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8 06:35: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報表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財務報表;報表編制;報表分析;教學改革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主要就是為社會培養輸送一線的會計從業人員和經濟管理工作者。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會計電算化工作逐漸替代了手工記賬,會計工作的重點也就逐漸偏移到了對企業會計報表進行分析的工作上來。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最終輸出的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財務報表正是集中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載體。每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和投資者等與企業有關的信息使用者,都希望能夠讀懂這些企業的會計報表。知道會計報表中數字后面所隱含的真正含義是會計工作者做出正確的管理或投資決策的保證。會計的工作不是簡單的報賬,而更多的是管理、決策。因此給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有關報表的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勝任會計工作,并增加個人理財的能力。由于與報表相關的能力包括編制和閱讀分析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開設《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等相關課程。
一、報表課程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已經開設了《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這是一門由多學科相互融合而產生的新興應用型學科。本課程通常安排在二年級下學期或者三年級上學期。其前修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04級學生之前是作為選修課或考查課開設的,05級學生是由企業外聘教師講授這門課程的,從06級學生開始一直到09級非試點專業學生,都是作為必修課程,僅在09級會計專業試點班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由于沒有足夠的理論課時所以沒有開設。
(一)本課程與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關系
1.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的關系
編制報表是會計核算結果的輸出,是最終會計信息的綜合輸出,應該屬于核算的組成部分。關于報表編制方法的知識點散見在核心課程《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教材的最后一章。如果教學學時充足,教學內容完全和教材一致,那么我們給學生的是全部的知識。但是實際往往并非如此。由于高職教育強調“理論夠用”,要求我們一定比重地限制理論課時,因此核心課程教學進度的完成常常很緊張。這樣一來,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安排倉促,教師的理論未講完學生就要參加實訓,因此報表編制部分的講解無法詳細展開,從而也讓學生有虎頭蛇尾之感。
2.與《財務管理》課程的關系
報表分析課程中,有一塊內容是專門展開介紹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的計算與分析,這與大二年級下學期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中“財務分析”的這一章有交叉。嚴格地說,財務分析除了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外,還包括財務報表附注、管理層的解釋和討論、審計師意見、其他公告、社會責任報告、媒體和專家評論以及監管部門的處理公告。財務管理課程分析對象不僅僅是報表,而且與報表課程相比,還有其他的教學內容,如:財務管理的環境、目標、原則與環節,財務分析,資金時間價值,項目投資,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企業價值評估等等,這么多內容安排在一個學期內來講授。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素質而言,多數學生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財務分析這一部分整合到《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這樣就能減輕《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壓力,并且也可以讓高職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掌握報表的編制、分析技巧,以培養閱讀和分析報表的能力。
(二)其他相關院校本課程的教學現狀與經驗借鑒
目前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都將報表部分從原《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集編制與分析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核心課程或者必修課程,其教學現狀和經驗值得我們探討和借鑒?,F將所查閱的幾所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報表課程開設和教學情況整理歸納如下。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都將《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建設。按照最初的劃分,財務會計課程劃分為《財務會計一、二、三》,本課程屬于《財務會計二》,2003年以后獨立出來,以三張會計報表編制為基礎,以報表分析為核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該課程溝通了會計核算與財務分析這兩個會計專業主要學科領域,成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課融通及理論結合實踐方面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內容上,將中小型企業的需要設定為教學內容,同時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自編《會計報表編制》講義,將教學內容在傳統意義上的三張主表編制的基礎上,增加了財務報告說明書和會計報表分析兩部分,并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具體情況,取消合并會計報表編制內容,對現金流量表編制部分,除了工作底稿法和T行賬戶法外,增加臺賬法編制現金流量表。
其他本專科院校的會計專業對本課程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在教學中采用自主獨立靈活多樣的形式。如,貴州商專、遼寧交通高專歷來將本課程列為會計專業的必修課,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會計電算化實訓中心讓學生學會上網查閱公司數據資料并進行實證分析;對外經貿大學開設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國內最早開設該門課程的學校之一。張新民教授在傳授這門課程時,摒棄了傳統的就會計論會計、就報表論報表、就財務論財務的講授方法,力圖在企業管理的系統中分析財務狀況及其質量,并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對企業管理狀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透視,以提高學生報表閱讀和分析的能力。
二、關于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報表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根據教學中的體會和我們當前報表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前面對幾所學院報表課程的教學經驗借鑒,筆者認為對本課程的教學還有優化和改進之處。我們的學生需要對已學先修課程中的會計知識活學活用,知道如何親自搜集查閱公司資料并整理成第一手數據,如何制訂報表的分析步驟并展開分析,如何評價公司業績并初步判斷公司的發展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方法技能的習得,需要我們在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手段上進行思考和探索。以下是筆者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設想。
(一)具體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們首先必須明確報表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學習需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熟練掌握公司企業三張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2.熟悉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及其所傳達的管理信息;3.掌握對企業流動性、償債能力和管理效率以及盈利水平的分析方法;4.能夠運用財務比率解讀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5.了解利用財務會計信息評價企業管理績效的方法,為決策提供相關的財務會計信息。
(二)實踐教學設計與崗位設置
在學生吸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技能操作,進一步加深對其專業知識的了解、鞏固其所學的知識。通過以某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為項目進行任務驅動,構建一個與未來實際工作崗位相似的環境,確定某一家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財務報表為分析對象,按財務報表分析流程,將報表分析工作劃分為若干崗位,讓學生模擬財務報表分析人員的身份進行情景式學習。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購置財務分析軟件進行崗位設置和教學。實訓學習中可以設置的主要崗位有:報表編制、統籌安排、資料搜集、數據整理、報表分析、分析報告撰寫、報告公布評述等。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三)教學改革預期效果
