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12:11: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八年級地理復習提綱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我國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國地形的特點,主要山脈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與火山等;
4、我國天氣的表示符號,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布特點和溫度帶,降水分布特點和干濕地區,我國氣候特征和三種災害性天氣。
第一章:疆域與行政區劃
主要知識點:
1、我國的半球位置與海陸位置、我國的面積、四至點。
2、我國的四個邊緣海、主要島嶼、半島,領海與內海。
3、陸上鄰國(15個)、隔海相望國家(6個)。
4、我國三級行政區
5、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省會。
6、特別行政區。
識圖
1、我國疆域示意圖,相鄰的國家
2、我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
第二章:中國的人口與民族
主要知識點
1、我國人口的數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國的人口線與我國的人口分布。
3、我國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重,國家對城市發展的政策。
4、華僑與外籍華人的概念,“僑鄉”。
5、我國的人口政策。
6、我國民族的分布狀況與分布特點。
7、我國的民族政策與風俗習慣。
識圖
1、我國人口分布圖
2、我國民族分布圖
第三章:中國的地形
主要知識點
1、中國地勢的主要特點,三個階梯的界線及主要地形單元。
2、地勢對我國交通、水力等影響。
3、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各類地形的比重。
4、我國的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我國的第一高峰。
5、我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國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
8、我國火山的分布。
識圖
1、我國地勢階狀分布示意圖
2、我國主要山脈、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圖。
第四章:中國的天氣和氣候
主要知識點
1、怎樣根據衛星云圖上的顏色來判斷各地的天氣。
2、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特點,說明形成原因,00等溫線所經過的地區。
3、我國五個溫度帶的分布與耕作制度。
4、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冬夏季風與降水,我國降水的年、季變化。
5、我國四個干濕地區的分布。
6、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7、我國的三個主要災害性天氣及其危害。
識圖
俄國教育學家贊可夫在他的《新教學論》中提出: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而轉向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學;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中外教育名家的論述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這也和我國倡導的新課程改革精神相吻合:教育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重教輕學、死記硬背,片面追求分數的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農村學校,大多數教師只顧埋頭教書,“一言堂”、“滿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導學生如何學,致使課上的越多,學生的學習效率越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低,學生的考試成績越差,并且極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F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談談我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在教學上,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過去,初中地理是一門“非中考學科”,學校不重視它,老師不愿意認真教它,學生不愿意認真學它。人們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學”,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為單純的教師“一言堂”、“滿堂灌”,一提到“考試”,往往就被片面地認為“就那么回事”,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現象,從而忽視了地理學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忽視了地理學科的應有的地位,對高中地理教學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初中地理教學應該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相互關系,把學法指導提到應有的高度。
2. 初中地理學法指導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與主體兩方面的協調體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使主導與主體統一于教與學的活動中呢?這就需要通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去完成。我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最成功的體現就是學法指導,而學法指導的結果,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樹立教法服務于學法的觀念
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是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創造性地去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而這些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師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強調教法服務于學法,并非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師用“教”的藝術去促進學生“學”的藝術,這是教師主導作用最有力的體現。
二、地理教學中幾種基本學習方法的指導
1.類比法
地理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密切的聯系。如:天氣與氣候,火山、地震、海嘯,長江和黃河的治理,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遼中南工業基地等。在學習地理基礎知識時,注意分組、結對,并且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
2.閱讀自學的基本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練習,都要求學生要進行閱讀自學。閱讀自學要有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中每個章節都有提示),閱讀之后應歸納知識要點,找出難點,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從而引發思考。閱讀自學可以激發求知欲,思維積極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歸納法
地理知識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存在著內部聯系,如:在講述地質作用時,注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八年級教材地理下冊中,以我國分區地理為主,學生在學習過一段知識之后,應及時掌握學習分區地理的方法,并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為線索,構制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如: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是氣候為主,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是以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為主,從而區分它們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顯差異。常見的歸納方法有圖示法、提綱法和列表法。圖示法一般用于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系;提綱法適用于單元總結;列表法則更適應于期中或期末復習。學生掌握并實際應用這些方法就可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增強學習效果。
4.科學記憶法
地理概念和用語(術語)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強記后鞏固”的記憶方法。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學生在記憶時,應該先把知識點強記清楚,課后有時間的時候再把內容多讀幾遍,這樣就有利于對知識點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編制記憶口訣。如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用“青川隴,寧內蒙,晉陜河南和山東”或者是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也可以用“青川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海洋”,學生容易記住,并且長時不忘;
方法之三是聯想記憶法,即引導學生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系的材料結合起來。例如:我國地理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冬季0攝氏度的分界線,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線(水的結冰點是0攝氏度),還是我國溫度帶中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我國溫度帶按照積溫劃分的);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線,也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還是我國糧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麥的種植分界線(水稻是需要大量的水)等等,這樣對提高記憶十分有益;
方法之四是利用繪圖,形象記憶法:例我國新疆地區的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就可以先畫個三角形,然后在這個三角形中畫上三條山脈和兩個盆地,并注上名稱,還有我國臺灣島的位置,也可以簡單的畫個南北向的幾何圖形,赤道從它的中南部穿過,然后標出島嶼的東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這樣不要求學生畫得多好,主要是生動形象,便于記憶。
5.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和初中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良好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即: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總結等。目前許多學生只重視上課和作業而忽視了其它環節,形成不預習就上課、不復習就寫作業、做練習的不良習慣,結果是上課聽課效果差、練習難以順利完成,使得學習被動,成績難以提高。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養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掌握。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法指導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