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7 16:13: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多媒體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系統評價 信息組織 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在中學教學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它在教學過程中很快地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漸漸地開始有一些問題暴露了出來,比如我們在教學中會感到盲目使用多媒體,有時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處理不當的話有時甚至會使教學陷人到信息冗雜無用,多媒體手段不斷地機械變化,教學過程不流暢等尷尬境地之中。因此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分析和探明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工具對以后的教育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國外的多媒體教育的發展是較為成熟的,它有哪些精華值得我們汲取呢,就這個問題我在本文中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1.我國目前的現代多媒體教育缺乏系統的方法和評價的標準
美國AECT對教育技術更為詳盡的定義表述:"教育技術是一個復雜、綜合的過程,它涉及人、步驟、觀念、設備;涉及人類學習的所有方面的問題分析的組織,以及通過計劃、實施、評價和管理來解決這些問題。"國外教育技術是系統的、有設計和評價標準的。我國的多媒體教學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但我們在系統化、標準化方面還是不夠成熟的。目前,國外電化教育的含義已不局限在幾十年前的教學中使用幻燈、唱片和電影了,先進的系統方法、傳播理論、現代教育理論等對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極大地豐富了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
而此時,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也正在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但是,我們在評價一節課的時候卻往往以"是否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作為評判的主要標準之一,而多媒體的運用是否真正實現了教育的目的或者它在教學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卻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這說明大多數的教育者特別是一線的教師,他們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認識是流于形式的。很多人會認為它與所謂"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產生了"對立"。其實在多年的現代多媒體教育實踐中,任何一種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都沒有真正脫離過"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巧妙融合,達到渾然天成的境界是需要我們努力爭取的。從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看,汲取國外教育技術的精華,首先學習其應用系統科學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問題。既要關注現代教育媒體和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還要關注與之運作相關的其他因素,如多媒體軟件的設計、選擇和制作、教學信息傳播方式的組織和安排、教學策略的規劃、教學效果的評價,"傳統方法"的配合等等,并強化人在活動中的作用。
國外的教學設計專家們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教學信息開發、教學策略安排、媒體選擇與組合的方法,可以說這些方法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和學習,并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吸收和創新。
2.使用多媒體提供信息必須控制信息量,并且注重對信息的合理組織
關鍵詞:中學;多媒體;教學現狀;改進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已經廣泛的用于教學領域,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時空限制,把那些無法感知的世界在課堂上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看得見。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要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課多得多。
1、中學教學使用多媒體的現狀
多媒體教學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1986年我國成立了“全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中心”,通過一系列研究活動的開展,使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與實踐得到了巨大的發展。90年代,我國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并在課外實踐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0年后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研究與交流進入了蓬勃發展。2000年11月教育部下發關于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全面啟動中學“校校通”工程,在5-10年時間內使全國90%的中學能夠上網。據教育部有關調查統計,到2002年底全國中小學約有計算機584萬臺,平均每35人一臺,全國建立校園網和局域昂的學校到2002年底已經達到了2.6萬多所。
2、中學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功底薄弱,本土理論缺乏。學習理論對于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有著顯著的指導作用,對我國的多媒體教育技術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是國內的多媒體教學缺乏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的指導,導致出現一些問題,“教育技術學里響當當的人物中,有許多是心理學家,例如加涅、斯金納、布盧姆、布魯納等,這些人物反映了美國心理學的風格。即使在當代美國教育技術學界中,知名人物也有許多是心理學家。而中國的教育技術界中,多是理工科出身,也有教育學、心理學出身的,但是很少”。我們的教師曾在多媒體的相關文章中幾乎必稱“建構主義”,但相反,我們本土理論嚴重缺失,甚至有全盤西化的傾向,導致了我們在研究對認知與行為的偏重。
(2)盲目“拿來”,課件缺乏針對性。目前,一些課件沒能擺脫“書本搬家”、“板書搬家”、“習題集搬家”的窠臼,真正能利用多媒體上課的教師并不多。調查表明,只有32%的教師會自己制作課件,關于課件的質量僅有28%的同學認為質量較好。如今我們的多媒體課件有很大一部分僅僅是教材的翻版,講課即是念教材現象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有利用市場或網上的現成課件。但是一個成功課件的制作是在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并且結合制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作者的教學思想、教學習慣、教學風格、對學生水平的認識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等都不可避免的對課件的制作產生著影響。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移植的。