根據報表編制與分析的流程進行崗位設置與實訓開發后,教學設計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充分安排學生進行上機資料查詢、整理、案例討論、小組研究自行決策分析步驟等。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多樣化,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有所用、學有所獲,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縮短了學生進入社會后的適應期,滿足了當前企業對綜合素質較好能力型、外向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與此同時也對教師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的研究型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個性特長,同時學生也找到自己不足,鍛煉了文字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
(四)考核方式
考核上可采用平時實訓、上機測試和期末卷面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考核主要包括上機表現、上機成績、討論打分、小組打分、理論課表現、作業、小論文等;期末考試可以采用理論閉卷、開卷案例分析或報表分析并撰寫分析報告等形式。
結束語
報表編制與報表分析能力是會計從業人員必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具備對會計專業知識起著延續和深入的作用。因此與報表相關的課程,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真正教好這門課,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從事教學的教師只有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和組織,不斷采用負反饋控制論的思想來修正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于久洪.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在會計課程教學中,一般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兩部分。會計理論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學過程一般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實訓課程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使學生在實訓環境中,根據經濟業務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這將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對會計工作有一個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因此,財務會計實訓教學對于會計專業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在財務會計理論課程結束后設置相應實訓課程意義深遠。
二、財務會計單項實訓是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中承上啟下的環節
近年來,我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明顯的標志就是在理論課程的教學基礎上開設了相應的實訓課程。我校整個實訓教學體系包括二年級下的基礎會計課程實訓、四年級上的財務會計單項實訓、四年級下的財務會計綜合實訓?;A會計課程實訓主要是原始憑證的認知,填制、記賬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及財務報表編制,通過簡單經濟業務操作了解會計工作流程。財務會計單項模擬實訓是在基礎會計實訓基礎上進行的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的單項實訓,以財務會計理論教材中的各章節為實訓單元,按授課進度分別組織實訓。目的是解決專業課學習中某一方面的實務操作問題。通過單項模擬實訓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財務會計中涉及經濟業務的概念和原理,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專業學習中的某些關鍵點和難點。最后的會計綜合實訓是將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實訓,也是在單項模擬實訓教學的基礎上的復合實訓。通過一個會計主體一個月近200筆的經濟業務,讓學生根據實務回顧相關理論知識點,并完成從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財務報表的全過程,從而對會計工作全貌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
三、任務驅動模式在財務會計單項實訓中的應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電子工業出版社根據財政部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準則指南編寫的《新編財務會計實訓》,課程與《初級會計實務》接軌。該課程以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為導向,完全按照財務會計理論知識體系安排實訓案例,給出常見業務的關鍵原始憑證,從資產、負債、所有制權益和收入費用利潤到財務報告編制設計了十四個學習情境,每個情境下又設置若干任務,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本課程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按照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1.確定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根據教學計劃提出本次課的一個或幾個任務,明確任務內容和要求。
2.理論知識回顧和總結:教師針對任務涉及的理論知識提出問題,包括主要業務會計分錄編制,由學生分組討論后上黑板歸納主要會計分錄,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于重要業務再輔之以理論練習題進行強化,幫助學生回顧財務會計相關理論知識。
3.實訓實施:結合實訓任務,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如下:(1)原始憑證分析:根據每個任務中涉及的原始憑證進行業務分析,由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派出代表分析業務處理思路:包括會計分錄編制、相關金額的確定,處理的原因等。(2)編制記賬憑證:根據經濟業務數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記賬憑證編制。通過填制有關記賬憑證,使學生熟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記賬憑證的填制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3)登記會計賬簿:根據每個任務中設計的重要賬戶,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記賬憑證登記相應總賬或明細賬。通過賬簿的登記,使學生熟悉會計賬簿的登記要求和注意事項。由于是單項實訓,每個任務比較單一,故暫不進行報表的編制。(4)檢查評估:先由各組學生互換資料進行評分,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任務完成中出現的問題,如記賬憑證分錄是否正確、填寫是否符合規范;會計賬簿登記是否符合要求等。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記錄結果:將每次實訓成績予以記錄,作為平時成績登記在記分冊中,最終作為課程考核的依據。
【關鍵詞】數字教學資源庫 課例 盈利能力分析
隨著互聯網及無線通訊技術的深入發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得以顯現,通過教師指導、自主學習與協作交流,學生可以從多種學習對象和教學資源獲取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模擬、項目、案例等教學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職業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主要圍繞《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應用展開研究,力圖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促進教學改革,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財務報表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的優勢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囊括多重多樣的教學資源,可以根據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不同選取相應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領悟內在原理,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具體優勢如下:形式多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教學案例庫的使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通過使用習題庫可以及時鞏固學習內容,掌握已學知識點。
二、財務報表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策略
(一)融合多種教學方法
經濟環境在迅速變化,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然而學生的理論學習相對滯后,如何在現實工作中處理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情境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這些教學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些多樣化方法的組合對于《財務報表分析實務》這門實務性強的課程來說是較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問題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采用理實一體的架構設計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實踐――理論――實踐”的架構,達到二者有效互動、融合,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確學習任務。根據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確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其次,根據具體的學習任務,從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機組合備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導入新課――理論內容的學習、實訓――根據已學內容設計運用性項目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步驟實施理實一體化。
