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9 10:5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學習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問卷調查
1.1問卷內容設計此次調查主要以問卷形式進行,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和代表性,問卷是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主要精神進行設計的,有選擇題和判斷題兩種形式。內容分為二部分:一是調查學生對學習化學的目的意義作用的認識;二是調查學生學習化學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習的方法、手段等。
1.2調查對象
此次的調查在海口市第一中學的高一和高二兩個年級中進行,每個班隨機抽取30~4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了文科班和理科班。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由于本人著重研究的是高一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學生統計數據(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表見附錄一和附錄二)。共發出調查問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調查學生的94%。 通過統計分析可以發現高一學生在化學學習上存在一些問題,但相對以前舊課程的學習而言也有很多明顯進步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在學習化學的興趣上有較大差異
在學習了一年的新課程以后,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文、理科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見表1),理科生大部分對化學的學習比較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化學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規律和現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現象聯系緊密,很有用,學習起來也不太難。”也有少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有困難?!?。而對于文科生,他們大部分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一般,調查顯示許多文科班學生在高一上學期時因理科成績不理想,很早就放棄理科學習,從而造成大面積文科班學生化學成績偏低,他們在上學期時就已覺得化學比較難學。因而,在高一年級中學生中化學基礎參差不齊,這給組織課堂教學帶來困難,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握好教學深淺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表1 對化學學習
很感興趣
感興趣
興趣一般
不感興趣
理科
20%
53.6%
21.7%
4.7%
文科
4.3%
31.9%
51%
12.8%
2.2 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科學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關鍵。眾所周知,課前預習可以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對上課時重點的掌握、難點的解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課后復習可以對剛學的內容作系統的回顧、鞏固,這有利于使知識系統化。但調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學生和4.3%的文科學生經常做到“課前預習”,11.1%的理科學生和6.4%的文科學生經常做到“課后復習”(見表2);只有51.5%的理科學生和23.4%的文科學生對老師批改過的作業能做到“認真訂正錯誤,及時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學生和6.4%的文科學生會及時整理復習聽課筆記,而有51.1%的理科學生和72.3%的文科學生的學生是在臨近期中或期末考試時才整理復習筆記。
表2 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情況
經常
偶爾
從不
課前
預習
理科
8.5%
60.9%
25.1%
文科
4.3%
44.7%
51%
課后
復習
理科
11.1%
67.7%
10.6%
文科
6.4%
66%
27.7%
2.3 比較注重實踐能力、科學素養的培養
21世紀的理想人格應是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統一,科學理性與價值關懷的統一。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要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調查表明,經過這一年新課程的學習學生對做實驗的興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學生比較喜歡或很喜歡做實驗,在文科生中這一比例也高達61.7%;有70.6%的理科學生和63.8%的文科學生在實驗課外的時間比較想進入實驗室做自己想做的實驗;而習慣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去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學生的理科學生占65.5%,文科學生占55.3%。
2.4 在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教師,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
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直接影響了知識的深化以及學習的深入。調查表明,70.2%的理科學生和85.1%的文科學生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教師講授為主,直到學生聽懂為止,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教師不必講得太細,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讓學生討論(見表3);在課堂討論問題時,大多數的學生沒有主動提出問題的習慣(見表4),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在討論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
表3 學生希望的課堂教學形式
應該以教師講為主,直到聽懂為止
教師不必講得太細,應多讓學生討論
理科
70.2%
19.8%
文科
85.1%
14.9%
表4 學生課堂主動性的發揮情況
經常
偶爾
沒有
課堂主動提問題的習慣
理科
6.8%
54%
34.9%
文科
4.3%
