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04:20: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參與式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大部分農村學生,不敢在自己長輩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農村很多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錯時不是悉心的開導,而是采取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甚至很多家長來學校會吩咐老師,自己的孩子犯錯就"狠狠地打,讓他多長點記性。"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的長輩有一種抵觸、害怕的心理。漸漸養成了有話也不對長輩和老師說的習慣。
第二、"出頭的椽子先爛",如果哪位學生發言較積極,就會被其他人認為是在當眾出風頭。所以,學生們都不愿意在課堂上說話,免得背上"罵名"。
第三、受條件的制約,農村中學開展的課外活動非常有限,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存在障礙,參與式教學中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當然就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學生不愿意開口,是擔心自己說不好遭到老師和同學的嘲笑。記得有一次在講授《孔子拜師》時,我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風餐露宿"這個成語的意思,有一個學生說:"就是喝風吃露水。"立即引來其他學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學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說:"老師,你以后再也別叫我回答問題了,同學們現在都叫我’楊喝風’"??梢?,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多大的傷害。
怎么才能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啟發導入,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發人深思的巧妙提問,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談及形式多樣的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都能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設出樂學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樂于參與。在講授《風箏》時,我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放過風箏嗎?"學生都大聲回答:"放過。""你們喜歡放嗎?""喜歡!"學生聲音更大了。"父母親愿意你們去放嗎?""不愿意。"學生的聲音明顯小了。那么這節課老師陪你們放風箏好不好?""好!"學生齊聲歡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與學生同喜同樂
教師的情感極大的影響著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教師走進課堂時面帶微笑,用和藹有神的目光看著學生,學生就都能從目光中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學習的歡樂,從而以良好的心境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打消怕別人笑話的顧慮,告訴他們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本身就是戰勝自我的一種表現,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當學生說得不好或說錯了,應引導其他人要抱有寬容的態度;當學生說得好,應鼓動其他人一起由衷地為這位學生感到高興。加強學生的內在激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滿足。
第三、對學生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學生由于受智力、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重復的知識點經常會忘記,如果教師對此失去了信心,在學生說錯話的時候加以批評,會嚴重挫傷學生"說"的積極性。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學生會改正錯誤,并把這種態度通過自己的言語、眼神、肢體動作傳達給學生,打消學生對教師的種種顧慮。
第四、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學生課余生活的良好組織形式。良好的課外活動能積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獨創性、個性。比如有許多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可以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積極向上的態度,鍛煉他們的膽量,增強他們的表現欲,激起他們的好勝心。
第五、樹立學生正確的"參與"意識
引導學生明白,在恰當的場合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不是出風頭,而是鍛煉思維獲取知識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往往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除了在課余時間很用功外,其實上課聽講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參與到教師的講課中來的。所以,要想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要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課堂上積極地主動地參與。
第六、允許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和看法,努力克服隨意盲從的習慣
新課改的實行也不過短短幾年時間,而我們的學生從小就被教育成要對老師和家長言聽計從,這種情況在農村更甚,學生長期以來已養成了依賴習慣,對很多事都不會想著自己解決,而是老師和家長說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隨意盲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鍛煉學生的獨立意識,鼓勵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戰教師的權威,敢于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師都要長期堅持參與式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參與式教學;情感;合作;實踐
今天,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正逐漸顯示出它的優勢。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各種教學資源將得以更有效的應用,有利于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與高度互動又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適應,探索以自我教育為導向,以個性化學習為核心的新的學習模式。