三、財務報表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課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指針,本專題將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計算和分析作為知識目標,能力上要求學生能夠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標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評價。并通過案例教學拓展訓練,培養學生規范表達、溝通合作、嚴謹實務、獨立思考的品質。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分析為本次課的教學重點。
(二)設計構架
在教學設計上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架構,安排一個理論任務,兩個實踐任務,一個理論任務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計算分析。首先以財務辯論創設情境,引出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其次,通過微課課件的播放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并解答學生的問題;最后,通過真實公司的案例資料練習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職業核心能力。
(三)實施過程
實施過程主要分為課前準備、問題導入、理論學習、實訓鞏固、應用拓展、項目作業布置幾個方面。
課前準備。教師主要根據課程內容從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找到適用案例、Excel財務分析模板、微課課件等教學資源。學生準備主要是劃分討論小組,從上市公司中選取分析對象。
問題導入。課堂開始時,創設情境,將教學資源庫中的案例資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目的是為了發現矛盾,導入問題。教師首先創設投資方案選擇的情境:我公司現有一筆大額閑置資金可使用,投資部的兩個項目組分別提出了對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廈工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兩個公司的投資方案,假設你是公司的決策人根據利潤表數據做出決策并說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組討論,是為了讓學生們深入思考,發現不同答案。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每個小組分別做陳述發言,說出自己的選擇并給出決策依據。老師根據不同的決策依據,引導學生思考哪個到底應該如何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根據什么指標來判斷,由此引入新課――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計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計算分析就是本次課的具體學習任務。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計算是教學重點,而其對應的分析是教學難點。
理論學習。選用財務報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微課課件給學生播放,通過多媒體將理論知識更為形象生動的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對于學生觀看微課課件后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講解。
實訓鞏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習題庫中抽取相關題目讓學生計算并分析,鞏固已學習的知識。為了提高效率,達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組速算的方式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計算出指標值后,如何進行對應分析成為一個難題。通過指標含義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分析結論。
應用拓展。根據課堂伊始的導入案例的相關資料,根據所學內容對徐工集團和廈工集團兩個公司進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資決策。每組派代表對投資決策進行陳述,教師對學生陳述進行點評和講解。
項目作業的布置。指導各組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展開對真實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報告、過程綜述等物化成果。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根據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標值,做出圖文并茂的分析報告。
摘要: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實現會計本科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構建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專業主干課程為核心、涵蓋多種實踐教學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期為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實踐教學;主干課程;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技能的系統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各大高校對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都有采用,但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范圍程度、時間安排、考核標準等方面均無統一標準,“各自為政”。筆者認為要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一步加強每個具體實踐環節。我國的會計理論界對會計專業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較多,對會計教學方法理論的研究較少;國外雖然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起步較早,但目前尚無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本文試圖以會計本科教學的專業課程體系為核心,結合各主干課程的開設目的、內容特點、時間安排、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興趣及特點等,將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如,同步實訓、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內模擬實習、公司實習、實驗室綜合實習等)納入其中,構建一個與主干課程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供參考與進一步探討。
一、以主干專業課程為基礎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
圖1列示了會計專業主干課程體系,括號內標明了應采用的與該課程配套的實踐教學形式。圖中箭頭表示各課程間的遞進關系,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之前,必須完成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學習。括號內以斜體字列示的為建議采用的實踐教學方式,各學??梢愿鶕陨淼慕虒W特點及對實踐教學的不同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及實施
(一)應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1.會計學原理
“會計學原理”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初步掌握建立和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財產清查、編制財務報表等。
作為入門課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這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除了采用多媒體教學外,還應開展配套的實踐教學——同步實訓。同步實訓是指在完成課程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后所進行的階段性實務訓練。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學完一個內容后,對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有個直觀了解,幫助學生及時、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
“會計學原理”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和傳遞,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結賬和錯賬更正,簡單財務報表的編制等。通過實訓,學生直接接觸各類仿真或真實的憑證、賬簿及報表,既可以避免理論課的乏味,又可以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能,加深對會計的理解。實訓資料可以自行開發,也可以直接選用相關的“會計學原理模擬實習”教材,分段選取使用。在時間的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用角色扮演這種方式。例如,在講授采購人員預借差旅費的業務時,可以設定采購人員、審批領導、出納、會計人員等不同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經濟業務的實質,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令學生在“玩樂”中輕松地學習理論知識、增長實際技能。
