前,知識產權的法制宣傳比較弱,全社會的法制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大家在充分享受網絡帶來的實惠、盡享人類文明成果的同時,缺乏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法制意識。因此,有關部門,特別是法制宣傳部門,要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網絡等多種形式,宣傳《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提高網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使他們自覺按法律的規定辦事。多數網絡用戶在使用BT下載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侵權行為。加強普法教育可以使公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違法的。②加大執法力度?!巴椒ú蛔阋宰孕??!狈煞ㄒ幍呢瀼貙嵤送ㄟ^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人的自覺性來保證法律法規的實施外,還要通過有關部門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懲治違法行為,從而把法律的規定落到實處。這樣,就可以把自覺執行與督促執行相結合,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實效。因此,知識產權保護部門,要采取隨機抽查、突擊檢查與經常性檢查等多種措施,加大行政執法檢查監督的力度,并定期公布違法的典型案例,維護網絡論文作者的合法權益。③加大監督力度,促進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鑒于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網絡論文的保護,主要是社會效益,沒有或基本沒有什么經濟效益,相對于其他方面的執法,沒有利益的驅動,執法部門的積極性普遍不太高的實際情況,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要發揮職能作用,定期聽取和審議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報告,適時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督促政府有關部門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并把保護措施落到實處。④技術保護。數字網絡環境下,權利人僅僅享有控制作品在網上傳輸的權利還不夠,還必須借助于一定的技術措施實現自己的權利。為了保障信息系統安全和網絡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可采用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數字水印技術、控制復制技術等。⑤立法完善。網絡立法的形式應當是建立一部類似于《著作權法》、《商標法》或者《專利法》這樣的法律,全面規定網絡的法律問題。另外,在一些基本法中補充有關網絡內容的規定。要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網絡法還要做出實施細則,成為一個由網絡法為核心的,由基本法的相關內容為配套的,由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作補充的,由最高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作為法律實施說明的,這樣完整的法律體系。此外,在理論研究中,網絡法律研究可以成為一個綜合的學科,將網絡法律問題都概括進去。之后,在每一個網絡法律的分支中,都可以建立分支學科,各自有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的理論。
4總結
論文摘要:誠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大學生誠信理念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如何增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闡述了誠信的內涵和意義,并通過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大學生的在誠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 考試誠信: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盡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規定,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也為作弊的學生大大提供了方便。而當前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現象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有的學生甚至考試過后還采取請客、送禮等方式,要求老師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師為其隱瞞違紀作弊事實等。
2. 信貸誠信:惡意拖欠貸款、學費,銀行高校處境為難
國家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了緩解家庭困難學生的就學壓力而設置的一種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即在校大學生通過學校提供貸款介紹人和借款學生自行提供見證人,以信用方式向銀行申請發放的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活動卻遭遇了“誠信危機”的重棒,就是有極少數學生惡意逃債,給銀行信貸工作蒙上陰影,甚至直接影響了一些銀行繼續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信心。
有的學生在新學年伊始,拿著家長給的學費不交到學校卻擅自存入銀行進行“增值”,認為反正國家有確保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政策,豈不知他們這樣做的同時,剝奪了那些政府和學校給予真正家庭貧困學生的學費減免、困難補助的機會,對學校、家長、同學都沒有做到以“誠”相待。
3. 學術誠信:抄襲成風,瞞天過海
關于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問題還未引起我國高校的足夠重視。事實上,有關大學生抄襲、剽竊的報道,不絕于報端;大量的“”廣告、論文交易廣告充斥于大學校園和網絡;做實驗把實際數據“調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狀態的數據;抄襲他人的作業,從網上下載論文作為自己的論文等,學術腐敗問題已成為一個困擾學術發展的障礙和籠罩在校園象牙塔的陰影。在學術誠信上,學生往往對于教師和他人的要求高,對自己的要求差。這說明當前高校教育體制的確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大學生并未確立嚴肅的學術觀,掌握做學問的方法與途徑,“剪刀加漿糊”的學習方式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同。
在如何防止和減少學生學生學術舞弊問題上,我國高校也還基本停留在懲戒的層面上,靠懲罰被發現的學術舞弊行為學生來“殺雞禁猴”,恐怕是難以奏效。對于論文抄襲一類的學術舞弊來說,由于難以被發現和鑒定,其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
4. 就業誠信:擇業履歷,不實之詞;就業簽約,無故悔約