(3)喧賓奪主,留于形式。在“多媒體課件教學中學生較注重的問題”調查中,盡管有32%的同學注重動畫和影片,但仍有近60%的同學傾向于教師講解與學生反饋。目前相當多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依賴多媒體技術,既不深入講解,也沒重難點的板書。調查發現,有88%的同學認為老師使用多媒體的課堂上很少板書或者沒有板書,并且也有60%的老師認為在自己上課時沒有板書。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情況。這樣的課堂由于老師忽視了教學密度,就算學生很活躍,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感受性,也失去了必要的筆記思維等主動訓練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只有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例如一位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掌聲與嘆息聲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電腦對于學生的答案的對錯出示掌聲或者嘆息聲,這種對多媒體教學的濫用情況已經造成了多媒體獨霸課堂的局面,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日益成為只有形式沒有內涵的空殼化趨勢。正如我國著名電教專家南國農先生所說:電化教育=現代教學思想方法一現代教學媒體,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無論哪方為零,結果都會為零。
3、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提高中學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教育遠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與復制,客觀世界中的事物是一個各具側重、相互聯系豐富多彩的整體。我們在認識它的初級階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認識,但這還很不夠,為了使認識深化,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需要經過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形成理性認識,然后才才能靈活應變,去解決千變萬化的實際問題。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都只是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先進與否雖然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還未能起決定性作用。無論是以“教師”為主體,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始終是教學過程的掌控者。教師個人的教學觀念,決定了教學的行為,無論多么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旦掌握在觀念落后的教師手中,也會成為“舊”教育的工具。我們應該看到,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同時也是是教學觀念的革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以人為本。
1、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學內容上,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借助多媒體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材吸引著,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學緊湊,過渡自然,教學過程順利進行,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活潑,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真實性,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上單調的教學模式,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2、教學環境:全頻道接受,立體式滲透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實現眼、耳、口、手、腦的“全頻道”接受,“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更好的做到這一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電腦提供給學生多彩生動的畫面,學生樂意去思考、去研究、去征服。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從這里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教學效果: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方便、快捷、高效多媒體教學通過演示課件,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節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有條件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在校園網或者是教育網,甚至整個互聯網上,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交流。
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而應用普通教學手段難以講清楚,甚至無法講清楚的知識重點、難點,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而形象。尤其是用圖片,動畫和視頻就更直觀更形象!
信息量大,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將大量的信息帶給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更新豐富的前沿資料。
多媒體能不受時空的限制,隨著課的需要和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隨時都可以以各種形態展示給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教學。
通過模擬實物或現場,不僅使所學的知識得到融會貫通的運用,而且,對生活也有了新的體驗,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知識。
總之,恰當的、適時的運用多媒體,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培養更多的創造性人才。
二、中學語文應用多媒體教學弊端分析
1、時機運用不當,忽略重難點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機要適宜。事實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來說,常規教學媒體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展示的應該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體,不注重內容的選擇、編排,反而會導致多媒體計算機成為教學的干擾因素。課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無重點現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來展示重點,并且要加以強調,讓學生明白。注意使用多媒體的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強化難點,而非是形式所需。
2、過度追求效果、分散注意力
所采取的圖片和音頻資料不宜過多,防止學生興趣遷移。教師必須對畫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則,過分追求視覺形象,反而會分散學生注意力,降低教學效果,把多媒體形聲化的優點變成缺點。作為中學語文可以使用多媒體手段的內容有很多,就用時一定要認真選擇,切忌盲目堆砌,過度追求課堂氛圍,出現喧賓奪主、分散注意力的情況。
3、影像一閃而過,忽略筆記的重要性