2.中級財務會計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深入了解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和規范體系;掌握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具體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該門課程實務性很強,涵蓋了從事會計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論和技能。因此,這門課程應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處理會計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包括職業敏感性、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為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相對于“會計學原理”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其同步實訓內容可以結合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實踐性強的問題展開設計,包括存貨計價、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流轉稅稅務會計處理、股東權益的會計處理、收入的確認與計量、所得稅會計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等。比如,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同步實訓,可以設計、提供股權轉讓協議、資產評估報告、產權轉讓交割單、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等多項相關原始憑證和法定依據,讓學生接觸、分析、運用這些實務中真實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相關憑證,培養學生運用原始憑證進行職業判斷和會計處理的能力,貼近實務,增強真實感。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掌握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和后續計量方法,給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有條件的院??梢岳糜嬎銠C將同步實訓項目開發成可供學生根據教學進程及個人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實驗內容的開放型實驗項目群,并配備多媒體實習指導課件及自動閱卷評分功能,使師生及時檢測教學效果。目前,“中級財務會計”的相關實訓資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開發的。在時間安排上應根據進度與課程同步,其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種融合啟發式、互動式和探究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其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知識進行整合及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在討論中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與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
由于“中級財務會計”較強的務實性,其每章對應內容均應分析討論一至兩個相關案例。該課程的教學案例比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開發,或選用專門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學應該與課堂教學同步,成績可以單獨考核,也可以作為這門課程的平時成績進行考核。
(3)校內模擬實習。校內模擬實習是在校內進行的以企業的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及相關資料為基礎,通過編制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教學形式?!爸屑壺攧諘嫛痹敿毜仃U述了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課程結束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完成一套模擬實習資料,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使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有清晰、直觀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內模擬實習應該手工與電算化并行,結果進行相互驗證,使學生清楚各會計程序之間的相互聯系。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上市公司為題材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商品流通行業或服務行業均可)。時間應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3.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悉企業成本計算的方法、成本計劃與控制、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戰略成本管理等。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成本會計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計算的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過實訓,使學生接觸各種成本計算單據,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并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應用,使其對工業企業會計核算的難點、重點及特點有個直觀了解。該課程相關實訓資料多為各院校自行開發,時間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校內模擬實習?!俺杀緯嫛闭n程結束后,應安排學生完成一套工業企業模擬實習資料,以對全套成本核算流程進行完整演練。
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工業企業為例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時間安排在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二)建議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以下課程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各院??梢愿鶕陨淼慕虒W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財務管理”課程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財務信息的收集、選擇、分析的過程,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審計學”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審計程序和方法實際運用的過程。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掌握特殊會計業務的處理方法,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及運用國際會計慣例處理復雜會計業務的方法。
“國際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國家的會計模式、國際會計領域中的一些前沿問題,以及財務報告披露的國際差異和跨國經營活動中的稅收問題等內容。
(三)應開展的、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
1.公司實習
公司實習是指直接讓學生到實習單位或校外實習基地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教學形式。公司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具有專業性和高度綜合性,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了解、熟悉專業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種實踐教學形式無法替代的。通過實習,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公司實習是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方式,應在所有的專業課程結束后進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結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學期結束后的暑假進行。實習結束,要求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實習成績應結合報告內容及其在實習單位或實習基地的表現單獨進行考核。
2.實驗室綜合實習
實驗室綜合實習是指在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完成的綜合性實習,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擬企業的財務核算、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日常經營流程。與校內模擬實習相比,從深度上講,除了基本業務,還應涉及特殊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如租賃業務、債務重組業務、合并業務等;從廣度上講,不僅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還應將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稅法等多門課程及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運用。實驗室綜合實習對實踐內容進行了拓展和提升,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驗室綜合實習應該在學生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后進行,實習成績應該單獨考核。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實踐形式,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采取社會調查、參觀等其他形式進行相關實踐教學活動。
構建科學、成熟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是完善我國會計理論,保障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實現,加速會計教育改革進程的重要問題,這還需要更多的理論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討和深入研究,以期盡早形成科學、權威的結論,對會計實踐教學進行統一規范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國付.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財會研究,2008.12.