如今,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失業、待業人群增多,為了能在走出校園后就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學生身不由己,選擇不擇手段,在自薦材料中弄虛作假,夸大其詞。有的學生為適合用人單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經驗”等要求,在自己的“實踐經歷”欄且添上許多子虛烏有的實踐和打工經歷;有的甚至把其他同學獲得的榮譽證書借來復印為已所用。有的畢業生由于害怕沒有合適崗位,求職心切,缺少慎重考慮,一遇到接收單位就迫不急待地草草簽約,等到后來,發現可供選擇的單位多了,回頭一想,又覺得自己所簽的單位不理想,于是馬上要求毀約。也有的畢業生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學簽了一份較好的單位,于是心理感到不平衡,便不顧一切地與用人單位毀約。另外,還有少數畢業“腳踏兩只船”,同時與多家用人單位簽約。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對策
大學的教育應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認知(學習)。大學生涉世不深,對于信用和誠信的認識不清,如果再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和正確引導,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會現象誤導,同時他們又還沒有通過足夠豐富生活的閱歷來體驗道德素養對一個人的生存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道德失范所帶來的后果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建設,我們呼喚建立規范、科學、操作性強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
第一,拓展誠信教育的渠道,使誠信教育深入人心培育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構建社會誠信文化系統,在環境建設中要體現誠信道德建設,引導學生共建和諧校園。
首先,要充分發揮“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誠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讓誠信教育走進教材、走進課堂,把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作為“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注意“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與誠信教育的有機結合,根據“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特點,確定誠信教育內容的側重點。如思想品德修養部分可側重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等角度,對學生進行誠信意識教育;法律基礎部分可把法律誠信作為重點加以講解,教育學生知法守法,樹立守信意識,做誠信之人。同時,把道德與法律相結合,從道德規范和法律約束的層面,對學生進行誠信約束力教育。
其次,高校應利用校園網的資源優勢,建立誠信教育的專題網站或網頁等,相關信息和正面資料,讓網絡成為倡導誠信教育的渠道。告誡學生務必遵守網絡道德,共同維護網絡這一優越便捷的“誠信”教育園地。同時,充分發掘各類課程的誠信道德教育資源,高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把誠信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誠信道德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誠信意識,養成誠信習慣。
再次,學校應將誠信道德教育貫通和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廣泛開展誠信道德實踐活動。充分依靠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和學生工作教師,依靠學生的各種組織,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深入細致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誠信教育,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誠信道德修養,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誠信教育。與此同時,將宣傳與活動并舉,在高校校園里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講誠信者得益,不講誠信難行”的校園氛圍。
第二,建立誠信檔案,加強誠信管理體制
當前,社會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現象,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鼓勵,而失信者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不應得的收益。因此,高校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指導,使其成為考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誠信習慣養成。這種做法有助于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并且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與誠信氛圍的營造。此外,在校園中應積極拓展誠信監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請和聽證制度以及加強學術活動的輿論監督和建立舉報獎勵制等。使應當做什么、不應當作什么與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有機地統一起來,通過規范、規章制度的強制性和導向性,促進學生們良好的“誠信”觀念和學術道德的形成;另外,還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強考前教育,治理考試作弊現象。
第三,樹立誠信立教的教師行為準則
近年來,許多高校都提出了“教學為立校之本”、“科研為強校之路”的口號,卻很少有人強調“誠信立教”,“誠信為師德之本”的教師行為準則。人們把校園看成塑造人類靈魂的殿堂,是堅守誠實守信道德理念的凈土,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在學生眼中,教師是人格健全、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的人,是傳道、授業、解惑者。然而,在市場經濟大潮的猛烈沖擊下,校園已非誠信的凈土,教授、博導學術抄襲、科研作假等不誠信行為時有發生。誠信立教已成為全社會對教育界的迫切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必須做到“兩個統一”:言與事的統一、言與行的統一,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
總之,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效性研究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一個刻不容緩的系統工程。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結合我們的具體實際制訂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建強,劉建柱.誠信的現代意義與大學生誠信教育[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