參與式教學是在“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共同參與”的理念指導下,強調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其核心是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師生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主體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自覺意識,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在雙邊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利用網絡資源,拓展閱讀教學將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呈現出嶄新的模式,圍繞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思考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參與式教學有效融合,讓學生有可能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誘感參與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的途徑之一?!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人的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長期以來,傳統的語文教學多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學手段單一,時空過分限制。學生在學習中提不起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多媒體通過借助聲、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教《錢塘湖春行》時,我要求學生在網上尋找西湖的有關錄像資料,結合課文進行欣賞品味,使學生不僅對西湖美景有了整體感知,而且對西湖十景及西湖傳說也印象深刻,學習立刻變得主動起來。
利用多媒體提供的音像資料營造情境,比照課本上的簡單文字,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討論,從而更有利于知識的感知與獲得。
二、創設意境,以情促想,合作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奔ぐl學生情感,進行情感體驗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語文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除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還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現這種目標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扮演著“技術手段”的角色。《觀滄?!肥侵袊膶W史上一首完整的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它通過寫觀滄海所見的壯麗景色,抒發自己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其中有四句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蔽矣枚嗝襟w出示大海吞吐日月的畫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探討這幾句話的內涵。學生們在交流內化的過程中,互相幫助,自由爭論,自主學習,用喜歡的方式自由表達自己閱讀的獨特見解。通過合作探究明白了此處詩人運用想象,描繪了一幅海景:繞天運行的太陽和月亮,好像是從大海的胸懷中升起的;夜空中的銀河也好像從大海發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萬物,真是宏偉無比,博大無比。詩人這里采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描繪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讀者通過這虛擬的壯麗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偉,同時也感受到曹操作為一個偉大政治家的詩人胸懷的博大和奇偉。所以,這樣的寫景實際是在抒情,即“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樣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探討及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深化感悟積累,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知識的過程。
三、明理強化,實踐參與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睆拇搜哉撝锌梢钥闯觯瑓⑴c式學習過程在孩子學習當中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就是使教學過程成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參與”,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于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與學生角色轉換,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由他們來講課。當然,這種嘗試的前提是學生之前受過系統的訓練。初一時起,我每天都會在上課前給學生留出3至5分鐘的時間做課前練習:小知識的介紹,優秀文章的推薦,一般會與當時學的課程內容有關。如,學習《賈蕓謀差》時,學生會介紹《紅樓夢》甚至是四大名著的相關知識。為了這幾分鐘的練習,學生必須事先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課件與互聯網的鏈接使得我們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這就把與教學相關的大量課外知識引入語文課堂。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之余,可以通過這一方式拓寬知識面,擴寬視野。逐步的積累與鍛煉讓學生逐漸有膽識與能力駕馭課堂,講課前他們會認真備課,收集資料并加以整合,設計環節,制作課件,在參與中充分調動了積極性,發揮了主動性,使課堂教學面貌一新。
除此之外,我還在平時通過讓學生寫博客,出試卷,或者為一段音樂配文字,為某段無聲電影配臺詞或解說詞等方式,讓學生通過信息手段主動訓練思維,培養能力,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當然這種教學模式是動態的,可根據具體內容靈活變動。
【關鍵字】參與式教學 數學 應用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而數學有著很強的抽象性,再加上不同的學生思維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何引導孩子們進入多彩的數學世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每一個孩子能夠獲得開啟數學之門的鑰匙,是數學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參與式教學通過讓孩子們參與到數學問題的產生和處理中,使得抽象的數學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活力和興趣,使孩子們領悟到數學之美,開啟智慧之門。