27.7%
68.0%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驗教學
根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為滿足學生社會認識、探索自然奧秘,培養學生對地理的綜合素養,教師應當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地理實驗是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為了所謂的教學成績,大部分老師放棄了在n堂中的實驗教學,使高中地理變得不完整,也缺乏趣味性。為了使這一現狀有所改變,庫車縣第三中學從2016年開始研究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并在學生中實踐,下面就以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的感悟,從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幾方面去闡述。
一、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優點
1.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能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高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發展,枯燥的理論知識會使他們產生厭倦和反感,不利于學習。實驗教學無疑是一劑回春丹,讓學生從空洞的理論知識中解放出來,加大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改變了學生學習地理難,地理現象不會解釋的難題。
2.高中地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和素質教育不謀而合,符合國家的新課改理念。當今學生紙上談兵的多,實際動手能力較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驗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的實驗需要團體合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有的實驗需要一個人為主導其他同學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表達等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動手,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能夠遇到一些書本上解決不的難題。這些難題會讓學生去認真思考,讓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依賴別人和書本的幫助。有的孩子在實驗中有可能還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從傳統的思路中找到創新。
因為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地理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班級進行了實驗教學實踐,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二、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問題
1.高中地理實驗教學會影響教學進度。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任務十分艱巨,學生必須在高一結束就完成高中地理的學業水平測試。課本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理論性非常強,對學生要求非常高,這就要求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太快。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用平時上課的時間去做地理實驗,無疑影響了正常的時間安排。
2.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場地,器材,經費緊張。因為實驗需要場地和大量的器材,庫車縣第三中學還沒有專門的地理實驗室,也沒有大量的實驗器材。除了少數的地球儀和地理模具以外,有的也只有老師的一片雄心和學生們的一片熱情,實驗教學困難重重,寸步難行。
3.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缺乏系統的實驗報告冊。雖然新課標中提到了地理教學要注重實驗,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完整的關于高中地理實驗報告冊和系統的實驗體系,老師和學生在準備做實驗的時候如何取舍是相當大的難題。
4.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對老師的要求高。老師在工作中要完成教學任務已經很累,還要絞盡腦汁給學生準備一堂很生動有趣的實驗課,那就是難上加難。不僅會遇到場地、儀器、資金等硬件問題,還會遇到沒有配套的報告冊和系統的實驗體系等軟件問題。再加上老師自身專業素質和對實驗的精準把握等方面的問題,在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5.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學生配合難。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容易,真正想要達到培養他們的能力非常難。通過實驗的確是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課后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學生卻回答不出來。還有學生從小就習慣于傳統的教學,加入實驗后,學生只注重看熱鬧,不注重學習,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學生素質也參差不齊,要想讓絕大部分學生融入到實驗教學中來很難。
雖然開始的路有困惑也有困難,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天無絕人之路,面對困難,經過思考也得出了一些解決困難的方法。
三、提高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方法
1.合理的安排時間,選擇性的安排實驗與教學相結合。如必修一既是整個高中的難點,又是高中的重點。在課堂上適當的安排實驗作為導入,能引學生興趣,同時也不浪費太多的時間,在課堂中還可積極引導,讓學生多多注意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在課外利用其它時間去做相應的實驗,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
2.為了解決場地,器材,資金問題。老師積極向學校溝通建立相應的地理實驗室,購置器材。經過努力學校同意建立地理實驗室和購買實驗器材。老師們還積極申請自治區和地區課題,于2016年正式獲得審批,也得到了一些支持實驗教學的資金。
3.打造教師專業團隊,編寫相應的實驗報告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通過有經驗的老師領頭,創建地理工作室,編寫實驗報告冊,以老帶新,打造出一批專業基礎過硬,基本功扎實,實驗動手能力強的好老師。