[2]張妙弟,江小明.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應用型大學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3]洪葒,廖聯凱.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08.6.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實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高職教育最主要的特點是職業性、技能性。培養目標應以各行業熟練勞動者和社會需要的各類技術人員,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知識轉化能力等,專業設置以崗位能力要素為核心確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再單獨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性;崗位要求體現敬業樂業、團結協作的職業素質。高職審計專業人才符合上述特點,屬應用型人才。審計專業人才是指具有審計理論知識、審計實踐能力及計算機知識的人員。
審計雖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它跟所有的其他學科一樣,仍然有一個理論結合實際,理論轉化實際的問題,將審計理論知識應用于審計實踐,這不僅是審計教學改革中的重點,而且是高校審計教學工作者致力解決的重要的課題。
一、培養目標定位
大部分高職審計教材的培養目標:培養出高素質的審計人員?;谶@種目標學好審計這門課程的基本前提:要求將相關的會計、稅法、財管等知識要求有扎實、過硬的功底,而且還要培養一定的審計過程思路與一定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如此高的要求讓高職學校的審計與注會專業的學生望審計生畏。
高職學校審計課程教學效果現狀:對其他相關課程掌握到位是學好審計課程前提,審計學習效果對其他課程的這種依附性,讓審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對審計人員的培養目標要求對審計思路及職業判斷能力有一定的培養要求,而在教學中卻沒有配套的全真實訓與業務模擬操作。最終出現許多學生沒有興趣學下去的結果。
改革審計課程培養目標定位:審計助理人員。審計助理人員主要工作是完成審計人員下達的具體工作任務,配合審計人員完成現場審計。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審計助理人員應對審計過程各業務循環的工作底稿非常熟悉,審計助理人員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求能完成全套工作底稿,因為審計人員主要是負責審計問題的查找,而大量審計過程中的工作底稿大部分由審計助理人員完成。
其次,審計助理的主要工作之二是抽憑,即會計憑證抽查。按照項目經理選定的樣本,去檢查會計憑證,并在工作底稿上記錄憑證號,日期、摘要、對方科目、金額、主要附件內容,等等。抽憑的目的是檢查這筆會計分錄是否正確,包括科目使用是否正確、金額是否正確,以及附件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抽憑工作要求你對常用會計基礎知識比較熟悉,至少能看懂、能分辨對錯。在這個工作中,底稿的詳細記錄和適當復印憑證附件能幫助審計助理人員在項目經理詢問時很快回答,切忌不過腦子的抄寫,因為事務所工作節奏非常快,要求很嚴謹,是沒有時間再返工的,所以只要是自己抽查過的憑證,就應該能說清楚。
再次,審計助理人員要求熟悉財務軟件及excel的使用,因為經常需要測算某些數字,而這些測算全是在excel中進行的,因此必須熟悉財務軟件與excel中的合計、篩選、排序、簡單邏輯公式使用以及數據透視功能。
最后,要注意之一:比較大的事務所出于質量控制的要求,不會讓助理人員完成存貨、往來款、投資等科目的審計,但審計助理人員應該對于存貨及成本結轉、投資和往來款的核算比較清楚,這對晉升非常重要;要注意之二:審計工作就是要驗證會計記錄和披露的正確性,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工作目的,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基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大部分的同學對于審計相關學科如會計、財管、稅法等只是知識面層的學會而沒有學通,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定位于審計人員,要求培養審計思路并能查出會計資料中重大的問題,只能是一種奢望,試想學生在會計實務中自己都不能全盤處理,又怎能逆向思維查出會計資料中的問題,所以只能定位于審計助理人員,重點培養的是具體的審計程序操作與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寫等,而不是完整的審計過程思路與一定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培養。如此定位才是完全現實可行。
二、課程設計思路與課程實現
審計與注會專業不職業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正是因為沒有突出的職業特色,學生也并沒能因此獲得與眾不同的職業技能,由此導致了此塊專業職業教育不職業的尷尬境地。因此,高職高專審計與注會專業必須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學結合教學方法體系上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在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觀指導下,針對研究目標,從分析審計助理崗位的工作任務出發,與企業共同討論職業能力,配套中小企業審計全真工作底稿。
本課程總體設計思路:采用“每個審計工作業務環節為一個項目”的教學模式,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能力為導向,以行業需求為主,以實用、夠用為原則,緊緊圍繞完成財務報表審計的需要來選擇課程內容: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以項目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設定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變書本知識的傳授為實際操作技術與能力的培養,以主要各經濟業務循環審計的典型案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課程實現:配套教輔材料審計實訓模擬手冊。教輔用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目標,滿足課程標準中訓練操作的需要,列示的審計實務相關表格和業務實例要與實際業務接軌,體現現行制度下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全真模擬和實戰演練。通過以項目為單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解決審計初步業務活動、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報告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完成審計助理崗位的工作任務。
教輔材料的特點:
1、針對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審計工作底稿融合了審計程序的思路與具體操作要求,對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操作的融會貫通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完全以審計實務現場工作需完成的工作底稿來融合理論與實務,對目前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是一種重大的突破,很容易讓學生進入情境模擬審計現場,將自己置身于一名現場審計助理人員,以對勝任審計助理工作的渴望及熱情來認識到自己的知識與職業能力上的不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真實的工作目標作為項目,以完成項目的典型工作過程(環節、方法、步驟)為任務,以任務引領知識、技能與方法,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獲得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