多媒體的出現引導教學者去開發研究新的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老師從過去單調的黑板上解放了下來,不再是老師在講臺前聲嘶力竭的講課,學生在下面呆板的聽課記筆記。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但是,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后,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形式多樣了,但卻造成影像一閃而過不能形成深刻記憶的情況。尤其是由于多媒體展示的速度較快,使學生沒有了記筆記的時間,這一點不利于學生復習鞏固、課后加深印象,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提醒教育工作者,即便是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要強調學生記筆記的重要性,并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記筆記,以便彌補其不足。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問題;作用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已經被廣泛推廣,它為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帶來了可能,讓學生能夠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被應用在教學當中,同時也減輕了老師備課的負擔,受到了學生和老師的喜歡。多媒體教學通常依據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授的內容以及學習的對象來進行合理的選擇現代化的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良好的結合,被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這一直觀生動的形式,讓傳授的內容影響并傳播給學生,做到較為合理的課程結構以及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教學當中具有許多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優點,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通過教師對這兩種教學手段的良好結合,避免其消極影響,把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好。
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人們的學習環境,教學方式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成為教學環節中多功能的、方便靈活的輔手段。它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教學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并能實現人機對話,有著極大優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多媒體能為語文課堂創造更加活潑和新穎的效果。相比于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在教授課程之前需要對課程的內容、策略、方法以及順序做好事先的準備,學生只需要被動的參與到其中即可。而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視聽的良好結合,使學生能夠與計算機中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課堂之上,能夠更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對于知識的渴望。根據皮亞杰的認知學習理論這一觀點,我們可以知道,通過這種對于知識的渴望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二)增強課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多媒體的使用增多了信息傳遞的通道,它能為教學提供各種資料并能隨機抽取。如文學資料包括教學所需的背景、作者簡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選題的其它作品等。如教師在教余光中的詩《鄉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向學生提供作者余光中的背景資料以及以“鄉愁”為題的其它詩,教師也可以上已建好的校園局域網抽取席慕容的《鄉愁》,與余光中的《鄉愁》同時放在屏幕上,學生通過直觀比較,很快就能發現他們之間的區別,并能掌握這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最后教師讓學生模仿詩中的句子“鄉愁是——”寫一句話,選較好的習作通過幻燈放映出來供大家共享,并作簡要點評。這樣整個教學環節可以節省許多時間,既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效率,又使知識前后相連,加強了知識系統性,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詩歌。
(三)可以幫助知識的獲取及保持
在多媒體的教學中,通過提供了一種外部多方面的刺激,包括: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取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心理家特瑞赤拉的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中可以知道,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達到讓學生獲取到即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或者感受到的綜合性的信息,相比于教師單一的去講課要獲取的信息量更大。而在實施這種教學的同時,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遠遠優于傳統教學。
在此,筆者認為,在當代教育教學中,只有科學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時所產生的影響,結合當前的教育理論的應用,在學生的主動性上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學生有更強的動力參與到學習當中,并積極的發揮其主觀作用,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更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一)追求容量輕視質量,追求效果輕視效率。
(二)教師盲目崇拜多媒體,忽視了教學的個性。
(三)媒體運用單一化,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頻繁運用多媒體,沖淡了師生情感的溝通。
三、科學認識、合理改進,教學以生為本
無論從全方位還是多角度來看,多媒體手段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濫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首先應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通俗地說,是在設計教學過程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多從學生的學上考慮,也就是所謂的“以學生為本”。教師應把教學的眼光放遠一點,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領域,最終是要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識,也是符合當今時代的教學要求。作為新世紀的教師,當然要將新的科學的教學觀念應用與新的教學領域,將新的教學手段與有效的傳統教學方法科學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地應用它,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這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
總之,多媒體課件只能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濫用,必須將它與有效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的使用它,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石中英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傅道春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中學生電教》[J].張杰 李艷華.多媒體教學的“適時適量適度”.2003.6.