關鍵詞:網絡 多媒體 WebQuest
引言
天文學是基礎學科之一,但因其涉及知識面廣、對基礎知識的要求高而難以在中學開展?;谶@樣的情況,從2010年起,我們在兩所學校開展天文科技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嘗試,希望能通過這些探索為今后天文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參考。
一、研究內容
實際上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早有一些相應的研究,并且在一些方面進行得更為徹底。早在2001年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蔣鳴和教授便將WebQuest引入中國,并在廣州市天河區和福州市進行了教師培訓,推廣WebQuest實踐。這里的WebQuest便是一種完全依賴于網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每一個WebQuest的核心是一個開放性問題。這個問題設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標,鼓勵學生回顧原先掌握的知識,激發學習者進一步探索的動機。然后通過不同的網絡任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
當然,在學校天文課堂中完全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現實的,但是WebQuest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內容。比如其任務模式、開放式的核心問題等。對于天文這樣一個對多學科知識有著較高要求的科技活動來說,系統性的知識講解和學習將不可避免地失敗,而借鑒WebQuest模式,“以問題為核心,用任務做引導”將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于這樣的情況,此次在天文科技活動的實驗中,我們嘗試以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大規模應用為前提,借助網絡上的海量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集成化、交互性和多功能等優勢,記錄學生如何在教師的輔助引領下在海量網絡資源中進行有效檢索,獲取相關天文知識,并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對相關天文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并最終完成學習報告和展示的全過程。通過多個內容的長期反復觀察記錄,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情況。
二、研究過程
2010年起,對兩校長期參與天文社團活動的近80名學生進行了分組,每組學生3~4人,共分為19組,其中中關村中學12組(初中1年級6組、高中1年級6組)、牛欄山第一中學7組(高中1年級)。在隨后1年半的時間里,對初中6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研究,主要觀察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學習報告的撰寫、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在教師的輔導下是否信息的容量上有所提高。兩校高中的學生進行對比研究,主要看學生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質量,學習報告撰寫的翔實程度在教師參與和不參與的情況下有無顯著性差異。
在研究過程中先后開展了“我與嫦娥同探月”(簡稱“探月”)、“鳳凰落寶――火星探索”(簡稱“火星”)、“日晷與時光”(簡稱“日晷”)、“太陽系巡禮”(簡稱“太陽系”)、“恒星的生命歷程”(簡稱“恒星”)、“追星逐夢”(簡稱“追星”)等多個天文活動,每學期進行2個活動,每個活動持續8~12周。每個活動基本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第一次活動根據要探討的核心內容由教師作簡要介紹,并提供一系列學習任務供學生選擇,由各個小組討論后領取相應的任務,如果多個小組選擇同一個任務則通過抽簽的形式確定最終承擔相應學習任務的小組。若有小組提出其他想探討的相關問題,可以將自己提出的問題完善后作為小組承擔的學習任務。
當各小組都領取了自己的學習任務后,各組分別向教師領取相應任務的資源說明,一般資源說明中會含有與完成此任務有直接關聯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資源查詢到其他相關的二級或更深入的內容。這樣在之后的2~3周中,由各組依次對自己所承擔的學習內容進行網絡學習和組內討論,這個過程中教師參與對各組學習進度的把握,記錄學生的討論過程并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4周后各組開始根據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制作展示用PPT文檔和本組的學習報告,在天文社團內依次進行展示,向其他小組的同學介紹自己所在小組的學習情況,并對相關的天文知識進行講解,還要回答其他小組同學的提問。這個過程大概經歷4~5周完成。
最后1~2周的時間由教師對學生展示的各部分內容進行點評補充,并提出改進方案,學生對自己的展示文檔進行修改,并根據各組的展示撰寫整個活動的個人學習報告和體會。同時也會找機會參加一些參觀等類型的活動以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比如2010年進行“我與嫦娥同探月”活動時就曾組織學生參觀北京航天城;2011年“追星逐夢”活動期間組織學生前往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參觀并在夜間進行觀星活動。
在各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完成的展示文稿PPT的初稿、修改版、小組學習報告、個人學習報告進行收集和整理。從演示文稿制作量、信息容量、編排、學習報告完成質量,比如知識內容的完整性、擴展性等方面進行量化對比,得出結論。
三、研究數據
(一)初中組學習情況跟蹤
通過對初中組6次天文活動的觀察記錄,可以發現學生制作的演示文稿所承載的信息量逐漸加大,信息的豐富程度、翔實程度都有較大提升,僅從最直觀的演示文稿的頁數上就可以看出差異。
從表1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組學生完成的演示文稿的長度呈現逐漸增長的情況,雖然有時由于任務的不同而有所波動,但總體上維持著上升的態勢(見圖1)。這里面可能有學生隨年齡增長而導致能力增強的因素,考慮到增長的幅度較大,其中也有在活動中學習成長的因素在發揮作用。
當然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由于知識基礎和能力的限制,制作的演示文稿長度較高中學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經過一年半的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已經可以制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演示文稿,并能將相關的問題講解清楚。學生上交的兩份學習報告的情況完全可以說明問題。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和學習報告的撰寫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說經過這1年半的天文活動,學生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高中組學習情況對比