參與式教學有三個步驟,一是結合課程創設情境;二是根據參與情況作好誘導;三是因勢利導解決問題。
結合課程創設情境
數的整除是學法的第一道門檻,因此能否學透、學精對于今后的學習至為重要。對于學生最難理解的是,6除以3為什么等于2?10除以2為什么等于5?這些數字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我們有了加法、減法和乘法,為什么還要有除法?學法有什么用等。參與式教學就要圍繞這些問題,讓學生融入其中,從而盡快掌握這一有用的知識點。情境創設遵循以下幾個步驟:一是總結提煉問題的一般規律;二是尋找孩子們感興趣的素材;三是擬定參與式的步驟和方式。
首先對數的整除進行分析,6除以3等于2,,8除以4等于2,10除以5等于2,就是說除法就是如何對一個數字進行均分;其次尋找素材,孩子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不妨就以小朋友們最熟悉的孔融入手,讓“孔融”作均分,比如說分梨,看看孔融能不能把把梨子分的均勻;最后確定參與的步驟是首先進行“誰是孔融”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進行“孔融分梨”,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是“孔融的苦惱”正式引入主題。
根據參與情況作好誘導
根據原定的參與步驟,上課伊始,我就說今天這堂課和孔融有關,有哪位同學認識孔融呢?班級里的孩子幾乎全部舉手,我隨即選了兩個學生回答。
學生A:孔融是一個大文學家,媽媽買回來的梨子他把大的給爺爺奶奶,自己吃小的,我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學生B:他講的不對,是把梨讓給哥哥。不僅僅是讓梨,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你們答得都很好,不過今天我們不用讓梨了,因為梨子有很多,需要分一分,那個小朋友愿意作一個分梨的孔融,把這些梨公平的分給別人呢?”我的話剛完,小朋友們把手都舉了起來,眼神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隨即選了三個同學上臺,拿出12個提前準備的梨子模型放到臺子上,要求第一個同學把這些梨子分給2個人,第二個同學分給3個人,第三個同學分給4個人。2分鐘后第一個同學完成了,于是我用課件展示出來:12個梨子分給2個人,每個人6個;又過了一會兒,第二個同學完成了,于是我用課件展示出來:12個梨子分給3個人,每個人4個;最后一個同學完成后,相應的課件也展示出來:12個梨子分給4個人,每個人3個。等三個同學都作好了,我把三個大小不一的真梨子拿出來給其中一個同學,同時進行鼓勵,“你們完成的都很好,這三個梨子是獎勵給你們的,你再來分一下吧”!全班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分梨的同學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把其中大一點的分給了其他兩個同學,“你真棒,今天你不但真的孔融讓梨,還作了孔融分梨,你們表現得都很好!”同時課件上出現了3個梨子分給3個人,每個人1個的內容。
三、因勢利導解決問題
把課件展示出來后,我問孩子們誰能夠把上面這幾句話中的規律找出來。同學A說,前三句話都是說把12個梨子分給不同的人,每個人可以得到幾個,而最后一句話說的是3個梨子分給3人,每個人可以得到1個;同學B說,這幾句話都是說怎么分梨使得每個人得到的一樣多;同學C說,我課前看書了,可以用一個“÷”把多少人分了多少梨表示出來。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逐漸有同學開始把孔融分梨和課堂內容聯系了起來?!巴瑢W們講的很對,我們用一個符號‘÷’來表示把某個數字分成多少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除法”。
“老師,為什么我們要學法呢?直接這樣分一下不就可以了”。我的話音剛落,就有一個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你的問題提的很好,那么如果有200個梨子分給25個人,你還怎么一個個試著分呢?或者有一卡車的梨子要分給社區的爺爺奶奶,怎么分呢?”我一提問,同學們都疑惑起來,我趁熱打鐵,“那么同學們,如果你學會了一種方法,不管是12個梨子還是200個梨子,甚至是一卡車梨子,你都能很快的把他們公平的分開,這個方法好不好,要不要學呢?”
“當然要學了”,在同學們興奮的表情中,我開始講解除法的由來及規則,同學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記著。
課堂快要結束的時候,我提了一個問題,0可不可以作除數?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舉手,我從舉手的同學和沒有舉手的同學中各選了一個回答,舉手的A同學說,我覺得不可以,因為最少要1個人來分,如果是0,就沒有人來分東西,那東西給誰呢?沒有舉手的B同學說,我還沒想好怎么回答,覺得怎么答都不對。
阿普是一位標準的傈僳族漢子,師范學校畢業后,他通過函授取得了專科文憑。阿普在最貧困的山區從教4年,進行過三級復式教學,擔任過班主任、少先隊鋪導員、完小副校長,現任食宿完小教導主任。
他認為“教師是世上最崇高、最偉大的職業”,所以不管是在什么環境中,他對教學工作都是認認真真的。同時也產生了這樣的困惑:“十幾年的教學生涯,經歷風風雨雨,現在卻感到許多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行不通,自己越來越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阿普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師,一直在探索怎樣才能把學生教好。帶著這樣的困惑與思考,阿普老師參加了“參與式”教學培訓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很多有益的啟示,有效促進了他的專業發展。
我對阿普老師的了解是在第一次培訓者“說課”的時候,當時他主要是聽別的培訓者說得多,自己說得少。而第二次培訓者“說課”的時候,他不僅能談自己的設計,還對培訓教材的安排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例如,培訓教材原來提“幫助學困生”,他建議改為“全納教育”,并提出了“全納教育”重在“幫助學困生”的觀點,因為這樣才符合我們地區的實際。他的培訓思想比開始的時候成熟,能聯系實際進行培訓設計,體現了他從模仿應用到創造性應用的跨越式發展。
阿普老師的培訓能力也是很大提高。例如,在一次培訓中他臨時修改了培訓方案。這次培訓他是主講教師,我是他的輔助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前面的培訓有許多漏洞,想要全部補上,沒有那么多時間,于是他把幾部分內容中重要的環節做了調整,使那次培訓的效果非常好。參訓教師與我們交流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以后的設計可不可以用三元表來設計教學方案??梢哉f,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參訓教師接受了新的設計方案。從這里可以看出阿普的專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僅可以完成一般的培訓任務,還能解決復雜的問題。