關鍵詞:課堂教學;多媒體;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8-349-01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事情。它要求辯證地處理知識與能力、教學與教育、教學與發展的關系,使學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熟練運用這種藝術,就可以使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反應積極,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下邊筆者就談談自己在中學物理教學實踐經驗中的課堂教學藝術。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物理所涉及的概念和規律較多,而且有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一開始接觸難以理解,從而產生為難情緒,嚴重的甚至產生厭學心理。這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將教學內容變得豐富、有趣、新穎、別致,從而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后,就會自主、努力地學習,鉆研,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喚起更高的求知欲。例如講述相對運動,可以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顆德國子彈的真實故事:講音色,解釋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什么說“聞其聲而知其人”的道理:講光的折射,引用詩詞名句:“魚翔淺底”來例證。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活躍課堂氣氛,使知識信息傳遞得更加輕松愉快。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學習知識的。因此,課堂環境將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將情境設置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心理狀態中,從而使學生思維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心理空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
在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諸因素中,師生關系是重要的一環,、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尊重、愛護學生,對學生有愛心、耐心。時刻關注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談心,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鼓勵,對于出現的問題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敝挥袑W生對教師有信任感,喜歡教師,師生在課堂上才能和諧互動,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三、利用實驗提高學生能力
學生對于試驗都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進行試驗可以鍛煉他們的觀察、分析、總結和歸納等能力。如學生在試驗中取得了一些數據,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對這些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初步結論,然后對初步結論進行質疑,檢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嚴密性,證據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獲結論的科學性,再利用已有知識和實驗探究釋疑,最后得出可靠結論,并用文字、圖象、公式等方式表達出來。在實驗過程中,以學生操作為主,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與每位學生交流。而且教師走下講臺,在實驗桌前與學生一起交流儀器的使用、實驗因素的控制、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問題的發現,這時教師更象是學生實驗的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和熱心助手。當然,探究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指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數據等,保證實驗探究過程順利進行。得出結論、質疑結論。這種經常性的活動強化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系,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種互動關系將進一步遷移到其他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樣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
四、在課堂中設置懸疑。巧妙運用提問藝術
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從而靈活調整教學進程。通過提問還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聽講。實施索質教育以來,對教師的課堂提問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提問能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應該深入研究物理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功能、實施的方法和原則,在教學中靈活、自然地實施課堂提問。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興趣和刨根究底的熱情總是與其期望心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一旦產生了某種期望,就會對與之相關的問題發生興趣,才能表現出強烈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巧妙使用多媒體
一:重視課件的“外在美”,忽視課件的“內在美”。
部分課件在制作時只注重課件外在的漂亮、華麗,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卻不知課件是用來解決不用電腦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有部分教師甚至在選用軟件上大動腦筋,認為 “幾何畫板、PowerPoint等不如AuthorWare和Flash做出的課件漂亮?!痹谶@種思想指導下,課件制作的比較亮麗、鮮艷,這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于看清問題的本質?!岸嗝襟w數學”不僅是藝術,更重要的是科學, 我們提倡課件應該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簡單、方便,“界面友好”與“華麗”當然不是一回事,特別是作為多媒體數學的電腦軟件,更應該把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外在的所謂“美”。
二:重視演示現象和知識的傳授,忽視揭示過程和能力的培養。
用電腦展示現象、傳授知識,還是發揮電腦的“靜”變“動”、微觀變宏觀、抽象變形象等功能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是不同教學觀的體現。例如:在講二次函數時,上下拖動點A時,屏幕上a的值(點A的縱坐標)隨之改變,相應的拋物線的開口大小、方向都在改變,反復拖動,學生經過觀察,也能發現:當a>0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上,當a
三:重視電腦媒體的運用,忽視其他媒體的運用。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復雜的交際過程。機器播放的語言固然比較標準,但教師那些富有人情味的親切話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提高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絕不是教師在課堂上動動鼠標、敲敲鍵盤就能代替了的,如果學生45分鐘面對著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高速的“機灌”,教師成了放映員,就使電腦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教師的精心設問、師生間的對話;黑板的使用,教師的板書,解題演算過程的規范是機器無法代替的。再者一般的教學內容只需要使用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的電腦,有時也不是連續地使用,只是需要時才用一下。忽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恰當地夸大機器的作用就必然把電腦輔助教學引向反面。我在使用電腦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從沒有用“人機對話”代替“人際對話”,多媒體課件也常常是當堂制作的,課件制作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概念構建的過程;并始終注意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有些內容用其他媒體進行教學并不比電腦差,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媒體講清楚的,就不必使用電腦。
四:重視形象思維的發展,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
多媒體的特點是能夠使靜態變為動態,抽象變為形象,但是過多地使用,把一切抽象問題都形象化,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數學又是一門特別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抽象思維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特別不利于高等數學的學習。傳統教學偏重于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而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開發學生形象思維還可挖掘學習潛力,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憾。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學過程中既訓練使用右腦,又注重開發左腦,恰到好處地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五:重視教師如何“教”,忽視學生如何“學”。
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敖逃嫦颥F代化”首先應該是教育思想的現代化。用電腦輔助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應該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揭示教學內容的實質;有利于課堂交流的高效實現;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技能的訓練。目前使用于多媒體課件大多還只是在改變教師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電腦來幫助教師說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說清問題的教學模式占多數,很少用電腦來幫助學生學的,即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多,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少。另一方面,忽視課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課件也是在教師設想范圍內的“交互性”。例如教師對一道數學題設想了很多種解法,依次是解法一、解法二、…。如果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解法三; 還有一個解法五,不在老師設計的解法之內怎么辦?