兩校高中學生分為教師輔導組和對照組,教師會參與輔導組的學習過程,而對于對照組不進行干預指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兩所學校的學生情況不同,但還是可以得到相類似的結論。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制作演示文稿從頁面數量上已經相對穩定,通過小組學習輔導和僅通過小組學習完成的情況來看二者沒有太大的差異,但當我們對比學生演講的時長時就會發現差異。從表5和表6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從總的用時還是平均用時來看,經過教師輔導后的學生在相近長度的演示文稿中加入了更多的信息量,表明教師的參與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篩選和組織的。
四、研究結論
通過此次為期1年多的嘗試研究,我們發現通過圍繞主題展開的天文活動,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與這個主題相關的天文知識,并且學生在通過網絡查詢篩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對知識的學習更為自主、更為靈活,完全呈現為自我的知識建構。同時教師的參與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熟悉網絡上海量信息的篩選方式,并能更有效地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加以組織,從而得到更為完善的展示成果。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信息的篩選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并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梢哉f通過這種依靠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開展的天文科技活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這種科技活動也有著不可回避的弱點,從已經開展的幾個活動的情況來看,各個活動之間的相互關聯不強,學生自主建構形成的知識體系相互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如果不能通過其他活動將這些知識體系更有效地串聯起來,學生建構的知識體系就有可能因為過于孤立而瓦解。這是需要仔細研究解決的問題,也是此次研究留給我們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地方。
點評
在青少年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活動中,一位稱職的科學教師或科技輔導員,不僅要具有“教授”的能力、“指導”的能力,還要具有“研究”的能力。本文的兩位作者正是依托自身工作實踐,從研究入手,依據相關教育理論作為指導,應用教育科研的方式,就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對初中和高中青少年參與天文科技活動的影響分別進行了實驗研究和對照研究,過程相對清晰,所作分析和最終結論通過論文表述,對廣大科技輔導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
前言
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指的是由二到六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并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些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且小組所有成員完成任務之后所獲得成績是一樣的。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起,通過相互幫助,交流溝通等形式已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因此,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的教學進行相關的探討,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者帶來些許的幫助。
一、根據學生特點組建高中地理合作小組
“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高中地理合作學習小組組建時必須遵守的原則。這個原則主要要求高中地理老師在組建的各個合作學習小組從整體上看,基本上是維持在同一水平,換而言之,就是實力相當,而組內的成員之間又是才存在差異的。這也就意味著,高中地理老師必須掌握班級里每一個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地理學習方面,可以是高中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的強弱,基礎知識是否扎實等等;在反應表達方面有: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還有一些外在的特點,例如:性別、愛好、特長、組織管理能力等等。然乎老師再根據這些特點給學生分配自己在合作學習小組里所擔負的職責,例如組長、記錄員等。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讓組內的成員根據記錄員拒錄的情況找出自己組內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成績和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兩全其美。
二、培養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
通常來說,一個完整的地理合作學習小組在人員任務分配上可以說都是各司其職,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要負責的任務,這樣有完善組成的小組在完成老師不值得學習任務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因此,高中地理老師一定要培養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促進,使得小組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可以對地理問題有條理的思考和分析,依次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發言進行總結,最后形成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并在老師的幫助下改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當然,小組成員肩負的職責并非一成不變,根據具體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也可以促進彼此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成立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章節,在高中地理合作學習的小組里,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差異性進行分組,即一部分人負責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因、具體表現和代表地點,另一部分人負責找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同樣給出原因、具體表F和代表地點,還要有一個人負責總結和記錄,一個人負責回答問題。