以前的教學,我和別的教師所采取的策略大同小異,主要以教師詳細講解、學生大量訓練、死記硬背為主,很少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怎么樣,而更多地關注教師教得怎么樣,忽略了教學重點的選擇,而是將課本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自從參加了項目培訓,每節課前,自己都能依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而不是按個人意愿完成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009年3月,我擔任三年級的數學和科學教學工作,這個班的學生人數較少,基礎較好,我在這個班全面推行了參與式教學。剛開始,學生不會交流,討論不起來,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正當我感動困惑時,阿普老師給了我有益的啟發。他說,每當自己遇到困惑時,總是反問自己:我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感興趣嗎?提問是否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在阿普老師的啟發下反思自己的教學,我發現自己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活動的本質。通過一個多月的不斷分析、調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學效果也有了顯著提升。2009年阿普老師又先后5次接受了參與式教學技能的培訓學習,他對參與式教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進一步提高。但由于在外學習的時間過長,他也擔心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于是他想了一個應對策略:把所有的教學點分列成任務單,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任務單上的每項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提高了學習效率,我的教學內容也得以按時完成。這讓他又一次嘗到了參與式教學帶來的喜悅,教學改革的信心更足了。
對于阿普老師的專業發展,“參與式教學”起了關鍵的作用。由于他是學校行政領導,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影響其他的教師,由于阿普老師在學校積極倡導按照“參與式教學”校本研修的要求開展教研活動,使他們學校的教研活動有聲有色,在全校區產生了很大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任務設置;設計;反思
參與式語文教學,更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讓語文教學不再枯燥和死板。最重要的是,利用參與式教學的任務設置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在實際做活動的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具有集體意識。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案例進行簡單的分析,并且通過對兩次對同一個教學內容的任務設置進行比較,從而完善老師關于參與式教學中的任務設置的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手段。
一、授課任務設置分析
本文主要針對《烏鴉喝水》這篇文章進行分析。首先,需要依據課文的內容,進行授課任務設置。通過繪制表格的形式可以了解到任務設置的過程。如表1所示:
二、教學設置任務分析
通過對教學任務設置的分析可以明確教學任務設置的目標和過程。任務設置的目標,第一是讓學生認識生字,并且培養學生對漢字的喜歡和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環境之中,這樣可以保證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順利的進行。而且需要根據教學難度的不同,劃分成為幾個級別。比如對生字的偏旁部首,以及韻母和聲母的使用等,都是教學設置人物的內容。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認識漢字的能力。比如,認識“渴”,這是故事的起源,就是因為“烏鴉渴了”。而針對“渴”這個字,老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想像自己“渴了”以后,會采取的行動,就可以理解烏鴉的行為。而且老師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現任務分層,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的了解任務和完成任務,實現對課文和語文知識的掌握。
三、教學過程任務設置分析
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的任務設置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老師利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邏輯還不夠清晰和成熟。因此自主認知的能力比較差,所以選擇參與式的任務設置辦法,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環境之中。而且在呈現任務的階段,學生會喜歡參與到任務之中,并且注重掌握相關的知識。并且在完成任務階段,可以通過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以及對課文的理解等內容進行反饋和分析。
四、教學反思任務設置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采用參與式教學的任務設置方法,可以讓教師把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實際的教學方式,有效的結合在一次,真正的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方法。其次,則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設置任務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執行活動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設置的人物,讓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掌握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最后,則是參與式的任務設置,可以讓語文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任務設置的完成更加困難。
本文通過對同一個語文教學內容的授課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利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以及任務設置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并且可以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利用參與式的任務設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老師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的改進,這樣也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互動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但是參與式任務設置教學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海英,李建軍.“參與式教學”的實踐與問題透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33-138.
[2]魏小娜.參與式教學的基本技術[J].教師教育學報,2014(06):111-113.