2、前瞻性。配套中小企業審計全真工作底稿采用的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最新組織編寫的小型企業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指南。
3、適用性(學做合一,突出能力)。據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實際情況,以會計崗位的各種業務為主線,以介紹工作流程中各個程序和操作步驟為主要內容,圍繞職業能力培養,注重內容的實用性與針對性,體現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
從適用的內容上看,學生通過學習,融合理論與實務操作,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頂崗操作,以大大縮短工作的適應期,能接近于進入事務所工作的審計助理人員前期業務能力培訓的效果。
課程實現的具體實施方法:與審計課程同步進行,每完成一個報表項目的審計就進行此項目的業務操作的實訓,每完成一個審計業務循環的學習,就進行一個循環的模塊操作實訓。通過以項目為單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解決審計初步業務活動、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報告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完成審計助理崗位的工作任務。打破長期以來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局面,以任務為核心,配備相應的全真實訓教材,便于在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三、課程改革效果檢驗
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知識鑒定成績和能力鑒定成績兩部分,其中知識鑒定成績和能力鑒定成績各占50%,主要考核評價學生對審計準則的理解、對各審計工作環節技能的掌握。
知識鑒定成績分為平時知識鑒定成績和期末能力綜合性鑒定成績兩部分。平時鑒定成績占總成績的15%,主要根據平時作業、課堂抽查和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其中學習態度根據平時作業上交的及時性與獨立性、考勤情況和課堂紀律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期末知識綜合性鑒定由教師根據各項目的知識目標,在鑒定試題庫中進行組卷,并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35%。
能力鑒定成績分為平時能力鑒定成績和期末能力綜合性鑒定成績兩部分。平時能力鑒定占總成績的15%,主要根據實務操作、案例分析、實訓報告的完成情況和學習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反映學生對項目知識的掌握及應用情況;期末能力綜合性鑒定是評價學生對本課程綜合能力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據,考核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由教師提供資料和案例,學生進行手工操作,也可以用福斯特審計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考核,幾種形式既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苗美華.審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項目課程的出現,源于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改革中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可以預見的是,它將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后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并能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因為它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從目前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種種跡象看,工作過程導向式課程開發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動的成績。因此本文將對《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設計。
二、課程定位
(一)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本課程是我院會計類專業培養財務審計能力的核心課程,是一門集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于一體的課程,包括審計基礎知識與審計實務兩部分。課堂中以注冊會計師財務報表為主線,將會計師事務所實際審計案例與實際工作底稿引入教學課堂,實現審計課程與會計師事務所實際工作的融合,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法等手段來引入審計基本原理,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會計學專業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重要課程。其功能在于培養學生審計基礎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應用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社會審計、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在會計師事務所、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審計工作的相關能力,是高職會計專業及相關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
(二)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1.與前修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前修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學生在學習完上述課程之后,對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及報告具有一定的技能。在此基礎上通過《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理論與審計的技術方法,認識做好審計工作對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通過實訓和練習,使學生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為今后走向社會,從事審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能勝任審計助理人員的工作崗位。
2.與后續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開設,按照教學計劃,與本課程平行課程有《報表分析》、《財務管理》等。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對于整個財務專業相關課程做到融會貫通,起到復習及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五學期開設的《企業內部審計實務》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課程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悉審計環境,包括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職業特點、注冊會計師管理制度、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以及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2)掌握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職業道德守則,包括職業道德概念基本原則和概念框架、審計、審閱和其他鑒證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3)掌握審計基本原理,包括審計目標、審計計劃、審計證據、審計抽樣以及審計工作底稿;(4)掌握審計測試流程,包括風險評估、控制測試以及實質性程序;(5)掌握審計循環測試,包括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產與服務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以及貨幣資金審計的特點及技術方法;(6)掌握完成審計工作與出具審計報告的要求。