這樣分工完善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地理學習任務完成的效率,同時小組成員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進而提高了高中地理的學習效率,使地理教學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
三、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引導作用
雖然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老師對高中學生進行了合作學習小組,讓高中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像高中地理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進而實現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高中地理老師在課上就沒有以前那么多的教學責任和任務,恰恰相反,高中地理老師的任務變得更重。主要原因在于高中的地理老師需要及時在高中地理合作小組發揮自己作為引導者的作用,并對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大家都存在的問題做出講解。
除此以外,高中地理老師還要為高中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比如說在位置上,讓每個小組都聚在一起,方便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出現疑難問題向老師尋求指導,而對于表現突出小組或者小組成員,老師要適當給予鼓勵,讓高中生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心。最重要的一點,老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任務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要充滿啟發性、開放性等特點,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散自己在地里學習上的思維,并引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從而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高中生地理的學習成績。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這一冊書中關于《地表形態的塑造》這一章節內容,高中地理老師可以讓已經分好組的合作學習小組對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形成的山岳的原因以及河流地貌發育的過程選擇一個作為小組任務,并根據組員的相關調查資料和討論,完成自己的小組報告,然后在高中地理課上學習相關課程時,再根據老師的講課內容完善小組的報告成果,并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向老師提出,尋求最佳結果。這樣的任務不僅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課堂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有助于提高地理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高中生地理成績的確有效,不僅提高了高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還豐富了高中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和能力,拓寬了地理知識,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從目前的高中地理教育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助力高中地理教學依然需要老師通過實踐和創新,不斷地發掘這種教學模式的有點,從而更好地服務與高中地理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潔.“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B,2012(4):152-153
[2]程春平.新課程下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群文天地,2011(18):145
[3]王芳.高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4(4):117-118
2012年2月的一個清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美國東北部一個小鎮的動物收容所迎來了一個學者范兒十足的年輕女學生——布列塔尼·羅林斯。像往常一樣,她又是一個人早早趕來。
最近她花了很多時間在當地的動物收容所里。為撰寫一份關于寵物安樂死的報告,她正做著相關問題的刻苦研究。這份報告可以為她今年即將面臨的畢業賺取語文科的學分。
但布列塔尼·羅林斯只是一名就讀于紐芬蘭鎮立高中的17歲中學生,她所在的高中也僅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里斯托爾市的一所鄉村中學。
新罕布什爾州是當今全美最積極實施“以培育學習能力為基礎”的素質教育實驗的州。而在被引為典范的紐芬蘭鎮立高中,學校更明確提出:學校教育的成功“不取決于學生在教室座位上待的時間”,而是“取決于到底能夠讓學生展現出多少學習能力”。這意味著,學校想要讓學生以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去學習;這也意味著,學校認為與其讓學生以學習能力薄弱為代價換得文憑,不如讓他們能夠洞悉世間萬物的知識體系;更意味著,學校想培養學生自己尋找多種學習知識的路徑的能力,能用多種方式展示出自己的學習潛能,并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求知道路上掌控適合自己的學習腳步。
“在這些方面,紐芬蘭鎮立高中已是走在了同行業前頭的一所學校?!贝罅Τ珜А耙耘嘤龑W習能力為基礎”素質教育實驗的基礎教育咨詢機構MetisNet的創立者,克里斯·斯特吉斯如
此評價。
然而,實施“以培育學習能力為基礎”素質教育實驗肯定艱難。因為這將對當前一些傳統教育制度發出挑戰,如以考試定成績的體制,以分年級定學習進度的體制等。
新罕布什爾州的能力素質教育實驗,在擺脫“基于教室學習時間積累”等傳統教育觀念上已走過了多少路程?未來,他們還將有多少里程需要去跨越突破?