六:重視課內演示效果,忽視課外對學生的輔導。
課堂教學要做到始于課內終于課外。目前多媒體課件還只局限于課堂上的使用,而忽視課外對學生的輔導。即使有一些課外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光盤也不過是用于學生的練習、考卷,或者把課本上內容羅列一下的“課本搬家”,或者是一些教師的“教學筆記搬家”。實際上,做數學練習我認為還不如傳統的練習冊。試想一下,學生在屏幕上看習題,又在紙上演算,方便嗎?能有利于你思維的展開嗎?能不能把課堂上教師用來演示或者啟發學生思維、發現問題的教學軟件也讓學生在家里用這些軟件再進行一次概念認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即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練習,這樣做才是努力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素質教育”。 全面優化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課后都應該可以將課堂上講解的多媒體課件再次讀取出來,學生對于不理解的環節,教師對于設計不妥的地方都可以反復觀看,再次認識或者修改,這不僅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難看出,以上這些多媒體教學誤區的存在確實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所以必須走出誤區,從根本上改變觀念,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那么如何走出誤區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觀念。我國著名電教專家南國農先生認為:電化教育=現代教學思想方法×現代教學媒體。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無論哪方為零,結果都會為零。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中,我們更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真正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從增強理性認識和實踐操作的結合上,提高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合理使用媒體。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不應搞“花架子”,不應一節課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而對其他教學手段不屑一顧,甚至整個一節課,黑板上一個字也沒有。對于數學課而言,教師在黑板上的作圖、證明、推理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師通過教師的眼神、動作、語調等表現出來的,是任何機器都代替不了的。媒體的選擇應實事求是,哪種媒體方便、直觀、有效,就用哪種媒體。例如:實踐證明,表現一般事物的靜態特征時,可用投影或幻燈;表現動態過程可用錄像或計算機;表現一般性文字資料可用小黑板;加強對比性的板書可采用貼絨……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才能充分發揮多種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三、要重視思維過程。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要幫助學生從抽象的高度去對直觀的圖形作出適當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廣。在用現代教育技術時,若一味地用演示代替學生的操作,代替學生的思維,包辦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那可謂用得不適時。要預留一些思維的空間給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教學改革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對象(學生)等各方面的特點,通過教師精心備課,設計、探索、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共同運用于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為一體,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較強,而且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時間,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互動空間,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多媒體技術和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層面上,應深入探究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以形成教學模式,結合教學理論和實踐,推進語文教學的徹底變革。
一、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藝術再創作來完成教學任務?,F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表現許多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師的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多媒體教學用大屏幕基本取代了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省卻了用粉筆書寫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多屏信息的展示,信息量之大,轉變速度之快,清晰度之高,更是黑板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還可以實現學生動手操作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在“做”中學,以“做”求發展,從根本上打破了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注重選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給他們提供更多直觀形象的審美對象,幫助學生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備課的方法和形式也從傳統意義上的“備課”中走了出來,它更注意改變備課本身的方式,注意從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出發改變備課的方式。多媒體備課就是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備課改革的一種。如在課堂教學中播放錄音或影視圖像,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進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時候播放什么,放在哪個環節播放,以及要綜合運用哪些媒體,使其有機結合,教師都要事先精心設計安排,全面考慮,恰當組合,以保證教學效果。特別是所采用的電教媒體,應是整體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統一結合。另外,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創造思維發展的空間。為了使多媒體教學不束縛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還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開拓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更加重視備課,因為只有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才能發揮多媒體的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