(二)能力目標
(1)能夠根據審計程序在不同階段的核心工作內容運用恰當的審計方法糾弊查錯;(2)能夠運用文字表述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對內部控制進行描述,能夠運用控制測試的方法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能夠根據內部控制的評價結果撰寫管理建議書;(3)能夠運用所學的審計方法進行審計證據收集,能夠運用工作底稿的基本內容將所收集的審計證據編寫在工作底稿內;(4)能夠掌握并運用相應審計方法判斷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采購與付款業務循環、生產與服務業務循環、籌資與投資業務循環、貨幣資金管理等業務中的漏洞并糾正會計處理錯弊,熟練編寫審計工作底稿;(5)能根據審計計劃階段、內部控制測試階段和實質性程序階段所獲得的證據,形成的各類審計底稿,完成審計報告階段的各項任務,形成審計結論,能獨立撰寫內部審計報告。
(三)素質目標
(1)培養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客觀公正的態度,保持獨立性;(2)培養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專業勝任能力;(3)培養應有的職業謹慎,并合理做出職業判斷;(4)培養誠實地為組織服務,不違反誠信原則的態度;(5)培養遵循保密原則的習慣,按規定使用在履行職責時所獲取的資料和信息;(6)客觀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項;(7)培養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妥善處理好組織內外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關系;(8)不斷接受后續教育,提高服務質量。
四、教學設計思路
課程應實施教學過程與審計過程的統一,按照按照“知識+技能”的思路,以模擬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項目為導向,以具體報表項目審計為工作任務的課程教學主線來重組審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教師講授審計理論知識和演示審計實務操作復習會計理論知識與演示會計實務操作教師分配審計任務學生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完成審計任務”開展審計實務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工作,做到:1.設計被審計單位的交易,在收集企業業務資料和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加工整理出典型交易和事項,并設計審計疑點和錯報;2.設計審計實務的具體情形(含內部控制、審計證據等)和參考數據,從而使審計實務有據可依,同時也給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3.通過分析審計實訓案例,以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為主線,進行審計職業能力培養。而《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應結合以上四種類型企業的審計過程,以模擬企業(以ABC石化有限公司為例),涵括四種類型企業的所有審計程序,將課程劃分為以下四個學習情境:根據以上學習情境,教師設計出模擬企業(ABC石化有限公司為例)的環境資料、財務數據、模擬錯報等資料,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審計小組,每個審計小組為一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教師將資料發至每個小組,組員根據教師教授方式方法、教師扮演的各個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模擬審計項目。這就是將《審計基礎與實務》按系統化工作過程進行分割學習的過程。
五、結論
關鍵詞:ERP;手工沙盤;電子沙盤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一、ERP沙盤模擬課程基本介紹
沙盤最初源于西方軍事作戰指揮中的沙盤,模擬真實的軍事戰場及作戰武器裝備,使得作戰指揮員不需要親臨現場就能清晰的總攬全局,從而運籌帷幄,并做出最優的決策。由于沙盤節省了實戰演習的巨大經費開支,不受士兵演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而在世界各國運用廣泛。
1978年瑞典皇家工學院的Klas Mellan開發了沙盤模擬訓練課程之后,該課程迅速風靡全球。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該課程被引入我國,率先在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培訓中使用并快速發展。21世紀初,用友、金蝶等軟件公司相繼開發出了ERP沙盤模擬演練的教學版,將它推廣到了高等院校的實驗教學過程中。
ERP沙盤模擬訓練課程采用的是一種體驗式教學方式,營造一個和現實商業社會相類似的市場競爭環境,通過模擬生產制造類企業的具體經營,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遇到企業經營中經常出現的各種典型問題,真實感受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既要為股東創造財富,又要承擔風險,在激烈的競爭中體驗每項管理職能的重要性。在具體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既讓學生全面學習經濟管理知識,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并由此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在沙盤模擬訓練課程中,將參加訓練的學生分成若干組,一組4~5人,每個小組為一個制造類企業,該企業設有研發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擔任企業的重要職位:總經理(CEO)、財務總監(CFO)、銷售經理(CMO)、生產經理(COO)等。不同的小組代表同一行業的競爭對手,在模擬經營的6~8年中,每個小組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競爭對手的對向,決策自己公司未來生產的產品類型、市場開發、銷售策略、長短期融資等。
從學生的角度講,沙盤模擬培訓課程的教學過程可以概括如下:
分析商業預測――提品報價――挑選訂單――經營企業――填寫報表―評價業績
可以描述為,教師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提供未來不同產品不同市場的未來需求量與價格信息,各個小組拿到商業預測后分析自己企業產品未來發展狀況,由此對本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進行報價。教師將不同小組的報價輸入系統后,生成不同市場不同產品的訂單,每個小組的市場經理參加市場競標挑選訂單,所選到的訂單就是本年的銷售收入,根據訂單來進行生產,安排產銷排程,支付相應的費用,最后由財務經理填寫財務報表。以每年的所有者權益數額來評價每個小組經營的業績。