紐芬蘭鎮立高中學生布列塔尼·羅林斯的體驗,也許會予以清晰說明。
“隨時隨地”、“個性化”理念
布列塔尼“擴展學習實踐機會”的校外學習方式,實際上體現的是該州強調的三大關聯理念:一、包括校外學習、虛擬網上學習等項目方案的“隨時隨地”學習理念;二、致力于“量身定做”、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的“個性化教育”理念;三、以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基礎的能力素質教育”理念。
十年前,新罕布什爾州開始嘗試導入這種“以培育學習能力為基礎”的能力素質教育。但在2005年,該州給各學區下達了一個“最后通牒”:最遲在2008-200年之內,各高中學校必須建立起“不是基于學生在教室座位上的受教育時間,而是基于學生掌握課程水平的能力展現”的獎懲評價體系!各學區必須具體細化如何評測“學生掌握課程水平的能力展現”,即根據地區情況用“具體的能力與技能”來體現該州的課程框架。
由此,首先在推進“能力素質教育”的立法政策上,新罕布什爾州就已遙遙領先于美國其他州。時至今日,在美國也才僅有少數幾個州允許下屬學區可以選擇“用學生能力展示評測”替代“考核學生在教室學習時間”的評價標準。而新罕布什爾州成為了惟一一個以立法的形式要求下屬各學區必須如此的州,目前盡管有一些學區仍未達要求,但它們也正努力向目標靠近。
如布列塔尼的情況,她能夠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自主證明自己對學科內容的掌握能力,以此來應付學校對她各科成績的評測。她可以用多種方式逐步證明自己具備了課程要求的“知識點和技能”。
當這種證明自己學習能力與掌握知識能力的新方式成為學生被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時,它所激發出的學習激情是通常在教室里被動學習者難以體驗的。
“如在語文學科,我原以為自己擅長創作,但當我大量接觸了校外的真實社會生活,發現自己的寫作并不如想象中好,因此這對于我是一個挑戰!”布列塔尼說,“而我喜歡這種完全由自己設置去面對挑戰的新學習方式,對寫作,我變得很感興趣、很投入,現在我可以更輕松地寫出真正的好文章了!這遠比總待在教室里去面對一位時時告訴你該怎樣去寫的老師要好得多?!?/p>
2012年的春天,布列塔尼對寫作主題做深入的校外調研,其間堅持做好素材筆記,最后,她將作品提交給了由學校教師與社區成員組成的學科成績評測委員會。
這種學科成績評測委員會,正是新罕布什爾州追求的“能力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他們不只考察學生的學科知識內容,還考察學生的相關技能,如立論能力、口頭陳述能力等。
事實上,布列塔尼把這學期語文科的學習自主分割成以數周為一小單元的方式參與考評,這也顯示出該州對學生參加考評的時間采取靈活性舉措。
這學年的語文科總任務是新聞寫作,布列塔尼就經常與新聞學教師戴維·哈洛以及“校外擴展學習機會協調教師”伊麗莎白·科爾比兩位老師溝通,經常討論她今年要完成的八個語文科技能目標,制定出相關單元規劃,并及時匯報學習進展,及時參加每個單元的考評。
她今年要完成的八個技能目標包括掌握“為多種目的、不同讀者文章”的寫作能力,獲得“有針對性、準確清楚地表述”能力,掌握“專注用心、同時帶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調查能力,以及學會如何去收集、組織、評估信息的能力等。
艱難推進的轉變
紐芬蘭鎮立高中現有425名學生,在“校外擴展學習”與“以能力評測學生”兩個項目方案取得巨大進展的同時,“以培育學生能力素質為基礎”教育理念在其他關鍵環節也一直努力尋求突破。
如其“成績報告卡”制度就是目前正努力推進和改進的一項工作。該校校長邁克爾·奧馬利介紹,在他們理想化的設想中,這種基于能力素質的考評報告卡,除了給學生“A”或“B”等級成績,還應有對學生能力進步的準確敘述。然而目前學校仍然有考評教師只簡單地在卡上寫上“A”至“F”各等級成績,并只有一兩句對學生學習習慣的簡單描述。
學校對此已采取一系列步驟,讓“成績報告卡”制度朝向理想目標邁進:考評教師必須在報告卡上,把學生留給教師的印象態度、他們自己的實際努力,分開打等級,不得混在一起,而最終學生的學習成績等級,只能與他們對學科的能力掌握相關。并從下學年開始,報告卡上將取消D至F的等級分數。