一、參與式教學的特點
1.課堂教學藝術化。課堂教學藝術歸結于教師對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程度,體現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思路、素養、個性等綜合素質。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愛不愛聽、認真不認真聽,就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沒有藝術性,給學生有沒有造成吸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參與式教學注重以人為本,培養創新意識,課堂教學側重于激勵、鼓舞學生,讓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2.教學內容生活化。數學源于生活,所以數學教學需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數學生活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愿意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也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并不難學,一方面可以遷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所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某個內容時盡可能貼近生活,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能運用于生活中,覺得很有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其求知欲。
3.教學活動多樣化。上好每一節課不僅在于學生的積極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學活動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如果整節課的教學活動形式多樣,設計上一環緊扣一環,那么學生不僅會被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所吸引,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面。
4.師生真情互動化。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師生之間良好的交往,交往與溝通永遠都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核心。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真情互動的舞臺,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數學知識建構的歷程也能夠在和諧的互動中達成。
5.拓展空間開放化。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努力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闭n堂上有效實施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的嘗試,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6.評價機制全面化。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的課堂,主要以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能表面化,要面向全體學生,更應該注重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等;還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不能一味追求課堂設計的效果。這樣的課堂評價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會得到超常的發揮。
二、學生參與的現狀與反思
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參與式學習方法在被廣泛使用的同時,也產生了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操作上的形式化。
1.理解的片面性。在大多數人的認識中,“參與式學習就是分組討論”,學生的參與就是討論。通常的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以4―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而且在分組時強調組內成員在學習能力或學習水平上要異質。我在運用參與式學習方法時,也是這樣認為和這樣做的。
2.操作的形式化。在概念教學、公式推導、規律發現、實踐活動等教學活動中,教師做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后,讓學生個體或小組進行自主探索活動。是的,我們看到了熱烈的氣氛,聽到了精彩的發言,但卻很可能忽視了一些小組中存在著一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是“聽眾”,他沒有發言,更沒有代表本小組向全班做匯報、交流。無形中,他的學習機會與權利在熱烈的氣氛中被剝奪。如此,學生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或困惑,難以形成認識上的沖突,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產生的弊端。由于對“參與式學習方法”的誤解和運用不當,在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還有部分學生無所適從,甚至沒有從參與式學習中受益。在組織小組活動或討論中,我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處于學習優勢的學生先發言,而處于學習劣勢的學生往往保持沉默。這樣的局面進一步發展,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存在著潛在的負面影響。
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參與式教學的運用.
一、課前預習,參與自學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很好的途徑,而有效地預習應該創設預習作業,讓學生圍繞作業主動參與,通過翻閱資料、上網、社會調查等多種渠道收集信息,這一過程不僅可讓學生學到了相關的知識,也為課堂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在創設預習作業時,教師要緊扣教材,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應適當地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例如,“金屬材料”的預習作業,本人設計了如下問題:1.生活中常見的金屬有哪些?你是怎樣辨別金屬和非金屬的?2.結合生活經驗,你知道的金屬都用在哪些方面,為什么不同的金屬有著不同的用途?3.生活中人們用的金屬材料都是純金屬嗎?試著彎曲鐵絲和鋼絲,看看誰的硬度大,這說明了什么?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合金?它有哪些優點?4.你能用哪些方法來區分鐵粉和木炭粉?如果課的內容較難、較多,還可以采用部分分割,集體匯總的預習設計方案.
又如,學生預習“元素”時普遍感覺困難.主要有元素概念,元素符號及元素周期表,預習時教師可以把作業分割成三部分,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部分,課堂上集體匯總,共同分享知識成果.這樣做不僅克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依賴心理,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堂互動,參與探究
1.教師是學習的主導
“學習需要一個好心情”.課堂氣氛的融洽和諧,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心理水平,只有營造一個便于師生交流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與智力因素達到最佳狀態,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真正使學生思維靈敏、易發散、觀察力敏銳,同時也愿意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與想法.
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事先準備了如下幾組實驗:(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2)純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3)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4)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5)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讓五個學生到前面來分別做這五個實驗,然后讓同學們共同討論: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哪組實驗藥品最合適?為什么?在經過討論和爭論之后,同學們得出共同的結論:實驗室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適.從而不僅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也使學生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經常處于一種要發現問題的沖動之中,學生在強烈的探究欲望之下會積極主動地去想去做.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隨時質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去討論、爭議解答,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去學、去發現、去探究、去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發現問題―參與探究―獲取知識”的良性循環軌道.
三、課外延伸,參與鞏固
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家庭筆頭作業相對少了很多,學生在家有了較多的自主時間,若不加以正確引導,有些學生就會迷戀于網聊及游戲,白白浪費許多時間.如果教師引導學生自制家庭實驗室,利用家庭生活中現成的器具,把一些諸如瓶、杯、罐、盆、抹布、鐵絲、銅絲、紗布、破鏡片、舊電池、塑料片、蠟燭頭、塑料吸管及注射器等收集起來,結合教學內容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就可更好地鞏固并深化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制酸堿指示劑教師就指示劑,然后通過實驗驗證自制的指示劑是否能使酸或堿溶液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