二、ERP沙盤模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沙盤模擬作為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是繼傳統教學及案例教學之后的一種教學創新。借助ERP沙盤模擬,可以強化學生會計、財務、營銷、、生產運營、成本核算等知識,訓練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沙盤模擬教學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集角色扮演與崗位體驗于一身,可以使學員在參與、體驗中完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化。但目前各高校的ERP沙盤模擬訓練課程在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手工模擬出現做假賬。目前ERP沙盤模擬課程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手工沙盤;另一部分是電子沙盤。手工沙盤是最早出現的管理模擬訓練課程,隨著財經類院校對該課程的廣泛開設,缺陷隨之暴露出來。大量浪費時間,將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放在手工道具擺放與籌碼交換和數據記錄方面,缺少對學生經營思考與分析能力的訓練,學生可自由操作,不受教師控制,生產過程與報表的編制存在造假問題。例如,P4產品研發需要四期,訂C原材料需要兩期,而有的小組為了趕進度,提前銷售產品,不按規則執行,并且手工這部分,教師精力有限很難去監督每個小組。由于評價業績的指標是所有者權益的大小,所以在報表編制方面也存在不真實的問題。因此,有的學校在手工沙盤這部分就選擇了不記成績的辦法。但手工沙盤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操作簡單,可以起到引導入門的作用,如果這部分不記成績,就會讓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二)企業經營發生壟斷現象。由于ERP沙盤模擬課程是分班級進行,而大部分學校實驗室有限,如果某個專業班級較多,就會出現同一個專業的學生開課時間不同,后面上課的班級學生就會向排在前面上課的班級了解課程的具體情況,這樣在上課之前就已知道沙盤規則,了解了如何占領市場及報價的技巧,和那些沒有意識去了解信息的學生相比,便具有了優勢,形成了信息不對稱。這些學生在上課之后,根據商業市場預測,與本班幾個其他小組達成聯盟,自己只生產一種產品,獨占某個市場,形成壟斷,獲取超額利潤,擾亂市場。如果教師不采取一定措施,很難創造一個公開競爭的市場讓其他小組的生產繼續進行下去。
(三)企業實際經營目標與股東財富最大化假設相悖離。從財務管理目標可計量的角度來講,目前企業理論界與實業界都比較支持的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但是,沙盤模擬中經營年限為有限年度,一般為6~8年,這樣導致企業經營短期化行為,只為了暫時獲取利潤,提高股東權益數額,在最后經營的一年,為了償還到期債務,避免企業破產,有的小組出現出售生產線、出售廠房的行為,庫里沒有原材料沒有產成品,把所有能變現的資產都變現了,最后導致企業只剩一個空殼。如果沙盤模擬課程對企業的經營期限設為有限年度,受利益驅使,每個小組所代表的企業是不會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的。
(四)財務報表設置不合理。目前,各個學校的沙盤模擬課程所設財務報表均為簡易的利潤表和資產表。(表1、表2)
不合理之處有:
1、利潤表各項目之間的關系表示不明確。例如:銷售收入減直接成本為毛利,再減綜合費用為折舊前利潤,折舊前利潤減折舊為支付利息前利潤,加財務收入(或減財務支出),加其他收入(或減其他支出)為稅前利潤,再減所得稅為凈利潤。而這些項目的具體關系,表1并沒有體現出來。
2、資產負債表的項目名稱不符合會計準則規定。針對簡易財務報表,有些不需要的項目可以去掉,但盡量不要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名稱,否則會誤導學生。例如,資產類項目中“應收賬款”設成了“應收款”,“原材料”設成了“原料”,“在產品”設成了“在制品”,“產成品”設成了“成品”。所有者權益類項目中“實收資本”設成了“股東資本”,“留存收益”設成了“利潤收益”。
3、沒有“無形資產”項目。由于P2、P3、P4產品都需要經過幾期的研發過程,在新產品可以生產前要計入無形資產,所以應設置“無形資產”項目。
4、沒有分別設置“長期借款”與“應付債券”項目。當企業缺少資金,可以采取的長期融資方式有長期借款和發行債券。但企業取得借款的條件與發行債券的條件不同,還款期也不相同,所以建議分別設“長期借款”與“應付債券”項目。
(五)成績評定標準不科學。由于ERP沙盤課程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生成績評價方式。有的學校是以小組經營后的累計所有者權益為標準,還有的是計算總成績:
總成績=所有者權益(結束年)×(1+企業綜合發展潛力/100)-其他扣分
以所有者權益指標來評價學生成績,過于單一,而且學生會為了提高該指標而盡可能提高稅后利潤,如此一來反而把財務目標變為利潤最大化。后一種評價方法顯然比前一種方法好得多,但仍存在缺陷,ERP沙盤模擬經營是分組進行的,需要小組成員的團結協作才能完成,而總成績只能給出小組成績,無法反映學生個體的差異。
三、ERP沙盤模擬課程改革思路
(一)提高學生道德意識,同時每一組設一名外部審計人員。在沙盤模擬企業經營過程中,會出現研發、生產程序不按規定執行,雖打廣告但不支付廣告費、夸大利潤等粉飾財務報表的情形,這些都是手工沙盤存在的缺陷,盡管手工沙盤存在很多弊端,但由于其可以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方面建議手工沙盤要計入成績;另一方面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道德意識,說明職業道德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重要性,在企業實際經濟管理中,如果違規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二是在制度上設2~3名外部審計人員,在經營期內對每個小組的經營狀況與報表的生成進行監督與審查,為了讓外審人員達到真正獨立的目的,他們不屬于小組內的成員,其任務就是監督企業經營違規問題,發現問題后直接向老師報告,并且會影響到該組的最終成績。
(二)提高教師的全盤監控能力。如果發現某一經營小組由于具有信息優勢而產生壟斷傾向,就需要教師全盤操控,否則很難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其他小組繼續正常生產經營。教師操控的環節就是在市場競標各組挑選訂單階段,為避免某個小組具有市場與定價優勢而壟斷某個市場,教師應設定一個市場的所有訂單只準選兩輪,即如果第一輪各組挑選訂單后仍有剩余,則允許還有一輪挑選訂單的機會,也就是說一個市場最多就有兩輪選單機會。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家企業擁有某個產品某個市場的所有訂單的結果了。
(三)以可持續發展力評價企業經營業績。不以股東權益單一的指標作為評價經營業績的唯一標準,還要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力,也就是說不能只看所有者權益項目,還要看資產與負債。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杜邦分析,例如計算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計算總資產周轉率、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計算權益乘數、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圖1)
(四)規范報表。由于ERP沙盤模擬企業經營活動的業務有限,不會涉及到太多的報表項目,所以可以設置簡易報表,但報表格式應規范。(表3、表4)
(五)重新設置成績評定標準。ERP沙盤模擬課具有特殊性,不能只依最后經營業績來評價學生成績,學生平時的出勤是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應占總成績的一定比例,可以定為20%;手工沙盤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但由于還存在一定缺陷,所以不能給予太高分數,可以設定占總成績的10%;電子沙盤模擬要根據經營企業的業績賦分,可以設定占總成績的50%,沙盤課結束前要寫一份實訓報告,這份報告是學生在學完ERP沙盤模擬后對課程的一個總結與評價,占總成績的20%,根據這些項目及比例給學生評分,就不會出現每組學生成績相同,表現學生個體的成績差異。(表5)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岳蘭,譚耀輝.ERP“沙盤模擬”教學探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2]陳明,張健.沙盤模擬實訓教程[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6.