紐芬蘭鎮立高中采取的另一關鍵措施,是允許那些在一次考評中表現不佳的學生經其教師再次教學后重新參加測試。奧馬利校長說,這能夠避免學生被“一考定終身”,也體現出學校“強調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且不必非得在統一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教育追求。
“但這目前也帶來不幸的困擾?!庇行W生投機取巧于新制度,他們知道有重新考評的機會,于是在開始階段不用心學習。目前,學校管理團隊正在討論研究如何有效應對這一情況。
在一家名為“中學重建中心”的機構的幫助下,紐芬蘭鎮立高中的教師群體正進行著一場“教學思想的文化變革”。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學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中介者”,而不再是代表權威知識符號的“者”,因為在能力素質教育中,學生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過程中擔任著更大的角色?!爸袑W重建中心”機構總裁喬·迪瑪特強調:“這也要求教師必須用新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努力?!?/p>
未來變革的難題與方向
奧馬利校長承認,目前,即使像布列塔尼這樣的學生,她也只是某些科目成績由校外項目、能力表現考評取得,其他科目的成績仍然由傳統方式取得,即大多數時候還是坐在教室中聽課,然后參加傳統考試。
“在紐芬蘭鎮立高中,加入校外擴展學習、網上在線學習等非傳統的課程的學生,目前也只有15%左右?!辈⑶?,不管這些學生已經如何證明了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們仍然與其他學生一樣,每年必須參加全州對3~8年級和11年級統一進行的語文、數學科目標準化考試。
“如果我們真正建立了以能力為基礎的素質教育體系,我們就應該完全能夠自主掌握學習內容、學習時間、成績考評等,因此,目前我們的探索還遠未成功,改革還任重道遠?!蹦峁爬埂ざ嘀Z霍,新罕布什爾州的前任教育專員、現娜莉梅教育基金會的總裁如此評價。如今他正在新英格蘭等州努力推進類似的改革項目。
“教育領域的聯邦統一負責制是基于20世紀的教育模式,而我們州的教育發展期望著如今正在探索的這種新模式?!毙潞辈际矤栔莸默F任教育執行專員保羅·雷赫說道。他希望國家教育標準應該兼容各地的傳統與創新模式,并主張一些科目的考評應以能力素質的表現為基礎。
作為學校,有責任率先在“減負”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學校要為“減負”做出貢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從思想上認識“負擔”的本質
實事求是地講,“減負”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以高中學生為例,如果一個學生不愿意上大學或者根本就不想學習,整天白天睡覺,晚上上網,他能有什么負擔?反過來,一個學生如果對知識有強烈的追求欲望,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能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去追求,他又怎么能感到學習有負擔呢?所謂學生有負擔,是因為他不愿意干的事情太多,而又不得不干!所以,從學校層面上講,學生的負擔由學校造成,要想減負,就先從學校開始。
改變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學習
曾幾何時,中小學生有了永遠都做不完的課后作業。這作業就是學生最重的負擔。如果僅靠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不想讓作業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消滅課后作業!
新絳中學(高中)從2008年開始,取消了課后作業,代之以課前的“學習報告”。學習報告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學習報告中至少應該能寫出我會了什么、什么還不會、我還想知道什么。高級的學習報告是學生思想、方法、問題的文字體現。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報告,課后也就不必再留作業。因為學習報告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結晶,而作業是學生被動學習的產物,學習報告替代作業后,大部分學生就能主動地學習,而沒有厭學情緒。
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享受去追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學校的每一位成員,從校長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作首要的任務。很多學生寧愿整天呆在網吧里,也不愿意回到課堂,其根本原因是,網吧比課堂更有趣。如果我們學校的課堂比網吧更有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學習有負擔了。新絳中學實現導師制下的“半天授課”制,每個學習小組有一臺隨時可上網的筆記本電腦;建有2400m2的電子城,既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又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大部分學生能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去追求。學生們以“苦”為樂,哪還有負擔可言?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
【關鍵詞】高中生物;創新能力;措施
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通過自我創新活動而獲取創新成果的能力,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貼近生活的內容,學生的日常生活都跟生物有密切的關系,周圍環境中的花香鳥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順應時展的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興趣的必然選擇,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經驗,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活動中,有效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十分重要。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生物知識產生好奇心,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將好奇心轉換成為學生無窮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轉換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的教授過程中,為了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生物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樹葉照片”的實驗。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已經拍攝好的照片的底片固定在新鮮的葉子上,將帶有底片的植物放在陽光底下,保證植物充分的進行光合作用。經過幾天的太陽照曬之后,把葉子摘下來,去掉相片的底片。將葉子放進酒精中煮沸,等到葉子的顏色完全退掉之后,取出來再放入培養皿中。此時往培養皿中加幾滴碘液,照片就會在葉子上顯現出來,這讓學生感到非常新鮮與好奇。這時生物教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組織學生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得出結論:這是因為照片的底片黑白濃度不同,導致接受的光線不同,所以光合作用時的沉淀積累不一樣,碘染色就會不一樣,因此樹葉上就形成了人像。這種實驗教學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收獲學習樂趣的同時,可以牢牢的掌握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牢固基礎。
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
1.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獨立性的培養。一方面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問題,并向學生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相關要求,讓學生自我探索答案。在學生充分閱讀這些材料之后,給學生一些適當的提示,讓學生看到一些非本質的東西似有似無,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也似懂非懂,這樣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思維的謎團,進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最后指導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探究、分析和歸納,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法,發現解決問題的規律。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現代的教學方法,例如“啟發教學法、自主探索法”等。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也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求異性。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對一個現象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發散思維是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多途徑的找到解決方案。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講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習題,比如“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這種說法對不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進行多向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突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性的科學,高中生物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重實驗教學對理論教學的輔助作用。高中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高中生物實驗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營造良好的實驗課氛圍。在高中生物的實驗課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對學生進行實驗方法的指導,而具體的實驗過程則交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例如在細胞壁的分離實驗中,老師指導學生用洋蔥表皮做標本,交給學生制作標本和顯微鏡等器材的使用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在一旁輔導學生順利完成本次實驗教學。
二是大力開展設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高中生物的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必須熟悉理論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可以對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在設計性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預習,在實驗課上對要進行的實驗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此外,對于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一些新想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對實驗的重新設計。
三是要求學生撰寫生物實驗報告。在學生完成實驗之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準確撰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實驗過程,鞏固理論知識,為以后學生的創新活動奠定基礎。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必須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多向思考能力;突出實驗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培養自我的創新能力。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合格的生物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何蘭平.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學周刊C版,2013(2).
[2]倪曉青.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新課程.教師,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